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篇
這首詩意在激發我們讚美神,激發所有的人讚美神;
I。教導我們如何讚美:要公開,要歡喜,要用悟性(第 1,6-7 節)。
II。為我們提供讚美的題材。
1. 神的威嚴(第 2 節)。
2. 他統管萬有(第 2, 7-9 節)。
3. 他為他百姓過去和將來行大事(第 3-5
節)。很多人覺得這首詩是在約櫃迎回錫安山的時候所寫,第
5 節似有此意(神上升,有喊聲相送),但這句話應該有其更深遠的意義,說的是基督成就了他在地上的使命,在世上建立了外邦人都歸順的國度,便升到天上的錫安。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應當歸榮耀給上升的救贖主,因他升高而歡喜,並且大大稱頌他,承認他為主,歸榮耀給父神。
勉勵眾人要讚美神
(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1-4。1 萬民哪,你們都要拍掌!要用誇勝的聲音向神呼喊!2 因為耶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3 他叫萬民服在我們以下,又叫列邦服在我們腳下。4 他為我們選擇產業,就是他所愛之雅各的榮耀。(細拉)
詩人心中對神充滿敬意,竭力鼓勵周圍的人一同加入讚美神的蒙福之工;他堅信神配得一切的稱頌和讚美,同時又感歎自己和別人在讚美的事上被動貧瘠。他在這些經文中:
I。呼召何人讚美神:百姓哪,指所有的以色列人;這些都是他的臣民,都在他管轄之下;他在民間有影響力,所以鼓勵他們讚美神。無論別人如何,他和他全家,他和他的民,都要讚美耶和華。也可理解為地上的萬民,理解為預言外邦人歸向神,進入教會;參考羅馬書 15:11。
II。呼召他們如何讚美:「要拍掌,就是歡喜並滿足於神為你們所行的,認同並讚歎神所行的一切,並且怒斥一切抵擋榮耀神的人(約伯記 27:23)。要拍掌,歡喜雀躍,情不自禁;要向神呼喊,不是擔心他聽不見(他的耳朵不發沉),而是叫周圍的人都能聽見,知道你們是何等激動,終日思想神的作為。要用誇勝的聲音呼喊,要因他而誇勝,因他的能力和良善而誇勝,要叫別人一同誇勝。」注意:這種表達敬虔感情的方式在有些人看來似乎不體面,不夠穩重,但我們對此不可草率批評或定罪,更不可嘲笑,因為這樣的感情若發自正直的心,神必悅納其真摯的感情,不計較表達方面的軟弱。
III。向我們推薦讚美的題材。
1. 我們所敬拜的神至高可畏(第 2 節):耶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他無限超越一切被造的,超越萬有;他的完美,人人都當敬崇,尤其是他的權能、聖潔和公義,凡與他爭競的,都當驚恐。
2. 神掌管萬有。他獨自作王,具有絕對的權能,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萬有既都是他造的,也就都臣服於他;他是大君王,是萬王之王。
3. 他特別關心他的百姓,關心他們的疾苦,過去、將來都是如此;
(1)使他們得勝(第 3 節),制伏列國列邦,包括擋道的(44:2),也包括試圖擋道的。神過去使他們得勝,將他們栽種在迦南,並且存留至今。如今他藉著他僕人大衛仍在使他們得勝,大軍所到之處,攻無不克。但這具有更深遠的意義,直指將來要在全地建立的彌賽亞國度,不限於猶太國民。耶穌基督要制伏外邦人,將他們領進羊圈(原文有此意),不是殺戮,而是保留。他要征服他們的心,使他們在他掌權的日子甘心(110:3),心悅臣服,又叫迷路的,都歸到靈魂的牧人監督(彼得前書 2:25)。
(2)使他們安居樂業(第
4 節):他為我們選擇產業。他選擇了迦南地作為以色列的產業;那地是耶和華神為他們所探來的;參考申命記 32:8。於是,他們就有了產權,有權佔有這地,並且安然享用,從中得安慰;既是無窮智慧的神為他們所選擇的,他們就有理由相信這是福地,且在其上得滿足。神的聖所在其上建立,使這地成了雅各的榮華(阿摩司書 6:8),雅各的尊榮;神為雅各選擇如此美好的產業,因為他愛他(申命記 7:8)。若應用在屬靈層面,那就表示:
[1.] 聖徒的福份,因為神親自為他們選擇產業,乃是佳美的產業:他瞭解靈魂,他所選擇的必能使靈魂快樂;他的選擇美好,乃至他自己都成了百姓的產業(16:5),他還在另一個世界為他們存留了不可朽壞的產業(彼得前書 1:4)。這果然是雅各的榮華;神愛他們,為他們所預備的福份是眼睛未曾見過的。
[2.] 聖徒在神面前的信心和順服。凡是蒙恩的心靈,都會說這樣的話:「神必為我選擇我的產業;願他指定我的份,我必順服。他知道什麼于我有益,比我知道得還要清楚,因而我別無所願,唯願他的旨意成全。」
勉勵眾人要讚美神
5-9。5 神上升,有喊聲相送;耶和華上升,有角聲相送。6 你們要向神歌頌,歌頌!向我們王歌頌,歌頌!7 因為神是全地的王;你們要用悟性歌頌。8 神作王治理萬國;神坐在他的聖寶座上。9 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亞伯拉罕之神的民。因為世界的盾牌是屬神的;他為至高!
