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篇
不少解經家猜測大衛作這首詩,是在押沙龍造反期間,詩中提到以詭詐待他的仇敵就是亞希多弗(撒母耳記下第 16-17 章);因而有人覺得大衛的疾苦預表基督受苦,亞希多弗的詭詐預表猶大的詭詐,並且兩者都上吊自殺。但詩中找不出可以應用在新約基督的地方。大衛作詩時正遭遇患難。
I。他向神傾訴自己的愁苦和懼怕,求神向他顯出恩惠(第 1-8 節)。
II。他向神傾訴仇敵的大惡和詭詐,求神向他們顯出怒氣(第 9-15,20-21 節)。
III。他堅信神必在合宜的時候為他出頭;他因著這樣的盼望而得安慰,並且鼓勵別人信靠神(第 16-19,22-23 節)。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若正在愁苦中,便可應用在自己身上;若不在愁苦中,也可同情有類似遭遇的人,並且盼望神的忿怒最終必臨到逼迫人的,救恩和喜樂則必臨到那受逼迫的。
大衛在苦難中祈求
(大衛的訓誨詩,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1-8。1 神啊,求你留心聽我的禱告,不要隱藏不聽我的懇求!2 求你側耳聽我,應允我。我哀歎不安,發聲唉哼,3 都因仇敵的聲音,惡人的欺壓;因為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發怒氣逼迫我。4 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死的驚惶臨到我身。5 恐懼戰兢歸到我身;驚恐漫過了我。6 我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7 我必遠遊,宿在曠野。(細拉)8 我必速速逃到避所,脫離狂風暴雨。
在這幾節經文裡:
I。我們看見大衛在禱告。禱告是一切痛楚的良藥,可使心靈卸下重擔:神啊,求你留心聽我的禱告(第 1,2 節)。他不是將苦難中的祈求一一列出,而是求神聽他傾心的祈禱,並給他平安的回應:求你留心聽,求你側耳聽。掃羅不會聽他的,其他仇敵也視若無睹,但神必垂聽:「主啊,求你側耳聽。不要隱藏不聽我的懇求,不要漠不關心,不要不聞不問,不要向我發怒,不要因我所求的發怒。」我們在禱告中若開誠佈公,將自己的處境和心境在神面前全然展開,就有理由盼望他必不隱藏自己,不向我們隱藏他的恩惠和安慰。
II。我們看見大衛在哭泣;他預表基督,乃是個憂傷的人,常常流淚(第 2 節):我哀歎不安,愁緒萬千,發聲唉哼,忍不住唉聲歎氣,表現出極大的愁苦,身邊的人都看在眼裡。心中憂愁,有時會發出悲聲;這樣或許愁容稍緩,而若閉口不言,無處發洩,則往往愁緒加增。他為何憂愁呢?都因仇敵的聲音(第 3 節),因為押沙龍一黨的劣跡和羞辱,威逼並煽動百姓背叛大衛,叫嚷著將他趕出王宮和都城,就如後來祭司長煽動烏合之眾向大衛的子孫不斷叫囂:把他釘十字架!導致大衛流淚的,不僅是仇敵的聲音,還有他們的逼迫,對他窮追猛打: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他們不能理直氣壯指控大衛治理不善,不能證明他有任何欺壓或不義的行為,只會信口造謠污蔑。大衛乃是一代明君,不負眾望,挑不出任何過犯,他們就將所有的罪孽都加在他身上,在眾人面前說他獨裁,理當驅逐。清白不能使人免受暴力和謊言的攻擊。他們恨他,發怒氣逼迫他,氣勢洶洶,恨之入骨,千方百計要搞臭他,好叫別人也痛恨他。這使他悲哀,一想起往事就更加悲哀,因他曾為百姓所愛,正如他的名一般:大衛—可愛的人。
III。我們看見大衛在戰抖,極為震驚。押沙龍謀逆,百姓謀反,連那些最不該謀反的也跟著謀反,想必這一切使他驚魂未定。
