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1, 2025

[詩篇 ] 第十九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第十九篇



至大的神為了教導並造就世人,一共出版了兩部著作;這首詩論到了這兩卷書,並推薦給我們努力學習。

I。一卷乃是被造之物的書,我們可從中輕易見到造物主的權能和神性(1-6 節)。

II一卷乃是聖經,表明神的旨意,表明我們的本份。詩人表示此書無與倫比,大有益處(7-11 節),並且教導我們如何將書上的教訓付諸於行動(12-14 節)。

 

從被造之物可見神的榮耀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1-61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2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3 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4 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5 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歡然奔路。6 它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

 

詩人在這幾節經文裡,引導我們從日常可見之物,聯想到不可見的神。神的存在無可爭議,他的榮耀彰顯於可見的諸天,彰顯於諸天的結構和榮美,以及萬象的秩序和效應。無神論者看見天空,卻仍說無神,看見萬象的效應,卻仍說無因;神的大能顯明出來,不但揭露無神論者的愚昧,還揭露拜偶像者的愚昧和虛空;諸天述說神的榮耀,他們卻把榮耀歸給天上的光體,而這些光體恰恰叫人只歸榮耀給眾光之父的神。請注意看:

I。被造之物向我們宣告什麼?被造之物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作用和益處,而最大的作用莫過於展示神的手所造的工,以此述說神的榮耀1 節)。它們明確宣告自己是神的手所造的工,因為它們不可能永有;任何因果反應都需有一個開始,不可能自己造自己,那是悖論,也不可能由原子偶然碰撞而成,那是謬論,只可當作笑談,不可作為道理。因此必有一造物主,具有永恆意願,無限智慧,無限能力,無限良善。被造之物既顯明是神的工,是他指頭所造的83),也就在述說神的榮耀。所造的既如此卓絕,造物主就必完美。諸天既如此輝煌,造物主就必是光;諸天之遼闊表明神之廣大,諸天之高深表明神之超然和威嚴,諸天對大地的影響表明神的主權、天意和普世恩澤:這些都述說他的全能,而諸天起初被造,至今仍按當時所陳設的運行,正是由於神的全能。

II。哪些被造物宣告神的榮耀?

1. 諸天和穹蒼一望無際的太空,層出不窮的星系。人按其身體構造,優於地上的走獸;獸生來眼目向下,其魂魄也向下,人則生來直立仰望,因其靈魂在不遠的將來要向上,其心思也必向上。

2. 周而復始的日夜(2 節):這日到那日,這夜到那夜;日和夜都述說神的榮耀,因他起初把光暗分開創世記 14),並且至今保持既定的規律,從未有過偏差,按神與挪亞所立的約,地還存留的時候,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世記 822);經上把天意之約和恩典之約比作晝夜,表示穩固不變;參考耶利米書 33203135。晝夜交替出現,如此準確無偏差,體現神的能力,令人不僅觀看自然國度,也觀看天意國度;他造光,又造暗(以賽亞書 457),又使這兩樣並列傳道書 714。晝夜交替出現也體現神的良善,因他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歡呼658。神藉著晝夜周而復始的運行,不但榮耀了自己,也滿足了我們,因為清晨之光適宜白晝工作,夜晚之影適宜夜間安息;每日每夜都述說神的良善,一旦作完見證,就交由下一個日夜繼續運行。

3. 光和太陽的效應尤其述說神的榮耀,因為在所有天體中,太陽對這個世界的效應最大,所起的作用也最大;沒有太陽,地上便荒蕪不堪。大衛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可能正目睹日出東方,光芒四射,述說神的榮耀。關於太陽,這裡談到:

1)所命定的地方。神在天空為太陽安設帳幕。天體也稱為天上的萬軍,將之說成住在帳幕,好比大軍紮營,乃是合宜的。這裡說有帳幕為太陽安設,不只是因為太陽常在運行中,沒有固定的住所,也因為太陽的住所要在時間的末了被拆卸,像帳幕一樣;到那時,諸天要像書卷被卷起來,太陽要轉為黑暗。

