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 2024

[列王紀上 ] 第十九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第十九章

前面說到以利亞來到耶斯列城門口,他仍在眾人面前出現,眾人的眼光仍在他身上。本章卻說他再次藏匿,被迫來到不為人知的所在,並且就在他不可或缺的時候;但我們應該將此事看作是對以色列的懲罰,因他們在改革的事上並無誠意,也沒有恆心。百姓既不願學,公義的神就挪去他們的教師,叫他們隱藏起來。請注意看:I。他因耶洗別作惡,不得不逃離,她是他不共戴天的仇敵(第 1-3 節)。II。他在逃亡中得蒙神的恩惠;神是他的盟友。1. 給他食物(第 4-8 節)。2. 與他說話,向他顯現(第 911-13 節),垂聽他的申訴(第 10-14 節),指示他當如何行(第 15-17節),鼓勵他(第 18 節)。III。他的手得堅固,從逃亡之地回來,與以利沙會合(第 19-21 節)。

 

以利亞逃離耶洗別(主前 906 年)

1-81 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2 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3 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僕人留在那裏,4 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裏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5 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6 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7 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來拍他,說:「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8 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神的榮耀已然當眾彰顯,神和巴力之間的勝負已然分出,以利亞大得尊榮,巴力先知抱愧蒙羞,眾人眼見在以利亞的求告下,有火從天而降,又有水從天而降,這兩樣都在憐憫中降下來,前者象徵神悅納他們的祭物,後者則是神在 祂 產 業 以 色 列 疲 乏 的 時 候 降 下 大 雨 (詩篇 689),人人滿意;你也許會覺得從今以後必是萬眾一心,回歸以色列的神,把以利亞看作嚮導和權威,今後當上國家的宰相,他的教導對王對國家都必像律法一般。但事實正相反;他得了神所賜的尊榮,卻被人所忽視;無人尊敬,無人關心,也無人向他請教;他給以色列地帶來極大的祝福,將來也本可如此,但如今這地卻容不下他。

1. 亞哈煽動耶洗別與他為敵。那王后簡直就是個攝政王後,後來成了寡婦王后也是如此,乃是個操縱君王和王國、隨心所欲的女強人。亞哈自己良心發現,不願逼迫以利亞,僅存的一點以色列人的血脈和心志捆住了他的手,但他還是 將 以 利 亞 一 切 所 行 的 都 告 訴 耶 洗 別 (第 1 節),不是勸她信服,而是激怒她。這裡沒有說他將神一切所行的告訴她,而是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告訴她,仿佛火從天降是以利亞施展了什麼巫術或魔術,並非出自耶和華的手。他特別提到以利亞殺了眾先知,這才是最令她惱恨的;他將巴力的先知稱作眾先知,仿佛唯有這些人才配得上先知的稱號。他的心在他們身上,將他們被殺這件事說成是以利亞的罪狀,孰不知那是對耶洗別殺害神的眾先知的公義復仇(184)。若有人因為羞恥或懼怕的緣故自己不能作惡,卻挑唆別人來作惡,這樣的人必受追討,就好比是他們自己作惡一般。

2. 耶洗別打發人帶給他威脅的話(第 2 節),說她已發誓,不出二十四小時就要他性命。當時似乎發生了什麼事,使她不能立即動手,但她還是決意不再耽延。注意:有些事本該叫人在神面前信服、降伏、臣服,但屬世的心反倒剛硬,反倒向神發怒。她指著她的神明發誓,像個瘋子那樣發怒,竟然說倘若殺不了他就自己受詛,並且不帶任何附加條件,不說神明若許可。逼迫人的人往往又兇殘又自信。我要追趕,我要追上(出埃及記 159)。但她為何要傳話給他、將自己的意圖告訴他、給他機會逃命呢?是以為他很大膽、不會逃逸嗎?還是以為自己的勢力綽綽有餘、他逃不了?還是其中有特別的天意,叫她被自己的盛怒衝昏頭腦?我覺得她雖一心要流他的血,但也不敢胡來,因她怕百姓,因為他們都以他為先知(馬太福音 2126),為大先知,所以差人傳話給他,是想嚇唬他,好叫他趕緊離開,乃至剛開始的善工不能繼續。她詛咒發誓這件事不能證明她真想殺他,只是想讓他以為她想殺他。她指著她的神明發誓,但那些神明根本不能傷害她。

