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 2024

[列王紀下 ] 第二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第二章

本章說的是:I。一件異乎尋常的事,就是以利亞被提。我們在前章結尾處看見一個惡王在恥辱中離世,這裡則看見一位聖先知在榮耀中離世;前者離開是他最大的不幸,後者離開則是他最大的福祉;正所謂:世人如何,結局也如何。1. 以利亞離開他的朋友,就是先知門徒,尤其是離開緊跟他左右、與他跨過約旦河的以利沙(1-10 節)。2以利亞在天使的服事下被接上天(11節),以利沙哀慟,因為這世界失去了他(12 節)。II以利沙顯示他接替了以利亞的先知職任: 1. 將約旦河水分開(13-14 節)。2. 贏得先知門徒的尊敬(15-18 節)。3. 治癒耶利哥惡劣的水(19-22 節)。4. 消滅嘲笑他的彼列之子(23-25 節)。先知職任這次易手之精彩,遠勝過王國易手。

 

以利亞被提(主前 895 年)

1-81 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以利亞與以利沙從吉甲前往。2 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去,你可以在這裏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下到伯特利。3 住伯特利的先知門徒出來見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4 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耶利哥去,你可以在這裏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到了耶利哥。5 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近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6 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約旦河去,你可以在這裏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一同前往。7 有先知門徒去了五十人,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二人在約旦河邊站住。8 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乾地而過。

以利亞的事蹟很少提到具體日期,似乎比聖經中任何一位偉人都少;我們不知道他的年齡,不知道他是在亞哈作王的哪一年首次出現的,也不知道他是在約蘭作王的哪一年消失的,因而猜不出他興旺了多久;有人說一共大約是二十年。這裡告訴我們:

I。神決定用旋風將他提到天上去(1 節)。祂要如此行,並且可能事先告訴了他,說他不久就要將他取去,離開世界,不經過死,要連肉身帶靈魂一同提到天上去,如同以諾那樣,只需經歷必要的變化,適合住在那眾靈的世界,基督再來時還活著的人也會經歷這樣的變化。我們不該問神為何賜給以利亞這樣的殊榮,勝過其他任何先知;他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各書 517),他犯過罪,卻未嘗死味。他為何如此光榮、如此特別、像是萬王之王喜悅賜尊榮給他一般?我們覺得可能是因為:

1. 神回顧他以往出類拔萃、不同尋常的事奉,就有意獎賞他,同時也鼓勵先知門徒,要踏著他熱忱而忠心的腳步向前走,不惜代價,見證他們所在那世代的敗壞。

2. 神俯瞰會眾幽暗而墮落的現狀,意在用這肉眼可見的明證,來證明今生之後還有來生,並且吸引少數效忠於神的人一心向上歸向他,一心嚮往來生。

3. 神展望福音時代,藉著以利亞被提,預表基督升天,預表天國向所有的信徒打開。以利亞常藉著信心和禱告與天上的神相通,如今他被提到天上,是向我們保證,只要我們在地上的時候與神相通,不久以後就必在天上,靈魂(靈魂既是 人)必在那裡快樂,直到永遠。

II。以利沙決定,只要以利亞還在地上,就緊跟不捨。以利亞似乎很想把他甩掉,想把他留在吉甲,留在伯特利,留在耶利哥(246 節)。有人覺得這是出於謙遜;他知道神意在賜榮耀給他,但他不願誇耀,不願被人看見(天之驕子不稀罕在人前宣告他們是天之驕子,和地上的王之驕子不同);但這更像是試驗他,使得他緊跟不捨的心志更得稱讚,好比拿俄米勸說路得回去一般。以利亞想讓他留在這裡,留在那裡,都沒有成功;他決意要緊跟他的主人,直到他升天,留自己在地上。無論如何, 我 必 不 離 開 你 。 這是為何呢?這不只是因為他愛他,

1. 也是因為他渴望得造就,只要他還在地上,就渴望學習他與神相通的聖潔情操;他對此一向渴望,但此時想必比先前更加渴望。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應當在靈裡相互幫助,相互得著,因為等不多時,就不會在一起。

2. 也是因為他在以利亞離世的事上很想看個究竟,要看著他被提上去,好堅固自己的信心,加深自己對那不可見世界的瞭解。他跟隨以利亞已有多時,此時很希望得到他臨別祝福,不然就不願離開他。唯願跟隨基督的,都不要因為疲乏就半途而廢。

