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前章說的是尼希米與神較力,並且得勝,這裡告訴我們他像雅各那樣,也與人較力,並且得勝,說明他的禱告蒙了應允。I。他成功說服王派他前往耶路撒冷建造四圍的城牆,並為他提供一切所需要的(第 1-8 節)。II。他成功對抗途中阻攔他的仇敵(第 9-11 節);他們譏誚他,試圖使他放棄此行(第 19-20 節)。III。他成功勸說他的百姓,與他一同行這善工,因見這城牆荒涼(第 12-16 節),並且勉勵眾人出力重建(第 17-18 節)。由此可見,神呼召誰,就必認同誰。
尼希米向王請願(主前 445 年)
1-8。1 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擺酒,我拿起酒來奉給王。我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2
王對我說:「你既沒有病,為甚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於是我甚懼怕。3 我對王說:「願王萬歲!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嗎?」4 王問我說:「你要求甚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5
我對王說:「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6 那時王后坐在王的旁邊。王問我說:「你去要多少日子?幾時回來?」我就定了日期。於是王喜歡差遣我去。7 我又對王說:「王若喜歡,求王賜我詔書,通知大河西的省長准我經過,直到猶大;8 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樑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
尼希米求神解救同胞,也許還用了大衛的話(求祢 建 造 耶 路 撒 冷 的 城 牆 ;詩篇 51:18);但他禱告以後並不坐觀其成,說:現在讓神來做祂的工,我不用做什麼;而是盤算著自己能做什麼。我們不僅要祈禱,自身也當努力,不然就是輕慢神。從基斯流月到尼散月(從十一月到三月),四個月過去了,尼希米才懇請王允許他上耶路撒冷去;可能因為冬天不宜出門遠行,直到有成行的可能,他才提出來,也可能因為他一直在等待機會,未經蒙召不可擅自見王(以斯帖記
4:11)。現在輪到他在王的餐桌前伺候,他便指望進言。我們向萬王之王求助,不必限定具體時間,可隨時自由來到祂面前;到施恩座前來,從來不會不合時宜。這裡說的是:
I。他得了良機,王見他面帶愁容,便詢問他有何憂慮。向這樣的貴人說話,不可貿然開口,需要繞著說。尼希米先不表明來意,要先試試他是否有好心情,於是便用這個方式來試驗。王要喝酒,他就舉起酒杯遞到王面前,王那時便能看見他的臉色。他在王面前從未面帶愁容,努力信守宮裡的規矩(宮中人員本當如此),宮裡不許有愁容(以斯帖記 4:2)。他雖是外人,又是被擄之 人,仍要和顏悅色。義人理當儘量喜悅,向世人證明信仰的路乃是喜悅,不是悲哀,身上的羞辱要滾去,但
萬 務 都 有
定 期 (傳道書 3:4)。眼下的尼希米自有悲哀的緣由,於是便顯得悲哀。耶路撒冷的禍患使他悲哀,他面帶愁容,導致王問他所為何事。他並非裝作悲哀,因他實在 為 約 瑟 的 苦 難 擔 憂 (阿摩司書 6:6),不像那些假冒為善的,故意 把 臉 弄 得 難 看 (馬太福音
6:16);若有必要,他本可隱藏自己的愁容( 心 中 的 苦 楚 , 自 己
知 道 ; 人 在 喜 笑 中 , 心 也 憂 愁 ;箴言 14: 10,13),但此時顯出愁容,反倒能達到目的。他面前雖有酒,可能按酒政的規矩,要親口嘗過,方能遞給王,但他心裡暢快不起來,因為屬神的以色列正在受苦。
II。王見他臉色不好,便好意詢問緣由(第
2 節): 你 既 沒 有 病 , 為 什
麼 面 帶 愁 容 呢 ? 注意:
1. 我們本著基督徒好憐憫的原則,應當關心別人的憂愁和悲哀,即便是下屬的憂愁;不能說:這與我們有什麼相干?當主人的,不可輕看僕人的憂愁,應當儘量使他們安心。至大的神不喜悅他的百姓愁眉苦臉,他要他們 樂 意 事 奉 祂 (詩篇 100:2), 歡 歡 喜 喜 吃 飯 (傳道書 9:7)。
