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第二十八章
這一章的語氣與本書的其他章節十分不同。約伯忘記了自己的病痛,忘記了所有的煩惱,這裡說的話像一個哲學家或藝術大師。這段話裡涉及許多自然哲學和道德哲學的內容。問題是,這番話怎麼會出現在這裡?毫無疑問,這不僅僅是為了娛樂,也不僅僅是罷戰離題,即使是娛樂或離題也無損它的價值。爭論過於激烈,寧可罷戰也不要發怒。這番話滿有智慧,且與主題十分有關。約伯和朋友們正在談論神的旨意如何對待惡人和義人。約伯表示有些惡人不論是生是死都亨通,但也有些今世就公開受到神的審判。但若有人問,為何有些在今世受審判,有些又不在今世受審判?那麼應當告訴他們,這個問題無法回答。神掌管世界的方法和緣由都向我們隱藏,我們不該自以為明白,也不該追根問底。瑣法曾希望神能把智慧的奧秘指示給約伯(11:6)。約伯說, “不,奧秘的事不屬於我們,惟有明顯的事才屬於我們。”參考申命記 29:29。這裡他指出,I。關於世上的財富,世人是何等煞費心機大加追求,費盡苦心,機關算盡,甘冒大風險也要得到(第 1-11 節)。II。關於智慧(第 12 節)。從廣義來說,智慧極為寶貴,其價值不可估量(第 15-19 節),其所在十分隱密(第 14,20,22 節)。從狹義來說,有一種智慧隱藏在神裡面(第 23-27 節),也有一種智慧向世人顯明出來(第 28 節)。人不應該探究前者,若想探究後者則多多益善,因為這才是與我們休戚相關的。
人所能發現的(主前 1520 年)
1-11。1 銀子有礦;煉金有方。2 鐵從地裏挖出;銅從石中鎔化。3 人為黑暗定界限,查究幽暗陰翳的石頭,直到極處,4 在無人居住之處刨開礦穴,過路的人也想不到他們;又與人遠離,懸在空中搖來搖去。5
至於地,能出糧食,地內好像被火翻起來。6 地中的石頭有藍寶石,並有金沙。7
礦中的路鷙鳥不得知道;鷹眼也未見過。8 狂傲的野獸未曾行過;猛烈的獅子也未曾經過。9
人伸手鑿開堅石,傾倒山根,10 在磐石中鑿出水道,親眼看見各樣寶物。11
他封閉水不得滴流,使隱藏的物顯露出來。
在這裡約伯指出,
1. 世人的智謀能使人探究自然奧秘,獲得其中的寶藏。他們憑著聰明、殷勤的探索,能成為知識和財富的主人。可這是否就意味著世人也可藉著這些智謀弄明白為什麼有些惡人亨通、有些受懲罰,為什麼有些義人亨通、有些受苦呢?不,斷乎不能。人可以發現地裡的溶洞,卻無法明白天上的謀略。
2. 世人費盡心機要致富。前面他指出惡人積蓄銀子如塵沙(27: 16),這裡他指出惡人所深愛的銀子從何而來,他們如何得到這些銀子,為的是要表明惡人實在不該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奢華。請注意看這裡:
I。世上的財富藏在地下。那裡有金礦銀礦,挖掘以後提煉而成(第 1 節)。礦石在地裡與塵土廢渣混在一起,像是毫無價值之物,與一般的塵土無異。大量的礦石躺在地裡未被發現,直到大地和一切的工都被燒盡。聖赫伯特先生在他題為“貪婪”的詩作裡論到了這一點,為的是叫人羞恥,不再貪愛錢財。詩曰:
金錢哪,你這福祉的因緣,禍患的來源,
你何等靚麗,究竟從何而來?
