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第八章
約伯的朋友們與那些報信人有點相像:報信人一個接一個給他壞消息,朋友也是一個接一個給他尖酸的責備。兩者都不知不覺替撒但辦事,前者要叫約伯離棄正直,後者要叫約伯得不到安慰。以利法沒有回答約伯的回應,而是將話題留給了比勒達,因為他知道比勒達在這事上與他看法一致。聰明人在聚會中不會搶著說話,只有弱者才會這樣。讓別人也說說,那先說話的就閉口不言(哥林多前書 14:30)。以利法在前面指出,既然約伯遭受如此大難,所以他必是惡人。比勒達的看法大致相同,他認定神若非很快出手相救,那約伯必是惡人無疑。在這一章裡他試圖要約伯承認,I。 他的話太過衝動(第 2 節)。II。 他和他的子女受苦是罪有應得(第 3,4 節)。III。 他若真心悔改,神必很快拯救他(第 5-7 節)。IV。 神定意要破滅惡人的喜樂與指望,如同約伯的喜樂與指望遭破滅一樣,這很平常。所以他們有理由懷疑約伯不敬虔(第 8-19 節)。 V。 神若非很快出手相救,他們就十分肯定自己的懷疑是正確的(第 20-22 節)。
比勒達發言(主前 1520 年)
1-7。1 書亞人比勒達回答說:2 這些話你要說到幾時?口中的言語如狂風要到幾時呢?3
神豈能偏離公平?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4 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他使他們受報應。5
你若殷勤地尋求神,向全能者懇求;6 你若清潔正直,他必定為你起來,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7
你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
在這裡,
I。比勒達斥責約伯說的話(第 2 節),要他控制自己的怒氣,不過(這太平常了)他自己也許怒氣更盛。我們認為約伯許多話很有理智,也很有針對性,道理在他這一邊。但比勒達卻像個容易發怒的辯士,一句話就把約伯全盤否定:這些話你要說到幾時?他認為以利法所言已經足以叫約伯閉嘴,若他再說就是不恰當。責備就是這樣(如卡里爾先生所言)常常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人的意思被誤解,於是就被橫加斥責,如同斥責作惡之人。比勒達把約伯的話語比作狂風。約伯為這一點曾請求原諒,他說自己的言語如同風一般(6:26),所以他們不該在這一點上大做文章:“不錯,但是(比勒達說)他的話如狂風,咆哮威嚇,又喧鬧又危險,所以我們應當築起籬笆將他圍起來。”
II。 他替神的作為辯解。其實在這個時候他沒理由這麼做(因為約伯並沒有指責神,不像比勒達所想的那樣),不然的話他至少不會把約伯的兒女牽扯進去。難道他必須先控告自己的弟兄才能為神辯解嗎?
1. 比勒達的觀點總的來說是對的。神不偏離公平,也從不與既定的公義法則相違背(第 3 節)。他從不那樣做,我們也絕不該懷疑他會這樣做。神從來不欺壓無辜之人,也從來不叫罪人承受過於應當承受的擔子。他是神,是審判者,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創世紀 18: 25)?神若不公義,怎能審判世界呢(羅馬書 3:5,6)?他是全能者,是自有的。人有時因為懼怕別人的權勢或因為想獲得別人的恩惠而偏離公義。但神是全能者,從來不懼怕任何人;他是自有的,別人的恩惠對他沒有益處。人的軟弱與無能決定了人常常不義,而神的全能決定了他不會不義。
