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4, 2025

[詩篇 ] 第三十四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一)

 第三十四篇



從題目來看,這首詩似乎是因某件具體的事而作,但詩的內容卻和這件事幾乎沒有關係,只是從廣義上感謝神,教導人。

I。他稱謝神,因為他和別人都經歷了神的良善(1-6 節)。

II他鼓勵義人要信靠神,尋求神(7-10 節)。

III他勸告所有人,好比勸告自己的兒女,要謹防罪惡,憑良心在神面前和人面前盡本份(11-14 節)。

IV他指出神恩待義人,惱怒惡人,並將福與禍、祝福與咒詛擺在我們面前(15-22 節)。我們唱這首詩,應當榮耀神,勸勉自己,也彼此勸勉。

 

讚美和感恩

(大衛在亞比米勒面前裝瘋,被他趕出去,就作這詩。)1-101 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2 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謙卑人聽見就要喜樂。3 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他的名。4 我曾尋求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5 凡仰望他的,便有光榮;他們的臉必不蒙羞。6 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7 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8 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9 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10 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

 

詩的題目告訴我們本詩的作者和寫作背景。由於掃羅追殺甚急,大衛被迫逃離家鄉,在附近的非利士地躲避。非利士人很快就認出了他是誰,並將他帶到王面前;這個王在故事裡稱為亞吉(撒母耳記上第 21 章),那是他的名字,這裡稱為亞比米勒,是個頭銜。為了避免被當作奸細或被當作另有所謀,大衛就裝瘋(每個時代都有瘋子;世人居然可以從瘋子學功課,教導我們要善用理性感謝神),好使亞吉鄙視他,打發他走,不致把他當成危險分子。亞吉果然將他趕出來,大衛趁機逃出了魔掌。

1. 我們不能說大衛裝瘋是對的。誠實人不應該裝假,尊貴人不應該裝作愚頑人或瘋子。假如我們覺得有人在悟性上不如我們,卻仍去仿效他們,那就是忘記了神也可使他們的處境臨到我們。

2. 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內心淡定,行為改變,心裡的淡定卻絲毫沒有變。即便在驚惶的時刻,應該說是在危險的時刻,他仍十分沉著,信靠神,還寫下了這首優美的詩,其中流露出泰然自若的神情,不亞於詩篇中任何一首詩;並且在寫作方面還很特別,稱為字母詩,就是詩中每一節始于一個希伯來文的字母,按字母表的順序排列。雖然不得不裝瘋,內心仍不慌不忙,仍有恩典運行,這樣的人便為有福。大衛在本詩的前半部份:

I。激發自己讚美神。裝瘋雖是他的不是,但他得以逃脫,卻是神的憐憫,並且神不計較他裝假,這更彰顯神的憐憫;我們真是在任何事上都要感謝神。

1. 他決意要不斷讚美神: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在任何事上都稱頌他。他決心要在規定的時間稱頌他,要抓住各樣機會稱頌他,倘若能提供讚美題材的事再次發生,他也必再次稱頌他。既然我們盼望要花上整個永恆來讚美神,那麼在今世就理當盡可能多的讚美他。

2. 他決意要公開讚美神: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以此他表示很願意承認神對他的憐憫,並且渴望別人也都意識到神對他們的憐憫。

3. 他決意要一心讚美神: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誇耀我和神的關係,誇耀我在他裡面有份,誇耀我對他的盼望。」榮耀神,決不是虛榮。

II。呼籲別人與他一同稱頌神。他指望他們稱頌他(2 節):「謙卑人聽見就要喜樂,聽見我蒙了拯救就喜樂,聽見我的感恩就喜樂,因為有這樣的恩惠臨到義人,有這樣的榮耀歸給神。」人越是謙卑,越是不倚靠自己的義行,就越能從神的憐憫中得安慰,不論是自己蒙憐憫還是別人蒙憐憫,都是一樣。大衛一想到神給他的恩惠要暢快每一個以色列人的心,他就歡喜。他希望我們在三件事上與他看法一致:

1. 以神為大為尊,並在稱頌他、高舉他名的時候表現出來(3 節)。我們不能使神更大更尊,但我們若讚美他,以他為無限大,高過諸天,他就願意算我們稱頌他,高舉他。這件事我們必須一起做。讚美神的聲音在合唱的時候聽起來最悅耳,天使在天上也是如此。凡在神的恩惠中有份的(所有的聖徒都有份),都應當同聲讚美;我們渴望為朋友代禱,也應當渴望幫助他們回報神的憐憫。我們理當同聲感謝神:

