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1, 2012

輪椅上的醫生 (五十九) (完結篇)



第十五章 補記



愛的行動


鞍山是個有著四百多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殘障人口 十一萬。一些家庭,全家人幾乎都是重病纏身,很多殘疾人成年累月地躺在家裡,他們沒有心情,也沒有條件去到大自然中享受陽光和快樂。


為了幫助他們走出來,親近大自然,甚至回歸社會,張栩陷入了沉思。2006514日,助康會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殘障人士春遊活動,近百名殘疾人同他們的家屬,來到了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公園裡。他們高興極了,有些人即興表演了口技、歌曲和詩朗誦等。中午,助康會還為大家買來了可口的飯菜。這一天,這些久困家中的人們充分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人間的真情。
 


組織流動醫療隊義診

殘障就會帶來貧困,這是任何國家所共有的特點。大多數殘疾人因為沒有收入,因此有病無法醫治,在貧病和沮喪中等待生命的盡頭。張栩在探訪中已經看到了這一事實。最初,他設想從他所在的醫院中去發動一些醫生,組織一支義診醫療隊。可是,上帝已經有所預備,一位美國朋友將一所國際診所介紹給他,於是他親自去瀋陽邀請他們到鞍山來。從此以後,一支由十幾名不同國籍醫生組成的流動診所開始定期來到鞍山。張栩陪同他們到貧困的社區為生病的殘疾人進行義診,免費送醫送藥。這些人的貧困窘境也促動了這些醫生們。後來再來的時候,他們帶來的不再僅僅是藥品,還有衣物、輪椅、食品等。他們以神的名義,把愛傳遞給這些被貧病所困的人們。

2005年春節將至,在一個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的日子,張栩無法親自前往。於是,由助康會全體理事和義工們組成的探訪組,帶著米、面、油等慰問物資,送到那些極需要幫助的家庭。
 

我們即將有了自己的新家

張栩受傷十年來,一直住在醫院裡;因為他沒有屬於自己的住處,我也陪他住在醫院裡。夜晚,我睡在只有一尺半寬的小床上,勉強側著身子睡覺。他的老父親一人住在市郊,十年來每天風雨不誤地騎著自行車到病房看望他的兒子。他愁悵、孤獨、無助,每天晚上只能面對兩隻不會說話的小狗流淚。

十年來,我們全家從來沒有聚在一起過一個除夕夜。張栩對此非常愧疚,年過七旬的父母本應該享受晚年的安逸,可是他的父母卻不能。

上帝的預備,又一次讓我們見證了他的大能。
 

她是上帝的使者

鞍山市衛生局長巴福榮介入了我們的生活。從此,她將要改變我們的境遇。

她,五十多歲,聞文而雅,善良可敬。她的身份是全國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醫生出身的她四年前就職于市衛生局長。上任後不久,她就來到病房看望張栩。當得知張栩的境遇後,她表示了極大的同情和關愛,幾年來,她一直視張栩為她可尊敬的同行和朋友。一次,她寫信給我說:張栩是我的下級。他是在為國家工作時負傷,平時又是一個優秀的醫生。受傷以後,他還為人民做了那麼多好事。因此,幫助他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幾年來,每逢節日,她都讓她的秘書為張栩送來節日禮物,她是省級勞動模範,她曾將她的獎金送給張栩補助生活所用。

20052月,她來探望張栩時說:張栩我同局裡領導研究了,決定幫你解決住房困難,這樣你就可以同父母住在一起,全家團聚了。

事後,她真是竭盡全力去做了。她將張栩的事蹟材料裝在手提包裡,每次出去開會見到有關的上級領導就向人家介紹宣傳一番,以取得對方的同情,重視和支持。有時,為了找到有關的領導,她不得不早早來到人家辦公大樓前,站在那裡等待……在她的呼籲和千方百計的爭取下,終於由民政局、殘聯、市總工會和衛生局共同出資二十萬元,以幫助張栩購買一處公寓。我們全家感動得熱淚盈眶,對於我們來說,這可是一筆我們需要積攢一生的錢啊!

如今,張栩即將搬進他的新房,全家也將團聚。我們將永遠紀念著這樣一位善良、可敬的、將人民疾苦放在心理的好幹部——她為我們全社會樹立了一位人民公僕的美好形象。


~~~~~~~~~~~~  ~~~~~~~~~~~~



轉載自 知信行 http://www.ccfellow.org/ 之天路同行 - 輪椅上的醫生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