2. 但比勒達在應用這些觀點的時候顯得不公平,不直截了當。他十分確定約伯的兒女(他們的死是約伯的重大災難)必是作了極大的惡,他們的慘死足以證明他們是罪人,遠甚於所有的東方人(第 4 節)。約伯當然也承認神不偏離公平,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兒女被神離棄,不等於他們的死是由於什麼大的過犯。誠然,我們和我們的子女都得罪了神,不論他如何處置我們和我們的子女,都是公平的。但是重大災禍不都意味著懲罰重大的罪,有時也可以是極大恩典的試煉。在判斷別人之事的時候,我們應當凡事往好的方面想(除非事實正相反),如同我們的主所教導的那樣(路加福音 13:2-4)。這一點比勒達忽略了。
III。他告訴約伯,若他真如自己所言是正直人,就必有望看到眼前苦難的好結局:“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他使他們受報應(他們死於自己的罪)。可是你若清潔正直,若現在就尋求神,順服神,且以此證明你的正直,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 5-7
節)。”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
1. 他的目的是要證明約伯是不虔敬人,是惡人。即使不考慮這苦難之大,單單考慮這苦難之久,便足以證明。“你一貧如洗,子女也喪了命。但你若清潔正直,在試煉中證明自己,神必早已憐憫你,在苦難中安慰你。既然他沒有這麼做,那就證明你並非自己說的那樣清潔正直。你若在先前的苦難中做得好,必不會遭受後來的苦難。”這裡比勒達說得不對;義人在試煉中不僅可能受大苦,也可能長久受苦。然而即使是一輩子受苦,與永恆相比也不過是一瞬間。但既然比勒達提到了結局,神就樂意給約伯一個結局,用比勒達的觀點來證明他的僕人約伯是誠實之人。不久之後,神大大祝福約伯勝於他先前的福分。也可理解為:
2. 他的目的是要引導鼓勵約伯,使他不致絕望,自暴自棄。若是走對了路就仍有指望。我更傾向於認為比勒達在這裡是想要定約伯的罪,當然也可認為他是希望給他一些勸告和安慰。
(1)他好好勸他,也許並不指望他會聽勸。這勸告與以利法給的一樣(5:8),就是要尋求神,且要殷勤地尋求神(意思是要快快地、認真地尋求),而不是拖拖拉拉、漫不經心地回轉懺悔。他勸他不要抱怨,只要祈求,謙卑地憑信心向全能者懇求。心中要有誠意(他懷疑約伯沒有誠意),家中有正直(“你要清潔正直”),“你的家必須成為公義的居所,而不是堆滿不義之財的地方,不然神不會垂聽你的禱告(詩篇 66:18)。”惟有正直人的禱告才蒙悅納,有功效(箴言 15:8)。
(2)他要約伯盼望將來會見到好日子,背地裡卻懷疑他根本不配見到好日子。他要他相信,若是他早點尋求神,神必早已醒來施行拯救,必紀念他,回到他身邊。可現在神似乎忘了他,拋棄了他。他要他相信,他的居所若是公義的,就必定興旺。我們若是回歸到神面前盡責,就能指望他必帶著憐憫回歸。但願約伯不要以為自己一無所有,不可能再如以前那樣興旺。不,“雖然你所有的不多,壇裡只有一點麵,壺裡只有一點油,神的祝福可以大大加增你的所有。”神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以恩典和安慰來豐富他百姓的心靈,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漸漸成就。開頭只有一點,然後逐步走向完美。黎明的曙光漸漸成就正午的光輝,一粒芥菜種長成一棵大樹。但願我們不要輕視一點一滴的日子,也要盼望成就大事的日子。
8-19。8 請你考問前代,追念他們的列祖所查究的。9 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10
他們豈不指教你,告訴你,從心裏發出言語來呢?11 蒲草沒有泥豈能發長?蘆荻沒有水豈能生發?12