2)所指定的軌跡。太陽光體被造,並不閒散,而是從天這邊出來(至少肉眼可見是如此),繞到天那邊,再回到同一點,完成一日的運行,並且極其穩定,從不改變,使人每日都能準確預知太陽何時何刻,在何處升起。

3)所發出的光芒。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穿著華麗,妝飾齊整,巧奪天工,朝氣蓬勃,且叫周圍的人也都朝氣蓬勃,好比新郎的朋友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約翰福音 329)。

4)他歡然起行。雖繞行一周路途甚遠,並且沒有片刻休息,但他卻依從被造時所定的規律;為了造福於人,他不只是起行,而是歡喜出發,如勇士歡然奔路。基督乃是公義的日頭,他也歡然奔路,歡然成就所交給他的工。

5)普世的效應: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連地心的金屬也受日頭影響。

III。向誰述說神的榮耀?向世界各處(3-4 節):世上沒有任何語言(指民族,因為世人按方言分成宗族;創世記 1031-32),不聞其聲1他的線帶貫穿全地2(可能指太陽的晝夜平分線),他的言語傳到地極,宣告大自然之神的永恆權能(4 節)。使徒以此為證(羅馬書 1019),說明他和其他傳道人將福音傳給外邦人,猶太人不該因此發怒,因為神早已藉著創造之工,把自己顯明給外邦人世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使徒行傳 1417),以致他們若仍拜偶像,便無可推諉(羅馬書 120-21)。若有人傳福音給他們,努力叫他們回轉,不再拜偶像,那便是無可指摘。神通過這些途徑阻止他們背離神,他們卻無動於衷,所以使徒通過其它途徑叫他們回轉,乃是理所當然的。有人理解為:它們無言無語,卻能聽見它們的聲音。萬民都能聽見這些自然界中不朽的傳道者,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向他們述說神的奇妙之工。

1欽定本將第 3 節譯為:世上沒有任何語言,不聞其聲

2欽定本將第 4 節上半句譯為:他的線帶貫穿全地

每當我們歌唱這些經文,應當歸榮耀給神,因他藉著天上的光體,使我們得安慰得益處;更應當透過這些光體,仰望公義的日頭。

 

聖經無與倫比

7-147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8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 10 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11 況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守著這些便有大賞。12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13 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14 耶和華 - 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神的榮耀(指神對世人的良善)大大顯明在創造之工,更是大大顯明在神的啟示中,並藉著神的啟示大大顯明出來。聖經是我們向神盡本份的準則,也是我們對他有所指望的準則,比日夜更有用,比我們所呼吸的空氣更有用,也比日光更有用。始祖若能持守正直,神本可藉著他的工顯明一切;但要把人從墮落狀態中挽回,就須另有良策,必須通過神的話,方能做到。這裡說的是:

I。詩人用六句話描述神話語中無與倫比的屬性和作用(7-9 節),每一句都提到耶和華的名,並且絕非徒然重複,因為律法的權威和卓越都源于立法者。這裡對神的話語用了六種不同的名稱,涵蓋神的啟示、律例和應許,尤其是福音。這裡談到神話語中各樣美好的屬性,證明它從神而來,令人愛不釋手,遠勝其它一切律法。這裡談到神的律法在人心中產生各樣美好的果效,顯示律法的用意和作用,也顯示神恩典的奇妙果效,隨律法而來,也藉著律法動工。

1.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毫無敗壞,滿有良善,完全符合自身的用意,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提摩太后書 3 17)。神的話無所加添,無所減少,其作用乃是蘇醒人心,叫人回歸自我,回歸自己的神,回歸自己的本份。律法叫人意識到自己的罪,意識到離棄神是何等悲慘,回歸又是何等勢在必行。

