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 2024

[列王紀上 ] 第八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第八章

聖殿的建築和殿裡的器具大有榮耀,但獻殿典禮的榮耀大大超過殿本身的榮耀,就如禱告和讚美大大超過澆鑄金屬和雕刻石塊,前者是聖徒之工,後者是工匠之工。建殿是為了保持神和祂百姓之間的溝通;這裡說的是他們首次相會的隆重場面。I。全以色列的代表聚到一起(第 1-2 節),一同守節榮耀神,達十四日之久(第 65 節)。II。眾祭司將約櫃運進至聖所,安放在那裡(第 3-9節)。III。神在煙雲中入住其內(第 10-11 節)。IV。所羅門向神獻上感謝,並將這次聚會的緣由告訴眾人(第 12-21 節)。V。他在一段很長的禱告中,求神施恩悅納在這裡的一切禱告,悅納指著這裡所發出的一切禱告(第 22-53 節)。VI。他為眾人祝福,並勉勵眾人,然後散會(第 54-61節)。VII。他大量獻祭,並和眾人一同吃喝,眾人大大滿足,然後散去(第 62-66 節)。這是以色列的黃金日子,預表人子的日子。

 

獻殿典禮(主前 1003 年)

1-111 那時,所羅門將以色列的長老和各支派的首領,並以色列的族長,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華的約櫃從大衛城-就是錫安-運上來。2 以他念月,就是七月,在節前,以色列人都聚集到所羅門王那裏。3 以色列長老來到,祭司便抬起約櫃,4 祭司和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運上來,又將會幕和會幕的一切聖器具都帶上來。5 所羅門王和聚集到他那裏的以色列全會眾,一同在約櫃前獻牛羊為祭,多得不可勝數。6 祭司將耶和華的約櫃抬進內殿,就是至聖所,放在兩個基路伯的翅膀底下。7基路伯張著翅膀在約櫃之上,遮掩約櫃和抬櫃的槓。8 這槓甚長,槓頭在內殿前的聖所可以看見,在殿外卻不能看見,直到如今還在那裏。9 約櫃裏惟有兩塊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耶和華與他們立約的時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並無別物。10 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11 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

 

聖殿縱然富麗堂皇,但若沒有約櫃,那就好比沒有靈魂的屍體,好比沒有蠟燭的燈檯,更恰當地說,好比無人居住的房子。神若不悅納,這華麗建築的一切花費和努力就都白費;神若不認作留祂名的地方,那就不過是一堆廢墟。所以,即便做完了一切工(751),不可少的卻仍未做,那就是將約櫃運進殿裡。這才是整個工程的高潮,這裡所說的就是那極其隆重的場面。

I。所羅門親自主持這場盛典,正如大衛親自主持將約櫃迎回耶路撒冷的盛典;二人都跟在約櫃後面,都引領眾人參與,也都不以為恥。所羅門以傳道者的身份為榮(傳道書 11),以會中之師的身份為榮(傳道書 1211)。他召集這次盛會(第 1 節),他在正中央,因他們都聚集到他那裡(第 2 節);那是七月的節,就是住棚節,定在七月十五日(利未記 2334)。大衛乃是義人,將約櫃運到離他近的方便所在;所羅門則是君王,將約櫃運到華麗的所在。願各人照所得的恩賜服事(彼得前書 410),願當兒女的,在事奉神的事上繼承父母的遺願。

II。全以色列都參加了這場盛典,指的是全以色列的審判官和各支派各家族的首領,所有民事和軍事的官員,還有(如北方人所說的)各部落的首領。這些人聚在一起,大可稱為全以色列人的聚會。這些人聚到一處:

1. 朝拜所羅門,感謝他所行的一切善事。

2. 朝拜約櫃,向它致敬,表示約櫃安定下來,人人歡喜,個個滿意。雖然約櫃外在的壯觀常常淪為虛無跟隨者的試探,但其真正的意義也大有好處,因而凡是對約櫃心存善意的,都會歡欣鼓舞(存戰兢而歡喜)。眾人蒙了憐憫,就當一同稱謝。凡到耶和華面前來的,都不空手而來,都獻了無數的牛羊為祭(第 5 節)。

所羅門時代的人十分富有,生活安逸快樂;遇到這樣的場合,自然會歡喜快樂榮耀神,並且將自己財富的一部份獻給神。

III。眾祭司在這場盛典中盡忠職守。在曠野,約櫃由利未人負責扛抬,因為那時祭司不夠用,這裡則是祭司親自扛抬(這也是最後一次扛抬約櫃),正如圍繞耶利哥城時所行的那樣。這裡告訴我們:

1. 約櫃中有何物:唯有兩塊石板(第 9 節),這寶物遠超過大衛和所羅門所獻的一切。盛嗎哪的罐和亞倫的杖在約櫃旁,但不在約櫃裡。

2. 與約櫃一同運來的有何物(第 4 節):會幕。可能摩西在曠野所設的會幕(那是在基遍)和大衛在錫安所設的都運到了殿裡,表示會幕之聖融入聖殿之聖,從今往後聖殿成了求告神的所在。地上教會的一切聖物也都是如此,教會何等的喜樂和榮耀,將來都要被上頭的聖潔完美所替代。

