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篇
大衛作這首詩,看來因著神的大能和良善,剛剛蒙拯救脫離了一場又大又驚險、幾乎勝不過的患難;也可能這是某種內在的苦楚,源自一種罪惡感,因為犯罪,神向他發怒;無論如何,那感動他因蒙拯救而稱頌神的聖靈,同時又是先知的靈,見證基督受難,將來得榮耀;也許連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聖靈引導他說出基督的使命,說出他如何履行使命,並且所說的只適用於基督;因此,這段精彩預言前面的頌讚和後面的禱告,有多少可應用在基督身上,是否穩妥,是否有益處,實在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詩中:
I。大衛感恩頌讚,寫下了神的恩惠,拯救他脫離苦難的深淵(第 1-5 節)。
II。他藉此論到基督的救贖之工(第 6-10
節)。
III。他因此受到鼓舞,便求神向他和他的朋友施憐憫,施恩典(第 11-17 節)。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若能用信心調和,堅信關於基督的預言,以誠實的心加入到這裡的頌讚和禱告,那就是口唱心和讚美耶和華。
信靠神的好處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1-5。1 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2 他從禍坑裡,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使我腳步穩當。3 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神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4 那倚靠耶和華、不理會狂傲和偏向虛假之輩的,這人便為有福!5 耶和華
- 我的神啊,你所行的奇事,並你向我們所懷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陳明。若要陳明,其事不可勝數。
我們在這些經文中看到:
I。詩人陷入極大的苦難。他跌進了禍坑和淤泥(第 2 節),不能自拔,越陷越深。這裡沒有說是身體的疾病,也沒有說是仇敵攻擊,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眼下最大的痛苦是內心的不安和困惑。人若感覺到神離去,若對永恆世界心生懷疑或恐懼,乃至灰心,那就真是可怕的禍坑和淤泥;神所愛的兒女當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II。他謙卑等候神,憑信心在深淵盼望神的拯救:我耐性等候耶和華(第 1
節)。我耐性等候。除了神的拯救,他別無所求;唯有撕裂的,才能醫治,唯有打傷的,才能纏裹(何西阿書 6:1)。他指望神的拯救,並且大大盼望,絲毫不懷疑神的拯救必在合宜的時候臨到。只要信靠他,神就有足夠的能力幫助最軟弱的,有足夠的恩典幫助最不配的。他說耐性等候,說明拯救並非立即來到;但他一點不懷疑,而是繼續相信,繼續盼望,繼續禱告,直到拯救臨到。若以神為盼望,便可放心等候,但也需要耐性等候。這點大可應用在基督身上。他在園中,在十字架上,都是耐性等候,當時可真是禍坑和淤泥。他心裡極其憂傷,但仍禱告說: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父啊,求你救我脫離這時候(約翰福音 12:27-28);並且他緊緊抓住他與父的關係:我的神,我的神(馬太福音 27:46);因而他也耐性等候神。
III。他在患難中經歷神的良善,深得安慰;他將之記錄下來,是為了榮耀神,為了鼓勵自己,也為了鼓勵別人。
1. 神回應了他的禱告:他垂聽我的呼求。人若耐性等候神,雖可能久等,卻決不徒然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希伯來書 5:7)。他深知父總是應允他。
