第二十五章
自從大衛時代以來,耶路撒冷就天下聞名,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詩篇 48:2);只要詩篇尚存,那名就顯為大。我們在新約也常見到那城,那時的她和這裡一樣,都在走向滅亡。在聖經的最後,我們見到一個新耶路撒冷。所以關於耶路撒冷的每件事,都值得我們關心。我們在本章見到:I。耶路撒冷被迦勒底人徹底毀滅,城邑被圍困,被攻取(第 1-4 節),房屋被燒(第 8-9 節),城牆被拆(第 10 節),居民被擄(第 11-12 節)。榮耀的耶路撒冷:1. 乃是王城,大衛家寶座的所在,如今那榮耀已經離去,王淪為最悲慘的囚犯,王家後嗣被誅(第 5-7 節),大臣被殺(第 18-21 節)。2. 乃是聖城,以色列的見證;但那榮耀也已離去,因為所羅門的殿被燒成灰燼(第 9 節),殿裡餘剩的器皿被擄去巴比倫(第 13-17 節)。由此,耶路撒冷成了寡婦(耶利米哀歌 1:1)。以迦博(撒母耳記上 4:21),榮耀何在?II。散居在猶大的餘民在基大利治理下的光景(第 22-26 節)。III。被擄的猶大王約雅斤被囚三十七年之後得見天日(第 27-30 節)。
耶路撒冷被圍(主前 590 年)
1-7。1 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2
於是城被圍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3 四月初九日,城裏有大饑荒,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4
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王就向亞拉巴逃走。5 迦勒底的軍隊追趕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6 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帶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裏審判他。7
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鍊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
前面說到西底家王背叛巴比倫王(24:20),策劃並試圖掙脫他的軛,其實他根本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採用正確的方式,沒有首先與神和好。這裡我們看到了致命的結果。
I。巴比倫王的軍隊包圍了耶路撒冷(第 1
節)。全地都被他們占了去(24:2),還有什麼能攔得住他們呢?他們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用這樣的攻城手段,將其攻破,將死的器皿送入城中,將維持生命的必需品擋在外面。先前的耶路撒冷,有神的恩惠環繞,像是一面盾牌,如今盾牌離去,仇敵就四面圍住。凡因為犯罪惹怒神離開的,必有無數的禍患圍困他們(詩篇 40: 12)。圍城持續了兩年,先是大軍撤離,因怕埃及王(耶利米書 37:11),後來發現他沒有想像中那樣強大,於是很快又回來,並且決心不再撤離,直到攻取。
II。圍城過程中出現了饑荒(第 3 節),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得不 吃 餅 要 按 分 兩 , 憂
慮 而 吃 (以西結書 4:16)。平時大吃大喝,
糧 食 飽 足
, 大 享 安 逸 (以西結書 16:49),現在就受到制裁。終於百姓都沒有糧食,指的是普通人和軍人,戰鬥力削弱,不能再打仗。後來因為斷糧,還不得不吃自己的孩子。有一位先知曾有過這樣的預言(以西結書 5:10),另一位先知曾為此歎息(耶利米哀歌 4:3 等)。耶利米迫切懇求王投降(耶利米書 38:17),只是王的心十分剛硬,終至滅亡。
III。最後城被攻破(第 4 節)。圍城者在城牆打開一個缺口,強行攻入。被圍的無力抵抗,試圖棄城而逃;想必很多人死於刀下,因為得勝之師被他們的頑強抵抗所激怒。