3. 以利亞聞言大驚,就逃命去了,也許是連夜逃走,來到別是巴(第 3 節)。在這件事上我們應該稱讚他嗎?我們不稱讚他。前不久他有勇氣面對亞哈和巴力的眾先知,神降火燒毀祭牲的時候他有勇氣站在一邊,如今他的勇氣何在?無論是天上的恐懼,還是地上的恐懼,他都能嵬然不動,在那傲慢瘋婦的無力威脅面前卻顫抖了。 主 啊 , 人 算 什 麼 (詩篇 84)!信心大的並非總是信心大。他不可能不知道,在這關鍵時刻他在以色列大有用武之地,既然是做神的事,就該全然倚靠神的庇護;但他還是逃命去了。他先前遇到危難時,神吩咐他躲藏起來(173),因而他以為這次也應該躲藏。

4. 他從別是巴出來,徑直走進曠野,就是當年以色列人漂流經過的、荒無人煙的曠野。別是巴距離耶斯列很遠,且在好王約沙法的版圖之內,他在那裡不可能不安全;但他即便脫離了危險,內心的懼怕感仍在折磨他,乃至在那裡心神不寧,只好再走一天的路,來到曠野。不過也可能他退到那裡,不是為了逃命,而是想全然退出這個世界,為的是更自由、更親密地與神相通。他將僕人留在別是巴,獨自進到曠野,好比亞伯拉罕將僕人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敬拜神,又好比基督在園內離開門徒,稍往前去;也可能他不願年輕稚嫩的僕人也經受曠野的艱苦,那會是將新酒裝進舊瓶裡。我們理當這樣顧及手下之人的軟弱,因為神顧及我們的軟弱。

5. 他行走疲倦,心中煩躁(好比孩童想睡覺那樣煩躁),竟然求死(第 4 節)。他求自己的性命(註腳如此),意思就是求死,因為對於義人而言,死既然是生,肉身的死就是靈魂的生。但那不是他求死的原因,那不是恩德的渴望,不是像保羅那樣: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腓立比書 123),而是敗壞的衝動願望,像約伯一樣。人若用這樣的方式求死,那就是不在死的最佳狀態。耶洗別發誓要取他性命,他在驚嚇中就求死,前後都是個死,所不同的是:他希望死在滿有憐憫的耶和華手裡,不願落在兇狠的人手裡。他寧可死在曠野,也不願像巴力眾先知那樣死,不願如耶洗別所威脅的那樣死(第 2 節),免得拜巴力的人誇口,褻瀆以色列的神;這些人如果殺了替神說話的,就會以為神不是他們的對手。他申辯道:夠了,我盡力了,我受夠了,不想活了。凡是能確保將來世界福祉的,很快會厭倦這個世界。他申辯道:我 不 勝 於 我 的 列 祖 ,不比他們更能忍受艱難,為何要擔這些重擔比他們更久呢?這是我主以利亞嗎?那偉大勇敢的心志何竟如此萎縮?神任憑他如此,是要表示他在勇敢強壯時,是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以弗所書 610),就他自己而言,實在是不勝於他的列祖或弟兄。

6. 神通過一位天使,在曠野給他帶食物來;他已自暴自棄,投身在曠野的貧瘠和危險之中,若不是神施恩幫助,他早就死了。神恩待祂那些發脾氣的小孩,真是超過他們所配得的!以利亞在怒中求死;神並非離不開他,但祂有意繼續使用祂,使他得尊榮,所以就打發天使來,使他活著。如果神按我們所說的做,滿足我們那些愚蠢衝動的請求,那我們就糟了。他求死以後,就躺下睡著了(第 5 節),希望自己在睡夢中死去,再也不醒過來;但他還是醒了,並且發現自己不但有餅有水(第 6 節),而且還有天使服事,在他睡著時守護他,並且在食物預備好的時候,兩次招呼他起來吃(第 57 節)。能得天使的服事,就實在沒有必要埋怨人的不義了。能得著這樣的供應,就該覺得他比那些與耶洗別一同進餐的亞舍拉先知走運得多。神的兒女無論身在何處,都仍在父的地盤,仍在父的眼目看顧之下。他們也許在曠野自我迷失,但神不丟棄他們,他們仍可在那裡 看 見 那 看 顧 他 們 的 ,如夏甲所言(創世記 1613)。