2. 病人面帶愁容,這不奇怪,因為感覺不好,心中害怕;再歡快活潑的個性,一旦得病,就變得無精打采;但義人即便得病,若知自己罪得赦免,也可振作起來。
3. 無疾無恙是極大的憐憫,若得如此,遇有任何外在的愁煩都不可過分悲觀;但若為自己的罪憂愁,為別人的罪憂愁,為屬神教會的災難憂愁,即便沒有疾病,也可叫人面帶愁容。
III。尼希米用謙恭和懼怕的語氣,向王解釋為何憂傷。
1. 懼怕。從後面的故事來看,他是個剛強的人,但此時他承認他 甚 懼 怕 ,可能是怕王發怒(東方的君王手握絕對的生殺大權;參考但以理書 2:12-13;5:19),也可能是怕說錯話,怕言語不當,導致所求的落空。他雖很有智慧,但他嚴格律己,不願說出任何不明智的話來;我們也當如此。滿懷信心固然可嘉,但謙遜自卑也是無可指摘。
2. 謙恭。他語氣中沒有任何責怪別人的意思,對王則是畢恭畢敬,充滿善意,他說:“
願 王 萬 歲 ;吾王大有智慧和良善,是世上最配得作王的。”他謙遜反問道:“我自己雖然一切都好,生活安逸,但 我 列 祖 墳 墓 所 在 的 那 城 荒 涼 (王知道我指的是哪座城), 我 豈 能 面 無 愁 容 嗎 ? ”很多人悲觀憂愁,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知為何憂愁,不知憂愁從何而來;這樣的人應當自我省察,努力擺脫不公平不合理的憂思和擔憂。但尼希米能說出理由來,並且求助於王。請注意看:
(1)他稱耶路撒冷為他 列 祖 墳 墓 所 在 的 城 ,就是他祖先埋葬的所在。經常思想列祖的墳墓,這對我們有好處;我們常想到他們的尊榮和稱號,他們的房屋和財產,但願我們也思想他們的墳墓,思想在我們以前進入世界、又在我們以前離開世界的,他們的墓碑就是我們的紀念。紀念列祖也是表達極大的尊敬,這樣的紀念若有不足,不可無動於衷。世上的萬民,哪怕是沒有復活指望的民,也把列祖的墳墓看作神聖不可侵犯的所在。
(2)他為自己的愁容辯解:“我憂愁是有道理的,為何不該憂愁呢?”即便是虔誠通達的人,也有憂愁的時候,也有面帶愁容的時候。再好的人,也不可自以為能摒棄一切憂思,提前到達天堂;我們所經過的是流淚谷,應當順應那裡的氣候。
(3)他說出他真正憂愁的原因是耶路撒冷被毀。注意:凡是義人,凡是在乎神榮耀 的,凡是基督奧秘身體的有生命的成員,凡是有公益心的,都把教會的一切苦難,特別是教會的荒涼,看作憂愁悲哀的緣由,也理當如此;哪怕是錫安的塵土,他們也喜歡(詩篇
102:14)。
IV。王鼓勵他說出心裡話,他在心裡向神祈求(第 4 節)。王喜歡他,不願見他憂愁。有可能他對猶太信仰有好感,這一點他在先前賜給以斯拉的諭旨中已經表現出來,如今他再次有所表現,授權給尼希米;以斯拉是個神職人員,尼希米則是個行政官。王不知如何為耶路撒冷效力,於是就詢問他心急火燎的朋友:“ 你 要 求 什 麼 ?
你心有所願,是什麼呢?”他原先不敢開口(第 2 節),王的話使他壯起膽來;基督邀請我們禱告,應許我們的禱告必蒙垂聽,這些更應當使我們坦然來到施恩座前。尼希米立即 默 禱 天 上 的 神 ,求神賜給他智慧,妥善說出自己的請求,求神感動王的心,允准他的請求。若想要地上的王施恩,首先必須確保萬王之王施恩。他默禱天上的王,眼前這位王雖然不可一世,但天上的王無限超越他。這不是一段正式的禱告(他沒有這樣的機會),乃是在暗中突然湧現的呼求;他的心向神敞開,神明白他的心裡話:耶和華啊, 求 祢 賜 我 口 才
智 慧 (路加福音
21:15);耶和華啊, 求 祢 使 我 在 此 人 面
前 蒙 恩 (1:11)。注意:常湧現虔誠的呼求,那是美事,尤其是在具體的事上。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有通天的路向我們敞開。這樣做不耽誤任何事,反倒是一種促進;唯願我們不要被任何事耽誤這樣的呼求,反倒要鼓勵這樣的呼求。尼希米在同一件事上曾有過正式禱告(1:11),如今此事迫在眉睫,他就再次禱告。突發的呼求和正式禱告不可互斥,應當各有所用。
V。他謙卑求王。他既得了鼓勵,就十分謙遜地提出請求,並且甘願聽從王的判斷(第 5 節);不過他之所求十分明確。他懇請王委派他前往猶大當省長,建造耶路撒冷城牆,並在那裡住一段日子,可能是幾個月;後來他的任期可能延長了,也可能他又回來,被重新委派,總之他住在那裡至少有十二年(5:14)。他還請求派人護送(第 7 節),請王降旨給各地省長,允許他通過相應各省,並提供一切所需,再降旨給看守黎巴嫩樹林的,為他所要進行的工程提供木材。
