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本章講述大衛與亞捫人和亞蘭人聯軍打仗,以及打仗的起因和結果。I。大衛派友好使團去見亞捫王哈嫩(第 1-2 節)。II。他卑鄙地推測大衛別有用心,竟羞辱他的使者(第 3-4 節)。III。大衛大怒(第 5 節);亞捫人準備與大衛交戰(第 6 節)。IV。大衛派遣大軍攻入他們的地界。約押和亞比篩英勇作戰(第 7-12 節)。V。亞捫人和亞蘭人聯軍潰不成軍(第 13-14 節)。VI。亞蘭人反撲,被再次擊敗(第 15-19 節)。大衛聲名大振,因他知恩圖報,又因他秉持公道,有仇必報。
哈嫩惡待大衛的僕人(主前 1038 年)
1-5。1 此後,亞捫人的王死了,他兒子哈嫩接續他作王。2 大衛說:「我要照哈嫩的父親拿轄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於是大衛差遣臣僕,為他喪父安慰他。大衛的臣僕到了亞捫人的境內。3
但亞捫人的首領對他們的主哈嫩說:「大衛差人來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親嗎?他差臣僕來不是詳察窺探、要傾覆這城嗎?」4
哈嫩便將大衛臣僕的鬍鬚剃去一半,又割斷他們下半截的衣服,使他們露出下體,打發他們回去。5 有人告訴大衛,他就差人去迎接他們,(因為他們甚覺羞恥),告訴他們說:「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鬍鬚長起再回來。」
這裡說的是:
I。大衛十分尊重鄰近的亞捫王(第 1-2 節)。
1. 起因是他曾受過已故亞捫王拿轄的恩惠。大衛說:他厚待我(第
2 節),所以他既剛剛因其父的緣故恩待了米非波設,就決意也要恩待拿轄的兒子,與他保持友好往來。我們也當如此,既做了仁慈慷慨的事並覺得喜樂,就當再做。拿轄曾是以色列的仇敵,且十分兇殘(撒母耳記上
11:2);他厚待大衛,也許只是為了和掃羅作對,因掃羅惡待大衛;但大衛受惠,卻不管對方的用意,只是一味地報恩。倘若法利賽人帶著驕傲的心施捨與人,神雖不賞賜他們,但受施捨的仍要知恩圖報。神知道世人的心,我們不知道。
2. 亞捫王的父親過世,大衛為表敬意,派使節前往弔唁,這是結盟諸王中常有的禮節:大衛差遣臣僕安慰他。注意:父母若亡故,當子女的若知父母生前好友也是他們的好友,且願意繼續與他們交往,那是一種安慰;舉喪的若知前來弔唁的體恤他們的損失,與他們共擔當,那也是一種安慰;紀念已故親人的,若知別人也在紀念,也看重他們所看重的,那也是一種安慰。
II。亞捫王哈嫩大大羞辱大衛的使者,也就是羞辱大衛。
1. 他聽信了亞捫首領的讒言,說大衛的使團表面上是弔唁,實際上是刺探軍情(第
3 節)。虛謊之人往往以為別人也像他們那樣虛謊;對別人心懷不軌的,往往也不相信別人的善意。倘若這些人從未想過偽裝騙人,也就不會猜疑大衛偽裝騙人。沒有根據懷疑別人,說明自己心思邪惡。派翠克主教的注釋是:“人若不愛別人,只愛自己,往往習慣把別人的好意當成惡意。”誠實穩重的若被人誤解,不要以為奇怪。常言道:愛心不避邪惡。
2. 他既有此惡毒的猜疑,就用下三濫手段惡待大衛的使者;他如此喪心病狂,真該去清理狗舍,不配戴王冠。倘若他真有理由懷疑大衛的使者別有用心,就當謹慎行事,對他們有所保留,打發他們快快離去;很明顯,他心裡痛恨他們的王和他們的民,只想伺機大大羞辱一番。這些使者身份地位很高,又是代表差遣他們的王,其性命和聲譽都受國際法的特別保護;他們因為信任亞捫人,來時不帶武器;但哈嫩待他們如盜賊土匪一般,甚至將他們的鬍鬚剃去一半,割斷他們下半截衣服,使他們露出下體,受人蔑視嘲笑。
III。大衛十分關心被羞辱的僕人。他派人去迎接他們,讓他們知道他體恤他們的處境,必替他們報仇;他指示他們在耶利哥暫住,不必見人,直到被剃去的一半鬍鬚長起來,和另一半一樣齊(第
5 節)。猶太人留長須,並以此為榮,表示年高穩重;這些人身份顯貴,沒有鬍鬚不宜出現在宮裡。剪去下半截的外衣可以替換,但鬍鬚被剃去則不易修復;不過假以時日,還是可以慢慢長回來。但願我們由此學功課,對不義的羞辱不必太過在意,用不了多久自會平息;羞辱人的必蒙羞,而被羞辱的,用不了多久名聲就必恢復,好比鬍鬚長起來。神要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所以你當耐性等候他(詩篇
37:6-7)。
有人認為大衛受亞捫王的羞辱,是自找的,因他既知亞捫人是以色列不共戴天的仇敵,就不該討好這外邦人的王;此時也許他想起亞捫王如何惡待以色列,差點要把基列·雅比男丁的右眼剜出來,以此淩辱以色列眾人(撒母耳記上 11:2)。如此可鄙的家族和民族,討好他們有什麼益處呢?以色列人和亞捫人勢不兩立,亞捫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 他 們 的 子 孫 , 雖 過
十 代 也 永 不 可 入 耶 和 華 的 會 。(申命記 23:3),為何要和他們搞好關係呢?
