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7, 2024

[約伯記 ] 第十七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約伯記第十七章

在這一章,I。 約伯回想朋友們對他的嚴厲指控。他看自己如將死之人(1 節),就祈求神快快顯現,替他申冤,因為他們冤枉了他,他無法替自己申冤(2-7 節)。雖然義人看見他如此受難會十分不解,他希望這不會成為他們的絆腳石(89 節)。II他回想朋友們施捨給他那些徒然的指望,說他必能見到好日子。他表示自己的日子將要窮盡,所有的指望都會和肉體一起埋進塵土中(10-16 節)。朋友疏遠他,令他憂傷,他就親近死亡和墳墓,且得到一些安慰。

 


約伯的淒涼處境;苦難有增無減(主前 1520 年)

1-91 我的心靈消耗,我的日子滅盡;墳墓為我預備好了。2 真有戲笑我的在我這裏,我眼常見他們惹動我。3 願主拿憑據給我,自己為我作保。在你以外誰肯與我擊掌呢?4 因你使他們心不明理,所以你必不高舉他們。5 控告他的朋友、以朋友為可搶奪的,連他兒女的眼睛也要失明。6 神使我作了民中的笑談;他們也吐唾沫在我臉上。7我的眼睛因憂愁昏花;我的百體好像影兒。8 正直人因此必驚奇;無辜的人要興起攻擊不敬虔之輩。9 然而,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

 

約伯這番話好像有些淩亂,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這對苦難中人來說很平常。我們可以從這段理出三條頭緒來:

I。可憐的約伯形容自己眼下的淒涼處境,進一步指責朋友的不仁,也解釋自己如此埋怨是有道理的。讓我們看看他的處境。

1. 他是將死的人(1 節)。他在前面說(1622):再過幾年,我就要踏上不歸之路。在這裡他又更正自己。我何必再等幾年呢?啊!我已經出發,已經準備好交出自己,離世的時候隨時可以臨到。我的心靈消耗,或作心靈破碎。我已心力交瘁,與死人無異。人人都應當看自己如將死的人,這很有益處,當我們在疾病中更應如此。我們是將死的人,就是說,

1)生命正在流逝,生命之氣正在呼出。鼻孔裡不過有氣息以賽亞書 222),這生命之氣就是從鼻孔進來的(創世紀 27)。這氣不過一息尚存,隨時會離去。可能約伯的疾病讓他呼吸困難,而人若呼吸急促,則很快會沒氣。願耶和華的受膏者成為我們鼻中的氣耶利米哀歌 420),願屬靈生命的氣息吹向我們,永不消耗。

2)我們的日子快要過去:我的日子滅盡,像蠟燭快要熄滅。這蠟燭從一開始就不斷燃燒熔化,漸漸燒盡自己,也可能在各種突發事件中熄滅。這就是生命。所以我們要愛惜光陰,要花時間預備那永不滅沒的永恆日子。

3)永遠的故鄉在等待我們:墳墓為我預備好了。(譯者注:欽定本中墳墓一詞為複數)為什麼是多個墳墓?一個不夠嗎?他這裡說的是他要歸到列祖的墳墓裡歷代志下 3524):列祖的墳墓也為我預備,成群的墳墓,死人的聚會所。人不論在何處,離墳墓都不過一步之遙。人縱有萬事尚未預備好,墳墓卻總是預備好的,那是即將鋪好的床。既然墳墓已為我們預備,我們也應當預備好進入墳墓。墳墓為我,這說明他不但準備死,還很期待死。這個世界我已經活夠了,我不再有別的願望,只想進墳墓。

2. 他是遭蔑視的人(6 節)(譯者注:欽定本將第 6 節譯為他使我作了民中的笑談,在從前我像手鼓一般):(有人說這裡指以利法,其實應該指神,因為約伯一向認為他所有的災禍都是神造成的)使我作了民中的笑談,成了坊間的閒聊,眾人的笑料,萬眾矚目的焦點。在從前(或作在眾人面前)我像手鼓一般,人人都可隨意玩弄。他的故事編成了民謠,他的名字用在諺語中。現在仍是如此,若要形容一個人可憐,我們就說可憐如約伯他使我作了民中的笑談現在人人都責備我,但從前我昌盛的時候,人人卻把我當成手鼓,眾人面前的寵兒,人見人愛。富貴時受尊崇,貧窮時就受蔑視,這十分常見。

3. 他是憂愁的人(7 節)。他連眼睛都快哭瞎了:我的眼睛因憂愁昏花,另參考 1616。世上的憂愁是黑暗死亡之工。他如此憂愁,身體消瘦,只剩皮包骨:我的百體好像影兒。我如此消瘦已經不成人樣,只能算作人影。

