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5, 2025

[詩篇 ] 第四十九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二)

 第四十九篇



這首詩是一篇道,下一首也是。大多數詩篇的作者以禱告和讚美為主,這類詩則是講道;每當我們唱這些詩,應當教導勸勉自己,並且彼此教導勸勉。這篇道的內容和目的是叫世人知罪,意識到自己一心仆在世界,是何等愚昧,因而勸他們要追求更美的世界;這首詩也安慰神的百姓,要正確對待源自惡人亨通的患難和苦楚。

I。他在引言部份竭力喚醒世人,不要自以為穩妥(1-3 節),要在患難的日子安慰自己和其他敬虔的人(4-5 節)。

II。他在本詩的其餘部份:

1. 努力勸誡罪人,叫他們明白貪戀世上財富的愚昧,向他們指出:

1)財富不能救朋友免於死亡(6-9 節)。

2)財富不能救自己免於死亡(10 節)。

3)財富不能確保今生幸福(11-12 節)。

4)財富更不能確保來生幸福(14 節)。

2. 努力安慰自己和別的義人:

1不要懼怕死亡(15 節)。

2)不要懼怕惡人的興旺和權勢(16-20 節)。每當唱這首詩,願我們領受這些教訓,得著智慧。

 

呼籲眾人要認真聽

(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1-51 萬民哪,你們都當聽這話!世上一切的居民,2 無論上流下流,富足貧窮,都當留心聽!3 我口要說智慧的言語;我心要想通達的道理。4 我要側耳聽比喻,用琴解謎語。5 在患難的日子,奸惡隨我腳跟,四面環繞我,我何必懼怕?

 

這是詩人這篇演講的引言部份,內容是世界虛空,不足以叫人幸福;我們很少見過這樣莊嚴的引言,因為這裡所闡明的真理最為確定無疑,最有份量,也最重要,要認真思想,才最有益處。

I。他要求別人認真聽他要說的話(1-2 萬民哪,你們都當聽這話;要聽,要認真聽,聽了還要思想;說一次,就要聽兩次。你們當聽,當側耳而聽耶利米書 1315。不只是:以色列民哪,迦南地的居民,你們都當聽;而是:萬民哪,你們都當聽,世上一切的居民;這番教訓不僅針對蒙神啟示光照的民,就連自然之光也為之作證。人人都可明白,因而人人都當思想,財富在死時沒有一點用處。無論上流下流,富足貧窮,都當前來,聆聽神的話;願他們都聽見,並且行出來。願世上的上流人和富人都聽見,知道屬世財富的虛空,便不驕傲,不大意,不安享,而是捐出來做好事,用來交朋友;又願世上的下流貧窮人都聽見,便知足,不嫉妒富有的。富足的常有過份享樂的危險,貧窮的則常有過份貪戀世上財富的危險。詩人很好地解釋為何眾民要認真聽他這番話(3 節):我口要說智慧的言語;他所要說的:

1. 是真的,是善的,是智慧,是聰明;凡領受並且順從的,都能有智慧有悟性。這話千真萬確,極為重要,並非猜測,極其實用,可引導我們走正路,直到終點。

2. 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口中的言語,都是他心裡的意念(如 1914451),是神放到他意念中的,是他認真思想過的,他全然考量其中的含義,堅信其中的真理。傳道人發自內心說出的話,最容易打動聽眾的心。

II他自己也認真聽(4 節):我要側耳聽比喻。稱之為比喻,不是因為所說的隱晦,而是因為這是一番智慧話,很有教導性。這個詞也用來形容所羅門的箴言。詩人自己側耳聽,表示:

1. 這番話是他從神的靈所領受的,不是他自己的。凡致力於教導別人的,自己應當先學習。

2. 這番話對他至關重要,他決意不把自己的性命當賭注,然後才勸別人不把他們的性命當賭注。

3. 既是至關重要,自己若不認真對待,就不能指望別人認真對待。神若賜人受教者的舌頭,必先提醒他的耳朵,使他能聽,像受教者一樣以賽亞書 504)。

III。他承諾要將事情儘量說得清楚感人:我要用琴解謎語。他所學到的,並不隱藏,很願意說出來,叫別人得益處。

1. 會有不明白的,對他們像是謎語;你告訴他們所見的盡是虛空,所不見的才是真實重要,他們就說:哎!主耶和華啊,他豈不是說比喻的嗎以西結書 2049)?為了這些人的緣故,他願意解開這謎語,使其簡單明瞭,人人都能明白。