III。以利亞在離開以前,去看望眾先知門徒,和他們告別。看來以色列許多城裡都有這樣的學府,就連撒馬利亞也可能有。我們在這裡遇見了先知門徒,人數還相當可觀,甚至在伯特利也有,耶羅波安的牛犢就設在那裡,在耶利哥也有,那是前不久有人公然藐視神的咒詛而造的。在耶路撒冷,在猶大國,有祭司和利未人,有聖所的供奉,以色列國沒有這些,神就施恩,用這些學府來替代,人們可在那裡接受訓練,從事信仰和靈修操練,義人在那裡即便無法獻祭燒香,也可借助於禱告和聽道,守各樣的節,進而在普遍背道的時代持守信仰。神在這些先知當中顯為大, 沒 有 丈 夫 的 比 有 丈 夫 的 兒 女 更 多 以賽亞書 541)。以利亞和以利沙這兩位偉人,大祭司當中無人能及;據我們所知,二人從未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供奉過。這些教導信仰和美德的神學院也許是以利亞創辦的,如今他即將離世,就前來看望他們,給他們教導、鼓勵和祝福。注意:凡是準備去天堂的,應當關心留在地上的,將自己的經驗、見證、勸言和禱告留給他們;參考彼得後書 115。基督帶著誇耀的語氣說:「 從 今 以 後 , 我 不 在 世 上 」,但他又加上一句:「 他 們 卻 在 世 上 , 聖 父 啊 , 求 你 因 你 所 賜  給 我 的 名 保 守 他  約翰福音 1711)」。

IV。先知門徒得到消息,說以利亞即將離世(可能是以利亞自己說的,也可能是相識的人當中有先知的靈),也可能見以利亞鄭重道別,就心中猜想。

1. 他們將此事告訴以利沙,在伯特利(3 節),又在耶利哥(5 節):耶 和 華 今 日 要 接 你 的 師 傅 離 開 你 , 你 知 道 不 知 道 ?他們說這話,不是責備他,也不是以為他主人一旦離去,他就會和他們平起平坐,而是表示他們滿腦子想的都是這件事,相當期待,也是勸慰以利沙,預備面對這樣的損失。我們最親的親人,最好的朋友,不久就要被接去,我們知道不知道?是耶和華要接他們去;我們不會失去他們,直到祂接去,他們是屬祂的,祂要接去,無人攔得住。祂從我們頭上接去長輩,從我們腳下接去晚輩,又從我們身邊接去同輩;但願我們對每一位親人都盡心盡責,乃至在了結的時候,回想起來就得安慰。以利沙當然知道這件事,他正為此滿心憂愁,正如主的門徒因類似的事憂愁一樣(約翰福音 166),所以不需要別人告訴他,他不想聽,他正在思量這件大事,不願被打斷;他正在服事他的主人,不願有人打岔。 我 知 道 , 你 們 不 要 作 聲 。他的語氣並不急躁,不是輕看先知門徒,而是極其鎮定,也希望他們能夠安下心來,懷著畏懼靜默的心,等候這件事:我知道,你們應當靜默無聲(撒迦利亞書 213)。

2. 他們都去了,很想從遠處目睹這件事,儘管不能近身服事(7 節):有五十人遠遠地站著,想要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但神的意思,則是要他們目睹他要賜給那被人藐視、被人厭棄之先知的榮耀。神的作為值得我們觀看;天上有門開了的時候,有聲音呼喚說: 你 上 到 這 裡 來 來 看啟示錄 41)。

V。約旦河水奇妙分開,是以利亞被提到天上迦南的前兆(8 節),正如那是以色列人進入地上迦南的前兆。他要到約旦河外去被提,因為那是他的家鄉,那裡可能也是靠近摩西去世的地方;最被輕看的那部份地區,卻得到如此尊榮。他和以利沙本可坐船過河,與別的客旅一樣,但神分開河水,是要使以利亞在出去的時候顯為大,正如他分開河水,使約書亞在進來的時候顯為大(約書亞記 37)。摩西用杖分開紅海,以利亞則用他的外衣分開約旦河,這兩樣是他們各自職任的標誌。古老的大水在約櫃前分開,如今又在先知的外衣前分開,既沒有了約櫃,這外衣就相當於神同在的象徵。神將祂忠心的僕人提到天上的時候,死就好比這約旦河,他們在被提之前必須經過死,也必尋見一條又平安又安慰人心的路穿過死;基督的死分開了這些大水,使耶和華的贖民得以經過。 死 啊 , 你 的 毒 鉤 在 哪 裡 哥林多前書 1555)?你的傷害,你的驚恐在哪裡?

