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9, 2025

[詩篇 ] 第十四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第十四篇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不詳,是否為具體事件而作也不詳。有人說這是大衛作于掃羅逼迫他的時候,也有人說是押沙龍謀逆的時候。但這些都只是猜測,並無實據,不可以此來詮釋本詩。使徒引用了詩中的一部份(羅馬書 310 等),用來證明猶太人和希臘人都在罪惡之下(羅馬書 39),證明世人在神面前都有罪(羅馬書 319),從而引導我們將這首詩從廣義上理解為形容人性墮落;我們生來就在罪孽之中,人類大大敗壞,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翰一書 519)。有些詩篇的意圖在於表達我們在基督裡得醫治,詩中以大衛自己為喻,其中有些段落主要說的是他譬如第 2 篇,第 16 篇,第 22 篇等),這首詩的意圖則在於表達我們因罪孽受傷,詩中以大衛的仇敵和逼迫者為喻,以當時欺壓義人的人為喻,其中有些段落直接指他們。從第 3 篇開始,直到這首(8 篇除外),大衛一直在控訴那些恨惡他、逼迫他、欺侮他、惡待他的人;他在這首詩中沿著這些毒流,一直追朔到源頭,就是人性敗壞,於是就發現不只是他的敵人敗壞,整個世人都如此敗壞。這裡說的是:

I。控訴罪惡的世界(1 節)。

II。控訴的證據(2-3 節)。

III嚴正警告罪人,特別是逼迫者(4-6 節)。

IV。憑信心禱告,歡喜盼望以色列得拯救(7 節)。

 

人類墮落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1 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沒有一個人行善。2 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3 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倘若我們能像所羅門那樣用心考察,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傳道書 725),這裡的經文便可幫助我們考察,看清罪孽的本質。罪乃是人類的疾病,是惡性的,又是普世性的。

1. 這疾病是惡性的,表現在兩方面(1 ):

( 1 ) 罪孽是無視神的榮耀:犯罪的根源總是和無神論有關。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有時我們會覺得:以前的人想必不會像今天那樣,充滿無神論和褻瀆的言行;但先前的日子並不比現在強;即使在大衛時代,當時就有人攀上了不虔不敬的頂峰,他們否定神的存在,否定那顯而易見的信仰首要原理。請注意看:

[1.] 形容罪人。他心裡說:沒有神;儼然是個無神論者。「沒有神,沒有審判世界的,沒有管理世界的,世間萬事沒有定數。」他們不能質疑神的存在,但卻質疑他的主權。他心裡說,說明這不是他的判斷,只是他的想像。他不能說服自己說沒有神,只是希望沒有神,一想到神可能不存在,便心中竊喜。他不能確定沒有神,於是就當作沒有神。他不敢說出口來,免得被駁斥,真相被揭露,於是就在心裡暗語,試圖平息良心的不安,膽大妄為走惡道。

[2.] 罪人的特點。他是個愚頑人,又簡單又無智慧,這是無神論的表現;又邪惡又褻瀆,這是無神論的緣由。注意:無神論的念頭極其愚頑邪惡,是世間許多邪惡的根源。神的道辨明這些念頭(希伯來書 412),給心存此念的人貼上公義的標籤。他名叫拿八,他為人果然愚頑(撒母耳記上 2525),因他的心思與真光相抵觸,與知識和認知相抵觸,與聰明清醒之人的普遍心思相抵觸。無人會說沒有神,除非鐵了心要犯罪,以為不會被追討,便心安理得。

( 2 ) 罪孽是給人性抹黑。罪人已然敗壞,早已墮落:一同變為污穢(3 節),一同腐爛。人的才能早已顛三倒四,在造物主面前看為可憎,全然不能回應被造的目的。他們敗壞:

[1.] 因為不行善,儼然是大地的累贅;他們不事奉神,不榮耀他,對自己也沒有實質性的好處。

[2.] 因為行大惡,行了可憎惡的事,犯罪的事都是可憎惡的事。罪孽在神看為可憎,乃是他所厭惡的可憎之事(耶利米書 444),就連罪人也遲早會覺得可憎,罪孽終必顯露,終被恨惡362),乃是毀壞可憎的,就是行毀壞的(馬太福音 2415)。難怪他們要說沒有神,因為凡是說自己認識神,行事卻和他相背的,本是可憎惡的,在各樣善事上是可廢棄的提多書 116)。

2. 這疾病是普世性的,全人類都受到了感染。詩人為了證明這一點,在此以神為見證,為目擊者2-3 節)。請注意看:

1)他察驗: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天是察驗的所在,統管大地;神以他全知的眼光,從那裡觀看世人,要看世人當中有明白的沒有,有沒有人明白自己的本份和利益,有沒有人尋求神,常把神擺在面前。世上若有義人,哪怕數量極少,察驗世人的神也能找到,不但能找到,而且找到以後很興奮,必眷顧他,如同眷顧遠古世界的挪亞。

