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篇
這首詩特別描述尼布甲尼撒和迦勒底大軍毀滅耶路撒冷和聖殿的事;我們很難將其應用於猶太歷史上其它任何事件,以致解經家們傾向於認為這也許是大衛或大衛時代的亞薩所作,預言那次悲慘的事件(不過這可能性不大),或許這是另一位生活在被擄時期的亞薩所作,或許是耶利米所作(與他的耶利米哀歌如出一轍),也可能是某位別的先知,在被擄回歸之後,交與亞薩的子孫,由他們以亞薩的名義,在公開事奉中使用。亞薩是以斯拉時代最有名的歌唱家族。參考以斯拉記 2:41;3:10;尼希米記 11:17,22;12:35,46。詩中將當時屬神百姓的困境擺在耶和華面前,任由他裁定。先知以會眾的名義:
I。因深受苦難而獻上哀鳴的懇求,激發渴慕的禱告(第 1-11 節)。
II。獻上安慰人心的懇求,鼓勵信心的禱告(第
12-17 節)。
III。最後多多祈求神的拯救(第 18-23 節)。每當我們高唱這首詩,應當感受到教會以往的荒涼,因為我們同為肢體,也可應用於當今任何一部份基督教會所遇到的苦難或荒涼。
哀鳴的怨聲
(亞薩的訓誨詩。)1-11。1 神啊,你為何永遠丟棄我們呢?你為何向你草場的羊發怒,如煙冒出呢?2求你紀念你古時所得來的會眾,就是你所贖、作你產業支派的,並紀念你向來所居住的錫安山。3求你舉步去看那日久荒涼之地,仇敵在聖所中所行的一切惡事。4 你的敵人在你會中吼叫;他們豎了自己的旗為記號。5 他們好像人揚起斧子,砍伐林中的樹。6 聖所中一切雕刻的,他們現在用斧子錘子打壞了。7 他們用火焚燒你的聖所,褻瀆你名的居所,拆毀到地。8 他們心裡說:我們要盡行毀滅;他們就在遍地把神的會所都燒毀了。9 我們不見我們的標幟,不再有先知;我們內中也沒有人知道這災禍要到幾時呢!10 神啊,敵人辱駡要到幾時呢?仇敵褻瀆你的名要到永遠嗎? 11 你為甚麼縮回你的右手?求你從懷中伸出來,毀滅他們。
這首詩的標題是訓誨詩,就是教導人的詩,因為那是為苦難的日子所寫的,意在訓誨。本詩從廣義上給我們的訓誨是:任何時候身處苦難,應當憑著信心和熱切的禱告祈求神,這是我們的智慧,也是我們的本份;並且會發現這樣做決不徒然。屬神的百姓在此向他申訴三件事:
I。神向他們發怒,因為神的忿怒是一切禍患的原因和苦根。他們透過苦難的器皿,深知這些器皿對他們沒有權柄,除非是從上頭來的;他們定睛於神,深知自己被交在惡人和野蠻人手裡,都是按著神的定旨。請注意看他們與神爭辯的語氣何其隨便(第 1 節),但願這樣的隨便不算過份,因為基督自己在十字架上也呼喊道: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 27:46)?會眾在此也是這樣喊叫:神啊,你為何永遠丟棄我們呢?這裡的語氣表達當時黑暗和悲哀的心境;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羅馬書 11:1)!屬神的百姓不可因為自己被打倒,就以為被丟棄,不可因為人把他們丟棄,就以為神也把他們丟棄,也不可因為神似乎暫時把他們丟棄,就以為是真正永遠被他丟棄;不過這裡的爭辯所表達的,是害怕被神所丟棄,遠超過其它的擔憂,是渴望被他所承認,無論世人如何惡待,一心渴望知道神是否也與他們相爭:你為何發怒,如煙冒出呢?意思是:你的怒氣為何如此發作,乃至周圍的人都注意到了,並且問道:神這樣大發烈怒是什麼意思呢(申命記 29:24)?比較申命記 29:20,那裡說耶和華的怒氣與憤恨要向罪人發作,如煙冒出。請注意看他們當時置身在他忿怒的跡象和恐懼之下,以何為禱告的緣由。