 

9-129 過去之後,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10 以利亞說:「你所求的難得。雖然如此,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11 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12 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以後不再見他了。於是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

 

這裡說的是:

I。以利亞立遺囑,立以利沙為繼承人,命他接替他為先知,勝過將外衣搭在他身上的時候(列王紀上 1919)。

1. 以利亞很滿意以利沙始終如一的親情和服事,就許他問能為他做點什麼,分手時能留給他什麼福份;他沒有說(如皓爾主教所注釋的):我離開之後你再求我,我在天上更容易幫助你;而是:我未曾離開,你只管求我。地上的朋友,我們可向他們說話,他們也能回答,但天上的朋友,我們就不知能否相通,天上唯有基督,唯有在祂裡面的神,我們才能相通。亞伯拉罕不認識我們(以賽亞書 6316)。

2. 以利沙得了天賜良機,可用上好的財富來豐富自己,於是就求雙倍於他的靈。他不求財富,不求尊榮,不求免遭災禍,只求更好地裝備自己,服事神,服事那世代的人。

1他求聖靈;這不是說以利亞有能力賜他聖靈的恩賜和恩典,所以他不說:願我得著聖靈(他很清楚那是神的恩賜),而是說:願聖靈降在我身上,請你為此事向神求。基督吩咐門徒只管求,並且不是吩咐一個門徒,而是所有門徒,還應許要賜聖靈,祂的權柄和保證比以利亞強得多。

2)他求感動他的靈,因為要接替他當先知,開展他的工作,培養先知門徒,面對仇敵;以利亞所面對的悖逆世代,他也要面對,因而若沒有他的靈,就不可能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

3)他求雙倍於他的靈;他的意思不是想得著兩倍於以利亞所得的,而是兩倍于其他先知所得的;以利沙既然由以利亞親自培養,對他的期望自然比其他先知高得多。我們應當具備聖潔的渴慕,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哥林多前書 1231),凡是最有利於服事神、服事弟兄的恩賜,我們都應當求。注意:傳道人和平信徒都應當效法先輩,努力得著他們的靈,切切地求神,將賜給他們用以開展並成就善工的恩典,也賜給我們。

3. 以利亞承諾要滿足他所求的,但有兩個條件(10 節)。

1)他必須好好珍惜這靈:他說此事難得,就是教導他要珍惜;這在神並不難,但在他卻是指望過高。最能感受到屬靈福份價值的,最感覺到自己不配得屬靈福份的,就是做好了領受屬靈福份的最充分準備。

2)他必須緊跟他的主人,直到最後一刻,還能看得見他: 我 被 接 去 離 開 你 的 時 候 , 你 若 看 見 我 , 就 必 得 著 , 不 然 , 必 就 得 不 著 。謹遵主人的指示,仔細觀看他的榜樣,尤其是到這最後關頭,這是得著他心志的條件,也是得著他心志的正確途徑。密切注意他升天時的情形,對他也大有作用。離世聖徒的安慰和經歷大大有助於我們得安慰,堅固我們的信念。也可能這只是作為一個兆頭:倘若神恩待你,使你得見我升天,那就是個兆頭,說明他願意滿足你所求的,你就大可放心。基督的門徒得見祂升天,於是就確信他們不久以後必受聖靈(使徒行傳 18)。以利沙想必切切禱告說:主啊!求祢向我顯出恩待我的憑據(詩篇 8617)。

II。以利亞乘火車被提上天(11 節)。他像以諾那樣, 被 接 去 , 不 至 於 見 死 希伯來書 11 5);用庫裡先生1的話來形容:他是第二位直接跳過鴻溝的,直接向上,其餘的人都落進這鴻溝。關於這件事,人們也許會有許多好奇的問題無法回答。但願這裡告訴我們的,可以令我們滿意:

1亞伯拉罕·庫裡(1618-1667):英國詩人,作家。

1. 主來的時候,祂正在做什麼。祂正在和以利沙說話,指教他,鼓勵他,指示他做工,激勵他做工,為留在世上的人造福。他不在默想,不在禱告,沒有完全沉浸在他所要去的世界,而是致力於造就人,因他很關心人間的神國。人若以為唯有默想,唯有靈修,才是準備進天國,那就錯了。為他人造福也是很有意義的。思想神的事固然好,但談論神的事則更好(只要這是發自內心的),因為這樣才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 144)。基督升天的時候,正為門徒祝福。

2. 主給他派來什麼樣的車仗:火車火馬,可能是在雲中顯現,然後向他們降下來,也可能如派翠克主教2所想的,是直接在地面上向他們飛奔而來:天使常用這樣的形式顯現。信徒的靈魂都由肉眼不可見的守護天使提去,進到亞伯拉罕的懷中;但以利亞既然是肉身一同被提,這護衛天使就以肉眼可見的形式出現,不像往常以人的形象,儘管以人的形象出現也可以,將他抱在手上,或將他提去,如同乘駕鷹的翅膀,但那樣會是當他如孩童一般,如羊羔一般(以賽亞書 401131);天使以車馬的形象出現,使他乘駕起來又顯貴又誇勝,像個君王,又像個得勝者,並且勝了又要勝(啟示錄 62)。天使在聖經裡稱為基路伯和撒拉弗,他們出現在此,雖略微有些屈尊,卻正應了這兩個名稱:

1)撒拉弗意思是火,經上說神以火焰為僕役(詩篇 1044)。

2)基路伯(如很多人所想的)意思是車輛,經上稱他們為神的車輦(詩篇 6817),又說坐著基路伯飛行(詩篇 1810),也許這暗喻以西結在異象中所看見的四活物,其車輪好比車馬;在撒迦利亞的異象中也是這樣的形象(撒迦利亞書 1861);對照啟示錄 62 等。可見眾天使隨時準備行神的旨意,哪怕是最卑微的服事,要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希伯來書 114)。以利亞要遷往眾天使的世界,就有天使前來迎接,表示他們渴望他的伴隨。車馬看上去像火,不是為燃燒,而是為發光,不是折磨他,燒滅他,而是使他的上升在遠遠站著觀望的人眼中顯得更清晰,更輝煌。以利亞畢生發光,為神、為神的榮耀大發聖潔的熱心,如今就在天火中煉淨被提。

3. 他如何和以利沙分開。車輛將二人斷然分開。注意: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分開的時候。以利沙曾經聲稱決不離開他,如今卻被他留在身後。

4. 他被提到何處。 他 乘 旋 風 升 天 去 了 。火勢向上,旋風提著他穿過大氣層,突破地球的引力;在那以後他穿過純淨的空間前往聖天使的世界,升得有多快,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庫裡有詩曰:

他在何處停留,無人知曉,直到鳳凰長成,渴望更美的存在,像他那樣乘駕火焰,直到永恆。

以利亞曾經衝動尋死,但神恩待他,當時不但沒有按他所說的行,反倒賜給他這樣的殊榮,叫他永不見死;神通過這件事,又通過以諾這件事:(1)表示世人若不犯罪,會如何離開世界,就是不經過死,而是直接被提。(2)叫人看見那由福音顯明出來的不朽生命,看見為聖徒的身體所存留的榮耀,看見天國向一切信徒開啟,正如那時向以利亞開啟那樣。這也是預表基督升天。

III。以利沙因為失去了那偉大的先知而深感哀慟,但不忘高度稱讚他(12 節)。

1. 他看見了,因此就得了兆頭,確信他所求的必蒙應允,就是感動以利亞的靈要加倍感動他。他定睛望天,指望恩賜從那裡降下來,像基督的門徒那樣(使徒行傳 110)。他看了好一陣,那異象漸漸看不見,以後不再見他了。

2. 他撕裂自己的衣服,表示他意識到這是他個人的損失,也是整個社會的損失。以利亞雖然光榮升天,但這個世界離不開他,所以還留在世上的人理當大大哀歎。神將有用的信徒取去,以此叫人流淚哀慟,若有人不掉眼淚,那就真是鐵石心腸。以利亞的離世雖是為以利沙的崛起鋪平道路,尤其是如今他確信感動他的靈必加倍感動自己,但他仍哀慟失去他,因他愛他,恨不得服事他一輩子。

