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7, 2025

[詩篇 ] 第六十三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二)

 第六十三篇



這首詩雖短,其中的熱忱和有生命力的敬虔卻不亞於大衛任何一首詩。保羅書信中最甜美的都出自監獄,照樣大衛詩篇中一些最甜美的則和這首一樣,寫自曠野。在被趕逐的日子裡,最令他憂心的是不能參加聖禮,他在詩中表現出極大的渴慕,可謂望眼欲穿。他所嚮往的,不是聖禮本身,而是聖禮的神。我們在此看到:

I。他對神的渴望(1-2 節)。

II。他對神的尊敬(3-4 節)。

III。他對神的滿足(5 節)。

IV。他暗中與神相通(6 節)。

V。他歡喜倚靠神(7-8 節)。

VI。他因神向仇敵誇耀,堅信自己必得平安(9-11 節)。這首詩如何唱,虔誠的心靈無需指教,自然會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而尚未成聖的心靈,不熟悉神的事,也不關心神的事,自然不能明白詩中的含義。

 

虔誠的感情

(大衛在猶大曠野的時候,作了這詩。)1-21 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2 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

 

大衛何時寫這首詩,標題告訴了我們,那時他在猶大曠野,就是哈列的樹林撒母耳記上 22 5),也可能是西弗曠野撒母耳記上 2315)。

1. 迦南地土肥沃,人口眾多,但即便在那裡,也有曠野,也有貧瘠之處,無人居住之地。這個世界是如此,教會是如此,但天堂不會如此;在那裡都是城,都是樂園,沒有沙漠地,那裡的曠野像玫瑰開花以賽亞書 351)。

2. 神的聖徒和僕人中再好、再可愛的,有時也註定要流落在曠野,孤單寂寞,荒涼,受苦,貧乏,漂流,無定,不知所措。

3. 雖有曠野的窘境和困難,但我們唱聖歌不可走調;歡喜與神相通仍是我們的本份,也是我們的利益。有些詩歌適合曠野的環境,我們真該感謝神,因為我們是在猶大曠野,而不是在罪孽的曠野。

大衛在這些經文中奮力抓住神以賽亞書 647):

I。憑藉活潑積極的信心:神啊,你是我的神。注意:我們在神面前的一切祈求,都應當以他為神,為我們的神,這將成為我們在曠野環境的安慰。當我們說:神啊(這是個嚴肅的詞),應當承認他正活生生站在我們面前,我們在向他說話;若只是當成普通的稱呼,那就實在是可惜。我們還應當承認他的權柄,承認他對我們的所有權,承認我們與他的關係:「你是我的神;你造了我,所以是我的主,我的王;你與我立約,所以是我自己同意的。」當我們說出這個詞的時候,應當滿懷喜樂,滿懷感恩,像是定意抓住:神啊,你是我的神!

II。憑藉敬虔真誠的感情,因他選擇以神為神,選擇與他立約。

1. 他定意尋求神,尋求他的恩惠和恩典:你是我的神,因而我要尋求你百姓不當求問自己的神嗎以賽亞書 819我們應當尋求他;要渴慕他的恩惠,以他的恩惠為首要福份,以他的榮耀為最高目標;要藉著他的話語尋求認識他,藉著禱告尋求他的憐憫。

1要及早尋求他,專心致志,像是生怕錯過;我們的日子要從他開始,每日都從他開始:我要早早尋求你1

1欽定本將第 1 節譯為: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早早尋求你;在乾渴無水之地,我的肉體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2)要迫切尋求他:「在這乾渴之地,我的心切慕你,我的肉體渴想你;就是說,我的全人都追求你。」請注意看:

[1.] 他感歎自己缺乏神恩典的同在。他身處乾渴之地;之所以乾渴,主要不是因為身在曠野,而是因為這裡遠離約櫃,遠離神的話和聖物。世界是個疲乏之地(原意有疲乏的意思),屬世之人覺得疲乏,他們的份在世上,並無滿足可言;敬虔之人也覺得疲乏,他們穿過這個世界,乃是流淚谷,對此沒有什麼指望。