2. 耶和華的見證確定3(指的是他在世人面前為自己作見證),十分確定,無可爭議,不容侵犯。我們所信、所倚靠、所信靠的,都不會落空。神的話語確切揭示神的真理,確切指引盡本份的路,乃是我們生活中得安慰的確切根基,也是我們永生盼望的確切根基。神的話大有益處,使我們有智慧,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后書 315)。神的話使我們洞悉神的事,預見將來的事。神的話使我們參與最美的工,確保真利益。神的話使頭腦簡單的(即使在世上不知所措)在靈魂和永恆的事上有智慧。頭腦簡單之人只要謙卑,意識到自己的愚拙,願意受教,就必藉著神的話變得有智慧;參考 259

3欽定本將第 7 節中「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譯為:耶和華的見證確定

3.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經他的權柄而立,所到之處人人都當遵守),完全符合判斷善惡的永恆法則,符合人的正直理性,也符合神的正直謀略。神的訓詞在萬事上都正直119128),都恰到好處;人若領受並且順從神的訓詞,也必成為正直;正因為神的訓詞正直,所以能快活人的心。律法握在基督手裡,便給人喜樂的緣由;律法寫到人心裡,便立下永遠喜樂的根基,叫人心回歸正直。

4. 耶和華的命令清潔;清澈無陰影,純淨無玷污。神的話本身潔淨無瑕疵,人若領受擁戴,也必因神的話而得潔淨。聖靈經常藉著神的話來明亮人的眼目;神的話叫人意識到自己的罪和苦楚,引導我們走盡本份的路。

5. 敬畏耶和華的道理4(神的話語所命定的真信仰和真虔誠在心裡作主,且在生活上行出來)潔淨,本身潔淨,叫我們潔淨(約翰福音 153),潔淨我們的行為(1199),且要存到永遠,人人都當永遠遵守,永不廢棄。律法禮儀早已止息,而關乎敬畏神的律例卻永遠不變。分辨善惡的道德律不會因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1欽定本和多種譯本將第 9 節上半句譯為:敬畏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

6. 耶和華的典章真實(指神的一切誡命,以其無窮的智慧為框架),以最神聖、最無可置疑的真理為基礎;神的話乃為公義,完全符合自然律,且是全然公義,沒有一點不義,儼然是一體的。

II。詩人表達他把神的話看為至寶,得益匪淺,並且盼望有更多的領受(10-11 節)

1. 他如何高度評價神的誡命。義人的一個共性就是極為看重自己的信仰,看重神的話:

1)勝過世上一切財富: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羡慕。金子從地上來,是屬地的,恩典卻具備屬天的形象。金子只為身體,是暫時的,恩典卻是為靈魂,是永遠的。

2)勝過一切屬肉體的樂趣和歡愉。神的話若憑信心領受,於靈魂乃為甘甜,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屬肉體的樂趣乃是禽獸般的快活,貶低人的高尚靈魂;信仰的樂趣則是天使般的快活,提升人的靈魂。屬肉體的樂趣乃是欺人的,很快過了頭,卻永不得滿足;信仰的樂趣則是實在的,滿足人心,且不必擔心過了頭。

2. 他如何應用神的誡命: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神的話乃是警戒世人的話,警戒我們有何本份要盡,有何危險要避,有何洪水要防;參考以西結書 317337。神的話警戒惡人不可再走惡道,也警戒義人不可偏離善道。凡聽取這警戒的,就真是神的僕人。

3. 他自信順服神的誡命大有益處:守著這些便有大賞。人若憑良心謹守本份,不但不會吃虧,反而會大賺。謹守神的誡命之後有大賞,謹守過程中也有大賞,乃是今世順服的賞賜。信仰是健康,是尊貴,是平安,是喜樂;信仰使人在順境中甘甜,在逆境中輕省,使生命有價值,哪怕是死,也是可羡慕的。

