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前面兩卷書說的是神藉著天意看顧被擄回歸的猶太人,並大大恩待他們;但仍有很多人對神的殿,對聖地和聖城熱忱不足,沒能排除萬難離開異鄉。也許你會覺得這些人配不上以色列的名號,應當被排除在神的特別保護之外;但神不按我們的愚昧和軟弱待我們。我們在本書見到,不僅是回歸猶大地的,就連散居在別國的猶太人也蒙眷顧,乃至本當註定要滅亡的,像被宰的羊,居然也得奇妙保護。這個故事由誰起草,我們不能確定。末底改完全有能力按他所知道的,寫出其中幾段來,因為他在裡面戲份不少;並且書中提到他寫信告訴他的民為何要守普珥日(末底改記錄這事,寫信與所有的猶大人;9:20),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也是全書的筆者。這個故事說的是有人陰謀陷害猶太人,想要將他們趕盡殺絕,但卻由於一系列偶發事件,這陰謀最後被奇妙挫敗。本書最簡明的注解就是一口氣將它讀完,因為後面的事件解釋先前的,揭示其中的天意。書中沒有提神的名,但後加的次經(不在希伯來原文中,猶太人也從未將之收入正典)共有六章,開頭一句是這樣的:那時末底改說,神行了這些事。書中雖沒有神的名,卻有神的指頭,他導演了許多小事件,最終使他百姓得救。故事的細節不但引人入勝,很有觀賞性,而且很能造就人,大大激發屬神百姓在危難中的信心和盼望。也許我們不能指望遇見像以色列人出埃及那樣的神蹟,但卻能指望神用挫敗哈曼陰謀這樣的作為,來保護祂的百姓。這裡說的是:I。以斯帖當了王后,末底改當了宮裡的官;二人後來都成了百姓蒙拯救的器皿(第 1-2 章)。II。亞瑪力人哈曼被惹怒,施詭計騙得王命,企圖滅絕所有猶太人(第 3 章)。III。猶太人遭大難,尤其是其中的愛國者(第 4 章)。IV。哈曼謀害末底改的陰謀被挫敗(第 5-7 章)。V。滅絕猶太人的陰謀被挫敗(第 8 章)。VI。為永遠紀念此事作安排(第 9-10 章)。整個故事證實了詩人的觀察:惡人設謀害義人,又向他咬牙。主要笑他,因見他受罰的日子將要來到(詩篇 37:12-13)。
本章有幾件事很有教導性,也很實用;但這段故事記錄下來,目的是交代以斯帖如何當上王后,日後便可發揮作用,挫敗哈曼的陰謀;這事早在哈曼尚未設謀之前就已發生,叫人感歎天意的遠見和高深。世事都在神的掌握之中。亞哈隨魯王:I。宴請所有的高官(第 1-9 節)。II。盛怒之下罷免了王后,因他打發人去請她,她卻拒絕前來(第 10-22 節)。這說明就連世人的罪惡和愚昧,神也可用來成就祂的目的;祂若不知如何從中生出美事來,必不允許惡事發生。
亞哈隨魯的筵席(主前 519 年)
1-9。1 亞哈隨魯作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2 亞哈隨魯王在書珊城的宮登基;3 在位第三年,為他一切首領臣僕設擺筵席,有波斯和米底亞的權貴,就是各省的貴冑與首領,在他面前。4
他把他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了許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5 這日子滿了,又為所有住書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園的院子裏設擺筵席七日。6
有白色、綠色、藍色的帳子,用細麻繩、紫色繩從銀環內繫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銀的床榻擺在紅、白、黃、黑玉石的鋪石地上。7
用金器皿賜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顯王的厚意。8 喝酒有例,不准勉強人,因王吩咐宮裏的一切臣宰,讓人各隨己意。9
王后瓦實提在亞哈隨魯王的宮內也為婦女設擺筵席。
這亞哈隨魯是哪一個波斯王,學者們各持己見。故事中說末底改也在來自耶路撒冷的被擄之人當中(2:5-6),由此看來這亞哈隨魯應該是波斯王朝較為早期的王。萊福特1博士認為他就是阻攔聖殿建造的亞達薛西,又名亞哈隨魯(以斯拉記
4:6-7),與他的瑪代族曾祖父同名(但以理書 9:1)。這裡說的是:
I。他版圖遼闊。大利烏和古列作王期間只有一百二十位總督(但以理書 6:1),此時卻有了一百二十七位,從印度直到古實(第 1 節)。王朝過大,遲早要被自身的重量壓垮,往往得地多快,失地也多快。這樣的霸權一旦落入惡人手裡,就危害更大,但若掌握在義人手裡,就行善更多。基督的國遠大於他的國,至少將來要比他的大,那時世上的國都屬於祂;基督的國必永存。
1約翰·萊福特(1602–1675):英國神職人員,猶太拉比學者。