( 1 ) 因為他隨時垂聽禱告,眾聖徒都因此得安慰;他從未對他們任何人說:你們尋求我是徒然的以賽亞書 4519)。

[1.] 就大衛而言,他可以證明神是垂聽禱告的神(4 節):「我曾尋求耶和華,你就應允我;我遇到苦難,祈求他的恩惠,求他幫助,他都應允,立即回應我的祈求,救我脫離一切的恐懼,脫離我所懼怕的死亡,也脫離因怕死而導致的不安和攪擾。」脫離死亡乃是神的旨意為我們運行,脫離不安和攪擾則是他的恩典在我們裡面動工,平息我們的恐懼,止息心中的不安;並且這兩樣憐憫中,第二樣要比第一樣大得多,因為所怕的不過是苦難,而因之所造成的不信和懷疑則是犯罪;再則,不安和攪擾往往比所怕的事本身更加折磨人,所怕的也許只能傷到皮肉骨頭,而懼怕本身則吞噬靈魂,不能自持。大衛的禱告幫助他平息恐懼;他既尋求耶和華,便將自己的事交與他,安心等候事情的結局。「但大衛乃是個知名人士,我們不能指望像他那樣蒙恩,可曾有過別人也那樣藉著禱告得益處嗎?」是的。

[2.] 除他以外,有許多人憑信心和禱告仰望他,便得光照15 節)。禱告很奇妙,可使人得振奮,得安慰;哈拿就是一例,她禱告以後,就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撒母耳記上 118)。我們若指望人,往往不知所措,困惑不安,但若仰望神,便得著方向和喜樂,道路就變得平坦,變得可喜悅的。這裡所說的人,就是凡仰望神的,都必大有盼望,事情本身難不倒他們:他們的臉必不蒙羞,不會因為信靠神而蒙羞。「但這些可能也是知名人士,像大衛那樣,都是大大蒙恩的;也可能因為他們人多,所以蒙了恩。」不:

1欽定本將第 5 節上半句譯為:凡仰望他的,便得光照

[3.] 我這困苦人呼求,孤身一人,卑微低下,無人尊敬,無人關心;連這樣的人也可到施恩座前來,和大衛與其他名人一樣:耶和華垂聽,救他脫離一切患難6 節),同樣眷顧他的光景和他的禱告。神垂聽窮人的禱告10217);參考以賽亞書 5715

( 2 ) 因為有良善的天使在我們四圍服事(7 節):耶和華的使者2(有人理解為耶和華的一位護衛使;眾天使的服事步調一致,仿佛一人)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好比君王的貼身護衛,搭救他們。神啟用善靈來保護他的百姓,脫離邪靈的傷害和權勢;聖天使每天都在幫我們,超出想像。雖然論尊貴論能力,他們都遠超過我們,雖然他們持守原有的正直,我們卻沒能持守,雖然他們常在天上讚美神,本當常得天上的安息和福祉,但由於他們聽從造他們的主,也喜愛按他形象所造的,便降卑自己服事聖民,為他們出頭,抵擋黑暗的權勢;天使不但臨到聖民,還在他們四圍安營,為他們謀利益,人雖感覺不到,卻是千真萬確的,好比雅各(創世記 321),又好比以利沙(列王紀下 617)。願一切榮耀歸於眾天使的神。

2欽定本「耶和華的使者」一詞用單數。

2. 與他一同思想神的美善(8 節):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神的美善包括他自身的榮美可愛,也包括他旨意和恩典的豐盛和福澤;所以:

1)我們要嘗嘗他豐富的恩典,在他所給我們的各樣恩賜上嘗嘗他的良善,以他的良善為恩賜的甘甜。願神的良善在我們舌下回味無窮。

2)我們要瞻仰他的榮美,喜悅思想他無盡的完美。人靠味覺和視覺發現事物,且得滿足。嘗嘗神的良善,瞻仰神的良善,就是要注意到他的良善,以此得安慰;參考彼得前書 23他本為善,因為他叫一切投靠他的人有福;願我們堅信他的良善,便可在危難中信靠他。

