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以色列國的榮耀在所羅門的時候達到了巔峰和完美;建國耗時很長,隕落卻很快,正如我們在本章見到,從下一任君王開始就下沉枯萎:王國分裂,因而被削弱,今非昔比。這裡說的是:I。羅波安登基作王,耶羅波安從埃及回歸(第 1-2 節)。II。百姓請求羅波安減輕稅賦,他採納年輕謀士的建議,粗暴拒絕(第 3-15 節)。III。於是十個支派造反,推舉耶羅波安為首(第 16-20 節)。IV。羅波安試圖鎮壓,神不許他妄動(第 21-24 節)。V。耶羅波安在偶像崇拜基礎上立國(第 25-33節)。於是,猶大因被兄弟支派所棄,被大大削弱,以色列又因離棄神的家,被大大削弱。 羅波安愚昧
(主前 975 年)
1-15。1 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2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先前躲避所羅門王,逃往埃及,住在那裏(他聽見這事。)3
以色列人打發人去請他來,他就和以色列會眾都來見羅波安,對他說:4「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5
羅波安對他們說:「你們暫且去,第三日再來見我。」民就去了。6 羅波安之父所羅門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羅波安王和他們商議,說:「你們給我出個甚麼主意,我好回覆這民。」7
老年人對他說:「現在王若服事這民如僕人,用好話回答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8 王卻不用老年人給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與他一同長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議,9 說:「這民對我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你們給我出個甚麼主意,我好回覆他們。」10
那同他長大的少年人說:「這民對王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王要對他們如此說:『我的小拇指頭比我父親的腰還粗。11
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12 耶羅波安和眾百姓遵著羅波安王所說「你們第三日再來見我」的那話,第三日他們果然來了。13 王用嚴厲的話回答百姓,不用老年人給他所出的主意,14
照著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對民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15
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耶和華,為要應驗他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
所羅門有一千嬪妃,但經上只提到一個兒子繼承他的名,並且此人還是個蠢貨。正所謂: 行 淫 而 不 得 立 後 (何西阿書 4:10)。用犯罪手段建立家室,那是十分糟糕的。羅波安的父親絕頂聰明,但他沒有繼承父親的智慧,因而繼承王位也是枉然。智慧和恩德不遺傳。所羅門登基時很年輕,但他那時已是個智者。羅波安四十歲登基,正是人生最有智慧的時候,他卻十分愚蠢。智慧不以年歲為准,年歲加增不保證得智慧,教育程度高也不保證得智慧。所羅門的宮廷是智者和學者雲集的所在,羅波安是宮廷的寵兒,但這些都不足以使他變聰明。
快 跑 的 未
必 能 贏 ; 力 戰 的 未 必 得 勝 (傳道書 9:11)。羅波安繼位的事沒有爭議,父親一死,他立即宣佈作王。但是:
I。百姓希望在示劍和他談判,他屈尊前往,和他們見面。
1. 他們假意立他為王,真實意圖卻是不想尊他為王。他們不在大衛城,而是在別處給他舉辦登基典禮,免得他仿佛只是猶大的王一般。既然十個支派都歸他管,他們就想請他到他們那裡去一趟,好當眾承認他的頭銜。
