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7, 2025

[詩篇 ] 第六十九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二)

 第六十九篇



大衛在苦難中作這首詩;他在詩中:

I傾訴自己身處困境和患難,並且迫切祈求神的拯救和幫助1-21 節)。

II。求神審判逼迫他的人(22-29 節)。

III最後是喜樂和讚美的聲音,堅信神必幫助他,賜福給會眾(30-36 節)。大衛在詩中預表基督,其中許多經文在新約應用於基督,說是成就在他身上(4921 節);22 節指基督的仇敵。這首詩與第 22 篇一樣,開頭也是基督降為卑,最後也是基督升為高,包括猶太國民因為逼迫他的緣故而滅亡,這也是詩中的咒詛所預言的。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應當定睛於基督受難和隨之而來的榮耀,牢記基督徒受難和將來隨之而來的榮耀,因為這要叫人思想有毀滅為逼迫人的存留,也有安息為受逼迫的存留。

 

傾訴和祈求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百合花。)1-121 神啊,求你救我!因為眾水要淹沒我。2 我陷在深淤泥中,沒有立腳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過我身。3 我因呼求困乏,喉嚨發乾;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4 無故恨我的,比我頭髮還多;無理與我為仇、要把我剪除的,甚為強盛。我沒有搶奪的,要叫我償還。5 神啊,我的愚昧,你原知道;我的罪愆不能隱瞞。6 萬軍的主 - 耶和華啊,求你叫那等候你的,不要因我蒙羞!以色列的神啊,求你叫那尋求你的,不要因我受辱!7 因我為你的緣故受了辱駡,滿面羞愧。8 我的弟兄看我為外路人;我的同胞看我為外邦人。9 因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並且辱駡你人的辱駡都落在我身上。10 我哭泣,以禁食刻苦我心;這倒算為我的羞辱。11 我拿麻布當衣裳,就成了他們的笑談。12 坐在城門口的談論我;酒徒也以我為歌曲。

 

大衛在這幾節經文裡傾訴他的苦難,其中不乏求解脫的呼聲。

I。他聲淚俱下,將內心的苦情傾倒在耶和華面前,仿佛這樣就有望卸下重擔得安逸。

1. 他哀歎苦難給他的心靈所造成的影響(1-2 節):「苦難的眾水,就是那些苦水,要淹沒我的心靈1,不只是威脅到我的性命,也使我心神不寧,滿腦子令人困惑的擔憂,滿心壓抑的愁苦,乃至無法像以往那樣因神而樂,無法自娛。」人若能將苦難擋在心靈之外,便可承受苦難;而苦難若叫心靈不由自主,那是夠慘的。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言 1814大衛正是如此。他很想在心裡找到什麼倚靠,能堅固自己的盼望,但一無所獲:他陷在深淤泥中,沒有立腳之地,站都站不穩;以往能夠扶持他、鼓勵他的想法,如今都不管用,或不現實,幾乎要徹底放棄。他很想找到什麼安慰,卻只見眾水要淹沒他,將他衝垮;他像個溺水的人,正在下沉,滿心驚恐。這指向基督受難時的心理狀況和內心的痛苦,他說:我現在心裡憂愁約翰福音 1227);又說:我心裡甚是憂傷馬太福音 2638),因他獻上了他的心靈當作贖罪祭。這教導我們在苦難中要將自己的心靈交給神,免得心存不滿,也免得在絕望中下沉。

1欽定本將第 1 節下半句譯為:因為眾水要淹沒我的心靈

2. 他哀歎苦難揮之不去(3 節):我因呼求困乏。他雖沉于水中,仍呼求他的神,眼中越是有死亡,禱告中就越有生命;但他沒有立即得著平安的回應,也沒有得著多少神的百姓平時在禱告中所得的安慰,乃至他呼求困乏,聲音沙啞,喉嚨發乾,發不出聲來。習以為常的相信、盼望、蒙拯救的期待,如今也都覺得不足: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他盼望拯救,望眼慾穿。但他仍在祈求,說明他決意不放棄,仍然相信,仍在禱告。他喉嚨發乾,心卻不發乾;眼睛失明,信心卻不失明。我們的主耶穌也是如此,他在十字架上喊道:為什麼離棄我?同時又緊緊抓住他與神的關係:我的神!我的神馬太福音 2746

