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篇
這首詩充滿對神的赤誠之愛,詩人滿懷聖潔的渴慕,渴望神的恩惠和恩典,又滿懷活潑的信心,展望神的應許。我們可從中學到:
I。何為禱告(第 1,15 節)。
II。當為何事禱告:求罪得赦免(第 6-7,18),求引導,走盡本份的路(第 4-5 節),求恩惠(第 16 節),求拯救,脫離苦難(第 17-18 節),求保守,免於仇敵之害(第 20-21 節),求他拯救屬神的會眾(第
22 節)。
III。禱告的緣由:因為倚靠神(第 2-3,5,20-21 節),因為深受仇敵之害(第
17,19 節),因為誠心誠意(第 21 節)。
IV。有何寶貴應許,鼓勵我們禱告:得引導,得指示(第 8-9,12 節),聖約的好處(第 10 節),與神相通的甜美(第 13-14 節)。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可以很容易將其中的段落應用於自己,因為我們也常有苦難,也總犯罪,也常在施恩座前傾訴。
迫切祈求
(大衛的詩。)1-7。1 耶和華啊,我的心仰望你。2 我的神啊,我素來倚靠你;求你不要叫我羞愧,不要叫我的仇敵向我誇勝。3 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惟有那無故行奸詐的必要羞愧。4 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將你的路教訓我!5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因為你是救我的神。我終日等候你。6 耶和華啊,求你紀念你的憐憫和慈愛,因為這是亙古以來所常有的。7 求你不要紀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恩惠,按你的慈愛紀念我。
這裡說的是大衛宣告他渴慕神,倚靠神。他很多首詩開頭都是這樣的宣告,不是要感動神,而是要感動自己,激發自己回應這樣的宣告。
I。他宣告他渴慕神:耶和華啊,我向你提升我的心靈1(第 1 節)。前面那首詩說義人的特點是不向虛妄(24:4),呼籲永久的門戶,要抬起頭來,因為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24:7)。大衛在此回應這樣的特點和呼籲:「耶和華啊,我向你提升我的心靈,不向虛妄,單單向你。」注意:我們敬拜神,就當向他提升自己的心靈。禱告就是向神提升心靈;要定睛於神,用心靈禱告。心靈啊,騰飛!古人用這句話呼籲靈修。要對世界和世上之物報以聖潔的蔑視,心思要專注,信心要活潑,要面向神,向他放飛自己的渴慕,以他為喜樂的泉源。
1欽定本將第 1 節譯為:耶和華啊,我向你提升我的心靈。
II。他宣告他倚靠神,並指望因此得好處和安慰(第 2 節):我的神啊,我素來倚靠你。良心可以為他作證,他不倚靠自己也不倚靠別人,他不懷疑神,不懷疑他的權能或應許。他喜悅作此信心的表白。既然信靠神,他就心安,就滿足,就不怕遭害,並且堅信凡信靠他、尊崇他的,他都必幫助,這是他的榮耀。世人所倚靠的,按其後來的結果,或喜樂或蒙羞。大衛在此憑信心受引導,迫切禱告:
1. 求神不容羞愧成為他的份:「我倚靠你,求你不要叫我羞愧,不要叫我因為懼怕而有所動搖;我所倚靠你的,求你不要令我失望;耶和華啊,求你保全我所交付你的(提摩太后書 1:12)。」注意:人若倚靠神到底,就必不羞愧;我們若以他為誇勝,仇敵就不會向我們誇勝;而我們若在懼怕中消沉,乃至希望落空,他們就會向我們誇勝。
2. 求神不容羞愧成為信靠神之人的份。凡是聖徒,都得了類似的寶貴信心,最終也都必大有果效。聖徒之所以相通,就是因為彼此禱告。真正的聖徒都為全體聖徒代禱。人若憑著信心的參與服事神,憑著信心的盼望等候神,就必不羞恥。
3. 求神使羞愧成為罪人的份:唯有那無故行奸詐的必要羞愧;「無故」這個詞,原文是「徒然」。
(1)無緣無故。他們無故背離神,無故背離自己的本份,無故背離大衛和他的政權(有人這樣理解),找不出神有任何錯誤,也不能說神在任何事上令他們厭倦。引誘人犯罪的試探越小,驅使人犯罪的敗壞就越大。為犯罪而犯罪,這是最壞的罪人。
