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4, 2025

[詩篇 ] 第三十八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一)

 第三十八篇



這是一首懺悔詩,從頭到尾充滿憂傷和哀歎。大衛的過犯和苦難是他憂傷的緣由,也是他哀歎的題材。他似乎正在病痛之中,想起自己的罪來,深感不安,加之朋友的離棄,仇敵的逼迫,因而作這首詩,表達苦難極深,災禍連連。

I。他哀歎神向他發怒,哀歎自己犯罪惹怒神(1-5 節)

II。他哀歎自己疾病纏身(6-10 節)。

III。他哀歎朋友不仁不義(11 節)。

IV他哀歎仇敵傷害他,宣告自己在人面前問心無愧,在神面前卻承認自己有罪(12-20 節)。最後他在結束的時候迫切求神施恩幫助(21-22 節)。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應當深感罪孽之惡,即便沒有經歷過詩中所形容的遭遇,也不能保證將來沒有,因而唱的時候要有預備的心,並且既知別人有這樣的經歷,因而唱的時候要有同情心。

 

憂傷的哀歎

(大衛的紀念詩。)1-111 耶和華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責備我,不要在烈怒中懲罰我!2 因為,你的箭射入我身;你的手壓住我。3 因你的惱怒,我的肉無一完全;因我的罪過,我的骨頭也不安寧。4我的罪孽高過我的頭,如同重擔叫我擔當不起。5 因我的愚昧,我的傷發臭流膿。6 我疼痛,大大拳曲,終日哀痛。7 我滿腰是火;我的肉無一完全。8 我被壓傷,身體疲倦;因心裡不安,我就唉哼。9 主啊,我的心願都在你面前;我的歎息不向你隱瞞。10 我心跳動,我力衰微,連我眼中的光也沒有了。11 我的良朋密友因我的災病都躲在旁邊站著;我的親戚本家也遠遠地站立。

 

本詩的題目值得注意:這是一首紀念詩;詩篇第 70 篇的題目相同,也是在苦難日子寫成的。本詩的用意在於:

1. 供自己回顧。本詩可能是在病痛中寫成的,因而教導我們,病痛之時就是回顧之時,回顧所犯的罪,思想為何神與我們相爭,喚醒良心,坦誠面對,將自己的罪擺在面前,謙卑自我。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傳道書 714)。也可能本詩是痊癒之後寫成的,意在記錄他在苦難中的心理活動,日後回顧起來,便可想起當時的正面感受,並且得著新的領受。希西家病後作詩(以賽亞書 389),其用意相同。

2. 供別人想起同樣的事,教導別人在疾病和苦難中應當想什麼,說什麼;唯願人人都像他那樣想,那樣說。

I。他在苦難中求神不要向他發怒(1 節):耶和華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責備我。他在病痛中另有一段禱告詞,也是這樣開頭(61)。他在苦難中最擔心的就是神在怒中責備他,我們在苦難中也應該最擔心這點;神責備我們,管教我們,這些都可以,但千萬不要在怒中責備管教,那會是一切苦難的茵陳苦膽。若想要躲避神的忿怒,就應當求神不在怒中責備,這比除去外在的苦難更為重要;苦難若來自神的愛,若與神的愛對齊,就當坦然忍受。

II。他一想起神的怒氣,就哀聲不斷(2 節):你的箭射入我身。約伯的申訴可用來解釋大衛的哀聲(約伯記 74)。全能者的箭指的是神的驚恐,不斷向他襲來。他因為犯罪的緣故,對神的忿怒心生極為悲涼的恐懼,覺得唯一的結局就是審判和忿怒將他吞滅。神的箭不但要射中目標,還要射入,牢牢盯在上面,直到他隨己意收回,用他的安慰來纏裹驚恐所造成的傷口。被定罪之人永久性的痛苦,就是神忿怒的箭射中他們,並且其傷永不得痊癒。「你的手壓住我,重重地壓住,我幾乎要沉下去;你的手不但壓住我,還要壓著不鬆手;誰曉得神怒氣的權勢?誰曉得他手的份量?」神有時向大衛的仇敵射箭,向他們伸手(1814),如今卻是向他射箭;神的安慰真是令人捉摸不定,神的恩典卻是毋庸置疑。他把神的忿怒看作是病痛的起因(3 節):因你的惱怒,我的肉無一完全。腦海中常想起神的忿怒,甚覺痛苦,影響到身體,但那還不是最糟糕的,神的忿怒還令他心神不寧,令他忘卻了戰士的勇氣,忘卻了君王的尊嚴,也忘卻了以色列詩人常有的甜美和喜樂,不得不唉哼連連(8 節)。義人最感到不安的,莫過於感覺到神的忿怒,說明落在他手裡是何等恐懼。要想心裡平安,就要持守在神的愛中,不可冒犯他。