1. 他極為恐懼。大衛乃是勇敢之人,曾有過不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但危險突然臨到,內心還是很驚恐。但願勇敢的,不要誇耀自己的膽量,強壯的,不要誇耀自己的力量。此時他心在裡面甚是疼痛;死的驚惶臨到他身(第 4 節)。他內心驚惶,身體顫抖,恐懼感籠罩全身,不能自持(第 5 節)。四圍都是爭戰,難怪內心驚惶;倘若此時果真是押沙龍謀反之際,他必是想起自己在烏利亞的事上所犯的罪,如今神向他追討,就更加驚惶。有時大衛因著信,無所畏懼,即便四圍都是仇敵,他也能坦然地說:人能把我怎麼樣呢(詩篇 56: 11)?但也有時,內心的恐懼占了上風;再好的人也不能總是信心堅固。
2. 他在驚恐中很想躲到曠野去,躲到聽不見仇敵聲音、看不見他們逼迫的任何地方。他說(第 6 節),藉著禱告向神說,藉著默想對自己說,也向朋友傾訴: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他曾經深愛耶路撒冷,如今那城成了叛逆之城,他就渴望遠離,正如先知耶利米所言:唯願我在曠野有行路人住宿之處,使我可以離開我的民出去;因他們都是行姦淫的,是行詭詐的一黨(耶利米書 9:2)。這與大衛眼下的心境不謀而合:我們要起來逃走,要速速地去(撒母耳記下
15:14)。請注意看:
(1)如何逃離:眼見被敵人包圍,除非有翅膀,不能脫身,所以他說:但願我有翅膀!不是像鷹那樣迅猛,他想飛,不為捕食,而是逃離捕食鳥,逃離他的仇敵。他有鴿子般的心靈,若配上鴿子的翅膀,就是恰如其分,鷹的翅膀卻不合宜。鴿子低飛,很快能找到避難的所在;大衛也盼望如此。
(2)逃離什麼險境:脫離狂風暴雨,脫離聖城的動亂,脫離險境。他像是鴿子,耐不住吵鬧。
(3)逃離的目的,不為得勝,乃為安息:「我就飛去,得享安息(第 6 節)。我願飛往任何地方,即便是荒蕪恐懼的曠野,我也願意,越遠越好,得享安寧(第 7 節)。」注意:智慧良善的人最渴慕的,莫過於在孤獨寧靜的環境下得享平安,尤其是厭倦了周圍的吵鬧叫嚷聲。蒙恩的心靈渴望遠離世俗的塵囂,享受以神為樂的甜美,安然自得;倘若世上有真平安,唯有遠離世界,才能享受。所以死對於神的兒女而言,是何等令人嚮往,因為只有死,才能徹底脫離世上一切狂風暴雨,進入完全的、永遠的安息。
預言性的咒詛
9-15。9 主啊,求你吞滅他們,變亂他們的舌頭!因為我在城中見了強暴爭競的事。10 他們在城牆上晝夜繞行;在城內也有罪孽和奸惡。11 邪惡在其中;欺壓和詭詐不離街市。12
原來不是仇敵辱駡我,若是仇敵,還可忍耐;也不是恨我的人向我狂大,若是恨我的人就必躲避他。13 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是我的同伴,是我知己的朋友!14 我們素常彼此談論,以為甘甜;我們與群眾在神的殿中同行。15 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願他們活活地下入陰間!因為他們的住處,他們的心中,都是邪惡。
大衛在此控訴他的仇敵,他們邪惡的陰謀雖不致使他失去信心,卻也令他無計可施;這段禱告詞頗有先知的靈。請注意看:
I。形容不可一世的仇敵特點。這些都是極壞的人,他所形容的與押沙龍和他的同黨極為相似。
1. 控訴耶路撒冷城,居然與押沙龍狼狽為奸,離棄大衛,只剩他的衛兵和僕人還靠得住:可歎,忠信的城變為妓女(以賽亞書 1:21)!這並非道聼塗説,乃是大衛親眼所見;眼見城中強暴爭競的事(第 9
節),不由得心情沉重;城中百姓一旦不再效忠大衛,就開始互相陷害。他若繞行城牆,便看見到處是強暴爭競的事,晝夜不斷(第 10 節)。叛逆者想方設法堅固城牆,所用的伎倆全都是強暴和爭競,沒有一點誠信和友愛。他若觀看城中央,便看見其中盡都是惡,互相陷害:城內也有罪孽和奸惡,各樣的奸惡,成了家常便飯。欺壓和詭詐,做買賣爾虞我詐,不離街市(第 11 節)。這可能指他們卑劣殘酷,虐待大衛的友人和一切堅定效忠於他的人,竭力傷害,詭詐與強暴並行。耶路撒冷乃是王城,更是聖城,又在大衛時期,審判的寶座和以色列的見證都在那裡,如今居然淪落到這等地步!難道人所稱為全美的,就是這城嗎(耶利米哀歌 2:15)?耶路撒冷乃是屬神祭司的總部,竟然如此缺乏知識嗎?大衛乃是耶路撒冷的傑出創始人,城中之人豈可忘恩負義,向他怒目而視,令他無處棲身呢?唯願我們看見世上教會的敗壞和混亂,不要以為奇怪;要嚮往新耶路撒冷,那裡沒有強暴爭競,沒有罪孽奸惡,不潔的不可入內,吵嚷不休的也不可入內。