2. 那地方有些不吉利,是示劍,是亞比米勒自立為王的所在(士師記第 9 章),不過那裡常舉行全民大會(約書亞記 24:1)。想必羅波安感到了威脅,知道國要被奪去,於是他希望到示劍去與十個支派見面,便可避免,但事實證明這是最不明智的舉動,反倒加速了關係破裂。
II。各支派的代表前來覲見,希望他減輕稅賦。這次會見既然是事先約好的,他們就打發人到埃及去,請耶羅波安回來,由他出面說話。其實他們不必如此行,他知道神的計畫,即便無人相邀,他也會回來,因為這正是所應許的、他登基作王的時刻。
1. 眾人埋怨先王稅賦過重: 你 父 親 使 我 們 負
重 軛 (第 4 節)。他父親拜偶像,悖逆神,那才是最重的軛,他們卻不埋怨,視若無睹,在信仰的事上漠不關心,仿佛或神或摩洛都一樣,只要日子過得舒坦、沒有稅賦即可。但他們的埋怨毫無依據,極不公平。他們的生活又安逸又富足,是別的民所不能比擬的。他們承擔稅賦嗎?那是為了國家的富強和威嚴。所羅門的建造工程花了他們錢,卻沒有叫他們流血,沒有打仗。很多人做苦工嗎?那些都不是以色列人。稅賦過重嗎?所羅門大量進口黃金,銀子就像普通石頭一般,怎麼可能稅賦過重呢?他們所行的,就是不願把所羅門當得的物歸給他。就算稍有艱難,先前不是早就說過有了王就必如此、他們還是要立王嗎?再好的政府,也難免怨言和批評,就連所羅門也在所難免。忤逆心理向來能找到發怨言的理由。所羅門的治理無可挑剔,不可能叫百姓負重軛,唯一例外是他在晚年有可能容忍那些他所寵愛的女子欺壓他們。
2. 他們要求減稅,並以此為繼續效忠大衛家的條件。他們不要求稅賦全免,只要求減輕,只在乎省錢,卻一點不關心信仰是否得扶持,政權是否得穩固。人人都求自己的利益。
III。羅波安諮詢身邊的人,想知道應該如何回應。一般來說,聽取建議是明智之舉,特別是自己沒有主意的時候;但他在這件事上花時間考慮,本身就是失策,因為這給心存不滿的人提供了醞釀造反的時間,並且如此簡單的事,他卻要花時間考慮,給眾人一種感覺,就是他根本不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們看見事情果然不出所料,於是就見機行事。
1. 謀士中資歷深的,建議他千萬要用溫和的話回答提要求的人,要向他們說好話,在這日,這關鍵的日子,要承諾服事他們,就是說要告訴他們,他是他們的僕人,一定會減輕他們一切重軛,專注於百姓生活快樂舒適。他們說:「只需這一次放低姿態,
他 們 就 永 遠 作 王 的 僕 人 。一旦用溫和的話化解眼前的敵對情緒,大會解散,眾人就會冷靜下來,仍然效忠所羅門家。」注意:治理之道是服事,是行善,且要折腰行善,凡事為大眾著想,這樣才能贏得人心。掌權者若用此法,那就實在是坐得最高,最輕省,也最安全。
2. 謀士中的年輕人則是又憤怒又傲慢,建議他用嚴厲威脅的話來回答眾人的請求。這件事體現了羅波安的軟弱:(1)他不聽老年謀士的,卻愛聽與他一同長大、與他相熟的年輕人的意見(第 8 節)。常言道:老馬識途。只因他們是他少年時代的玩伴,就以為他們也必適合管理國家事務,真是愚蠢。伶俐之人未必有大智慧;知道如何逗我們開心的,未必是最靠得住的朋友,那不能使我們幸福。年輕人剛剛踏入社會,與誰為友,順應誰的意思,採納誰的建議,這些都十分重要。若把那些滿足自己的驕傲和虛榮、使自己更加享受人生的人當作知己,那就註定要遭災。(2)他不採納溫和的建議,卻喜悅那些建議他採取嚴厲措施的,他們建議他徵收雙倍的稅賦,不論是否有必要如此行,還要明確告訴眾人他必如此行(第
10-11 節)。這些年輕人覺得老年人太過呆滯(第 7 節)。他們更喜歡言辭詼諧的建言,還洋洋自得。老年人不會試圖把話塞到羅波安口裡,只提建議,希望他能說好話;年輕人卻為他提供新奇古怪的詞句,漂亮優美的比喻: 我 的 小 拇 指 頭 比 我 父 親 的 腰 還 粗 ,云云。最好的言辭未必表達最好的意思。
IV。他照著年輕人所建議的回答了眾人(第 14-15 節)。他一副盛氣淩人的模樣,以為能用高壓手段掌控一切,因而即便可能會失去他們,也不願俯就說好話。注意:很多人以自己的脾性為重,而不是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因而毀了自己。
1. 看看羅波安如何癡迷於他的謀略;沒有比他所行的更愚蠢,更失策。
(1)他承認他們所埋怨他父親政府的確有其事: 我 父 親 使 你 們 負 重 軛 ;這樣的話對他父親來說極為不公平,他本該輕易替他辯護。
(2)他自以為比他父親更有能力對付他們,控制他們,誰知他的能力遠不如他父親。他離他父親作王期間的榮耀相去甚遠,豈能說他父親的壞話?