亞捫人和亞蘭人被打敗(主前 1037 年)
6-14。6 亞捫人知道大衛憎惡他們,就打發人去,招募伯·利合的亞蘭人和瑣巴的亞蘭人,步兵二萬,與瑪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萬二千。7
大衛聽見了,就差派約押統帶勇猛的全軍出去。8 亞捫人出來,在城門前擺陣;瑣巴與利合的亞蘭人、陀伯人,並瑪迦人,另在郊野擺陣。9
約押看見敵人在他前後擺陣,就從以色列軍中挑選精兵,使他們對著亞蘭人擺陣。10 其餘的兵交與他兄弟亞比篩,對著亞捫人擺陣。11 約押對亞比篩說:「亞蘭人若強過我,你就來幫助我;亞捫人若強過你,我就去幫助你。12
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13 於是,約押和跟隨他的人前進攻打亞蘭人;亞蘭人在約押面前逃跑。14
亞捫人見亞蘭人逃跑,他們也在亞比篩面前逃跑進城。約押就離開亞捫人那裡,回耶路撒冷去了。
這裡說的是:
I。亞捫人準備打仗(第 6 節),因見自己在大衛面前有了惡名,惹怒了他。其實他們在惡待大衛使者時就很容易預見到這樣的結果,那無異於是宣戰,大膽挑戰他。但他們似乎沒有考慮到自己區區數千人,根本不是大衛的對手;如今才覺察到,於是不得不雇傭別國的軍隊來參戰。膽大妄為的罪人惹怒神的時候也是如此,他們招來神的忿怒,卻從不思想神比他們有能力得多(哥林多前書
10:22)。亞捫人冒犯大衛在先,又是他們集結軍隊在先。倘若他們謙卑下來,請求大衛寬恕,或許能體面解決爭端。然而他們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滅亡。
II。大衛的軍隊迅速出擊(第 7 節)。大衛聽說他們準備打仗,就派約押率領大軍發動攻擊(第 7節)。人若與大衛的子孫為敵,那就不只是惹他發怒,也是向他宣戰。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他們(以賽亞書
30:18),他們卻集結軍隊抵擋他;所以若有人不回頭,他的刀必磨快(詩篇
7:12)。神有很多軍隊可供差遣,攻擊那些公然惹怒祂的(以賽亞書
5:19),好叫他們明白,凡心裡剛硬抵擋神的,決沒有好下場。大衛很聰明,他把戰場設在他們的疆界,在他們的城門口擺陣,有人說這是他們的首都拉巴,也有人說這是他們的邊界城市米底巴;參考歷代志上
19:7。凡是愛百姓的好王,都盡力使戰爭的驚恐和荒涼遠離自己的百姓。
III。雙方準備交戰。
1. 敵軍分兩路,一路是亞捫人,在城門口安營;另一路是亞蘭人,是雇傭來
的,在稍遠的郊外安營,以便從側翼或後面襲擊以色列軍,亞捫人則在正面主攻(第 8 節)。
2. 約押是個聰明的指揮官,很快識破了他們的意圖,於是兵分兩路:他親自挑選精兵與亞蘭人交鋒,可能他知道他們比亞捫人強,既是雇傭來的,更會打仗(第
9 節)。他把其餘人馬交給他兄弟亞比篩指揮,與亞捫人交戰(第 10 節)。看來敵人備戰有方,倒把約押的才幹和勇氣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
IV。約押的戰前動員(第 11-12 節)。他的話不多,但很恰當,也很勇敢。
1. 他很有智慧,與兄弟亞比篩商議,認為兵分兩路不會削弱實力,相反,若有一路勝不過,另一路可以馳援。他作了最壞的打算,有可能其中一路會抵擋不住;若果真如此,一旦信號發出,另一路就火速增援。注意:相互幫助是兄弟本份。若有必要,你就來幫助我,我就去幫助你。基督的士兵在屬靈爭戰中理當這樣互相扶持。強壯的要幫助軟弱的。人若藉著恩典勝過了試探,就應當輔導、安慰受試探的人,為他們禱告。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
22:32)。身體的各肢體本當相互幫助(哥林多前書 12:21)。
