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前面那首詩通過大衛高升的預表,向我們展示救贖主的君尊,這篇則通過大衛受苦的榜樣,向我們展示贖民的平安和聖潔,他們真是坦然,感覺就在神的庇護之下。當時大衛被逆子押沙龍逐出王宮,逐出王城,逐出聖城:
I。他向神傾訴仇敵的陰謀(第 1-2 節)。
II。他信靠神,且因神是他的神而倍受鼓舞(第 3 節)。
III。他想起神曾施恩回應他的祈禱,想起他曾經歷神的良善(第 4-5 節),便大得滿足。
IV。他不再懼怕(第 6 節),並在祈禱中向仇敵誇勝(第 7 節)。
V。他將榮耀歸給神,安慰則歸自己,因為一切屬神的百姓必蒙神的賜福和拯救(第 8 節)。凡親身經歷的,最能道出神的真實;大衛就是如此,他道出了神的權能和良善,道出了虔誠人的坦然和寧靜。
苦難與信靠
1-3。1 耶和華啊,我的敵人何其加增;有許多人起來攻擊我。2 有許多人議論我說:他得不著神的幫助。
(細拉)3 但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
這首詩的題目和其他不少詩篇一樣,好比鑰匙掛在門上,領我們進來盡情欣賞;知道了詩歌寫作的背景,便可更好地詮釋它。大衛的兒子押沙龍企圖謀害他,不但要奪他的王冠,還要追索他的性命;故事記載在撒母耳記下第 15 章等。大衛在逃亡途中寫下這首詩獻給神,至少其主要部份是在他逃亡時默想而成。
1. 他當時蒙大難;他在逃亡中蒙頭赤腳上橄欖山(撒母耳記下 15:30),並且嚎啕大哭,卻就在那時寫下了這首舒心的詩。他流淚祈禱,流淚歌唱,流淚相信,真乃流淚撒種(126:5)。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雅各書 5:13);不,他就該唱這首詩。你們中間有人飽受逆子之苦嗎?大衛就是一個,但他以神為樂不受干擾,唱聖歌也不走調。
2. 他當時遇大險;陰謀之深,勢力之大,又是親生兒子領頭,令他似乎窮途末路,但他緊緊抓住神,且因此得安慰。危難和驚恐本當使人奔向神,而不是遠離神。
3. 謀害他的,是他向來溺愛的兒子以及他向來祝福的臣民;他有理由相信這些人本當善待他,如今卻大大得罪他。想起來就惱怒,任何人都難免脾氣失控,但他不但沒有任何衝動洩憤的言語,反倒平心靜氣表現出敬虔的行為,這需要極大的決心和強烈的意念。聖靈落在他身上,表明他坦然自若,因為聖靈選擇運行在平靜的水面上。我們若受了氣,即便是受兒女或朋友的氣,但願不要往心裡去,免得妨礙我們與神相通。
4. 他在烏利亞的事上犯了罪,這是他身陷患難的緣由;神警告在先,必從他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他(撒母耳記下 12:11),眼下所受的正是神所說的禍患;毫無疑問,他對此心知肚明,且願意趁此機會重新認罪悔改。但他仍深信神的權能和良善,仍盼望神的幫助。哪怕是因罪憂傷,也不可妨礙我們以神為樂,以神為盼望。
5. 他尚未交戰,就逃離押沙龍,丟棄王城,似乎顯得很怯懦;但這首詩表現出他滿有真勇氣,而這勇氣源自他對神的信心。真基督徒的堅固城更多表現在蒙恩的坦然和鎮定,耐心忍受,耐心等待,而不是刀劍在手,膽大冒進。
他在這三節經文裡求告神。我們若因任何事受困受驚,除了求告神,還能求告誰呢?大衛此時遠離自己的家,遠離他素常禱告的神家之院,卻仍能找到通天的管道。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與神相通,無論被趕往何處,都能靠近他。
I。大衛在逃亡中向神訴苦(第 1-2 節)。他四下張望,像是巡視敵營,又像是得知仇敵意圖謀害他,便來到神面前,而不是與謀士商議。他向神控訴仇敵兩件事:
1. 人數眾多:耶和華啊,我的敵人何其加增!遠超原來的數目,遠超他之所料。押沙龍一夥像滾雪球,不可思議地滾成一團。他顯得很詫異;真該詫異:他為百姓鞠躬盡瘁,卻居然大半起來造反忤逆,推舉像押沙龍那樣愚昧癲狂的年輕人當首領。世人當中油滑奸詐的何其多,誠信忠貞的何其少!大衛比任何君王都深得人心,當時卻忽然失了民心。真是:百姓不可太過信賴君王(詩篇 146:3),君王也不可太過依賴百姓。基督是大衛的子孫,他也有許多敵人。前來捉他的有一大群人,高喊「把他釘十字架」的也有許多人;他的敵人何其加增!逆流來襲,仇敵勢力加增,即便是義人,也不要覺得奇怪。
2. 氣勢洶洶。他們起來攻擊他,企圖攪擾他,這還不夠,還要對他說:他得不著神的幫助。
(1)這是幸災樂禍,堪比約伯的朋友,一見他僕人和臣民紛紛離去,不再幫助他,就斷定神也拋棄了他,於是就落井下石,嗤之以鼻。
(2)這是褻瀆神,以為神沒有能力救他:「他身處險境,連神都無法救他。」以色列人中居然有人如此不信,並且數目不在少數,以為無所不能的神不是人的對手。
(3)這是試圖動搖他對神的信念,不再指望神的拯救。這句話可譯作:有許多人對我的靈魂說;比較 11:1;42:10。他們居然小覷他,以為能動搖他的根基,這是最令他心痛的。赤裸裸的試探像是在抽打他,像是有一根刺加在他肉體上(哥林多後書 12:7),更像是打碎他的骨頭(42:10)。注意:不再指望神的幫助,這對神的兒女來說簡直不堪設想;你不能勸他說:你得不著神的幫助,那是他最受不了的。大衛來到神面前,將仇敵的話傾訴於他,好比希西家把拉伯沙基的褻瀆書信在耶和華面前展開(列王紀下
19:14)。「他們說,我得不著你的幫助;主啊,若果真如此,我豈不滅亡了?他們對我的靈魂說2:他得不著神的拯救(原文用拯救一詞);主啊,可你對我的靈魂說:我是拯救你的(35:3);你的話使我大得滿足,且要在適當時候叫他們閉口無言。」他還加上細拉一詞;這個詞在整部詩篇裡大約出現了七十次。有人說這個詞用於大衛時代的音樂,也有人說這個詞有含義,表示莊嚴的停頓。細拉:你給我記住;停下來,好好想想。譬如這個例子,他們說:他得不著神的幫助,細拉。「撒但,退我後邊去吧(馬太福音 16:23)!耶和華責備你(撒迦利亞書 3:2)!你這是癡心妄想!」
2欽定本將第 2 節中「有許多人議論我說」譯為「有許多人對我的靈魂說」。
II。他在逃亡中宣告倚靠神(第 3 節)。有活潑信心的,越是被逼遠離神(或時運不濟,或仇敵相逼),就越緊緊抓住他,靠得也越近;大衛就是這樣,敵人說:他得不著神的幫助,他就越發呼叫說:「但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我不管他們怎麼說,我堅信你絕不丟棄我,我也定意信靠你到底。」看看神在他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他們如何看他,大衛如何看他。
1. 安全:你是為我所設的盾牌3;有人理解為:「你是我四圍的盾牌,仇敵將我圍困,你卻在四圍保護我。」不只是我的盾牌(創世記 15:1),不單單有份於神的庇護,而是為我所設的盾牌,特指因神的庇護所得的各樣利益和福份。
3欽定本將第 3 節上半句譯為「但你—耶和華是為我所設的盾牌。」
2. 尊榮:你是我的榮耀。神所認的,不是得了安全就鬆懈,而是升為高,有真正的榮耀賜給他們,遠超過世人所羡慕的地位。大衛當時落荒而逃,王冠落地,但他以神為榮,不小覷自己;參考以賽亞書 60:19。「你是我的榮耀;你的榮耀就是我的榮耀(有人這樣理解);這是我心所願,我心所想,不論我的境遇如何,名聲如何,唯願我一心為神得名聲,得稱讚。」