7. 他吃完以後有了體力,就前往何烈山,就是神的山(第 8 節)。耶和華的靈引他到那裡去(也許不是他自願的),好叫他在摩西與神相通的地方與神相通,因為律法藉著摩西頒佈,又要藉著以利亞復甦。天使第二次吩咐他起來吃, 因 為 他 當 走 的 路 甚 遠 (第 7 節)。注意:神在我們身上的用意,我們不知道,祂知道,有何事奉,有何試煉,祂都知道,並且必在我們因為缺乏遠見而不能看顧自己的時候看顧我們,好叫我們在應付各樣服事和試煉的時候,所得的恩典夠我們用的(哥林多後書 129)。祂既命定航程,也必在船上預備足夠的食物。看看神供養以利亞的方式真是多樣化:祂用烏鴉來餵養他,又使食物增多,後來又啟用天使;現在,為了表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又使他四十天不吃不喝,不休息不睡覺,仍然活著;這也許使他更不在乎吃喝,而是繼續在曠野的迷宮中徘徊,一天抵以色列在曠野徘徊的一年,只是他不需要食物,也不想吃。想必那裡令他想起了嗎哪,就盼望神必養活他,並且必在所定的時候將他領出來,就如他將以色列民領出來一樣,儘管他們和他相似,也是又發脾氣又不信。

 

以利亞與神對話(主前 906 年)

9-189 他在那裏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裏做甚麼?」10 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1 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裏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12 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13 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裏做甚麼?」14 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5 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士革去。到了那裏,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16 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17 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18 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

 

這裡說的是:

I。以利亞住在何烈山的一個岩洞裡;那山稱作 神 的 山 ,因為神曾在其上彰顯祂的榮耀。當時摩西藏在山洞裡,等耶和華的 榮 耀 經 過 (出埃及記 3322),宣告祂的名,可能就是這個山洞。我不清楚以利亞為何選擇來此安身,也許是想盡情哀慟一番,也許是想滿足自己的好奇,看看這律法頒佈、多有大事發生的名勝,幫助自己堅固信心和信念,並指望在此與神相遇(摩西曾在此與神相遇);可能這表示祂要撇棄祂的民以色列,只因他們恨惡悔改(倘若如此,那就符合耶利米的心願:唯 願 我 在 曠 野 有 行 路 人 住 宿 之 處 , 使 我 可 以 離 開 我 的 民 出 去 ; 因 他 們 都 是 行 姦 淫 的 ;耶利米書 92),因而這也是個不祥之兆,預示神要撇棄他們;也可能因為他覺得別處不安全,因而這又是使徒所提到的義人被逼受艱難的例證: 他 們 在 曠 野 、 山 嶺 、 山 洞 、 地 穴 , 飄 流 無 定 (希伯來書 1138)。

II。神來到這裡看望他: 耶 和 華 的 話 臨 到 他 。我們無論去何處,都離不開神的眼目,離不開祂的膀臂,離不開祂的話語。 我 往 哪 裡 去 躲 避 祢 的 靈 (詩篇 1397)?神眷顧屬祂的被放逐之人,凡因祂的緣故被趕出人群的,祂都能找到,祂認他們,且以永遠的慈愛將他們聚集起來。約翰被放逐在拔摩島,就看見了全能者的異象(啟示錄 19)。神問先知一個問題: 以 利 亞 啊 , 你 在 這 裡 做 什 麼 (第 9 節)?第 13 節又問一次。這是一種責備:

1. 因為他是逃到這裡來的。你為何遠離自己的家?你真要逃離耶洗別嗎?你不能倚靠全能神的庇護嗎?這句話的重點在「你」這個代名詞。是你?如此偉大的人,偉大的先知,出了名的意志堅定,你豈能逃離本國、離開本位?這樣的怯懦行為換作別人,也許情有可原,不算壞榜樣。 像 我 這 樣 的 人 豈 要 逃 跑 呢 (尼希米書 611)? 松 樹 啊 , 應 當 哀 號 ; 因 為 香 柏 樹 傾 倒 (撒迦利亞書 112)。

2. 因為他來到這裡裹足不前。你在這山洞裡做什麼?這豈是耶和華先知的久留之地?如今正是百姓需要先知的時候,這樣的人豈能隱退呢?先前神打發以利亞去隱居(第 17 章),祂就給撒勒法的窮寡婦帶來祝福,如今在這裡卻沒有機會行善。注意:我們應當常問自己是否身在本位,是否走在盡本份的路上。我是否身在所當在的去處?是否神呼召我到此?我的職責是否在此?我在此能否發揮作用?

III。他在回答問題時光說自己(第 10 節),同樣的問題問到他,還是同樣的回答(第 14 節)。

1. 他為自己的退隱找理由,辯解說這不是因為他缺乏改革的熱忱,而是認定改革不可能成功。神知道,他自己的良心也可作證,只要有一絲行善的希望,他都是為 耶 和 華 萬 軍 之 神 大 發 熱 心 ;如今 他 勞 碌 是 徒 然 (以賽亞書 494),所做的都是枉費功夫,就覺得該放棄了,因自己無能為力而感到悲哀。 回 你 的 房 間 哭 去 吧 ! 主 啊 ! 求 你 可 憐 我 1

2. 他抱怨百姓,抱怨他們頑固犯罪,不虔不敬已到極點:以 色 列 人 背 棄 了 祢 的 約 ,所以我才撇棄他們;眼見聖物被毀被褻瀆,誰能受得了?使徒將此說成是 以 利 亞 在 神 面 前 控 告 以 色 列 人 (羅馬書 112-3)。他曾多次主動為他們辯護,現在卻不得不在神面前控告他們。約翰福音 5 45 也是這樣: 有 一 位 告 你 們 的 , 就 是 你 們 所 仰 賴 的 摩 西 。神的先知通過見證和禱告控告誰,誰就真有禍了。

1)他控告他們背棄了神的約;他們雖守割禮(那是聖約的兆頭和印記),但早已不再敬拜事奉祂,而敬拜和事奉才是聖約的目的。人若忽視神的典章,不再與祂相通,就是背棄祂的約,干犯祂的約。

2)他控告他們 毀 壞 神 的 壇 ,不只是離棄神的壇,任其荒廢,而是故意拆毀,顯得他們為敬拜巴力大發熱心。這指的是耶和華的先知在暗中設立的祭壇,凡不能上耶路撒冷又不願拜牛犢或巴力的義人,都在這些壇前事奉。這些分散在各處的壇雖不利於會眾團結,卻是誠心榮耀神、忠心事奉祂的人所立,表面是分裂,實則情有可原。神認耶路撒冷的壇,也認這些壇,而毀壞這些壇則被看作是以色列的大罪。更有甚者:

3)他們 用 刀 殺 了 你 的 先 知 ,可能這些先知在那些壇前服事。殺害他們的耶洗別是個外邦人(184),但這樁罪卻算在百姓身上,因為他們普遍認同他們被殺,還歡喜他們被殺。

1伊拉斯謨名句,用來勸說馬丁·路德放棄改教。伊拉斯謨(1466-1536):荷蘭神學家。

3. 他解釋為何要退到曠野,住在山洞:(1)他即使露面,也沒有一點用處:只 剩 下 我 一 個 人 。想要做任何善事都無人支持。人人都說: 耶 和 華 是 神 ,但無人願意站在我一邊,無人願意收留我。當時的一點收穫如今又失去,耶洗別叫他們墮落容易,我叫他們悔改卻難。一人難敵萬人,我能怎麼辦呢?多少寶貴的努力,都因無望成功而受阻。無人願意單打獨鬥,但他們卻忘記了,凡有神同在的都不是單打獨鬥。(2)倘若他露面,必有生命危險:他 們 還 要 尋 索 我 的 命 ;我寧可碌碌無為,獨自度過餘生,也不願在改變那些恨惡改變之人的徒然努力中丟了性命。