2. 控訴陰謀集團中的一員,此人竭力挑起妒忌心,污蔑大衛和他的政權,煽動城中百姓反對他。此人辱駡他,說他濫用權柄,又說他不理朝政,押沙龍曾這樣陰險暗示: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撒母耳記下 15:3)。類似的指控在民間拼命流傳,是誰最為起勁呢?「不是公然為敵的,不是示每,不是信口開河之人,這些我都能忍受,因我本不指望他們能說什麼好話(我們見過他聽見示每的辱駡是何等克制忍耐;撒母耳記下第 16 章);不是公然恨我的,這些我會小心提防,不讓他們知道我的行蹤和計謀,也就不能傷害我。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是我的同伴(第 13 節)。」迦勒底譯本指名道姓,說此人就是亞希多弗;此次叛亂,最令大衛傷心的,是聽說亞希多弗也在叛黨之中,隨從押沙龍(撒母耳記下 15:31),因他本是王的謀士(歷代志上
27:33)。「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是我的同伴,我所倚重的,我的密友,我常將你放在心上,你與我平起平坐,我對你無話不談,我的心思你全然知曉;你是我的參謀,我凡事與你商議,受益匪淺,我立你為內閣首領和宰相;你又是我的知己,如今卻反過來羞辱我。我恩待他,他卻忘恩負義。我信任他,他卻大行詭詐;我若不那樣器重他,他對我的傷害不會那樣深。」這一切令正直的心深感憂傷;更有甚者,這叛徒曾經貌似聖者,不然不會成為大衛的密友(第 14 節):「我們素常彼此談論,常常促膝談心,在信仰的事上歡喜交談。」或如哈蒙德博士1所理解的:「我們一同參加聚會;在聖禮上他常在我右邊,並肩走向神的聖所,參加敬拜。」注意:
1亨利·哈蒙德(1605-1660):英國神職人員。
(1)可見教會總是良莠不齊,有好有壞,過去如此,將來也如此;我們也許長期看不出真偽,但鑒察人心的神看得出來。大衛誠心誠意前往神的殿,亞希多弗陪他前往,但卻是心懷詭詐。法利賽人和稅吏同在殿裡禱告;但完全的和不完全的,遲早要顯明出來。
(2)屬世的伎倆可使人在信仰的事上道貌岸然,得逞一時;在大衛的宮中,唯亞希多弗表現得最虔誠,但他的心卻在神眼中看為不正。
(3)我們若在信仰和友情這兩件神聖的事上受騙上當,不要覺得奇怪;大衛何等聰明,居然也受騙;唯願我們遇見類似的事也可忍耐。
II。他的禱告帶有預言性的咒詛,我們應當畏懼,並由此得安慰,但不可在我們的禱告中仿效,咒詛自己的仇敵。
1. 他求神趕散他們,好比趕散建造巴別塔的(第 9 節):主啊,求你吞滅他們,變亂他們的舌頭;意思是:「求你挫敗他們的計謀,叫他們彼此不和,相互衝突。求你使惡魔臨到他們中間,叫他們彼此不理解,相互猜忌。」神應允了大衛的禱告,他興起戶篩獻計(撒母耳記下第 17 章),叫亞希多弗的詭計變得愚昧。神常叫與教會為敵的彼此不和,以此吞滅他們;對任何群體而言,內部紛爭最容易導致毀滅。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股勢力,只要出現紛爭,末日就不遠了。
2. 他求神吞滅他們,好比吞滅大坍和亞比蘭一夥;他們聯手反對摩西,既然他們的喉嚨像敞開的墳墓,地就張口,將他們吞滅(民數記第 16 章)。那次是神所創作的新事(民數記 16:30),大衛求神再來一次,或用類似的辦法(第 15
節):「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按你所吩咐的,願他們活活地下入陰間,立刻死去,埋葬,徹底毀滅;哪裡有他們,哪裡就有邪惡;邪惡就在他們中間。」死不悔改之罪人的靈魂必速速活活下入陰間,因他們全然感受苦楚,並且仍要活著,活在苦楚之中。這段禱告詞預言凡在暗中或公開抵擋背叛彌賽亞的,都必全然滅亡,永遠滅亡。
倚靠神