II。。他的宮廷極其華麗。他一旦覺得政權穩固,帝國強盛,驕傲的心也就隨之興起;他舉辦了一場極為誇張的盛宴,不惜勞民傷財,只為把他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第 4
節)。這是虛榮,是徒然貪愛虛榮,因為無人懷疑帝國的豐盛,也無人與他爭名。倘若他能像後面幾任王那樣,為建造聖殿、維持聖所供奉(以斯拉記 6:8;7:22)多作貢獻,以此展示王國的豐盛和尊貴,那該多好啊!亞哈隨魯舉辦了兩場筵席:
1. 一場宴請貴胄和總督,持續一百八十日(第 3-4 節)。未必是他在這段時間天天和同一批人宴樂,有可能是今天宴請一省的貴胄和總督,明天宴請另一省的,而他和貼身隨從則是天天大吃大喝。迦勒底版本的譯者比較大膽,在故事中添加了不少情節;他說臣僕中有人謀反,這場盛宴是為了慶祝平息叛逆。
2. 另一場宴請所有人,包括大小人民,持續七日,有的在這日,有的在那日;因為沒有這麼大的宴會廳,就在禦園的院子款待他們(第 5 節)。用幔子將院子隔成數間,也可能是支搭帳棚,款待賓客,一應飾物極其精緻富貴,所坐的床榻或長椅和腳下所鋪的也都十分精緻(第 6 節)。真是寧可在靜處粗茶淡飯,或自娛,或與摯友共用,強如這喧嚷吵雜的酒宴。
III。雖然如此,這場酒宴在某些方面還是很有秩序的;不像伯沙撒的筵席,只會稱頌假神,玷污聖所器皿(但以理書 5:3-4)。不過迦勒底譯者說這場筵席也動用了聖所的器皿,令虔誠的猶太人心痛;也不像希律的筵席,把先知的首級當成最後一道菜。從這裡的描述來看,有兩件事值得稱讚:
1. 不強迫人喝酒:喝酒有例,可能是最近擬定的新法;不准勉強人,不可再三勸酒(如約瑟夫2所解釋的);不送酒杯到人前,讓人各隨己意(第 8 節),若有喝過量的,那就只好怪自己;王命尊重不貪杯的,喝醉的自然就少。就連外邦人的王都如此慎重,還是大宴群臣之際,真叫許多自稱基督徒的羞愧,他們以為若不勸賓客喝酒,不輪番勸酒(無異於擴散罪孽和隨之而來的死),就不足以盡地主之誼,不算款待賓客。經上說這樣的人有禍了;但願他們念到這經文就顫抖(哈巴谷書 2:15-16)。這是奪人理性,奪人珠寶,使人變得愚蠢,真是害人不淺。
2約瑟夫(37-約 100):第一世紀羅馬帝國時期猶太歷史學家,著有《猶太戰爭史》,《猶太古史》等書。
2. 男女不共舞;男士和女士分開,不像伯沙撒的筵席,妻妾與他同飲(但以理書 5:2),也不像希律的筵席,女兒在他面前跳舞。瓦實提在自己宮裡宴請女賓,不在御園的院子露面,而是在王宮內院(第 9 節)。由此看來,王在前面展示他的威嚴尊貴,王后和眾女則在後面展示她們的端莊賢淑,而女性的威嚴尊貴就在於此。
瓦實提拒絕露面;瓦實提被廢(主前 519 年)
10-22。10 第七日,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個太監米戶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亞拔他、西達、甲迦,11
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甚美。12 王后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所以王甚發怒,心如火燒。
13-14 那時,在王左右常見王面、國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米底亞的七個大臣,就是甲示拿、示達、押瑪他、他施斯、米力、瑪西拿、米母干,都是達時務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規,辦事必先詢問知例明法的人。王問他們說:15
「王后瓦實提不遵太監所傳的王命,照例應當怎樣辦理呢?」16 米母干在王和眾首領面前回答說:「王后瓦實提這事,不但得罪王,並且有害於王各省的臣民;17
因為王后這事必傳到眾婦人的耳中,說:『亞哈隨魯王吩咐王后瓦實提到王面前,她卻不來』,她們就藐視自己的丈夫。18
今日波斯和米底亞的眾夫人聽見王后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樣行;從此必大開藐視和忿怒之端。19 王若以為美,就降旨寫在波斯和米底亞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實提再到王面前,將她王后的位分賜給比她還好的人。20 所降的旨意傳遍通國(國度本來廣大),所有的婦人,無論丈夫貴賤都必尊敬他。」21 王和眾首領都以米母干的話為美,王就照這話去行,22
發詔書,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說本地的方言。
