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這裡說的是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的作王故事,比我們在列王紀見到的更為詳細。我們在那裡見到他的品行不勝過他父親:他行他父親的一切惡,他的心不誠誠實實地順服神(列王紀上 15:2- 3)。這裡則說他的勇氣勝過他父親,打勝仗也更多。他作王只有三年,主要因為戰勝了耶羅波安的軍隊而出名。這裡說的是:I。雙方人馬進入戰場(第 3 節)。亞比雅在戰前演講,強調自己是正義之師(第 4-12 節)。III。猶大中了耶羅波安的計,面臨危難(第 13-14 節)。IV。儘管如此,他們憑藉神的能力,還是得勝(第 15-20 節)。V。亞比雅的統治結束(第 21-22 節)。
亞比雅在猶大作王(主前 957 年)
1-12。1 耶羅波安王十八年,亞比雅登基作猶大王,2 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年。他母親名叫米該亞,是基比亞人烏列的女兒。亞比雅常與耶羅波安爭戰。
3 有一次亞比雅率領挑選的兵四十萬擺陣,都是勇敢的戰士;耶羅波安也挑選大能的勇士八十萬,對亞比雅擺陣。4 亞比雅站在以法蓮山地中的洗瑪臉山上,說:「耶羅波安和以色列眾人哪,要聽我說!5 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曾立鹽約,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你們不知道嗎?6
無奈大衛兒子所羅門的臣僕、尼八兒子耶羅波安起來背叛他的主人。7 有些無賴的匪徒聚集跟從他,逞強攻擊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那時羅波安還幼弱,不能抵擋他們。8「現在你們有意抗拒大衛子孫手下所治耶和華的國,你們的人也甚多,你們那裏又有耶羅波安為你們所造當作神的金牛犢。9 你們不是驅逐耶和華的祭司亞倫的後裔和利未人嗎?不是照著外邦人的惡俗為自己立祭司嗎?無論何人牽一隻公牛犢、七隻公綿羊將自己分別出來,就可作虛無之神的祭司。10
至於我們,耶和華是我們的神,我們並沒有離棄他。我們有事奉耶和華的祭司,都是亞倫的後裔,並有利未人各盡其職,11
每日早晚向耶和華獻燔祭,燒美香,又在精金的桌子上擺陳設餅;又有金燈臺和燈盞,每晚點起,因為我們遵守耶和華-我們神的命;惟有你們離棄了他。12
率領我們的是神,我們這裏也有神的祭司拿號向你們吹出大聲。以色列人哪,不要與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爭戰,因你們必不能亨通。」
亞比雅的母親名叫瑪迦,是押沙龍的女兒(11:20),這裡說她叫米該亞,是烏列的女兒。很有可能她是押沙龍的孫女,是他女兒她瑪所生(撒母耳記下 14:27),生身父親是烏列。但這裡主要說的是亞比雅和以色列王耶羅波安打仗的事。
I。神允許他和耶羅波安交戰,並且在爭戰中站在他一邊,但神不許羅波安出兵(11:4)。
1. 可能這次是耶羅波安挑起事端,亞比雅是正當防衛。可能耶羅波安見羅波安已死,就聲稱王位是他的,至少想趁這位年輕的王剛剛登基之際,從他手中奪去王權。面對這些無理挑釁,亞比雅勇敢地拿起武器,並且神站在他一邊。
2. 羅波安試圖收復十個支派的時候,耶羅波安的行為還算過得去,當時想必對他是一種試驗;如今他早已原形畢露,設立金牛犢,趕逐祭司,神就允許亞比雅管教他,似乎並無他意,而羅波安則意在徹底鎮壓十個支派,有違神的本意。耶羅波安的軍隊兩倍與亞比雅的軍隊(第