2. 神除去了他的懼怕,平息了他心裡的波動,使他心安(第 2 節):「他從禍坑裡把我拉上來,把我從灰心絕望的禍坑中拉上來,他驅散烏雲,光照我的心,保證向我施恩;不僅如此,還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使我腳步穩當。」若有人心情極其沉重,不能自拔,又因著神的恩典蒙了拯救,便可身臨其境,因為他們就是被神從禍坑里拉上來的。
(1)一旦他們的腳立在磐石上,一旦站立得穩,不再低頭懼怕地獄,而是仰臉盼望天堂,那就所蒙的憐憫得以成全。基督是磐石,可憐的靈魂可在上面站穩;任何實質性的盼望和滿足,都只能以他在我們和神之間的代求為基礎。
(2)一旦他們腳步穩當,那就是繼續不斷蒙憐憫。神既使我們心生堅定的盼望,也必指望我們有堅定的表現;倘若這就是那蒙福的果子,那我們就有理由大大感恩,感謝他恩典的豐盛和權能。
3. 神使他有信心,心裡充滿喜樂和平安:「他使我口唱新歌;他給了我喜樂的緣由,喜樂的心。」詩人似乎被帶進了新世界,令他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的神;我們唱歌,都是應當為他的頌讚和榮耀。蒙了新的憐憫,尤其是從未有過的憐憫,就應當唱新歌。這可應用於我們的主耶穌,他被接到樂園裡,他復活了,從墳墓裡出來,他被升為高,得了擺在他面前的喜樂和榮耀;他從禍坑裡被拉上來,立在磐石上,口唱新歌。
IV。神在這件事上給大衛的恩惠,使人從中得造就。
1. 大衛的經歷可鼓勵許多人以神為盼望,於是就將此事記錄下來: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他們必敬畏耶和華,敬畏他的公義;是他的公義把大衛和大衛的子孫帶入禍坑;他們必說: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樹上,那枯乾的樹將來怎麼樣呢(路加福音 23:31)?他們必敬畏耶和華和他的良善;是神的良善使大衛和大衛的子孫口唱歡喜讚美的新歌。對神心懷聖潔的畏懼,這不但符合我們以他為盼望,也是我們以他為盼望的基礎。敬畏神,不是敬而遠之,而是敬畏他,在大患難中信靠他,堅信他必有能力相助,也隨時願意相助,就如大衛所信的那樣。神在主耶穌身上的作為大大鼓勵我們信靠神:他隨己意將他壓傷,使他因我們的罪孽而憂傷,又令他償還我們的罪債,而當他將主耶穌從死裡興起,並且坐在他自己的右邊,就表明接受了他所付的贖價;這豈不是大大鼓舞我們這些敬畏神、敬拜神、信靠神的人嗎?參考羅馬書
4:25;5:1-
2. 詩人邀請別人也像他那樣以神為盼望,並宣告凡以神為盼望的,便為有福(第 4 節):「倚靠耶和華的,這人便為有福,也唯有這樣的人才能有福,就是以神為至大至善,一心奉獻給他,不理會狂傲之輩,不像他們那樣倚靠自己,也不倚靠那些叫別人倚靠他們的狂傲之輩;倚靠人的和被人倚靠的,終究是虛假之輩,離棄神的也都是虛假之輩。」這尤其可應用於我們信基督。信靠他,單單信靠他的義,不理會狂傲的法利賽人,不像他們那樣以自己的義為義,不聽從他們的教訓,不偏向虛假之輩,不像不信的猶太人那樣不服神的義(羅馬書 10:3),這樣的人便為有福。擺脫這種試探的人,便為有福!
3. 他歡喜感受到神的憐憫,禁不住懷著感恩的心,思想以前從神領受的其它恩惠(第 5 節)。神使我們口唱新歌,但我們不可忘記以往的歌,要不斷重溫:「耶和華 - 我的神啊,你所行的奇事甚多,有為我所行的,也有為別人所行的;這件事只是諸多奇事中的一件。」我們天天因著神的護理和神的恩典大得益處。
(1)這些都是他的作為,不只是他豐富的恩賜,也是他大能的作為。他為我們所行的,在我們裡面所行的,都給我們提供了感恩讚美的豐富題材。
(2)這些都是他奇妙的作為,其用意令人讚歎不已;他願意屈尊將這些作為行在我們身上,也令人讚歎不已;即便花上永恆,也數不完他的奇妙作為。
(3)他的奇妙作為乃是他向我們所懷意念的產物。這一切都是他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以弗所書 1:11),都是照他所定的旨意(以弗所書 3:11),是無窮智慧的旨意,是永遠之愛的目的(哥林多前書 2:7;耶利米書 31:3),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利米書 29:11)。他的恩賜和呼召決無反悔,因為這些都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他所懷意念的結果,他向我們所懷的意念甚多。
