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30, 2012

苦路之旅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當我們投入山中苦路上的崇拜,已全然將山下高速的生活節奏和轇轕的人事拋諸腦後。
位於大嶼山愉景灣以南深山中,隱藏著一座修道院--「熙篤會聖母神樂院」。因國內政局動蕩,1951年神樂院輾轉由河北省遷徒至香港大嶼山大水坑。1956年神樂院正式開幕。院內建有聖母亭、花園、小橋、教堂、苦路、魚池、田園、工場、宿舍……。院中隱修士奉行苦行修道生活。早期為維持經費,出產聞名香港的「十字牌牛奶」(牛舍現已荒廢,廠房也遷至深圳),而神父「手製曲奇餅」仍然廣受歡迎。


                                                             (掩藏在山中和近景的「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啟迪心靈
那裡有一道香港罕有的『十四站苦路』,傍山蜿蜒而上,如登屬天境界。曾經在復活節的季節,在那裡有過一段甘甜的苦路歷程。
愉景灣遊艇會前一個不起眼的小路口右拐,穿過山水明媚,寧靜簡樸的稔樹灣村,『十四站苦路』驟然眼前。
「拜苦路」或稱為「苦路崇拜」,是仿效早期的朝聖者,往耶路撒冷瞻仰當年耶穌背十架受難走過的苦路。拜苦路是重溫耶穌為世人犧牲的恩情,能激發信徒進深愛主愛人的情懷;又使人深刻領會「耶穌被出賣,是為我們的過犯;他復活,是為使我們稱義。」(《聖經‧羅馬書》四章25節)。對慕道或未有信仰的人士,也不失為一趟心靈啟迪之旅。

與主相遇
神樂院山腳的小碼頭,與坪洲小島默然遙對。這裡海闊天空,我們釋懷放歌誦詩,有潮聲與山風為我們和鳴,頓覺寧謐舒泰,倍感天恩天寵。我們從碼頭向山起步。山路兩旁大樹林蔭。每隔約二、三十步之遙,有約四呎長的十字架懸掛在樹身,沿途十四個十字架標誌著十四站苦路--「判決、迎架、跌倒、遇母、分擔、印容、重跌、叮嚀、摔倒、剝衣、被釘、懸架、卸屍、安葬」,還有第十五站「復活」。我們這群輕裝上路的基督徒,沒有自備的大十字架引路,沒有跪拜,沒有揚聲器領詩,只有一顆質樸無瑕的誠心。
每一站我們都停下來,輪番誦讀相關的經文和事蹟。微冷的山風圍繞著我們的禱告、默想和反思。隨著每站錐心刺骨的片段,我們跨越時空,與當時在耶路撒冷受苦的基督相遇,伴著祂一起走過髑髏地的苦路。

飽饗靈性
來到山上,在橫跨大水坑通往教堂的聖母橋前,豎立著第十五站「復活」的十字架。當我們一起誦讀「使徒信經」時,深深體會到耶穌復活勝過死亡與罪惡的權勢,為世人開創了盼望和新生的道路!山上萬木蔥蘢,一派生機,共鳴著我們給復活的主更新過心靈,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喜悅。抬頭藍天有鷹悠然翱翔,或許牠們最知我們的心了。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能在繁囂的樊籠中偷閒到苦路靜思、默想;追思主耶穌的犧牲、受難、釘死、復活……在山與水樹與花之間靜饗靈性的豐宴,人生如斯,夫復何求! (本文載於《號角月報‧香港版》2012年 四月專題)

                                                               (懸在樹上的苦路十字架)
                                                    ( 拜苦路者在每站的十架下讀經、祈禱、默想 )

信途小品: 賴子通(Samue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