(2)毫無目的。他們知道與神相爭是徒勞無益的,心中所想的乃是虛無,終必蒙羞。
III。他求神指示他走正路(第 4-5 節)。他在此一次次求神指教他。他雖很有學問,但再聰明,觀察力再強,也需要神的指教,渴慕神的指教;我們真該向他學習。請注意看:
1. 他渴望學到什麼:「求你將你的道、你的路、你的真理指示我,就是你走向世人的路,滿有慈愛誠實(第 10 節)的路,也是你要我們走向你的路。」若有人明白自己的本份,知道當行何事為美(傳道書 2:3),那就是最有學問的人。神的道和他的真理相同;神的律法都已神的真理為基礎。神的典章就是忠信的道(119:30)。基督又是道路,又是真理,我們要學習基督。
2. 他向神求什麼。
(1)求神光照他,使他明白自己的本份: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教訓我。我們在疑難事上應當迫切禱告,求神向我們表明他的旨意。
(2)求神賜他願做的心,並且堅固他:求你引導我,教訓我。不僅像引導眼目昏花的,不致迷路,也要像引導患病軟弱的,攙扶他向前,不致昏厥,不致跌倒。若不是神的引導和扶持,我們在去天堂的路上必寸步難行。
3. 他禱告的緣由:
(1)他對神的極大期望:因為你是救我的神。注意:人若選擇以神的拯救為目標,若以神為拯救的神,便可坦然到他面前,求他指示通往那目標的路。神若拯救我們,就必教訓我們,引導我們。拯救我們的神,也必指示我們。
(2)他一向服事神:我終日等候你。僕人指望從何處得指示呢?不就是從自己終日服事的主人嗎?只要我們真心實意,立定心志,渴望明白自己的本份,便可堅信神必引導我們。
IV。他嚮往神無盡的憐憫,全然仰望,絲毫不提自己的義行(第 6 節):「耶和華啊,求你紀念你的憐憫和慈愛,求你因你憐憫慈愛的緣故,引導我,指教我,因為這是亙古以來所常有的。
1. 你一向是施憐憫的神;憐憫是你的名,是你的本性和屬性。
2. 你施憐憫的旨意和意圖從亙古就有;你施憐憫的管道在創造諸世界以前就已命定得榮。
3. 你早早向會眾施憐憫,又向我施憐憫,一如既往;從很早就開始,並且從未止息。在我幼年時,你就已指教我,求你現在仍然指教我。」
V。他特別渴望罪得赦免(第 7 節):「求你不要紀念我幼年的罪愆。耶和華啊,求你紀念你的憐憫(第 6 節),使我得福,不要紀念我的罪愆,免得我遭殃。」
1. 這是含蓄認罪;他特別提到幼年的罪愆。注意:年輕時的錯謬和愚蒙應當成為我們日後悔改和謙卑的題材,時間不能洗刷罪惡感。老年人應當為罪惡的宴樂感到哀慟,為年輕時的瘋狂憂傷痛悔。他重視自己所犯的罪,稱為過犯;犯罪乃是干犯律法,律法越是聖潔,越是公義,越是良善,過犯就越顯得惡。
2. 這是公開求憐憫:
(1)求神不定他為有罪:「求你不要紀念我幼年的罪愆,不要因那些罪愆的緣故起訴我,指控我,審判我。」經上說神一旦赦免,就不再紀念,表示完全赦免;他饒恕,他不紀念。
(2)求神使他在神眼中蒙悅納:「求你紀念我,賜福給我,及時幫助我。」我們最大的盼望就是蒙神紀念,蒙神恩待。他禱告的依據是:因你的恩惠,按你的慈愛。注意:我們求罪得赦免,求一切所需的好處,其依據應當是神的良善,不是我們的良善,是他的憐憫,不是我們的義行。我們應當常倚靠這依據,要意識到自己的匱乏和不配,且要滿足於神豐富的憐憫和恩典。
神的良善和憐憫
8-14。8 耶和華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9 他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他的道教訓他們。10 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11 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名赦免我的罪,因為我的罪重大。12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13 他必安然居住;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14 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