[2.] 他渴望神的同在:我的心切慕你,渴想你。越是缺乏,就越是渴慕,切切地渴慕,如鹿切慕溪水,除此之外,別無他求。他渴慕,幾乎到了不耐煩的地步,他渴想,受煎熬,非要重新參加神的聖禮,不然就不得安心。注意:蒙恩的心靈帶著聖潔的輕蔑俯視這個世界,又帶著聖潔的渴慕仰望神。

2. 他渴想以神為樂。他如此切慕,想要什麼呢?所求的是什麼呢?他所切慕的,是(2 節)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就是說:

1)「盼望能在這曠野看見,如同曾在聖所看見的一樣,盼望在孤獨的環境下看見,如同在嚴肅會上看見的一樣。」注意:即便我們被剝奪了參加公眾聖禮的好處,即便獨自一人,仍應當渴望並努力做到與神相通,與先前在大會中一樣。密室也可成為小聖所。以西結得了全能者的異象,是在巴比倫,約翰得異象,則是在拔摩島。獨處也能有父神的同在,並且令人滿足。

2)「盼望能在聖所看見,如同先前一樣。」他渴望被領出曠野,不為重見朋友,不為重獲宮廷的樂趣和歡愉,而是為了到聖所去,不是為了看那裡的祭司或敬拜儀式,而是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就是你榮耀的能力,或你能力的榮耀,代表神的一切屬性和完全),便可多多認識,記在心裡。所以經上說,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就變成主的形狀哥林多後書 318)。為要見你的能力和榮耀:他沒有說,正如我曾如此看見你的能力和榮耀,而是說:正如我曾如此看見你。我們不能看見神的本體,但可以憑著信心的眼目看見他的屬性和完全。大衛在此想起他所看見的,不由覺得快樂。與神相通所度過的時光,都是極其寶貴,他喜悅在心裡一遍遍重溫,感歎失去,渴望重獲。注意:蒙恩的心靈參加聖禮,他們的喜樂和渴望就是在聖禮上見到神,見到他的能力和榮耀。

 

喜樂的讚美

3-63 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贊你。4 我還活的時候要這樣稱頌你;我要奉你的名舉手。5-6 我在床上紀念你,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歡樂的嘴唇讚美你。

 

大衛的傾訴和禱告很快就轉化為讚美和感恩。短短兩節經文表達他渴望尋求神,隨之而來的則是表達他尋見神之後的喜樂和滿足。憑信心的禱告可以很快轉化為歡喜讚美,除非是我們自己的錯。尋求耶和華的人,心中應當歡喜1053),願他們讚美他,因為他在他們心裡動工,使他們有尋求他的渴望,並且保證滿足他們。大衛此時身在曠野,但他以廣闊的心稱頌神。只要我們有心讚美神,即便在苦難中,也不乏讚美的題材。

I。大衛因何讚美神(3 節):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這裡生命一詞用複數,指生命和生命中的一切安慰,最富有的生命,最長壽興旺的生命。對一切聖徒而言,神的慈愛本身就比生命更好。那是我們的屬靈生命,當然比肉體的生命更好;參考 305。在神的恩惠中死,要比在神的咒詛下活好上一千倍。大衛因其安慰人心的經歷,在曠野中發現神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於是就說:我的嘴唇要頌讚你。注意:人心若因看見神恩惠的跡象而感到振奮,就應當敞開心懷讚美他。我們有大量的理由讚美神,因為我們事奉神,有更好的供應,更好的財富,勝過世間的財富,又因與他相通,能發揮更好的作用,得著更大的喜樂,勝過世上的事務和交際。

II。他如何讚美神,持續多久(4 節)。他決意一輩子感謝神,一輩子倚靠他。請注意看:

1. 美神的方式:「我要這樣稱頌你,像我已經開始的那樣;眼下的敬虔感情不會過去,不像晨霧,而是越來越明亮,像早晨的日頭。」也可理解為:「我要讚美你,我的迫切和熱忱將一如既往。」

