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7, 2025

[詩篇 ] 第七十二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二)

 第七十二篇



前面那首詩是大衛晚年時所作,看來這首也是如此;因為此時所羅門正準備登基為王。前面那首是大衛為自己禱告,這首則是為他兒子兼王位繼承人禱告;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以這兩首詩作為結束,正如本詩結尾所言。倘若我們生前有神的同在,又能指望那些在我們以後來的,當我們在天上讚美神的時候,他們能在地上讚美他,那就是美滿人生。這首詩的標題是:為所羅門所寫的詩;可能是由大衛口述,更確切地說,是由那可稱頌的聖靈口述給他。他在即將離世之際,蒙聖靈引導,定下了繼位的事,傳令宣告所羅門為王(列王紀上 130 等)。然而,儘管所羅門的名字出現在這裡,本詩卻是預言以所羅門為預表的基督國度。大衛曉得神的意思:神要從他的後裔中,興起基督坐在他的寶座上(使徒行傳 230)。他在此為基督作見證,即便預見到後世將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與神同在,那樣強大,那樣美善,但因為他展望基督國度的榮耀,便在臨死時深得安慰。大衛在詩中:

I。先是為他的後繼作簡短禱告(1 節)。

II隨即進入一段很長的預言,關乎他後繼作王的榮耀(2-17 節)。

III。最後讚美以色列的神(18-20 節)。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要定睛於基督,讚美他為王,並且歡喜快樂,因為我們是他的臣民。

 

為所羅門禱告

(所羅門的詩。)11 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

 

這節經文是為王禱告,為王的兒子禱告。

I。我們可理解為所羅門: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他,將公義賜給他。求你使他成人,成為王;求你使他成為一個義人,一個好王。

1. 這是父親為他兒子的禱告,是臨死時的祝福,好比列祖臨死給眾子留言一般。我們能為自己的兒女向神所求最美的事,就是求他賜給他們智慧和恩典,使他們明白自己的本份,行出自己的本份;不是求神賜給他們富貴和名譽,而是賜給他們智慧和聰明的心。大衛自己的兒子要繼位,令他深感安慰,但更令他安慰的,是他的兒子又能斷案,又行公義。大衛曾為他提供良好教育(箴言 43),曾把判斷的事和公義的事教導給他,但這還不夠,除非是神將判斷的權柄賜給他。當父母的不能把恩德傳給兒女,但可以藉著禱告,將他們領到施恩的神面前,並且尋求神不會徒然,因為他們的禱告即便不蒙應允,也會帶著安慰回到自己的心裡。

2. 這是君王為他後繼的禱告。大衛作王期間秉公行義,如今他求神使他兒子也能如此行。我們也當這樣關懷自己的後代,渴望那些在我們以後的,在他們的年日事奉神更多更好,超過我們自己。人若不關心身後的世界如何,教會如何,那就是不愛神,不愛人,就是心胸狹窄。

3. 這是臣民為君王的禱告。大衛似乎作這首詩,是為了給眾人使用,好叫他們歌唱的時候為所羅門禱告。想要過上平靜安穩的日子,就應當為君王和一切掌權者禱告,求神將判斷的權柄和公義賜給他們。

II。我們也可理解為基督;這不是說他為我們代求,也需要我們為他代求,而是說:

1. 這是舊約會眾的禱告,求神差遣彌賽亞,會眾的王,錫安聖山上的君,萬王之王曾論到他說:你是我的兒子26-7)。審判的事都交給了他,求他快來!我們也當這樣,求基督快快再來,那時他要按公義審判天下(使徒行傳 1731)。

2. 這是所有真信徒表達自己的滿足,因為主耶穌從父神領受了審判的權柄:「願他得著天上地上一切權柄,願他作耶和華我們的義;神為一切屬他的人所預備的恩典,願神都交托與他,好叫他賜給我們。」

 