神的應許和大衛的禱告在此交替出現。本詩前面的部份有許多祈求,後面的部份也有許多,而這段中間部份,則是他默想神的應許,本著活潑的信心汲取神的安慰之泉,且大得滿足;神的應許不僅是禱告的最佳根基,告訴我們當求何事,堅固我們禱告中的信心和盼望,也是禱告的回應。禱告若按神所應許的,神的應許就如同禱告的回應;我們相信禱告蒙垂聽,因為神的應許必成就。但在這段應許中間卻出現了一句禱告,似乎有點突兀,接在第
7 節之後比較合宜。這句禱告就是第 11 節:求你赦免我的罪。然而祈求罪得赦免從來不會突兀,我們所行的一切,都有罪的成份,我們的靈修也應當常有這樣的禱告。他求罪得赦免,有雙重的緣由。前半部份比較自然:「求你因你的名赦免我的罪,因為你曾宣告你的名,滿有恩典憐憫,你赦罪是因你榮耀的緣故,因你應許的緣故,因你自己的緣故;」參考以賽亞書 43:25。但後半部份卻有些出人意料:「求你赦免我的罪,因為我的罪重大;罪孽越大,赦罪的時候就越彰顯神的憐憫。」赦免大罪,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這是至大神的榮耀(出埃及記 34:7)。「我的罪重大,若不是你無盡的憐憫,若不是你赦免,我就必滅亡,永遠滅亡。我的罪重大,在我眼中看為大。」越重視自己的罪,就越能預備自己領受神的憐憫。認罪應當深刻。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幾節經文中那些又大又寶貴的應許。
I。這些應許屬於誰,誰可從中得益處。我們都是罪人,能指望從中得益處嗎?是的(第 8 節):他必指示罪人,哪怕他們都是罪人。基督降世,就是為了拯救罪人;正因為要拯救罪人,所以他才指教罪人,呼籲他們悔改。毫無疑問,這些應許是為那些雖然犯了罪、走了歧途、卻能持守神話語的人:
1. 遵守他的約和法度的人(第 10 節);這樣的人以他的訓詞為準則,以他的應許為份,過以神為神的生活,活出委身於他的生命。他們雖然肉體軟弱,有時違背他的誡命,但一旦有了過犯,都能真心悔改,都能一貫憑信心以神為神,都能遵守他的約不干犯。
2. 敬畏他的人(第 12 節;第 14 節重複),畏懼他的威嚴,衷心敬拜他,順從他的權柄,欣然順服,懼怕他的怒氣,不願得罪他。
II。這些應許以何為根基,我們如何受鼓舞在其上建造。這裡有兩點印證了這些應許:
1. 神本性的完美。應許的價值在於應許之人的品格。我們大可倚靠神的應許,因為耶和華是良善正直的,必成就他所說的話。他極為仁慈,不可能欺騙我們,極為信實,不可能違背所應許的。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希伯來書 10:23),必成就他的應許。他賜應許,表明他是良善的,他也必成就所應許的,表明他是正直的。
2. 他所言所行,完全符合他的完美本性(第
10 節):耶和華的道路(指他的一切應許和旨意)盡都是慈愛和誠實1,和他的本體一樣,又良善又正直。神待他百姓,從來都是本著慈愛的用意,誠實的應許;他所行的,都是出於愛,出於聖約之愛;百姓可通過他的作為,看出他的慈愛得彰顯,他的話語得應驗。義人大得滿足,因為不論經歷什麼苦難,耶和華的道路盡都是慈愛和誠實,並且永遠如此,直到他們走完自己的旅程。
1欽定本將第 10 節譯為:對於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的道路盡都是慈愛和誠實。
III。這些應許是什麼
1. 神必指教他們走正路。這點最為強調,因為這是回應大衛的祈禱(第 4-5 節):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與我們現狀直接相關的應許,我們最應該關注,最應該憑信心仰望。