這裡說的是亞哈隨魯筵席上的歡樂氣氛被打斷,原因不像約伯兒女的筵宴, 有狂風從曠野刮來(約伯記 1:19),也不像伯沙撒的筵宴,有指頭在牆上寫字(但以理書 5:5),而是因他自己的愚昧所致。筵宴末了,王和王后之間鬧出不愉快來,筵宴不歡而散,賓客黯然蒙羞而去。
I。王喝多了,竟派人去叫瓦實提到他面前來,這必是王的不是;當時有許多人在場,其中喝多的也不少。他飲酒快樂,定要瓦實提身穿盛裝,頭戴王后冠冕來見他,叫總督和眾人一睹她的風采,方得稱心(第 10-11 節)。他如此行:
1. 是羞辱自己這個作丈夫的,他本當保護妻子的端莊,而不是危害,本當為她遮眼(創世記 20:16),而不是暴露。
2. 是貶低自己這個作王的,她為美德的緣故也許會拒絕的事,他竟然吩咐她去做。波斯女子一般不在眾人跟前抛頭露面,他不徵求她意見,而是直接下令,要她當眾做一件極其不雅的事,真是給她出難題。若不是喝多了,失去了理性,必不會如此行,甚至提都不准提。一杯酒進去,智慧就離去,理性也隨之離去。
II。瓦實提拒絕了他的要求,這也許是她的不智。他派了七位高官使者去請,並且是當眾邀請,她還是不肯來(第 12 節);約瑟夫說他多次派人去請,她仍不賞臉。如果她出場,就明顯是出於順從,端莊的形象不會受影響,也不會成為壞榜樣。此事本身不算犯罪,若能變通,聽從王命,就會更有尊榮。她拒絕出來,可能是出於傲慢,倘若如此,那就是惡事;她無視王命,不願前來,令他顏面掃地!他正在展示國威,但卻把家醜展示了出來,妻子隨心所欲的個性被暴露。同負一軛的相互爭吵,無論如何都是不愉快的,但若當眾爭吵,那就是醜聞,令人臉紅心煩。
III。於是王大怒。管轄一百二十七省的王,竟然管不住自己的脾氣,他甚發怒(第 12 節)。他若想得安慰,若想顧及自己的聲譽,就該止息怒氣,不計較妻子的冒犯,就該付之一笑。
IV。他雖動怒,仍先與謀士商議;先前他有七名太監執行王命,還有名有姓(第 10 節),現在又有七名謀士商議王命。權力越大,越需要聽取意見,方能不濫用權力。這七位謀士都很有學問,都是達時務的明哲人,精通時務,極受王的信任和器重,常見王面,在國中坐高位(第 13-14 節)。這樣的謀士多,人便安居(箴言 11:14)。
1. 王詢問這個智囊團(第 15 節):瓦實提不遵王命,照例應當怎樣辦理呢?請注意看:
(1)縱然犯罪的是王后,法律上也該有個說法。
(2)縱然大怒的是王,仍要照法律行事。
2. 米母干提議,瓦實提不遵王命,理當被貶。有人覺得他提出這樣嚴厲的建議,並且其餘的都附從,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樣能取悅於王,既能滿足他當下的怒氣,又能滿足他日後的情慾。但約瑟夫所說的正相反,他說他深愛瓦實提,如果在法律上能說得通,本不願為此事將她打入冷宮;這樣看來,米母干的提議是為守法,出於大眾的利益。
(1)他表示王后不遵從丈夫,若任其發展,不予追究,必有惡果,導致為人妻者不聽從丈夫,在家中稱霸。王和王后之間若只在私底下不愉快,即便她爬到了頭上,也是二人之間的事,縱有爭吵,也可私下解決;但此事是當著眾人的面,也許當時與王后同在筵席的婦人見她拒絕,便心中暗喜,這樣的壞榜樣會在國中造成極壞影響。如果王后一發脾氣,王就得聽話(尋常百姓家往往效法王的行為),那麼當妻子的就會變得張狂蠻橫,藐視丈夫,而被藐視的丈夫縱然心中不滿,也無可奈何;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箴言 19:13;27:15);參考箴言 21:9;25:24。當妻子的本當尊敬自己的丈夫(以弗所書 5:33),不可藐視,本當順從(彼得前書 3:1),不可轄制,不然就會生出無盡的罪惡、煩惱、混亂和各樣惡行。坐高位的應當謹慎,不可開此先例(第 16-18 節)。
(2)他表示若下令廢去瓦實提,必有好結果。想必他們在廢她以前,先打發人去問她是否願意順服,願意認錯,並請求王的寬恕;若得如此,就可有效避免成為壞榜樣,罷免令便可收回;但她可能一意孤行,堅稱她有權隨己意行,不論王是否喜悅;於是他們作出判決,不准她再到王面前,並且這判決將永不更改(第 19 節)。他們希望這樣的判決可叫所有的婦人都必尊敬丈夫,無論貴賤,無論是貴婦,本身尊貴,還是小人物的妻子,丈夫卑賤,都必尊敬丈夫(第 20 節);這樣,男子就可在家中作主(本當如此),妻子順從,兒女和僕人也都順從。維護家庭秩序,符合邦國的利益。
3. 於是王按所提議的降旨,王后犯了藐視罪,按律被貶,別的妻子若在丈夫面前不盡責,也當如此蒙羞(第 21-22 節),難道她們比王后還強嗎?這道聖旨無論是順應王的脾氣,還是順應他的政策,神的旨意都因此成全,是為以斯帖問鼎王后桂冠鋪平道路。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