2. 持之以恆的讚美:我還活的時候要稱頌你。注意:讚美神應當是一輩子的事;對他以往的恩惠,要不斷感恩述說。每天都領受他的恩惠,就當每天都感謝他。要凡事謝恩,不可因為眼前的任何苦難,就偏離謝恩的本份。不論活多少日子,不論日子有多幽暗,儘管所過的日子毫無喜樂(傳道書 121),但每天都仍應當是感恩的日子,甚至死的那天也是感恩的日子。我們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感恩,因為我們盼望把整個永恆都花在這件事上。

3. 在任何環境都尊神為大,這在他的讚美詩中隨處可見:我要奉你的名舉手。我們在一切禱告和讚美中,要定睛於神的名(定睛於一切他所顯明自己的啟示);我們要學會以此為始: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又要學會以此為終:願榮耀是你的。我們或工作或爭戰,都要定睛於此;在盡自己的本份時,要奉神的名舉手,在抵擋仇敵時,也要奉神的名舉手,就是說,要以他的靈和恩典為力量;參考 7116;撒迦利亞1012。要指著神的名起誓,一心忠於他,倚靠他的恩典。當我們懷著安慰和喜樂的心舉起下垂的手,就應當奉神的名;我們的安慰應當從他而來,也應當歸功於他。我們終日因神誇耀448

III。他讚美神,何等歡喜快樂(5 節)。

1. 內在的滿足: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不僅是給人養份的食糧,也是暢快人心的骨髓;參考以賽亞書 256。大衛盼望回去以神的聖禮為樂,那時就必滿足,被限制的時日越久,回去的時候就越滿足。也可理解為:即便回不去,但因著神的慈愛,在孤單的環境下與神相通,他也必得滿足。注意:滿有恩典的神藉著與人相通,能給蒙恩的心靈極大的滿足;參考 368654;而蒙恩的心靈也能藉著與神相通,從滿有恩典的神得著極大的滿足。聖徒有了神,都心滿意足,只要有他的恩惠就快樂,別無他求:他們在神裡面有一種超然的滿足,相比之下,肉體的歡愉都是枯燥乏味,不過是一潭死水,而以神為滿足卻是暢快人心的甜酒。

2. 外在的表達:以歡樂的嘴唇讚美神。

1)公開讚美他。他的嘴唇要讚美神。人在心裡相信,又感謝,口裡就當承認,歸榮耀給神;這不是說光憑口裡所說的也可蒙悅納(馬太福158),但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應當說出來(451),口裡的,心裡的,都是為了激發自己敬虔的感情,也是為了造就別人。

2)歡喜讚美他。我們要以歡樂的嘴唇讚美神;我們讚美或從事其他信仰的義務,都要歡喜快樂,要本著聖潔喜樂的原則大聲讚美神。讚美的嘴唇應當是歡樂的嘴唇。

IV。他獨自一人的時候,想起神就喜樂6 節):我在床上紀念你,就要讚美你。我們一想到神,就應當讚美他。當時大衛無法參加聖禮,就獨自多多與神相通,彌補他所失去的。這裡要注意的是:

1. 他如何思想神。凡他所想的,都有神在其中,這與惡人的特點正相反104。他時時想到神:我紀念你;就是說,「只要我開始思想,你就在我身邊,就在我的意念中。」我們應當首先想到神,不能忘記,也不能無視。這些都固定在他裡面:我思想你。默想神的事,不應該是片時的,不是瞬間而過的念頭,而是永久性的想法,住在心思意念中。