IV。王和他家人大臣等在夜間逃跑,經由秘密通道,是圍城者所沒有發現或沒有注意到的(第 4 節)。人若以為能抗拒神的審判,那是自欺,若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那也是自欺;抗拒的手既不管用,逃跑的腳自然也不管用。神一旦審判,就必得勝。有人報信給迦勒底人,說王正在逃跑,還說出他逃跑的方向,於是他們立即追趕(第 5 節)。王的衛兵四散逃命,人人都只顧自己的性命。王若早將自己交在神的保護之下,何至於此?他很快落入敵人手裡,這裡告訴我們,他們如何待他。
1. 他被帶到巴比倫王面前,交由軍事法庭審判,因他被巴比倫王所立,又曾宣誓效忠,如今背叛。為此,神和人都要與他過不去;參考以西結書 17:16 等。當時巴比倫王駐紮在利比拉(位於猶大地和巴比倫之間),方便他又能料理國內的事,又能指揮國外的軍隊。
2. 他的眾子在他眼前被殺,儘管都只是孩童;這悲慘的場景是他的眼睛所看見的最後一幕,也許在他的心靈留下悲哀而恐怖的印象,直到死日。他們殺他眾子,表示十分惱怒他的虛謊,實際上是宣告他和他家人都不值得信任,因而也就不配活著。
3. 他的雙眼被剜出來,由此就連起碼的人生樂趣也被奪去,就是日光,那可是連受患難的人、心中愁苦的人(約伯記 3:20)都能享受的;由此他也就什麼都幹不成了。他怕被人恥笑,不聽勸,不投降(耶利米書 38:19),但他所怕的事還是像證人那樣臨到他,令他苦上加苦,因為聾子往往懷疑別人在議論他,瞎眼的往往懷疑別人在嘲笑他。由此,兩個貌似相互矛盾的預言都應驗了。耶利米預言西底家要被擄去巴比倫(耶利米書 32:5;34:3)。以西結則預言他必看不見巴比倫(以西結書 12:13)。他被帶到了那裡,眼睛卻被剜了出來,看不見。由此他生不如死。
4. 他被人用銅鏈鎖著,帶到巴比倫去。瞎眼之人不需要捆綁(眼瞎本身就是捆綁),但他們還是捆綁他,要叫他受更大的恥辱;只是普通罪犯用鐵鍊捆綁(詩篇 105:18;107:10),他作為君王,就用銅鏈;所用的金屬材料雖然稍顯高貴,也更輕一些,對他卻沒有任何安慰可言,因他還是被鎖著。人若被罪孽的繩索纏住,後來又被苦難的繩索纏住,不要覺得奇怪(約伯記
36:8)。
聖殿被毀(主前 588 年)
8-21。8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倫王的臣僕、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9
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10 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11
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城裏所剩下的百姓,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都擄去了。12 但護衛長留下些民中最窮的,使他們修理葡萄園,耕種田地。13 耶和華殿的銅柱,並耶和華殿的盆座和銅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14
又帶去鍋、鏟子、蠟剪、調羹,並所用的一切銅器,15 火鼎、碗,無論金的銀的,護衛長也都帶去了。16
所羅門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一個銅海,和幾個盆座,這一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17 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柱上有銅頂,高三肘;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都是銅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樣,也有網子。18 護衛長拿住大祭司西萊雅、副祭司西番亞,和三個把門的,19 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兵丁的官,並在城裏所遇常見王面的五個人和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以及城裏遇見的國民六十個人。20