IV。神向他顯現。他來此,不是想與神相見嗎?他很快就發現神沒有令他失望。摩西是被安放在洞裡,等神的榮耀在他面前過去,以利亞則是被呼喚出來: 你 出 來 站 在 山 上 , 在 我 面 前 (第 11節)。 他 沒 有 看 見 什 麼 形 象 ,以色列人在 神 對 他 們 說 話 的 那 日 也沒有看見什麼形象(申命記 4 15)。然而:

1. 他聽見了強烈的風聲,看見了強風的可怕效果,因那是崩山裂石的風。天使在審判天地的主面前吹號的時候也是如此( 祂 以 靈 為 使 者 , 或 作 風 ;詩篇 1044),那聲音極大,大地不只是有回音,還要開裂。

2. 他感覺到大地在震動。

3.他看見有火焰竄起(第 12 節)。這些都是為了引出神的榮耀顯現;既啟用天使,祂就以 火 焰 為 僕 役 ,他們作為使者,在他前面開道, 在 曠 野 預 備 耶 和 華 的 路 (以賽亞書 403)。不過:

4. 他最後聽見一個 微 小 的 聲 音 ;耶和華用微小的聲音向他說話,不在狂風中,不在地震中,也不在火中。這些東西使他肅然起敬,喚起他的注意力,激發他謙卑和敬畏的心;但神選擇用微聲細語向他表明自己的心意,不用那些可怕的聲響。他一聽見:

1 就 用 外 衣 蒙 上 臉 ,仿佛不敢看神的榮耀,擔心眼花,承受不住。眾天使在神面前也遮臉,表示敬畏(以賽亞書 62)。以利亞遮臉是表示羞愧,既然有全能的神在他一邊,就不該如此怯懦,逃離本位。狂風、地震和火沒有使他遮臉,聽見那微小的聲音反倒遮臉。蒙恩的靈魂被耶和華的慈愛憐憫所感動,勝過他的威嚴。

2)就站在洞口,預備聽神有何話對他說。神在這何烈山彰顯自己的方式,有點像他先前在此向摩西彰顯自己。

[1.]那時有狂風、地震和火(希伯來書 1218);神向摩西顯現榮耀時宣告祂的恩慈,這裡也是如此,祂用微小的聲音說 話。

[2.] 那時有律法頒佈給以色列民,先是威嚴顯現,然後是說話的聲音;而以利亞既然蒙召,要復興律法,尤其是復興律法的前兩條誡命,就在此受教,要注意方法,喚醒百姓,震懾百姓,不能只靠使人驚訝的兆頭,如地震和火那樣的兆頭,還應當努力用微小的聲音,叫人信服聽勸,不該撇棄他們,要向他們說話。通道從聽道而來;神蹟不過是為真道鋪平道路。

[3.] 那時神用使人驚恐的語氣說話,但在基督福音裡(以利亞的心志和能力引出基督的福音),他要用微小的聲音說話,聽了不會叫人害怕;參考希伯來書 1218 等。

V。神給他幾道命令,吩咐他去執行。他重複先前的問話:你 在 這 裡 做 什 麼 ? 你不該在這裡。以利亞也重複先前的回答(第 14 節),抱怨以色列人離棄神,毀壞他們當中的信仰。對此神回答了他。他在前面求死(第 4 節),神 不 照 愚 昧 人 的 愚 妄 話 回 答 他 (箴言 264),不但沒有任憑他死,反倒使他活著,甚至還要他永不見死,要直接被提。可當他滿腹牢騷的時候(除了自己的主,神的先知還能向誰傾訴?)神回答了他。祂指示他回去,按立哈薛作亞蘭王(第 15 節),按立耶戶作以色列王,又按立以利沙當他先知職任的接班人(第 16 節),這是預言神要藉著這幾個人管教墮落的以色列民(第 17 節),要和他們講理, 報 復 他 們 背 約 的 仇 (利未記 2625)。以利亞抱怨以色列作惡,但竟然不受懲罰。饑荒的刑罰太輕,沒有令他們回轉;他們尚未改變,饑荒就已經過去;他說:我為神的名大發熱心,神自己卻不顯得大發熱心。神說:你儘管放心,萬務都有定期; 刑 罰 是 為 褻 慢 人 預 備 的 (箴言 1929),儘管尚未落在他們身上;人員已經選定,如今要提名,因為他們已經存在,必成就此事。