2. 也會有明白的,但不為所動,不受感動;為了這些人的緣故,他願意用琴解開,試著用這樣的方式打動他們。赫伯特1說:

1喬治·赫伯特(1593-1633):英國詩人,演講家,牧師

長篇大論不能打動的,也許一句話就能打動

IV。他先將之應用在自己身上,這是處理神之事的正確方法。我們應當先向自己講道,然後才勸勉教導別人。他尚未開口指責屬世穩妥的愚昧,先從自己的經驗,說明聖潔蒙恩平安的好處和安慰,凡信靠神、不信靠世上財富的,都能享受這樣的平安:我何必懼怕?意思是:別人所怕的,屬世之人所懼怕的,我何必懼怕(以賽亞書 812)。

1.「我何必懼怕他們?我何必懼怕患難的日子,受逼迫的日子?我腳跟的罪孽2四面環繞我,或作:害我之人的罪孽企圖絆我腳跟,各樣陰謀四面環繞我,我何必懼怕呢?他們的能力在乎財富,不能買贖他們的朋友,我何必懼怕?我不怕他們的權勢,因為權勢不能使他們勝過我。」一想到世上權貴的財富絲毫不管用,他們就顯得一點都不可怕。他們不能保證自己坐在尊位上,我們就無需擔心他們將我們從尊位上推下來。

2欽定本將第 5 節中「奸惡隨我腳跟」譯為「我腳跟的罪孽」

2. 我何必像他們那樣懼怕呢?衰敗的日子3就是年邁的日子,死亡的日子(傳道書 121)。當審判的日子,我們腳跟的過犯(或作:腳步的過犯,就是以往的罪孽)四面環繞,明擺在我們面前。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神都必審問傳道書 1214)。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羅馬書 1412)。到那時,屬世的惡人都必懼怕,心儀世界、不願離開的人所最怕的,莫過於此;死對他們而言好比驚恐的王,因為死後便有審判,他們被自己的罪孽所環繞,被許多忿怒所環繞;但義人有神的同在,何必怕死呢?參考 234。罪孽環繞,但他看見自己的罪孽一一得赦,良心潔淨得平安,在審判的日子,別人都嚇得魂不附體,義人卻能挺身昂首(路加福音 212628)。注意:神的兒女雖貧窮,卻是真快樂,超過世界之子中最亨通的,因為他們得蒙保守,不懼怕死亡,不懼怕將來的審判。

35 節中「患難的日子」也可理解為「衰敗的日子」

 

屬世財富的虛空;惡人的結局

6-146 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7 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8-9 叫他長遠活著,不見朽壞;因為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只可永遠甘休。10 他必見智慧人死,又見愚頑人和畜類人一同滅亡,將他們的財貨留給別人。11 他們心裡思想:他們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萬代;他們以自己的名稱自己的地。12 但人居尊貴中不能長久,如同死亡的畜類一樣。13 他們行的這道本為自己的愚昧;但他們以後的人還佩服他們的話語。(細拉)14 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轄他們;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以致無處可存。

 

這幾節經文:

I。形容屬世之人的心態和行為,就是只在今生有份的人(1714)。這裡假設他們很富有,錢財多(6 節),有房有產業,號稱是自己的(11 節)。神常把大量今世的福份給了藐視他、 叛逆他的惡人,由此看來這些東西本身並非最好的(不然神必會將它們賜給他最好的朋友),對我們也不是最好的,不然那些註定要滅亡、越亨通越臨近滅亡的,就不會得著那麼多;參考箴言 132。一個人可以在今世擁有大量財富,並善用財富,心胸廣大,滿有愛心、感恩、順服,用錢財廣行善事,多結果子;可見人變得世俗化,不是因為富有,而是因為一心貪財,把錢財視作最好的;這裡對屬世之人的形容正是如此。