2. 他何時思想神:在床上,守夜的時候。當時大衛正在漂流,居無定所,但他無論在何處,都帶著信仰同行。有人理解為:我在床上,床這個詞用複數,他被掃羅追殺,很少連續兩夜睡同一張床;但無論躺在何處,即便是像雅各那樣,睡在冰冷的地上,以石頭為枕,躺下時也會思想神。大衛在白天疲於奔命,幾乎沒有時間從事信仰操練,於是他在夜間寧可不睡,也不願錯過。當時他性命堪憂,想必常常擔驚受怕,夜不能寐;但一想到神,他就歡喜,就得安慰。有時我們看見他在床上流淚6 6),但一想到神,他就擦去眼淚。人若睡不著(或疼痛,或疾病,或思緒起伏不安),只要想到神,心靈便可坦然,便可安心。也許一個小時的敬虔默想,比一個小時的睡眠更管用。參考 16 71734411962。有人在聖所守夜讚美神1341);大衛也許曾和利未人一同在聖所守夜;如今雖不能和他們在一處守夜,卻能和他們同時守夜,並且盼望能和他們在一處。

 

信靠神;大衛在盼望中誇耀

7-117 因為你曾幫助我,我就在你翅膀的蔭下歡呼。8 我心緊緊地跟隨你;你的右手扶持我。9 但那些尋索要滅我命的人必往地底下去;10 他們必被刀劍所殺,被野狗所吃。11 但是王必因神歡喜。凡指著他發誓的必要誇口,因為說謊之人的口必被塞住。

 

大衛在前面表達他渴慕神,讚美神,這裡表達他信靠神,歡喜指望他(7 節):我在你翅膀的蔭下歡呼,可能是以覆蓋在約櫃上面的基路伯翅膀為喻,經上說神住在兩個基路伯之間(「我因你的話語而歡呼,因你的約,因與你相通而歡呼」),也可能是以飛鳥的翅膀為喻,乃是無助小鳥的避難所,好比母鷹遮蔽小鷹(出埃及記 194;申命記 3211),象徵神的大能,又好比母雞遮蔽小雞(馬太福音 2337),更多象徵神的慈愛。這個短句多次出現在詩篇中(178 367571614914),但只有路得記 212 的含義與這裡的相同;路得皈依真神,被說成是投靠耶和華 - 以色列神的翅膀下。在神翅膀的蔭下歡呼,這是我們的本份;這表示我們憑信心和禱告求助於他,好比小雞在覺得冷或遇到驚嚇時求助於母雞那樣自然,本能地奔向母雞翅膀的蔭下。這也表示我們指望他,他有能力幫助我們,也隨時願意幫助我們,表示我們在他的關懷和保護下重新得力,得到滿足。既交托與神,就當輕省喜樂,不怕遭害。讓我們再深入看看:

I。大衛信靠神,有何依據和鼓舞。唯有神的話才是他盼望的根基;他的盼望有兩個支柱:

1. 他先前經歷過大能的神拯救他:「因為你曾幫助我,其他人的幫助,其他幫助我的人,都令我失望,所以將來我仍要因你的救恩為樂,仍要信靠你,並且滿懷聖潔的喜樂。你不只是幫助我的,你就是我的幫助;」若不是藉著他,我們不可能幫助自己,別人也不可能幫助我們。我們可在此豎立我們的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撒母耳記上 712);所以要決心永不離棄他,永遠信靠他,滿懷信心與他同行。

2. 他眼下感覺到神的恩典正引導他追求神(8 節):我心緊緊地跟隨你,這句話表達一種十分迫切的渴慕和認真不懈的努力,定意與神相通;即便不能常與神相擁,也應當常注目於他,向著他直跑,以他為我們的獎賞;參考腓立比書 314。向著他直跑,就是緊緊跟隨他,生怕尋不見他,就是快跑跟隨他,渴慕與他同在。大衛就是如此,並且承認如此,為了神的榮耀:你的右手扶持我。

1)神在他遇到苦難時扶持他,使他不致在苦難中下沉。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申命3327)。

2)神在他靈修時扶持他,扶持他聖潔的渴望和追求,使他在行善的時候不致疲倦灰心。凡是緊緊跟隨神的,若不是神的右手扶持,很快就會失望灰心。是他在我們追求的過程中加給我們力量,激發我們的感情,並且在我們尚未得著的時候安慰我們。我們被扶持,不致跌倒,都是因著神的大能(因著他的右手)。滿有恩典的神在他裡面產生並扶持這些渴望,令詩人大受鼓舞,乃至他盼望神也必在合宜的時候將他所切慕的賜給他。