3. 他哀歎仇敵又惡又多,又不義又殘暴,大大苦待他(4 節)。他們恨他,意圖害死他;凡恨人的都意在毀滅;但他有什麼過犯,有什麼罪,哪裡得罪了他們,竟然如此恨他呢?什麼都沒有:「他們無故恨我;我從未傷害過他們半點,他們竟對我心懷惡意。」我們的救主將這句話用於自己:他們無故地恨我約翰福音 1525)。我們常用這句話來自圓其說,仿佛向無端恨我們的人發怒是有理的;但這更像是叫我們耐心忍受,這樣才是與基督一同受苦,才可指望神的賞賜。「他們無理與我為仇,我從未與他們作對。」在這邪惡當道的時代,若遇到無端與我們為仇的,不應該感到奇怪。願我們謹守自己,避免無端傷害人,這樣才能更好地忍受別人的無端傷害。這些仇敵不容小覷,人數多比我頭髮還多(基督有許多仇敵;前來捉拿他的有一大群人;為難他的人何其多!),力量大甚為強盛,權柄和權勢都強盛。我們軟弱,仇敵強大,因我們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爭戰(以弗所書 612)。我沒有搶奪的,要叫我償還。這句話若用在大衛身上,意思就是仇敵強迫他為從未犯過的罪付代價;他自己也同意,希望儘量平息他們的怒氣,與他們和好。他本可堅持公義和名譽的原則;既然沒有搶奪,公義的原則就不要求他償還,名譽的原則更是禁止他償還,因為這是傷及自己的財產和聲譽。但有時這樣做,卻成了我們的責任。蒙福的保羅雖是自由的,但為了基督的榮耀,教會的造就,他甘願做所有人的奴僕。這句話若用在基督身上,就是鮮明形容他用自己的寶血為我們付上罪的代價:沒有搶奪的,他卻償還了;我們當得的刑罰,由他來承受;我們的罪債,由他來償還;我們的過犯,由他來擔當。神的榮耀從某種意義上說,因著世人犯罪而被搶奪;人的尊榮、和平與幸福也被搶奪;這些都不是他搶奪的,但他藉著死,將之一一償還。

4. 他哀歎親友不仁;純潔的靈遇到這樣的事尤其痛心(8 節):「我的弟兄看我為外路人;他們看上去像外人,也待我像外人,不願與我來往,對我敬而遠之。」這句話應驗在基督身上,的弟兄不信他約翰福音 75),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翰福音 111);他待門徒親如弟兄,他們卻離棄他。

5. 他哀歎他所受的藐視和不斷遭遇的辱駡。這方面的哀歎尤其指向基督,他為我們的緣故,忍受了最大的恥辱,擔當了最大的惡名。我們因為犯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基督替我們償還,不僅自願放棄了成為肉身的神所當得的尊榮,還忍受了人世間最大的恥辱。大衛在此提到兩點,著重強調他所受的恥辱:

1)為何受羞辱(10-11 節)。他們嘲笑他,只因他謙卑自己,榮耀神。人若趾高氣揚,愛慕虛榮,那麼受人嘲笑乃是應該的,因為是自己愚昧;但大衛刻苦己心,拿麻布當衣裳,他們卻因為他謙卑,就將他踐踏。人若對神不敬,那麼蒙羞就是應該的;但大衛單單敬拜神,並且可以證明他敬畏神,他哭泣,以禁食刻苦己心,拿麻布當衣裳,像謙卑悔改的人,不炫耀自己為敬虔的楷模;他們卻竭力給他潑冷水,阻攔別人效法他,把他的敬虔算為他的羞辱。他們嗤笑他,說他如此謙卑本是愚昧,甚至他的敬虔行為都成了他們的笑談,成了嘲諷的話題。倘若我們做了好事,並且有理由盼望神的悅納,卻被人無端污蔑,不要以為奇怪。我們的主耶穌也曾因為行善,有人要用石頭打他(約翰福音 1032);當他喊叫:以利,以利—我的神,我的神!也有人嗤笑他,說他在呼叫以利亞。