1. 他們倚靠自己的財富:倚仗財貨6 節),把財貨當成自己的份,自己的福,指望財富保自己免於禍患,提供一切好處,其它什麼都不需要,連神都不需要。他們以黃金為指望(約伯記 3124),以黃金為神。我們的救主詮釋為何富人得救很難: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馬可福音 1024)!參考提摩太前書 617

2.他們以財富為傲:自誇錢財多,仿佛錢財是神恩惠的象徵,證明他們聰明勤快(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申命記 817),仿佛貨財使他們為大為樂,比別人優秀。他們誇耀自己,隨心所欲(103),富可敵國(我必永為主母;以賽亞書 477),因而以自己的名稱自己的地,指望永作紀念;即便他們的土地日後真如他們所稱,那也算不得什麼;但土地易主之時,地名常常更改。

3. 他們自以為世上財富能長久(11 節):他們心裡思想:他們的家室必永存;心裡有了這想法,就洋洋得意。想法不都是在心裡的嗎?是的,但這表明:

1)這想法在心裡根深蒂固,在心裡翻滾,牢牢把持心裡的隱密處。虔誠人也會想到世界,但那是外在想法,內心則為神為天上的事所存留;但屬世的人對神的事只是泛泛而想,內心的想法則關乎世界;世界藏在心的深處,坐在寶座上。

2)這想法竭力隱藏在心裡。他們出於羞愧,不能公開說指望自己的家室存到永遠,只能在心裡想。連自己都不相信會存到永遠,卻仍如此愚昧,居然有家室永存、住處永存的念頭;即便這些東西是永存的,一旦不再屬於他們,對他們又有什麼益處呢?更何況這些東西並非永存,這個世界和其上的一切都會過去。時間的牙齒吞吃萬物。

II。揭露他們的愚昧。從廣義看(13 節):他們行的這道本為自己的愚昧。注意:屬世的道是極其愚昧的道:積攢財寶在地上、心儀地上之物的,所行的與正當理性相衝突,與他們的真正利益相衝突。經上提到一人以為他的財物可積存多年,可作為靈魂的份,神卻親自宣告他是無知的人路加福音 1219-20)。他們的後裔也同意他們的說法,有一樣的心思,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步他們屬世的後塵。注意:貪愛世界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世人與生俱來,直到藉著神的恩典而得痊癒。詩人為證明屬世之人的愚昧,在此表示:

1. 財產再多,也不能拯救世上親人的性命,死亡臨近,不能用來爭取緩刑(7-9 節):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屬世的弟兄;若能為他保釋,寧可從產業中拿出贖金來,並且很樂意拿出來,指望將來弟兄也能這樣待他。但他們的承諾不能算數,一人的產業也不能贖另一人的性命。神不在乎他們的產業,看為無有,萬物的真正價值都在他的冊上。公義的神絕不會接受贖金或其它東西作為減刑之用。神擁有我們弟兄的性命,也擁有我們的產業,可隨己意兩樣都取去,在他輕而易舉,在我們也不算冤枉,所以世人不能互相贖命。我們不能賄賂死亡,叫弟兄仍然存活在世,更不能叫他永遠存活;我們也不能賄賂陰間,叫弟兄不見朽壞;我們都要死去,歸於塵土,這場爭戰無人倖免。死刑臨到至親的父母、兒女或朋友,產業不能換得哪怕是一個時辰的緩期,這樣看來,信靠或吹噓這樣的東西,豈不是很愚昧嗎?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只可永遠甘休;意思是,生命還在進行的時候,不能抓住不放,生命一旦過去,也不能召回,無論是人的手段,還是世上的價銀,都不管用。但這話有更深遠的意義,指向彌賽亞所要成就的永遠救贖,舊約聖徒的眼目都在救贖主身上。永生這顆珍珠太過貴重,世上的財富不能買贖。我們得贖,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彼得前書 118。學識淵博的哈蒙德博士把第 8-9 節直接應用於基督:「贖生命的價值極貴,價錢極高,十分昂貴;一旦贖了生命,就永遠甘休,不必再贖;參考希伯來書 925-261012。他(指救贖主)必長遠活著,不見朽壞;他未見朽壞,必從死裡復活,那時就要永遠活著。」參考啟示錄 118。世上一切財富所做不到的,基督為我們做到了;我們理當看他為寶貴,勝過世上的一切。弟兄和朋友做不到,產業再大,影響力再大的,也做不到,基督為我們做到了;所以說,愛父母過於愛他的,不配作他的門徒馬太福音 1037)。同樣地,屬世的人出賣自己的靈魂,所得的不能把靈魂買回來,真是愚昧。