II。大衛以何為盼望,以何為誇耀。

1. 他的仇敵必滅亡(9-10 節)。有人尋索要滅他的命,不只是尋索他的性命(想害他性命,不讓他登上王位,因為他們嫉妒他,恨惡他的智慧、虔誠和作用),還要尋索他的靈魂,就是企圖害他的靈魂,將他趕逐,不讓他參加神的聖禮,而神的聖禮乃是靈魂的養份和扶持(也就是盡力使他的靈魂挨餓),又將他趕出去,企圖使他事奉別神(也就是盡力毒害他的靈魂);參考撒母耳記上 2619。但他預見到這點,並且預言道:

1)他們必往地底下去,必下到陰間,必下到地獄;他們與大衛彼此為仇,就必死,必被定罪,必滅亡,永遠滅亡。

2)他們必倒在刀下,倒在神忿怒和公義的刀下,也倒在人的刀下;參考約伯記 1928-29。他們要被殘殺(啟示錄 1310)。這點應驗在掃羅身上,他就是倒在刀下,並且倒在自己的刀下;大衛預言了這點,但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卻沒有加害於他,並且不止一次;因為我們的準則是誡命,不是預言。

3他們必被野狗所吃;他們的屍體要成為野獸的獵物(掃羅死後很久才被掩埋),他們的房屋和產業要成為野獸的住處;參考以賽亞書 3414。這也正是與基督為敵、抵擋他在世上的國和利益之人的下場;把他們拉來,在我面前殺了吧路加福音 1927)!

2. 他最終必成就自己的目的(11 節),他已受膏,必登上王位:王必因神歡喜

1)他自稱王,因他知道自己當王,乃是神的旨意,是神所命定的;保羅也是如此,雖還在困境中,卻寫道自己已經得勝有餘羅馬書 837)。信徒都當王,儘管要到復活的清晨才有王權。

2)他堅信自己雖在流淚撒種,將來必歡呼收割。王必歡喜。

3)他定意在他一切喜樂中,神都是阿拉法和俄梅戛。他必因神歡喜。這可應用於那升為高的救贖主的榮耀和喜樂。彌賽亞大君要因神歡喜;他已經進到擺在他面前的喜樂希伯來書 122),他的榮耀要在第二次來的時候成全。大衛登基有兩方面的好果效:

[1.] 令朋友得安慰。凡向他發誓的(就是向大衛發誓的),與他有份、發誓效忠於他的,都必因他的成功而得榮;也可理解為:凡指著他發誓的(就是指著那可稱頌之神的名發誓,不是指著偶像發誓;申命記 613),也就是所有的義人,誠心公開承認神的名;他們要因神誇耀,因大衛登基而誇耀。敬畏你的人見我就要歡喜11974)。人若衷心擁戴基督的福音,必在最後得勝的日子誇耀。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摩太后書 212)。

[2.] 令仇敵蒙羞:說謊之人,掃羅、多益以及其他一切污蔑大衛、羞辱大衛、以為他走投無路的人,他們的口必被塞住,必不能再譭謗他,要永遠閉口無言,永遠蒙羞。我們可將此應用於基督的仇敵,應用於在他面前說謊言的人,像假冒為善的人一樣,說他們愛他,卻不與他同心;主只要一句話:我不曉得你們是哪裡來的路加福音 1325),就將他們的口永遠塞住,他們必永遠無言。凡說謊言譭謗他的,混亂主正道的(使徒行傳 1310),譭謗聖潔信仰的,也都要閉口,到那日,主要來清算不虔不敬的罪人所說過的一切惡言。基督的第二次降臨,必將成為他忠心朋友和跟隨者的永遠誇耀,因而他們現在便可因信心的盼望而誇耀。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