彌賽亞國

2-172 他要按公義審判你的民,按公平審判你的困苦人。3 大山小山都要因公義使民得享平安。4 他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窮乏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5 太陽還存,月亮還在,人要敬畏你,直到萬代!6 他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7 在他的日子,義人要發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長存。8 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9 住在曠野的,必在他面前下拜;他的仇敵必要舔土。10 他施和海島的王要進貢;示巴和西巴的王要獻禮物。11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事奉他。12 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13 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14 他要救贖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15 他們要存活。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人要常常為他禱告,終日稱頌他。16 在地的山頂上,五穀必然茂盛(或譯:有一把五穀);所結的穀實要響動,如黎巴嫩的樹林;城裡的人要發旺,如地上的草。17 他的名要存到永遠,要留傳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萬國要稱他有福。

 

這段經文在所羅門作王的影像之下,預言基督國度的繁榮和永久。這番話出現在這裡:

1. 乃是作為禱告的依據:「耶和華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和公義賜給他,他要按公義審判你的民,成就他升為高的目的(2 節)。求你施恩給他,也施恩給你的百姓,就是順從他的治理、從中得益處的人。」因為神愛以色列人,所以立他作他們的王,使他秉公行義歷代志下 98)。只要我們相信所求的與神的教會普遍有益,便可憑信心與神較力,求他施恩。

2. 乃是作為平安的回應。我們藉著信心的禱告回應神施憐憫的應許,神也藉著施憐憫的應許回應我們信心的禱告。這段預言明顯指向彌賽亞國度,因為其中有許多話不適用於所羅門王朝。他所掌管的政權在起初確有不少公義和平安,但在作王的後期,則多有患難和不義。這裡所說的國度要像太陽那樣永存,但所羅門的國度卻很快消亡了。所以連猶太解經家們也都將之理解為彌賽亞國度。

讓我們分析一下這其中許多又大又寶貴的應許,這些都只能在基督國度完全應驗;不過其中也有些部份應驗在所羅門作王期間。

I。這將是個公義的政權(2 節):他要按公義審判你的民。比較以賽亞書 114。基督國度的律法與永恆的公平法則相吻合;所建立的大法庭要廢去律法的嚴酷,乃是公平的法庭;並且他的最後審判不徇情面。他國度的平安乃是以公義為基礎(3 節);唯有公義如海浪,平安才能如河水以賽亞書 4818)。他要按公義審判天下使徒行傳 1731)。

II。這將是個平安的政權:大山小山都要使民得享平安3 節);哈蒙德博士說這指的是所羅門國度裡的各級法庭。國中大有平安(7 節)。所羅門這個名字,意思是平安,他作王期間也平安,以色列安享前朝所得的勝利果實,保持了前朝所得的平靜安康。但平安尤其是基督國度的榮耀,因為他的國度發揚光大之處,必有神與人和好,人與人也和好,並且殺戮一切仇敵;他是我們的平安。

III。這個政權特別保護困苦人和窮乏人:他要審判你的困苦人2 節)。這些都是屬神的困苦人,因持守良心而困苦;這個國度必特別眷顧他們,憑公義為他們審判,特別顧念他們的案件,特別為他們伸冤。他必施行審判,拯救困苦人和窮乏之輩4 節)。這點在後面再次強調(第 12-13 節),表示基督必為受冤屈的困苦人伸張正義。他要拯救窮乏之輩,使他們不必倚靠欺壓他們的,他也必拯救困苦人,因為他們在世上無助,幫助他們是他的榮耀,也因為他們向他呼求,他就回應他們的禱告,應許幫助他們;他們藉著禱告把自己交托他104)。窮乏人祈求他的憐憫,他就放過他們,不願嚴嚴待他們;他要拯救他們的靈魂,他們所渴望的也正是如此。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 53)。基督是窮乏人的王。

IV。驕傲的欺壓者要被追討:他要壓碎那欺壓人的4 節),要奪去他們的能力,使他們不可傷人,要他們因所造成的傷害受懲罰。饒恕被征服的,敗壞驕傲的,這是好王的職責所在。魔鬼是大大的欺壓者,基督要將他壓碎,要毀滅他的國。他要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以賽亞書 11 4),要救贖他的百姓脫離欺騙和強暴114 節)。他要救他們脫離撒但的權勢;撒但乃是那古蛇,用欺騙的手段叫他們陷入網羅,又是那吼叫的獅子,用強暴的手段威嚇吞吃他們。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撒但或其爪牙以欺騙和強暴的手段要流他們的血,哪怕只流一滴,他也要追討。基督是王,雖然他有時呼召臣民抵擋罪惡,到流血的地步希伯來書 124),但他決不揮霍他們的血,也不會叫他們白白流血,除非是考慮到他和他們的榮耀,叫仇敵惡貫滿盈。