16-23。16 至於我,我要求告神;耶和華必拯救我。17 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歎;他也必聽我的聲音。18 他救贖我命脫離攻擊我的人,使我得享平安,因為與我相爭的人甚多。19 那沒有更變、不敬畏神的人,從太古常存的神必聽見而苦待他。20 他背了約,伸手攻擊與他和好的人。21 他的口如奶油光滑,他的心卻懷著爭戰;他的話比油柔和,其實是拔出來的刀。22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23 神啊,你必使惡人下入滅亡的坑;流人血、行詭詐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你。
在這幾節經文裡:
I。大衛不斷呼求神,堅信尋求神決不徒然(第 16 節):「不管他們走哪條路,任憑他們強暴爭競,我仍要禱告,且以此為安慰;至於我,我要求告神,仰望交托,耶和華必拯救我;」凡用正確方式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馬書 10:13)。他定意熱切禱告,多多禱告。
1. 熱切禱告:「我要禱告,大聲呼喊2,要默想(前面那個詞有默想的意思);我要向自己的心說話,禱告必由心發出。」發自內心的禱告才是正確的禱告,要先默想,然後把自己的想法藉著禱告和盤托出,因為禱告的實質就是向神敞開心扉。他又默想,又呼喊,並且大聲呼喊;心靈的熱情用急切的聲音表達出來,顯得更為迫切。
2欽定本將第 17 節中的「哀聲悲歎」譯作兩個詞:禱告,大聲呼喊。
2. 多多禱告,每天禱告,一日三次:晚上,早晨,晌午。可能他原本就一日三次禱告,此時他決心要在苦難中堅持下去。若不事先尋求認識神,苦難中就不能坦然來到施恩座前;認識神應當是持之以恆的事,遇到苦難,禱告的輪子自然就轉動起來。人若以為一日三餐,身體尚嫌不足,那就更應該明白,一日三次禱告,靈魂尚嫌不足;應當以禱告為樂,而不是任務。清晨以神為一日之始,夜晚以神為一日之終,日間再抽空與神相通,這些都是合宜的。但以理每日三次禱告(但以理書 6:10);晌午乃是彼得禱告的時辰(使徒行傳 10:9)。唯願我們多多禱告,不可厭倦,神垂聽我們禱告,從不厭倦。「他必聽我的聲音,不會嫌我太過頻繁,反倒是越頻繁越好,越頻繁越受歡迎。」
II。他堅信神必在合宜的時候向他說平安話,回應他的禱告。
1. 他必蒙拯救,不再懼怕;他曾慌亂懼怕,如今憑著信心的操練,就不再慌亂,並且開始在盼望中喜樂(第 18 節):他已救贖我命3,使我得享平安,意思是他必救贖;大衛堅信必蒙拯救,仿佛已得拯救一般。仇敵向他開戰,氣勢洶洶而來,但神拯救他,使他得享平安,安然脫身,仿佛從未有過危險一般。即便沒有讓他得勝,也必保守他平安,保守他內心平安。神的拯救給他平安,他藉著忍耐和聖潔的喜樂,牢牢持守平安。人若在心靈和意念中都有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書 4:7),就不愧是平安輕省的人。大衛在恐懼中以為人人都與他為敵,現在意識到仍有許多人站在他一邊,超出想像;事實證明他的勢力超過他所料,於是他就歸榮耀給神,因為是神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興起説明我們的。許多人與他站在一起,儘管他的臣民拋棄他,投奔了押沙龍,但神和眾多聖天使都與他同在。他好比那以利沙,憑著信心的眼目看見自己四周都是火車火馬,於是就誇耀說: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列王紀下 6:16-17)。
3欽定本第 18 節中「救贖」一詞用完成時,意思是已經救贖。
2. 仇敵要被清算,要被打倒。他們作惡多端恐嚇他(第 3 節),而他在這裡所說的,則足以叫他們恐懼戰驚,不能逃脫;大衛信靠神,便可平息心中的恐懼,而他們心中的恐懼卻無法平息。
( 1 ) 大衛指出他們的品性,以此說明神為何要將他們打倒。