3. 約櫃安放在何處,經過多次遷移,如今命定在何處安息(第 6 節):內殿,他們指望神在那裡向他們說話,就是至聖所,之所以是至聖所,是因為約櫃安放在那裡,在所羅門所設的巨大基路伯翅膀之下(627),象徵天使的特別保護,神的百姓在天使的特別保護下謹守神的聖禮,舉行聖會。抬櫃的杠抽出來,在基路伯翅膀下能看見,給大祭司作標記,在每年一度進去灑血時,可順著這槓來到約櫃上面的施恩座前;雖不再作扛抬之用,仍繼續發揮一點作用。

IV。神施恩喜悅這一切,並且證明祂的悅納(第 10-11 節)。神在至聖所彰顯榮耀之前,眾祭司可以到那裡去;自那以後,除了大祭司在贖罪日之外,無人可以靠近約櫃,不然後果自負。所以,眾祭司要先出內殿,神的榮耀才在雲中降臨,這雲不僅充滿至聖所,也充滿整個盛典,就連在金壇燒香的祭司都受不住。神的榮耀以可見的形式顯現出來:

1. 表示神賜尊榮給約櫃,承認這象徵祂的同在。因為多次遷移的緣故,又因其居所簡陋,被人當作平常,約櫃早已變得暗淡無光,但神此時表示約櫃在祂看為寶貴,和先前一樣,並且祂要求眾人尊重它,正如摩西最先將其運進會幕時那樣。

2. 證明神悅納聖殿的建造和擺設,看作是服事祂的名,服事祂在人間的國。

3. 使眾人心生敬畏,藉著可見之物,堅信在摩西書上所念到的關於神的榮耀向列祖顯現的事,乃至更好地事奉以色列的神,抵擋偶像試探。

4. 表示願意垂聽所羅門即將作的禱告,不僅如此,還要住在這殿裡,好叫所有願意禱告的子民都受鼓勵,來到這裡向祂祈求。不過神的榮耀是在雲中出現,乃是密雲:(1)象徵那是個幽暗的時代,相比之下,福音之光令人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哥林多後書 318)。(2)象徵我們眼下處在幽暗狀態,相比之下,神的榮光一旦顯露,我們就得見神,那才是天上的福樂。如今我們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

 

12-2112 那時所羅門說:耶和華曾說,祂必住在幽暗之處。13 我已經建造殿宇作祢的居所,為祢永遠的住處。14 王轉臉為以色列會眾祝福,以色列會眾就都站立。15 所羅門說:「耶和華 - 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親口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也親手成就了。16 祂說:『自從我領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來,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選擇一城建造殿宇 - 為我名的居所,但揀選大衛治理我民以色列。』」17 所羅門說:「我父大衛曾立意,要為耶和華 - 以色列神的名建殿。18 耶和華卻對我父大衛說:『你立意為我的名建殿,這意思甚好。19 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兒子必為我名建殿。』20 現在耶和華成就了祂所應許的話,使我接續我父大衛坐以色列的國位,又為耶和華 - 以色列神的名建造了殿。21 我也在其中為約櫃預備一處。約櫃內有耶和華的約,就是祂領我們列祖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

 

I。所羅門在此鼓勵眾祭司,他們剛從殿裡服事完出來,看見密雲在四圍出現,極其震驚。基督的門徒進入雲彩裡就懼怕(路加福音 934),儘管那是光明的雲;眾祭司見自己被密雲所包裹,也都懼怕。為了消除他們的懼怕:

1. 他提醒他們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這是神同在的象徵(第 12節):耶和華曾說,祂必住在幽暗之處。這決不是祂發怒的象徵,反倒是祂施恩惠的跡象,因為祂曾說過:我要從雲中顯現(利未記 162)。注意:順應幽暗時代最有效的途徑,是思想神曾經說過的話,並且將熊所說的和所行的作一對比,如利未記 103 所言:這就是耶和華所說。神是光(約翰一書 15),祂住在光中(提摩太前書 616),但祂在人間卻住在幽暗之處,以幽暗為行宮,因為世人不能承受祂耀眼的榮光。祢實在是自隱的神(以賽亞書 4515)。這可使我們操練聖潔的信心,加增聖潔的畏懼。神住在光中,信心就被異象所替代,懼怕被愛所替代。

2. 祂自己歡迎這密雲,視作寶貴;既然神在密雲中降臨,要內住在此殿,祂就用幾句話莊嚴宣告祂的內住(第 13 節);神說:我必快來。所羅門說:阿們,主啊,我願祢你來!這殿是祢的,全是祢的,我為祢所建,為祢所擺設;這殿永遠是祢的,為祢永遠的住處,決不會移作他用;約櫃將永不挪移,永不再居無定所。神內住在此殿,所羅門極其歡喜,因那本是他的心願。既然所羅門大大誇耀,眾祭司大可不必懼怕。

II。眾人既親眼看見神降臨這殿,他就教誨眾人,清楚論到這殿。他向眾祭司簡單說話,叫他們放心(乃是向智慧人說話),但他轉臉(第 14 節)面向站在外院的會眾,詳細向他們說話。