1. 以他們與神的關係:「我們是你草場的羊,是你喜悅牧放在草場的羊,是你喜悅為自己分別出來、意在榮耀你的子民。狼追趕羊群,這不奇怪,但可曾有牧人如此不喜悅自己的羊嗎?求你紀念我們是你的會眾(第 2 節),由你一手建立,也是為你的緣故而建立,委身於你的頌讚;我們是你產業的杖1,是你產業的支派,是你所喜悅擁有的特別產業,勝過萬民(申命記 32:9);你也曾悅納我們的頌讚和敬拜,勝過萬邦。再則,人的產業可能在遠處,而我們所求的卻是你向來所居住的錫安山,那可是你特別喜愛的所在,是你的地盤,你的住處。」
1欽定本將第 2 節中的「作你產業支派的」譯作:作你產業之杖的。
2. 神曾為他們行了大事,曾為他們花了大價錢:「這是你的會眾,不只是你一句話所造,也是你在古時,就是在他們剛剛成型的時候,用許多憐憫的神蹟買回來的;這是你所贖的產業,他們被賣為奴,你將他們贖回。」神使埃及作他們的贖價,使人代替他們,使列邦人替換他們的生命(以賽亞書 43:3-4)。「耶和華啊,你花了大價錢買來的民,與你如此相親的民,難道你真要丟棄嗎?」倘若以色列民因著被贖出埃及,便能盼望不被神丟棄,那我們就更有理由盼望他決不丟棄任何用基督的血所買贖回來的人;他所買贖的百姓必將永遠稱頌他。
3. 他們身陷災難(第 3 節):「求你舉步,意思是:求你速速前來,修復你聖所的荒涼,不然就永遠無法彌補了。」常言道,神的報應擊打如鐵掌,但他的腳卻像灌了鉛,於是凡等候耶和華日子的,都喊叫道:耶和華啊,求你舉步;求你抬起你的腳來,行出你的旨意來,彰顯你自己。一旦聖所荒涼已久,我們就受試探,以為必永遠荒涼;但這是一種試探;因為神必為他的選民伸冤報仇,必速速報仇,儘管他也忍耐欺壓逼迫他們的人。
II。他們哀歎仇敵的暴虐和兇狠,不完全是因為自己在世的財富受損,不,完全不是這個原因;這裡的哀歎絲毫不提城邑被焚,國土淪喪,只提仇敵在聖所和會所的惡行。我們應當關心信仰,勝過世上的一切。神家荒涼應當令人難過,甚於自己的家荒涼;自己或家人的遭遇算不得大事,只要神的名被尊為聖,他的國降臨,他的旨意成全。
1. 詩人哀歎聖所荒涼,像但以理那樣(但以理書 9:17)。耶路撒冷的聖殿是神之名的居所,因而是聖所,是聖潔的所在(第 7 節)。仇敵在聖所中行惡事(第 3 節),他們毀壞聖所,那是赤裸裸的藐視神,冒犯神。
(1)他們在神的會中吼叫(第 4 節)。神的忠心百姓在聖所個個謙卑敬畏,安靜等候他,低聲細語,他們卻瘋狂吼叫,佔領了慕名已久的聖所就得意忘形。
(2)他們豎了自己的旗為記號。他們把軍旗插在殿中,當作得勝的獎盃;這殿本是以色列最堅固的堡壘,只可惜他們沒有靠近神。聖所本是神同在的象徵,如今卻被仇敵插上他們的旗幟。這樣公然抵擋神和他的權能,令他的百姓無比痛心。
(3)他們極其驕傲,毀壞聖所中一切雕刻的。原先若有人在建殿的事上出一點力,就會覺得無上光榮,哪怕是為建殿砍伐樹木,也可賴以成名,如今他們卻以毀壞神的殿為資本(第 5-6 節)。同樣地,原先參與信仰服事的被視作聰明人,如今竭力迫害信仰的,反倒被譽為奇才。有人這樣翻譯:他們顯擺自己,好像人揚起斧子砍伐林中的樹,毀壞殿中一切雕刻的,毫不顧惜富麗堂皇的壁板,好比在林中砍伐一般;他們在聖所如此放肆,連那精妙絕倫的雕刻也被普通士兵隨意毀壞,絲毫不當作珍品,不當作難得的藝術品。
(4)他們放火焚燒,拆毀到地(第 7 節)。迦勒底人焚燒了神的殿,焚燒了那華麗昂貴的建築(歷代志下 36: 19)。羅馬人又來破壞,使之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馬太福音 24:2);他們刮了又刮,直到地基,直到聖山錫安被提多·韋斯巴鄉2刨成了田地。
2提多·韋斯巴鄉(39-81):主後 70 年毀壞耶路撒冷的羅馬軍隊將軍,後當上羅馬帝國皇帝。
