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I。義人的聖潔和喜樂(第 1-3 節)。
II。惡人的罪惡和愁苦(第 4-5 節)。
III。兩者的依據和緣由(第 6 節)。編撰大衛詩篇的人(可能是以斯拉)將本詩安排在卷首,作為引言,自有他的道理,因為敬拜若要蒙悅納,就當在神面前稱義(正直人祈禱,為他所喜悅;箴言 15:8),所以要正確認識何為有福,正確選擇通往蒙福的路。不走善道,就不配善的祈禱。
有福的人
1-3。1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詩人始於義人的特徵和光景,好叫義人先得安慰。這裡說的是:
I。形容義人的心志和道路,叫人以此試驗自己。主清楚認識屬他的人,但我們識別人,則須按人的特徵;這符合今世的試驗階段,叫人努力活出義人的特徵,盡本份謹守律法典章,盡力滿足條件蒙應許。義人的特徵,在此說成是他選擇道路和衡量事物的標準。我們的出發點,以及在每個轉捩點上何去何從,是走世界的路還是走神的道,都有實質性的後果。選錯了標準,選錯了領路人,後果都是致命的;而若選擇正確,就必一帆風順。
1. 義人為避免惡事,斷然拒絕與作惡之人交往,不跟從他們(第 1 節):不從惡人的計謀。這部份特徵放在首位,因為凡遵守神誡命的都當對作惡之人說:你們離開我吧(119:115)!遠離罪惡乃是智慧的開端。
(1)他見周圍有作惡的;世上滿有作惡的,到處都有。這裡用三個特徵形容他們:惡人,罪人,褻慢人。看看世人如何步步走向不虔的高峰。常言道:無人一步登上作惡的頂峰。他們先是當惡人,不敬畏神,生活上無視自己在神面前的本份,還要變本加厲,將信仰事奉拋到腦後,開始成了罪人,就是公然抗拒神,參與罪孽,服事撒但。原先的被動忽略,演變成了主動犯罪,心也越來越剛硬,終於成了褻慢人,公然褻瀆聖物,嘲笑信仰,視犯罪為兒戲。犯罪的路是下坡路,壞的更壞,罪人不但自己犯罪,還引誘別人犯罪,成為巴力的幫兇。我們譯為惡人的這個詞,原意是居無定所、漫無目的、無原則可循、聽命於情慾、順從試探的人。而譯為罪人的這個詞,原意是刻意犯罪、以犯罪為營生的人。褻慢人則是用口褻瀆上天的人(73:9)。義人見到他們,心情沉重,公義的心靈飽受痛苦。
(2)然而他一見到他們,就遠遠躲避。他們所做的,他不做,而為了不做他們所做的,他就不與他們來往。
[1.]不從惡人的計謀。惡人商議,他不參加,也不向他們出謀劃策。再聰明、再狡猾、再有學問,只要是惡人,就不與他們商議。他不認同,不附從(路加福音 23:51),不用他們的標準衡量事物,也不照他們的建議行事。惡人拼命勸人抵擋信仰,並且手段十分巧妙,若能遠離他們,不受影響,不被纏住,那就真是有福。
[2.]不站罪人的道路;罪人所做的事,他避而不做;罪人所行的路,他避而不行;不走他們的路,更不會一意孤行,不像罪人,定意行不善的道(36:4)。罪人所在之處他盡可能躲避。他不與他們交往,不選擇他們為伴侶,以致不效法他們。他不站在他們的路上,免得被拉攏(箴言
7: 8),他儘量遠離,像是遠離瘟疫盛行的地方,遠離染上瘟疫的人,怕被傳染;參考箴言 4:14-15。若要不受傷害,就當遠離受傷害的路。
[3.]不坐褻慢人的座位;他不與那些心安理得作惡、喜歡昧著良心的人同坐,不與那些處心積慮支持擴展魔鬼之國的人來往,也不與那些坐在審判席上定義人有罪的官長來往。酒徒的座位乃是褻慢人的座位(69:12)。不坐在上面的人有福了;參考何西阿書 7:5。
2. 義人順從神話語的引導,熟悉神的話語,使自己行善,一心行善(第 2 節)。這樣才能遠離惡人,堅固自己,抵擋試探。我藉著你嘴唇的言語自己謹守,不行強暴人的道路(17:4)。我們與神的話語相通,並藉著神的話語與神相通,就必喜樂,就必長進,不必與罪人相通。你睡醒,它必與你談論(箴言 6:22)。我們可用這些問題,來判斷自己的屬靈光景:「神的律法對我們有何意義?我們對它有何義務?它在我們心目中占什麼地位?」
(1)義人一心喜愛神的律法:喜愛耶和華的律法。雖是律法,是軛,他仍喜愛,因為這是神的律法,是聖潔的,公義的,良善的;他甘心認同,按著裡面的意思(羅馬書 7:16,22)滿心喜愛。人若以神為樂,也必以聖經為樂,因為聖經啟示神,啟示他的旨意,啟示以他為樂的唯一道路。
