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4, 2025

[詩篇 ] 第三十六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一)

 第三十六篇



大衛作這首詩的時間和背景不能確定,可能是受掃羅或押沙龍擊打的時候,因為他在詩中申訴仇敵作惡攻擊他,但他也誇耀神恩待他。這首詩引導我們思想(唯有認真思想,方能得益處):

I。罪之惡,何其邪惡(1-4 節)。

II。神之善,何等恩典:

1. 普世恩澤(5-6 節)。

2. 給他百姓的特別恩典(7-9 節)。由此,詩人為一切聖民禱告(10 節),也為他自己禱告,求神的保守11 節),因仇敵仆倒而誇勝(12 節)。我們在唱這首詩的時候,若能從心底裡痛恨罪孽,因神的慈愛而滿足,那就是滿懷恩德和悟性高聲歌唱。

 

惡人的特點

(耶和華的僕人大衛的詩,交與伶長。)1-41 惡人的罪過在他心裡說:我眼中不怕神!2 他自誇自媚,以為他的罪孽終不顯露,不被恨惡。3 他口中的言語盡是罪孽詭詐;他與智慧善行已經斷絕。4 他在床上圖謀罪孽,定意行不善的道,不憎惡惡事。

衛在本詩題目中稱作耶和華的僕人,為何只在這裡有此稱呼,不在別處(18 篇的題目除外),已無從解釋;不過他確是耶和華的僕人,不僅因為凡義人都是神的僕人,而且因為他是君王,是先知,為神所用,為世上神國的利益鞠躬盡瘁,比當時任何人都更直接,更顯著。他以神的僕人為榮(11616)。再偉大的人,能當至大神的僕人決不丟臉,反倒是光榮;這是今世所能得著的最高榮譽。

大衛在這幾節經文中形容惡人之惡;我們不確定他是針對具體逼迫他的人,還是針對普遍作惡的罪人。但這裡講述罪的緣由和偽裝,罪的根和枝子。

I。這裡說的是惡人一切惡行的苦根。

1. 惡人作惡,皆因藐視神,對神缺乏尊敬(1 節):「惡人的罪過後面第 3-4 節描述他們的罪過)在他心裡說(必定如此):我眼中不怕神;如果怕神,不可能有如此狂妄的言行;只要對神的威嚴稍有畏懼,對他的忿怒稍有忌憚,就不會干犯神的律法和聖約,也不敢干犯。」這與我們法律的起訴形式相吻合:罪犯既然眼中不怕神,就做這做那。惡人未必公然叫囂不怕神,但他們的罪行把它悄悄說了出來,但凡知道一點敬虔或不敬虔本質的,都心知肚明。大衛認定生活放蕩的人活在世上沒有神。

2. 惡人作惡,皆因自負,故意欺騙自己的靈魂(2 節):他自誇自媚,意思是犯了罪還自以為聰明,自我感覺良好,看不見惡之禍,惡之險,即便看見也不承認,以禍為福,以福為禍,把放蕩說成正當的自由,把詭詐說成智慧和策略,明明逼迫神的百姓,卻自以為是必要的公義。如果良心自責,便說:神必不追究,我縱然繼續犯罪,卻還是平安申命記 2919)。注意:罪人自取滅亡,只因自誇自媚。若非自欺在先,撒但就騙不了他們。這樣的自欺能持久嗎?不能,日子將到,罪人必醒悟過來,他的罪孽終必顯露,必被恨惡。罪孽極其可恨,是耶和華所恨惡的可憎之物,他純潔嫉恨的眼目不能容忍。罪孽對罪人傷害極大,理當恨惡,但他卻不恨惡,反倒以為舌下美味,因為其中似有屬世的好處,肉體的歡愉,孰不知他的食物在肚裡卻要化為酸,在他裡面成為虺蛇的惡毒約伯記 2014)。一旦良心醒悟,罪孽就現出原形,叫罪人驚恐;一旦戰抖的杯放在手裡,不得不喝,那時就知道罪孽實在可恨;自誇實在愚昧,叫人罪上加罪。

II。這裡說的是從這苦根長出來的可詛的枝子。罪人抗拒神,甚至把自己當成神,除了歸於無有,能有什麼下場呢?這兩樣是罪孽的原始入口。只因不懼怕神,所以才自誇:

1. 所說的沒有誠實可言,不管真偽,不論是非(3 節):他們口中的言語盡是罪孽詭詐,意圖作惡,卻用冠冕堂皇的藉口來掩蓋。難怪自欺的都竭力要欺騙別人;人若對自己的靈魂行詭詐,對別人能真心嗎?

