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6, 2025

[詩篇 ] 第五十八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二)

 第五十八篇



有人猜(尤其是亞慕拉都)掃羅還未用武力逼迫大衛、派軍隊前往捉拿他之前,先走了司法程式起訴他,通過大公會或高級法庭,用莫須有的罪名告他叛國投敵,因而宣佈他是個逃犯,人人都當誅之,不可收留他。眾長老為了討好掃羅,通過了這個議案;這似乎就是大衛作此詩的背景。

I形容他們犯了罪,極大的罪(1-5 節)。

II。預言他們必滅亡,公義神的審判必臨到,因為他們行不義的事(6-9 節);

1. 聖民大得安慰(10 節)。

2. 神大得榮耀(11 節)。罪在此顯得極其邪惡,極其危險,但公義的神必伸冤;每當我們歌唱此詩,都當受感動。

 

斥責邪惡的審判官

(大衛的金詩,交與伶長。調用休要毀壞。)1-51 世人哪,你們默然不語,真合公義嗎?施行審判,豈按正直嗎?2 不然!你們是心中作惡;你們在地上秤出你們手所行的強暴。3 惡人一出母胎就與神疏遠,一離母腹便走錯路,說謊話。4 他們的毒氣好像蛇的毒氣;他們好像塞耳的聾虺,5 不聽行法術的聲音,雖用極靈的咒語也是不聽。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首詩說的是掃羅和他親信謀害大衛,因為詩的標題(大衛的金詩,休要毀壞)與前一首和後一首相同;從標題來看,這幾首都與掃羅的逼迫有關,神保守了他(休要毀壞),所以那段日子寫的詩對他十分寶貴,乃是金詩;哈蒙德博士將之譯作:大衛的珠寶。

在這幾節經文中,大衛奉神的名起訴並判定那些審判他的官;他不是以王的身份,那時尚未登基,而是以先知的身份,比王更具權柄和正義。他指控他們兩件事:

I。政權敗壞。這些人是個會1,是一群審判官,甚至可能是國會議員,本當行事公平,精通律法,研究律法的訓詞和典章;而律法的典章極其公義,別國不能與之相比。誰能料到這樣的會居然收受賄賂,屈枉正直,只因基士的兒子能為做到他們的,耶西的兒子做不到(撒母耳記上 22 7。有葡萄園、田地、高官厚祿賜給他們,於是他們為了取悅他,什麼事都願意做,不論善惡。所羅門在世上見到諸多悲哀苦惱的情形,而最令他煩心的,莫過於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傳道書 316。掃羅時代就是如此。

1欽定本將第 1 節中上半句譯為:大會啊,你們所說的真是公義的嗎

1. 公義的事,他們都不行,不保護受欺壓的無辜人,不為他們伸冤(1 節):「你們所說的真是公義的嗎?你們的判決真是正直的嗎?不然,一點都不。就連你們自己的良心也可作證,你們沒有履行交托給你們的職責;作為官長,本當有義務使義人喜樂,使作孽的人敗壞箴言 2115)。這就是你們所要秉行的公義嗎?你們就是這樣關照誠實人和誠實案件的嗎?不要忘了你們也是人,是可朽壞的,將死的人,在神面前與你們所踐踏的卑微之人都站在同一層面,也要交帳,也要受審判。你們都是世人,應當捫心自問,照著寫在心裡的自然法來作判斷:你們所說的真是公義的嗎?再想想,你們所行的真沒有錯嗎?」注意:常常反省自己所說過的話,這很有好處,要問自己:我們所說的真是公義的嗎?要及時將說錯的話糾正回來,不再一意孤行。

2. 不義的事,他們倒行了很多,濫用權柄,縱容損人欺壓的事(2 節):你們是心中作惡(行出來的惡都在心裡形成)。這表示他們大搞陰謀,不是無意間作惡,而是有預謀、有目的的,一心作惡,決心作惡。惡行越是出自內心,就越壞;參考傳道書 811。他們所行的是什麼惡?接下來說:「你們在地上秤出你們手所行的強暴(在地上或作在本地);你們當官,本當維護本地和平。」他們極盡強暴和傷害之能事,或為肥己,或為復仇,還要秤一秤,意思是:

1. 作起惡來極其狡猾謹慎:「你們算準了尺度(原意如此),充分達到險惡的目的;欺壓人的手段極其高明。」

2. 作起惡來以公義為幌子,手裡拿著秤砣(儼然是公義的象徵),假裝一心主持公道,也使人覺得他們都主持公道,誰知卻是強暴和壓迫;有了法律和公義作偽裝,強暴和壓迫的事就更暢通。