(2)義人非常熟悉神的話:晝夜思想神的律法;這也體現他喜愛神的律法,凡所愛慕的,都終日不住地思想(119:97)。默想神的話,就是在心裡反復思忖其中的大事,專心致志,聚精會神,直到受了感動,在心裡經歷到這些事的滋味和權能。我們要晝夜思想,要養成習慣,把神的話當作我們行為的準則,當作安慰的泉源,並且不論晝夜,遇事就要想起神的話來。默想神的話,任何時候都合宜,任何時候都合時。我們不但要定意晝夜默想神的話,在晝夜開始的時候默想,也要在每日工作和言行中默想,在每夜休息和睡夢中默想。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139:18)。
II。義人有福的確據;我們應當以此自勉,活出這樣的特徵來。
1. 總體來說,義人便為有福(第 2 節)。神賜福與他,令他快樂。福份臨到他,各樣的福份,上泉下泉的福份,令他全然喜樂,各樣的喜樂,無一缺乏。詩人有意刻畫有福的人,實際上是刻畫義人;畢竟唯有聖潔的,真正聖潔的,才是有福的,真正有福的。我們應當致力於認識通往蒙福的路,而不是去尋找哪裡有福。更何況,良善和聖潔不僅是通往蒙福的路(啟示錄 22:14),本身就是福;即便今生以後不再有來生,人若能謹守本份,也是有福的。
2. 義人的福份在此用比喻形容(第 3 節):他要像一棵樹,碩果累累,根深葉茂。
(1)這是敬虔行為的果效;他默想神的律法,將之轉化為汁液血液,使他像一棵樹。我們越熟悉神的話,就越能預備各樣的善言善工。
(2)這也是所應許之福份的果效;他蒙耶和華的祝福,於是就像一棵樹。神的祝福產生真實果效。
[1.] 義人的福樂在於他是藉著神的恩典被栽種。這些樹生來是野橄欖樹,若不嫁接,若不藉著從上頭來的能力栽種,就仍是野橄欖樹。好樹都不是自長的,乃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以賽亞書 61:3)。佳美的樹木,是耶和華所栽種的,都滿了汁漿(104:16)。
[2.] 義人的福樂在於他是藉著恩典的管道被安置,這裡稱為溪水旁,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詩篇 46:4)。義人從中領受供應,得著力量和活力,乃是鮮為人知的。
[3.] 義人的福樂在於他的行為好比所結的果實,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他們的賬上(腓立比書 4:17)。神賜福給始祖時說:要滋生繁多(創世記 1:22);結果子所得的安慰和尊榮,足以彌補所付出的勞力。人若得享恩典憐憫,就當在性情和日常生活中符合神施恩典的用意,並且結出果子來。我們真該稱頌葡萄園的主人,叫他們按時候結果子(這是必需的),在最美最有用的時候,利用各樣機會行善,並且按時候行善。
[4.] 義人的福樂在於他的信仰蒙保守,不致被玷污,不致衰殘:葉子也不枯乾。若在信仰的事上只長葉子,不結好果子,長出來的葉子就必枯乾,原本誇耀,後來必蒙羞;但神的話若在心裡作主,信仰就茂盛,我們就必得安慰,也必得信譽;如此贏得的桂冠永不枯乾。
[5.] 義人的福樂在於他無論到哪裡,都必興旺,乃是靈魂興旺。凡他所作的,凡是按律法所作的,盡都順利,超出他所求所想。
今天我們唱這首詩,在深感罪孽邪惡危險的本質、深感神律法的超然優越、深感神恩典的權能和果效、使我們結果子的同時,應當勸誡自己,也彼此勸誡,警惕罪孽,不可靠近,要多多熟悉神的話,多結仁義的果子;並且要多多禱告,求神施恩,堅固我們抵擋各樣的惡言惡事,預備各樣的善言善事。
惡人的下場
4-6。4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5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6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這裡說的是:
I。形容惡人(第 4 節)。
1. 總體來說,惡人的特徵和光景與義人正相反:惡人並不是這樣。七十士譯本反復強調這點:惡人不是這樣,不是這樣的;他們從惡人的計謀,走罪人的道路,坐褻慢人的座位;他們不喜悅、不思想神的律法;他們不結果子,乃是所多瑪的葡萄樹(申命記 32:32),白占土地。