尚青的時候,還沒有割下,比百樣的草先枯槁。13 凡忘記神的人,景況也是這樣;不虔敬人的指望要滅沒。14
他所仰賴的必折斷;他所倚靠的是蜘蛛網。15 他要倚靠房屋,房屋卻站立不住;他要抓住房屋,房屋卻不能存留。16
他在日光之下發青,蔓子爬滿了園子;17 他的根盤繞石堆,扎入石地。18
他若從本地被拔出,那地就不認識他,說:我沒有見過你。19 看哪,這就是他道中之樂;以後必另有人從地而生。
比勒達在這裡以華麗的言辭談到,不虔敬之人和惡人必受可怕的災難,他們一切指望和快樂必定要終結。他不像以利法那樣大膽地說義人必不會這樣被剪除(4:7),但他還是很確信,神的旨意通常會叫貌似虔誠亨通的惡人在世上蒙羞遭毀滅,會終結他們的好日子,且宣告他們的虔誠是虛假的。這是否意味著所有遭如此毀滅的人必定都是惡人呢?他沒有明說,但他確實這樣想的,且覺得這已經十分明顯了。
I。為了證明他說的是真話,就是不虔敬人的所有指望和快樂都必毀滅,他搬出了古人的遺訓,以一切智慧良善之人的共識為證。毫無疑問,若是說到另一個世界,不是今生而是來生,不虔敬的人必喪盡信譽和成就。不管比勒達是不是這個意思,我們都必須相信這點。讓我們看看他如何證明(第 8-10 節)。
1. 他並不強調自己的觀點,也不強調同伴的觀點: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第 9 節)。他看出約伯並不看重他們的能力,認為他們學識淺薄。“我們承認自己才疏學淺,”比勒達說, “承認自己無知,隨你怎麼想。相比起來我們不過是昨日才有,我們在世的日子短暫,像影兒如飛而去。”
(1)“我們不像古人那樣熟知神的啟示,”(那時神的啟示藉著古人傳下來)“所以我們應當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重溫一下他們的看法。”感謝神,如今神的話用文字記下來,我們自己可以去查考,不必考問前代,也不必追念列祖所查究的。儘管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神的話在聖經中卻離我們不遠,如同離列祖不遠一樣(羅馬書 10:8)。這是更確的預言,我們必須在這預言上留意(彼得後書 1:19)。若是學習遵守神的訓詞,就可以比我的師傅更通達(詩篇
119:99)。
(2)“我們不像古人那樣長壽,不能像他們那樣觀看神的作為,也就不能像他們那樣正確判決這種性質的案子。”注意,人生之短直接妨礙我們增長見識,肉體的軟弱也是如此。正所謂,人生苦短,學海無涯。
2. 他提到古人的見證,提到約伯自己對古人思想的認識。“請你考問前代,讓他們告訴你吧,看看他們在這事上的看法,也看看他們的列祖在這事上的看法(第 8 節)。他們豈不指教你,告訴你(第 10 節),在他們那個時代神一向是審判惡人的。這一點,他們可以從心裡發出來,意思是,他們堅信不疑,深受影響,也希望人人都受其影響。”注意,
(1)若要正確明白神的旨意,解開神旨意中的難明之處,就應當把古人的觀察和經歷與今天的事做比較,這是很有用的,有助於我們對照歷史,尤其是聖經中的歷史,因為那是最古老的歷史,也是完全真實的歷史,是為豐富我們學識而寫成的。
(2)若要從前代獲取知識,就應當努力研究,要追念,要殷勤查究。
(3)教師發自內心的言語最容易進入學生的內心。從心裡發出言語的教學,用親身經歷教導屬靈的事而不是靠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最有果效。學識淵博的派翠克主教認為比勒達既是書亞人,應該是亞伯拉罕從基土拉生的書亞的後代(創世紀 25:2)。他在這裡引經據典時特別關注神大大祝福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後代(自先祖之後他們在那個地區有很長一段時間繼續信奉神),也特別關注神徹底剷除了約伯周圍的那些邪惡的東方人(他們在那個地區居住)。於是他堅信神常常這樣興旺義人,而惡人雖暫時得意,終究要被連根拔起。