3. 與他一同決意尋求神,事奉神,保持敬畏的心(9 節):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我們品嘗並瞻仰他的良善,不可忘記他為大,應當大大敬畏;就連他的良善本身,我們也應當尊敬,像子女孝敬父親一般。在末後的日子,必敬畏耶和華和他的良善3何西阿書 35)。敬畏耶和華,就是敬拜他,凡事憑良心在他面前盡本份,不是敬而遠之,而是敬而尋之(10 節),好比一國之民尋求自己的神一般,就是求告他,以他為自己的份。為了鼓勵我們敬畏神,尋求神,這裡應許說凡是這樣行的,都必一無所缺(希伯來文是:什麼好處都不缺),即便在這匱乏的世界上也是如此;他們必得著各樣好處,不再埋怨有所缺乏。至於另一個世界的事,他們必得著足夠的恩典,屬靈生命得維繫(哥林多後書 129;詩篇 8411);至於今生,他們也必從神手中得著必要的供應,他作為父,必不致使他們缺吃少穿。若想多得安慰,只要無窮智慧的神認為合適,就必得著,即便缺乏一樣,必有另一樣補回來。即便神不給他們,也會施恩給他們,使他們即使得不到也會滿足,也能不致缺乏;參考申命記 326。保羅樣樣都有,是因為他知足(腓立比書 41118)。若憑信心活在神的豐盛裡,就必不致缺乏。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常常如此;若靠普通天意活著,像獅子一樣,一定會缺乏滿足感;但若憑信心活在應許中,就不缺滿足感;若靠自己,以為只要靠自己的手就萬事大吉,到頭來必缺乏(智慧的未必得糧食;傳道書 911),而若信靠神,仰望神,就必得飽足。若像獸那樣吞吃別人,到頭來必缺乏,而溫柔的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 55)。人若在自己的事上兢兢業業,必不致缺乏;為人安靜的雅各只要有紅豆湯就知足,而善於打獵的以掃卻快要餓死了(創世記第 25 章)。

3欽定本將何西阿書 35 下半句譯為:在末後的日子,必敬畏耶和華和他的良善


 

勉勵聖民要敬畏神;義人的福份

11-2211 眾弟子啊,你們當來聽我的話!我要將敬畏耶和華的道教訓你們。12 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13 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14 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15 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他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16 耶和華向行惡的人變臉,要從世上除滅他們的名號。17 義人呼求,耶和華聽見了,便救他們脫離一切患難。18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19 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20 又保全他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21 惡必害死惡人;恨惡義人的,必被定罪。22 耶和華救贖他僕人的靈魂;凡投靠他的,必不致定罪。

 

大衛在本詩的後半段開始教訓起兒女來。他雖是個戰士,又受膏為王,卻不以兒女教育為恥;他雖日理萬機,卻仍有心,並騰出時間,以自己的切身經歷開導年輕人。當時他似乎尚未有自己的兒女,至少沒有已到學齡的兒女,但他受了神的靈感動,在此教訓百姓的兒女。一大把年紀的不會受他教訓,儘管他仍為他們效勞;但他希望嫩枝可教,孩童年輕人容易受薰陶,所以他把他們召聚到一起(11 ):「眾弟子啊,你們正在學習階段,要積攢知識,一輩子受用;孩童愚昧無知,需要受教。」可能他特別針對那些沒有父母管教的孩童;若養育沒有父母養育的孩童,那是愛心的表現,若教導沒有父母教導的孩童,那同樣是愛心的表現。請注意看:

1. 對他們有何指望:「你們當來聽我的話,別再玩了,放下玩具,聽我對你們說;不僅要聽,還要集中精力,要聽從我。」

2. 教他們什麼:敬畏耶和華,這一點涵蓋所有的信仰本份。大衛是個有名的音樂家,政治家,戰士,但他沒有向孩子們說:「我來教他們彈琴,教你們舞刀弄槍,教你們拉弓,教你們政治術語;」而是:我要將敬畏耶和華的道教訓你們,勝過一切藝術和科學,勝過燔祭和祭牲。我們不論是自己學習,還是教導別人,都要十分強調敬畏神。

I。他認定人人都希望蒙福(12 節):有何人喜好存活?就是像接下來所說的,不止是長壽,還要得享美福。常言道:生命不是活著,而是活得好。若有人問:有誰願意福壽安康?馬上會有人回答:有誰不願意呢?這個問題必須從將來世界的角度來理解,因為地上的生活充其量是又少又苦。有何人能夠永遠快樂,長壽如天之久,在完美無瑕疵的將來世界得享美福?有何人現在就能憑信心和盼望,看見擺在他面前、很快就要得著的福樂?有何人呢?啊!很少有人想到這些。大多數都在問:誰能指示我們什麼好處46)?很少有人問:我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馬太福音 1916)?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來,暗示這樣的人還是有的。