VI。王大大恩待他,問他 幾 時 回 來 (第 6 節)。他表示不願失去他,或者不願他離開太久,但為了滿足他所求的,做一件真正恩待他本民的好事,他願意暫時放他走,並允許他將所求各項都寫到諭旨裡去(第 8 節)。他的祈禱在此立即得到了應允,雅各的後裔決不徒然尋求雅各的神。他在講述自己請願蒙允准的時候:
1. 提到了王后也在場; 她 坐 在 王 的 旁 邊 (第 6 節),據說這在波斯宮中並不常見(以斯帖記 1:11)。這王后有可能起了反面作用,而他提起這點,是要稱頌神大能的旨意,她雖在場,他仍得了諭旨;這王后也有可能起了正面作用,他提起這點,是要稱頌神仁慈的旨意,使她在場促成他得了諭旨;具體如何,我們不清楚。
2. 提到了神的權能和恩典。他如願以償,不是憑藉自己的優點,不是由於他對王的影響力,也不是他處理得當,而是因為神施恩的手幫助他。蒙恩的靈在各樣順境中注目於神的手,祂施恩的手。 這 是 耶 和 華 所 做 的 (詩篇 118:23),因而格外宜人。
尼希米的耶路撒冷之行;參巴拉等人之惡(主前 445 年)
9-20。9 王派了軍長和馬兵護送我。我到了河西的省長那裏,將王的詔書交給他們。10
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聽見有人來為以色列人求好處,就甚惱怒。
11 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裏住了三日。12 我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神使我心裏要為耶路撒冷做甚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除了我騎的牲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口在我那裏。13
當夜我出了谷門,往野狗井去,到了糞廠門,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14 我又往前,到了泉門和王池,但所騎的牲口沒有地方過去。15 於是夜間沿溪而上,察看城牆,又轉身進入谷門,就回來了。16
我往哪裏去,我做甚麼事,官長都不知道。我還沒有告訴猶大平民、祭司、貴冑、官長,和其餘做工的人。
17 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18
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奮勇做這善工。19 但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和阿拉伯人基善聽見就嗤笑我們,藐視我們,說:「你們做甚麼呢?要背叛王嗎?」20 我回答他們說:「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我們作他僕人的,要起來建造;你們卻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紀念。」
這裡告訴我們:
I。尼希米離開王宮。 王 派 了 軍 長 和 馬 兵 護 送 他(第 9 節),一來保護他,二來表示他是
王 所 喜 悅
尊 榮 的 (以斯帖記 6:6),好叫王的一切僕人都按理尊重他。萬王之王也是如此,祂差遣誰,就保護誰,並賜尊榮,有眾天使服事他們。
II。他受委派,所到之處有何待遇。
1.
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和他們的朋友。這裡告訴我們:
( 1 ) 他不聲張自己的使命,不引人注目。他在耶路撒冷
住 了 三 日 (第 11 節),看來城中貴胄中無人伺候他,無人迎接他到來,無人知道他到來。王派馬兵護送,猶太人中卻無人迎接他;他不帶牲口,只有自己的坐騎(第 12 節)。聰明人和配得雙倍尊榮的人,所到之處都不聲張,不顯擺,不喧嚷,即便帶來極大的祝福,仍是如此。那很快就要在早晨管轄世人的(詩篇 49:14),世人如今卻不認識;他們隱藏不見;參考約翰一書 3:1。