這裡用最迫切的語氣催促我們要讚美神,向他高唱頌歌;我們在這件本份的事上極其被動,需要常被催促,命上加命,律上加律(第 6 節):你們要向神歌頌,歌頌!又說:向我們王歌頌,歌頌!這表示讚美是很有必要的本份,也是佳美的本份,人人都當多多讚美,大大讚美;我們可用相同的話語一遍遍歌唱,只要有新的感受,就不是徒然重複。一國之民豈不該讚美自己的神嗎(但以理書 5:4)?臣民豈不該稱頌自己的王嗎?神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王,我們理當讚美他;要向他歌頌,要喜悅歌頌他,不以為恥。這裡加上了一條不可或缺的原則(第 7 節):要用悟性歌頌,或作訓誨。
1. 「要有悟性,就是明白為何要讚美神,讚美神的意義何在。」這也是福音的原則: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哥林多前書 14:15);唯有口唱心和,才能歌頌主
(以弗所書 5:19)。若不通情理,事奉就不蒙悅納。
2.「要有教導性,就是渴望別人也能明白神榮耀的完美,渴望教導別人讚美他。」這幾節經文提到三點,作為我們讚美的緣由,其中每一點都有雙重含義:
I。要歌頌神上升(第 5 節):神上升,有喊聲相送,可理解為:
1. 約櫃迎回到錫安山,場面隆重,大衛親自在前面跳舞,也許眾祭司還吹號,跟隨的民眾喊聲震天。約櫃乃是神與他們同在的既定象徵,既得了神的允准迎上來,便可說這是神上升。神的約櫃從無人問津的所在脫穎而出,好叫約櫃前的服事更加公開,更加莊嚴,這是極大的恩惠,人人都當歡欣,都當感恩。
2. 主耶穌一旦做成了地上的工,就升到天上(使徒行傳 1:9)。那時,神上升,有喊聲相送,那是王的喊聲,是征服者的喊聲,他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歌羅西書 2:15),擄掠仇敵(68:18)。他以中保的身份上升,約櫃和其上的施恩座都是預表;他上升,進了天堂(希伯來書 9:24),如同約櫃進入至聖所一般。基督升天的時候似乎沒有喊聲,也沒有角聲,但天上的居民,神的眾子,在那時有喊聲(約伯記 38:7)。他還要再來,他怎樣去,就必怎樣來(使徒行傳 1: 11),並且我們堅信他再來的時候必有喊聲和角聲。
II。要歌頌神作王(第 7-8 節)。神不只是我們的王,因而要拜他,他也是全地的王(第 7 節),掌管地上萬王,因而到處都有讚美的馨香獻給他。這可理解為:
1. 護理國度。神作為造物主,乃是大自然的神,作王治理萬國,隨己意安排他們,安排他們的大小事務,儘管他們不認識他,也不尊敬他:他坐在他的聖寶座上,坐在設立在天上的寶座,掌管萬有,也掌管萬邦,藉著他們成就自己的目的,且在他們身上成就自己的目的。由此可見神的治理範圍之廣;萬有生來就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就連事奉別神的外邦人也受真神的治理,不論他們是否願意。可見他的治理公平,他坐在聖寶座上,發號施令,施行審判,全無錯判。
2. 彌賽亞國度。耶穌基督就是神,他的寶座要存到永遠,他作王治理萬國;他不僅肩負護理國度的治理權,也必在列邦建立恩典國度,在那些生長在異教風氣中的人心中作王;參考以弗所書 2:12-13。使徒談到外邦人同為後嗣的時候說這是個極大的奧秘(以弗所書 3:6)。基督坐在聖寶座上,坐在天上的寶座上,他的一切治理都是為了彰顯神的聖潔,促進世人的聖潔。
III。要歌頌神,列邦的君王尊崇他(第 9 節)。這可理解為:
1. 以色列各地各支派首領的聚會,或守節,或商議國家大事。以色列民乃是作亞伯拉罕之神的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涵蓋在他的約中,這是他們的殊榮;感謝神,如今亞伯拉罕的福份也臨到了外邦人;參考加拉太書 3:14。他們能有既定的政權,有列邦的君王,世界的盾牌,這是他們的福份。掌權者乃是國民的盾牌,一國之民若能有這樣的盾牌,那是極大的憐憫,而作為盾牌的君王若是屬神的,若一心榮耀神,若善用權柄事奉神,那就更是極大的憐憫,使神大大上升。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如果世界的盾牌是屬神的,那就是神得榮耀;國家機器乃是神所命定的,他藉著它治理世界,成就自己的目的,他隨意轉動君王的心,好比壟溝的水。百姓的首領聚集在一起,商討公眾利益的事務,這是以色列的福份。國中官員在屬於平安的事上達成一致,這是相當可喜的徵兆,預示必有大福。
2. 也可應用於外邦人蒙召進入基督教會,預言在彌賽亞的日子,世上的列王和百姓必加入教會,將他們的尊榮和權能帶到新耶路撒冷,且在那裡成為亞伯拉罕之神的民;亞伯拉罕曾蒙應許,要作多國的父(創世記 17:5)。這裡可理解為甘願的民;這個詞也出現在 110:3:你的民甘心;凡歸向基督的都不是被迫的,都是心甘情願作他的民。象徵王家尊嚴的世界的盾牌(列王紀上
14:27- 28)一旦歸順主耶穌,好比城邑的鑰匙交給征服者或掌權者,一旦君王使用自己的權柄弘揚信仰,那就是基督大大上升。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