(1)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正因為他們是罪人,所以才需要指教。只要明白自己是罪人,渴望受教,他就指教他們與神和好的路,通往根基穩固、良心平安的路,通往永生的路。他藉著福音,將他的道顯明給所有人,又藉著聖靈,開啟罪人的悟性,引導悔改的罪人尋求他的道。魔鬼蒙著人的雙眼,領他們下地獄,神卻開啟人的眼目,將禍福陳明在他們面前,用這樣的方式領他們上天堂。
(2)他必引領謙卑人,必教訓自己眼中看為謙卑低調的人,不倚靠自己、渴望受教的人,誠心誠意聽從神指引的人。主啊,請說,僕人敬聽(撒母耳記上 3:10)。這樣的人他必按公平引領,意思是按他話語的準則引領;在與罪孽和本份相關的事上,他必引導他們走實用的路,憑良心不再犯罪;有人理解為:他必按智慧引領,就是按他們的光景,審時度勢;他必按智慧、溫柔和憐憫指教罪人,乃是他們所能承受的。他必將他的道教訓他們。義人以神的道為自己的道,渴望受教,走他的道;凡渴望受教的,都必受教,必受引導走他的路。
(3)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可指神所選擇的路,也可指義人所選擇的路。其實這兩樣,意思都一樣,因為凡敬畏神的,都選擇神所喜悅的。只要我們選擇正道,那引領我們作此選擇的,也必引領我們的腳步,並且在路上引導我們。只要我們作出聰明的選擇,神就必施恩使我們走起路來也聰明。
2. 神必使他們安心(第 13 節):他的靈必安然居住1;我們的註腳說:他的靈必住在良善中。人若一心敬畏神,誠心領受神的教誨,就必安心,不然必是自己的錯。靈魂藉著神的恩典成聖,藉著神的平安得安慰,都可安然居住。即便身體得病,臥在痛苦之中,靈魂仍可在神裡面安然居住,仍可歸向他,以他為自己的安息。縱有許多事令人不安,恩典之約足以平衡這一切,使我們安然居住。
3. 只要對他們有益處,神必在今世賜給他們和他們的家人豐富的產業: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關心自己的靈魂,也當關心自己的後裔,神有福份為正直人的後裔存留。凡敬畏神的,必承受地土,必有能力管理,也必從中得安慰;因著他們的禱告,離世以後,後裔蒙福的機會也大一些。
4. 神必允許他們與他親密相通(第 14 節):耶和華的秘密向敬畏他的人顯明2。他們明白他的話;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約翰福音 7:17)。最能明白真理奧秘的,莫過於因為喜愛而領受真理、又經歷過真理權能的人。這樣的人明白天意的意思,明白神的用意,勝過別人。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世記 18:17)?對他們,他不以僕人相稱,而是以朋友相稱,正如他稱亞伯拉罕為朋友。他們憑經驗明白聖約的福份,明白蒙恩的靈魂與父神和他兒子耶穌基督彼此相通的喜悅。屬神的聖徒都有此光榮。
寶貴的應許;祈求
15-22。15 我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因為他必將我的腳從網里拉出來。16 求你轉向我,憐恤我,因為我是孤獨困苦。17 我心裡的愁苦甚多,求你救我脫離我的禍患。18 求你看顧我的困苦,我的艱難,赦免我一切的罪。19 求你察看我的仇敵,因為他們人多,並且痛痛地恨我。20 求你保護我的性 命,搭救我,使我不致羞愧,因為我投靠你。21 願純全、正直保守我,因為我等候你。22 神啊,求你救贖以色列脫離他一切的愁苦。
大衛在前面默想神的應許,大受鼓舞,這裡再次祈求,使得這首詩的結尾和開頭一樣,都宣告他倚靠神,渴慕神。
I。他將自己的困境擺在神面前。他的雙腳陷在網羅,被死死纏住,不得脫身(第 15 節)。他孤獨困苦(第 16 節)。受苦之人往往孤獨,被朋友拋棄,不得不靜默獨坐;參考耶利米哀歌
3:28。大衛自己孤獨,因為他不倚靠僕人和士兵,單單倚靠神,不指望人的幫助。他常經憂患,心裡的愁苦甚多(第 17 節),心中越來越悲傷愁苦。罪惡感令他傷感,超過一切,傷他的心,也導致外在的苦難沉重難忍。他又困苦又艱難(第 18 節)。逼迫他的敵人又多又惡,對他恨之入骨,又極其兇殘,痛痛地恨他(第 19 節)。與基督為敵的是如此,逼迫他教會的也是如此。