(4)他的奇妙作為不可勝數,無法系統整理,不能陳明。神的一切作為都有次序,但一眼望去實在太多,乃至不知從何說起,也無法一一細說;其次序,相互之間的對應和依賴關係,這條金鏈如何串起來,都是奧秘,無法測透,直到幔子裂開,神的奧秘成全。神的作為也不可數算,連數個大概也不能。即便盡全力說出神之愛的奇妙之處,最後也只能說:等等,等等,只能感歎其深,不能窺見其底。
律法祭祀的不足;基督獻祭的果效
6-10。6 祭物和禮物,你不喜悅;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燔祭和贖罪祭非你所要。7 那時我說:看哪,我來了!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8 我的神啊,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裡。9 我在大會中宣傳公義的佳音;我必不止住我的嘴唇。耶和華啊,這是你所知道的。10 我未曾把你的公義藏在心裡;我已陳明你的信實和你的救恩;我在大會中未曾隱瞞你的慈愛和誠實。
詩人在前面驚歎神為他百姓所行的奇妙作為,這裡則不可思議地預言另一項奇妙作為,乃是奇妙作為之最,是一切奇妙作為的基礎和泉源,就是主耶穌基督的救贖。神在這件事上向我們所懷的意念是最奇特、最豐盛、最有恩典、因而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使徒引用了這段經文(希伯來書
10:5 等),並且應用於基督和他為我們所行的事上。舊約聖徒知道基督救贖的設立,在靈修過程中也明白這一點;使徒向我們展示基督心甘情願成就他作為的時候,所說的並非出自神的奧秘旨意(那不屬於我們),而是出自已經啟示出來的事。請注意看:
I。若要與神和好,以神為樂,律法祭祀完全不足以贖罪:祭物和禮物,你不喜悅;你不喜悅叫救贖主獻祭物和禮物。他必須有所獻,但不是獻祭物和禮物(希伯來書 8:3),所以他決不可出自亞倫家(希伯來書 7:14)。也可理解為:在彌賽亞的日子,已不再要求獻燔祭和贖罪祭,所有潔淨的條例都要廢除。但還不止這些:即便獻祭物和禮物的律法條例還在生效,我們也可說神不喜悅它們,不會因為它們自身的緣故而悅納,因為它們不能除去罪孽,不能滿足神的公義。羊的生命遠不如人的生命那樣寶貴(馬太福音 12:12),不能當作等價的,更不能當作權宜之計,來維護神的政權和律法的尊榮,修復世人因為犯罪對這尊榮所造成的傷害。祭物和禮物不能使人良心平安,除去罪的驚恐,也不能使人性成聖,除去罪的權勢,完全不可能;參考希伯來書
9:9; 10:1-4。祭物的價值在於他們指向耶穌基督,預表耶穌基督,乃是影兒,是將來美事的影兒,是試煉屬神百姓的信心和順服,試煉他們對律法的順服,也試煉他們在福音之下的信心。但那實體必將來到,就是基督,他要將那榮耀歸給神,將那恩典賜與人,這乃是祭物所不可能做到的。
II。主耶穌奉命擔任中保一職: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父神安排他擔當此職(以賽亞書 50:5-6),命他成就此事。你已經釘了我的耳朵;這裡應該是暗喻律法書上律例和習俗,就是叫奴僕靠近門框,用錐子穿他的耳朵,他就永遠服事主人(出埃及記 21:6)。主耶穌喜愛他的職任,不願離去,決心持守到底;他之所以能拯救我們到底(希伯來書 7:25),就是因為他甘願服事他的父到底;他的父也扶持他(以賽亞書 42:1)。
III。他擔當此任,完全是自願的:「那時我說:看哪,我來了;那時,祭物和禮物都不管用,但不能就此放棄,我說,看哪,我來了,我要上陣,與黑暗權勢爭戰,彰顯神的榮耀,促進神國的利益。」這裡表示三件事:
1. 他甘願獻上自己,不是非做不可,而是完全自願。此事一旦提出來,他就欣然從命,並且奇妙地歡喜承擔。若非完全自願,就不可能成為中保,不可能成為祭牲;我們憑這旨意(乃是獻祭者的旨意),就得以成聖(希伯來書 10:10)。
2. 他一心投入,十分堅定:「我來了;我承諾要在日子滿足的時候到來。」所以使徒說:唯有當他到世上來的時候(希伯來書 10:5),才能真正成就這一應許,才能一心親近神1(耶利米書 30:21)。他這樣承諾,不只是表明他的大愛,也因為他在全然成就之前,要先得著中保的尊榮。雖然贖價尚未付出,但已保證會付出,所以說他是創世以先被殺的羔羊2(啟示錄 13:8)。
1欽定本將耶利米書 30:21 中「誰有膽量親近我呢」譯為:誰會一心親近我呢?