我知道你的出身,又寒微又低下,
被人在礦裡發現時,你是又可憐又骯髒。
如今這偉大的王國,你居然唾手而得。
當年你是何等貧乏荒涼,人把你從幽暗的洞裡挖出來。
稱你為他的財富,成就你的富貴,
但人挖了你出來,自己卻墜入深淵。
鐵和銅沒那麼有價值但卻更實用,從地裡挖出(第 2 節),產量極高,卻因此壓低了價格,但對人則十分有用。其實人可以沒有金子,卻不能沒有鐵。不僅如此,至於地,能出糧食(第 5 節),指的是能維繫生命的糧食。人的日常供應從地裡而出,為的是提醒世人自己的來源。人出自塵土,也要速速歸於塵土。地內好像被火翻起來,指閃亮如火的寶石,或容易著火的硫磺石,或適合燃燒的煤。我們的食物出自大地,燃料也出自大地。藍寶石和別的寶石在那裡,金沙也從那裡挖出來(第 6 節)。滿有智慧的造物主把這些東西安置在地裡,
1. 不叫我們看見,為的是教導我們不要定睛在這些東西上(箴言 23:5)。
2. 叫我們踩在腳下,為的是教導我們不要揣在懷裡,也不要放在心上,而是帶著聖潔的蔑視踩在腳下。看哪,遍地滿了神的豐富(詩篇 104:24)。由此可見神是多麼偉大,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耶和華(詩篇 24:1)。天上必定更加滿有神的豐富,那是大君王的城。與之相比,大地不過是貧乏之國。
II。若要獲得地裡隱藏的財富十分困難。
1. 很難找到:銀礦只是偶有發現(第 1 節)。寶石雖然自身閃亮,卻深埋在地下,無人能見,因此稱為幽暗陰翳的石頭。人需要探尋良久方能找到。
2. 即便找到也很難獲得。人必須有智謀,精心策劃動工,才能將這隱藏的寶藏弄到手。他們必須點燈為黑暗定界限,若是一次不成,一種方法失敗,就要嘗試另一種方法,仔細探索每一塊石頭,直到極處(第 3 節)。他們必須與地下水搏鬥(第 4,10,11 節),必須鑿石開道,直搗山根(第 9 節)。神叫人獲得金銀寶石的過程相當艱難,
(1)為的是叫人勤奮。俗話說,勞動是神叫人獲得萬物的代價。若是貴重之物太過輕而易舉地得到,人就不會勤奮。人在地上致富尚且不易,更何況在天上的國度。
(2)為的是阻止或限制人的奢靡豪華。人若只為生計,只要在地面上花一點氣力就能得到,而若要奢靡裝飾,則必須花十分氣力深挖到地裡去。糊口很容易,但奢侈則需要付代價。
III。儘管地下財富如此難得,但人還是想得到。喜愛銀子的不滿足於銀子,而沒有銀子的也不滿足。富有的人想更加富有。看這裡,
1. 人用什麼方法得到這財富。他們查究直到極處(第 3
節)。他們在礦裡遇上威脅到他們開礦的地下水(第 4
節),就想辦法用機器把水抽乾,將其運走。他們用水泵、水管和水道清理地下水,排除一切障礙,所踏的路連鷙鳥也不知道,連銳眼的飛鷹也沒見過,連走遍曠野的獅子也沒有走過(第 7,8 節)。
2. 人要花多大氣力,下多大的決心,才能得到這財富。他們穿山鑿石(第 10 節)。
3. 他們遇到什麼危險。開礦的人手裡捏著自己的命,因為他們必須封閉水不得滴流(第 11 節),常常冒著瓦斯中毒、塌方、甚至被活埋的危險。看看愚蒙的人如何自找苦吃。神宣判他要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可他好像還嫌不夠,還要冒生命危險去得金銀,而獲得越多,金銀就越不值錢。在所羅門時代銀子像石頭一樣不值錢。
4. 是什麼力量驅使人經歷這樣的勞苦和危險。他們親眼看見各樣寶物(第 10 節)。在他們眼裡銀子和金子是寶物,追求的時候眼裡看的都是金銀。他們幻想著寶物在他們面前閃閃發光,既盼望得到,就輕看困難,因自己的勞苦終有所得:隱藏的物顯露出來(第 11 節)。原本深藏在地下的,現在進了銀行。藏在地心裡的金屬經過提煉去掉雜質,從熔爐裡出來變得純淨,那時人就以為自己終於如願以償。你這信仰上懈怠的人啊!去看看礦工吧!想想他們走過的路,你就能得智慧。但願他們找尋可朽壞之寶藏的勇氣、勤奮和恒心叫我們眾人羞愧,以致在努力得到真寶藏的時候不再懈怠,不再灰心。得智慧勝似得金子(箴言 16:16)!得智慧比得金子容易得多,也安全得多!但世人還是尋找金子,還是無視恩典。世人盼望得到地裡的寶物(他們稱之為寶物,其實不過是沒有價值的,是可朽壞的),尚且如此勤奮,那麼若是盼望天上真正的寶物,豈不更應該勤奮努力嗎?