2. 他很勇敢,激勵自己,也激勵兄弟和眾將士,要奮勇向前。大敵當前,激發真勇氣。約押見自己腹背受敵,沒有下令撤退,反倒鼓勵將士奮勇向前:我們都當剛強,作大丈夫,不為軍餉升官,不為榮譽名聲,而是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為了國民的安全和利益,也直接關係到神的榮耀。“讓我們英勇殺敵,本著愛以色列的心,因他們是我們的民,血脈相同,唯有他們平安,我們才得平安;讓我們英勇殺敵,本著愛神的心,因我們所保衛的都是祂的城邑。”與神相關的人或事物,令人倍感親切,叫人全力以赴為之效勞。
3.他很虔誠,將交戰的結果仰望在神手裡:“我們盡力而為,謹守本份,然後願耶和華憑祂的意旨而行。”不論結局如何,我們自己要不留遺憾;倘若我們所作的是神的工,神的意旨就必成全。人若盡心謹守自己的本份,便可坦然把事情的結局交在神的手中,不會以為自己勇敢,祂就不得不叫我們得勝,祂仍按祂的旨意行;但我們可以盼望祂用祂的方法、按祂的時日施行拯救。
V。約押戰勝了亞捫和亞蘭聯軍(第 13-14 節)。他作了最壞的打算,設想亞蘭人和亞捫人都比他強(第 11 節),但事實證明他比他們都強。作最壞的打算並不妨礙我們獲得成功。先是約押打敗了亞蘭人,隨後亞比篩也打敗了亞捫人;亞捫人似乎根本沒有打,一聽說亞蘭人撤退,就逃到城裡去了。軍士背後有城為退路,那是一種試探。不戰即退是一回事,不戰即死則是另一回事。
15-19。15 亞蘭人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又聚集。16 哈大底謝差遣人,將大河那邊的亞蘭人調來;他們到了希蘭,哈大底謝的將軍朔法率領他們。17 有人告訴大衛,他就聚集以色列眾人,過約旦
河,來到希蘭。亞蘭人迎著大衛擺陣,與他打仗。18 亞蘭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衛殺了亞蘭七百輛戰車的人,四萬馬兵,又殺了亞蘭的將軍朔法。19
屬哈大底謝的諸王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與以色列人和好,歸服他們。於是亞蘭人不敢再幫助亞捫人了。
這裡說的是:
I。亞蘭人企圖挽回顏面,阻止大衛乘勝追擊的大軍。被驅散的軍隊再次集結起來:就又聚集(第
15 節)。戰敗的只要一息尚存,仍要抬頭;大衛子孫的仇敵就是如此;參考馬太福音22:34;啟示錄 19:19。他們自知兵力不足,就求助於盟軍,還調動了大河那邊的兵力(第 16 節),指望能一舉打敗以色列,但他們卻不知道耶和華的意念,祂聚集他們,好像把禾捆聚到禾場一樣(彌迦書
4:11)。大衛英勇善戰,挫敗了他們的企圖;他得悉他們的計謀,就決定不被動挨打,而是親率大軍,過約旦河主動出擊(第
17 節),一舉擊潰亞蘭人(第 18 節),殺了七百輛戰車上的七千人,並四萬馬步兵,參考歷代志上
19:18。亞蘭人的元帥也在陣中被殺,大衛凱旋而歸。這場勝利的結果:
(1)諸王歸服大衛(第
19 節)。這些小王原本歸屬哈大底謝,見大衛如此強大,便知趣地前來與以色列和好,不敢與他們交戰,只得歸服他們,並指望受他們保護。這應驗了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創世記
15:18),這應許後來又向約書亞重申(約書亞記 1:4),說以色列的疆界將來要延伸到幼發拉底大河。
(2)亞捫人失去了盟友:亞蘭人不敢再幫助亞捫人,並非因為他們不正義(違反了國際法),而是因為他們知道沒有好果子吃。神與之為敵的,想要幫他們是十分危險的,他們一倒下,幫助他們的也必一同倒下。
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子孫;祂差遣祂的使者,先是僕人先知,後是眾使徒和傳道人,到猶太會眾來;他們卻羞辱祂的使者,好比哈嫩羞辱大衛的使團,嘲諷他們,惡待他們,殺戮他們;他們這是惡貫滿盈,不可救藥,走向滅亡(馬太福音 21:35,41;22:7;參考歷代志下
26:16);若有人干犯傷害祂的使者,基督都視作是干犯傷害祂,祂必伸冤報仇。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