II。朋友們如何錯誤看待他的苦難。他們踐踏侮辱他,指責他虛偽,只因他遭受如此的痛苦。這真是豈有此理!讓我們看看:

1. 約伯如何形容他們的惡意,從他們的言語中得出什麼結論。他覺得自己受到了卑劣的侮辱。

1他們用無端的指控侮辱他,認定他是惡人,認為他如此受苦受蔑視,是罪有應得(2 節)。 他們嘲笑我,嘲笑我的禍患,因我降卑就侮辱我。他們如此待我,當面侮辱我,裝作朋友身份來訪,實則來傷害我。我擺脫不了他們,他們不斷撕裂我,不斷迫害我,不講道理,沒有憐憫。


2)他們用許多承諾來侮辱他,嘲笑他。他覺得(5 節)他們就是向朋友說諂媚話的人(譯者注:欽定本將第 5 節譯為向朋友說諂媚話的,連他兒女的眼睛也要失明)。他們前來與他一同哀哭。以利法開始的時候還恭維了一番(43)。他們承諾說,只要約伯聽他們的話就必有喜樂。這些他都視為諂媚,只會令他更加煩惱。這些他都說成是惹動我2 節)。他們設法惹怒他,然後因他發怒就定他的罪。他覺得自己情有可原,卻仍見他們惹動他。他們不斷惹動自己,他不能無視。注意,人若踐踏、嘲笑或侮辱苦難中的朋友,這種不仁足以試煉人的耐心,甚至忍無可忍,連約伯也不例外。

2. 他如何駁斥他們的惡意。

1)這說明神使他們心不明理4 節),說明他們在這事上昏了頭,連起碼的智慧都沒有了。智慧是神賜的禮物,他把智慧賜給一些人,又從另一些人收回智慧。他有時賜予,有時收回。人若沒有憐憫,就必沒有智慧,若缺乏溫柔的心,就談不上聰明。

2)他們要長久受責備,遭蔑視:所以你必不高舉他們。心中沒有智慧就必得不到尊榮。神使人昏了頭,也必使他降卑。不明白神處事法則的人必不能斷是非!惟有明白事理、性情溫和的人才能斷是非,後面將要出現的以利戶就是一個例子。

3)這會使咒詛臨到他們的家人。人若如此違背友情的法則,必得不到友情的益處,不但自己是這樣,還會禍及後代:連他兒女的眼睛也要失明,後代想要從自己的朋友和父輩的朋友那裡得安慰,卻是枉然,像我那樣。他們要大失所望,正如我對你們大失所望那樣。注意,惡待鄰舍的人到頭來也不知不覺惡待了自己的子女。

3. 他如何轉向神(3 節):願主拿憑據給我,自己為我作保。意思是:願神給我憑據,證明他要親自聽訟,親自判定我的案子,我沒別的願望。但願有人把這事呈給神。問心無愧的人就是這樣仰望神,帶著謙卑、信靠的膽量求神鑒察試煉自己。有人認為約伯在這裡似乎看見基督為中保,因為他求神給他憑據,若沒有憑據他就不敢出現在神面前,也不敢在審判台前受審。雖然朋友們對他的指控完全是無中生有,但他若沒有中保也不敢在神面前稱自己有理。我們的英文版注釋本有這樣的含義:我祈求你指定我的憑據,與你在一起的憑據,就是與神一起在天上的基督,他要作我的憑據。叫他為我辯護,站在我這邊。若是這樣,誰還能與我擊掌呢?意思是, 誰還敢與我爭競呢?若是基督為我說話,誰能控告我呢?參考羅馬書 83233。基督是更美之約的憑據(希伯來書 722),是神指定的憑據。有他為我們作保,什麼事都不必懼怕。

III。義人應當正確看待約伯的苦難。這些苦難來自神,來自他的仇敵,也來自他的朋友(89 節)。看看這裡:

1. 他如何形容聖徒。

1他們是正直人,真實誠信,憑原則做事,眼目單一。約伯就是這樣的人11),也許他提起這樣的正直人感到特別親切。

2)他們是無辜的人,雖並非完全無罪,但卻是他們努力追求的目標。誠信就是在福音裡不犯罪,正直人就是稱為免犯大罪的人(詩篇 1913)。

3)他們是義人,走義人的路。

4)他們是手潔的人,遠離罪的污染,一旦有了污點就立即洗手表明無辜詩篇 266)。

2. 約伯的苦難對聖徒有什麼影響。毫無疑問,他們會詢問這件事,人人都會談論他,談論他的事。義人應當如何看待呢?

