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6, 2024

[以斯拉記 ] 第三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第三章

前章結尾處說到以色列人住在各城;不難想像,他們處境艱難,地土荒涼,城邑失修,百廢待興;但這裡卻說他們全力重建信仰,以此打下良好基礎,使各事重回正軌。I。他們築壇,獻祭,守節,奉獻,重建聖殿(1-7 節)。II。他們立起聖殿的根基,又是歡喜,又是傷心(8-13 節)。這日的事為小,但不可藐視(撒迦利亞書 410)。



恢復祭祀制度(主前 536

1-71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2 約薩達兒子耶書亞和他的弟兄眾祭司,並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與他的弟兄,都起來建築以色列神的壇,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3 他們在原有的根基上築壇,因懼怕鄰國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華早晚獻燔祭,4 又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按數照例獻每日所當獻的燔祭;5 其後獻常獻的燔祭,並在月朔與耶和華的一切聖節獻祭,又向耶和華獻各人的甘心祭。6 從七月初一日起,他們就向耶和華獻燔祭。但耶和華殿的根基尚未立定。7 他們又將銀子給石匠、木匠,把糧食、酒、油給西頓人、泰爾人,使他們將香柏樹從黎巴嫩運到海裏,浮海運到約帕,是照波斯王塞魯士所允准的。

 

這裡說的是:I到了七月1 節),回歸的以色列人聚集在耶路撒冷。想必他們離開巴比倫正值春天,路上至少需要四個月,因為以斯拉和隨行的花了四個月(79)。七月很快來到,有很多耶和華的節要守;於是他們主動相約,聚集在耶路撒冷,並非官方下令。他們剛剛來到各自的城,各事繁忙,要為自己和家人謀生,本可告假,不到神的壇前服事,等稍有空閒再說(許多人就是這樣愚蠢拖延,定要在世上立穩,才願守聖餐),然而他們為信仰的事大發熱心,既然不久前因為沒有信仰受了刑罰,這次就放下家中事務,先來神的壇前服事;也真奇怪,他們居然有此熱心,萬眾一心,如同一人。人若暫時放下世上的事,先做好信仰的事,終必更加興旺。

II。眾首領預備祭壇,供眾人服事。

1. 約書亞和他的弟兄眾祭司,所羅巴伯和他的弟兄首領,都起來建築以色列神的壇2 ),可能就在原先的地方,在原有的根基上3 節)。派翠克主教1注意到,聖殿建造以前似乎已立起會幕,作為敬拜神的所在,如大衛時期那樣,並且不在摩利亞山上,而是在錫安山(歷代志923),於是他設想這壇也在那裡,供人使用,直到聖殿完工。但願我們從中學到:

1)凡事要從神開始。處境越艱難越匱乏,越要在各樣事上與祂同行。若要指望得祂的話語引領,就當獻禮物榮耀祂。

2)即便諸事不順,也要盡己所能敬拜神。聖殿不能瞬間落成,但他們不願沒有祭壇。亞伯拉罕每到一處都築壇;我們每到一處,未必有講道所用的燈檯或聖餐所用的陳設餅,但若不以禱告和讚美為祭獻上,那就是沒有盡本份;我們隨時有壇,使禮物成為聖潔。

2. 請注意看這裡所說的,為何要快快築壇:因懼怕鄰國的民。他們四面都是仇敵,仇視他們,仇視他們的信仰,並且遠比他們強大。

1)儘管懼怕,還是要築壇(有人這樣理解);雖可能有人攔阻,但不會嚇得丟棄信仰。我們千萬不可因為懼怕人,而落入這樣的網羅。

2因為懼怕,所以才要築壇。擔心危險,反倒應當激發我們盡本份。我們有很多仇敵嗎?那就更應該以神為友,保持與相通。應當在懼怕中生出這樣的信念來,越是懼怕,越應該多多禱告。就連掃羅都覺得要先求告神,不然仇敵打過來,就遭殃了(撒母耳記上 1312)。