2. 詩人哀歎會所荒涼,可能指先知學府,在被擄之前就已存在,被擄之後則更普遍。以色列人在那裡誦讀講解神的話,稱頌求告神的名,沒有祭壇,沒有獻祭。他們連這也不放過(第 8 節):我們要盡行毀滅,一把火將它們全燒了。他們按此不虔不敬的念想,就在遍地把神的會所都燒毀了,盡數倒在廢墟中。他們對信仰如此兇殘,乃至一切信仰崇拜的所在都被鏟平,使得敬拜神的不能舉行嚴肅會榮耀神,彼此造就。
III。這一切災難中最嚴重的,是對拯救毫無指望,看不見災難的盡頭(第 9 節):「我們眼見仇敵的標幟豎立在聖所,卻不見我們的標幟,沒有神同在的象徵,沒有拯救臨近的跡象。不再有先知,無人告訴我們苦難還有多久,何時是盡頭,若能盼望將來,至少可以扶持我們在苦難中忍受。」被擄巴比倫期間,有先知告訴他們被擄要持續多久,但那是密雲黑暗的日子(以西結書34:12),如今卻不知何時恩典臨到。神說一次,兩次,說了好話,安慰人心的話,他們卻沒有聽見(約伯記 33:14)。請注意看:他們沒有申訴說:「我們不見自己的軍隊,無人指揮我們的軍人,也無人出去打仗;」而是:「我們不再有先知,無人告訴我們還有多久。」這是與神爭辯,仿佛是他耽延了:
1. 沒有及時顯出他的榮耀來(第 10 節):敵人辱駡、褻瀆你的名要到幾時呢?聖所荒涼,我們最關心的應該是神的榮耀,不可讓人褻瀆、有損他的榮耀;這些人因他的緣故(只因他們屬於他)逼迫他的百姓;所以我們應當這樣問:神被褻瀆,要到幾時呢?而不是:我們受苦,要到幾時呢?
2. 沒有及時顯出他的能力來(第 11 節):「你為什麼縮回你的右手,為什麼不伸出來,拯救你的百姓,毀滅你的敵人?求你從懷中伸出來,不要像受驚的人,像不能救人的勇士(耶利米書 14:9),像不願救人的勇士。」敵人的權勢咄咄逼人,若能奔向神的權能,那是何等安慰人心。
承認神的權能
12-17。12 神自古以來為我的王,在地上施行拯救。13 你曾用能力將海分開,將水中大魚的頭打破。14
你曾砸碎鱷魚的頭,把它給曠野的禽獸(禽獸:原文是民)為食物。15 你曾分裂磐石,水便成了溪河;你使長流的江河乾了。16 白晝屬你,黑夜也屬你;亮光和日頭是你所預備的。17 地的一切疆界是你所立的;夏天和冬天是你所定的。
哀聲連連的會眾想起了什麼,心裡就有指望(好比耶利米哀歌 3:21),就得了鼓勵,不再訴苦。有兩件事讓這些為嚴肅會憂愁的人平靜下來:
I。神是以色列的神,是與他百姓立約的神(第 12 節):神自古以來為我的王。這句話出現在此,既是祈求(神啊,你是我的王!44:4),又是堅固自己的信心和盼望,鼓勵自己追想古時之日(78:5),盼望蒙拯救。會眾作為一個整體說話,歷代都是如此,於是呼求神說:我的王,我古時的王,自古以來為我的王;他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的王,並且以王的身份為他們出頭,替他們辦事。他作為以色列的王,在列邦中向他們施行拯救,他在治理全地的過程中所行的,都是為了拯救他的會眾。神作為他們古時的王,為他們行了許多大事,這裡提到其中幾件,鼓勵他們將自己交托與他,倚靠他。
1. 出埃及時,他在他們面前將海水分開,不是憑摩西的力量,也不是杖的力量,而是憑藉他自己的力量;既有能力將海水分開,就有能力行萬事。
2. 他消滅了法老和埃及人。法老就是那鱷魚;埃及人就是水中的大魚,兇狠殘暴。請注意看:
( 1 ) 戰勝敵人。神打破他們的頭,挫敗他們的計謀,以色列在埃及受難越多,人數增長也越多。神打破他們的權勢,埃及的權勢雖錯綜複雜,神卻用十災毀壞埃及全地,最後叫他們葬身紅海。法老和他的群眾乃是如此(以西結書 31:18)。這是耶和華的作為;除他以外,無人能行,他用伸出來的膀臂成就此事。這預表基督要勝過撒但和他的國,按照最先的應許,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