2. 財產再多,也不能使自己免於死亡的襲擊。屬世之人見智慧人死,又見愚頑人和畜類人一同滅亡10 節),便心裡煩躁。他知道這件事遲早要輪到自己,不可能永遠活著,於是就愚蠢地自我安慰,心想即便自己不能永遠活著,他的住宅必留到萬代。有的有錢人很聰明,像政治家,但再聰明也不能比死亡更聰明,手段再高,也躲不過死亡的擊打;也有的很愚蠢,如畜類(常言道:走運的往往是愚頑人);這些人一事無成,對世界也許無大害;但這也不是藉口,他們也必死,被死亡取去,和那些用狡猾手段作惡的聰明人一樣。這裡的智慧人和愚頑人,也可理解為虔誠人和惡人;虔誠人死亡,死對他們而言是解脫;惡人滅亡,死對他們而言是毀滅;但無論如何,財產都要留給別人。

1)不能繼續擁有,錢財不能換得緩期。曾有人這樣哀求:不要殺我們,因為我們有許多財物藏在田間耶利米書 418);這樣的哀求是荒唐的,儘管當時有點用。

2)不能帶去,只能留在身後。

3)不能預見留下來後由誰享用;不得不留給別人,卻不知道留給誰,可能留給愚頑人(傳道書 219),也可能留給敵人。

3. 死期一到,財產不管用,尊貴也不管用(12 節):人居尊貴中不能長久。即便有人晉升到極點,世上無人可比,享盡榮華富貴,又能呼風喚雨,也不能永存。尊貴不能永存,不過是夜影飛過。他自己也不能永存,不能整夜耽延;這個世界是個客棧,他不過是暫住,最多是暫住一宿;這些事少有安息可言,不過是苟延殘喘,如同死亡的畜類一樣,意思是,他必如畜類一樣死去,一旦死去,身外之物必終結,和別人一樣,死屍也和別人一樣朽壞;哈蒙德博士注釋道:父母通過不義手段所得的尊貴和財富,往往不會落到後代手裡(如同死亡的畜類,沒有什麼留給幼崽,任憑它們在世上覓食),而是落到別人手裡;這決非他積攢財寶的目的。

4. 死後的光景苦不堪言。留連忘返的世界不但不能救他們免於死亡,還要將他們沉入地獄(14節):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興旺發達不過是將他們喂肥,如同被宰的羊(何西阿書 416),死期一到,便將他們關進陰間,好比肥羊關進羊圈,在忿怒的日子被帶出來1(約伯記 2130。這樣的人有許多,好比死於某種疾病的群羊,被扔進墳墓,被死亡所吞吃,就是第二次的死,在那裡,蟲是不死的馬可福音 948);參考約伯記 2420。罪惡感沉重地壓在心裡,好比許多飛鷹不斷獵捕,說:兒啊,你要回想路加福音 1625。死亡欺辱他們,向他們誇耀,如經上形容巴比倫王墜落,連陰間都要震動(以賽亞書 149 等)。聖徒挑戰死亡,說:你的毒鉤在哪裡哥林多前書 1555)?照樣死亡也挑戰罪人,說:你的財富、榮華在哪裡?他越是亨通肥胖,死亡吃起來就越是甘甜。到了復活的清晨,睡在塵埃中的都要醒起(但以理書 122),正直人必管轄他們,要升到最尊貴的地位,升到高天,他們則要充滿永遠的羞辱和輕蔑,沉到地獄,不僅如此,正直人還要與基督一同審判他們,見他們滅亡,就稱頌神的公義。財主在地獄乞求拉撒路給他一點涼水,涼涼自己的舌頭,那是他承認正直人管轄他,又如愚拙的童女承認聰明的童女管轄他們,求她們行方便:請分點燈油給我們馬太福音 258。願我們從中得安慰,儘管眼下正直人常在壓迫下呻吟,惡人往往管轄他們。日子將到,這一切都要翻轉以斯帖記 91),正直人要管轄他們。願我們從那日的角度來判斷事物。惡人的美容會如何呢?啊!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以致無處可存;他們炫耀,別人仰慕,但這些都是無定的,暫時的,都是粉飾裝潢,都要原形畢露。唯有聖潔的妝飾,陰間不能撼動,也不能損壞,其餘的都要吞滅。他們的美容必被滅亡,陰間(或作地獄)是他們的居所,在那裡只有永遠的幽暗,能有什麼美容可言呢?