1欽定本將第 14 節中的「欺壓和強暴」譯為「欺騙和強暴」

V。信仰要在基督的國裡大放異彩(5 節):太陽還存,月亮還在,人要敬畏你。所羅門誠然建造了聖殿,百姓在他治下敬畏神,敬拜神,卻不能持久;所以這一定是指基督國度而言,所有的臣民都持久敬畏神,因為基督信仰有一種直接的傾向,一種強有力的影響,可以扶持並發揚自然信仰。信基督的,都持久敬畏神,因此,所傳的永遠福音是:應當敬畏神,將榮耀歸給他(啟示147)。並且基督的國不僅提倡敬畏神,也提倡人間的公義和愛心(7 節):在他的日子,義人要發旺;要有公義行出來,行公義的,要被提拔。公義要增多,要得好名聲,也要掌權。基督的律法寫在人心裡,使人誠實正直,把人所當得的都給人;也使人活在愛中,多多產生平安的果效,將刀打成犁頭以賽亞書 24)。聖潔和愛在基督的國裡都要永存,決不衰殘,因為只要日月尚存,國中臣民都要敬畏神;基督信仰既因眾人的擁戴,在世上站穩腳跟,就必堅立,直到時間的末了,又因自身的權能,在人心裡站穩腳跟,就必存留在人心,直到離世,日月星辰黯淡(指身體衰敗的日子)。世界多變,人生多變,基督的國必堅立自己;倘若人人都敬畏神,如日月之久,平安也必如日月之久。教會的平安,心靈的平安,都要在純潔和敬虔中持續下去,如日月之久。

VI。基督政權必使一切信他愛他的臣民大得安慰(6 節):他藉著聖靈的恩典和安慰,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不是被割盡的草地,而是還要生長髮旺的草地。基督的福音好比雨露,使堅硬的地得軟化,乾涸的地得滋潤,使之發芽結實以賽亞書 5510)。願我們的心因這雨露而得滋潤(希伯來書 67)。

VII。基督的國度要擴展,大大加增:

1. 疆界擴張(8 節):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南海到北海,從紅海到地中海),從大河(幼發拉底河或尼羅河)直到地極。所羅門的疆界遼闊(列王紀上 421),乃是按照所應許的(創世記 1518)。但這句諺語般的表達不具體說是哪個海,哪條河,表示主耶穌的王權是普世性的。他的福音已經(或將要)傳遍天下馬太福音 2414),當外邦人的數目滿足的時候,世上的國要成為他的國啟示錄 1115)。

1)他的疆界要延伸到曾經不認識他的地方:住在曠野的,遠離大路的,孤陋寡聞的,都必聽見救贖主的大好消息,蒙他的救贖,必在他面前下拜,相信他,接納他,敬拜他,負他的軛。我們在主耶穌面前,若不下拜,就必折斷。若折斷,就必滅亡;若下拜,就必存到永遠。

2)他的疆界要延伸到曾經敵對他、與他相爭的地方:他的仇敵必要舔土;必被傾倒在地,臥在塵埃,必舔土以洩憤,必饑不擇食,以吃土為樂事,必像蛇那樣吃土(創世記 315),本是蛇的種類;仇敵如此卑下,他豈不是要管轄他們嗎?