3.喜樂與救拔:「你是叫我抬起頭來的。你必抬起我的頭來,叫我適時脫離患難,還我自尊;即使在患難中也抬起頭來,不致垂頭喪氣,也不致灰心絕望。」屬神的百姓在最艱難的時候,若能滿懷喜樂抬起頭來,深知萬事互相效力,叫他們得益處,就必承認叫他們抬起頭來的是神;這樣才會有喜樂的緣由,也有喜樂的心。
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歌,並以此作為禱告詞,就應當持守自己;屬靈爭戰的仇敵試圖毀滅我們的靈魂,趕逐我們離開神,我們不要懼怕他們的權勢和陰謀;還應當關心處處被人譭謗、受人攻擊、身處患難和危險的神之教會。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教會,我們都當對神充滿信心,他認我們,庇護我們,且必適時在世上為王,又在他百姓心裡為王。
信靠神
4-8。4 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他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我。 (細拉)5 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6 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7
耶和華啊,求你起來!我的神啊,求你救我!因為你打了我一切仇敵的腮骨,敲碎了惡人的牙齒。8 救恩屬乎耶和華;願你賜福給你的百姓。(細拉)
敵人的攻擊反倒激發大衛抓住神,以他為神,且抬頭望天,深得安慰;他環顧左右,似乎盡是沮喪,但他歡喜回顧因信靠神所得的利益,又歡喜盼望將來,深知眼下的黑暗期很快就會產生燦爛喜樂的結果。
I。他回想過去與神相通,便深得安慰,良善的神曾令他安然度過患難,眼下也是如此,神都多多施恩給他。大衛常經憂患,多受欺壓,被人輕看;但他相信神仍是全能的。他回想起:
1. 每當患難來襲,他都屈膝,在各樣危難中倚靠神,一心向著他,聆聽他的聲音(我們若身陷困境,能有這樣的回想也能得安慰):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憂愁傷心若能成為禱告的契機,鼓勵我們不但向神說話,且是迫切呼求,那就不失為好事,並無損失。即使心中默禱,不出聲音(撒母耳記上 1:13),神也都知道;而虛偽的禱告雖使他們的聲音聽聞於上(以賽亞書 58: 4),神也不看重,不過是聲音罷了。若迫切的禱告聲發自火熱的內心,神就必垂聽,因他知道我們乃是用自己的聲音求告他。
2. 神向來應允他的祈禱:他從他的聖山上應允我,從天上,從至高至聖的所在,從錫安山上的約櫃,就是他應允求告他之人的所在。大衛在即將逃避押沙龍的時候,曾吩咐撒督將神的約櫃抬回城去(撒母耳記下 15:25),因他深知神不受限制,不受限於代表他同在的約櫃,雖有距離,他仍可憑信心從聖山領受平安的回應。任何事都不能阻攔神的恩惠臨到我們,不能阻攔他的恩典在我們裡面運行,也不能把他的恩惠和我們的信心隔開。聖約的約櫃在錫安山,我們祈禱所蒙的應許則來自聖約。基督就是神立在錫安聖山上的君(2:6);他的祈禱,父神都垂聽,也藉著他垂聽我們的祈禱。
3. 他在神的庇護下向來從容不迫(第 5 節):「我躺下睡覺,心中坦然,我醒著,重新得力,耶和華都保佑我。」
(1)這可理解為夜間獨自蒙福,白晝與家人一同蒙福,兩者都當感恩。不少人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只能飄泊在野地),有的即便有枕頭的地方,也因懼怕仇敵,不敢躺臥,我們卻能安然躺臥。不少人能躺臥,卻不能入睡,輾轉直到天明,或身體病痛,或心神不定,或夜間驚嚇不斷,我們卻能躺下,也能安然入睡,儘管睡著後什麼都不能做,只能養精蓄銳。不少人能躺臥能入睡,卻再也醒不過來,睡死過去,好比埃及頭生的,我們卻躺下睡著,還要醒來,享受新一天的日光和安慰;這一切不就是因為耶和華用睡眠保守我們,像用食物保守我們嗎?我們在他庇護下,向來平安,在他良善的膀臂中,向來安然。