II。他指出了一條真實的路,也是唯一的路,可通往今世和來世的福樂(13-14 節)。若要安然走過今世,並且安然走出今世,就當致力於謹守自己的良心,而為了謹守自己的良心:

1. 應當學會管好自己的舌頭,謹慎言語,不說錯話,不說任何有損神的榮耀或得罪鄰舍的話:禁止舌頭不出惡言,不說詭詐的話。這點在信仰的事上意義重大,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雅各書 32);否則的話,信仰對他而言就意義不大,乃至經上說:若有人不勒住他的舌頭,這人的虔誠是虛的雅各書 126)。

2. 應當只說正直誠實的話,避免兩面三刀。所說的應當反映自己所想的,應當管好自己的嘴唇,不向神說惡言,不向人說惡言。

3. 應當遠離罪惡,決心與罪惡劃清界線。要離惡,離開惡行,也離開惡人;離開別人所犯的罪,離開自己先前所犯過的罪。

4. 在世不僅不能傷害人,還要行善,為自己造福,尤其是為自己的靈魂造福,善待靈魂,為靈魂積攢財寶,預備迎接將來的世界;並且若有能力有機會,也當為別人造福。

5. 應當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因為爭戰鬥毆導致各樣的困惑與惡行,與那永不止息的愛背道而馳,而愛卻是律法和福音的總綱,是恩典和榮耀的總綱。要表現出和睦的性情,致力於和平,不做任何損壞和睦的事,不作惡事。和睦若似乎要離去,就當追趕;要追求與眾人和睦希伯來書 1214),不遺餘力,不惜代價,也要維護或恢復和睦;要為和睦的緣故,甘願多多放棄自己的名譽和利益。這段關乎長壽和美福的精彩教訓被引入了新約,成了我們福音責任的一部分(彼得前書 310- 11)。也許大衛告誡我們不可說詭詐的話,是因為他反省自己裝瘋的罪。人若真心懺悔自己的錯,就會告誡別人不要重蹈覆轍。

III。為了強調這番教訓,他把虔誠人在神的愛和恩惠中的福樂,以及惡人在神忿怒下的災難,都擺在我們面前。生死禍福,祝福和咒詛,都清楚陳明,好叫我們選擇生,選擇活;參考以賽亞書 310-11

1. 惡人有禍了!他必遭災難以賽亞書 311),無論如何自尋福樂。

1)神與他們作對,他們就只能遭災。人若因為犯罪與造物主為敵,結局就是災難,就是毀滅。耶和華向行惡的人變臉16 節)。經上說神有時不以面向他們耶利米書 1817,因為他們離棄了他;這裡說他向他們變臉,因為他們與他為敵;神最終必向最驕傲、最膽大妄為的罪人變臉,叫他們被神的忿怒趕入地獄。

2)毀滅就在他們眼前;神若與他們作對,這就是必然的結果,因為他又能殺身體,又能把人滅在地獄裡(馬太福音 1028)。

[1.] 活人之地不再有立足的地方給他們和屬他們的。神一旦向他們變臉,就不但要剪除他們,還要除滅他們的名號;活著,他要叫他們銷聲匿跡,死了,他要叫他們被遺忘。他要將他們的後裔連根拔起,不再有人紀念他們。他要把羞辱傾倒在他們的成就上,使他們所誇耀的不再被紀念。唯有從神而來的尊榮才能永遠被紀念。

[2.] 他們的死必有毒鉤:惡必害死惡人21 節)。他們必死得很慘,即便死在軟榻或死在尊貴的床上,也必死得很慘。死對他們而言,有咒詛在其中,乃是驚嚇的王約伯記 1814);死對他們而言是禍患,只有禍患。哈蒙德博士精闢地注釋道,「惡必害死惡人」中的「」這個詞,與「義人多有苦難」(19 節)中的「苦難」這個詞相同,只是「惡」用了單數,而「苦難」則是複數,表示虔誠人有許多苦難,但不受傷害,反倒得了益處,因為神救他們脫離這一切;惡人苦難不多,禍患也少,可能只有一次,但哪怕只有一次,也足以斃命。一場災難若有咒詛在其中,就必殺戮,成就審判;而多場災難若有祝福在其中,就不傷害人,反倒有益於人。

[3.] 荒涼是他們永遠的歸宿。惡人往往恨惡義人,與他們不共戴天,與他們的義不共戴天;但他們必被定罪,永遠荒涼,被神、被一切善天使和義人所離棄,所拋棄;這樣的人真是荒涼。