II。本性敗壞。這是生出茵陳苦膽的苦根(3 節):心裡作惡的惡人一出母胎就與神疏遠,與一切的善疏遠,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以弗所書 418),與神所賜生命的原則、權能和喜樂隔絕了。犯罪形態是一種疏遠形態,遠離被造的目的,不再認識神,也不再事奉他。這些惡人如此膽大妄為,但不要以為奇怪,因為他們生下來,骨子裡就有了惡;惡是與生俱來的,在本性中已經有了作惡的傾向;惡又是從惡先祖那裡學來的,也是受了不好的教育而學會的。他們自從出胎以來,便稱為悖逆的,自然行事極其詭詐以賽亞書 488)。他們一生下來就遠離神,遠離自己的本份(一旦能離開,就馬上離開),剛開始有了理性的意識,心中的愚昧也就隨之出現;麥子長出,稗子也長出。這裡舉了三個例子說明他們性本敗壞:

1. 虛假。他們很快學會說謊,彎起舌頭像弓一樣,為要說謊話耶利米書 93)。孩童為了逃避責罰,或為了討要獎賞,學會撒謊比誰都快!剛開始學說話,就說些虧缺神榮耀的話;口舌犯罪是我們最早的實際過犯之一。

2. 惡毒。他們的毒氣(指他們的惡意,對良善和義人的仇恨,尤其是對大衛的敵意)好像蛇的毒氣,是與生俱來的,極其狠毒,極其有害,無可救藥。狗若不小心中了毒,人人惋惜,但蛇卻是性本惡毒,人人恨之。毒蛇的種類就是這樣仇視耶和華和他的受膏者。

3. 難以駕馭。他們邪惡,不可理喻,理性仁義都不管用,不能使他們有所改善。他們好像塞耳的聾虺4-5 節)。詩人前面將這些惡人比作蛇,因為他們極其惡毒,這裡又從另一個角度,將他們比作塞耳的聾虺或毒蛇;當時有這樣一種民間傳說,有一種訓蛇術,或用音樂或用某種技巧,可將蛇治死或令其失去作惡的能力,但這聾虺卻一隻耳朵緊貼地面,另一隻耳朵用尾巴塞住,便聽不見訓蛇的聲音,使訓蛇術失靈,便保護了自己。詩人只是打個比方,並不說明這樣的傳說是真的,即便是真的,也不說明使用這樣的邪術是對的;只是借用這樣的傳說,說明罪人在犯罪的路上悖逆頑梗。神藉著他的話語,藉著天意,要根治蛇的毒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訓蛇的聲音大有智慧,大有能力,又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公義的言語何等有力!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切都是徒然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聽。最大的聾子,莫過於不聽的人。我們向他們吹笛,他們不跳舞馬太福音 1117);把耳朵堵塞起來,怎麼跳舞呢?

 

預言性的咒詛

6-116 神啊,求你敲碎他們口中的牙;耶和華啊,求你敲掉少壯獅子的大牙!7 願他們消滅,如急流的水一般;他們瞅准射箭的時候,願箭頭彷佛砍斷。8 願他們像蝸牛消化過去,又像婦人墜落未見天日的胎。9 你們用荊棘燒火,鍋還未熱,他要用旋風把青的和燒著的一齊刮去。10 義人見仇敵遭報就歡喜,要在惡人的血中洗腳。11 因此,人必說:義人誠然有善報;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神!

 

這些經文說的是:

I。大衛求神對付他的敵人以及所有與神的會眾和百姓為敵的人;他把他們視作百姓的敵人,因而激發出一心為公的心志,而不是報私仇。

1. 他求神奪去他們作惡的能力(6 節):神啊,求你敲碎他們口中的牙!不是不准他們進食,而是不准他們吞吃人;參考 37。他沒有說:求你敲碎他們的頸項(讓他們活著,給他們機會悔改;不要殺他們,恐怕我的民忘記5911),而是:「求你敲碎他們的牙,因他們是獅子,是少壯獅子,靠劫掠為生。」