1. 哈薛一旦當上亞蘭王,就必苦害那民(列王紀下 812),叫他們因拜偶像而受刑罰。

2. 耶戶一旦當上以色列王,就必苦害王室,必徹底摧毀亞哈家,因他們設立並維護偶像。

3. 你還在世,以利沙必堅固你的手,一旦你去了,他必接替你的工,繼續作見證,揭露以色列背道,還要殺伯特利的童子(列王紀下第 2 章),伯特利就是那拜偶像的城。注意:惡人為審判而存留。 禍 患 追 趕 罪 人 (箴言 1321),不能逃脫;凡是試圖逃跑的,都不過是從刀劍的一頭跑到刀劍的另一頭。躲避恐懼的必墜入陷坑,從陷坑上來的必被網羅纏住(耶利米書 4844)。以利沙手握聖靈的刀劍,必叫那些逃過哈薛爭戰刀劍、又逃過耶戶審判刀劍的人驚恐,良心受傷。他 必 以 嘴 裡 的 氣 殺 戮 惡 人 (以賽亞書 114);參考帖撒羅尼迦後書 28;何西阿書 65。義人和良善的傳道人一想到神從不缺做工的器皿,就深得安慰,在他們離世之後,自有其他人興起,接替他們的工。

VI。他以為只剩他一人,神卻將持守正直的以色列人的數目告訴他,令他大得安慰(第 18 節): 我 在 以 色 列 人 中 為 自 己 留 下 七 千 人 (猶大不算在其內), 是 未 曾 向 巴 力 屈 膝 的 。注意:

1. 即便在最敗壞、最背道的時代,神也總有效忠於祂的餘民,就是持守正直、不隨波逐流的人,將來也必如此。使徒曾提起神給以利亞的這句回答(羅馬書 114),並將之應用在他的時代,那時猶太人普遍拒絕福音。他說: 如 今 也 是 這 樣 , 還 有 所 留 的 餘 數 (羅馬書 115)。

2. 使餘剩的民存留,將他們分別出來,這是神的工,若沒有祂的恩典,他們不可能將自己分別出來: 我 為 自 己 存 留 ;所以使徒說這是照著揀選的恩典。

3.所餘剩的不多,與敗壞的族類相比算是少數;在千百萬以色列人當中,七千人算什麼?但各個時代的人加到一起,那就很多了,每支派受印的有一萬二千人(啟示錄 74)。

4.效忠於神的往往是祂所隱藏的(詩篇 833),可見的教會幾乎不可見,麥子失落在糠秕裡,金子失落在熔渣裡,直到篩分、提煉、分別的日子臨到。

5.  主 認 識 誰 是 祂 的 人 (提摩太後書 219),我們不認識;祂在暗中察看(馬太福音 64)。

6. 世上義人的數目超過智慧聖潔之人所想像。他們為自己大發熱心,又為神大發熱心,總以為敗壞是普世性的,但神看世界和他們不同。一旦我們來到天堂,許多我們以為定能見到的,反倒見不到,而很多我們以為不會見到的,反倒要見到。神的慈愛往往比人的愛心更大,也更廣。

 

 

以利沙蒙召(主前 901 年)