(3)他威脅不僅要用稅賦壓榨他們,還要用殘酷的刑法和嚴厲的執法手段來教訓他們,不但要用鞭子,還要用蠍子鞭來責打他們,每一鞭都要見血。總而言之,他要把他們當成牲口,隨意叫他們負重,隨意責打,不在乎他們是否愛他,只在乎他們是否怕他。
(4)這民長期以來過慣了舒適興旺的日子,富足、強壯、傲慢,不容被踐踏(不如貧窮、怯懦、沮喪的民),況且眼下又有心造反,又剛好有人牽頭。有一點可以肯定,一旦被獨裁的驕傲和任性蒙蔽了眼睛,那就沒有比這更致命的。
2. 再看看神的旨意如何因此成全。 這 事 乃 出
於 耶 和 華 (第 15 節)。他任憑羅波安行事愚昧,將屬他平安的事隱藏起來,使王國從他手中奪去。注意:神利用人的愚鈍和過犯來成就祂智慧公義的旨意,叫罪人玩火自焚。凡得不到天國的,都和羅波安一樣,是因自己的任性和愚昧將其拋棄。
十個支派造反(主前 975 年)
16-24。16 以色列眾民見王不依從他們,就對王說:我們與大衛有甚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衛家啊,自己顧自己吧!於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裏去了,
17 惟獨住猶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羅波安仍作他們的王。18 羅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亞多蘭往以色列人那裏去,以色列人就用石頭打死他。羅波安王急忙上車,逃回耶路撒冷去了。19
這樣,以色列人背叛大衛家,直到今日。20 以色列眾人聽見耶羅波安回來了,就打發人去請他到會眾面前,立他作以色列眾人的王。除了猶大支派以外,沒有順從大衛家的。21
羅波安來到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全家和便雅憫支派的人共十八萬,都是挑選的戰士,要與以色列家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22
但神的話臨到神人示瑪雅,說:23「你去告訴所羅門的兒子猶大王羅波安和猶大、便雅憫全家,並其餘的民說:24『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眾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遵著耶和華的命回去了。
這裡說的是王國的十個支派從大衛家分裂出去,其結果是:
I。眾人壯起膽來,決心造反。他們對羅波安的挑釁表示極大的憤慨,他們被他的威脅所激怒,並且斷定新政權剛開始就已如此傲慢,假以時日,一定會變得不堪忍受,因此一致決定:我 們 與 大 衛 有 什 麼 份 兒 呢 (第 16 節)?他們說起大衛,語氣極其不妥,竟把國民的大恩人稱作 耶 西 的 兒 子 ,如普通鄰舍一般。真是義人瞬間被遺忘!對社會的貢獻也瞬間被遺忘!他們作此決定極其倉促,這點也很不好。若能花一點時間,通達運籌,也許能與羅波安達成共識,令雙方都滿意。若能追究是誰給羅波安出這樣的點子,並採取措施從他身邊除掉那些惡謀士,也許就可避免國家分裂。不過話說回來,自由的國民理當為自己的自由和財產大發熱心。
以 色 列 是
僕 人 嗎 ? 是 家 中 生 的 奴 僕 嗎 ? 為 何 成 為 掠 物 呢 (耶利米書 2:14)?他們願意被管轄,但不願被駕馭。若有庇護,自然就有忠誠,但若只有毀壞,那就沒有忠誠可言。大衛家本
是 神 的 用
人, 是 與 他 們 有 益 的 (羅馬書 13:4),一旦背離了作王的本意,難怪 以 色 列 人 背 叛 大 衛 家 (第 19 節)。但大衛的後裔本是神為王國所立的,王國本該由他後裔傳承,如此背叛他的後裔,就是大罪;參考歷代志下 13:5-8。這件事神後來提過: 他 們 立 君 王 , 卻 不 由 我 (何西阿書