智慧的卓越(主前 1520 年)
12-19。12 然而,智慧有何處可尋?聰明之處在哪裏呢?13 智慧的價值無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無處可尋。14
深淵說:不在我內;滄海說:不在我中。15 智慧非用黃金可得,也不能平白銀為它的價值。16
俄斐金和貴重的紅瑪瑙,並藍寶石,不足與較量;17 黃金和玻璃不足與比較;精金的器皿不足與兌換。18
珊瑚、水晶都不足論;智慧的價值勝過珍珠。19 古實的紅璧璽不足與比較;精金也不足與較量。
約伯在前面論到世人所看重所拼命追求的財富,這裡談到另一種更為有價值的珠寶,就是智慧與聰明,指的是明白神,以神為樂,也指的是明白自己,以自己為樂。那些以各種途徑和手段致富的人以為自己很有智慧,但約伯卻不認為那是智慧。即使他們如願以償,把尋見的寶物都擺出來(第 11 節),他仍然要問:“智慧有何處可尋?它不在這裡。”世人的路是愚昧,所以我們應當在別處尋找智慧,惟有在信仰的法則和實踐中才能找到智慧。真正的神學向我們指明的路通往天上的喜樂,而自然哲學和科學幫助我們找到的路通往地的深處。前者給我們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滿足和喜樂。關乎這種智慧,有兩點是不可知的:
I。它的價值不可知,因為它不可估量,它的價值遠超過世上所有的財富:智慧的價值無人能知(第 13 節),就是說,
1. 很少有人真正明白智慧的價值。世人不明白智慧的價值,不明白智慧那卓越的內涵,不知道自己需要智慧,也不明白智慧能給他們帶來不可言喻的益處。因此,雖然他們可以手拿價銀買智慧,但卻無心這麼做(箴言 17:16)。伊索寓言裡的公雞發現一顆寶石卻不知道它的價值,所以寧願能找到一顆穀粒。世人不知道恩典的價值,所以不會努力去得到。
2. 世上的財富加起來也及不上智慧的價值。關於這點約伯在第 15-19 節談得更多,在那裡他列出了世上最珍貴的寶物。他五次提到金子,也提到銀子,還有幾種寶石,包括紅瑪瑙和藍寶石,珍珠和紅寶石,還有古實的紅璧璽。這些在國際市場上都是十分貴重的,然而若有人把成堆的寶石拿出來,還把家裡所有的以及世上所有值錢的都搭上要換取智慧,也都要被藐視(雅歌 8:7)。這些東西也許能給人尋找智慧時提供一些便利,如同所羅門那樣,但卻絕對買不到智慧。智慧是聖靈的恩賜,不能用錢來買(使徒行傳 8:20)。智慧不是通過血緣關係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用錢買來的。屬靈的恩賜不能用錢,也無價,因為再多的錢也付不起。同樣地,對有智慧的人來說,智慧遠比金子或寶石更有價值,能使他更加富有,更加快樂。智慧勝似金子。金子是身外之物,智慧才是我們自己的。金子是為了肉體,且是暫時的,智慧是為了靈魂,且是永恆的。願神看為寶貴的,在我們也看為寶貴。參考箴言 3:14-15。
II。它的所在不可知,因為它無處可尋。智慧有何處可尋(第 12 節)?