2欽定本將啟示錄 13:8 譯為:凡住在地上、名字沒有記在羔羊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它,這羔羊乃是創世以先被殺的羔羊。
3. 他坦然承認自己是一心投入:那時他說,看哪,我來了;他對舊約的聖徒一向如此說,所以他們稱他為那將要來的。這個稱呼是眾聖徒信心和盼望的基礎,他們翹首以盼,渴望他的應許實現。
IV。他擔當此任的原因: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
1. 已經記載在神旨意和謀略的關鎖的書卷裡;那裡記載說他的耳朵已開通,他說,看哪,我來了!那裡記載著救贖的聖約,記載著救贖的計畫,父和子之間籌定和平;並且他所行的一切,都以此為准,乃是他從父所領受的命令。
2. 已經記載在舊約的字句中。摩西和眾先知為他作證;舊約中的每一卷書都或多或少寫到他,他所行的也以此為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約翰福音 19:28)。
V。他欣然擔當此任。他既甘願獻上自己,就不後退,不灰心,而是心悅臣服(第 8-9 節):我的神啊,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按所命定的不斷做工,這對基督來說,已成了他的食物(約翰福音 4:34),這裡所給的原因是:你的律法在我心裡;寫在心裡,在心裡掌權。這裡指的是關乎中保作為和職任的律法,如何行,如何受難,等等;這律法對他極為寶貴,在他一切所行的事上極富影響力。注意:神的律法若寫在我們心裡,盡本份就會是一大樂事。
VI。福音向世人傳揚,在大會中宣傳(第 9-10
節)。他作為祭司,為我們成就了救贖,又作為先知,先是親自傳福音,而後藉著使徒傳,如今仍在傳,乃是藉著他的道,他的靈,要把福音傳給我們。這救恩起先是主親自講的(希伯來書 2:3)。所傳給萬民的,乃是基督的福音。請注意看:
1. 所傳的是什麼:是公義(第 9 節),是神的公義(第 10 節),是基督所引進的永義(但以理書 9:24);參考羅馬書 1:16-17。所傳的是神的信實,是對他應許的信實,是他的救恩,是聖徒翹首以盼的救恩。所傳的是神的慈愛和誠實,是按他的話語施憐憫。注意:我們應當在整個救贖過程中,看見神所有的屬性都在發光,並且稱頌他的每一樣屬性。
2. 向誰傳:在大會中(第
9,10 節)。基督在世上的時候向許多人傳道,一次就有幾千人。福音傳給猶太人,也傳給外邦人,傳給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大會。嚴肅會乃是神所制定的,在大會上有基督臉上所發出的神的榮耀,我們要頌讚,為的是榮耀神,也要傳揚,為的是造就人。
3. 如何傳:要無拘無束,公開地傳:我必不止住我的嘴唇,我未曾藏在心裡,我未曾隱瞞。這表示凡是傳基督福音的,都會受到極大的試探,想要隱藏起來,因為傳福音要面臨很大的爭論和阻力;但基督和他所呼召的,都並不掩面(以賽亞書 50:7),都能奇妙地堅持下去。幸好他們都堅持了下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眼才能看見這喜悅的光,我們的耳才能聽見這喜悅的聲音,如若不然,也許我們早就沉淪在無知之中。
禱告中的鼓舞
11-17。11 耶和華啊,求你不要向我止住你的慈悲!願你的慈愛和誠實常常保佑我!12 因有無數的禍患圍困我,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這罪孽比我的頭髮還多,我就心寒膽戰。13 耶和華 啊,求你開恩搭救我!耶和華啊,求你速速幫助我!14 願那些尋找我、要滅我命的,一同抱愧蒙羞!願那些喜悅我受害的,退後受辱!15 願那些對我說阿哈、阿哈的,因羞愧而敗亡!16 願一切尋求你的,因你高興歡喜!願那些喜愛你救恩的,常說:當尊耶和華為大!17 但我是困苦窮乏 的,主仍顧念我;你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神啊,求你不要耽延!