2)羞辱他的是誰(12 節)。

[1.] 德高望重的人羞辱他:坐在城門口的談論我,羞辱的話從宮中要員和審判官而來,因而被視作可信度極高。

[2.] 連最卑微可鄙的下流人(3515),國中的渣滓,彼列之子,愚頑下賤人的兒女約伯記 308),也羞辱他。像這樣的酒徒自甘墮落,卻以他為歌曲,一同取笑他。可見酗酒的惡果,使人不愛良善提摩太后書 33)。首領因酒的烈性成病,王與褻慢人把手何西阿書 75。酒徒的座位乃是褻慢人的座位。由此可見義人常有的份:被稱讚為智慧人,同時又淪為愚頑人的歌曲。不過,若能正確判斷事物,便可輕而易舉對這樣的蔑視泰然處之。

II。他嚴肅認罪(5 節):「神啊,我的愚昧,你原知道,孰是孰非,你都曉得;我所犯的罪,不能向你隱藏,所以你知道他們給我的罪名都是莫須有的。」注意:面對無端指控,我們即便可以說無罪,但在神面前,仍當承認自己配得一切的刑罰,一點都不為過。這是悔改之人的真誠認罪,深知自己的罪不可能隱瞞,倒不如承認為上,因為自己的罪在神面前是赤露敞開的。

1. 他知道我們性本敗壞:我心中揮之不去的愚昧,你原知道。我們犯罪,皆因愚昧所致。

2. 他知道我們一生的過犯,在他面前無一隱藏,就連心裡的罪,最隱密的罪,也不能隱藏。所有的過犯,他都看見,唯有悔改蒙赦免,他才會拋在背後。這也可應用於基督,因他本沒有罪,卻為我們成為罪;神原知道,在他面前不能隱藏;耶和華卻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以賽亞書 5310

III。他的祈求極其迫切。

1. 為自己(1 節):「神啊,求你救我使我不致下沉,不致絕望。」基督也是這樣蒙了應允,得了拯救,乃至所行的不致落空(希伯來書 57)。

2. 為友人(6 節):萬軍的主 - 耶和華啊,求你叫那等候你的,不要因我蒙羞!以色列的神啊,求你叫那尋求你的,不要因我受辱!我們尋求神,應當定睛於神的這兩個特點:要等候他,以他為萬軍的主,大有能力,又以他以色列的神,與百姓立約,必因尊榮和誠信的緣故伸手相助。這表示他很擔心神若不為他出頭,其他的義人就會灰心,仇敵就會借機向他們誇耀;這也表示他迫切渴望,無論自己如何,凡尋求神、等候神的,裡外都蒙保守,免得他們灰心,也免得被人輕看。假如耶穌基督在受難時,他的父不認他,不悅納他,那麼凡尋求神、等候神的,都會蒙羞受辱;但他們對神有信心,並且奉他的名坦然來到施恩座前。

IV。他的禱告振振有詞(79 節)。他最大的重擔之一就是蒙羞辱:「耶和華啊,求你將我的羞辱從我身上滾去,為我伸冤:

1. 因為我被辱駡乃是為了你的緣故,是因為我事奉你,信靠你:因我為你的緣故受了辱駡。」人若因行善而被辱駡,便可憑謙卑的信心將事情交給神,他要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376)。

2. 「我和你一同被辱駡:因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就是說:我所行的,已到了忘我的地步,他們卻惡意辱駡我。凡是恨你的,恨你殿的,也恨我,因為他們知道我為你的殿大發熱心。這正是他們要吞滅我的原因,也是他們不再愛我敬我的原因。」凡是褻瀆神的,對他的話語和道路口吐惡言的,也都辱駡大衛,因為他相信神的話語,行走神的道路。這也可理解為大衛對神的殿大發熱心,因為凡有損神之名的,他都恨惡,都看作是有損他自己的名。若有人褻慢神,蔑視信仰,他就耿耿於懷,遠超過他自己所受的苦難。他之所以在有人辱駡他的時候有理由盼望神站出來,是因為有人辱駡神的時候他總是站出來。這節經文的上下兩部份都適用於基督:

1)體現他愛他的父,他為他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把做買賣的趕出聖殿,門徒就想起經上的這句話(約翰福音 217)。

