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7, 2025

[詩篇 ] 第六十六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二)

 第六十六篇



這是一首感恩的詩,可以廣泛使用,不必猜測其寫作背景。詩中呼召所有人前來讚美神:

I。因為他在各方面都體現他掌管萬有(1-7 節)。

II。因為他特別恩待教會,恩待他的子民(8-12 節)。

III。詩人讚美神,因為他親身經歷了神的良善,尤其是禱告蒙垂聽(13-20 節)。如果我們學會凡事謝恩,因過去和現在的憐憫而謝恩,因大眾和個人的憐憫而謝恩,在歌唱這首詩的時候就會滿懷恩德和悟性。

 

人人都當讚美神

(一篇詩歌,交與伶長。)1-71 全地都當向神歡呼!2 歌頌他名的榮耀!用讚美的言語將他的榮耀發明!3 當對神說:你的作為何等可畏!因你的大能,仇敵要投降你。4 全地要敬拜你,歌頌你,要歌頌你的名。(細拉)5 你們來看神所行的,他向世人所做之事是可畏的。6 他將海變成乾地,眾民步行過河;我們在那裡因他歡喜。7 他用權能治理萬民,直到永遠。他的眼睛鑒察列邦;悖逆的人不可自高。(細拉)

 

I。詩人在這幾節經文呼籲所有人前來讚美神:全地,世上的居民,凡是有能力讚美神的,都要來讚美(1 節)

1. 這是歸榮耀給神,他配得所有人的讚美,因他恩待所有人,為萬民提供讚美的題材。

2. 這是他們的本份,人人都當讚美神;這是被造世界法則的一部份,所以萬有都當讚美。

3. 這是預言外邦人必悔改信基督;日子將到,全地都當讚美神,各地都要把讚美的馨香獻給他。

4. 這是詩人一心一意從事讚美神的善工。他自己多多讚美,也盼望地上的萬邦都敬拜他,不只是以色列地。他呼籲全地:

1當向神歡呼。聖潔的喜樂是一種虔誠的情感,激發我們一切的讚美;在信仰的事上雖不是刻意呼叫,神才會悅納(經上說虛偽之人故意使他們的聲音聽聞於上;以賽亞書 584),但我們讚美神:

[1.] 應當發自內心,熱情洋溢,盡力盡性。

[2.] 應當公開,在公開場合,不以自己的主為恥。這裡的歡呼有這兩方面的含義。

2)應當歡喜歌唱,為造就別人的緣故,歌頌他名的榮耀,歌頌他一切賴以立名的(2 節)。凡是他名的榮耀,都應當成為讚美的題材。

3應當用讚美的言語將他的榮耀發明,宣揚出去,越遠越好。我們讚美神,就當榮耀他;榮耀神是一切讚美的重點和範圍。有人理解為:應當把讚美神看作最大的光榮。被造之物的最高榮譽,在於有能力使造物主有名聲,得稱讚。

II。他呼籲全地都讚美神(1 節),並且預言(4 節)全地都必讚美他:全地要敬拜你;到處都有敬拜他的人,即便是最偏遠的地區也不例外,因為永遠的福音要傳給各國、各族、各方、各,其主旨是:應當敬拜那創造天地啟示錄 146-7)。福音既已傳出,決不徒然返回,總要在全地領一些人敬拜神,歌頌他。在福音時代,人們要唱詩敬拜神,要歌頌他,歌頌他的名,因為我們的讚美只能有助於宣告他的榮耀(他藉著這榮耀顯明自己),不能加添他本體的榮耀。

III。為了給我們提供讚美的題材,詩人在此呼籲我們來看神所行的;無論我們是否稱頌他,他自己的作為要稱頌他;我們之所以沒有更多更好地稱頌他,是因為我們沒有認真觀看他的作為。所以,讓我們來看神所行的,看他的作為所體現的智慧、權能和信實(5 節),述說他的作為,也向他述說(第 3 節):當對神說:你的作為何等可畏!你所行的何等可畏!

1. 神的作為本身奇妙,只要認真思想,心裡就會充滿驚訝。神的作為可畏(就是令人讚歎),藉著他的大能,在他所行的一切事上發出耀眼強烈的光芒,真乃是他的作為無可比868)。經上說他可頌可畏埃及記 1511。他向世人所行的,盡都可畏,理當懷著聖潔的敬畏來觀看。信仰關乎敬崇神的旨意。

2. 神的作為令仇敵膽戰心驚,驚恐之餘,常常不得不裝作順服(3 節):因你的大能,無人能擋,仇敵要投降你;這裡原文是:仇敵要向你撒謊,就是說他們被逼無奈,不情不願,無條件投降。凡是出於懼怕而被迫臣服的,很少有真心的,所以宣揚信仰不能靠武力,凡皈依信仰的,日後若發現是撒謊,這在教會也無喜樂可言;參考申命記 3329