1. 他這麼問,因為他真心渴望找到智慧。人人都該問這個問題。世人都在問“金錢何處可尋”,我們卻應當問:智慧何處可尋?使我們能尋找並且尋見它。那不是徒然的哲學,不是屬肉體的智謀,而是真信仰。因為這才是唯一的真智慧,惟有它才最能提高我們的品性,最能保障我們的屬靈利益和永恆利益。這才是我們要呼求、要搜求的(箴言 2:3,4)。
2. 他這麼問,因為他在神以外再也找不到智慧,在神的啟示以外再沒有別的路:在活人之地也無處可尋(第 13 節)。我們無法通過讀書拜師來真正明白神,明白神的意願,明白自己,明白自己的責任和利益。惟有讀神的書、向屬神的人學習,方能做到。人性的敗壞決定了世人沒有真智慧,惟有藉著恩典,在神性中有分的重生之人才能得到真智慧。至於其他人,再聰明再勤奮的人也不能告訴我們真智慧的所在。
(1)你去問礦工,深淵藉著他們說,不在我內(第 14 節)。在地的深處挖礦、探尋寶藏的人無法在黑暗中找到這難得的珍寶,也無法以自己的技能成為智慧的主人。
(2)你去問水手,滄海藉著他們說,不在我中。海上做貿易得不到它,潛入水中也得不到它,人若吸取海裡的豐富或沙中所藏的珍寶(申命記 33: 19)也得不到它。銀礦有礦脈,但智慧卻沒有脈象,恩典也沒有脈象。世人努力排除困難,要追求世上的財富,卻不努力排除困難,去追求屬天的智慧。他們努力學會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卻不去學如何為那永恆的、更好的世界而活。人就是這樣盲目愚昧。若是問他:智慧有何處可尋?哪條路可通往智慧?他就瞠目結舌。
向人隱藏的智慧;向人顯明的智慧(主前 1520 年)
20-28。20 智慧從何處來呢?聰明之處在哪裏呢?21 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隱藏,向空中的飛鳥掩蔽。22
滅沒和死亡說:我們風聞其名。23 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24
因他鑒察直到地極,遍觀普天之下,25 要為風定輕重,又度量諸水;26
他為雨露定命令,為雷電定道路。27 那時他看見智慧,而且述說;他堅定,並且查究。28
他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
約伯在第 12 節問的問題,這裡他又問了一次,因為智慧太有價值太重要,人人都當速速尋找,不可貽誤。我們必須努力尋找直到尋見,直到有一些滿意的結果。約伯致力於尋找,終於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世上有兩種智慧,一種屬神的,對我們是隱秘的,不屬於我們,另一種是神顯明給世人的,屬於我們和我們的子孫(申命記 29:29)。
I。神隱藏的旨意,那是我們無法明白的,是神留給自己的,屬於耶和華我們的神。神下一步具體要做什麼,以及他目前具體做法的原因,約伯首先論到的就是這知識。
1. 這知識向我們隱藏。它十分高深,人無法得到(第 21,22 節):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隱藏,包括哲學家、政治家和聖徒。向空中的飛鳥掩蔽,儘管飛鳥在遼闊的空中展翅高飛,仿佛距離天上的世界更近,而這種智慧的泉源就在那裡。雖然飛鳥的眼睛遠遠觀望(39:29),卻無法洞察神的謀略。人比天上的飛鳥更聰明,但也得不到這種智慧。即使有人想像自己能直沖雲霄,以為自己能像空中的飛鳥那樣在眾人頭上高飛,也無法得到這知識。約伯和朋友們一直在爭論關於神按自己的旨意管轄世界的方法和原因。