III。他承認自己的罪孽是一切苦難的起因,並且在罪惡感的壓力下呻吟,勝過別的壓力(3 節)。他哀歎自己肉無一完全,骨頭也不安寧,痛苦不堪。「這一切都是因你的惱怒,你的怒火越燒越旺;」但他在下一句又承認神是公義的,並且將這一切都怪在自己頭上:「這一切都是因我的罪過,是我咎由自取。是我自己的過犯在管教我。」苦難若是神發怒的結果,那我們就是咎由自取,因為是我們的罪過所引起的。我們是否心裡不安?那是因為我們的罪過。心靈中若無罪,骨頭就不會疼痛,身體就不會生病。所以義人感歎最多的,還是罪孽。

1. 罪孽是擔子,是重擔(4 節):「我的罪孽高過我的頭,好比洶湧的大水淹沒溺水下沉的人,又好比重擔壓在頭上,我承受不住。」注意:罪孽是重擔。罪的權勢在我們裡面,成了重擔(希伯來書 121)。人人受其纏累,不能展翅高飛,不能奔向前方。凡是義人,都哀歎被這取死的身體所困(羅馬書 724)。我們的罪孽是擔子,是負擔;對神而言是負擔(他被壓在其下1;阿摩司書 213),對受造之物而言也是負擔,它們在其下歎息(羅馬書 821-22),對罪人而言更是負擔;有的是悔改的負擔,感到紮心,在其下勞苦歎息,有的則是滅亡的負擔,將他沉入地獄,永不得翻身;像園鉛那樣沉重(撒迦利亞書 58)。經上說罪人要擔當罪孽。神的警告也是負擔。

1欽定本將阿摩司書 213 中的「我必壓你們」譯為「我被你們壓在其下」

2. 罪孽是傷口,危險的傷口(5 節):「我的傷發臭流膿(好比身體的傷口,劇痛,流膿,發炎,只因傷口沒有處理),這都是因我的愚昧。」罪過乃是傷口(創世記 423),是痛苦致命的傷口。犯罪所導致的傷口往往惡化,不善加處理,不用良藥,只因罪人愚昧,不承認有罪;參考 323-4。一點小傷若置之不理,可能會致命;同樣地,一點小罪若置之不理,不及時悔改,也會有致命的結果。

IV。他在苦難中呻吟,又在耶和華面前傾訴自己的苦衷,稍得解脫。

1. 他心煩意亂,良心痛苦,心神不寧;憂傷的心靈,誰能承擔得起呢?他疼痛,大大拳曲,終日哀痛6 節)。他終日憂傷哀歎,自我壓迫,自我驚嚇。他的靈又乏力又痛苦,心裡不安(第 8 節)。大衛在苦難中預表基督;基督在痛苦中喊道:我心裡甚是憂傷馬太福音 2638)。這樣的憂傷比世間任何苦難都更痛;神若隨己意,將任何擔子壓在我們身上,我們都不可埋怨,只要他保守我們善用理性,良心平安。

2. 他疾病纏身,軟弱無力;他滿腰是病痛,有的地方腫起來,有的地方發炎(有人說這是一種毒瘡,好比希西家的瘡;列王紀下 207),使他的肉無一完全,像是約伯,渾身是病。由此可見:

1)我們的身體何其糟糕,各樣煩人的病痛襲來,有的還使靈魂擔憂,成為纏累。

2)再大再好的人,也難倖免,體內也有疾病的種子,也會得病。大衛雖是大君王,大聖人,也難免會有令人煩惱的病,甚至他的肉無一完全。可能此事發生在烏利亞事件之後不久,他因肉體情慾的緣故,肉體受擊打。我們在任何時候若身體得病,應當想到我們的身體是何等虧缺神的榮耀。大被壓傷,身體疲倦8 節)。他的心跳動,心悸不斷(10 節)。他的力氣衰微,站立不住。他眼中的光也沒有了,可能是流淚過度,可能是粘膜脫落,也可能是情緒低落所致。注意:再強壯的身體,再驕傲的心靈,也要被疾病所馴服。大衛的勇力和成就是出了名的,然而神一旦與他相爭,叫他身體得病,並且感覺到神的忿怒,他的頭髮就被剪去,他的心就下沉,他就如水一般軟弱。唯願強壯的,不要誇耀自己的力量,唯願世人不要輕看苦難,以為離自己很遠。

3. 朋友對他不仁不義(11 節):我的良朋密友(在歡樂的日子與他同樂的人)如今因我的災病都躲在旁邊站著;他在苦難中,無人同情他,無人願意聽他傾訴,個個像那祭司和利未人,視若不見,從那邊過去了路加福音 1031)。就連他的親人,與他有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的,也都遠遠站著。可見我們實在不應該信靠人,若對人的恩情大失所望,不必覺得奇怪。唯有患難見真情,將寶貴的和下賤的分別出來耶利米書 1519)。我們要確保有朋友在天上,這才是聰明;我們生病,他不會遠遠站著,任何患難和困苦都不能叫我們與他的愛隔絕(羅馬書 835)。大衛在患難中預表基督受苦。他在十字架上被壓傷,身體疲倦,又被親友拋棄,個個遠遠站著。

V他在呻吟中意識到神施恩眷顧他的苦楚,也眷顧他的禱告,便大得安慰(9 節):「耶和華啊,我的心願都在你面前。你知道我所缺乏的是什麼,你也知道我想要什麼;我的歎息不向你隱瞞。你知道我所歎息的負擔,你也知道我所渴望的福份。」說不出來的歎息不能向他隱瞞,鑒察人心的神,曉得聖靈的意思羅馬書 826-27)。

每當我們唱這首詩,或以此為自己的禱告詞,無論心裡有何負擔,有何憂慮,都應當憑信心擺在神面前,這樣才能輕省。

 

憂傷的哀歎

12-2212 那尋索我命的設下網羅;那想要害我的口出惡言,終日思想詭計。13 但我如聾子不聽,像啞巴不開口。14 我如不聽見的人,口中沒有回話。15 耶和華啊,我仰望你!主 - 我的神啊,你必應允我!16 我曾說:恐怕他們向我誇耀;我失腳的時候,他們向我誇大。17 我幾乎跌倒;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18 我要承認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憂愁。19 但我的仇敵又活潑又強壯,無理恨我的增多了。20 以惡報善的與我作對,因我是追求良善。21 耶和華啊,求你不要撇棄我!我的神啊,求你不要遠離我!22 拯救我的主啊,求你快快幫助我!

 

在這幾節經文裡:

I。大衛哀歎仇敵的權勢和惡毒,他們見他身體軟弱,心神不寧,就趁火打劫欺負他,想要傷害他。他滔滔不絕地控訴他們,並且以此為禱告的緣由,謙卑求神為他出頭,如 2519 所言:求你察看我的仇敵

1. 他們又狠毒又殘酷,尋索我命,要奪去我的性命(12 節)。生命在耶和華眼中看為寶貴,在義人眼中也看為寶貴,他們卻偏偏要奪去我的生命,仿佛是我不配活著,成了社會敗類。這就是蛇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彼此為仇,妄想傷其頭,卻只能傷其腳跟,一心要流聖徒的血。