(2)鼓勵會眾:你把他給曠野的民為食物,就是即將住在曠野的以色列民。埃及的擄物使以色列民致富,他們奪了被殺之人的財物,得了他們的武器裝備,就如先前得了他們的珠寶一樣。也可理解為:這件大事是他們信心和盼望的食物,要扶持並鼓勵他們,坦然面對在曠野可能遇到的困難。這是靈魂食物的一部份,人人都要吃。注意:打破與教會為敵之人的頭,這是與教會為友之人的喜樂和心裡的力量。就連搭夥的漁夫也以鱷魚為筵席(約伯記
41:6)。
3. 神雙向改變了自然規律,又叫磐石出水,又將河流變為石頭(第 15 節)。
(1)他融化磐石為水:你從磐石領出泉源和溪水(有人這樣理解),人人皆知水從何來,從磐石而來,出自分裂的磐石。但願我們不要忘記這件事,尤其要紀念這磐石就是基督,從這磐石而出的是靈魂的水。
( 2 ) 他凝固河水為石:你使長流的江河乾了,特指約旦河,那時河水漫過堤岸。他既能成就這些事,也必有能力拯救受欺壓的百姓,打破欺壓者的軛,正如他先前所行的;他不僅有能力,他也願意如此行,因為他的能力不改變,他的公義和良善,智慧和真理,也都不改變。
II。以色列的神是大自然的神(第 16-17
節)。是他命定大自然的交替和循環。
1. 晝夜的交替和循環。他是時間的主。夜晚和早晨都是他所按立。是他開啟晨光的眼皮,拉上夜幕的簾子。月亮和日頭是你所預備的(有人這樣翻譯),這兩個大光輪流管理白晝和黑夜。預備月亮和日頭,表示它們一向準確守時,從不錯過。
2. 冬夏的交替和循環:「地的一切疆界是你所立的,各地區的不同氣候也是你所立的,夏天和冬天是你所定的,寒帶和熱帶也是你所定的;更確切地說,一年四季不斷循環,都是你所定的。」由此我們應當感謝神,因為大自然的一切規律和能量都從他而來;但詩人為何要提這些事呢?
(1)他既有能力在起初立定自然規律,維護自然規律,使天體每日每年循環不止,也必有能力拯救、毀滅,在他沒有難成的事,沒有任何不可逾越的困難和阻攔。
(2)他既誠心謹守與日夜所立的約,確保天上的典章不被干犯,也必成就他給百姓的應許,永不丟棄他所揀選的;參考耶利米書 31:35-36;33:20-21。他與亞伯拉罕並他後裔所立的約,和他與挪亞並他眾子所立的約一樣穩固(創世記 8:21)。
(3)晝夜和冬夏既在全地範圍內交替出現,那麼我們也應當指望苦難和平安、順境和逆境在教會範圍內交替出現。苦難的出現好比夜晚和冬天,本該是意料中的。同樣地,安慰的回歸好比白晝和夏天的回歸,也不該沒有指望。
迫切禱告祈求神
18-23。18 耶和華啊,仇敵辱駡,愚頑民褻瀆了你的名,求你紀念這事。19 不要將你斑鳩的性命交給野 獸;不要永遠忘記你困苦人的性命。20 求你顧念所立的約,因為地上黑暗之處都滿了強暴的居 所。21 不要叫受欺壓的人蒙羞回去;要叫困苦窮乏的人讚美你的名。22 神啊,求你起來為自己伸訴!要紀念愚頑人怎樣終日辱駡你。23 不要忘記你敵人的聲音;那起來敵你之人的喧嘩時常上 升。
詩人在此以會眾的名義,迫切求神為他們出頭,抵擋仇敵,止息眼前的苦難。他為鼓勵自己的信心,將之當作是神的事(第 22 節):神啊,求你起來為自己伸訴。我們大可相信他必成就此事,因他為自己的榮耀大發熱心;只要是他自己的事,他必強烈伸訴,向對手伸冤報仇,為自己人出頭。儘管他似乎默不作聲,但他必起來伸訴,必興起,彰顯自己,按照他的時間表,成就他自己的作為。注意:信仰的事是神的事,他必伸訴。詩人為證明這是神的事,在此申訴道:
I。逼迫人的人都是神的死敵:「耶和華啊,他們不但辱駡我們,也一向辱駡你;他們為你的緣故害我們,實際上就是針對你。他們甚至還直接公然辱駡你,褻瀆你的名(第 18 節)。」他們在聖所吼叫,仿佛勝過了以色列的神,趾高氣揚,這就是褻瀆。聽見神的名被褻瀆,這是聖徒最為憂心的事;同樣地,仇敵作惡到了極點,竟然辱駡神,這也最能鼓勵聖徒盼望神出面對付他們;這樣的惡使他們的罪快快滿盈,速速滅亡。詩人一再強調這一點:「我們不敢回應他們的辱駡;耶和華啊,求你回應他們。愚頑民褻瀆了你的名,求你紀念(第