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這些人帶到在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裏。21 巴比倫王就把他們擊殺在哈馬地的利比拉。這樣,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
我們有理由相信迦勒底大軍因為那城負隅頑抗而十分惱怒,但攻取之後,卻並沒有立即全然燒毀,沒有立即屠城(這樣的事很常見),而是過了大約一個月(比較第 3 節和第 8 節),尼布撒拉但才奉命毀滅全城。神忍耐多時,仍給他們這段空間,要他們悔改,他們卻不悔改,仍然心裡剛硬(看來是如此),於是判決就執行。
1. 城邑和聖殿被燒(第 9 節)。看來巴比倫王沒有打算送別族的人來定居耶路撒冷,所以他下令將其焚毀,視作叛亂者的巢穴。焚燒王宮和各大戶家的房屋,似乎並不意外(城中居民因為犯罪的緣故引火焚身),但耶和華的殿也在火焰中倒塌:我 們 聖 潔 華 美 的 殿
- 就 是 我 們 列 祖 讚 美 祢 的 所 在 被 火 焚 燒 ; 我 們 所 羨 慕 的 美 地 盡 都 荒 廢 。(以賽亞書 64:11),那就很奇怪了。這殿乃是大衛親自預備的,是所羅門花大價錢建造的,這殿乃是神的眼和心所永遠看顧的(列王紀上 9:3),為何不能保全、像從火中抽出來的柴呢?不能,在神的審判面前,殿並不防火。華麗的建築必須燒成灰燼,並且很有可能約櫃也在其中,因為敵人聽說非利士人因為褻瀆了約櫃,代價慘重,所以不敢搶奪,擁戴聖所的也都無人出面搶救,不然的話我們應該會在第二聖殿裡見到。有次經作者說先知耶利米將約櫃移出殿宇,運到約旦河外尼波山的洞穴,藏在那裡(馬加比二書 2:4-5),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耶利米當時正遭囚禁。聖殿被燒,表示信仰的生命和權能一旦被忽略,神根本不在乎表面的敬拜氛圍。百姓倚靠那殿,仿佛那殿能保他們在罪中平安(耶利米書 7:4),但神以此叫他們知道,一旦褻瀆了那殿,它就只能是謊言的避難所。這殿巍然屹立達
420 年,有人說 430
年。眾人既然拋棄了神指著這殿所應許的,那應許就該理解為福音聖殿的應許,那才是神永遠的安息。值得注意的是,羅馬人燒毀第二聖殿和迦勒底人燒毀第一聖殿,這兩件事發生在同月同日,約瑟夫說是八月初十日。
2. 耶路撒冷城牆被拆毀(第 10 節),仿佛是得勝大軍要向城牆報仇,抵抗他們良久,至少是防止日後再有這樣的抵抗。罪孽拆毀人的城牆,奪去他們的盾牌。這些牆後來直到尼希米時代才重建。
3. 餘剩的民被擄去巴比倫(第 11 節)。居民多半死于刀劍或饑荒,有的在王逃命的時候一起逃走(因為第 5 節說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因而城中所剩無幾,連同逃跑的,一共只有 832 人(耶利米書 52:29),他們被擄去;唯有民中最窮的留下(第 12 節),為迦勒底人耕種土地,修理葡萄園。有時貧窮是一種保護,一無所有的,不會患得患失。欺壓窮人的富裕猶太人,現在要寄居敵國,甚至被擄去敵國,被輕看、受欺壓的窮人反倒在本國得享自由和平安。天意有時就是如此奇妙,使驕傲的降為卑,又恩待社會地位低下的。
4. 銅器和殿裡的各樣器具都被奪去,金器銀器先前多半已被奪去。那兩根有名的柱子,象徵神殿的力量和穩固,雅斤和波阿斯,被打成碎片,銅被運往巴比倫(第 13 節)。所象徵的因罪孽的緣故不復存在,象徵本身還有何用呢?亞哈斯極盡褻瀆之能事,打掉盆座四面鑲著的心子,將銅海放在鋪石地(16: 17),如今這些銅本身,連同銅海,就被交到敵人手裡,這是公義的。他們既然干犯褻瀆神的典章,既然限制壓制神的典章,公義的神就將祂的典章挪去。所剩的金器銀器(第 15 節)也都被運走,但這次所擄的多半是銅,其量不計其數,無法可稱(第 16 節)。所用的一切器具都被帶去(第 14 節),使得供奉止息。他們長期以來既然輕看對神的敬拜,反倒拜假神,公義的神就從他們奪去敬拜的福份。想要有多個壇的,現在一個都不剩。