3 節),因他有十個支派供他徵兵,亞比雅只有兩個支派。關於雙方的軍兵,這裡說他們都是勇敢的戰士,是挑選出來的大能勇士;但猶大軍兵只有四十萬,而耶羅波安的軍兵則有八十萬之多。但人數少的最後得勝,因為打仗不總是勇者勝,正義一方也不總在多數。
II。亞比雅戰前先和對方講道理,不勸他們回歸大衛家(那件事神早有定論,他甘願順服),只勸他們不要和大衛家動手。他勸他們不要抗拒大衛子孫手下所治耶和華的國(第 8 節),至少要滿足於已有的。注意:動武以前先講理,這是好事。若能用講理的方式達到目的,總強如用刀劍的方式。我們決不能動用武力,除非一切勸說的嘗試都無效。戰爭必須是最後的手段。公平講理能帶來很多好處,避免很多壞處。正確的言語何其有力!亞比雅已經率軍進入對方的心臟地帶,因為他這番演講是在以法蓮山上,好叫耶羅波安和主要首領都聽得見;也許他希望和他們簽訂和約,他們也都同意。當元帥的常向士兵作戰前動員,以鼓舞士氣,亞比雅這番話有這樣的傾向,但卻是對著耶羅波安和眾以色列人說話。亞比雅想要說明兩點,使己方滿意,也使對方信服:
1. 正義在他手裡,乃是神的義:你們知道,至少應該知道,神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第 5 節);這不是憑機遇,與一般的王國興衰不同,這是憑鹽約,乃是永久的約,是藉著祭牲所立的約,是不廢壞的(派翠克主教這樣解釋)。全以色列民都承認大衛是神所立的王,承認神已將王冠賜給他的家,因此耶羅波安當初奪去以色列的冠冕,是為不義;不過亞比雅所說的,主要未必是指這件事,因他知道耶羅波安得了十個支派,是蒙了神的允准。但他興兵騷擾猶大王的平安和產業,那是決不可原諒的;十個支派固然給了他,那兩個支派仍為大衛家存留。亞比雅表示:
(1)耶羅波安當初自立為王,是極不誠實。他的主人提拔了他(列王紀上 11: 28),但他背叛他的主人(第 6 節),卑鄙地利用羅波安在關鍵時刻的軟弱。他若感念舊主,尊重他的地位,本該站在羅波安一邊,幫助他勸眾人效忠於他,而不是帶頭反對他,侵吞他的權益;他那樣做非常不合宜,決不能亨通。這裡將支持他的人稱作匪徒(可能源自士師記 11:3),指那些行為沒有規範、隨機應變的人,乃是彼列之子,一心要掙脫政府的軛,擁立合自己心意的人為王。
(2)耶羅波安這次挑釁,是極不虔誠,因為他抗拒大衛家,也就是抗拒耶和華的 國。抗拒公義,就是抗拒坐在寶座上按公義審判世界的神;這樣的人不可能成功。有時公義確實暫時受挫,但最終必得勝。
2. 神站在他一邊。這點他十分強調:耶羅波安的信仰和他的軍隊都是虛謊的,是拜偶像的,而他和他的民,就是猶大人,則是單單敬拜又真又活的神。從列王紀上 15:3 對亞比雅的描述來看,他這次出戰,主要不是為了國中的信仰。
(1)他再有諸多的不是,畢竟不像是個拜偶像的,即便他容忍有邱壇和柱像的存在(14:3,5),殿裡的供奉他還是持守的。
(2)無論猶大國如何敗 壞,其信仰的現狀還是勝過眼下與他們交戰的以色列國。
(3)否定敬虔權勢的人,往往誇耀敬虔的外表。
(4)他強調他的國是正義的一方;雖然他本人本可做得更好,但他為義人的緣故,為猶大國利益的緣故,盼望神能替他們出頭。很多人本身沒有多少信仰,卻有足夠多的意識和恩德,看重別人的信仰。看看他說起以下幾件事,是怎麼說的:
[1.] 以色列背離神。他說:“你們的人甚多,人數大大超過我們,但我們不必怕你們,因為你們自己就有足以自行毀滅的因素。首先,你們有金牛犢(第 8 節),你們把它當作神,但它不能保佑你們,不能幫助你們,卻必定使又真又活的神起來與你們為敵。那些金牛犢是你們的亞干,是給你們的軍營添亂的。第二,你們啟用平民為祭司(第 9 節);你們拋棄了利未支派,拋棄了神所命定管理聖物的亞倫家;為了迎合外邦人拜偶像的習俗,凡是想當祭司、想承接聖職的,竟然都可當祭司,使祭司的職任蒙羞。”這樣的人雖不配當祭司,可是當他們的祭司卻是絕配,啟用不是祭司的祭司,事奉不是神的神,那不是十分吻合嗎?物以類聚,假冒的,篡位的,都是這樣。
[2.] 猶大緊緊倚靠神:“至於我們(第 10 節),我們並沒有離棄神。耶和華是我們的神,是我們列祖的神,是以色列的神,祂有能力保佑我們,使我們得勝。祂與我們同在,因為我們與祂同在。第一,在國中,在祂的殿裡,我們各盡其職(第 10-11 節)。我們不拜柱像,我們的祭司都是祂按立的,我們的敬拜方式都是祂命定的。聖殿的供奉和聖殿的擺設都是祂指定的。祂所指定的,我們都持守,不添加不減少。這一切都使我們得安慰,如今我們要堅定捍衛這一切;所以無論是從國家角度還是信仰角度,我們都是正義的一方。第二,在軍營中,祂是我們的元帥,我們之所以確信祂與我們同在,是因為我們與祂同在(第 12 節)。並且作為祂與我們同在的象徵,我們這裡有祂的祭司,按例吹號,乃是見證你們的不是,也是向我們保證在打仗的日子,我們必在耶和華我們的神面前得蒙紀念,也蒙拯救脫離仇敵(神聖的號聲在民數記 10:9 這樣解釋)。”激發勇氣、使人群情振奮的最有效途徑,莫過於確信神與他們同在,為他們而戰。他最後嚴正警告敵人:不要與你們列祖的神爭戰。與全能的神爭戰是愚蠢,與你們列祖的神爭戰則是詭詐,是卑鄙,是忘恩負義,不可能成功。
耶羅波安被亞比雅所敗(主前 957 年)
13-22。13 耶羅波安卻在猶大人的後頭設伏兵。這樣,以色列人在猶大人的前頭,伏兵在猶大人的後頭。14 猶大人回頭觀看,見前後都有敵兵,就呼求耶和華,祭司也吹號。15
於是猶大人吶喊;猶大人吶喊的時候,神就使耶羅波安和以色列眾人敗在亞比雅與猶大人面前。16 以色列人在猶大人面前逃跑,神將他們交在猶大人手裏。17 亞比雅和他的軍兵大大殺戮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仆倒死亡的精兵有五十萬。18
那時,以色列人被制伏了,猶大人得勝,是因倚靠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19 亞比雅追趕耶羅波安,攻取了他的幾座城,就是伯特利和屬伯特利的鎮市,耶沙拿和屬耶沙拿的鎮市,以法拉音和屬以法拉音的鎮市。20
亞比雅在世的時候,耶羅波安不能再強盛;耶和華攻擊他,他就死了。21 亞比雅卻漸漸強盛,娶妻妾十四個,生了二十二個兒子,十六個女兒。22
亞比雅其餘的事和他的言行都寫在先知易多的傳上。
這裡沒有說耶羅波安是否回應了亞比雅的演講。不過那不重要,他原是執意不聽,聽了就像沒聽一般。他是來打仗的,不是來辯論的。他覺得決定事務的,是誰的刀劍最長,而不是誰最有道理。那就讓我們來看看結果,看正義和信仰是否得勝。
I。耶羅波安倚靠計策手段,就被打敗。他不但一點不講道理,連打仗都不按理出牌。想必他對亞比雅慷慨激昂的演講表示蔑視,心想:“一條計策勝過二十篇這樣的演講,我們很快就要反駁他一切論據,很快就要以壓倒性的優勢戰敗他,用死亡的器皿四面圍住他,那時再叫他誇耀他的信仰,他的王冠。”雙方可能暫時停火,但耶羅波安卑鄙地趁著和談之際,在猶大人的後頭設伏兵,不顧爭戰的公理。 僕 人 作 王 (箴言 30:22),能有什麼公理可言?亞比雅願和睦,但他發言,他們就要爭戰(詩篇 120:7)。