2)體現他刻苦己心,不求自己的喜悅,使得辱駡神的辱駡都落在他身上羅馬書 153),也成為我們的楷模。

 

傾訴和祈求

13-2113 但我在悅納的時候向你 - 耶和華祈禱。神啊,求你按你豐盛的慈愛,憑你拯救的誠實應允我!14 求你搭救我出離淤泥,不叫我陷在其中;求你使我脫離那些恨我的人,使我出離深水。15 求你不容大水漫過我,不容深淵吞滅我,不容坑坎在我以上合口。16 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因為你的慈愛本為美好;求你按你豐盛的慈悲回轉眷顧我!17 不要掩面不顧你的僕人;我是在急難之中,求你速速地應允我!18 求你親近我,救贖我!求你因我的仇敵把我贖回!19 你知道我受的辱駡、欺淩、羞辱;我的敵人都在你面前。20 辱駡傷破了我的心,我又滿了憂愁。我指望有人體 恤,卻沒有一個;我指望有人安慰,卻找不著一個。21 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

 

大衛在前面說仇敵卑鄙辱駡,這裡又說:但我向你祈禱。他因為禁食禱告被人辱駡,成了酒徒的歌曲,儘管如此,他還是決意禱告。注意:我們雖行善被嘲笑,但不可因為被嘲笑就不再行善。若有人受不住嘲諷,寧可放棄責任也受不住惡言,那就不能為神有所擔待,不能在人前宣告他的名。大衛的仇敵百般惡待他,但他可到神面前去,向他陳明自己的事,並且大受安慰。「他們以為蠻橫譭謗,就能達到目的;但我自有辦法。不論他們如何,至於我,我向你 - 耶和華祈禱!」並且這正是在悅納的時候;遭難的時候就是蒙悅納的時候。儘管我們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奔向神,仍不會被他趕走,反倒是更蒙悅納,因為神的百姓受疾苦,更加成為他憐憫的對象:他們別無幫助之日,正是他出手相助之時;他若不出手,他們就要滅亡,就會感覺到自己滅亡。這樣的表達也用在基督身上:耶和華如此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以賽亞書 498)。請注意看:

I。他所求的。

1. 求神施恩垂聽他的傾訴,他在苦難中的呼聲,和他心中的渴望。求你應允我(第 13 節),求你應允我16 節)。求你速速地應允我17 節),不只是聽見我所說的,也應允我所求的。基督知道父常聽他約翰福音 1142)。

2. 求神救他脫離苦難,在愁苦的重擔下不致下沉(求你搭救我出離淤泥;有人理解為:救我脫身,把我拉上來,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 402),救他脫離仇敵,不至於被吞滅,不容他們稱心如意:「求你使我脫離那些恨我的人14 節),好比羊羔脫離獅子的爪子。我雖身陷眾水(2 節),洪水即將淹沒我,但求你除去我的驚惶,不容大水漫過我15 節)。求你不容我落進絕望的深淵,不容那深淵吞滅我,不容坑坎在我以上合口;不然我就滅亡了。」他在這首詩的開頭似乎已經放棄,但這裡他的頭卻浮出水面,不像先前那樣呼求困乏。

3. 求神轉向他(16 節),向他微笑,不向他掩面(17 節)。神施恩的跡象和笑臉的光照,足以振奮我們的心靈,不致在苦難的淤泥中下沉,足以叫我們感到平安和輕省,別無所求(18 節):「求你親近我的靈,向我的靈彰顯,我的靈就必蒙救贖。」

II。他祈求的緣由:

1. 神的憐憫和誠實(13 節):求你按你豐盛的慈愛應允我。在神有慈愛,有豐盛的慈愛,各樣的慈愛,無窮無盡的慈愛,足夠滿足所有人,足夠滿足每一個人,因而我們在禱告中要受鼓舞。他拯救的誠實更是一種鼓勵(他給信靠他的人所作的一切拯救的應許都是誠實的)。他再次強調神的憐憫:「求你應允我,因為你的慈愛本為美好。你的慈愛本身美好;極其豐盛。你的慈愛對一切聖民來說也是美好,在他們看為寶貴,是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喜樂,他們的一切。唯願我能得著其中的好處!求你轉向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回轉16 節)。」可見他十分尊崇神的慈愛:在他有憐憫,有慈悲,有豐盛的慈悲。倘若我們尊崇神,遭遇大難也不住地尊崇他,就大可放心,他也必恩待我們,因為耶和華喜愛敬畏他和盼望他慈愛的人14711)。