1欽定本將約伯記 2130 譯為:惡人為禍患的日子存留嗎?他們要在忿怒的日子被帶出來

 

虔誠人的特權

15-2015 只是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因他必收納我。(細拉)16 見人發財、家室增榮的時候,你不要懼怕;17 因為,他死的時候甚麼也不能帶去;他的榮耀不能隨他下去。18 他活著的時候,雖然自誇為有福(你若利己,人必誇獎你);19 他仍必歸到他歷代的祖宗那裡,永不見光。 20 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

 

這裡向義人解釋:

I。為何不該懼怕死亡。大衛在此展望死後的蒙福世界,既有這樣安慰人心的展望,就沒有理由怕死15 節)。他在前面指出(14 節)在罪孽中死何其可悲,這裡則指出在主裡死何其蒙福。世人表面的境遇在今生的區別無論有多大,死的時候都沒有分別;富貴的貧窮的,都在陰間相遇。但世人屬靈光景的區別雖在今生影響不大,各人的遭遇都類似,但死後卻大不相同。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路加福音 1625)。義人在死的事上有盼望,如同大衛在靈魂的事上對神有盼望。注意:神的兒女憑信心盼望靈魂得贖脫離陰間,被接到榮耀中,將死的時候就大得扶持,大得喜樂。

1. 神必救贖他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

1)保守靈魂不與身體一同下陰間。按照神的判決(創世記 319),陰間有權柄勝過身體,這權柄行使出來極其殘忍(雅歌 86),但不能勝過靈魂。陰間有權柄叫身體閉口,有權柄囚禁身體,吞吃身體;但靈魂在那時反倒運行自如,勝過以往(啟示錄 69-10),因為靈魂是非物質的,是不朽的。死亡打破幽暗的燈,卻不能熄滅其中的燭火。

2)叫靈魂和身體在復活時重新結合。靈魂一詞常用來代表生命,生命固然暫時落在陰間的權勢之下,但終究要被贖,脫離陰間,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哥林多後書 54)。賜生命的神原本就是創造生命的,他有能力贖回生命,最終也必贖回。

3)靈魂蒙拯救,不致永遠滅亡:「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地獄(15 節),脫離將來的忿怒,脫離惡人要被扔在裡面的毀滅之坑(14 節)。」聖徒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啟示錄 211),這對將死的聖徒而言是極大的安慰;這樣一來,第一次死就沒有毒鉤,陰間就不能誇勝。

2. 神必接他們到他那裡。他救贖他們的靈魂,目的就是要接他們到他那裡。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你救贖了我315。他必接他們到他的恩惠中去,到他的國裡,到他為他們所預備的住處(約翰福音 142-3),永存的居所(路加福音 169)。

II。為何不該懼怕惡人在今世的亨通和權勢;義人見惡人驕傲、快樂,又見他們亨通有權勢,往往妒忌、憂心、恐懼;仔細想來,這是沒有道理的。

1. 義人常有大試探,妒忌罪人亨通,擔心他們橫行霸道,利用財富和影響力迫害信仰和有信仰的人,作威作福。

1)惡人發了財,便有能力向別人發號施令,掌管一切。常言道:有錢能使鬼推磨。

2)惡人家室增榮,由小變大,就自大、頑梗、狂妄,一副天之驕子、不可一世的樣子。

 ( 3 ) 惡人自以為穩妥,心裡得意(第 18 節):他活著的時候自誇為有福;意思是,他覺得自己很有福,隨心所欲,又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只因在世亨通。他自誇為有福,好比那無知的財主對自己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只管安逸,不必關心或擔心世界,不必理會良心的責備勸誡。一切都好,永遠都好。」注意:

[1.] 靈魂以何為有福,以何標準衡量自己是否有福,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信徒憑真實的神求福以賽亞書 6516),只要神是他們的神,便覺有福;屬世的人以世上的財富為有福,只要有大量錢財,便覺有福。

[2.] 許多人的寶貴靈魂落在神的咒詛之下,卻仍自誇為有福;神定為有罪,他們卻推崇,神宣告與他們為敵,他們卻說平安。更有甚者:

4)他們在鄰舍中有好名聲:「人必誇獎你,大肆追捧,仿佛家大業大就是福。」世人的心思就是如此,只要身體得益就是福,拼命積攢財寶,對靈魂和永生卻不聞不問;於是就祝福貪財的,為神所憎惡2103)。如果審判我們的是人,那麼順應他們的想法就是上策,但神若定我們有罪,世人說好話有什麼用呢?哈蒙德博士將此理解為向義人說話,而不是惡人,因為這裡用了第二人稱:「他活著的時候,自誇為有福,但你應當做有益於自己的事,才得誇獎。屬世之人自吹自擂,你不可像他,只說自己好話,應當做有益於自己的事,確保永生的福份;即便人不誇獎,神必誇獎,這才是你永遠的尊榮。」

1欽定本將詩篇 103 譯為:惡人以心願自誇,祝福貪財的,為神所憎惡。

2. 為了除去這樣的大試探,他引導我們展望享福罪人的結局(7317):「想想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的光景,你就不會妒忌他們在今世的所為和所有。」

( 1 ) 如今惡人有錢有勢,在將來世界必無好結局。他們的份不能長久,極其可悲(17 節):死的時候,總有一天要到另一個世界,但長期以來所積攢的,什麼也不能帶去。最大最富有的,不能成為最快樂的,因為今世所有的不能帶到將來,赤身而來,也必赤身離開。當一個人走完今世的道路,若能憑藉恩典說自己進入世界時雖然敗壞、有罪、靈性赤貧,離開時卻重生,成聖,披戴基督的義,那就不會空手進入另一個世界。人若滿有聖靈的恩典和安慰,死的時候會帶著聖靈的恩典和安慰離去,這是死亡所不能奪去的,不但不能奪去,反倒更多更有益;而至於世上的財富,既然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提摩太前書 67)(我們所有的都從別人得來),也就一定不會帶什麼離去,而是全都留給別人。他們要下去,但他們所謂的榮耀以及所誇耀的,都不能隨他們下去,不能減少死亡和陰間的羞辱,不能倖免於審判,也不能躲避地獄的折磨。唯有恩典才是與我們一同上升的榮耀,世上的榮耀不能隨我們下去。

( 2 ) 他們在將來世界必有最壞的結局,因為他們在今世濫用財富(19 節):他仍必歸到他歷代的祖宗那裡,他們的祖先都是屬世的惡人,不聽神的話(撒迦利亞書 14),他卻說他們的話,行他們的路。他必歸到他們那裡,就是永不見光、永不見一點安慰和喜樂、徹底黑暗的所在。不要懼怕惡人的權勢,因為尊貴人若非智慧良善,結局必然可悲;他若不明白,實在值得可憐而不是妒忌。尊貴人若愚頑邪惡,那就是可鄙的,像日光之下的獸,如死亡的畜類一樣20節);人若淪為畜類,那就比畜類還糟糕。尊貴人若明白,若知道自己的本份,憑良心盡自己的本份,那就好比是諸神,乃是至高者的兒女。但尊貴人若不明白,若驕傲、只顧肉體、欺壓別人,那就好比畜類,在今世像畜類一樣死去,毫無尊貴可言,畜類在來世不受刑,他們卻要受刑。唯願在世亨通的罪人都懼怕,又唯願受苦的聖徒不要怕他們。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