19-2119 於是,以利亞離開那裏走了,遇見沙法的兒子以利沙耕地;在他前頭有十二對牛,自己趕著第十二對。以利亞到他那裏去,將自己的外衣搭在他身上。20 以利沙就離開牛,跑到以利亞那裏,說:「求你容我先與父母親嘴,然後我便跟隨你。」以利亞對他說:「你回去吧,我向你做了甚麼呢?」21 以利沙就離開他回去,宰了一對牛,用套牛的器具煮肉給民吃,隨後就起身跟隨以利亞,服事他。

 

神在給以利亞的命令中最後提到以利沙,但他卻是首先蒙召,因為另外兩個蒙召都是通過他。以利沙要取代以利亞,但以利亞卻主動提拔他,一點不妒忌他的繼任,反倒因為能將神的工交在這樣的義人手裡而感到十分高興。關於以利沙蒙召,請注意看:

1. 這是個出人意料的呼召。以利亞按神的指示找到了他,也可能他先前就認識他,知道能在哪裡找到他。他找他,不在先知學府,而是在田裡,他不在念書,不在禱告,不在獻祭,而是在 耕 地 (第 19 節)。他雖富有(他為民擺設筵席,顯得很富有;第 21 節),有地,有牛,有僕人,但他幹起活來還是親歷親為,並不覺得有失身份;他不只是監督僕人幹活,還親手扶犁耕地。閒散非人之尊,務農非人之恥。在世有正當職業並不意味著與屬天的職業絕緣,以利沙就是這樣,他被取去,不再耕地,要去餵養以色列,播撒真道的種子,正如眾使徒被取去,不再打漁,要去得人。以利沙沒有主動去找以利亞,而是被動蒙召。我們愛神,選擇神,因為祂先揀選我們,先愛我們。

2. 這是個大有能力的呼召。以利亞不過是 將 自 己 的 外 衣 搭 在 他 身 上 (第 19 節),象徵友情,表示要關懷他,教導他,要與他穿同一件衣服,也象徵他要披上以利亞的靈;他將自己的尊榮給他幾分,就如摩西待約書亞那樣(民數記 2720);以利亞被提升天時,這件外衣就全歸他(列王紀下 213)。他立即 離 開 牛 , 跑 到 以 利 亞 那 裡,保證一定跟他去(第 20 節)。一隻無形的手觸摸他的心,一股暗中的能力令他不可思議地動了心,使他放下農耕,全職服事,沒有任何表面的勸言。 當 基 督 掌 權 的 日 子 , 祂 的 民 要 甘 心 (詩篇 1103),若不是被祂吸引,無人能到基督跟前來。以利沙立即作出決定,只求稍待片刻,不是去徵求父母意見,而是去辭別父母。這不是找藉口耽延,與那人不同(路加福音 961),那人是藉口 要 辭 別 家 裡 的 人 ;以利沙是表達對父母應有的尊敬和本份。以利亞同意他回去辭別,並不攔阻;甚至他若回家,不再回來,也不在乎。他不願逼他,不願意硬把他帶走;他要他坐下來,好好算一算得失,要他自願。神的恩典滿有果效,人的自由意志得以保留,乃至凡義人,都是選擇當義人,不勉強,不強迫,都是自願的。

3. 這對他是個愉悅的呼召,表現在他為家人大擺告別筵席(第 21 節),儘管他要失去父家的一切安慰,還要冒險面對耶洗別和她同黨的惡。在那個時代開展先知工作十分不利。人若與屬血氣的商量,定然不會喜歡以利亞的外衣,也不會願意穿他的外衣,但以利沙卻欣然離開身邊的人,並且大得滿足。馬太不再當稅吏、跟隨基督的時候,也是大擺筵席(路加福音 529)。

4. 這是個大有果效的呼召。以利亞沒有留 下來等他,免得像是勉強他一般,而是任由他自己選擇;他很快就起身跟隨,不只是與他相伴,還服事他,伺候他, 倒 水 在 他 手 上 的 (列王紀下 311)。年輕的傳道人若能花一點時間受教於年長有經驗的傳道人,若有機會就服事他們,並不多慮,那是很有好處的;經驗傳授智慧。凡適合教導的,都應當花時間學習;將來要崛起、要當頭的,必須首先甘願屈身,甘願服事。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