2. 附屬國尊貴。他不但要管轄住在曠野草屋裡的貧民,還要管轄住在王宮的(10 節):他施和海島的王要進貢,遠離以色列的遙遠地方,外邦人的海島(創世記 105),那裡的王要視他為主宰,臣服在他以下,倚靠他保住自己的王冠。他們要祈求他的恩惠,視他為自己的利益,聽他的智慧話。這應驗在所羅門身上(那時,普天下的王都求見所羅門,要聽神賜給他智慧的話;他各帶貢物來獻給他;歷代志下 923-24);也應驗在基督身上:東方的博士(可能是國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來朝拜他,並獻上禮物(馬太福音 211)。他們必將自己獻給他,這也是我們能獻給基督的最好禮物,若不獻上自己,別的禮物都不蒙悅納;參考羅馬書 121。他們要獻禮物,就是禱告和讚美的靈祭,獻給基督,以他為神,以他為壇,他乃是使禮物成聖的壇。他們歸向神,經上稱之為:所獻上的外邦人羅馬書 1516)。是的,諸王都要叩拜他,或向他盡義務,或聽候他的審判,遲早都要如此(11 節)。他們要拜倒在他面前,或作為聽命的臣民,或作為被征服的囚犯,或祈求他的憐憫,或等候他的審判。諸王順服,百姓自然也順服:萬國都要事奉他;人人都受邀參與事奉;萬民中都有人加入事奉,人必奉他的名燒香,獻潔淨的供物(瑪拉基書 111);參考啟示錄 79

VIII。所有的臣民都必尊崇他,熱愛他(15 節):他必活著2;他的臣民都渴望他活著(國王萬歲!),因為他曾說: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約翰福音 1419);並且有為他作見證的說,他是活的,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希伯來書 7825)。他必活著,必繁榮興旺;並且:

1欽定本和多種譯本將第 15 節中「他們要存活」譯為:他必活著;用單數第三人稱。

1. 必有禮物獻給他。儘管沒有禮物他也能活著,因他並非離不開人的禮物或服事,但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金子是最貴重的金屬,而示巴的金子也許是上好的金子;他既是那上好的,事奉他就必須用上好的。世上最有財富的,能隨意用金子的,都要把金子奉給他,用金子事奉他,用金子做善事。經上說:你要以財物尊榮耶和華箴言 39)。

2. 人要常常為他禱告,不斷禱告。百姓為所羅門禱告,有助於使他和他的王權成為眾人的祝福。為君王和一切掌權者禱告、代求、感恩,這是臣民的義務;這不是為了恭維他們(恭維的事常有發生),而是為大眾謀利益。這點如何應用在基督身上呢?他不需要我們的禱告,也不從中得益處。但舊約聖民祈禱他的到來,常常為之禱告,稱他為:那將要來的。如今他果然來了,我們就當求神使福音廣傳,使他的國度擴張,他把這叫做為他禱告(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高高在上和散那),並且我們要禱告,求他再來。這句話也可理解為:人要常常藉著他禱告,或因他的緣故禱告;我們無論向父神求什麼,都要奉他的名,倚靠他的代求。

3. 人要稱頌他,因他的智慧、公義和良善高唱頌歌:終日稱頌他。終日奉他的名禱告,就是歸榮耀給他。政權若成了百姓的祝福,百姓就當為它說好話;基督徒更應當稱頌耶穌基督,終日稱頌他,因為他們所有的都從他而來,又對他負有最高的義務。

IX。在他治理下,糧食和人口都必奇妙增長,鄉村的五穀和城裡的居民都大大增長(16 節)。

1. 鄉村的五穀必茂盛。在地的山頂上撒一把五穀,在人看來只有一點,所結的穀實要搖動如黎巴嫩,長得像樹林,稠密、高聳、穩固,好比黎巴嫩的香柏樹。即便在山頂,地也要結出一把一把的,表示極豐極盛創世記 4147),好比說房頂上的草,收割的不夠一把1296-7)。這可理解為彌賽亞時代福音的種子結出奇妙的果實。一把種子撒在外邦世界崎嶇光禿的地上,產生奇妙的豐收獻給基督,其果實搖動像黎巴嫩。地裡的莊稼熟了約翰福音 435;馬太福音 937)。芥菜種長成了大樹。