18 節),要紀念愚頑人怎樣終日辱駡你(第 22 節)。」請注意看辱駡神的人有何特點;他們都是愚頑人。凡不信神的,都是愚頑人(14:1),凡褻瀆神的,也是如此。取笑信仰和聖物的,也許被吹噓成時代的精英,但他們實際上是最大的愚頑人,並且在不遠的將來,要在世人面前顯出自己的愚昧來。看看他們的怨恨:終日辱駡神;忠心敬拜神的,終日禱告,終日讚美,他們卻終日辱駡;再看看他們的放肆:不是把褻瀆的念頭藏在心裡,而是公然大聲宣告出來(不要忘記你敵人的聲音;第 23 節),這是公然挑戰神的公義;他們起來敵你,用褻瀆的話向天宣戰,拿起武器抵擋全能者。他們的噪音喧嘩不斷上升(有人這樣理解),像是所多瑪的呼聲達到神的耳中,求他伸冤報仇(創世記 18:21)。他們的噪音不斷加大(如我們的翻譯),表示越來越惡,越來越得寸進尺,不虔不敬。耶和華啊,求你紀念這事;不要忘記。神不需要我們來提醒他當如何行,但我們應當表現出極其關心他的榮耀,並且相信他必為我們報仇。
II。被逼迫的都是與神立約的民。
1. 受的是什麼苦。他們落在大量惡人1的手裡(第 19 節)。他們的敵人何其加增(3:1)!在咆哮的眾人面前,尤其像這樣有權勢的人,無人站立得住;他們不僅人多,還極其野蠻:地上黑暗之處都滿了強暴的居所。迦勒底人的地誠然是黑暗之處,沒有一點真神知識的光(儘管那裡的學問和藝術很有名);其上的居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以弗所書 4:18),所以極其殘酷:沒有真神性的所在,起碼的人性也幾乎蕩然無存。他們對屬神的百姓尤其殘酷;凡吞吃他們的,當然都沒有知識(14:4)。屬神的百姓受欺壓(第 21 節),因為貧窮,所以不能自持;因為受欺壓,所以淪為貧窮,成了困苦窮乏的人。
1欽定本將第 19 節中的「野獸」譯為:大量的惡人。
2. 因何盼望神必解救,不容他們被踐踏。請注意看詩人如何為他們向神訴求:
(1)「他們都是你的斑鳩,幾乎要被大量的惡人所吞吃(第 19 節)。」教會是無害馴良的鴿子,純潔隨和,多結果子,又是在苦難的日子哀鳴的鴿子,是忠信常愛的斑鳩;斑鳩和鴿子是唯一能當作祭物獻給神的飛鳥。「你的斑鳩忠實於你,委身於你的榮耀,他們的生命和靈魂和一切,豈能交在大量惡人的手裡?豈能淪為他們所喜悅的獵物?耶和華啊,幫助軟弱的,是你的榮耀,幫助屬你的軟弱百姓,更是你的榮耀。」
(2)「他們是你的困苦人,雖然困苦,仍是你的人(神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雅各書
2:5),但他們更有理由指望你為他們出頭,因為他們人很多:這是你困苦人的會2;求你不要離棄他們,不要永遠忘記他們。」
2欽定本將第 19 節中的「困苦人」譯為:困苦人的會。
(3)「他們與你立約;你豈能不顧念所立的約(第 20
節)嗎?你在約中給他們的應許,豈能不實現嗎?你把他們帶進聖約,豈能不認他們嗎?」神拯救他的百姓,就是紀念所立的約(利未記 26:42)。「耶和華啊,我們雖配不上你看重,但求你看重你的約。」
(4)「他們信靠你,因與你的關係而誇耀,因對你有指望而誇耀。求你不要叫他們蒙羞回去(第 21 節);倘若他們希望落空,就只好蒙羞回去。」
(5)「你若拯救他們,他們就必稱頌你的名,歸榮耀給你。耶和華啊,求你為那些稱頌你名的人出頭,對付那些褻瀆你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