1)他們會驚訝:正直人因此必驚奇。他們十分詫異,像約伯這樣的好人 居然在身體、名聲和產業等各方面蒙受這樣的大難,神居然對他施以這樣的重手,本當安慰他的朋友居然這樣加增他的苦楚,如此有名的聖徒居然淪為這樣出名的受難者,如此有益於他人的人居然被這樣拋在一邊!我們能說什麼呢?正直人雖然一般來說很滿意神在各樣事上的智慧和聖潔,但有時也不得不對神的旨意表示驚訝。這樣的矛盾心理恐怕要到神的奧秘完全顯明才能釋懷。

2)他們要奮起。不但不因這位神的忠心僕人遭受大難就在事奉中沮喪灰心,反而要更加勇敢向前,堅持不懈。保羅所關心的也就是約伯所關心的,就是義人不被諸般患難搖動(帖撒羅尼迦前書 33),不偏離自己的聖潔,不失去自己的安慰,不心生惡念或懷疑神的工。保羅所得的安慰也就是約伯的安慰,就是那在主裡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腓立比書 114)。他們要奮起:

[1] 抵擋罪惡,斥責惡人因約伯之苦而得出的敗壞險惡的結論。惡人認為神已經拋棄了這個世界,認為事奉神是徒然的,諸如此類。無辜的人要興起攻擊不敬虔之輩,不要容忍惡人(啟示錄 22),要當面斥責惡人,要奮起探討神的旨意,研習這些難明的經文,使自己十分熟悉這些經文,捍衛信仰的正義,免遭仇敵的傷害。注意,褻瀆之人如此大膽攻擊神,更應激發神之百姓的勇氣和決心。當摩西在營門大聲宣告:凡屬耶和華的,都要到我這裡來(出埃及記 3226),義人當受到激勵。惡行猖獗之時,美德不該因為懼怕而躲避。

[2] 堅守信仰。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而不是看見這可怕的一幕就後退或開始後退,或躊躇不前,不知進退(如撒母耳記下 2 23 所描述的一樣)。要持之以恆,勇往直前。義人見到我雖然聯想到捆鎖和苦難也會臨到他, 但卻不要以性命為念使徒行傳 2024)。人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或逆境,只要把天堂看作自己的終極目標,就能保守自己的腳步行在信仰的路上。

[3] 在恩典中成長。不但要持守義人的路,還要力上加力。通過其他義人的試煉,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要更加積極地盡責,更加火熱,滿有愛心,下更大的決心,更加不懼怕。別人越來越怕,義人卻要越來越勇敢。別人在苦難中沮喪,義人卻更加壯膽。刺骨的寒風能使旅途中人裹緊外衣,束緊腰帶。真正智慧良善的人會不斷變得更加有智慧更加良善。信仰的誠信表現在信仰的成熟。

 

約伯斥責他的三個朋友;世界上的指望是虛空的(主前 1520 年)

10-1610 至於你們眾人,可以再來辯論吧!你們中間,我找不著一個智慧人。11 我的日子已經過了;我的謀算、我心所想望的已經斷絕。12 他們以黑夜為白晝,說:亮光近乎黑暗。13 我若盼望陰間為我的房屋,若下榻在黑暗中,14 若對朽壞說:你是我的父;對蟲說:你是我的母親姊妹;15 這樣,我的指望在哪裏呢?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16 等到安息在塵土中,這指望必下到陰間的門閂那裏了。

 

約伯的朋友們表面上安慰他,想讓他覺得有希望重新富強起來。他在這裡卻表示:

I。說這樣的話表明他們的愚昧(10 節):可以再來辯論吧!你們實在大錯特錯,讓我來說服你們吧。你們中間我找不著一個智慧人,無人能解釋神旨意的難明之處,無人能善用神的應許來安慰人。我們若是叫受苦之人寄希望于在世上重新崛起,那就是沒有按智慧的法則安慰人。雖然重新崛起並非無望,卻也是十分不確定。若是沒有崛起(這是很有可能的),安慰也就破滅了。因此,我們在苦難中若要安慰自己或安慰別人,應當寄希望於永不衰敗的事,那就是神的應許,神的愛和恩典,以及滿有根基地盼望永生。

II。若是把他們的話當真,那就更是愚昧,因為:

1. 所有的辦法都已用盡,他早已一籌莫展(1112 節)。他承認自己在鼎盛期曾多有謀算,也多有盼望;可現在這些已經過去,已經畫上句號,所有謀算都已破滅,所有希望都已粉碎。他曾想擴充地土,添加牲畜,曾盼望子女成家立業,也多有敬虔的想法,希望在當地領人信主,救助受苦人,改造褻瀆人,解救貧苦人,籌款做愛心之用。可現在他覺得這一切心中的謀算都已經過去,再也無法實現。注意,人的日子一旦過去,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謀算和希望也隨之過去。然而人若全心全意倚靠神,死亡就不能叫人與神分開。朋友們灌輸給約伯的諫言令他深感不安(第 12 節):他的心所想望的已經斷絕,他們卻仍以黑夜為白晝,說亮光近乎黑暗。有些人虛度歲月,以黑夜為白晝,白晝為黑夜;但約伯卻在患難和心靈煎熬中以黑夜為白晝。


1)夜裡睜著雙眼不能入睡,夜晚如白晝一樣折磨他,輾轉不能入眠令他如白晝一樣受苦。

2)白晝沒有歡樂。晨光固然是好,但內心既黑暗,晨光帶來的安慰也隨之而去,白晝對我來說如同漆黑的夜晚一樣淒涼。參考申命記 2867。如今我們健康安舒,能迎接夜晚的黑影也能迎接早晨的日光,這是多麼值得感恩的事!