3. 神的作為使他百姓得安慰,得益處(6 節)。以色列出埃及時,神在他們面前將海變成乾地,鼓勵他們跟隨神的引領穿過曠野;他們進迦南時,神為了鼓勵他們爭戰,在他們面前分開約旦河水,眾民步行過河;雖是步行,但既有上天眷顧,就在耶和華的爭戰中猶如騎兵而不是步兵。在那裡,敵人在他們面前發顫(出埃及記 1514-15;約書亞記 51我們卻在那裡因他歡喜,信靠他的大能(倚靠神常常被說成是以他為樂),歌唱讚美他10612)。我們在那裡歡喜,指的是我們的祖先在那裡歡喜,我們乃是在他們的身中。祖先的喜樂就是我們的喜樂,理當把自己看作與他們同樂。

4. 神的作為掌管萬有。神藉著他的作為掌管世界(7 節):他用權能治理萬民,直到永遠;他的眼睛鑒察列邦。

1神的眼目帶有權柄,他的眼目從高天掌管世上的居民,能清楚全面地看見他們。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歷代志下 169),再偏遠再無名的國也在他鑒察之下。

2)他的膀臂帶有權柄;他用權能治理萬民,直到永遠,不會軟弱,不可阻擋。你的手有力,你的右手也高舉8913。他因此得出結論:悖逆的人不可自高;有逆反心理的,千萬不要起來公然抗拒神,不要像亞多尼雅那樣自高,說:我必作王列王紀上 15。悖逆神的,千萬不要高舉自我,以為有成事的可能。不,他們都當肅靜,因為神已經說了:我要興起以賽亞書 3310);神一言既出,人不可反駁。

 

鼓勵聖民讚美神

8-128 萬民哪,你們當稱頌我們的神,使人得聽讚美他的聲音。9 他使我們的性命存活,也不叫我們的腳搖動。10 神啊,你曾試驗我們,熬煉我們,如熬煉銀子一樣。11 你使我們進入網羅,把重擔放在我們的身上。12 你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你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

 

詩人在這幾節經文用特殊方式呼籲神的百姓讚美神。願全地都讚美他,以色列地尤其要讚美他。要稱頌我們的神,因他是我們的神,與我們立約,把我們當成他的民。願他們使人得聽讚美他的聲音8 節);除了他所寶愛所揀選的,誰會發聲稱頌他呢?我們稱頌神,基於兩個緣由:

I。平時的保護(9 節):他使我們的性命存活,免得自行跌落;性命常捏在手裡,很容易從指縫中漏掉。我們必須承認性命和靈魂得以廝守,乃是出於神的善意,我們的靈魂得以保存,乃是出於他的眷顧。原文作:他把我們的靈魂安置在性命中。他不但賜我們生命,還不斷維繫我們的生命,天意運行乃是不間斷的創造。當我們即將灰心沉淪,他使我們的靈魂蘇醒,像是注入新的生命,帶來新的安慰。古人云:生命的風采不在於活著,而在於喜樂。但我們很容易絆倒,常遇致命意外,又是致命的疾病,又是致命的災禍,而遇到這樣的事,我們仍受全能神的保護。他不叫我們的腳搖動;危險將至,我們渾然不知,是他替我們除去了許多無法預測的禍患。若不是他,我們早已落入無盡的毀滅中。他必保護聖民的腳步撒母耳記上 29)。

II。拯救我們脫離大難。請注意看:

1. 危險和患難何其大(11-12 節)。我們不知這裡具體指哪一場災禍,也許關乎個人或家庭。但無論是什麼,他們都大驚失色,好比飛鳥落入網羅,如同魚兒被網罩住,不得脫身;他們被壓在下面,仿佛有重擔壓在身上(11 節)。但他們承認這其中有神的手。神若不叫我們落網,我們決不會落網,神若不叫我們擔重擔,我們決不會擔重擔。有什麼比經過水火更危險呢?我們經過水火,意思是我們經過了各樣禍患,禍患接連不斷;剛剛脫離危險,又陷入新的危險。神的聖民可能會遇見這樣的事,但他曾應許說: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以賽亞書 432)。驕傲兇殘的人就像水火那樣危險,甚至比水火還要危險。你們要防備人馬太福音 1017)。當人起來攻擊我們,就好比是水火,咄咄逼人(1242-4),這裡也相同:「你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踐踏我們,羞辱我們,恐嚇我們,虐待我們,甚至當我們是奴隸,對我們說:你屈身,由我們踐踏過去吧以賽亞書 5123。」快樂的明君在臣民心中作王,驕傲的暴君卻軋他們的頭;然而在這一切事上,苦難中的教會仍承認是神的手:你使人惡待他們;再瘋狂的逼迫者也沒有能力,除非是從上頭來的。