2. 他求神不容他們的陰謀得逞,不容他們的目的達到:「他們瞅准射箭的時候,瞄準義人心臟的時候,願箭頭彷佛砍斷(第 7 節)。願他們的箭落在腳前,射不中目標。」

3. 他求神使他們和他們的利益歸於無有,如急流的水一般,如地上漲起了水,看似洶湧,很快就沉入地下,或流回水渠,又如同水潑在地上,不能收回撒母耳記下 1414),漸漸揮發,最後不見蹤影。匪類的激流雖有時使人驚懼(184),但終必如此;威脅要淹沒我們的狂傲的水(1244-5)也必如此。但願我們憑信心看見他們的結局,就不會害怕他們現在的模樣。他求神(8 節)叫他們像蝸牛消化過去,因挪動自身而消化,每挪動一點,都在身後留下潮氣,漸漸消耗全身,儘管所走過的地方發出光來。凡是像蝸牛那樣悠然自得、自以為是的,到頭來不過是消化自己,很快歸於無有。他求神叫他們像婦人墜落未見天日的胎,剛生下來就死,不見天日。約伯在衝動時希望自己像這樣(約伯記 316),但他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我們可以憑信心求神挫敗教會仇敵的計謀,像先知禱告的那樣:你加給他們 - 加什麼呢?要使他們胎墜乳乾何西阿書 914);這句話詮釋了這裡的禱告。

II。他預言他們必滅亡(9 節):「你們用荊棘燒火,鍋還未熱,(眼下他們所行的不過是用荊棘燒火,燒著的時候火勢又快又猛),火焰亂竄,但神必速速將他們除滅,好比不可阻擋的猛烈旋風,像是活的旋風,像是發怒的旋風。」

1. 這些諺語般的表達有些不容易解釋,但意思很清楚,就是:

1)神的審判常在惡人怡然自得的時候忽然臨到,瞬間將他們除滅。倘若他們開始行在自己的火焰裡,行在自己所點的火把中,那就必躺在悲慘之中以賽亞書 5011),他們的笑聲到頭來要變成鍋下燒荊棘的爆聲(傳道書 76),還沒來得及說:啊,我暖和得很,暖氣就已消失。

2)全能者要毀滅他們,無人站立得住;誰曉得神怒氣的權勢9011)?神若將罪人取去,或死或活,無人擋得住。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推倒箴言 1432)。

2. 詩人看到罪人滅亡所產生的兩個好結果:

1)聖民大得鼓舞,大得安慰(10 節):義人見仇敵遭報就歡喜。惡人耀武揚威,諸事興旺,常令義人沮喪,心中悲哀,手上無力,有時還成了極大的試探,開始懷疑自己的根基(73213)。可當他們看見神的審判將他們剪除,報應他們對屬神百姓所造成的一切傷害,便歡欣鼓舞,不再懷疑,並且信心得堅固,相信神憑公義和公平掌管世界;當看見他們的結局(7317),便因勝過了試探而歡欣。義人要在惡人的血中洗腳,意思是,要流許多血(6823),聖民看見罪人滅亡、神大得榮耀,就必大大振奮,好比疲乏的客旅洗了腳大大振奮一樣。這也大大有助於他們自己成聖,看見神的報應,便在神面前顫抖(119120),相信罪孽之惡,深知在神面前有義務,因他為他們伸冤,不容欺負他們的逍遙法外。所以,聖民因惡人毀滅而喜樂,這是聖潔的喜樂,是合情合理的,有助於使他們聖潔,潔淨自己,遠離惡事。

2)罪人悔悟,認罪悔改(11 節)。神的報應有時在今世追上惡人,人們便說:義人誠然有善報。遇到這樣的事,人人都可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便許多以前不承認明顯的真理或懷疑真理的人,也都應當得出這樣的結論。有的承認,後來卻又不承認,也有的完全改變看法,願意承認,並且感謝神使他們看見,滿意地看見:

[1.] 神大大賞賜他的聖民和僕人:義人誠然有果效;「誠然」這個詞也可譯作「無論如何」,無論有何損失,為信仰的緣故無論受什麼苦,義人都不吃虧,最後都要大大得利。即便在今世也有賞賜為義人存留,他們必在地上得賞賜。似乎被輕看,被藐視,被遺棄,實際上要受重視,得尊榮,得保護。

[2.] 神憑公義掌管世界,必追討神國的仇敵:果然,無論如何,哪怕惡人興旺,公然抗拒神的公義,最終也必抱愧蒙羞,因為世界的管理並非隨機的,背後有一位具有無窮智慧和公義的神;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神,儘管他的寶座設在天上。世上所有的事都由他掌管,由他引領安排,按他的旨意,歸榮耀給他;他必刑罰惡人,不只是在將來世界,而且在地上也是如此,就是惡人為自己積攢財寶、以為可在此享福的所在;神藉著所施行的審判彰顯自己,而這些審判又是將來審判的憑據。他是神,不是軟弱的人,不是天使,不是徒有其名,不是世人恐懼和幻想的產物(不像無神論者所想像的),不是被神化的英雄,不是日月(不像拜偶像的人所想像的),而是神,是自有的完美存在;判斷這地的就是他。但願我們尋求他的恩惠,世人的審判都由他發出,一切審判也都交與他。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