[1.] 不虔不敬,不敬畏神,不懼他的權柄,不懼他的怒氣(第 19 節):「那沒有更變(沒有受苦,時常平順安逸,沒有挫折,沒有從這器皿倒在那器皿裡;耶利米書 48:11)、不敬畏神的人,他們時常無視神,藐視信仰,因而作惡多端,註定滅亡。」
[2.] 詭詐虛偽,全無神聖莊嚴的性情(第 20 節):「他伸手攻擊與他和好的人,攻擊從未得罪過他、最不該攻擊、最應該善待的人。別人伸手幫助他,他卻伸手攻擊別人;他違背神的約,也違背人的約,對神對人都是背信棄義。」這樣的人最容易滅亡。
[3.] 他們卑鄙虛偽,假意友善,實際上卻是陷害(第 21 節):「他的口如奶油光滑(可能特指亞希多弗),比油柔和,彬彬有禮,畢恭畢敬,滿口仁義,殷勤服事;他的心卻懷著爭戰,行為乖巧,不過是爭戰的計謀,甜言蜜語,卻是狼子野心,其實是拔出來的刀,要取人性命。」他們在人前佯裝笑臉,卻要割斷人的喉嚨,好比約押,一邊親嘴,一邊行刺。撒但就是這樣的敵人,向人說好話,直說到他滅亡。經上說:他用甜言蜜語,你不可信他(箴言 26:25)。
( 2 ) 大衛預言他們必滅亡。
[1.] 神必苦待他們,使他們陷入困境和驚恐;凡惡待他百姓的,他必報應,以此回應他百姓的祈求:神必聽見而苦待他,必聽見受壓迫者的呼聲,必向壓迫者說驚恐的話;他乃是從太古常存的神,永在的神,無窮無盡的神,他從亙古就坐在審判席上,一向主宰世人一切的事。將死的人再高大再強壯,也要被永在的神輕易擊碎,決不是神的對手。眾聖徒在仇敵的權勢面前,以此為自己的安慰:耶和華 - 我的神,你不是從亙古而有嗎(哈巴谷書 1: 12)?
[2.] 神必打倒他們,不但使他們倒在塵埃,還要使他們下入滅亡的坑(第 23
節),下到無底坑中;無底坑也稱為滅亡(約伯記 26:6)。神苦待他們(第 19 節),看他們是否因此謙卑悔改;若不悔改,神就使他們下入滅亡的坑。人若不因苦難的杖而猛醒,必下入滅亡的坑。這些都是流人血、行詭詐的人(都是最壞的人),活不到半世,活不過正常人壽命的一半,活不過原本自然壽命的一半,活不過自己期望的一半。他們的壽數由生命的主、公義的審判者來定,我們的年月都由他來定;但他已決定要剪除他們,叫他們不到壽數而死。這些都是流人血的,都想剪除別人,所以公義的神就把他們剪除;這些都是行詭詐的,欠別人的都想克扣一半,神就把他們剪斷,不是剪斷他們所欠的,而是剪斷他們所仰賴的。
III。他鼓勵自己,也鼓勵別人,要把自己交托給神,要信靠他。他自己決心要如此(第 23 節):「但我要倚靠你,倚靠你的旨意、大能和憐憫,不倚靠自己的聰明、力量和義行;流人血、行詭詐的被剪除,活不到半世,我卻要憑信心在你裡面活著。」並且他希望別人也能如此(第 22 節):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無論你是誰,無論是什麼重擔。「你要把你的禮物卸給耶和華(有人這樣理解),神賜給你享受的各樣福份,你都要交托給他,特別要把自己的靈魂交托給他保管。」也可理解為:「你無論求什麼,神都必賜給你,要任由他用他的方式,按他的時間賜給你。」七十士譯本譯為:你要把你的憂慮卸給耶和華,使徒曾經這樣引用(彼得前書 5:7)。憂慮乃是重擔,使人心曲而不伸(箴言 12:25);我們要憑信心,藉著禱告,把憂慮卸給神,把自己的道路和工作交托給他;求他按他的旨意行,我們都滿意。把重擔卸給神,就是順應他的旨意,仰望他的應許,就是坦然輕省,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若能如此:
1. 這裡應許說他必撫養我們,扶持我們,供應我們,用他大能的膀臂保抱我們,好比護士保抱吃奶的嬰孩;他必藉著他的靈堅固我們的靈,好比扶持軟弱的。他沒有承諾要立刻拯救我們脫離那些導致憂慮懼怕的苦難,但他卻叫我們所受的試探,不會超過所能受的,叫我們有能力經受試探。
2. 這裡應許說他永不叫義人在苦難中動搖,永不叫他們離開本位,不再以他為安慰。他不叫義人永遠動搖(有人這樣理解);他們雖跌倒,卻不致全然倒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