1. 他為他們祝福。眾人看見密雲進到殿裡,都吃驚不小,害怕這密雲會變得全然黑暗,於是就都為自己祈福。這令人吃驚的現象是他們素來從未見過的;想必當時人人禱告,再自視過高的,也瞬間嚴肅起來。於是所羅門開始禱告,為眾人祝福,像是有權柄的(從來位分大的給位分小的祝福;希伯來書 77;他奉神的名,向他們說平安話,為他們祝福,好比天使在一個類似的場合為驚慌失措的基甸祝福;你放心,不要懼怕,你必不致死;士師記 622-23)。所羅門為他們祝福,就是安撫他們,將他們從震驚中釋放出來。眾人在領受祝福的時候肅立,表示敬畏,表示甘願聆聽,甘願領受。有人宣告祝福的時候,肅立是合宜的。

2. 他向眾人說話,關乎他所建的、如今正在奉獻的殿。

( 1 ) 他先是感謝神的恩手按在他身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第 15 節)。我們有任何喜事,神都應當得著稱頌。他鼓勵會眾提升自己的心感謝神,這有助於平息動盪不安的心,也許眾人當時仍不放心。他說:來吧!願神的威嚴顯現不要使我們遠離他,反倒要靠近祂;願我們稱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約伯也是如此,在一個黑暗的場景稱頌耶和華的名(約伯記 1 21)。所羅門在此稱頌神:

[1.] 因他親口向大衛所應許的。

[2.] 因祂如今親手成就了。倘若我們沿著神施憐憫的溪流,一直追朔到聖約的源頭,將神所說的和所行的作一比較,就能最深切感受到神的憐憫,那時就最感激自己,也最感激我們的神。

( 2 ) 所羅門在此將這殿莊嚴奉獻給神。授權和轉讓通常先陳述以前所行的,引出現在所行的;同樣地,這裡是陳述所羅門建殿的具體原因和考慮。

[1.] 他談到當時沒有這樣的所在。這殿很有必要興建,因為按照當時的時代,只能有一處是神立祂名的地方。若選了別處,那就是僭越。但他引用神所說的,表示並無別處(第 16 節):我未曾選擇一城建造殿宇為我名的居所;所以就有必要興建這殿。

[2.] 他談到大衛早有興建聖殿的打算。神首先揀選其人,治理百姓(揀選大衛;第 16

節),然後使他有意為神的名建殿(第 17 節)。這不是他自己的工程,不是為了彰顯自我,而是他那值得紀念的良善父親早有此意,儘管他不能活著奠基。

[3.] 他談到神給他的應許。神認同他父親的打算(第 18 節):你立意建殿,這意思甚好。注意:行善的真誠意圖蒙神的悅納,儘管有時天意阻攔我們將之實現出來。仁慈在乎願做的心1(箴言 1922);參考哥林多後書 812。神悅納大衛的好意,卻不許他行這善工,而是把這份殊榮留給了他兒子(第 19 節):他必為我的名建殿;所以他所行的,不是出於自己,不是為他自己的榮耀;這項工程是按他父親的心願,而由他來行,則是神所命定的。

[4.] 他談到自己所行的有何用意:我建造了殿,不為自己的名,而是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第 20 節),我也在其中為約櫃預備一處(第 21 節)。於是,他和屬他的人對這殿和殿中之物所具備或可能具備的一切權益、所有權、利益、契約和要求,他都轉交給神,奉獻給神,直到永遠。這是為祂名的緣故,是為祂約櫃的緣故。因此他說:現在耶和華成就了祂所應許的話。注意:我們無論作何善事,都應當視作是成就神給我們的應許,而不是兌現我們對祂的承諾。我們為神做得越多,就越虧欠於他,因為我們以祂為滿足,而不是以自己為滿足。

1欽定本將箴言 1922 上半句的「施行仁慈的,令人愛慕」譯為:仁慈在乎願做的心。

 

所羅門的祈禱(主前 1003 年)

22-5322 所羅門當著以色列會眾,站在耶和華的壇前,向天舉手說:23「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祢的!祢向那盡心行在祢面前的僕人守約施慈愛;24 向祢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現在應驗了。祢親口應許,親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樣。25 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祢所應許你僕人-我父大衛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在我面前行事像你所行的一樣,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現在求祢應驗這話。26 以色列的神啊,求祢成就向祢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

 