2. 他的困境和苦難:「求你不要向我掩面,我是在急難之中17 節),需要你的恩惠;你的恩惠及時臨到,我就知道如何珍惜。」他特別強調他所受的辱駡和羞辱(19 節):你知道我受的辱駡、欺淩、羞辱。他十分強調這點,因為在基督為我們所受的諸多苦難中,最能替我們付上罪之代價的,也許就是他所受的辱駡、欺淩和羞辱,因為我們所犯的罪大大虧缺了神的榮耀;神看到了他所受的,便悅納,因為這足以抵消我們因為犯罪所當得的永遠的恥辱和蔑視;所以我們要藉著悔改,因擔當幼年的淩辱就抱愧蒙羞耶利米書 3119)。並且我們若在任何時候蒙召,要為他的緣故經受辱駡、欺淩和羞辱,便可得安慰,因為他知道這一切,他既親身經歷過,必不會袖手旁觀。詩人的話反映出他純真的本性(20 節):辱駡傷破了我的心,我又滿了憂愁;人若明白好名聲的價值,一旦被誣陷,自然極其難過;可當我們想到為神的緣故被辱駡,是何等光榮,為他名的緣故被羞辱,又當算為何等的恩惠(像使徒那樣,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使徒行傳 5 41),便可明白不該心情沉重,心痛欲絕。

3. 仇敵的狂妄和兇殘(18 節):求你因我的仇敵把我贖回,因為他們正如先前所形容的(4 節)。「我的敵人都在你面前19 節);你知道他們都是什麼樣的人,知道我身處什麼樣的危險,也知道他們都與你為敵,謀害我也就是針對你。」這裡舉例說明他們的兇殘(21 節):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這個詞指一種苦菜,常和茵陳一同使用),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這句話逐字逐句應驗在基督身上,直接指向他,乃至直到他們拿醋給他喝,他才說:成了,並且為了叫他的仇敵也有機會應驗此事,還說:我渴了約翰福音 1928-30)。有人覺得他們蘸醋放到他嘴邊的牛膝草,實際上是苦菜蘸醋給他當食物。可見基督受難的預言是何等具體,證明聖經乃是神的話;又可見預言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是何等準確,證明他是真正的彌賽亞。他就是將要來的那一位,我們不必等候別人(馬太福音 113)。

4. 朋友的不仁令他極其失望(20 節):我指望有人體恤,卻沒有一個;他們令他失望,好比夏日的溪水。這也應驗在基督身上,因為他在受難時,門徒都離棄他逃走了。我們對人不能有太大指望(人的安慰都極其糟糕);對神卻可多多指望,因為他是慈愛的父,滿有安慰的神。

 

向神祈求;預言性的咒詛

22-2922 願他們的筵席在他們面前變為網羅,在他們平安的時候變為機檻。23 願他們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見;願你使他們的腰常常戰抖。24 求你將你的惱恨倒在他們身上,叫你的烈怒追上他們。25 他們的住處變為荒場;願他們的帳棚無人居住。26 因為,你所擊打的,他們就逼迫;你所擊傷 的,他們戲說他的愁苦。27 願你在他們的罪上加罪,不容他們在你面前稱義。28 願他們從生命冊上被塗抹,不得記錄在義人之中。29 但我是困苦憂傷的;神啊,願你的救恩將我安置在高處。

 

這些咒詛的話不是大衛針對他仇敵的禱告,而是預言凡逼迫基督的都必滅亡,特別是猶太國民;我們的主自己也曾流淚預言,在基督死後大約四十年應驗了。這段經文的前兩節被使徒直接應用於神的審判臨到不信的猶太人(羅馬書 119-10),所以整段都應該這樣理解。猶太人拒絕基督,因而被拒絕,這生動體現了神的公義,也是一種憑據,說明神最終要向一切頑固不信的人復仇,乃至過去和現在都是有力的證據,說明基督信仰的真實性。起初反對基督信仰的一大障礙,是潔淨的條例被撇在一邊,但後來證明這是正確的,障礙也隨之去除,因為神藉著聖殿的毀壞,把潔淨條例撇在了一邊,叫摩西制度連同那些為了抵擋基督福音而對律法死心塌地的人,一同沉淪。這裡要注意的是:

I。把基督釘十字架的人,會面臨什麼樣的審判;不是臨到所有的,因為在害死他的人當中不乏悔改蒙憐憫的(使徒行傳 223314-15),而是臨到那些頑固不信、拒絕福音、與他的門徒和追隨者為仇的人和他們的後繼。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 215-16。這裡預言道:

1. 他們所獻的祭物和供物要反過來害他們(22 節):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這可理解為耶和華的壇,稱為他的筵席,也是他們的筵席,因為他們吃祭肉,與壇有份。這本是他們的福份,是他們的平安(因為這些都是平安祭),但卻要變為他們的網羅和機檻,因為他們表面上鍾情於祭壇,實際上卻是固步自封,心裡剛硬,抵擋基督;基督就是那壇,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帳幕中供職的人不可同吃的(希伯來書 1310)。也可理解為他們平時的宴樂,或必要的食物;他們給基督吃苦膽和醋,所以他們的食物也變成苦膽和醋,這是公義的。一旦維繫生命的食物和感官的歡愉因著本性敗壞的緣故成了犯罪的機會,變成肉體情慾的食物和燃料,那時筵席就成了網羅;所以說吃飯的時候要心存畏懼(猶大書第 12 節)。

2. 他們將永遠得不到蒙福的信徒在基督福音中所得的知識和平安(23 節):

1神要任憑他們瞎眼:願他們的眼睛昏蒙,看不見神的榮耀在基督臉上。他們的罪在於不願意看,閉眼不看光,反倒喜愛黑暗;所受的刑罰就是看不見,放縱私慾,心裡剛硬,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哥林多後書 44)。這在經上有過預言(以賽亞書 610),基督也曾證實(馬太福音 1314-15;約翰福音 1240)。

2)神要任憑他們驚恐。有的人驚恐是蒙恩,是開啟通往安慰的路,像保羅那樣,恐懼戰驚2使徒行傳 96)。但這裡所說的驚恐則是永不得安寧,渾身不住地顫抖,心裡驚恐,像伯沙撒那樣,心意驚惶,腰骨好像脫節但以理書 56)。「願他們陷入絕望,惴惴不安。」當羅馬人前來攻擊、猶太人的計謀全然落敗的時候,這句話就應驗了。

2欽定本將使徒行傳 96 譯為:他恐懼戰驚,說:主啊,你要我做什麼?主對他說:起來,進城去,你所當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

3. 他們必落在神的怒氣和惱恨之下(24 節):求你將你的惱恨倒在他們身上。注意:若有人拒絕神所賜的大救恩,因而懼怕神的惱恨倒在自己身上,這是公義的;人若不順從神的愛子,就必成為他忿怒的世代。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 336),凡不信基督的,這就是他們的命運,並且要抓住他們,永不鬆手。人若不願受救恩的管轄,就不能因救恩而得救。看哪!神何等良善,又是何等嚴厲!

4. 他們的地位和國家要被徹底奪去;這正是他們所害怕的,他們逼迫基督,表面上也是為了避免自己的地位和國家被奪去(約翰福音 1148):願他們的住處變為荒場25 節),羅馬人果然把他們的地土變為荒場,因他們的緣故,錫安被耕種像一塊田彌迦書 312)。聖殿是他們特別引以為傲的建築,但卻成為荒場留給他們馬太福音 2338)。更有甚者,人若不能享受自己的財物,由別人來享受,這或許仍是一絲安慰;但這裡卻說:願他們的帳棚無人居住,此事果然應驗在猶大和耶路撒冷,因為猶太人被毀之後過了很久,當地才陸續有人居住。彼得將這句話特別應用在賣主的猶大身上(使徒行傳 120)。他既是自殺,想必他的產業被沒收,他的住處變為荒場,他的親屬中,無人居住在其中。