2. 僅有的一點善也蕩然無存;美德的火星熄滅,良心的勸誡被抹殺,好的開端歸於無有,與智慧善行已經斷絕。表面上受智慧的引導,受信仰的轄制,實際上卻完全掙脫這些約束,既與信仰斷絕,也就與智慧斷絕。注意:與善行斷絕,就是與智慧斷絕。

3. 既然與善行斷絕,就意圖作惡,傷害行善的人(4 節):他在床上圖謀罪孽。注意:

1)疏忽為犯罪鋪平道路。一旦與行善斷絕,不再禱告,不再參加神的聖禮,不再向他盡本份,魔鬼就輕易把他們當成他的差役和器皿;受引誘的,就拉他陷入罪孽,不受引誘的,就拉他陷入苦難。一旦與行善斷絕,就開始行惡;魔鬼一旦墮落,很快就引誘夏娃,又逼迫義人亞伯。

2)作惡本是惡事,而若圖謀作惡,故意作惡,下決心作惡,那就是大大的惡事;這樣的人一心要找出最有效的作惡手段,有預謀,有手段,具備古蛇那樣的狡猾和惡毒,在床上圖謀罪孽(在床上本該默想神和他的話);參考彌迦書 21。這說明罪人鐵了心要作惡。

4. 一旦走上犯罪的道(那不是善道,中途沒有善,終點也沒有善),就義無反顧,徑直走下去。所謀算的惡,定意要行出來,已經盤算好的,非行出來不可,哪怕與自己的本份和真利益相違背。罪人若非心裡如鋼,臉面如銅,頑固不化,死不悔改,不可能在惡道上走下去,不可能與所有的公義和良善背道而馳。

5. 既然自己作惡,別人作惡也就並不憎嫌:不憎惡惡事,反倒覺得高興,見別人和自己一樣壞,心裡就高興。這也可理解為罪人犯罪,死不悔改。作惡之人若得神所賜悔改的心,便會厭惡自己所作的惡,作惡的時候甜滋滋,回想起來竟是苦澀。但這些心裡剛硬的罪人蒙蔽了自己的良心,犯了罪從不回想,從不懊悔,我行我素,像是可在神面前稱義一般。

有人覺得大衛這番話特指掃羅,他不敬畏神,斷絕一切良善,對大衛虛情假意,把女兒許配給他,同時又想謀害他。但我們不必僅限於這樣的解釋,世間有很多人符合這些特點,真是可悲。

 

神的良善叫人希奇;神恩待他的百姓

5-125 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達到穹蒼。6 你的公義好像高山;你的判斷如同深淵。耶和華啊,人民、牲畜,你都救護。7 神啊,你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8 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9 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10 願你常施慈愛給認識你的人,常以公義待心裡正直的人。11 不容驕傲人的腳踐踏我;不容兇惡人的手趕逐我。12 在那裡,作孽的人已經仆倒;他們被推倒,不能再起來。

 

大衛在前面環顧四周,見惡人作惡,心情沉重;這裡他向上看,看見神的良善,便得安慰;惡人作惡乃為苦澀,神的良善則令人振奮,從苦澀中走出來。請注意看:

I。他思想神的恩典。他見惡人罪過的緣故,世界被污染,自己受到威脅,神被褻瀆,但他忽然轉向神,他的眼,他的心,他的話語,都轉向神:無論如何,神仍是善的。

1. 他頌揚神性的超然完美。我們常感歎世人當中無誠實無良善何西阿書 41),無公平無公義以賽亞書 57)。但這一切在神都有,絲毫無損。世人又缺乏又犯錯,但我們堅信管理世界的神無一缺乏,準確無誤。

1)神的良善沒有窮盡: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世人閉上施憐憫的心腸,但我們能在神的施恩座前尋得憐憫。世人設謀陷害,但只要我們緊緊抓住神,他向我們所懷的意念就是良善的意念。我們在地上不得滿足,多有吵嚷,常有失望,但在天上,滿有憐憫的神全然掌權,直到永遠,那裡是全然的滿足;既然那裡是安逸的所在,願我們多多談論,多多嚮往。世界雖糟糕,但我們不可埋怨神,不可埋怨他的治理;世人多行邪惡,但我們不可怪罪於神的純潔,不可說他允許罪孽,反倒應當稱頌他的耐心,竟然多多忍受無理頂撞他的人,甚至仍叫日頭照在他們頭上,叫雨降在他們身上。神的憐憫若不在天上(若不全然超越人的憐憫),他早就再次淹沒整個世界了。參考以賽亞書 558-9;何西阿書 119