(2)這裡似乎特指大衛雖身處險境,內心卻是出奇的安寧和平靜。既一藉著禱告把自己和自己的事全然交托給神,又堅信神的庇護,他的心就堅固,他就坦然。兒子不孝,臣民不忠,朋友奸詐,自身遇險,旅途勞累,事態難料,這些都不能奪去他一點睡眠,也不能攪亂他平靜的心態,因為耶和華藉著他的恩典,藉著聖靈的安慰,滿有能力地保守他,使他平安。身陷患難之人若能把心思常駐在神身上,不致寢食難安,那真是極大的憐憫。
(3)有古人將此理解為基督復活。他受難時大聲呼喊,便蒙了應允;於是,他雖躺臥、睡死過去,卻在第三日醒來,因為耶和華保守他,不叫他見朽壞(16:10)。
4. 神曾多次打破仇敵的權勢,限制仇敵作惡,打了他們的腮骨(第 7 節),叫他們啞口無言,語無倫次,抱愧蒙羞;責打他們的腮幫,叫他們無力作惡;也曾打落他們的牙齒。掃羅和非利士人想吞吃他,好幾次差點得手,卻都以失敗告終。對屬神的百姓咬牙切齒的,都必被打落牙齒。每當教會仇敵的權勢貌似可怕,我們就當想起神曾多次打破他們的權勢,並且堅信他的膀臂並不縮短。他有能力止住他們的口,也有能力捆綁他們的手。
II。他滿有信心,面對即將來臨的危險。既已在神的庇護下,且常領受其中的好處:
1. 他就不再懼怕(第 6 節)。他藐視仇敵的伎倆,何等聖潔勇敢!「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或外敵來 犯,或內部作亂,我也不怕。」兇險的境遇無人可比(仇敵眾多,成千上萬,氣勢洶洶,鐵了心與他作對,還占了上風,似乎為所欲為,將他團團圍住,萬人對付一人),而他坦然的心態也無人可比:「這一切我都不怕;他們傷不了我,也就嚇不到我;不論我如何明智自保,都不會心神不寧,不會不信靠神,並且深信結局必是美好。」大衛在逃離押沙龍時,曾吩咐撒督把約櫃帶回城去,那時他不知這場患難是何結局,所以說話的語氣像個謙卑悔改之人:看哪,我在這裡,願他憑自己的意旨待我(撒母耳記下 15:26)。現在他底氣十足,信心百倍,不再懼怕事態結局。注意:人若歡喜交托給神,便可歡喜滿足,歡喜信靠神。
2. 他的禱告就更有活力,更受鼓舞(第 7節)。他相信神是他的救主,卻仍不住禱告;更確切地說,他相信神是他的救主,所以才不住禱告:耶和華啊,求你起來!求你救我!應許拯救不能取代我們祈求拯救,反倒應該激發我們的祈求。應當為此尋求他。
3. 他的信心就大有果效。這首詩開頭,是傾訴敵人的強大和兇險,結尾卻是高舉神的權能和恩典,越來越明白神是與他同在,不是與他作對(第 8 節)。他的信念和安慰源自兩大真理:
(1)救恩屬乎耶和華;危險再大,他也有能力拯救;拯救的事非他莫屬,其它幫助和援手都落空;這是他所喜悅的,是他的屬性,是他賜給他百姓的應許,他們的拯救不靠自己,單靠耶和華。所以,按新約的要旨,凡以耶和華為神的,都堅信救恩,因為他們的神是拯救的神。
(2)你賜福給你的百姓;他不但有能力拯救他們,還保證對他們心懷良善恩惠的意念。他親口宣告要賜福給他的百姓,我們儘管肉眼看不見果效,也理當相信這福份必按他所說的,落在他們身上。由此便可斷定神的百姓雖受世人攻擊譭謗,卻必蒙神的賜福;他是真賜福的,因而有能力命定福份。
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歌,並以此作為禱告詞,就當宣告自己心滿意足,信靠神,將自己交托給他;我們要勉勵自己,且要彼此勉勵,不住地盼望,安然等候耶和華的救恩。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