II。他用了幾個比喻說明這個真理。
1. 不虔敬人的指望和快樂在這裡比作蒲草和蘆荻(第 11-13
節)。
(1)蒲草出自泥濘的水潭。不虔敬人的指望只能來自泥濘之地,且靠淤泥存活,如同蒲草離了泥潭就不能生存。他的指望基於世上的財富,基於冠冕堂皇的信仰表白,基於別人的恭維和自命不凡,這些都不是堅實的根基,都是泥都是水,從這裡長出來的指望不過是蒲草是蘆荻。
(2)蒲草也許乍看起來十分翠綠(長得比一般的草快),但卻又輕又空洞,毫無益處。青翠不過是外表,其實毫無用處。
(3)蒲草比百樣的草先枯槁(第 12 節)。即使尚青的時候,它已經枯乾死去。注意,不虔敬人和惡人的下場就是枯乾,即使還在綠的時候已經死去。草都是割下枯乾(詩篇 90:6),但蘆荻還沒有割下就已經枯槁,未長成而枯乾(詩篇
129:6),既無用處,也不長久。凡忘記神的人景況也是這樣(第
13 節)。他們的景況與蘆荻無異,不虔敬人的指望要滅沒。注意,
[1] 忘記神是不虔敬的根源,是世人用虛無的指望在不虔敬中自欺的根源。人若不忘神鑒察人心,查驗真理,若不忘神是個靈,看顧我們的靈魂,就不會不虔敬。人若是忘了公義的神不可隨便敷衍,就沒有指望。
[2] 不虔敬人的指望是極大的自欺,雖可發旺一時,最終必定滅沒,他們本身也要一起滅沒。
2. 不虔敬人的指望和快樂在這裡比作蜘蛛網,或作蜘蛛之家(有人這樣解釋),就是蜘蛛巢(第 14,15 節)。
(1)不虔敬人的指望由自己編織而成,是幻想的產物,不過是自作聰明的一點幻想。蜜蜂所作的工與蜘蛛的工有很大差異。殷勤的基督徒如同勤勞的蜜蜂,從神的話語汲取一切安慰,如同天上的甘露。而不虔敬人則好比靈巧的蜘蛛編織自己的安慰,他們完全錯誤認識神,以為神與自己差不多。
(2)不虔敬人十分喜歡自己的指望,如同蜘蛛十分得意自己的網。他呆在裡面洋洋自得,把自己包裹在裡面,當成自己的家,且要倚靠它,抓住它。箴言
30:28 形容蜘蛛為守宮用爪抓牆,卻住在王宮。屬世之人也是這樣擁抱身外之物,以為豐盛穩固。他把這屋子當作王宮,當作堡壘堅固起來,如同蜘蛛在蜘蛛網裡,為自己的獵物設下網羅。自稱敬虔的人也是這樣:他自以為義,以為已經得到救恩,必進天堂,以虛假的信仰欺騙世界。
(3)當神要來除去這屋子的時候,不虔敬人的指望必定要被掃除,如同蜘蛛網被掃帚掃除。世人若指望財富帶來穩妥與快樂,就必大失所望。他們自以為能抓住自己的家業,但神要從他們手中奪去,那些東西要歸給誰呢?對他們還有什麼用呢?不虔敬人的自信要落空。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馬太福音 25:12)。建造在沙土上的屋子要在風暴中倒塌,而建造屋子的人還以為能從中得益處。惡人一死,他的指望必滅絕(箴言 11:7)。他的指望要落空,他會大失所望,那曾經供他炫耀的愚蒙指望要成為無盡的絕望。他的指望就是要這樣被剪除,他的蜘蛛網,就是那虛假的避難所,要被掃除,他在裡面要被碾碎。
3. 不虔敬人在這裡比作發青根深的樹,雖然自身不會枯萎,卻很容易被砍下來,那地就不認識他。自以為穩妥亨通的罪人不覺得自己像蒲草和蘆荻,他以為自己根基穩固。“讓他幻想去吧!”比勒達說,“不論他有什麼指望,仍要瞬間被砍下來。”這裡的形容好比尼布甲尼撒夢見一棵大樹(但以理書 4:10)。
(1)看這樹枝葉茂盛(第 16 節)像是一棵青翠樹(詩篇 37:35),在日光之下發青,不怕陽光的炙熱,仍然鬱鬱蔥蔥。他的蔓子得益於園內的肥土,在圍牆的保護下爬滿了園子。看這樹根深蒂固,貌似不怕風暴,因為他的根盤繞石堆,紮入石地(第
17 節),不像蘆荻長在泥潭中。惡人也是如此,在世上亨通就以為穩妥,他的財物在他心裡猶如高牆(箴言 18: 11)。