2. 神使危難落在他們身上,其用意何等仁慈。看看他的用意(10 節):神啊,你曾試驗我們,熬煉我們。如果用這樣的眼光看待苦難,便可從中得益處,因為這樣可看見苦難的背後有神的恩典和慈愛,苦難的盡頭有我們的榮耀和利益。我們在苦難中受熬煉,好比銀子在火中熬煉:

1)叫我們的恩德經過試驗,便更加鮮明,更得稱讚,像銀子經熬煉變得更純,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彼得前書 17),可能在今世也得著稱讚。約伯的正直和恒心在他受苦的時候盡顯無遺。

2)叫我們的恩德經過操練,變得更堅強更活躍,更有進步,好比銀子經火,脫去銀鏽,便更加明亮;這好處對我們不可言喻,乃是在神的聖潔中有份(希伯來書 1210)。大眾受難,為的是教會得潔淨;參考但以理書 1135;啟示錄 210;申命記 82

3. 最後的結局何其榮耀。教會受難,必有完美結局,因為:

1)脫離苦難是喜樂,他們身陷水火,但還是走過來了:「我們經過水火,沒有在火焰或大水中沉淪。」聖民無論有何患難,都必有出路,真是感謝讚美神!

2)進入更美的世界更是喜樂:你使我們到豐富之地,原文作:你使我們到水源充足之地,好比耶和華的園子,極其肥沃。神將他百姓領入苦難中,使他們日後的安慰更加甜美,使他們的苦難結出平安公義的果子;這樣,世上任何貧乏之地都能成為豐富之地。

 

大衛定意要讚美神;宣告神對他的靈魂有何作為

13-2013 我要用燔祭進你的殿,向你還我的願,14 就是在急難時我嘴唇所發的、口中所許的。15 我要把肥牛作燔祭,將公羊的香祭獻給你,又把公牛和山羊獻上。(細拉)16 凡敬畏神的人,你們都來聽!我要述說他為我所行的事。17 我曾用口求告他;我的舌頭也稱他為高。18 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19 但神實在聽見了;他側耳聽了我禱告的聲音。20 神是應當稱頌的!他並沒有推卻我的禱告,也沒有叫他的慈愛離開我。

 

詩人在前面激發萬民稱頌耶和華,尤其是激發神的百姓稱頌耶和華,這裡則是激發自己如此行。

I。激發自己向神獻祭(13-15 節)。他在前面呼籲別人向神唱讚美歌,用歌聲向他歡呼;至於他自己,他決意要在讚美神的事上更進一步:

1. 要獻貴重的祭物,按律法條例獻祭榮耀神。並非人人都有這樣的能力或熱心獻祭讚美神;但大衛既有能力又有意願用這樣的方式來敬拜神(13 節):我要用燔祭進你的殿。他要公開獻祭,在神所揀選的地方:我要帶著祭物進你的殿。基督就是我們的殿,我們應當把屬靈的供物獻給他,並且這些供物藉著他得以成聖。這些乃是上好的供物,是燔祭,要全然燒在壇上,歸榮耀給神,獻祭的人沒有份;要把肥牛作燔祭,不要瘸腿的、瘦的,要上好的,最上乘的。神本為至善,服事他理當用最好的。神為我們所設擺的筵席乃是肥甘,是滿髓的肥甘以賽亞書 256),我們向他獻祭也當如此。他又把公牛和山羊獻上用讚美回報神,出手大方,毫不吝嗇;他不獻免費的東西,所獻的都極其貴重。他還獻公羊的香祭,就是公羊的脂油,在壇上燒著,其煙上騰,好比燒香的煙。也可能是公羊加乳香。乳香預表基督的代求,若沒有他的代求,祭物再肥也不蒙悅納。

2. 要憑良心還願。我們稱頌神拯救我們脫離苦難,但若在苦難中許願卻不憑良心還願,就不能蒙悅納。詩人決意要向你還我的願,就是在急難時我嘴唇所發的13-14 節)。注意:

1)我們在急難中,或在求憐憫時,會很自然許願,在耶和華面前鄭重說出,好約束自己遠離罪孽,約束自己謹守本份,這樣做很平常,也值得稱讚;許願並非等價交換神的恩惠,也不是求神念及所許的價值,而是預備自己領受神的恩惠。

2在苦難中許願,苦難過後不可忘記,應當認真還願;許願不還,不如不許。

II。激發自己向朋友述說(16 節)。他把義人召聚起來,聽他述說神的恩惠:凡敬畏神的人,你們都來聽!