2. 城裡的人口必加增:城裡的人要發旺,如地上的草,數不勝數,鬱鬱蔥蔥。福音教會乃是神在人間的城,必多有興旺的跡象,許多人要加入進去,在裡面的也全然喜樂。

X。他的政權必永存,這是他的榮耀,也是臣民的喜樂。主耶穌要永遠為王;這只能理解為他,不能理解為所羅門。唯有基督,人要敬畏他,直到萬代5 節),才會好像日月長存7 節)。

1. 君王的榮耀是不朽的,永不褪色(17 節):他的名要存到永遠,儘管黑暗權勢千方百計作惡,要虧損他的光環,隔斷他的光線;他的名要存留,要永存;要傳揚。地上列王的名在後代得以存留,基督的名在自己得以存留。他的名要傳給後代。只要世界尚存,萬國都要稱他有福,都要因他的緣故稱頌神,不斷稱頌他,以他為樂。到了時間的末了,到了永恆,他的名要被稱頌,要常被提到;萬口都稱頌他的名,萬膝都向他的名跪拜。

2. 百姓的福樂也是普世性的,是完全的,永遠的:人要因他蒙福,真正蒙福,永遠蒙福。這明顯指的是神給列祖的彌賽亞應許: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得福創世記 123)。

 

感恩和禱告

18 獨行奇事的耶和華 - 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19 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20 耶西的兒子 - 大衛的祈禱完畢。

 

前面那段關於彌賽亞和他國度的預言如此壯觀,這裡用發自內心的禱告和稱頌作為結束,實在是恰如其分。

I。詩人在此因著這裡的預言和應許而滿心感恩(18-19 節)。神的話字字千斤,我們大可放心,即便尚未成就,也有足夠的緣由感謝他所說的。我們應當承認神是配得稱頌的,因他為世界、為教會、為世人、為他自己的兒女,在護理國度和恩典國度都行了大事,因他把一切權柄都交在救贖主手裡。我們應當激發自己,激發自己的內心,大大稱頌他,並且盼望別人也能這樣稱頌他。神是應當稱頌的,就是說,他榮耀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因為唯有奉他的名我們才能榮耀他,稱頌他,即便如此,他的名也超乎一切稱頌和讚美尼希米記 95)。願他的名永遠得稱頌,他的名必永遠得稱頌,他的名配得永遠的稱頌,我們盼望永遠稱頌他的名。這裡教導我們要稱頌基督的名,在基督裡稱頌神,因為他為我們所行的,都是藉著他。我們要稱頌他:

1. 因他是耶和華神,自有永有的存在,我們的主宰。

2. 因他是以色列的神,與那民立約,受他們的敬拜,並且所行的乃是按著給雅各的應許,給亞伯拉罕的憐憫。

3. 因他是獨行奇事的神,他的創造和護理都是獨行奇事,他的救贖之工更是獨行奇事,勝過他的創造和護理。人所行的又少,又普通,微不足道,即便如此,若離開了他還是不能行。但神所行的乃是靠他自己的能力,並且都是奇事,聖民和天使都為之永遠讚歎。

II。他迫切禱告,求神成就這裡的預言和應許: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當他施和海島的王來獻禮物的時候,他的榮耀就充滿了全地。神如此恩待這個世界,但地上卻似乎看不見他的榮耀,很少有人事奉他,歸榮耀給他,實在是可悲。因而凡願意神得榮耀、世人蒙福的,都不禁渴望全地充滿他榮耀的彰顯,因他榮耀的緣故發出感恩的回應。願每一顆心,每一張嘴,每一個聚會,都充滿頌讚神的聲音。大衛在這段禱告中的迫切感和他心裡所想的,在此表露無遺:

1. 他以雙倍的印記作為這段禱告的結束:「阿們!阿們!我一遍又一遍地說,我說了,也願別人都說,都認同我的禱告,認同所有聖民的禱告,萬眾一心。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馬太福音 69- 10)。」

2. 他以這段禱告作為自己生命的結束(20 節)。這是他所寫的最後一首詩,儘管沒有編排在詩篇的最後;這是他臨終時所寫,寫完就呼出了最後一口氣:「願神得著榮耀,願彌賽亞國度建立,且在世上得堅立。我已滿足,別無所求。耶西的兒子 - 大衛的祈禱完畢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