2. 他們又狡猾又陰險,設下網羅,思想詭計,還要挖空心思,不知疲倦,終日思想詭計。他們彼此商議損人的事,個個獻計謀害我。居心叵測,又有謊言偽裝,真可謂是網羅。

3. 他們又頑固又兇狠:我失腳的時候,跌進苦難的時候,做錯事的時候,說錯話的時候,或走錯路的時候,他們就向我誇耀,幸災樂禍,以為必能損毀我的利益,以為我一旦失腳,就必跌倒滅亡。

4. 他們又無義又無情,無理恨我19 節)。我從未害過他們,從未恨過他們,也從未得罪過他們,他們卻以惡報善20 節)。我多多善待他們,他們卻不但不善待我,反倒與我為敵以報我愛(1049)。惡人的心無緣無故恨惡良善,哪怕可因良善而得益處;他們恨惡禱告,甚至恨別人為他們代禱;他們恨惡和睦,甚至恨別人與他們和睦。自己無情無義,還要恨別人的情義,這樣的人實在是心懷惡意。

5. 他們又不虔又惡毒:他們與我作對,因我是追求良善。他們恨他,不僅因為他善待他們,也因為他敬畏神,順服神;他們恨他,因為他們恨神,恨一切具有神形象的。人若因為行善而受苦,不要覺得奇怪,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該隱殺亞伯,是因為亞伯的義行);也不要覺得不可接受,因為不總是如此,並且我們將來所得的獎賞要大得多。

6. 他們又多又強:又活潑又強壯,又增多19 節)。我的敵人何其加增31)?聖潔的大衛軟弱無力,心裡發慌,力氣衰微,心靈憂傷,哀歎不已,又受朋友所迫,他的仇敵反倒強壯活潑,人數增多。唯願我們不要憑外表判斷人的品性;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傳道書 91)。大衛在此對仇敵的傾訴和其他地方一樣,似乎都預表基督,逼迫他的人與這裡所形容的一樣,全然不顧尊榮和美德。恨惡基督信仰的,都早已喪盡人道的原則,不顧人道的約束。

II。他回顧自己在受傷害被羞辱的時候仍能保持和睦與虔誠,便覺安慰。仇敵若使我們依從他們犯尼希米記 613),若使我們失去靈魂,離開神,離開本位,那時才是真正傷害到我們。倘若我們藉著神的恩典,有能力避免這樣的傷害,便可撲滅他們的火箭,蒙拯救不被其所害。倘若我們持守自己的正直和平安,誰能傷害我們呢?大衛在此所行的,正是這樣。

1. 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被激怒,別人藐視他,所言所行都意圖傷害他,他卻不心煩意亂(13-14 節):「我如聾子不聽,不計較別人的冒犯,不生氣,也不心煩,更不會尋思報復,以惡報惡。」注意:我們越是不計較別人對我們的不義和傷害,就越能保持心裡平安。他如不聽見的人,口中沒有回話;他默然不語,不為自己分辯,免得情緒失控,激動仇敵攻擊他更多;他不指責他們,也不替自己分辯,免得被當成以守為攻。他們尋索他的性命,雖然他的沉默可能被當成是默認,但他仍像啞巴不開口。注意:仇敵竭力叫囂的時候,最聰明的做法是保持緘默,什麼都不說,免得事態惡化。大衛不指望憑藉溫和的態度勝過仇敵,也不指望溫柔的回答能轉離他們的怒氣,因為他們性本卑劣,以惡報善;他以溫和態度待他們,是想避免自己犯罪,並且日後回想起來可得安慰。由此大衛預表基督,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以賽亞書 537),被罵不還口彼得前書 223);兩者都是我們不以惡報惡的榜樣。