2. 你們要論義人說:他必享福樂以賽亞書 310)。凡是義人,都在神特別的恩惠和保護之下。這裡用了各樣例子和表達,要我們堅信這一點。

( 1 ) 神特別眷顧義人,眷顧那些定睛于他、一心向他盡本份的人: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第 15 節),指示他,引導他,保護他,保守他。父母喜悅一個孩子,決不讓他出自己的視線;神的兒女也總不離開他的眼目,這不只是守望、溫柔的眼光,也是滿意的眼光。

( 2 ) 他們的禱告必得平安的回應。神的百姓都是禱告的百姓,他們在禱告中呼求,十分執著;這樣做有果效嗎?有果效:

[1.] 神知道我們所說的(17 節):義人呼求,耶和華聽見了,不只是聽見,還很在乎。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彼得前書 312),接受他們的祈禱,並且隨時悅納。自從人開始求告耶和華的名以來,神就一直在垂聽他們的禱告,但他的耳朵並不發沉。他們的呼求不善言辭,也不悅耳,但神的耳朵卻常開著,好比溫柔的母親聽見吃奶嬰孩的哭聲,別人聽不見:義人呼求,耶和華聽見了17 節)。這表示呼求神是義人在苦難中常有的行為,而神聽見,又是他們常有的安慰。

[2.] 他不但知道我們說什麼,也是我們隨時的幫助(18 節):他靠近傷心的人,拯救他們。注意:第一,禱告蒙垂聽的義人有一個共性,就是傷心,是憂傷痛悔(意思是為犯罪的緣故謙卑自己,倒空自己);他們看自己為卑微,不倚靠自己的義行,不以自己為滿足,單單以神為滿足。第二,這樣的人有神靠近他們,安慰扶持他們,就不致過份傷心,不致灰心。參考以賽亞書 5715。神雖為高,住在高處,卻靠近憂傷痛悔的人,靠近那些珍惜他恩惠的人,並且拯救他們擺脫重擔;他靠近他們,大有效用。

( 3 ) 他們在神權的治下受特別保護20 節):他保全他一身的骨頭;不但保全他的靈魂,還保全他的身體;不但保全整體,還保全每一根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傷心的人,骨頭不折斷;大衛以其親身經歷,發現若有憂傷痛悔的心,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51817。人們料想不到會在這裡遇見與基督相關的事,但經上說這句話應驗在他身上約翰福音 1936,當時士兵打折了與他同釘十字架的兩個強盜的腿,沒有打折他的,因為這裡的應許不僅預表他,也保護他這逾越節的羔羊(羊羔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出埃及記 1246);這些應許既成就在基督身上,也必藉著他成就在他一切後裔身上。這不是說義人的骨頭不會折斷,而是說藉著天意的保守看顧,義人常常奇妙地避免這樣的災難,而他的骨頭受保護,則是這應許的果效;即便有一根骨頭折斷,遲早也會復原,最遲也要在復活的時候復原;到那時,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哥林多前書 1543)。

( 4 ) 他們現在和將來,都要被拯救脫離一切患難。

[1.] 想必他們在今世也有苦難,也許所受的比別人多。他們在世上必須經歷患難,好叫他們順應神的旨意,順應基督的樣式(19 義人多有苦難,大衛和他的苦難就是例子(1321)。有人恨他們(21 節),不斷算計傷害他們;神愛他們,管教他們;義人夾在天父的憐憫和地獄的邪惡之間,必然多有苦難。

[2.] 神為他們施行拯救:救他們脫離一切患難1719 節),拯救他們18 節),雖落入患難,卻不致消滅。這條蒙拯救的應許在第 22 節有解釋。不論遇到什麼苦難:第一,寶貴的部份不受傷害。和華救贖他僕人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4915),脫離苦難的毒鉤。他保守他們在苦難中不致犯罪(那是唯一可能傷害他們的事),保守他們不致絕望,不致失喪靈魂。第二,永恆的福祉不受影響。凡投靠他的,必不致定罪;就是說,他們不會不得安慰,不會被剪除,仍要得安慰,仍要與神相通。只要神不離棄,無人能被定罪,只要不下地獄,無人能滅亡。凡是神忠心的僕人,一心蒙他的喜悅,專心榮耀他,倚靠他的保護和賞賜,並且尊崇他,都把自己交托給他,無論遭遇何事都坦然,因為他們是安全的,也是有福的。

每當我們歌唱這些經文,願我們堅固所選擇的神之道;願我們在事奉他的過程中被激發,受鼓舞,因為他特別眷顧那些忠心投靠他的人。

----------------------------------------------------------------------------------

第三十四篇英文原文


下一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