詩人在前面默想救贖之工,並且用彌賽亞的位格說話,這裡則是講述彌賽亞在我們與神之間的中保作用,於是就用自己的位格說話。基督既成全了神的旨意,成就了他的工,並吩咐要把福音傳給萬民,我們就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希伯來書
4:16)。
I。我們可因之受鼓舞,求神的憐憫,將自己置身於神憐憫的保護之下(第 11 節)。「耶和華啊,你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也沒有收回,那麼求你不要向我止住你的慈悲,就是你在他裡面為我們所存留的慈悲;你既把他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馬書 8:32)?願你的慈愛和誠實常常保佑我。」最好的聖徒也常遇到危險,若不是神的恩典常常保佑,就會滅亡;若要蒙保守進入天上的國度,就當仰望神永遠的慈愛和誠實;參考詩篇
61:7。
II。我們可因之受鼓舞,耶穌基督已經將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乃是祭物和禮物所做不到的。這裡說的是:
1. 詩人眼見罪惡的禍患(第 12 節)。他見自己受了救贖主的恩惠就十分欣喜,其原因就在於此。他明白自己的過犯都是禍患,是禍患的禍患;他意識到這些禍患圍困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回想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能發現自己的過犯。罪惡的後果圍繞著他。四下觀望,盡是各樣的禍患等著他,他也深知這些都是罪有應得。他見禍患纏繞他,抓住他,像討債的窮追猛打,又見禍患數不勝數,比他的頭髮還多。認罪醒悟的心因無數軟弱過犯的危險而驚恐,看似小事,像頭髮那樣,卻是數不勝數,因而十分危險。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19:12)?我們的頭髮,神數得過來(馬太福音 10:30),我們卻數不過來;我們的一切過犯,他都有記錄,我們卻沒有記錄。罪孽壓得他抬不起頭來:使我不能昂首;更提不起精神:我就心寒膽戰。注意:人若意識到自己過犯的本質,卻看不見救主,那就真會心煩意亂。
2. 他在罪惡的重壓下祈求神的幫助(第
13 節);他見自己因為犯罪,已到了滅亡的邊緣,永遠滅亡的邊緣,禁不住疾呼道:「耶和華啊,求你開恩搭救我(第
13 節);求你救我脫離那將來的忿怒,脫離眼下的驚恐,因我懼怕將來的忿怒!你若不快快搭救,我就要滅亡了,要死了,要沉淪了。在這種性質的事上,在不朽靈魂的福祉問題上,耽延是極其危險的;所以,耶和華啊,求你速速幫助我!」
III。我們可因之受鼓舞,盼望能夠勝過那些尋找我們、要滅我們靈魂的仇敵(第 14 節),就是那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 5:8)。基督若勝過他們,我們藉著他,也必得勝有餘。我們相信這點,便可謙卑坦然地禱告說:願他們一同抱愧蒙羞,退後受辱(第 14節)。願他們因羞愧而敗亡(第 15 節)。罪人悔改,聖徒得榮耀,這些在撒但眼中都是極大的失望,他竭盡所能,使出所有的力氣和詭計,阻礙這兩件事。主耶穌既已將救恩賜給他所揀選的,我們便可憑信心禱告,願罪人悔改,願聖徒得榮耀,叫仇敵撒但蒙羞。若有神的兒女落入禍坑和淤泥,撒但就會叫道:阿哈,阿哈!以為陰謀得逞;但他看見有柴從火中抽出來,又怒不可遏,且要因羞愧而敗亡。撒但哪,耶和華責備你(撒迦利亞書 3:2)!那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啟示錄 12:10)!
IV。凡尋求神、愛他的救恩、以他為樂並讚美他的,都可受鼓舞(第 16 節)。由此可見:
1. 義人的特點。他們尋求神,渴望他的恩惠,急急求告他(百姓本當求問自己的神);這些都符合自然信仰的規律。他們喜愛他的救恩,就是眾先知詳細地尋求考察的救恩(彼得前書 1:10),是救贖主親自成就的救恩,他說:看哪,我來了;這又符合啟示信仰的規律。凡得救的,都喜愛救恩,不只是蒙拯救,不必下地獄,也是蒙拯救,脫離罪惡。
2. 義人因這段預言性的禱告而歡喜。凡尋求神的,必因他高興歡喜,並且大有歡喜的緣由,因為他不但要被尋見,還要大大賜福給他們。凡喜愛他救恩的,都必滿有得救的喜悅,常說:當尊耶和華為大;真是天上人間。如此稱頌神的人,便為有福。
V。在苦難中的聖民也可受鼓舞,信靠神,以他為安慰(第 17 節)。大衛自己就是其中一員:我是困苦窮乏的(他雖是王,也許正在寶座上,但他心裡愁苦,就自稱為困苦窮乏的,又缺乏又痛苦,若沒有救主,就必失落沉淪),主仍顧念我,在中保裡面顧念我,也藉著他顧念我,我們都是因著他的緣故蒙悅納。世人常常忘記困苦窮乏的人,很少想起他們;但神向他們所懷的意念(他在第 5 節提到過)是他們的扶持和安慰。他們可以堅信,神是他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必在合宜的時候拯救他們脫離苦難,並不耽延;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哈巴谷書 2:3)。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