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 2025

[詩篇 ] 第七十五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三)

 第七十五篇



本詩的標題雖說亞薩的詩歌,但其內容與掃羅死後大衛登基的情形十分吻合,乃至多數解經家認為此詩在那時所作,可能是亞薩代替大衛執筆寫成(詩中內容也許出自大衛登基時在國民大會上的講話,由亞薩改寫成詩,用詩歌的形式發表,便於更好傳揚在民間);也可能這是大衛親自執筆,交與在神殿中擔任領唱的亞薩。大衛在詩中:

I。感謝神使他登上寶座(19 節)。

II。承諾要利用神所賦予他的權柄,為百姓的利益鞠躬盡瘁(2310 節)。

III。警告那些頑固抵擋他登上寶座的人(4-5 節)。

IV。堅信這一切都是出於神的主權,他掌管世人的一切(6-8 節)。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應當因列國列邦的變革而歸榮耀給神,相信這一切都是按他的謀略成就,他也必使這一切互相效力,叫他的教會得益處。

 

掌權者的變革

(亞薩的詩歌,交與伶長。調用休要毀壞。)1-51 神啊,我們稱謝你,我們稱謝你!因為你的名相 近,人都述說你奇妙的作為。2 我到了所定的日期,必按正直施行審判。3 地和其上的居民都消化了;我曾立了地的柱子。(細拉)4 我對狂傲人說:不要行事狂傲!對兇惡人說:不要舉角!5 要把你們的角高舉;不要挺著頸項說話。

 

在這些經文中:

I。詩人稱謝神,因為神使他得了尊貴和權柄,又因為神為他和他百姓以色列行了大事(1 ):神啊,我們稱謝你,因為你多多施恩給我們,我們稱謝你;感恩理當常常重複。我們尋求憐憫,豈不常常禱告嗎?得著了憐憫,感恩起來豈能草草了事呢?這裡不僅是我稱謝,而是我們稱謝,包括我,也包括一切與我為友的。若有份於別人所得的憐憫,就當加入他們一同稱謝。「神啊,我們稱謝你!你是我們蒙憐憫的源頭,唯有你才當得的榮耀,不可歸給器皿;我們稱謝你因為你奇妙的作為宣告你的名相近2;你給大衛的應許,距離完全應驗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你為他的緣故所行的奇妙作為,宣告你的名相近。」注意:

1欽定本將第 1 節下半句譯為:因為你奇妙的作為宣告你的名相近。

1. 神為他百姓所行的許多事都堪稱奇妙的作為,有別於普通天意,超出我們想像。

2. 這些奇妙作為宣告他的名相近,表明他與我們相近,隨時垂聽我們的呼求,並且即將為他的百姓行大事,成就他的旨意和應許。

3. 神的奇妙作為既然宣告他的名相近,我們就應當稱謝他,不斷稱謝他。

II。他任重道遠,決心不辱使命(2 節):我接受會眾的時候必按正直施行審判3。他在此堅信神必在所定的日子為他成就大事,會眾雖緩緩聚集到他周圍,其中多有攔阻,但他最終要接受會眾,因為神在聖潔中所說的,必在智慧和權能中成就。他既指望蒙憐憫,就承諾要盡心盡職:「當我成了審判者,我就要審判,按正直施行審判;不像以前的掌權者,或疏忽,或屈枉正直,手握權柄,卻不行善事,反作惡事。」注意:

3欽定本將第 3 節譯為:我接受會眾的時候,必按正直施行審判

1.凡榮升尊位的,都應當記住尊位乃是服事人的,既蒙召,就當盡心盡力做好。他沒有說:「我接受會眾的時候就可享安逸,擺闊氣,公事讓別人去辦;」而是:我必親歷親為。

2. 擔任公職需要有正直的心;當審判官的,應當按正直施行審判,按公義的法則施行審判,不徇情面。

III。他承諾他的政權要成為以色列的祝福(3 節)。王國眼下處境堪憂:地和其上的居民都消化了;這也難怪,先前的王朝道德淪喪,百廢待興。政府普遍敗壞,律法行不出來,沒能懲戒邪惡和褻瀆。神所設定的政權具有向心力,他們卻分道揚鑣,缺乏中心,各自為政,相互侵軋,拉幫結派,導致滅亡;但我立地的柱子。即便在掃羅年間,大衛也盡己所能為百姓謀利益,他盼望在接受會眾的時候要更加努力,不但避免大眾淪喪,還要恢復大眾的力量和榮美。