( 2 ) 眾人沒有注意到他,他卻很注意他們和他們的光景。他夜間起來,察看損毀的城牆,可能是藉著月色(第 13 節),心裡盤算著該做什麼,該怎麼做,舊的根基是否還能用,舊的材料是否還能用。注意:
[1.] 善工需要事先考慮周詳,才能做得好。
[2.] 從事行政事務的,應當儘量親自察看,不能完全依賴別人的報告和陳詞,這是智慧;但要悄悄而行,儘量不引人注意。
[3.] 若要建造教會的牆,就當首先察看這些牆的損壞程度。若想知道如何彌補,就當察問有何過失,有何需要改革,如何行才管用。
( 3 ) 他向官長和百姓說明來意,眾人一致贊同。他剛開始不說明來意(第 16 節),因為他不想顯擺,也因為他若發現不可行,便可體面撤回計畫。正直謙卑的人或行善捐輸,或有別的義舉,都不在人前吹號。如今他察看,思考再三,可能感覺到了官長和百姓的脈搏,就告訴他們
神 使 他 心 裡
要 為 耶 路 撒 冷 做 什 麼 事 (第 12 節),就是 重 建 耶 路 撒 冷 的 城 牆 (第 17 節)。請注意看:
[1.] 他的提議十分婉轉:“ 我 們 所 遭 的
難 ,你們都看見了,看見我們如何受周圍仇敵的威脅,他們嘲笑我們又愚蠢又可鄙,隨心所欲把我們當作獵物;所以, 來 吧 , 我 們 重 建 耶 路 撒 冷 的 城 牆 。”他不願自行開工(這項工程一個人做不了),也不發號施令,儘管他有諭旨在身;他用友好弟兄般的方式勉勵並激發他們參與進來。為了鼓勵眾人:第一,他把這項計畫說成是源自神的特別恩典。他絲毫不居功自傲,不說這是他自己的想法,反倒承認是神使他有此念想,因而人人都當支持(從神而來的,都當大力推動),並且人人都可指望工程順利,因為神既然使人有此念想,祂也必認他們。第二,他把這項計畫的進展說成是神的特別旨意。他取出諭旨,告訴他們王欣然降旨,主動支持這項計畫,其中看見神施恩的手在他身上。神所擁護的,他和眾人就大受鼓舞,欣然領命。他用這樣的方式向他們提議。
[2.] 在場的眾人一致決定擁護他: 我 們 起 來 建 造 吧 ! 他們自知已經耽誤良久,深感羞愧,因為自己在這項大有必要的工程上居然沒有作出任何努力和嘗試,直到現在才決心要起來,不再懶散,要激發自己,並且彼此激發。 我 們 起 來 建 造 吧 ! 意思是: “讓我們奮勇向前,持之以恆,下定決心,不達目的,決不甘休。”於是他們堅固自己的手,也彼此堅固,奮勇做這善工。注意:第一,許多善工都是一旦有人領頭,就能找到足夠的人手,人人都看見耶路撒冷荒涼,卻無人提出修建;尼希米一旦提出,人人同意。倘若好的建議被埋沒,只因無人提出,無人破冰,那就實在可惜。第二,若能激發自己行善,且彼此激發,便可堅固自己,也可彼此堅固;盡本份時若軟弱無力,其主要原因就是冷漠,無動於衷,舉棋不定。
2.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對猶太人心存惡意的人,他們得知尼希米的的建議後有何回應。神和屬祂的以色列所祝福的,他們就咒詛。
(1)尼希米剛一露面,他們就惱火(第 10 節)。參巴拉和多比雅都是撒馬利亞人,但若論出身,參巴拉是摩押人,多比雅則是亞捫人;他們見有人手持諭旨,來為以色列人求好處,就甚惱怒,因為他們想要削弱以色列的諸多伎倆,即將在一個堅固以色列的公平、高尚、慷慨的計畫面前落敗。仇敵在君王面前竭盡所能,把義人污蔑成叛逆、結黨、不配活著,一旦看見義人得了官長的好感,名聲得澄清,羞辱被滾去,證明他們不但配活著,還配得信任,那就是仇敵最大的苦惱。他們看見有人到來,公開為以色列人求好處,便懷恨在心。正是: 惡 人 看 見 便 惱 恨 (詩篇 112:10)。
(2)他剛一行動,他們就決意阻攔,卻是徒然(第 19-20 節)。
[1.] 可見仇敵試圖潑冷水,實在沒有道理。他們把這項工程說成蠢事: 嗤 笑 我 們 , 藐 視 我 們 ,說建城牆的人愚蠢,能開工,不能完工。他們還把這項工程說成是惡事,簡直就是叛逆: 你 們 做 什 麼 呢 ? 要 背 叛 王 嗎 ? 只因以前就是這樣指責的,如今雖有諭旨在身,受王保護,仍說他們是叛逆。
[2.] 可見猶太人不為所動,實在很有道理。他們一想到自己是天上之神的僕人,是獨一真神的僕人,就信心百倍;他們所行的,乃是為祂而行,祂必給他們撐腰,必使他們亨通,任憑外邦人爭鬧(詩篇 2:1)。他們還意識到仇敵之所以要破壞,是因為他們在耶路撒冷無份,是因為妒忌以色列人在其中有份。與教會為友的也當這樣,要藐視教會仇敵不自量力的威嚇。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