2)神的信實不容置疑:你的信實達到穹蒼。神雖容忍惡人作惡,但他信守他對罪孽所發出的警告,現在和將來都是如此,總有一天要清算;他也信守和他百姓所立的約,縱有地上和地獄一切的惡,應許的一點一劃也不能廢去。世人雖虛假,神是信實的,世人雖滿口虛榮,耶和華的話是純潔的,這是所有義人的極大安慰。神的信實極高,不受氣候影響,與人不同,他的信實達到天邊(有人覺得應該這樣翻譯),高過密雲,高過變幻的大氣層。

3)神的公平和公義不容挑戰:你的公義好像高山,本身不可動搖,又在世人面前巍然屹立;這是天底下最確定最明白的真理。耶和華所行的盡都公義,他從不冤枉人,過去將來都是如此。哪怕密雲和幽暗在他的四圍,公義和公平是他寶座的根基972)。

4)神的智慧和謀略無法測度:「你的判斷如同深淵,有限的悟性無法測量。」他的權力至高無上,我們不能干涉,他的方法獨特深奧,我們不能明白:他的道在海中,他的路在大水中7719)。我們知道他所行的盡都通達,盡都完美;他所行何事,我們今天不明白,日後自會明白。

2. 神的關懷和恩澤遍及各地:「人民、牲畜,你都救護,不僅保護他們免受傷害,還供應給他們日常所需。」牲畜雖沒有能力認識神,讚美神,也蒙恩得供應;他們的眼目等候他,他按時給他們提供食物。神給惡人供應食物,我們不要覺得奇怪,野獸都受他的餵養;願我們不要懼怕,他必多多供應給義人;少壯獅子尚且得供應,他自己的兒女決不會挨餓。

3. 神尤其恩待聖民。請注意看:

( 1 ) 聖民的特點(7 節)。他們被神的慈愛所吸引,投靠在他翅膀的蔭下。

[1.] 神的慈愛對他們而言極其寶貴。他們珍惜,嘗到其中的甘甜;他們希奇神的榮美和慈愛,勝過世上的一切,何等可愛,引人入勝。人若不希奇神的慈愛,就是不認識神;人若不迫切渴慕神的慈愛,就是不認識自己。

[2.] 所以他們全然倚靠他。他們求助於他,倚靠他的保護,便覺平安穩妥,好比小雞在母雞的翅膀底下(馬太福音 2337);歸向神之人的特點就是來投靠以色列神的翅膀下(路得記 212),他們之所以歸向神,不正是因為他的慈愛嗎?我們之所以全然滿足於他,不也正是因為他的慈愛嗎?如此被愛所吸引的,都緊緊抓住他。

( 2 ) 聖民的特權。以耶和華為神的民有福了,且是大大有福,因為他們在他裡面有完全的福樂,可得著,也必得著。

[1.] 他們所渴望的蒙應允(8 節):他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不再缺乏;他們的胃口得飽足,空間得填滿。神是萬能的,他們大得飽足;凡是蒙光照的心靈所能渴望、所能領受的,都能得著。世上的財富和肉體的情慾即便過剩也不能滿足(以賽亞書 55 2)。但神的恩惠和恩典必滿足人心,但從不過剩。蒙恩的心靈雖仍渴慕從神領受更多,但不會羨慕在神以外的。天意所賜的,令他們大得滿足,乃至他們滿足於已有的。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腓立比書 418)。聖禮的好處在於神殿裡的肥甘,在成聖的靈魂看為甘甜,使屬靈和屬神的生命得著力量。他們以此大得滿足;只要活出與神相通的生活,得著應許的安慰,在世就別無所求。但真正的完全滿足是為將來世界存留的,指的是那非人手所造的、天上永在的殿。在那裡,所有的器皿都要盛滿。

[2.] 他們的喜樂常在:你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

第一,有些喜樂是真正屬神的。「這些都是你的喜樂,不但源於你,是你所賜,也終於你,你是這些喜樂的題材和中心。」這些喜樂完全是屬靈的,與天上榮耀居民的喜樂性質相同,甚至與永在之神的喜樂有些相似。