27「神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28 惟求耶和華-我的神垂顧僕人的禱告祈求,俯聽僕人今日在祢面前的祈禱呼籲。29 願祢晝夜看顧這殿,就是祢應許立為祢名的居所;求祢垂聽僕人向此處禱告的話。30 祢僕人和祢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祢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31「人若得罪鄰舍,有人叫他起誓,他來到這殿在祢的壇前起誓,32 求祢在天上垂聽,判斷祢的僕人:定惡人有罪,照他所行的報應在他頭上;定義人有理,照他的義賞賜他。33「祢的民以色列若得罪祢,敗在仇敵面前,又歸向祢,承認祢的名,在這殿裏祈求禱告,34 求祢在天上垂聽,赦免祢民以色列的罪,使他們歸回祢賜給他們列祖之地。35「祢的民因得罪祢,祢懲罰他們,使天閉塞不下雨;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承認祢的名,離開他們的罪,36 求祢在天上垂聽,赦免祢僕人以色列民的罪,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且降雨在祢的地,就是祢賜給祢民為業之地。37「國中若有饑荒、瘟疫、旱風、霉爛、蝗蟲、螞蚱,或有仇敵犯境圍困城邑,無論遭遇甚麼災禍疾病,38 祢的民以色列,或是眾人,或是一人,自覺有罪,向這殿舉手,無論祈求甚麼,禱告甚麼,39 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聽赦免。祢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40 使他們在祢賜給我們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祢。41「論到不屬祢民以色列的外邦人,為祢名從遠方而來,42(他們聽人論說祢的大名和大能的手,並伸出來的膀臂)向這殿禱告,43 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聽,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萬民都認識祢的名,敬畏祢像祢的民以色列一樣;又使他們知道我建造的這殿是稱為祢名下的。44「祢的民若奉祢的差遣,無論往何處去與仇敵爭戰,向耶和華所選擇的城與我為祢名所建造的殿禱告,45 求祢在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使他們得勝。46「祢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祢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仇敵之地,或遠或近,47 他們若在擄到之地想起罪來,回心轉意,懇求祢說:『我們有罪了,我們悖逆了,我們作惡了』;48 他們若在擄到之地盡心盡性歸服祢,又向自己的地,就是祢賜給他們列祖之地和祢所選擇的城,並我為祢名所建造的殿禱告,49 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為他們伸冤;50 饒恕得罪祢的民,赦免他們的一切過犯,使他們在擄他們的人面前蒙憐恤。51 因為他們是祢的子民,祢的產業,是祢從埃及領出來脫離鐵爐的。52 願祢的眼目看顧僕人,聽祢民以色列的祈求,無論何時向祢祈求,願祢垂聽。53 主耶和華啊,祢將他們從地上的萬民中分別出來作祢的產業,是照祢領我們列祖出埃及的時候,藉祢僕人摩西所應許的話。」

 

所羅門在前面將這殿獻給了神,神也表示願意接受,接下來就是所羅門的禱告,以十分謙卑和敬畏的語氣,詳細陳述獻殿的意義,並渴望神的認同。從廣義上說,他希望這殿不僅被當作獻祭的殿(這段禱告從頭到尾不提獻祭,因為獻祭是理所當然的),更是萬民禱告的殿(以賽亞書 56 7),因而是福音教會的預表;參考馬太福音 2113。所以,所羅門在獻殿典禮上不僅異乎尋常地獻祭,也異乎尋常地禱告。

I。發出這段禱告的那位十分偉大。所羅門不指派祭司,不指派先知,而是親自禱告,當著以色列會眾的面(第 22 節)。

1. 他有能力這樣做,真是好極了,表示他善用父母為他提供的敬虔教育。他不僅學識淵博,看來也很善於禱告,知道如何用合宜的方式向神表達自己,並且是即興的,沒有固定形式。他學識淵博,精通哲學理論、箴言和詩歌等,同時也不忘靈修。他因禱告而得福(3 11 等),想必是常常禱告,具有出色的禱告才華,如在這裡所表現的。

2. 他願意這樣做,真是好極了,在這麼多人面前禱告,一點不怯場。他親自禱告,親自當會眾向神說話的出口,絲毫不覺得有失身份;試問還有誰會覺得為家人禱告是有失身份呢?所羅門在極榮華的時候,哪怕是坐在象牙寶座上,也不如他現在那樣偉大。大人物理當如此,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維護信仰操練的名聲,歸榮耀給神。所羅門由此預表基督,為他所負責的人代求。

II。他禱告的姿態十分莊重,禱告中表達出謙卑、嚴肅和熱切的神情。他站在耶和華的壇前,表示他指望他的禱告必大有果效,因為在日子滿足時所要獻的那祭牲的緣故,而壇上所獻的祭物不過是預表。當他開始禱告時:

1. 他跪了下來;從第 54 節來看似乎是這樣,那裡說他祈求已畢就起來;參考歷代志下 613。下跪是禱告的最佳姿勢(以弗所書 314)。再偉大的,也不可覺得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詩篇 956),是有失身份。赫伯特先生1說:下跪從來不會弄壞絲襪。

1喬治·赫伯特(1593-1633):英國詩人,演講家,牧師。

2. 他向天舉手,從第 54 節來看,他一直舉著手,直到禱告結束,以此表達他渴求天上的父,也表達他指望從天父得福。他舉手,仿佛要將禱告從一顆廣闊的心獻到天上,同時也張開雙臂,從天上領受他所祈求的憐憫。這種外在的表達,體現出虔誠的意念和熱忱,不可輕看或嘲笑。

III。這段禱告很長,也許比所記的長得多。施恩座前有言論自由,應當善用。基督所譴責的不是長禱告,而是故意做長禱告。在這段禱告中,所羅門做到了以下幾點;我們每次禱告都當如此行:

1. 歸榮耀給神。他一開始就歸榮耀給神,這是最合宜的讚美舉動。他稱神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與他們立約的神。

1)他從廣義上稱頌神是萬有中最好的(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祢的,天上地下沒有任何權勢可與祢相提並論),是他百姓最好的主:祢向祢的僕人守約施慈愛,祢守約是按祢所說的,施慈愛則是超過祢所說的,就連沒有明確應許的,也替他們成就,只要他們盡心行在祢面前,為祢大發熱心,定睛於祢。

2)他具體感謝神,因他為他家人所行的(第 24節):祢向祢僕人大衛所應許的話現在應驗了,祢向祢別的僕人所應許的也都應驗。這應許對他而言是極大的恩惠,是他的力量,是他的喜樂,如今應許的應驗就是桂冠:祢親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樣。親身經歷神應許的信實,禁不住叫人多多稱頌他。

2. 向神求恩典和恩惠:

( 1 ) 求神成就所應許他和屬他的(第 25-26 節)。請注意看這點如何表達出來。他感恩承認神的應許已經部份成就,迄今為止神都信守祂的話:向祢僕人大衛所應許的話現在應驗了,他兒子果然登上他的寶座,建成了計畫中的殿;現在求祢進一步成就向祢僕人大衛所應許的話,成就那還有待成就的。注意:我們經歷了神的應許成就,就當得激勵,以此為依據,進一步向神求;若要指望神進一步施慈愛,就當對以往所得的慈愛心存感恩。神已經幫助我們(哥林多後書 1 10)。所羅門重申神的應許(第 25 節):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並且不忘其條件: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條件若不能達到,就不能指望神的應許成就。然後他謙卑祈求應許的傳承(第 26 節):以色列的神啊,現在求祢應驗這話。我們常觀察到,神的應許應當引導我們所求的,也應當成為我們在禱告中盼望和指望的依據。大衛曾禱告說:求祢照祢所說的而行(撒母耳記下 725)。注意:當兒女的應當向敬虔的父母學習如何禱告,如何執著禱告。

( 2 ) 求神眷顧祂所內住的殿, 晝 夜 看 顧 這 殿 (第 29 節),施恩悅納,並賜尊榮。為此:

[1.] 他首先謙卑稱頌,稱頌神施恩降臨(第 27 節):神 果 真 住 在 地 上 嗎 ? 至高、至聖、至樂的存在居然如此屈尊,允許有人說祂 住 在 地 上 ,以祂的同在來賜福給地上的蟲,就是這地,這敗壞的、充滿罪孽的、可詛的、為烈火所存留的地!真是不可思議! 主 啊 , 為 什 麼 如 此 (約翰福音 1422)?他繼而謙卑承認,承認他所建的殿遠不足以成為神的居所,儘管十分寬敞:天 和 天 上 的 天 尚 且 不 足 祢 居 住 的 ,祂無所不在,沒有任何地方能供祂居住;就連這殿也太小,太寒酸,不足以當祂的居所,因祂的存在和榮耀是無限的。注意:為神做事要盡己之力,同時又要承認在我們和祂之間有天壤之別,在我們的服事和祂的完美之間有天壤之別,完全不成比例。

[2.] 接下來他從廣義的角度祈求;第一,求神施恩垂聽並應允他正在求的(第 28 節)。這是謙卑的祈求(僕人的祈求),迫切的祈求(祈禱呼籲),憑信心的祈求(在祢面前,以祢為主,為我的神):主啊!求祢垂顧,俯聽,這不是以色列王的祈求(無人能在神面前誇耀自己的尊貴或身份),而是祢僕人的祈求。第二,求神同樣施恩垂聽並應允今後在這殿裡或向這殿所發出的一切祈求,就是他眼下建成的殿,神應許要立為祂名的居所(第 29 節),包括他自己的祈求(求你垂顧僕人的禱告祈求),也包括全以色列的祈求,包括每一個以色列人的祈求(第 30 節):求祢在天上垂聽,那裡才是祢真正的居所,這殿不過是象徵性的;並且求祢在垂聽的同時,赦免他們的罪,就是干犯聖物條例的罪孽(出埃及記 2838);罪孽使他們與神分離。”a.他認定神的百姓將永遠是禱告的百姓,並且他決心自己要持守這本份。b.他引導眾人在禱告中定睛於神喜悅彰顯祂榮耀的所在,乃是在世上任何地方從未有過的。這裡唯有祭司才能進入,可是當他們在殿的外院敬拜時,就應當定睛於這殿,不是把這殿當成敬拜的對象(那會是拜偶像),而是當成所命定的敬拜媒介,乃至起到堅固信心、預表耶穌基督中保的作用;基督是真正的殿,我們做任何與神相關的事,都應當定睛於祂。遠處的人向耶路撒冷眺望,是為了這殿的緣故,儘管這殿已經毀壞(但以理書 610)。c.他求神垂聽而赦免,凡在禱告中眺望這殿的,求神都垂聽,都赦免。他不是說人若不知道這殿或不關心這殿,向神呈上的虔誠禱告就該一律拒絕,而是說他渴望這殿有幸具備的神同在的可見標誌,能為憑信心祈求的人永遠帶來可見的鼓勵和安慰。

[3.] 他在此具體列出許多他覺得可在這禱告的殿裡或向著這禱告的殿向神求的例子。

第一,倘若有人用起誓的方式求神判斷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又在這壇前起誓,那就求神通過某種方法披露事實真相,在爭競各方之間判斷是非(第 31-32 節)。他求神在疑難的事上將這施恩座變成審判座,從那裡為凡憑信心祈求的受傷害者伸冤,並且刑罰冒失妄求的傷害者。指著殿和壇起誓的事常有發生(馬太福音 231618),因而也許就有敗壞滋生,認為起誓不是指著殿或壇,而是必須在殿裡,至少在附近,才算更為正式。