2. 他能憑信心和禱告靠近神,因而在受傷害時能得扶持,又能平息自己的怒氣。

1)他信靠神(15 節):「我口中沒有回話,耶和華啊,我仰望你!我倚靠你為我伸冤,還我清白,遲早叫我的仇敵閉口蒙羞。」良朋親友不但不認他,不站在他一邊,不為他作證,反倒遠離他(10 節)。但神是良友,只要我們仰望他,就必不失望。「我如不聽見的人,但你必聽見1。既然神聽見,我何必聽見呢?」他顧念你彼得前書 57),既然他顧念,你何必顧念呢?有人理解為:「你必回答,所以我什麼都不說。」注意:我們之所以要默然耐心地忍受指責和譭謗,是因為我們所受的冤屈,神都知道,他必在合宜的時候為我們作證,見證誣陷我們之人的不是;只要我們保持緘默,便可指望神為我們出頭;保持緘默就是證明我們信靠他;而倘若自己來處理這些事,那就是把神要做的事搶過來自己做,就是丟棄他為我們出頭的好處。我們的主耶穌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托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得前書 223);倘若我們也能如此行,到頭來必不吃虧。耶和華啊,你必為我的緣故回答他們。

1欽定本將第 15 節中的「你必應允我」譯為「你必聽見」

(1)   ( 2 ) 他呼求神(16 節):「我曾說,求你垂聽2(這是翻譯加上去的);我曾說,我仰望你因為你必垂聽(15 節),恐怕他們向我誇耀。我若開始擔心他們快要勝過我,我就以此得安慰。」世人又虛妄又不義,但我們可在信實的神面前暢所欲言,這對我們是極大的扶持。

2欽定本將第 16 節中的「我曾說」譯為「我曾說,求你垂聽」

III。他在此哀歎自己的愚昧和軟弱。

1. 他意識到敗壞在心裡動工,隨時會埋怨神的旨意,會因為受到傷害而情緒失控:我幾乎跌倒17 。詩篇的作者在類似情形下有過相似的自我反省:的腳幾乎失閃,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732-3。這裡也是一樣:我幾乎跌倒幾乎要說我是徒然洗手表明無辜7313。他憂愁不斷:我終日遭災難7314),痛苦常在他面前,一想起來就忍不住,幾乎在信仰和非信仰之間跌倒。這樣的擔憂促使他來到神面前:「我不但仰望你為我伸冤,也仰望你防止我跌入罪中。」義人若常將苦難擺在面前,就幾乎要跌倒;但若將神擺在面前,便可站立得穩。

2. 他想起自己以往的過犯,承認是自己犯罪,導致苦難臨頭,失去了神的保護。他雖在人前問心無愧,但在神面前,他卻定自己有罪18 :「要承認我的罪孽,決不掩蓋;我要因我的罪憂愁,決不輕看。」意識到自己的罪孽,使他在神的責打下緘默,又在人的指責下緘默。注意:倘若我們真心悔罪,便會在苦難中忍耐,尤其是在不公平的譭謗下忍耐。有兩件事是悔改所必須的:

1)認罪:「我要承認我的罪孽;不是籠統地說自己是罪人,而是具體承認自己的過犯。」我們應當在神面前全然坦承自己的罪,並且要深刻,便可歸榮耀給神,又令自己蒙羞。

2)悔罪:我要因我的罪憂愁。罪孽令人憂愁;每一個真心悔改的都會感到憂愁,因為虧缺了神的榮耀,損害了自己的利益。有人理解為:「我因自己所犯的罪感到擔憂,感到懼怕;懼怕罪孽將我毀壞,擔憂罪不得赦免。」

IV。最後他迫切禱告,求神施恩與他同在,及時幫助他脫離苦難(21-22 節):「儘管朋友撇棄我,儘管我咎由自取,但是,耶和華啊,求你不要撇棄我!求你不要遠離我,我心中有不信的念頭,開始擔心你會遠離我。」義人在苦難中最擔心的,莫過於神在怒中撇棄他,所以最感人的禱告,就是這樣的禱告:「耶和華啊,求你不要遠離我;求你快快幫助我;我幾乎沉淪,若不能快快得拯救,就必滅亡。」神允許我們不但可在患難中呼求他,還可催促他。大衛禱告的緣由是:「你是我的神,是我所事奉的,我倚靠你的拯救;你是拯救我的主,唯有你才能拯救我,你也曾應許要拯救我,除你以外,別無拯救。」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雅各書 513),就該高唱這首詩,如此禱告,如此哀求,如此盼望。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