8:4)。這裡還稱讚猶大支派,他們仍然跟隨大衛家(第 17,20 節),並且他們後來發現,羅波安所行的似乎比他所說的要好一些,作王期間沒有像起初那樣威脅要用高壓手段。
II。羅波安對這件事的處理越來越不明智,越來越糊塗。既已愚蠢跳進流沙,越想出來就陷得越深。
1. 他差遣負責徵稅的亞多蘭1去對付他們,此舉很不明智(第 18 節)。稅賦正是民怨最多的問題,因而亞多蘭也是民怨最多的人。他在民間的名聲很不好,眾人一看見他,就怒火中燒,不由分說,群起攻之,用石頭打死他。羅波安先前用錯謀士,如今又用錯使者。
2. 有人認為他拋下一切,急回耶路撒冷,此舉也很不明智,因為這是拋棄友人,給仇敵有機可乘;當時眾人確實厭惡他,都回自己家裡去(第
16 節),但沒有立耶羅波安為王,直到羅波安離去(第 20 節)。這愚蠢的王瞬間就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他以為一切都是他的,就口吐狂言,一見有性命危險,就溜之大吉,極其狼狽。在順境中最狂妄的,往往在逆境中最下賤。
III。神不許他興兵,將所失去的奪回。事態發展都是出於神,祂不允許事情翻轉(倘若羅波安鎮壓十個支派得手,事情就有可能翻轉),也不允許大衛家蒙受更大損失,倘若耶羅波安征服兩個支派得手,大衛家就會蒙受更大損失。整件事必須就此甘休,所以神不許他們交戰。
1. 羅波安意欲派兵鎮壓叛亂者,顯得很勇敢。他一回到耶路撒冷,就壯起膽來(第 21 節)。他感覺四圍都是堅定不移的友人,他們支持他,替他出頭。猶大和便雅憫(便雅憫支派敬畏耶和華和王,不與求變之人為伍)興起大軍十八萬,要收復王對十個支派的權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惜生命和財產的代價,也要堅定站在王一邊,他們沒有埋怨的緣由和性情,和其餘的人不同。
2. 神通過先知吩咐他罷兵,羅波安竟然不再堅持,顯得更勇敢。他不願怯懦地丟了王國,免得配不上君王的頭銜,但他不願違背神的意思,免得配不上以色列人的頭銜。若要打這場仗,那就不僅是與弟兄爭戰,也是與神爭戰;人本該愛弟兄,本該順從神:
因 為 這 事 出 於 我 。損失和災禍都出於神,弟兄不過是器皿,若能想到這兩點,就可順應任何損失和災禍;因此,不可多想復仇的事。羅波安和他的人聽從了耶和華的話,解散軍隊,接受事實。儘管就人而言,取勝的把握很大(因為他們兵強馬壯,耶羅波安則是弱方,並且立足未穩),儘管要受鄰國嗤笑,失去這麼大的實力,卻無人出面爭取,碌碌無為,但是:(1)他們遵從神的吩咐,儘管這是由窮先知所傳遞的。我們一旦知道了神的心思,就應當順從,不論是否合我們的心思。(2)他們考慮到自己的利益,結論是他們雖占盡優勢,又是正義的一方,但若違背神的意思,必不得興旺;與其起伏不定,還不如按兵不動。下一任君王期間,神允許他們出戰,並且得勝(歷代志下第
13 章),但不是現在。
1欽定本將第 18 節中的「掌管服苦之人」譯為「負責徵稅」。
耶羅波安拜偶像(主前 975 年)
25-33。25 耶羅波安在以法蓮山地建築示劍,就住在其中;又從示劍出去,建築毗努伊勒。26 耶羅波安心裏說:「恐怕這國仍歸大衛家;27
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華的殿裏獻祭,他們的心必歸向他們的主-猶大王羅波安,就把我殺了,仍歸猶大王羅波安。」28
耶羅波安王就籌劃定妥,鑄造了兩個金牛犢,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29
他就把牛犢一隻安在伯特利,一隻安在但。30 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裏,因為他們往但去拜那牛犢。31