5.不少要員被冷血誅殺,包括大祭司西萊雅(根據以斯拉記 7:1,此人是以斯拉的父親),副祭司(必要時可代替大祭司),和三個把門的(第 18 節),以及軍隊元帥,王的謀士五人(後來是七人;耶利米書 52:25),軍長的書記,或作軍隊的財務大臣,以及藏身在城裡的六十個國民。這些人都有官職在身;他們被帶到巴比倫王面前(第 19-20 節),他下令將他們殺死(第 21 節),他們原以為死亡的苦難必定過去了(撒母耳記上 15:32)。這些人從巴比倫王復仇的眼光看來,都是抵抗他最積極的,但想必從神公義的眼光看來,都是拜偶像和不虔不敬的首領,當受刑罰。於是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在約書亞帶領下得那地為業 860 年以後。由此應驗了經上的話: 耶 和 華 必 將 你 和 你
所 立 的 王 領 到 你 素 不 認 識 的 國 去 (申命記 28:36)。罪孽使他們的列祖不能進迦南,達四十年之久,如今罪孽又將他們趕出迦南。耶和華因祂所施行的審判而聞名,祂所說的,沒有落空的。 在 地 上 萬 族 中 , 我
只 認 識 你 們 ; 因 此 , 我 必 追 討 你 們 的 一 切 罪 孽 (阿摩司書 3:2)。
猶大餘剩的民分散(主前 552 年)
22-30。22 至於猶大國剩下的民,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巴比倫王立了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作他們的省長。23
眾軍長和屬他們的人聽見巴比倫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長,於是軍長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尼陀法人單戶蔑的兒子西萊雅、瑪迦人的兒子雅撒尼亞,和屬他們的人都到米斯巴見基大利。24
基大利向他們和屬他們的人起誓說:「你們不必懼怕迦勒底臣僕,只管住在這地服事巴比倫王,就可以得福。」25 七月間,宗室以利沙瑪的孫子、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帶著十個人來,殺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猶大人與迦勒底人。26 於是眾民,無論大小,連眾軍長;因為懼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27 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28 又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29
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30 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
我們在這幾節經文看到:
I。餘剩的民分散各地。耶路撒冷城幾近荒涼。猶大國剩下的民(第 22 節)躲過這場風暴的,不得不以自己的命為掠物(耶利米書 45:5),在當時,這還算是幸運的。
1. 他們受到優待。巴比倫王任命他們當中的一員,名叫基大利,來管理並保護他們;此人相當不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第 22 節)。他父親亞希甘曾支持並保護耶利米,那時的王想要加害耶利米(耶利米書 26: 24)。可能這個基大利聽了耶利米的勸言,投靠了迦勒底人,並且表現很好,巴比倫王就放心叫他管理。他不住在耶路撒冷,而是住在位於便雅憫地界的米斯巴,那地在撒母耳時代很有名。有從西底家那裡逃出來(第 4 節)的人來到這裡,希望受他保護(第 23
節);他向他們保證,只要耐心平安順從巴比倫王,就必得保護(第
24 節)。基大利雖不是顯赫的王,但卻是眾人的祝福,勝過很多先前的王,尤其是他有像耶利米那樣的謀士;他常與他們在一起,參與他們的事務(耶利米書 40:5-6)。