II。亞比雅和他的民倚靠他們的神,就得勝,儘管論實力論人數都在劣勢。
1. 他們受困,極其驚惶,因為前後都有敵兵。正義之師,並且是志在必得之師,有時也會暫時落入窘境。大衛就曾經是那樣的,他說: 他 們 如 同 蜂 子 圍 繞 我 (詩篇 118:10-12)。
2. 危難中,四面都有危險之際,他們能指望誰來拯救呢?不就是向上指望嗎?任何仇敵(哪怕是最有能力的,最有手段的),任何計謀,任何埋伏,都不能切斷我們與神相通,這是不可言喻的安慰;向上的管道永遠是暢通的。
(1)他們呼求耶和華(第 14 節)。但願他們在出戰前也如此行,但困境使他們再次禱告,並且激發他們執著禱告。神使祂的民落入困境,好叫他們學會如何呼求祂。迫切禱告就是呼求。
(2)他們倚靠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倚靠祂施展大能幫助他們,將自己交在祂手中(第 18 節)。信心的禱告是大有功效的,我們勝了世界,靠的就是這個, 就 是 我 們 的 信 心 (約翰一書 5:4)。
(3)祭司吹號激發眾人,使他們確信有神的同在。這不只是打仗的號聲,也是神聖的號聲,使他們的信心有了生命。
(4)他們帶著必勝的信心喊道:今日是我們的日子,因為神與我們同在。他們在呼求之際,又加上信心的呐喊,因而勝之又勝。
3. 就這樣,他們全面得勝:猶大人呐喊的時候,因神的拯救歡呼的時候,神出手擊打耶羅波安和他的大軍,使他們驚恐萬狀,沒有還手之力,而是拼命逃跑;得勝之師毫不留情,大大殺戮,倒斃的精兵有五十萬(第 17 節),據說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場戰役倒斃這麼多人;但這場爭戰屬於耶和華,祂如此行,仿佛是懲戒以色列拜偶像,承認大衛家的合法地位。但我們也可從中看見分裂的惡果:以色列人殺戮以色列人,血流成河,而外邦人原本聽見以色列的威名就驚恐,現在卻喊叫道, 阿 哈 , 遂 我 們 的 心
願 了 (詩篇 35:25)!
4. 這場戰役的結果是以色列人雖沒有回歸大衛家(若不是神早已命定如此,他們經受這樣的打擊,本該回歸大衛家才是),卻暫時被制伏(第 18 節)。許多城邑被奪,歸猶大王所有,尤其是伯特利(第 19 節)。這裡沒有交代伯特利落入猶大王手裡的時候,那裡的金牛犢有何下落,也許被移到安全一點的地方,最後移到了撒馬利亞(何西阿書 8:5),不過在耶戶時代,我們卻發現金牛犢在伯特利(列王紀下 10:29)。亞比雅本有能力將其銷毀,但他可能允許把它留下來,因為他的心不誠誠實實地順服神;他因榮耀神所得的,既然沒有用好,很快就再度失去。
最後,吃敗仗的和打勝仗的在不久以後都死了。
1. 耶羅波安吃了敗仗以後一蹶不振,儘管他又苟延殘喘了兩三年。他不能再強盛(20 節)。耶和華攻擊他,也許他得了某種病,臥床不起,也許是悲觀的心病;他的心破碎,因吃敗仗滿心煩惱,可能這時已是皓首垂暮之年,悲慘下陰間。他逃過了亞比雅的刀劍,但神還是擊打他,他就逃不過神的刀劍。
2. 亞比雅卻異常強盛。他先前有多少妻兒我們不知道,但在此以後他多多娶妻,達十四個之多,並生了三十八個兒女(第 21節)。箭袋裡裝滿了箭的,便為有福。看來有專屬他的言行,記錄在那世代的史記書上(第 22節)。但他中年早逝,雖打了勝仗,卻敗在死的手下。可能他打了勝仗以後過於驕傲,所以神不許他活太久,得享勝仗的榮耀。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