第二,倘若以色列民在某種全民災難下呻吟,或個別以色列人在個人災難下呻吟,他渴望他們在這殿裡的禱告或向著這殿所作的禱告能夠蒙垂聽,蒙應允。

a.遇到社會災禍時,戰爭(第 33 節),無雨(第 35 節),饑荒或瘟疫(第 37 節),諸如此類,各樣災禍疾病,別的民所遭遇的災禍,屬神的以色列也會遭遇。(a.)他認定災禍的根源是罪,沒有別的。如果他們敗在仇敵面前,如果天不下雨,那都是因為他們得罪祢。是罪造成了各樣的禍患。(b.)災禍的結果是他們呼求神,在這殿裡或向著這殿向祂求。先前輕看祂的,到時就迫切祈求。耶和華啊,他們在急難中尋求祢(以賽亞書 2616)。他們在急難的時候必切切尋求我(何西阿書 515)。(c.)挪去災禍的條件不只是祈求。祂不能,也不願,求神應允他們所求的,除非他們離開他們的罪(第 35 節),又歸向神(第 33 節),就是說,除非真正悔改,真正改革。這是我們在今世和來世尋求拯救的必要條件。但倘若他們果真如此滿足蒙憐憫的條件: [a.]他求神從天上垂聽,使他們透過這殿看見那上頭的聖殿。[b.]他求神赦免他們的罪,唯有罪得赦免,災禍才能在憐憫中挪去。[c.]他求神藉著祂的靈、祂的話語和祂的先知,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好叫他們在患難中得益處(因為神所管教、所教訓的人是有福的;詩篇 9412),也在患難中預備得拯救;一旦回歸神的善道,回歸盡本份的善道,拯救就帶著慈愛走來。[d.]他求神在那時挪去災禍,醫治創傷,不但悅納禱告,還要施憐憫將所求的賜給他們。

b. 遇到個人災禍時(第 38-40 節)。倘若任何以色列人有求於祢,願他在這裡尋見祢,在這裡蒙祢的恩惠。他不提具體的事,世人的問題多如牛毛,層出不窮。

a.)他相信申訴者本人最能感受到自己的重擔,自會將案件展開在神面前;如若不然,只好默默承受,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心裡的災,自己知道1,有何病痛,按我們的說法,那隻鞋太緊;那時他們必向殿舉手,意思是將自己的案件在神面前展開,好比希西家藉著禱告,將書信在耶和華面前展開(以賽亞書 37 14),無論是身體的難處還是心靈的難處,都擺在神面前。這裡似乎尤其指內在的重擔。罪就是我們心裡的災,內住的敗壞是靈魂的疾病。每一個真以色列人都應當努力瞭解這些病,為的是治死它們,還要警惕,免得死灰復燃。這些就是他所感歎的;他在這些重擔之下呻吟:我真是苦啊(羅馬書 724)。這些都使他趕緊雙膝跪下,趕緊到聖所去,一面哀歎,一面舉手禱告。

1欽定本將第 38 節中的「自覺有罪」譯為「自己心裡的災,自己知道」。

b.)他將這類本該帶到那裡去的事,都帶到神面前。[a.]求祂鑒察:祢是知道人心的,唯有祢才知道人心,不僅知道他們心裡的災,各樣的缺乏和重擔(這些祂原本就都知道,但祂仍要我們向祂訴說),也知道他們心裡的意願和動機,或誠實或虛偽。祢知道哪句禱告發自內心,哪句只是出自嘴唇。君王之心在神並非測不透(箴言 253)。[b.]求他的公義: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祂也必如此行,且是本著恩典的原則,不是本著律法條例,不然人人都得滅亡。[c.]求祂的憐憫:求祢垂聽,赦免,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第 39 節),使他們一生一世敬畏祢(第 40 節)。我們既蒙神的憐憫,垂聽我們的禱告,赦免我們的罪,就當在有生之年致力於敬畏祂。敬畏耶和華,領受祂的恩惠(何西阿書 35)。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詩篇 1304)。

c. 接下來提到的是寄居的非以色列人,入猶太籍的來到殿裡求告以色列的神,承認膜拜本國諸神是愚昧邪惡。(a.)他認定必有很多這樣的人(第 41-42 節),因為神為以色列行大事,證明祂比別神都大,證明祂是獨一的神,且必聲名遠揚:住在遠方的,聽人論說祢的大名和大能的手,並伸出來的膀臂;凡有頭腦的民都會向著這殿禱告,希望得著神的恩惠,因祂有能力真正恩待他們。b.)他求神悅納應允皈依者的禱告(第 43 節):求祢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外邦罪人蒙恩的跡象,在很早的時候,在古時就有了,那時就已經是本地人和外人同歸一例(出埃及記 1249),兩者也同歸一個福音。(c.)由此他意在歸榮耀給神,叫人人都認識祂:唯願外邦人尤其在這番話中得益處,向本國的人傳揚以色列之神的好處,使天下萬民都認識祢,敬畏祢(只要正確認識祢,就必敬畏祢),像祢的民以色列一樣。所羅門無意獨佔神的知識和事奉,無意將其限定在以色列(基督和使徒時代的猶太人卻有那樣的妒忌心理),反倒願意天下萬民都敬畏祂,像以色列一樣。唯願天下萬民都成為神的後嗣,成為神的兒女!父啊,願祢榮耀祢的名(約翰福音 1228)!