(2)看這樹被砍下來,被遺忘,從本地被拔出(第 18 節),連根拔起,不留下任何痕跡。那地說,我沒有見過你;經過那裡的人也是這樣說。我尋找他,卻尋不著(詩篇 37:36)。曾幾何時這樹是何等風光,何等喧囂,現在卻忽然不見了,根本枝條一無存留(瑪拉基書 4:1)。這就是他道中之樂(第 19 節),意思是,這就是惡人之道的結局,就是惡人一切快樂的終結。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詩篇 1:6)。他以為自己的指望最終能成為喜樂,但這就是結局,這就是他的樂。在愁苦極其傷痛的日子,所收割的都飛去了(以賽亞書 17:11)。這還是好的,更有甚者,他不是還有家人日後能享受他的財富嗎?不,以後必另有人從地而生(並非出自他的根),與他沒有親戚關係,卻要取代他,占去他辛苦所得的財產。這些人(與不虔敬之人有著相同的心思,相同的意向)要在他的地方成長,也像他那樣覺得穩妥,不顧前車之鑒。他們行的這道本為自己的愚昧,但他們以後的人還佩服他們的話語(詩篇 49:13)。
20-22。20 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21 他還要以喜笑充滿你的口,以歡呼充滿你的嘴。22 恨惡你的要披戴慚愧;惡人的帳棚必歸於無有。
比勒達用幾句話結束自己的演講。他把生與死、祝福與咒詛擺在約伯面前,強調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景況,而什麼樣的景況也同樣說明怎樣的人。
1. 從一方面看,若約伯真是完全正直,神必不丟棄他(第 20 節)。雖然眼下神似乎離開了他,但一定會回轉,且會漸漸將哀哭變為跳舞(詩篇 30:11)。安慰要如潮水般湧來,喜笑要充滿他的口(第 21 節)。這喜樂大有功效(詩篇 126:2)。愛他的,要與他同樂。恨他的,在他失足之時幸災樂禍的,要眼看著他恢復往日的風光,且因自己的傲慢而蒙羞。誠然,神必不丟棄完全人。完全人也許被暫時丟棄,但絕不會被永遠丟棄。義人的口要充滿喜笑,即使不在這個世界喜笑,必定會在另一個世界喜笑。義人的日頭雖落入暮色,但必將重新升起,不再被遮蔽。他們雖然在哀慟中走向墳墓,但這並不能阻攔他們走進主的喜樂中去。誠然,聖徒的仇敵見到他們戴上榮耀的冠冕,就披戴慚愧。但這並不表示,約伯若不能完全恢復以往的興旺,那就必定不是完全人。
2. 從另一方面看,若他是惡人,是做惡之人,神必不會幫助他,只會任憑他在現今的苦難中滅沒(第 20 節),他的帳棚必歸於無有(第 22 節)。誠然,神確實不會扶助寫惡人,因為他們自己跳出了神的保護圈,失去了神的恩惠。神不會攙扶邪惡人的手(有人這樣解釋),不會與他們相通,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哥林多後書 6:14)?神不會伸手救他們脫離苦難,他們自己跳進永世的苦難。那時他們伸手求助,卻太遲了,神不會伸手相助。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路加福音 16:26)。誠然,惡人的帳棚必歸於無有,遲早會這樣。惟有神作我們的居所(詩篇 90:1;91:1),才能永保平安。在神以外另找避難所的必定要失望。罪孽毀人,毀人的家人。但若是僅憑約伯的家人遭喪(我懷疑比勒達有這個意思),僅憑約伯本人目前那麼無奈,沒有其它跡象就判斷他必是不虔敬的惡人,這樣的推理十分不公平,也很殘忍。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哥林多前書
4:5)。總有一天,人心中的隱情全都顯明出來,神旨意中的難解之處完全顯明出來,那時神的奧秘就成全了(啟示錄 10: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