2. 沒過多久,基大利執政不到兩個月就死了,使他們遭受致命打擊。猶太人要全然毀滅,這是已經決定了的事,所以想要重新紮根,那是枉然:全地都要被連根拔起(耶利米書 45:4)。不過這原本有指望的安排被破壞,並非迦勒底人所為,而是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所為。關乎自己平安的事就在他們眼前,他們卻看不見,得了好處還不知道,有人告訴他們,他們也不信。
(1)他們有一個好省長,又是自己人,他們卻殺了他,出於對迦勒底人的怨恨,只因他是尼布甲尼撒所委派的(第 25 節)。出身王族的以實瑪利嫉妒基大利高升,嫉妒眾人在他治下安居;他不能自立門戶,就決定滅掉他,還卑鄙地殺了他和他朋友,其中有猶太人,也有迦勒底人。這些大衛家的敗類傷害自己的平安,甚至連尼布甲尼撒都不如。
(2)他們住在自己的美地,卻將其拋棄,前往埃及,因怕迦勒底人(第
26 節)。基大利被殺,迦勒底人固然極為惱怒,但餘剩的人如果自卑,聲稱那都是以實瑪利一夥所為,就不會因此事受牽連;然而他們以懼怕為由,不聽耶利米的勸,盡數逃往埃及去,在那裡也許和埃及人漸漸廝混,最後失去了以色列民的名聲,再也沒有他們的下落。這樣一來,他們因為自己的愚昧和不順服,就全部完蛋,最後一批人也被埃及所吞;由此經上那章充滿警告話的最後一節也和其餘的一起應驗了:耶和華必使你回埃及去(申命記 28:68)。這些事件在耶利米書有更詳細的記載(耶利米書第 40 到 45 章)。正所謂:他親眼看見的苦楚,他也親身經歷1。
II。被擄的王重見天日。關於西底家,他瞎著眼被擄去巴比倫,再也沒有下落;可能他沒有活很久,但他死時仍體面下葬(耶利米書
34:5)。至於主動投降的約雅斤(24:12),或作耶哥尼雅,這裡告訴我們,米羅達在他父親尼布甲尼撒死後登基,立即將他釋放(他在獄中度過了三十七年,現在五十五歲了),還對他說恩言,特別尊敬他,勝過他父親擄來的其他王(第 28 節);他給他脫去囚服,換上王服,在宮裡受款待(第 29 節),他和他家人還得了可觀的俸祿,各按各的等級領取,日日賜他一份,終身都是這樣。這件事可看作是:
1維吉爾名言。維吉爾(前 70-前 19):奧古斯都時代的古羅馬詩人。
1. 約雅斤的環境大大改善。他在獄中、在羞辱中,度過這麼多年,如今得了尊榮和自由;他長期以來早已習慣了獄中的狹窄和苦楚,如今得享宮中的豐盛和快樂,真好比漫漫長夜之後迎來黎明。但願無人因為長期身遭禍患就以為再也見不到福樂;人再受苦,也不知天意何時在他們的事上回轉,不知有何安慰為他們存留,照著他們受苦的日子(詩篇 90:15)。受苦聖徒的死好比這轉變臨到約雅斤,乃是被釋放出獄,脫去肉身這件囚服,打開高升的路,將他們送到萬王之王的寶座前,餐桌前,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馬書 8:21)。
2. 米羅達的舉動十分慷慨。他覺得父親加在被擄之人身上的軛過重,於是出於人的善心,出於君王的尊榮,想要減輕一些。看來他所管轄的諸王都得了恩惠,但約雅斤所得的超過所有人;有人覺得這是因為他的家族歷史悠久,乃是他先祖大衛和所羅門的榮耀。很可能在列國的王中,沒有一個像猶大王那樣直接傳位那麼多代,並且都是男性君王。猶太人說這米羅達自己曾因某項過失,被他父親囚禁,他在獄中與約雅斤交了朋友,所以一旦掌權,就向他施恩惠,當他是同甘共苦的人。有人說米羅達從但以理和他的同伴那裡得知真信仰的基本道理,深受感動,因而善待約雅斤。
3. 天意的安排,為了鼓勵被擄中的猶太人,鼓勵他們相信並且盼望得釋放的日子。此事剛好發生在他們被擄期的深夜。七十年的被擄期已經過了三十六年,還剩下將近一半,這時看見他們的王得高升,想必是個安慰人心的憑據,相信他們自己也必在所定的時候得釋放。正是: 正 直 人 在 黑 暗 中 ,
有 光 向 他 發 現 (詩篇 112:4),要鼓勵他們盼望, 到 了 晚 上 才 有 光 明
(撒迦利亞書
14:7),哪怕是在密雲黑暗的日子(以西結書 34:12)。所以,困惑之時不可絕望。
(全書完)
----------------------------------------------------------------------------------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