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4, 2012

輪椅上的醫生 (三十)



第七章 回到家鄉
一 離開北京

  終於因為昂貴的住院費用,張栩所在的遼寧省衛生廳和他的工作單位鞍山三院已無能為力再繼續付出。他們多次派人來北京跟我們商談,讓張栩回到鞍山他所在的醫院繼續治療。沒有辦法,我們只能接受了。

  一九九八年七月九日晚,我們告別了一年來關心照顧醫治張栩的醫生和護士們,告別了那些純樸善良的病友(他們幾乎都是截癱病人)。這種患難與共的感情,依依惜別的時刻真是催人淚下。

  關教授、奧迪斯先生、陳亞偉先生以及護士長鄭女士代表全體護士隨車去車站送行。

  火車開動了,告別了,北京! ——這個使張栩起死回生的地方。告別了,親愛的朋友們!


二 鮮花、笑臉

  鞍山,是中國遼寧省的一個重工業城市。它人口密集、產業工人佔大多數,被許多盛產鐵礦石的群山環繞。在國家機制轉變的今天,它也隨著改革的大潮而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

  這裡有著名的風景區──美麗的千山。相傳那是大自然的神功天斧,造就了九百九十九座大山。歷代帝王將相在那裡修廟築寺,多少代才子佳人厭惡人間煙火而來到千山削髮為尼、或是出家為道人。這裡風景怡人、小河流水、古剎鐘聲、深山幽谷、怪石嶙立,現今那些佛學院畢業的年輕大學生來到這裡,穿起袈裟,敲打著木魚,成了今日千山一道奇特的風景線。

  一年四季,國內外遊人流漣往返,它成了鞍山人的驕傲。

  張栩將要回到鞍山──這是生他養他的地方。

  九八年七月十日早七點,火車駛進鞍山車站。我在車窗裡看到站臺上站滿了迎接他的同志們。他們手捧鮮花,焦急地張望著,真象迎接凱旋歸來的戰士。有人還在一旁抬著付擔架,看到這個場面,我又激動,又難過。二年前,我兒子也是在這個站臺上同父母告別。那是他奔赴也門去的那個晚上,高大健壯的兒子昂首健步跨上車門,向我們揮手告別。事過二年,他竟躺著回來了。

  長長的車隊,駛向鞍山三院。病房早已預備妥當,房間雖然簡陋,卻被佈置得整潔優雅,擺滿了鮮花。大家看到活著回來的張栩,都發出由衷的歡笑。

  張栩在院工作期間,是深受同志們喜愛、患者尊重的優秀醫生。他的朋友甚多,平時善以寬厚正直待人,所以他的摔傷使大家難過了好長時間。

  每天,很多同志、朋友聚集在他的身邊,他們變著樣從飯店買來平時他愛吃的飯菜,同他一起喝酒,想讓他變成從前的張栩。

  在這段日子裡,張栩度過了我最擔心的時刻──是這些朋友驅散了他心中的自卑、孤獨和沮喪,幫助他艱難地接受了眼前的一切──他的傷殘和輪椅。

  這是一群多麼可親可敬的人啊!

三 仍在不倦地工作

  兩個月後,那是九八年的秋天。華夏出版社聘請張栩參加大型《全科醫學理論與實踐》的翻譯工作。十萬字的骨科部分,在我和他爸爸的幫助下,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當譯稿寄往北京後,經編審鑑定,他們一致認為張栩譯得很好。於是又寄來婦科、保健科等讓他繼續翻譯。

  這時我發現他又開始大量出汗。檢查結果顯示,又是結石!於是,他只好進行膀胱第二次手術,取出了一塊玻璃球大的石頭。我為此擔心極了,這樣經常手術可怎麼行啊!

  正在這時,一位名叫蘇珊的美國康復專家,通過瓊妮的介紹認識了張栩。她適時的為張栩寄來一種控製結石的藥,直到現在,她不間斷地寄藥,張栩從此再沒有發生結石。



~~~~~~~~~~~~ 待續 ~~~~~~~~~~~~




轉載自 知信行 http://www.ccfellow.org/ 之天路同行 - 輪椅上的醫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