1. 與我一同讚美,助我一同獻感恩祭。我們在禱告時需要敬畏神之人的幫助,在蒙了憐憫獻感恩祭時,同樣應當渴望他們的幫助。

2. 我所說的,你們必得造就,必受鼓舞。謙卑人聽見就要喜樂342)。敬畏你的人見我就要歡喜11974);讓他們都來,我要向他們述說,不是向那些一味嘲諷譏誚的屬血氣之人(不可把珍珠扔在豬前),而是向敬畏神的人,他們聽了便得益處;我要述說神為我的靈魂所行的,不為驕傲,不為虛榮,不為炫耀自己是天之驕子,勝過旁人,而是為了榮耀神(人人都當榮耀神),為了造就人。注意:神的百姓應當彼此交流自己的經歷。要利用各樣機會,彼此述說神為我們所行的又大又善的事,特別是他為我們靈魂所行的事,賜給我們的屬靈福份,明白天上的事;這些都是最能打動我們的,我們也該用這些來打動別人。神為大衛的靈魂做了些什麼呢?

1)神使他從心底裡熱愛禱告,並且施恩擴展他禱告的心17 節):我曾用口求告他。神為我們的靈魂行了許多事,但若不賜給我們兒子的心,不教我們或不使我們有能力呼叫阿爸,父羅馬書 815),那也是枉然。神允許我們禱告,吩咐我們禱告,鼓勵我們禱告,而更重要的,是他還賜給我們一顆禱告的心,我們真該感謝讚美他;我們在用口求告他的時候,如果我們的舌頭也稱他為高,就是憑著信心和盼望,能夠在尋求他憐憫和恩典的時候就歸榮耀給他,雖尚未得著他的恩典,但在盼望他施恩的時候就讚美他,那就更好了。求告他就是稱他為高。他悅納正直人謙卑而有信心的禱告,並把這樣的禱告視作他的榮耀;他竟然喜悅將他的利益和我們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他為我們造福,我們歸榮耀給他,這是他為我們的靈魂所行的大事。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他的升高在我舌下,意思是:我正在腦海裡思想應當如何高舉他的名,以他的名為大。禱告在口中,讚美就應當在心裡。

2)神使他從心底裡懼怕罪孽,視作禱告的大敵(18 節):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這點我很清楚。一些猶太人解經家很有些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他們給這句話加上了極其敗壞的解釋: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他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我只在心裡犯罪,如果罪孽不衝口而出,不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神必不聽,就是他不計較,不在乎,不算我犯罪,仿佛在神的帳本裡,心裡犯罪不算犯罪。我們的救主從屬靈層面詮釋律法,早已揭露了這種解釋的虛假(馬太福音第 5 章)。這裡的意思很明顯:我若心裡注重罪孽,就是說:「我若有喜歡犯罪的念頭,若愛它、放縱它,若允許自己犯罪,若待罪孽如朋友,若歡迎它,給它留餘地,不願離開它,若在舌下品嘗,以為美食,儘管只是心裡犯罪,只在心裡作怪,我若心裡喜悅罪孽,神必不垂聽我的禱告,必不悅納,必不喜悅,我便不能指望得著平安的回應。」注意:心裡的罪孽必定有損禱告的安慰和果效,因為惡人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箴言 158)。人若不斷喜愛罪孽,與罪孽結盟,就必與應許無緣,與中保無緣,因而也就不能指望禱告有任何功效。

3)神施恩賜他平安的話語,回應他的禱告(第 19 節):「但神實在聽見了;我深知自己內心多有虧欠,開始擔心禱告被拒絕,但我發現神竟然願意垂聽,令我大得安慰。」這就是神為他的靈魂所行的;他回應他的禱告,以此表明他的恩惠,證明在他裡面動了善工。所以他最後說(20 節):神是應當稱頌的。前面兩節經文是三段論中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這是大前提;但神實在聽見了,這是小前提,他本可從中得出合理推論:所以我心裡不注重罪孽;但他並不洋洋自得,而是把讚美獻給神:神是應當稱頌的。無論前提如何,結論永遠都應該是神的榮耀。神聽見了,所以神是應當稱頌的。注意:藉著禱告得來,就該披上讚美衣。禱告蒙垂聽,就更應該感恩。他並沒有推卻我的禱告,也沒有叫他的慈愛離開我。他將這一切都歸功於神的慈愛,免得被人以為他蒙拯救是因為他的禱告有何可取之處。他加上這句話,有點像補充說明:「拯救並非出於我的禱告,而是來自神的慈愛。」神之所以不推卻我們的禱告,是因為他不叫他的慈愛離開我們,這是我們盼望的根基,是我們安慰的泉源,也應當成為我們讚美的題材。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