2. 他在世上的一切盼望很快都要與他一起進墳墓,若還如他們所言去夢想那些遠大的事5198211117),那簡直是開玩笑。啊!你簡直是愚弄我。

( 1 ) 他眼看自己正迅速向墳墓邁進。合意的家,舒適的床,融洽的家人,世上的這些東西令人滿足,約伯卻不指望這些。他在地上所感所見,都是不喜悅不融洽的事,惟有到了地下才能指望得到這些。

[1] 他只能巴望著在陰間有一個家(13 節):我若是等待,若是指望能有一個舒適的地方,那必是陰間無疑。我若是指望跳出這苦海,那不過是自欺,除非我死了。這是最確定不過的事。注意,人在順境中要常常想到死。不論發生什麼事,死是必然要臨到的。死能叫人的許多指望都落空,但卻沒有一件事可以叫死落空。我們看到約伯不但看淡死亡,還想往死:那是我的家。墳墓是家。對惡人來說那是受捆綁之地(241920),對敬虔人來說那是回家路上的歇腳之地。那是我的家,祖傳給我的家,生下來就註定要去的家,是我父的家。人人都免不了要去這個家,而智慧人為此作好準備。但願我們常常想到自己會離開這個世界,回到永遠的家。

[2] 他只能巴望著在黑暗中能有安靜的床。他說:我已在黑暗中鋪好了床(譯者注:這是欽定本第 13 節下半句的直譯)。那床已經鋪好,我正在前去的路上。墳墓是一張床,人在世上的日子夜幕降臨,就在這床上安息。而當永恆的清晨來臨,人又從這床上起身(以賽亞書 572)。義人應當思想這點且坦然面對死亡。死不過是上床睡覺,人生又疲倦又困乏,該睡覺了。父親召喚的時候為什麼不願意離去呢?不但如此,我已經鋪好了床,意思是我已經準備好,已經盡力把這床鋪得舒適,問心無愧,看見基督躺在這床上,將之變為鋪滿沒藥的床,且透過這床看到復活。

[3] 他只能巴望著在墳墓裡遇到融洽的家人(14 節):我對朽壞說(人的軀體會在墳墓裡朽壞):你是我的父(因為人的軀體出自泥土)。對蟲說,你是我的母親姊妹,我與你為友(人就是蟲),與你交往,因為我們要被蟲遮蓋(2126)。約伯感歎親友疏遠他(1913 14),既然地上的親友不認他,他就在這裡聲明要與別的親友交往。注意,第一,人人都與朽壞和蟲有親戚關係。第二,常在默想中與它們對話交往,這對我們有益處,能幫助我們不至於過分貪愛生命,過分懼怕死亡。

( 2 ) 他眼看自己所有的指望都隨著自己向墳墓邁進(1516 節):既然我不久就要離世,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甚至都不指望活著,哪裡還能指望富強起來?他並非毫無指望,只是他的指望不像他們所說的那樣。他若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 1519)。不,至於我的指望,就是能安慰我、扶持我的指望,誰能看見呢?我的指望是眼不能見的,不是可見的、屬世的,而是不可見的,是永恆的。他會在後面把這指望告訴我們(1925):我所尋求的不是可朽壞的,而是要存到永遠。然而,你們所扔給我的救命稻草般的指望卻要與我一起墜入到陰間裡去。你們是將死的人,無法履行你們所承諾的。我是將死的人,無法享受你們所承諾的。既然我們都要一起在塵土中安息,那就讓我們把今世的想法放在一邊,把心思放在另一個世界。我們不久都要歸於塵土,因為我們本是塵土,是陰間裡的塵土,在陰間的門閂下,牢牢地拴在那裡,不得脫身,直到最後復活的日子。但我們要在那裡安息,要一起在那裡安息。約伯和朋友們在今世意見不一,但在墳墓雙方都要閉口不言。墳墓裡的塵土不久就要封住他們的口,了結他們的爭論。但願爭吵中人都能預先看到這點,就可消除怒氣,緩解爭競。

-------------------------------------------------------------------------------

第十七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