5. 他們通向滅亡的路是下坡路,不可阻擋,也不可避免(27 :「耶和華啊,任憑他們吧,願他們罪上加罪。」凡是惡的,若繼續放縱心中的私慾,必越來越惡,罪上加罪,甚至在罪上又加悖逆約伯記 3437)。經上說猶太人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帖撒羅尼迦前書 216。有人理解為:願你在他們的罪上加上罪的刑罰,因為這個詞又可理解為罪,又可理解為罪的刑罰,兩者緊密相聯。人若犯罪,神必清算。多多犯罪的,有時可尋得憐憫,因為神藉著中保的義多多赦免;所以,詩人為了將他們摒棄在憐憫的指望之外,又說道:不容他們在你面前稱義,不容他們得著神的義;唯有在中保裡面,因著信,才能在神面前稱義(腓立比書 39。這不是說神把任何人排斥在他的義以外(福音從不排斥人,除非人因著不信排斥自己),而是說任憑他們走自己的路,他們就不能進入他的國,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羅馬書 103。若有人驕傲自大,隨心所欲,不願進入神的義,就必面臨應有的下場;這是他們自取的:他們必不能進入他的義。若不心甘情願擁戴他的義,就別指望在其中有份。

6. 他們所有蒙福的指望都要被剪除(28 節):願他們從生命冊上被塗抹;既然他們活得越久,作惡就越多,願你不容他們活下去。有許多不信的猶太人倒在刀下,倒在饑荒中,在他們當中沉淪的,沒有一個是擁戴基督信仰的;整個國家被塗抹,不復存在。許多人將之理解為神將他們排除在聖約和聖約的一切福份之外;這就是生命冊:「以色列國民,就是按肉體說是以色列人,願他們從原先獨佔的應許之約中排除出去。願他們從未寫在羔羊的生命冊上;願人都稱他們為被棄的銀渣,因為耶和華已經棄掉他們耶利米書 630)。願他們不得記錄在義人之中;意思是:願他們在聖民的會中無份;唯有名字寫在天上的,才能在聖民的會中相聚;」參考 15

II。他們所犯何罪,導致這些可怕的審判臨到他們(26 節):你所擊打的,他們就逼迫,你所擊傷的,他們戲說他的愁苦。

1. 神所擊打的就是基督,因為耶和華喜悅將他壓傷以賽亞書 53 10);人們當他是被神擊打苦待,於是就掩面不看以賽亞書 533-4)。他們逼迫他,怒氣衝天,叫道:把他釘十字架!把他釘十字架!彼得說他雖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但是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乃是因著無法之人的手使徒行傳 223)。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他們戲說他的愁苦,說: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馬太福音 2743);這是最令人痛心的話。

2. 神所擊傷的就是受苦的聖民,為神的緣故被擊傷;這些人他們也逼迫,戲說他們的愁苦。因著這些事,神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帖撒羅尼迦前書 216);參考馬太福音 2334 等。這也可從廣義上來理解,告訴我們,凡是羞辱神所擊打的,苦待身陷苦難的,最能惹動神的怒氣,所以這裡緊接著說:願他們罪上加罪,這是公義的;參考撒迦利亞書 115。若有人心裡憂傷,對自己的屬靈光景擔驚受怕,我們應當善待他們,要千萬小心,不可戲說他們的愁苦,不可使義人傷心以西結書 1322)。

III。詩人如何看待自己(29 節):「但我是困苦憂傷的;最糟糕的不過如此,只是外在的苦難,但我卻是記錄在義人之中,不在神的惱恨之下,和他們不同。」寧可困苦憂傷,得神的賜福,也不願富貴快活,在他的咒詛之下。凡進入神之義的,都必很快看見自己困苦憂傷的結局,他的救恩必將他們安置在高處,大衛在此所求的正是這點;參考以賽亞書 6110。這也可應用於基督。他自降為卑,困苦憂傷,乃是個憂愁的人,沒有枕頭的地方。但神將他高舉,救恩臨到他,又藉著他臨到別人,救恩將他安置在高處,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

 

受逼迫的得安慰;感謝讚美

30-3630 我要以詩歌讚美神的名,以感謝稱他為大!31 這便叫耶和華喜悅,勝似獻牛,或是獻有角有蹄的公牛。32 謙卑的人看見了就喜樂;尋求神的人,願你們的心甦醒。33 因為耶和華聽了窮乏人,不藐視被囚的人。34 願天和地、洋海和其中一切的動物都讚美他!35 因為神要拯救錫安,建造猶大的城邑;他的民要在那裡居住,得以為業。36 他僕人的後裔要承受為業;愛他名的人也要住在其中。

