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1, 2012

輪椅上的醫生 (三十六)



第十章 張栩在香港

一 香港復康會

  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張栩受香港康復會行政總監周敏姬小姐的邀請,到香港進行為期一年的康復理論培訓學習。

  這已經是他第二次來到香港。那還是在二○○○年的夏天,香港社會服務發展中心在會展中心演播大廳召開《廿十一世紀科技資訊所衍生的社會現象》研討會,張栩被邀請參加大會,並在大會上做了學術報告。他在報告中講到做為一個殘疾人,他是怎樣使用電腦為社會服務,電腦又怎樣幫助他認識世界、走向世界。

  他的發言震動整個會場,會後香港主要新聞媒體都及時報導了他的事跡。因此,無數香港各界朋友為這位遠道而來的大陸青年殘疾醫生伸出了友誼之手。


香港復康會是香港著名的社會康復民間組織,它的機構龐大,分支機構遍佈整個香港。

  在我的印象中,香港是世界的商貿中心。那裡富有而美麗,高樓林立,香港人大多行色匆匆,傲慢而冷漠。可是,我眼中看到的香港確是另一番景象:

  這裡有高度的社會文明,和隨之代來社會的繁榮富庶。這裡環境清潔而幽雅,每一條街、每一個生活小區都好象園藝師精雕細細琢而成的景點。

   我們住在香港島的西南角上,臨近大海的香港復康會所在地──麥理浩復康院香港復康會的辦公大樓內。這裡是所謂的高尚住宅區,人口稀少,樓房建築臨海而立,別具一格。

  每當黃昏將至,一輪紅色的落日正好在天水相壤的地方徐徐降落,於是一條金紅色的鍊條直直地映在水面上,壯觀極了。你站在那裡,彷彿忘記自己的存在。

  這時,各種膚色的外國人,拉著他們的孩子,後面跟著菲律賓或印尼女傭牽著他們那修飾得奇型怪狀的大犬,徜徉在海邊林蔭大道上。此時此刻,你真會感受到萬能的上帝的偉大,祂把人世間裝點得如此奇妙。

  我們住在七樓一套二百多平寬大的客房裡。屋內擺放著現代化所有的生活用品,舒適而典雅。窗外就是大海,清晨推開門窗,薄霧籠罩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碧綠的海水發出濤濤的吼聲。

  一艘艘遠洋貨輪,滿載著集裝箱,嗚著長笛行駛在大海上。即使到了晚上,也會看到海面上一簇簇燈火在水中游蕩。這晝夜不息的航行,從國內外給香港人的生活提供了豐富的物資供應,當然也從香港載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由於是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這裡一年四季如春,到處鬱鬱蔥蔥。經常也會遇到多雨的天氣。每當這時,我都願意站在露臺上,任憑大雨澆身,觀看大雨降在海面上的壯觀景象。那時,真是天水相連,分不清它們的盡頭在哪裡,地圓之說在這時表現更為突出了。一會兒,雨過天晴,天空出現了美麗的彩虹,於是我想起《聖經》裡記載︰這是上帝與挪亞定的約,以彩虹為記號,祂再不會用洪水毀滅世界。儘管大雨滂沱,那大海的水永遠是按著它的節奏,拍打著岸邊的礁石。一塊塊磨光了的礁石,記錄了幾百年、幾千年流逝的歲月。

  我始終驚訝,香港居住著中國人、外國人,是一個世界人口雜居的地方,但他們確井然有序的生活在那塊小巧玲瓏與內陸相連的小島上,所有的人都是那樣彬彬有禮、樸實而整潔。這裡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無論是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他們在按著自己的教義生活著。

  香港有沒有貧民?甚至很骯髒的地方?可能是有的,在非典肆虐的日子裡,電視節目中報導揭露中看到那些建在偏遠的地區破爛不堪的小木房,一些骯髒的老人,門前污水橫流。當然,兇殺、搶劫也時有發生,這是世界任何國家的通病。

  回歸後的香港,雖然在一國兩制的體制下運轉,中央政府盡最大努力保護原來的香港,可是,香港人民永遠是那樣熱衷於民主與自由。他們經常為某件事對政府不滿,自發到大街上遊行。每當這時,不分高低貴賤,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大人小孩,女人抱著吃奶的孩子,全家人出動,走在遊行的行列裡。開始我看到這種場面非常吃驚,民主”“自由在這裡是貨真價實的。很多時候看到的政府的某些高官因不法或為市民不滿的行為而辭職,都是市民遊行抗議的結果。

  所以,香港的政府官員很怕自己做錯一件事、說錯一句話。一個政治相對穩定、為官清廉、人民生活富裕的香港因此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 待續 ~~~~~~~~~~~~




轉載自 知信行 http://www.ccfellow.org/ 之天路同行 - 輪椅上的醫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