2察驗的結果3 節)。他找來找去,發現世人都偏離正路,悖逆神的事極其普遍,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除非神豐富的大恩改變人心。世人即便稍有善意或善行,都不是出於自己,而是神在他們裡面動工。神在創造世界的時候觀看自己所行的,一切都甚好(創世記 131),但是後來他觀看世人所行的,一切都很糟糕(創世記 65),終日思想的盡都是惡。他們偏離正路,偏離本位,偏離通往幸福的路,走毀壞者的路。

我們在唱這首詩的時候,應當哀慟自己本性敗壞,看到自己實在需要神的恩典;既然從肉身生的乃是肉身,那就應當重生,不要以為希奇(約翰福音 36-7)。

 

4-74 作孽的都沒有知識嗎?他們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並不求告耶和華。5 他們在那裡大大地害怕,因為神在義人的族類中。6 你們叫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然而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7 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耶和華救回他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

 

詩人在這幾節經文裡:

I。努力叫罪人明白,不要以為自己的路很穩妥,實際上極其兇險。他揭露他們三點:邪惡、愚頑和危險,這些也許他們都不願意看,反倒以為自己聰明,良善,安全。

1. 他揭露他們的邪惡,表現在四個方面:

1)本身是作孽的,謀求作孽,實際作孽,專門作孽,以作孽為樂。

2吞吃神的百姓,貪得無厭,如同吃飯一樣,恨惡神,從心底裡仇視他們,一心毀滅,只因他們是神的百姓。逼迫者作惡,如同吃飯一樣,在他們是家常便飯。他們吞吃神的百姓,習以為常,肆無忌憚,作惡時良心不譴責,作惡後心裡不後悔,就如約瑟的哥哥們把他丟在坑裡,還坐下吃飯創世記 3724-25);參考彌迦書 32-3

3不求告耶和華。注意:人若不在乎神的百姓,不在乎屬神的困苦人,也不會在乎神,只會在生活中輕看他。世人作惡多端的原因,就在於不求告神的恩典。活著不禱告,對這樣的人有何指望呢?

4叫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嘲笑他們以神為避難所,如大衛的仇敵嘲笑他那樣(111)。注意:若有人拋棄信仰,不僅自己過無信仰的日子,還要盡力在言語和行為上使有心追求的人灰心厭倦,厭倦信仰的本份,視作卑微、可慘、無益,又厭倦信仰的福份,當作不足以叫人平安喜樂,這樣的人真是邪惡,要被大大追討。嘲笑信仰、嘲笑信徒的,直到吃了大虧,才會明白嘲笑利器極其愚昧,逼迫以神為避難所的人極其危險。你們不可褻慢,恐怕捆你們的綁索更結實了以賽亞書 2822)。

2. 他揭露他們的愚頑:沒有知識;這是明擺著的,只要有一點神的知識,只要能正確理解,就必能像正常人那樣思維,就不會如此惡待神的百姓。

3. 他揭露他們的危險(5 節):他們在那裡大大地害怕。在他們吞吃神百姓的所在,良心定他們有罪,內心充滿驚恐;喝起聖民的血來津津有味,喝下去卻是五味雜陳,成為苦膽。驕傲兇殘的逼迫者,後來不得不像巴施戶珥那樣,變成四面驚嚇(耶利米書 203),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人若不敬畏神,將來見到風吹草動都會驚恐。

II。努力安慰神的百姓:

1. 用他們已有的,就是神的同在(5 節):神在義人的族類中。他們有他的保護(6 節):耶和華是他們的避難所。這意味著他們的平安有多少,仇敵的驚恐就有多少;仇敵雖嘲笑他們信靠神,卻不能叫他們不信靠神。到了審判的日子,罪人看見他們所恨惡、所嘲笑的義人族類,反倒被神所承認,於是更加驚恐慌張。

2. 用他們所盼望的,就是以色列的救7 節)。大衛被押沙龍和叛軍趕出來,但他堅信神必在所定的時候救回他被擄的子民,他的臣民都必歡喜,因而他得了安慰。但這可喜的盼望有更深遠的意義。他在本詩的開頭哀歎人類普遍敗壞,且在哀慟中盼望救贖主的救恩,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羅馬書 11 26)。世界如此糟糕,唯願彌賽亞降臨,改變一切!到處都是敗壞,唯願改革的時候到來!今天如何可悲,那時就如何喜樂。到那時,神救回他被擄的子民,因為救贖主升上高天,擄掠仇敵6818),雅各要快樂。錫安王得勝,錫安的兒女就喜樂。基督二次降臨,要徹底除去罪孽的權勢,除去撒但的權勢,要成全救恩,這是每個以色列人的盼望和喜樂。我們既堅信這一點,就應當在見到罪人犯罪、聖民受苦的時候,用這首詩來安慰自己,並且彼此安慰。

----------------------------------------------------------------------------------

第十四篇英文原文


下一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