耶羅波安在邱壇那裏建殿,將那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32 耶羅波安定八月十五日為節期,像在猶大的節期一樣,自己上壇獻祭。他在伯特利也這樣向他所鑄的牛犢獻祭,又將立為邱壇的祭司安置在伯特利。33
他在八月十五日,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為以色列人立作節期的日子,在伯特利上壇燒香。
這裡說的是耶羅波安開始作王。他先是建築示劍,後又建築毗努伊勒,又美化又加固,也許還在這兩處為自己修築宮殿(第 25 節)。示劍在以法蓮境內,毗努伊勒則是在迦得境內,位於約旦河外。這本是無可非議,但他為立國的緣故另有所圖,對國中的信仰利益卻是致命的。
I。他所圖的是通過某種有效手段,確保眼下推舉他為王的人永遠跟從他,防止他們回歸大衛家(第 26 節)。
1. 他對這民似乎有所忌憚,擔心他們日後殺了自己,重投羅波安治下。在暴亂中崛起 的,往往在另一場暴亂中隕落。眼下這百姓雖然對他鍾愛有加,耶羅波安還是很不放心;用非法手段得來的,往往不能安心享用,不能穩妥保存。
2. 他不相信神的應許,神說只要他謹守本位,神必為他立堅固的家(11:38),但他不信這話,而是籌畫各樣途徑確保自己的安全,即便是犯罪手段也在所不辭。世人行詭詐離棄神,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信神的全能。
II。他所採取的辦法是阻止百姓上到耶路撒冷去敬拜。耶路撒冷是神所揀選立祂名的所在。那裡有所羅門的聖殿,神當著全以色列民的面,在榮耀的密雲中莊嚴內住,在活著的人當中,很多仍歷歷在目。那裡有耶和華的祭司在壇前服事,全以色列在那裡守節,在那裡獻祭。如今:
1. 耶羅波安擔心倘若百姓繼續如此行,遲早會回歸大衛家,因被外院和聖殿的輝煌所吸引。倘若持守原來的信仰,就必回歸原來的王。如果他和羅波安談判,要求確保他和他的民在所定的節期安全來往於耶路撒冷,想必羅波安不會拒絕;所以他所擔心的,不是他的民被強行趕回,而是他的民主動投靠羅波安。
2. 於是他勸說他的民不要上耶路撒冷去,理由是避免麻煩:「你們長途跋涉敬拜神, 實 在 是 難 (第 28 節)。這是個重軛,早該卸去。你們去耶路撒冷已經太久了(有人這樣理解),那殿你們早已看慣,不再像先前那樣壯觀神聖(肉眼可見的榮耀在人心目中漸漸褪色);別的重擔既已掙脫,這個重擔也應當掙脫。撒母耳時代有多個敬拜場所,我們為何要只限於一個呢?」
3. 他為他們在本地敬拜提供方便。他和手下的政客商議,決定立兩個金牛犢,象徵神的同在,並勸說百姓留在本地向金牛犢獻祭,不必上到耶路撒冷在約櫃前敬拜。有人往好處想,覺得鑄造這兩個金牛犢,是代表施恩座和覆蓋在約櫃之上的基路伯;但這更有可能,是他沿用埃及人拜偶像的那一套;他曾在埃及住過一段時間,埃及人所拜的阿匹斯就是公牛或牛犢的形象。
(1)他不願花錢建造金殿,像所羅門那樣;他力所能及的就是兩個金牛犢。
(2)想必他的本意不是用金牛犢來代表像摩洛或基抹那樣的假神,而是單單代表真神,以色列的神,把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神,正如他所宣稱的那樣(第
28 節)。所以這不算干犯第一條誡命,但卻是干犯了第二條誡命。他選擇用這個辦法來控制百姓敬拜神,因為他知道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很喜愛雕像,或許為了這些牛犢的緣故,甘願放棄神的殿;神的殿禁止一切雕像。
(3)他立兩個金牛犢,使人漸漸不再相信神的一體性,給外邦的多神論鋪平道路。他把金牛犢立在但和伯特利,一個在他國土疆界的最北端,另一個在最南端,仿佛這兩個金牛犢是王國的守護神。伯特利緊靠猶大。他把一個牛犢設在那裡,想把羅波安的臣民中喜歡雕像崇拜的人吸引到他這邊來,同時防止他的臣民繼續上到耶路撒冷去。他把另一個牛犢設在但,方便邊遠地區的人,又因米迦的神像早已設在那裡,多年來一直受人膜拜(士師記