1. 可見拉幫結派所造成的傷害,使地和其上的居民消化。

2. 可見領袖的作用。若不是大衛立了柱子,整個社會都要垮掉。這也可應用於基督和他的政權。世界和其上的居民都因罪孽的緣故消化,世人背離神,幾乎毀壞整個被造的世界。但基督立了地的柱子,他將他的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因而也救了整個世界;天國的治理權交在他手中,因為他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 13)。

IV。他警告那些抵擋他政權的,反對他登基的,阻攔他掌權的,頑固作惡、褻瀆神的(4-5 節):我對狂傲人說:不要行事狂傲。他在掃羅年間已向他們說這樣的話。那時他沒有權力管束他們,卻有智慧和恩德批評勸告;他們雖目中無人,倚仗那不適合為王之王的恩寵,他仍告誡他們不可狂傲。也可能這是他現在向他們說這樣的話。他剛登基,就發出宣告,要懲戒邪惡和褻瀆:

1. 頭腦簡單、暗中犯罪的罪人,以色列民中敗壞了自己的愚頑人,他向他們說:「不要行事狂傲,不可有違理性,有違自己的利益;若有人與神所頒佈給以色列的律法背道而馳,與神所賜給大衛的應許背道而馳,那就是有違理性,有違自己的利益。」大衛的子孫基督也勸誡我們,發出這樣的命令:不要行事狂傲。神使他成了我們的智慧,他吩咐我們要為自己的利益得智慧,不可自取其辱。

2. 膽大妄為的罪人,公然抵擋神的惡人,他向他們說:「不要舉角;不要誇耀你的權勢和特權;不要頑固藐視治理你的政權;不要把你們的角高舉,以為可以為所欲為;不要挺著頸項說話,仿佛頸項裡有鋼筋,不服從神的意願。不願低頭的,必被折斷;硬著頸項的必自取滅亡。」這是基督在福音中所發出的命令:大小山岡都要削平以賽亞書 404)。但願敵基督的權勢不要昂首舉角抵擋他,因為他們的頭或角必被打碎;硬著頸項說出的話,必須用憂傷痛悔的心將之收回,不然就必滅亡。法老硬著頸項說:耶和華是誰?神就使他付出慘重代價,那時他才知道耶和華是誰。

 

神治理世界

6-106 因為高舉非從東,非從西,也非從南而來。7 惟有神斷定;他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8 耶和華手裡有杯,其中的酒起沫,杯內滿了攙雜的酒;他倒出來,地上的惡人必都喝這酒的渣滓,而且喝盡。9 但我要宣揚,直到永遠!我要歌頌雅各的神10 惡人一切的角,我要砍斷;惟有義人的角必被高舉。

 

這幾節經文設定兩條至大真理,又從中得出兩個結論,來證明他先前所說的。

I。設定兩條至大真理,關乎神掌管世界,我們應當以信心調和;這兩條都與大衛登基有關:

1. 君王的權柄唯有從神而來(6-7 節),所以大衛登基為王,就單單稱謝神。權柄既從神而來,他就為神的緣故行使權柄,而那些舉角抵擋他的就真是狂傲。列國列邦常有變革,有的隕落,有的崛起,並且突如其來,令人驚訝不已;但這裡引導我們看見事件的源頭,教導我們權柄源自何方,晉升又從何處來。邦國因何強大,成為霸權?邦國中的人因何高升,佔據實權位置?前者不取決於人民的意願,後者不取決於君王的意願,兩者都取決於神的意願,人心都在他手裡;若想升遷,就必須仰望他,這才是正道。這裡告訴我們:

1)從反面來看,權柄的源頭不在任何一處:高舉非從東,非從西也非從沙漠而來1,就是非從耶路撒冷北面的沙漠來,也非從耶路撒冷南面的沙漠而來;因而不能指望高升的和風從任何方向吹來,只能從上頭來,直接從上頭來。高升不靠東方人的智慧和財富,不靠西方外邦海島的大軍,不靠南方埃及或阿拉伯的大軍,若沒有第一因,單靠第二因的巧合平順,不能將人高舉。學識淵博的洛伊德主教2在他的講道集給出這樣的亮光:「人人都說權柄源自天上,但具體從誰而來,許多人不知道;東方諸國普遍崇尚星相學,他們覺得權柄從眾星而來,特別是從太陽神而來。大衛說:不;權柄非從東,非從西,非從行星或星座的升起或落下,也非從南,非從高升的太陽,或星空中的任何恒星。」這裡沒有提到北,因為無人說權柄從那裡來,也可能因為「北」這個詞也可理解為隱密處,而權柄正是來自神隱而未現的旨意,來自錫安的訓誨,而錫安山位於耶路撒冷北面。注意:使人高升的和風固然怡人,但其風向卻受神的引領,他聚風在掌握中箴言 304)。