 

詩人在此又是基督的預表,又是基督徒的楷模;這首詩的開始滿有憂愁的申訴和怨言,結尾卻滿有聖潔的喜樂和讚美。

I。他決意讚美神,堅信神必悅納他(30-31 節):「我要以詩歌讚美神的名,不只是用我的心,還要用我的詩歌,以感謝稱他為大;」神喜悅藉著他百姓的感恩讚美算自己顯為大。這表示基督徒應當用詩章、頌詞、靈歌,以讚美歸榮耀給神(以弗所書 519)。這便叫耶和華喜悅,藉著基督,我們禱告的中保,讚美的中保,比最貴重的祭牲更美(31 節),勝似獻牛或公牛。這清楚表明在彌賽亞的日子,不但贖罪祭牲要止息,按潔淨條例所制定的讚美感謝也要止息,代之以讚美和感謝的靈祭,乃是嘴唇的祭物,不是祭牲;參考希伯來書 1315。謙卑感恩的讚美蒙神喜悅,勝似昂貴浮誇的祭物,這對我們是極大的安慰。

II。他鼓勵義人以神為樂,不斷尋求他(32-33 節):謙卑的人看見了就喜樂。

1. 他們看見聖民所經歷的就大得安慰。他們必看見神隨時願意垂聽窮人的呼聲,應允他們所求的,決不輕看被囚的;世人雖輕看,他卻恩待眷顧他們,將來必使他們昌大。謙卑的人看見了就喜樂,不單是因為一人得榮,人人喜樂,也因為他們在困境苦難中受鼓舞信靠神。雅各的神從來不對雅各的後裔說:你們尋求我是徒然的以賽亞書 4519);這真理的印記越來越多,信的人也越來越多,使尋求神的人大受鼓舞。

2. 他們看見救主被高舉就大得安慰,詩人在前面說的就是他,他自己也預表他。一旦他的苦難成為過去,他就進入了擺在他面前的喜樂,就蒙了應允,脫離了陰間的囚禁,謙卑的人看見就喜樂,凡藉著基督尋求神的,必要活著,且得安慰,深知若與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摩太后書 212)。

III。他呼籲天地海和居住在其中的一切被造之物都來讚美神(34 節)。天和地的居民都是他造的,所以願天和地都讚美他。天上的天使和地上的聖民住在各自的居所,常有各自的讚美題材。海裡的魚雖口不能言,願它們也讚美耶和華,因為大海是他的,也是他造的。世界獻上讚美,因為神恩待他的教會(35-36 節)。神要拯救錫安,指的是有敬拜事奉的聖山。他要拯救一切成聖歸他的,一切敬拜他的,一切臣服於基督的,因他是立在錫安聖山上的君王。他有慈愛為猶大城邑存留,基督出自猶大支派。神要為福音教會行大事,願一切擁戴福音教會的都因之歡喜:

1. 因為要有許多人在那裡居住。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建造猶大的城邑,具體的教會要按福音的模式建造形成,他的民要在那裡居住,得以為業,享受所賜給教會的福份,參與所要求教會的敬拜和事奉。凡愛他名的,喜悅信仰的,都必擁戴基督信仰,在基督教會有一席之地;他們要在那裡居住,好比公民,好比神家裡的人。

2. 因為這是永久性的,要代代相傳。基督信仰不是過眼雲煙。他僕人的後裔要承受為業。神必為他自己興起後裔事奉他,他們必承受父輩的福份,因為這應許是為你和你的後裔,像古時的應許一樣:我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創世記 177)。應許之地必永不缺乏後嗣,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馬太福音 39),他寧可這樣做,也不會使教會的傳承中斷。大衛不會沒有人站在他面前。救贖主必看見他的後裔,並且延長年日以賽亞書 5310),直到神的奧秘成全,奧秘的身體成就。既然聖潔的後裔就是世上的財物,既然世上所積攢的很快就要過去,唯有他們才得存留,那麼天和地就理當讚美他。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