3. 他給他很高的評價,以此解釋為何哀慟失去他。

1)他個人失去了幼年時的嚮導:我父啊!我父啊!他看自己的光景,好比無父之人被拋在世上,因而大大哀慟。基督離開門徒時沒有把他們當作孤兒(約翰福音 1416),但以利亞不得不如此。

2)社會失去了最好的衛士;他是以色列的戰車馬兵。他本可帶領全以色列人上天堂,如同乘駕這馬車一樣,只可惜他們不願意;他們打仗時不用車輛馬匹,但以利亞藉著他的勸言、責備和禱告,對他們而言勝過最強大的戰車馬匹,使他們免於神的審判。他離世對他們而言,好比大軍潰敗,其損失不可估量。寧可失去所有的士兵,也不要失去這位神人。

2西蒙·派翠克(1626-1707):英國神學家,主教。

 

以利亞的外衣穿在以利沙身上(主前 895 年)

13-1813 他拾起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旦河邊。14 他用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說:「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裏呢?」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了。15 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從對面看見他,就說:「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他們就來迎接他,在他面前俯伏於地,16 對他說:「僕人們這裏有五十個壯士,求你容他們去尋找你師傅,或者耶和華的靈將他提起來,投在某山某谷。」以利沙說:「你們不必打發人去。」17 他們再三催促他,他難以推辭,就說:「你們打發人去吧!」他們便打發五十人去,尋找了三天,也沒有找著。18 以利沙仍然在耶利哥等候他們回到他那裏;他對他們說:「我豈沒有告訴你們不必去嗎?」

 

這裡說的是以利亞被提後,接下來發生的事。

I。神與以利沙同在的兆頭;他得高升的記號,替代以利亞,像他那樣當先知門徒的師傅,當以色列的火車火馬。

1. 他得了以利亞的外衣,那是他職任的標誌,想必他穿上這件衣服,是因他主人的緣故(13 節)。以利亞升天時雖不像別人那樣留下肉身,卻留下了這件外衣;他脫下外衣,便可穿上那永不朽壞的;他所去的世界,不必外衣的妝飾,不必遮風擋雨,也不必遮掩他的面(列王紀上 19 13)。他將外衣留給以利沙,留作紀念;外衣本身雖價值不大,但只因這外衣象徵聖靈降到他身上,於是就勝過留給他千萬金銀。以利沙撿起這件外衣,不是當作聖物來膜拜,而是當作意義非凡的衣服穿上,這也是對他的補償,因他撕裂了自己的外衣。自從這件衣服搭在他身上以來(列王紀上 1919),他就喜愛它。當時他欣然聽從呼召,成了以利亞的僕人,如今就因它得榮,成了他的接班人。義人和偉人離世時所留下的,誠如這件外衣,應當由倖存者收集起來,好好保存,包括他們的名言、著作和榜樣;他們所作的工隨著他們得獎賞,也可留在身後造就人。

2. 他得了以利亞分開約旦河水的能力(14 節)。他既和他的父道別,就回到先知學府的眾子那裡。約旦河橫在他們之間;河水曾經分開,為以利亞進到榮耀中打開通道;如今他要試試,看河水能不能分開,為他的事業打開通道,由此他就知道神與他同在,知道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感動他。以利亞的最後一個神蹟將是以利沙的第一個神蹟;由此表示以利亞尚未完成的,由他接替,沒有空缺。他將河水分開:

1)用的是以利亞的外衣,正如以利亞所行的(8 節),表示他意在保持主人的作風,無意引進任何新東西,不像那些自以為勝過前任的人。

2)他求告以利亞的神:「 以 利 亞 的 神 在 哪 裡 呢 ? 」他沒有問:「以利亞在哪裡?」不是因為失去他就愁煩不已,像是一籌莫展的樣子,不是懷疑他是否進到福樂世界,像這裡的先知門徒,不知他的結局到底如何,不是好奇詢問,像是很想知道他所去那世界的細節(那是個隱密的生命,將來如何,尚未顯明),也不是指望他前來相助;都不是,以利亞已在福樂之中,但他並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問的是: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如今以利亞已被提到天上,神就大大證明祂是以利亞的神;假如祂沒有為他預備了那城,在那裡為他所行的不比今世為他所行的強,那麼祂被稱為祂的神,就會以為恥(希伯來書 1116)。如今以利亞被提上天:

[1.] 以利沙就求問神。地上的安慰被挪去,我們仍可到永生的神面前來。

[2.] 以利沙就求問以利亞的神,就是以利亞所事奉、所榮耀、所求告、所親近的神,儘管以色列民都離棄了他。若有人在普遍背道的世代緊緊倚靠神,神就尤其要作他們的神,這是一份殊榮。曾經悅納以利亞、保護他、餵養他、在各方面賜尊榮給他、特別是在最後關頭賜尊榮給他的這位神,如今在哪裡?主啊!我不是得了應許、要得著以利亞的靈嗎?求你成就你所應許的。原文接下來的詞:他仍在,被我們的譯本加到了後面那個短句:他仍在打水1;有人將此當作是回答他先前的問題:以利亞的神在哪裡?祂仍在,就在你身邊。我們失去了以利亞,但並未失去以利亞的神。祂尚未離棄大地;祂仍與我同在。注意:第一,留在地上的聖徒應當求告神,視祂為離世升天聖徒的耶和華神,列祖的神;這是他們的本份,也是他們的利益。第二,凡求告的,都大得安慰;仍在的聖殿裡(詩篇 114),仍與求告的人相近(詩篇 14518)。第三,凡具備敬虔先輩的心志、踏著他們的足蹟向前走的,都必經歷他們所經歷過的恩典;以利亞的神也必作以利沙的神。聖潔先知的耶和華神永不改變,過去,今天,直到永遠,都是一樣;倘若得不到先輩的心志,先輩的神,空有他們的外衣、地位和書籍,有何益處呢?

1欽定本將第 14 節下半句譯為:他又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了。希伯來文的「仍然」一詞也可譯作「又」。

3. 他得了以利亞在先知門徒中間的份(15 節)。耶利哥城中的學府裡,有同行的來到約旦河邊,想看個究竟,見河水在以利沙回來時在他面前分開,大為詫異,堅信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所以他們理當像過去尊敬以利亞那樣來尊敬他。於是他們前去迎接他,祝賀他平安經過火和水,神賜尊榮給他,又 在 他 面 前 俯 伏 於 地 。他們是在學府裡受正規訓練的,以利沙則是扶犁之人改行的,可一旦明白神與他同在,明白他就是神所喜悅尊榮的人(以斯帖記 66),他們就順服,尊他為首為父,好比百姓在摩西死的時候尊約書亞為首(約書亞記 117)。若有人顯得被神的靈感動,有神的靈同在,我們就當尊敬愛戴他們,不論他們的出身和受教育程度。先知門徒甘願順服,這對以利沙無疑是極大的鼓舞,有助於澄清他所蒙的呼召。

II。先知門徒試圖去尋找以利亞,那是多餘的。

1. 他們以為他可能掉了下來,或活或死,或掉在山上,或掉在谷中;有壯士聽從他們差遣,若能打發幾位去尋找,就可安心(16 節)。提出這動議的人當中,也許有人不滿以利沙接班:我們應當先確定以利亞真是走了。以利亞怎可能被上天如此輕看,蒙揀選的器皿怎可能被如此丟棄,像是無人喜愛的器皿?

2. 以利沙不同意他們的動議,但他們執意堅持,他就同意了(17 節)。他們苦苦堅持,他就不好反對,免得被人以為他對先前的主人尊重不夠,以為他不願意歸還外衣。智慧人即便認定某件事是多餘的,沒有果效的,但有時也讓步,免得傷了和氣,免得引起別人的成見。3. 他們執意要去,以利沙不好意思反對,但其結果卻令他們不好意思。派出去的人費了好大工夫都找不到,只好回來說找不到,這給了以利沙一個機會,責備同伴的愚昧:「 我 豈 沒 有 告 訴 你 們 不 必 去 嗎 18 節)這使他們下次更加願意認同他的判斷。哪怕走遍高山低谷,也不可能再見到以利亞,但若能效法他聖潔的信心和熱忱,那就能在所定的日子見到他。

 

治好耶利哥的水源;嘲笑人的童子斃命(主前 895 年)