“我們真是愚蠢,”約伯說:“竟然糊裡糊塗爭來爭去,爭論自己不明白的事!”人的經緯邏輯無法領會神的高深謀略。誰能解釋神的旨意?誰能說出神管轄世界的準則、程度和方法?誰是神的謀士?但願我們甘願不知道將來的事,直到時間將之顯明出來(使徒行傳 1:7),但願我們甘願不知道神隱秘的原因,直到永恆將之顯明出來。今天的神是自隱的神(以賽亞書 45:15),密雲和幽暗在他的四圍(詩篇 97:2)。雖然這種智慧向一切凡有氣息的隱藏,但滅沒和死亡說:我們風聞其名。雖然滅沒和死亡也無法形容(因為在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道書 9:10,更何況是滅沒和死亡),但有一個世界在死亡和墳墓的另一邊,與那幽暗之地接壤,人人都須經過墳墓到達那世界,在那裡我們就要很清楚地看清現在所看不清的事。“有點耐心吧!”死亡對前來詢問的靈魂說:“我很快就要帶你去一個地方,那裡能找到這種智慧。”當神的奧秘成全(啟示錄 10:7),這智慧就向我們顯明,我們就會知道,如同神知道我們一樣。肉身一旦撕裂,夾在中間的雲層一旦散開,我們就會明白神的作為,儘管現在我們不知道(約翰福音 13:7)。
2. 這知識隱藏在神裡面,正如使徒所言(以弗所書 3:9)。神知道自己所為,儘管我們不知道。神的所為都有其原因,儘管我們不清楚(第 23 節):神明白智慧的道路。世人有時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但神從來不這樣。世人往往不按自己的計畫行事,遇到新情況就制定新計畫,採取新措施。但神所作的一切都按照他所命定的目的,從不改變。世人有時做事漫無目的,但神的每一個旨意都有其謀略: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為什麼做,也知道每一件事的前因後果。他完全知道,但卻不向我們顯明。這裡提到兩點說明神為什麼必定知道自己的道路,且只有他才知道:
( 1 ) 因為萬事都是按照無所不知的全能者的旨意(第 24,25 節)。掌管世界的神,
[1] 是無所不知的;他鑒察直到地極,包括空間和時間的極限。遙遠的年代,遙遠的地區,都在他看顧之下。我們連自己的路都不明白,更不明白神的路,因為我們目光短淺。我們連眼前的事都不甚明白,更何況將來的事!但神卻遍觀普天之下。他的眼目遍察全地(撒迦利亞書 4:10)。天下萬事無一在他面前隱藏。因此神知道為何有些惡人出乎意料地亨通,也知道為何有些人出乎意料地受難,儘管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奧秘。每一天的事以及每個人的事都相互關聯,相互依賴,惟有神才有能力判斷一切,因為世上萬務都向他赤露敞開,因為他全面看問題。
[2] 是無所不能的。他什麼都能做,且做任何事都恰到好處。約伯提到風和諸水來證明這點(第 25 節)。有什麼比風還輕?但神有辦法叫它停止。他知道如何為風定輕重。他從府庫帶出風來(詩篇 135:7),精確知道帶出的是什麼,如同世人從銀庫裡取錢出來那樣精確,絕不是隨隨便便,像人倒垃圾那樣。在世上,最能感覺到卻也最摸不透的莫過於風。人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約翰福音 3:8)。但神卻為風定輕重,滿有智慧地命定風的方向和強度。海水和雨水也一樣,每次潮汛和每場雨的大小,神都一一衡量。大海與雲層之間不斷流通,天空以上的水和天空以下的水之間也是如此。水汽上升,雨水落下;空氣凝結而為水,水稀釋而為空氣,然而偉大的神為了大眾利益準確掌管庫存,確保萬無一失。神既在這些事上如此精准,對世人的褒貶賞罰豈不更是精准嗎?