13:30-31)。伯特利的意思是神的家,讓人覺得這迷信行為似乎情有可原,但先知稱那地為伯·亞文,意思是虛空的家,罪惡的家。
4. 眾人擁護他的做法,又喜愛新鮮事: 他 們 往 但
去 拜 那 牛 犢 (第 30 節),先去但,因為那裡的牛犢先立起來;也可理解為:他們為了拜那牛犢直走到但,儘管路途遙遠。這些人覺得去耶路撒冷、按神所命定的方式敬拜神實在是難,可是前往兩倍路途的但、按自己的發明敬拜神卻一點不覺得難。也可理解為他們往但去拜那牛犢,因為猶大王亞比雅在不到二十年間收復了伯特利(歷代志下
13:19),很可能除掉了那裡的金牛犢,至少禁止使用,只剩下位於但的那只牛犢可以去。 這 事 叫 百 姓 陷 在 罪 裡 ,並且是大罪,是公然干犯第二誡命。必須在一處敬拜神這樣的條例,神有時豁免,但祂歷來不允許藉著雕像來敬拜祂。他們如此行,是把他們祖先在何烈山下設立牛犢的事合法化,儘管神當時大大發怒,並且警告要 在 追 討 的 日 子 追 討
他 們 的 罪 (出埃及記 32: 34);所以這不僅是公然藐視神的律法,也是公然藐視神的忿怒,是罪上加罪。派翠克主教引用猶太人的說法,說在耶羅波安之前,以色列人只拜一隻牛犢,自那以後他們拜兩隻。
5. 他不僅設立神像,與之相關的服事也應運而生;這裡說他與神所設立的典章有別,暗示他在別的事上盡可能仿效猶大所行的(第
32 節)。可見一步走錯,步步皆錯。
(1)他在但建殿,是個位於高處的殿,或作邱壇的殿,想必在伯特利也建了一個(第
31 節),並且各建多個壇,也許嫌耶路撒冷的殿只有一個壇,用起來不方便。在有些人心目中,多建祭壇是虔誠的表現,但神藉著先知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以法蓮增添祭壇取罪(何西阿書
8:11)。
(2)他將社會最底層的人立為祭司;供奉牛犢的祭司,只配用這樣的人,甚至配不上這樣的人。他將邊遠地區的人立為祭司,就是國中各個角落,吩咐他們住在原地教導當地的人,使他們接受他所制定的。這樣一來,這些人像利未人一樣分散在各地,但卻不屬利未人。而在邱壇供奉的祭司,他吩咐要常住在伯特利,好比長住耶路撒冷的祭司(第
32 節),主持公眾敬拜活動。
(3)神命定住棚節在七月十五日,他卻延到八月十五日(第
32 節):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顯得他有權干涉宗教事宜(第33 節)。逾越節和五旬節也許仍在合宜的日子守,也許根本不守,也許不如住棚節那樣隆重。
( 4 ) 他既擅取立祭司的權柄,若又親自從事祭司的工作,也不算奇怪:他上壇獻祭。這件事提到兩次(第
32,33 節),因為他也上壇燒香。神容忍他如此行,因為這是他諸多私立條規的一部份;但烏西雅王如此行,就立即受到刑罰,得了大麻瘋。他要親自獻祭燒香,為的是在民中顯為大,得著虔誠人的美譽,也為了給他新定的節期增加光彩,可能他在這時參加了獻壇典禮。由此:
[1.] 耶羅波安自己犯罪,不過這無論是對世人還是對他自己的良心,都還算情有可原,至少他不像所羅門去拜別神。
[2.] 他使以色列陷在罪裡,使他們不再敬拜神,使偶像崇拜在他們的子孫後代得以傳承。由此他們受到懲罰,因為離棄了大衛家的王位。學識淵博的韋斯頓先生1在他的年表中,為了調整猶大和以色列兩國的年鑒,設想耶羅波安修改了計年法,將每十一個月算為一年,因而以色列列王在位期間的年代均按每年十一個月計算,直到耶戶革命的時候才停止,而在這期間,猶大年鑒的十一年相當於以色列年鑒的十二年。
1威廉·韋斯頓(1667-1752):英國神學家,歷史學家,數學家。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