19-2519 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這城的地勢美好,我主看見了;只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20 以利沙說:「你們拿一個新瓶來,裝鹽給我」;他們就拿來給他。21 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22 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23 以利沙從那裏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裏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24 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25 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又從迦密山回到撒馬利亞。

 

以利沙行神蹟比以利亞多,就這點來說,感動以利亞的靈果然加倍感動他。有人說他所行神蹟的數量剛好是以利亞的兩倍。這段經文記載了兩個神蹟,一個是施恩給耶利哥的神蹟,另一個則是審判伯特利的神蹟。參考詩篇 1011

I。這裡說的是耶利哥的水源得祝福,被有效醫治。耶利哥重建,是違背命令,抗拒警告,是以重建者眾子的性命為代價的;但一旦建成,卻沒有吩咐說要拆除,也沒有禁止神的先知和百姓住在其中,但即便在這因過犯而建成的城牆範圍內,我們也能找到虔誠的溫床。常言道:愚人蓋房,為智者所居住。罪人的財富為義人提供住所。基督也曾到過耶利哥(路加福音 191)。以利沙到此,是要堅固門徒的信念,向他們講述以利亞被提的事,比那些遠遠觀看的探子所講述的要詳細得多。那五十個人前往尋找以利亞的時候,以利沙就住在那裡。

1. 耶利哥人向他訴苦(19 節)。神忠心的先知喜愛發揮作用,他們的光照到我們身上的短暫時候,我們應當好好利用,這是智慧。關於這件事,他們沒有求以利亞,可能因為他不像以利沙那樣容易接近;想必如今受了城中神學院的影響,眾人悔改了。城中環境宜人,很有潛力,但卻沒有淨水可喝,也沒有肥沃土壤生長糧食,空有潛力又有何益呢?水是普遍存在的憐憫,倘若缺水,或者水源不乾淨,那就是極大的災難。有人認為耶利哥並非全境不長土產,水源惡劣的問題只影響部份地區,就是先知門徒居住的地方,這裡稱他們為耶利哥城的人。

2. 他很快替他們解決了問題。先知所到之處,應當盡己之力為當地人造福,善用神的話語,使痛苦的心靈得甘甜,荒蕪的靈魂得復甦。以利沙願意治好他們的水源,但是:

1)他們必須為他提供鹽,裝在新瓶裡(20 節)。倘若鹽真能使水變味,這一點鹽能起什麼作用呢?為何又要裝在新瓶裡呢?這樣做,是叫得幫助的人參與在其中,是試煉他們的信心和順服。神的恩典之工成就,不是因為我們有何作為,不過是謹守他所指定的。

2)他將鹽倒在水中,治好了溪水,也治好了溪水所灌溉的地。改變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必先更新他們的心;願他們的心得著恩典的鹽, 因 為 一 生 的 果 效 是 由 心 發 出 箴言 423)。 樹 好 , 果 子 也 好 馬太福音 1233)。潔淨人心,人手自然就潔淨。

3)他如此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奉神的名: 耶 和 華 如 此 說 , 我 治 好 了 這 水 。他不過是器皿,神喜悅當他作施行醫治的管道。他先說:耶和華如此說,然後解決他們的問題,好叫他們日後更願意聽從他奉神的名給他們的批評、勸誡或吩咐。他既然能奉神的名幫助他們,就應當允許他奉神的名教導他們,管理他們。自那以後,從以利沙口中說出的耶和華如此說,對他們就大有能力。

4)水永久性治好了,不是臨時性的: 那 水 治 好 了 , 直 到 今 日 22 節)。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傳道書 314)。一旦祂藉著祂的靈醫治了靈魂,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屬性改變,原先無用的、發臭的,如今是又感恩又能發揮作用。

II。這裡說的是伯特利的童子得咒詛,丟了性命,因這咒詛不是沒有原因的。在伯特利另有一個先知學府。以利沙接下來往那裡去;那裡的學生想必都歡迎他,尊敬他,但城裡的人卻惡待他。耶羅波安的兩隻牛犢,其中有一隻就設在伯特利;當地人對此十分自豪,十分喜悅,並且仇恨所有責備他們的人。他們沒有法律授權,不能強行關閉這所虔誠學府,不過當地人見先知在街上行走,想必經常嘲笑他們,將各樣駡名扔向他們,使他們飽受蔑視,還激動年輕人向他們發難,想以此將他們趕出城去。他們惡待以利沙,倘若是初犯,也許不會受到如此嚴厲的制裁。然而經上說,嘻笑神的使者,譏誚祂的先知,這些都是大罪,導致 耶 和 華 的 忿 怒 向 以 色 列 發 作 (歷代志下 3616)。我們在此所看到的:

1. 是這種大罪的一個實例。 伯 特 利 的 童 子 ,就是在街上玩耍的男孩和女孩(可能有人事先告訴他們,他正朝這裡走來),他們迎上前去,不是高呼和散那,而是滿口嘲諷;他們圍在四周嘲笑他,當他是個傻瓜,只配被人愚弄。他們平時嘲笑眾先知的方法很多,這次則特別針對他: 禿 頭 的 上 去 吧 ! 禿 頭 的 上 去 吧 ! 嘲笑別人先天性的軟弱或缺陷,這是極其邪惡的,是叫人苦上加苦;先天性不足既然是神的作為,嘲笑這樣的人就是嘲笑神。但這樣的事根本算不上瑕疵,他們若有別的把柄可用來嘲笑他的話,斷不會抓住這點不放。他們所針對的是他的先知身份。神所賜給他的尊榮,足可遮掩他的禿頭,保護他免受嘲諷。他們叫他上去,也許指的是以利亞被提,說:你的主人上去了,你為何不跟他上去?火車在哪裡?我們何時才能把你也擺脫了?這些孩子所說的,都是大人教的;他們從拜偶像的父母那裡學會辱駡人,口吐惡言,特別是針對先知。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這些小混蛋效法大混蛋。可能是他們的父母派他們出來的,想用這樣的方式把先知趕出城去。

2. 是一個徵兆,說明毀滅最終要臨到以色列,因為他們惡待神的先知;這也是給他們的嚴正警告。以利沙聽見他們在辱駡,他忍耐了好一會兒,但他們不斷挑釁,最後他心裡終於燃起了為神大發熱心的聖火; 他 回 頭 看 見 ,想試著用莊重而嚴厲的眼神叫他們害怕,從而退去,又想看看能否在他們臉上找到一絲天真的神情;可惜 他 們 毫 不 慚 愧 , 也 不 知 羞 恥耶利米書 615);於是他就 奉 耶 和 華 的 名 咒 詛 他 們 ,又是咒詛,又是宣告審判,不是因為自己受辱而報仇,而是作為公義之神的出口,刑罰他們對神的冒犯。他所發的命令,得到立即執行。有兩隻母熊(可能剛被奪了幼崽)從附近的林中出來,當場殺死了四十二個孩童(24 節)。在這件事上:

1)先知是公平的,因為他如此行,是受神的感動。倘若這咒詛源自惡念,神不會對它說阿們。也許我們會覺得用兩根杖來管教這些孩童,勝過用兩隻母熊殺他們。但以利沙憑藉聖靈,知道這些孩童的壞品性。他知道這些都是毒蛇的種類,既然自小就惡待神的先知,倘若容他們長大成人,必成為神先知的大敵。他如此行,是要刑罰他們的父母,叫他們畏懼神的審判。

2)公義的神得著榮耀,因祂恨惡罪孽,且必清算,哪怕只是孩童。但願作惡的壞孩子因懼怕神的緣故而顫抖。但願小孩不敢說惡言,因為他們所說的,神都知道。但願他們不要嘲笑別人在思維或肉身方面的任何缺陷,要同情他們;特別要叫他們知道,嘲笑神的百姓或傳道人,嘲笑他們的善行,那是極其危險的。當父母的若想因兒女得安慰,就該好好教育兒女,儘早除去他們與生俱來的愚蒙;正如皓爾主教所言:若忽略子女教育,要想在他們身上找到優點,那是徒然;本可盡力避免的流產,若只是一味地憂傷,那也是徒然。以利沙來到伯特利,並不懼怕喪子父母的報復;神既然吩咐他如此行,也必保守他。他從那裡前往迦密山(25節),那裡也許有一個靈修的所在,適合隱退和默想。他從那裡又回到撒馬利亞,那裡是人來人往的所在,先知之父也許在那裡的作用最大。皓爾主教在此注釋道:總是獨處的,或從不獨處的,永不能成為有用的先見。

----------------------------------------------------------------------------------

第二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