1有些聖經版本將第 6 節中「非從南而來」譯為「非從沙漠而來」,但欽定本譯為「非從南而來」,與和合本相同

2喬治·洛伊德(1561-1615):英國神職人員,賈斯特主教

2)從正面來看:唯有神斷定,唯有他掌權。各黨派競爭榮譽,神卻按他的意思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成就他的意圖,實現他的謀略。他獨行其事,所行的不必向我們解釋交代;他有無限的智慧,無限聖潔,無限良善,有絕對的權能叫人升為高,又有絕對的權能叫人降為卑,隨時隨地,隨他的意思,且不會導致傷害、危險或恥辱。掌權者應當替神掌權,向神交帳,因為帝王藉他坐國位(箴言 815)。

2. 世人的下場唯神而定(8 節):耶和華手裡有杯,放在世人手裡,乃是天意之杯,按他的意思用各樣成份調和,又是苦杯。基督受難,稱為杯(馬太福音 2022;約翰福音 1811。神的審判臨到罪人,稱為耶和華右手的杯哈巴谷書 216)。酒是紅的3,代表神的忿怒,攙雜在審判中,落在罪人身上,又是苦難中的茵陳苦膽。像火一樣紅,又像血一樣紅,又燃燒,又殺戮。杯內滿了攙雜的酒,用智慧調成,極有功效。若放在神百姓手中,苦杯中就攙雜著憐憫和恩典;而若放在惡人手中,杯中就攙雜著咒詛;乃是攙雜著苦膽的酒。

3欽定本將第 8 節中「其中的酒起沫」譯為「酒是紅的」。

1)這些杯倒在所有人身上;參考啟示錄 157161;那裡說天使將神忿怒的杯傾倒在地上。這忿怒的杯,有幾滴也許會濺在義人身上;神的審判一旦臨到世人,義人也在普世災難中有份。

2)但忿怒的爵則是專為惡人存留。災難本身不過是管道,忿怒和咒詛在其中混合,浮在上面的不多,沉在底下的卻全都是忿怒,必落在罪人的份中;今天他們喝忿怒的爵,受良心的譴責,將來則是受地獄的折磨。他們必喝這酒的渣滓,而且喝盡,一滴不剩,這咒駡就如水進他裡面,像油入他的骨頭109 18。耶和華惱怒的杯對他們而言好比顫抖的杯,永遠顫抖;參考啟示錄 1410。惡人在世興旺之時,手裡的杯五味雜陳,但最糟糕的則是沉在底下的。惡人乃是為審判的日子存留。

II。從這些至大真理得出兩個實用的結論,與本詩開頭所提到的本份意義相同。

1. 既然如此,他就要稱謝神,歸榮耀給他,因為是神使他登基掌權(9 節):你奇妙作為所宣告的(1 節),我也要宣揚,直到永遠。他為自己登基而稱謝神,不只是登基的時候,不只是蒙憐憫的時候,而是直到永遠,只要還活著,就必稱謝他。大衛的子孫升為高,這是聖民永遠稱謝的題材。他歸榮耀給神,不僅以他為自己的神,也以他為雅各的神,深知這是為他僕人雅各的緣故,也因為他愛他的百姓以色列,使他當他們的王。

2. 既然如此,他就要善用所託付的權柄,成就權柄交在他手裡的目的(10 節),像第 24 節一樣。他決心要按照掌權者所當盡的本份:

1)震懾作惡之 人,使驕傲的謙卑下來,打破他們的權勢:「我雖不能砍斷惡人一切的頭,但惡人一切的角,我要砍斷,就是他們用來欺壓別人的角;我要叫他們的角失去作用,不能再傷害人。」神也是如此,他要興起匠人打掉外邦人的角,這些外邦人的角打散了猶大和以色列(撒迦利亞書 118- 21)。

2)保護並稱讚行義的人:唯有義人的角必被高舉;義人要升為高,坐上掌權的位置;凡是義人,凡是有心行善的,都必不缺乏行善的能力和機會。這與大衛所表達的決心相同(1013等)。由此大衛預表基督,他必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以賽亞書 114),義人的角必被高舉,大有榮耀1129)。

-----------------------------------------------------------------------------------

第七十五篇英文原文


下一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