III。他們在壇上獻祭。既然築壇,就應當使用,他們果真按例使用。凡有壇的,不可荒廢。

1. 他們 從 七 月 初 一 日 起 6 節)。似乎沒有火從天降,與摩西和所羅門不同,但凡火也可獻祭,如列祖獻祭一樣。

2. 既有了開端, 其 後 就 常 獻 燔 祭 5 節),早晚獻祭(3 節)。他們有過慘痛教訓,缺失了每日獻祭的安慰,每日禱告起來就沒有底氣,如今恢復了,就決心不再中斷。每日所獻的羊羔預表神的羔羊,祂的義應當成為我們一切禱告的倚靠。

3. 他們謹守耶和華的一切聖節,並在聖節上照例獻祭,特別是住棚節(4-5 節)。既從神領受極大憐憫,歡快的住棚節就是恰逢其時。既開始定居在各城,住棚節也許能提醒他們,列祖在曠野住過帳棚。隨著福音時代的來臨,住棚節變得特別有名,因為按撒迦利亞書 1418,它和福音時代特別相關。住棚節一共守七日,且有特別指定的祭物,這裡說他們 按 數 照 例 獻 每 日 所 當 獻 的 燔 祭 參考民數記 291317 等),原文作:每日的話(或事)當日完成;凡是熟悉聖經語言的,這話已是口頭禪。倘若住棚節預表福音精神,表示要不斷脫離世界,以神為樂,就當每日的工當日完成,按每日所當行的去行,就是說:

1)要抓緊時間,每日做工,做有意義的工。

2)要抓住機會,每日因時制宜。 萬 務 都 有 定 期 傳道書 31)。七月初十是贖罪日,要守嚴肅會,那也是恰逢其時:他們可能守了贖罪日,但這裡沒有提,我記得整本舊約聖經隻字不提守贖罪日的事,似乎把條例寫在利未記第 16 章就夠了;贖罪日的主要用意是福音,要出現在新約聖經。

1西蒙·派翠克(1626-1707):英國神學家,主教

4. 他們 獻 各 人 的 甘 心 祭 5 節)。所規定的固然不少,但他們所獻的更多;他們雖不富有,獻祭的花費不菲,但他們大發熱心,想必即便平時省吃儉用,也要使神的壇富足有餘。離開了苦難火爐的,倘若仍帶有這樣的聖潔熱量,這人便為有福。

IV。他們為建殿作準備(7 節)。這件事他們立即著手進行;盡力而為還不夠,還應當有更高更好的目標。泰爾和西頓像古時一樣,為他們提供工人;黎巴嫩提供木材,兩者都得了塞魯士的吩咐。神既呼召,我們便可仰望祂為我們提供一切所需。

 

聖殿的根基落成(主前 535 年)

8-138 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其餘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並一切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人,都興工建造;又派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華殿的工作。9 於是猶大的後裔,就是耶書亞和他的子孫與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孫,利未人希拿達的子孫與弟兄,都一同起來,督理那在神殿做工的人。10匠人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時候,祭司皆穿禮服吹號,亞薩的子孫利未人敲鈸,照以色列王大衛所定的例,都站著讚美耶和華。11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說:

祂本為善,

祂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

他們讚美耶和華的時候,眾民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 12 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族長,就是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13 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因為眾人大聲呼喊,聲音聽到遠處。

 

回歸的猶太人在是否建殿的事上沒有爭議;這件事立即定了下來,且要速速做成;倘若在他們當中沒有神同在的象徵,沒有立祂名的地方,家鄉有何安慰可言呢?所以,這裡直接描述這場善工的開端。請注意看:

I。何時開工:第二年二月,一旦氣候合適,守完逾越節,就立即開工(8 節)。他們花了大約半年時間平整地面,預備建材,十分用心。注意:若有善工要做,就當雷厲風行,不浪費時間,哪怕預見到困難和阻攔。這樣才能做得好,且有神的同在。常言道,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II。何人開工:所羅巴伯,約書亞和他們的弟兄。官長,傳道人和眾人一同用心,在各自的位置齊心推進,神的工就順利開展。是神使他們在這項事工上同心,結果便順利。