III。詩人虔誠默想神的話,從中得出好的推論。這些意念應當激發我們敬虔的心,達到美好果效。

1. 他因而懺悔,反省自己所犯的罪: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馬書 320)。「神的誡命既為聖潔、公義、良善,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我做不到。」神的誡命既為正直,他就學會稱自己的罪為錯失。誡命既為真實公義,任何干犯誡命的過犯就是錯失,以錯謬為基礎。任何一樁惡行都源自某種敗壞的原則,都偏離所當守的法則,偏離所當走的路。詩人從神律法的程度、嚴謹和屬靈本質,得知自己的罪孽之多,無法數算,並且性質惡劣,無法估量。我們由於自身的無知和偏見,有許多罪犯了,卻不知道,又有許多罪犯了,卻不記得,所以在具體認罪的時候,應當加上「等等」一詞;我們的罪惡有多少,神最清楚,比我們清楚得多。我們在許多事上得罪神,誰能知道得罪了幾次呢?幸好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不然早已滅亡。

2. 他因而祈禱,求神赦罪。律法既使我們知道自己多有罪孽,就當直奔施恩座禱告,如同大衛在此禱告一樣:

1)求神施恩赦免。他既無法陳述自己的一切過犯,就呼求道:主啊,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這不是說有些過錯在神面前隱而未現(在他沒有隱而未現的事),也不是說在世人面前隱而未現,而是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些過錯。再好的人,也有理由懷疑自己有許多隱而未現的過錯,應當求神潔淨,不再追究;即便是軟弱的過錯,無意的過錯,隱而未現的過錯,神若追究起來,我們也都必滅亡。即便是隱而未現的罪,也是污穢人的,也能使我們不配與神相通;但若罪得赦免,我們就得潔淨;參考約翰一書 17

2求神施恩,適時幫助。他不但求神赦免他的罪,也求神幫助他避免犯大罪(13 節)。凡真心悔改且得赦免的,都極為謹慎,不致重蹈覆轍,不再回歸愚昧,與大衛在這裡的禱告詞相符:

[1.] 他的祈求:求你攔阻我不犯任意妄為的罪。我們應當求神幫助我們遠離軟弱的罪,尤其是遠離任意妄為的罪,這樣的罪最冒犯神,最傷害良心,最困擾人,最動搖我們的盼望。「求你不容這罪轄制我,不要聽命於這罪,不要淪為這罪的奴隸。」

[2.] 他的申訴:「我便完全,我便顯得完全,便可保持正直的見證和安慰,便可免犯大罪。」他把任意妄為的罪稱為大罪,因為這樣的罪即使獻祭也不蒙悅納;參考民數記 1528- 30。注意:

第一,任意妄為的罪十分危險。人若無視心中的悔意,無視良心的勸誡,藐視神的律法和律法的刑罰,專橫跋扈,那就是犯了任意妄為的罪,乃是極大的過犯。

第二,即便是義人,即便藉著神的恩典從未犯過任意妄為的罪,也當時刻警醒,不要犯這樣的罪。不可掉以輕心,應當心存畏懼。

第三,我們身處險境,若發現自己步步走向任意妄為的罪,就當切切禱告,求神攔阻,或藉著天意叫我們遠離試探,或藉著恩典叫我們勝過試探。

3. 他因而謙卑求神悅納他敬虔的意念和心思(14 節)。請注意看這句話的前後順序。他先求神幫助他遠離罪孽,然後才求神悅納他的所為;若心裡注重罪孽,就不能指望神悅納我們的服事(6618)。請注意看:

1)他有何服事: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聖潔的心獻給神。心裡的虔誠意念不可窒息而死,要用口中的言語表達出來,以此榮耀神,造就人;凡口中的言語,或祈禱或讚美,都不可形式化,要發自內心(451)。

2)他有何心願:他的服事蒙神悅納;服事若不蒙悅納,有何益處呢?蒙恩靈魂的最終目標就是蒙神悅納,這也是他們最大的喜樂。

3)他憑什麼有此指望:因為神是他的磐石,他的救贖主。若尋求神的幫助,在信仰服事中以他為磐石,便可指望在盡本份的路上蒙神悅納;以他為磐石,我們就有力量。

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心裡應當多多愛慕神的話;要深深意識到罪孽之惡,意識到自己有犯罪的危險,意識到自己因犯罪正身臨險境,且要仰望神的幫助,遠離罪孽。

----------------------------------------------------------------------------------

第十九篇英文原文


下一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