2. 具體來說,義人好比有價值、有益處、結果子的樹,惡人卻像糠秕,被風吹散,乃是糠秕中最輕的,是穀場的主人希望掃除的灰塵,毫無用處。你會給他們算算價值、掂掂重量嗎?他們像糠秕,自己看重自己,在神眼中卻毫無價值。你想知道他們的性情嗎?他們輕浮虛妄,毫無真才實學;一點輕風,一點試探,就叫他們左右搖晃,站立不住。你想知道他們的結局嗎?神的忿怒必趕逐他們,好比風吹糠秕,再也聚不攏,再也看不見。糠秕也許暫時留在麥子裡,但那將要來的,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馬太福音 3:12)。人若因為犯罪和愚昧自成糠秕,就必在忿怒之神的旋風和烈火面前站立不住,無處藏身。參考詩篇
35: 5;以賽亞書 17:13。
II。宣告惡人的下場(第 5
節)。
1. 他們一經審判,就必被定罪,好比亂黨: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意思是,他們必罪名成立,垂頭喪氣,抱愧蒙羞,一切辯詞和藉口都不成立。將來必有審判,每個人今生的性情和工作,哪怕偽裝得再巧妙,隱藏得再深,也必真實完整地顯露出來,露出真面目,並且每個人將來的永恆歸宿都相應定下來,不可逆轉。惡人要出庭,按所行的接受審判。他們指望逃脫,指望得榮,卻是大失所望:當審判的時候,他們必站立不住,證據如此確鑿,審判又如此公義正直。
2. 他們要被永遠關在蒙福之人的會外。他們在義人的會中站立不住:有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們在聖徒的審判席前站立不住,聖徒作為基督的陪審員,要審判世界;他要帶著他的千萬聖者同來,在眾人身上行審判(猶大書第 14-15 節);參考哥林多前書 6:2。也可理解為在天上,在不遠的將來,有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希伯來書 12:23),乃是聖徒的總會,除了聖徒,除了成全的聖徒,無人能參加,這樣的總會在今世從未見過;參考帖撒羅尼迦後書 2:1。惡人在那會中沒有地位。不潔不聖的,不可進入新耶路撒冷;他們必眼見義人進入神國,自己被扔出來,且要永遠哀哭切齒;參考路加福音
13:27。作惡的,褻瀆神的,在今世嘲笑義人和義人的會,輕看他們,不願與他們來往;將來也必與他們永遠分開,這是公義的。今世假冒為善的,披著信仰的外衣,也許能混進義人的會,不受驚擾,不被發現;但傳道人會受騙,基督不會受騙;日子將到,他必將綿羊和山羊分開,將稗子和麥子分開;參考馬太福音 13:41,49。那大日(迦勒底譯本稱為大日)將是顯露的日子,是辨別的日子,是最後分開的日子。那時你們必歸回,將善人和惡人分別出來(瑪拉基書 3:18),今天有時不容易分辨。
III。義人和惡人將來結局不同的緣由(第
6 節)。
1. 神必因義人的興旺和福樂,得著一切榮耀。義人蒙福,因為耶和華知道他們的道路;他揀選他們走這條路,感動他們選擇這條路,帶領他們走這條路,並且引導他們一切腳步。
2. 罪人滅亡是咎由自取。惡人滅亡,因為他們所選擇、所定意要走的路直接通向滅亡,自然通向滅亡,也必以滅亡而告終。也可這樣理解:耶和華認同並喜悅義人的道路,因而在他恩典笑容的影響下,義人的路必興旺,必有完美結局;但神不喜悅惡人的道路,他們所作的,盡都是得罪他,於是惡人的路就必滅亡,走在惡道上的也一起滅亡。世人的審判都由神發出,這是毫無疑問的;審判的結果是禍是福,永恆的歸宿如何,都取決於我們是否蒙神悅納。願義人消沉的心靈得安慰,因為耶和華知道他們的道路,知道他們的心(耶利米書
12:3),知道他們暗中的敬拜(馬太福音 6:6),知道他們的性情;世人對他們百般譭謗抹黑,但神必在不遠的將來叫他們和他們的道路顯露在世人面前,叫他們得著永遠的福樂和尊榮。願罪人的安全感受挫,因為他們的道路眼下雖平順,卻終必滅亡。
今天我們唱這首詩,並以此作為禱告詞,願我們懷著聖潔的畏懼,遠離惡人的份,堅定活潑盼望將來的審判,激發自己作好準備,在各樣的事上,專心討神的喜悅,求他的恩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