III。何人跟進:派利未人督理這項工程(8 節),督理做工的人9 節),說安慰話,堅固他們的手。注意:自己做不了工,也可發揮作用,給做工的打氣。

IV。聖殿根基立定的時候如何稱頌神(10-11 節);由摩西指定的祭司吹號,由大衛指定的利未人敲鈸,奏出和諧的音樂,不為悅耳,而是助興,唱出那永存的、永不過時的詩歌,我們的舌頭唱起來決不走調:神本為善,的慈愛永遠長存;這是詩篇第 136 篇的主題。願一切慈愛的溪流都追溯到源頭。無論環境如何,無論有多少憂慮和懼怕,願人人都承認神本為善;萬物都可廢去,但祂的慈愛永遠長存。願人人在求告中唱出這樣的歌,像這裡一樣;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並且是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包括被擄到異鄉的,也包括本土的異鄉人。無論如何,神實在恩待以色列詩篇 731),恩待我們。願教會利益的復興歸功於神永遠的慈愛,教會得以延續,都是因著神的慈愛。

V。眾人有何感想。眾人見此光景,各樣感受溢於言表。神的百姓當中有各種不同的感想,人人都按心中所想的表達出來,但並無不和,各人的心思不相互排斥,也不耽誤共同關心的事。

1. 有的只知道沒有聖殿的苦楚,見根基落成,就大聲歡呼讚美神(11 。對他們而言,這根基實在是好,猶如死裡復活一般;對饑渴的靈魂而言,實在是甘甜。他們歡呼,聲音聽到遠處。注意:憐憫剛剛開始,儘管尚未成就,也當心懷感恩;久已荒涼的殿一旦立了根基,對於每個誠心的以色列人來說,無異於喜樂的泉源。

2. 有的想起所羅門所建第一聖殿的輝煌,看見眼前的遠不如舊殿,規模不如,其壯觀和華貴的程度更不如,不免大聲哭號12 節)。若從第一批被擄的算起,就是約雅敬第四年,那麼聖殿被焚已有約五十二年;若從耶哥尼雅被擄算起,則約有五十九年。當時活著的人當中,仍有不少還記得舊殿的面貌;被擄的人當中仍有許多長壽的祭司和利未人,能告訴他們當初耶路撒冷的輝煌,鼓勵他們回歸,這真是極大的憐憫。這些人感歎眼下的殿和過去的相差甚遠。

1)這是情有可原的;眼淚若能流進正確管道,為導致這可悲變化的罪孽而哀歎,那就是好事。罪孽令教會和百姓的榮耀失色,他們被藐視被輕看,皆因罪孽的緣故。

2)但這些眼淚和歡呼聲混在一起,卻是他們的軟弱,略顯掃興。他們藐視這日的事為小(撒迦利亞410),得了福份卻不感恩,只因不如先祖的福份大,其實早已超過他們所配得的。但願我們在眾人和諧的歡呼聲中,不要彈出刺耳的聲音來。這對眾人更是掃興,因為這些都是祭司和利未人,本當明白並教導別人如何順應各樣環境,不可因為想起過去的痛苦,就感覺不到眼下的憐憫。哀聲和歡呼聲混在一起,這是今世的真實寫照。有人沐浴在歡樂的河水,有人淹沒在淚水的洪流。在天上人人高歌,無人歎氣;在地獄人人哀哭切齒,無人歡喜;但在世上我們卻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願我們學會 與 喜 樂 的 人 同 樂 , 與 哀 哭 的 人 同 哭 羅馬書 1215);至於我們自己,則是 哀 哭 的 , 要 像 不 哀 哭 , 快 樂 的 , 要 像 不 快 樂 哥林多前書 730)。

----------------------------------------------------------------------------------

第三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