( 2 ) 因為萬事都是按著神那絕對可靠的預知和永不更改的命令在永恆中設計命定好的(第 26, 27 節)。當他設定自然規律時,就已預先定下一切的運作規律。
[1] 他設定自然規律。約伯特別提到神為雨露定命令,為雷電定道路。這些奇妙的作為,包括普遍的規律和法則,包括特殊的用途和走向,也包所有的因果關係和連鎖反應,都按著神的旨意所命定,所以又稱為造電隨雨而閃(詩篇 135:7;耶利米書 10:13)。
[2] 他還設定各樣的尺度,為造化之工從頭到尾定下精准的謀劃。那時,就是在永恆裡,神向自己制定這計畫,且向自己宣告這計畫。那時他預備、命定、確立,為自己的作為預備一切,一旦實施起來就無一缺乏,也不會發生始料不到的事擾亂既定的法則和定期。一切都按著神所查究的精准地運行,他不論做什麼,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傳道書 3:14)。有人將約伯這裡所說的理解為擬人化的智慧,譯為:那時他看見她,而且對她說,等等。這樣理解與所羅門所言關於父神的智慧、永恆的道相吻合(箴言 8:23):未有世界之先,我已被立。另參考約翰福音 1:1,2。
II。神顯明給我們的旨意,就是他的誡命,我們能夠明白,在我們能力範圍內,也對我們有益處(第 28 節):他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當神向人隱藏他的謀略、禁止人吃智慧樹上果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說這是因為神不願叫人享受真正的喜樂和滿足。不是的,人理應知道的事,神都讓他知道,好叫他能盡責能快樂。人作為臣民所需要明白的,神也多多向他顯明自己的心意。但人千萬不要自以為能做神的私人謀士。他對亞當說(有人這樣理解),就是在始祖被造的那一天,神清楚明白地告訴他,不要自作聰明過分好奇地探究被造世界的奧秘,也不要自以為掌握了所有的自然現象。要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這麼做也沒有益處。提勒森主教(譯者注:十七世紀英國主教)曾說:惟有具備創造世界的智慧,才能完全明白創造世界的哲學。人應當把敬畏主、遠離惡看作自己的智慧。學會了這點就是有學問的人。但願這樣的知識指導人的一生。神禁止人吃智慧樹上的果子,但他卻允許人吃生命樹上的果子,智慧就是生命樹(箴言 3:18)。我們惟有藉著神的啟示才能獲得真智慧。耶和華賜人智慧(箴言 2:6)。神賜人的智慧不在神的隱秘旨意中,而是在指導我們行為的法則裡。他沒有對人說,“到天上去把福祉取下來,”也沒有說,“到地底下去把福祉取上來。”不,這話卻離你甚近(申命記 30:14)。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彌迦書 6:8)。他沒有指示你何為大,而是何為善;他沒有告訴你神要怎麼做,而是指示你要怎麼做。眾人哪,我呼叫你們(箴言 8:4)!主啊,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篇
8:4)?我們要看,要記住,要專心。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天上的神向世人說的話:敬畏主就是智慧。
1. 這是真信仰,是純正信仰的寫照,純潔無瑕疵。敬畏主、遠離惡,這也是神對約伯的稱讚(1:1)。敬畏神是一切信仰的泉源和總綱。人有一種奴僕般的懼怕,出自對神的不滿,這是與信仰背道而馳的(馬太福音 25:24)。另有一種自私的懼怕,出自對神的恐懼,這也許是邁向信仰的一步(使徒行傳 9:5)。還有一種兒女般的懼怕,出自對神的敬仰,這是一切信仰的生命和靈魂。這樣的懼怕若主導人心,人就會常常謹慎,遠離惡事(箴言 16:6)。這是信仰的真諦。我們必須首先停止作惡,不然就無法學會行善。俗話說:遠離惡行本身就是善行。
2. 這是信仰的寶貴,是智慧,是聰明。真信仰就是真智慧。神的智慧通過信仰的法則表現出來,而人的智慧則通過謹守遵行信仰的法則表現出來。這是聰明,因為這是對真理的最好詮釋。這是智慧,因為這是對人生的最好管理。信仰是走人生道路、達到人生目的的最佳嚮導。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