II。他在苦難中倚靠神(第 15 節):我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拜偶像的膜拜肉眼可見的神,注目於他們的偶像;參考以賽亞書 17:7-8。我們敬拜神,則是憑著信心的眼目,因為神是個靈;參考撒迦利亞書 9:1。我們想到神,應當覺得甜美,且要常將他擺在面前,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認他,歸榮耀給他。要活出與神相通的生活,不只是在聖禮上與他相通,凡事都要與他相通,不只是在靈修的時候,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大衛在苦難中得了安慰,因為他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堅信遲早會擺脫網羅的纏累,堅信神必拯救他,脫離內心的敗壞(有人這樣理解),脫離仇敵的陰謀(也有人這樣理解)。眼目若時常仰望耶和華,雙腳便遲早會擺脫網羅。他再次宣告他倚靠神(第 20 節):使我不致羞愧,因為我投靠你。他再次宣告他仰望他(第 21 節):我等候你。人若盼望耶和華的拯救,靜靜等候他的拯救,那就是美事。
III。他迫切祈求神的解救和幫助。
1. 為自己禱告。
( 1 ) 看他如何祈求:
[1.] 求罪得赦免(第 18 節):求你赦免我一切的罪。他最沉重的負擔就是罪孽,這也是其它負擔的起因。他在前面(第 7 節)求神赦免他幼時的罪,又求神赦免他某項具體的大罪(第 11 節),有人覺得這指的是他在烏利亞事件中所犯的罪。這裡他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赦免我一切的罪,除去一切過犯。值得注意的是,關於他的苦難,他只求神看顧:「求你看顧我的困苦,我的艱難,按你的旨意行。」而關於他的罪,他卻求神全然赦免:赦免我一切的罪。我們身處苦難,應當更在乎自己的罪,求神赦免,而不是只顧苦難挪去。
[2.] 但他也求神緩解他的苦楚。他心裡不安,因為神離他而去;他感覺到神極不喜悅他的罪,所以禱告說(第
16 節):求你轉向我。只要神轉向我們,任何人轉離我們都沒有關係。他處境艱難,於是禱告說:「求你救我脫離我的禍患。我看不見拯救的路;但你能找到,你也能開出一條拯救的路來。」他的仇敵卑鄙,於是禱告說:「求你保護我的性命,不致落入他們手中;即便落入他們手中,也求你救我脫離他們的手。」
( 2 ) 他提到四點禱告的緣由,求神考慮:
[1.] 神的憐憫:求你憐恤我。人即便行了大義,若沒有神無盡的憐憫,也會滅亡。
[2.] 自己的苦楚、急難、困苦、艱難,尤其是心中的痛苦,這一切都使他成為神施憐憫的合適對象。
[3.] 仇敵的過犯:「耶和華啊,求你察看他們是何等兇殘,求你救我脫離他們的手。」
[4.]自己的正直(第 21 節)。他雖在神面前認罪,承認得罪了他,但他的良心可以作證,他並沒有得罪他的仇敵;這點使他在被痛恨的時候得安慰;他禱告說希望自己的正直保守他,表示他覺得若不持守純全正直,便不平安;而只要持守純全正直,就必平安。誠信是患難中最大的保障。人應當持守純全正直,勝過世上的財富和榮譽。純全正直能保守我們通往天國。所以,我們要求神幫助我們持守正直,還要堅信正直必保守我們。
2. 為神的會眾禱告(第 22 節):神啊,求你救贖以色列脫離他一切的愁苦。當時大衛正受苦難,但他不覺得奇怪,因為苦難是全體屬神以色列的份。整體都受苦,為何肢體不該受苦呢?大衛愁苦甚多,且迫切希望神拯救他,但他仍不忘屬神會眾的苦難;我們在施恩座前忙於求自己的事,也不可忘記為大眾禱告。會眾若在受難,義人即便自己平安也不能得安慰。這句禱告也是預言,展望神最終必使大衛乃至整個以色列脫離周圍仇敵的攪擾,預言彌賽亞必在所定的日子奉差遣前來,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130:8),乃至救贖他們脫離愁苦。這句話也指向將來世界的福樂,唯有在天上,屬神的以色列才能蒙拯救,完全脫離苦難。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