d. 接下來是所羅門求神施恩給即將出征的軍隊。這裡假設這支軍隊在遠方安營,在很遠的地方,奉神之命與仇敵爭戰(第 44 節)。他們正準備交戰,想到打仗的危險和無定的結果,於是就禱告,求神庇護,望能得勝,眼目向著這城和這殿,那時就求祢垂聽他們的禱告,鼓勵他們的心,堅固他們的手,遮蓋他們的頭,替他們出頭,取得勝利。上陣的軍士不可將禱告的事推給留在家中的人,應當自己禱告,這裡鼓勵他們盼望神施恩應允。禱告和爭戰是密不可分的。

e. 最後提到被擄的可憐人,他們實在需要神的憐憫。(a.)他假設以色列人犯罪。他瞭解他們,瞭解自己,瞭解人性,很清楚這並不少見,因為人人都犯罪,神即便用最嚴厲的災禍來對付他們也不為過;人人都有落入罪孽的危險,神若任憑他們,人人都必落入罪中。(b.)他假設倘若以色列背離了神,神定會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仇敵之地(第 46 節),這是不可避免的。(c.)他又假設他們必捫心自問,省察自己的行為(苦難往往叫人深思),於是就懊悔禱告,認罪自卑,說:我們有罪了,我們作惡了(第 47 節),在自己的地離棄了神,又在仇敵之地歸服祂。(d.)他假設他們在禱告中,眼目向著自己的地,就是聖地,向著耶路撒冷,就是聖城,向著這殿,就是聖殿;他為神的緣故引導他們如此行(第 48 節),神賜給他們那地,揀選那城,建造這殿,也是為了神的榮耀。(e.)他求神在那時垂聽他們的禱告,赦免他們的過犯,為他們伸冤,感動仇敵以憐恤待他們(第 49-50 節)。人心都在神手裡,祂可隨己意轉動,再強大的洪流祂也能逆轉,再殘忍的逼迫者,祂也能使他們憐恤祂的百姓。這禱告應驗在詩篇 10646:他使他們在凡擄掠他們的人面前蒙憐恤,雖沒能獲釋放,卻可在被擄之地稍得安逸。(f.)他以神與他們的關係為由,以祂產業的份為由禱告:他們是祢的百姓,是與祢立約的民,是祢所關懷所保護的民,是祢的產業,祢從他們得榮耀,勝過別的民(第 51 節),祢將他們從地上的萬民中分別出來,特別恩待他們歸自己(第 53 節)。

在歷數這些具體例子之後,他最後加上一句概括性的請求,求神垂聽他禱告百姓的一切呼求(第 52 節)。如今在福音之下,禱告的場所不再影響禱告是否蒙悅納,不同於當時在殿中的禱告。那殿是影兒,基督是真像;只要我們奉祂的名求,就必給我們。

 

所羅門祝福百姓,勉勵百姓(主前 1003 年)

54-6154 所羅門在耶和華的壇前屈膝跪著,向天舉手,在耶和華面前禱告祈求已畢,就起來,55 站著,大聲為以色列全會眾祝福,說:56「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祂照著一切所應許的賜平安給祂的民以色列人,凡藉祂僕人摩西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57 願耶和華-我們的神與我們同在,像與我們列祖同在一樣,不撇下我們,不丟棄我們,58 使我們的心歸向祂,遵行祂的道,謹守祂吩咐我們列祖的誡命、律例、典章。59 我在耶和華面前祈求的這些話,願耶和華-我們的神晝夜垂念,每日為祂僕人與祂民以色列伸冤,60 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惟獨耶和華是神,並無別神。61 所以你們當向耶和華-我們的神存誠實的心,遵行祂的律例,謹守祂的誡命,至終如今日一樣。」

 

所羅門在傳道書中講道已畢,就作一總結;這裡也是如此,在一段長長的禱告之後,也作一總結,這裡稱作為全會眾祝福(第 55 節)。他宣告祝福時起身站立,好叫別人聽得真切,也因為他的祝福像是有權柄的。從未有過如此恰到好處的詞句。從未有過如此感人、令人難忘的祝福。

I。他歸榮耀給神,因祂為以色列行了又大又善的事(第 56 節)。他站著為全會眾祝福(第 55節),但他首先稱頌神,我們也當如此,凡事謝恩。若要指望神賜福給我們和屬我們的,就當在各樣場合下稱頌祂,稱讚屬祂的。他稱頌神,他沒有說神賜財富、尊榮、能力和勝利給以色列,而是說祂賜平安給以色列人,仿佛這比別的福份都大。但願得平安的,不要輕看這福份,儘管別的福份不足。他將神所賜給他們的福份和祂所應許的作一比較,歸榮耀給神,因祂是信實的,信守祂所說的,使祂的話顯為大,超乎祂的名聲(詩篇 1382)。

1. 他提到神藉摩西所應許的,如同先前提到神藉大衛所應許的(第 1524 節)。神藉著摩西所給的不僅是誡命,也有應許。神在很久以前就應許要賜給以色列人安息之地,他們經過許多試煉,最終得到了。日子將到,屬靈意義上的屬神以色列也要得安息,歇了一切的勞苦。

2. 祂像是在這些債劵背後寫上「足額收訖」的字樣:凡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他以全以色列民的名義,叫神的信實得著永遠的榮耀,也叫凡倚靠神應許的人得著永遠的安慰。

II。他為自己和全會眾祝福,在四件事上表達了他的渴慕和盼望:

1. 神與他們同在,這是教會、國家乃至個人所能得著的最大福份。會眾很快要散開,在今世很難再聚到一起。因此所羅門以這樣的祝福為他們送行:願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這將足以安慰我們,儘管我們不能再相聚。願耶和華我們的神與我們同在,像與我們列祖同在一樣(第 57 節),不撇下我們,今天與我們同在,永遠與我們同在,正如祂與在我們以先的人同在一樣。