第二,這些喜樂匯成一條河,總是充滿,總是清新,源源不斷。所有人都得滿足,人人都滿足;參考 464。肉體的喜樂是發臭的水潭,信心的喜樂則又純淨又可悅,明亮如水晶(啟示錄 221)。

第三,神不但為他百姓預備這喜樂的河,還給他們喝這河水,在他們裡面動工,產生恩典的胃口,渴望這些喜樂,又藉著聖靈,因著信,將喜樂和平安充滿他們的心靈。他們在天上要喝這些喜樂,直到永遠,乃是滿足的喜樂,是神右手中永遠的福樂1611)。

[3.] 生命和光是他們永遠的福祉,永遠的份(9 節)。他們既以神為福樂:

第一,就以他為生命的源頭,喜樂的河從那裡流出(8 節)。大自然的神是自然生命的源頭。我們的生命、運動和存在都在他裡面。恩典的神又是屬靈生命的源頭。成聖靈魂的力量和安慰,連同靈魂的恩典原則、權能和運行,都從神而來。成聖的靈魂對屬神各事的感覺和運動都從他來;他要激發誰就激發誰;凡願意的,都可以來,從他白白領受生命的河水。他是永生的源頭。得榮耀之聖徒的福樂,在於得見他的面,在他裡面成全,在於直接與他的愛相通,沒有隔絕,不必擔心中斷。

第二,他們在他裡面得著完全的光,智慧、知識和喜樂都包含在這光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意思是:

1. 「在恩典中認識你,在榮耀中得見你,必能得著大大合乎我們悟性、滿足我們悟性的東西。」神在聖經中所發出的光,特別是在基督臉上所發出的光(他是世界的光),涵蓋一切真理。一旦我們和神面對面,不用帕子,便得見完全的光,那時就會完全明白;參考哥林多前書 1312;約翰一書 32

2. 「我們今天與你相通,你施恩給我們,我們以虔誠的心回報給你,在不遠的將來在天上成全,我們必得完全的福祉和滿足。因著你的恩惠,我們得著一切所求所想的好處。」這個世界是個幽暗的世界,其中安慰甚少,但天上的光是真光,不是假光,是永存的光,永不消逝的光。在今世,我們藉著所造之物間接得見神,以他為樂,到了天上,神要親自與我們同在(啟示213),我們要直接得見他,以他為樂。

II。這裡說的是大衛的禱告、代求和聖潔的誇耀,都以這些默想為基礎。

1. 他為一切聖民代禱,求神使他們永遠經歷神恩惠和恩典的福份和安慰(10 節)。

1)他為他們代求,他們都認識神,與他相通,認他為神,心裡正直,真心信神,對神忠心,對人忠心。在神面前若不正直,就是不認識他。

2)他為他們代求,求神的慈愛(指他施恩給他們的跡象)和他的公義(指他的恩典在他們裡面動工);神的慈愛和公義也就是他的良善,是按著應許,是憐憫和信實。

3)這福份如何臨到他們:願你常施慈愛,原文作願你掏出來,好比母親為嬰孩掏出乳房,給他們吃奶一般。願你常施慈愛,直到永遠。天上聖徒的福樂是完美的,但卻是源遠流長,那裡的泉源永遠滿溢,溪流不住地流淌,源源不斷。

1.    他為自己禱告,求神保守他的正直和安慰(11 節):「不容驕傲人的腳踐踏我,將我絆倒,將我踐踏;不容兇惡人的手趕逐我,他們伸手攻擊我,藉著試探叫我遠離純潔和正直,又藉著苦難叫我遠離平安和安慰。」求神不容那些與神相爭的,向那些緊緊抓住神的人誇耀。凡是經歷過與神相通之喜樂的,無論如何都不願與他分開。

2. 他歡喜盼望仇敵都必在所定的時候傾倒(12 節):「在那裡,作孽的人自以為得志,實際上已經仆倒,掉進他們為我所設的網羅。」在那裡,有人理解為在另一個世界,眾聖民在審判中得以站立,在神的家中有一席之地,作孽的在審判中被丟棄,掉進地獄,掉進無底坑,在神的忿怒和咒詛的重壓之下不得翻身。誠然,若有具體的敵人仆倒,我們本不該歡喜;但作孽之人最終傾倒,必將成為得榮耀之聖徒的永遠誇耀。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