2. 神大大施恩給他們:願祂與我們同在,不斷與我們同在,我不求祂擴張我們的疆界,加添我們的財富,只求祂使我們的心歸向祂,遵行祂的道,謹守祂的誡命(第 58 節)。屬靈的福份是最美的福份,人人都當渴慕。人心很自然會偏離本位,撇棄神;神感動人心歸向祂,這是祂的恩典;這恩典必須藉著禱告才能得到。

3. 神應允他所求的:祈 求 的 這 些 話 , 願 耶 和 華  -  我 們 的 神 晝 夜 垂 念 (第 59 節)。願你施恩回應日後在這裡的每一個禱告,並且不斷回應。所羅門在此所求的,因著基督的代求得了回應,他所求的預表基督代求;那大有能力、滿有果效的代求,耶和華我們的神晝夜垂念,我們至大的中保不斷垂念,我們大可倚靠祂為我們伸冤(抵擋那晝夜控告我們的;啟示錄 1210),倚靠祂每日為祂民以色列伸冤,在各樣事上都是如此,只要有必要就必如此,乃至每日都及時為我們說話(原文如此),叫我們在有需要時從中領受恩典,乃是滿足的,合宜的,及時的恩典。

4. 榮耀神,神國在人間擴展。願以色列如此蒙福,如此蒙恩,不是使萬民都服我們(在所羅門眼中他的國已足夠大),而是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唯獨耶和華是神,因而都來朝拜祂(第 60 節)。說完這句話,所羅門祈禱完畢,好比他父大衛,耶西的兒子,說完這句話就祈禱完畢(詩篇 7219-20):願祂的榮耀充滿全地。最美的禱告結束語,莫過於:父啊,求祂榮耀祂的名!

III。他鄭重囑咐他的百姓,要在神面前不斷持守自己的本份。他在前面替他們向神說話,這裡又把神的話說給他們聽,唯有因他所傳的得進步,才能因他所求的得好處。他在散會前勸誡眾人說:你們當向耶和華我的神存誠實的心(第 61 節),願人人都順服,不致分心,人人都正直,不致假冒,人人都持之以恆,不致衰敗。這真是福音成全。

 

所羅門大擺筵席(主前 1003 年)

62-6662 王和以色列眾民一同在耶和華面前獻祭。63 所羅門向耶和華獻平安祭,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這樣,王和以色列眾民為耶和華的殿行奉獻之禮。64 當日,王因耶和華殿前的銅壇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便將耶和華殿前院子當中分別為聖,在那裏獻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65 那時,所羅門和以色列眾人,就是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為大會,在耶和華-我們的神面前守節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66 第八日,王遣散眾民;他們都為王祝福。因見耶和華向祂僕人大衛和祂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樂,各歸各家去了。

 

我們在前面見過猶大和以色列在自己的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盡情吃喝,這裡我們見到他們在神的院中盡情吃喝。所羅門說智慧之道是快樂之道(箴言 317),這話果然不假。

I。他們在神的殿裡聚會,大大喜樂,大得滿足,因為在那裡:

1. 所羅門獻大祭,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若不是那地出產豐盛,牲畜早就因此枯竭了。外邦人獻祭數以百計,就以為很了不起(他們稱作百牛大祭),所羅門所獻的遠遠超過他們,是數以萬計。摩西奉獻祭壇時,所獻的平安祭共有公牛二十四隻,公綿羊、公山羊、公羊羔共有一百八十只(民數記 788);那時百姓窮乏,如今財富增多,要求自然就提高。神多多撒種,也必多多收割。祭牲過多,不能同一日獻完,於是整個筵席持續好幾天。所羅門的餐桌每日有牛三十只,但獻到神壇上卻是數以萬計。很少有人具備這樣的心志:在靈魂的事上多花費,在肉體的事上少花費。平安祭的祭肉本屬於獻祭之人,很可能所羅門用來招待眾人。基督喂飽跟隨祂的人。銅壇太小,容不下這麼多祭牲,不得不在院子當中獻祭(第 64 節),有人覺得他們在臨時立起來的土壇或石壇上獻祭,聚會結束後再拆除,也有人覺得是在光禿的地面。人若在服事神的事上慷慨,自當不受場地限制,不受機會限制。

2. 他在獻殿筵席之後,又大擺筵席,可能是住棚節,兩者加到一起共有十四日(第 65 節),無一人說:這些事何等煩瑣(瑪拉基書 113)!

II。眾人將這份喜樂和滿足帶回各自家中。他們散會時為王祝福(第 66 節),為他喝彩,稱讚他,感謝他,隨後就都心中喜樂,各歸各家去了,又安心又快樂。神的良善是他們喜樂的題材,也當隨時成為我們的喜樂題材。他們歡欣,因為神賜福給王家和王國,我們參加完聖禮,回家時也當這樣歡欣,要因神恩待我們主耶穌而不斷歡欣(祂的僕人大衛預表祂,按照救贖之約的條款,使祂的寶座堅立),因神恩待一切相信祂的屬靈以色列而不斷歡欣,按照恩典之約的條款,使他們成聖得安慰。人人都當因此不斷歡欣,如若不然,那就是自己的錯。

----------------------------------------------------------------------------------

第八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