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歌簡介
我們堅信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后書 3:16),在世人中有利於扶持和發展神國的利益。即便其中有些難明白的,聖經仍大有益處,而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就自取沉淪(彼得後書 3:16)。我們相信本書出自神,相信靈意解釋本書,這可以從猶太教會和基督教會的歷史悠久的雙重見證得到證實。對猶太教會而言,神的聖言交托他們(羅馬書 3:2),他們從不懷疑本書的權威性;基督教會也十分樂於承繼這樣的信任和尊榮。
I。我們一方面必須承認,若是問一個幾乎未讀過此書的人,就像問那個太監一樣,你所念的,你明白嗎?他定然會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使徒行傳 8:30)?聖經中的歷史書和先知書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所羅門的雅歌卻與他父親大衛的詩篇大不相同。雅歌沒有提到神的名,從未在新約被引用,沒有信仰的言辭或虔誠的靈修,其中的資訊不是藉著異象傳遞,也沒有啟示的痕跡。要把這卷書當成活的香氣叫人活(哥林多後書 2:16),似乎比聖經中其他的書卷都難,而若是帶著世俗眼光和敗壞心態來讀此書,這簡直就是死的香氣叫他死,好比一朵有毒的花。因此猶太學者們不建議他們的年輕人在三十歲以前讀此書,免得污穢了最純潔、最神聖之物。從天而降的火要吞噬欲望之火(說起來真可怕!),這天火是專門為祭壇預備的。
II。我們另一方面也必須承認,借助於許多誠實的注釋,我們明白這卷書實際上是光彩奪目且大有能力的天光,非常適合激發眾聖徒敬虔真誠的情感,激發他們渴慕神,加增他們在主裡的喜悅,幫助他們與神相通。這卷書是一則寓言,其中的字句叫那些只停留在字面而不深入領會的人去死,但其中的精義卻叫人活(哥林多後書 3:6;約翰福音 6:63)。這卷書是一個比喻,叫不喜愛神的事的人更加看不懂神的事,也叫喜愛神的事的人更容易看懂也更喜樂(馬太福音 13:14,16)。有屬靈經歷的基督徒在這卷書中找到自己的經歷;他們能看明白,而那些在屬靈的事上沒有分的人卻不明白,也不能品味。這卷書是一首歌,是婚姻之歌,藉著新郎和新婦之間的愛情表白,表達神與一群特殊的剩餘之民之間的互愛。這卷書是一首田園詩,為了更生動地體現謙和與天真,新郎和新婦被塑造成牧羊人和牧羊女。
1. 猶太教會通常按靈意解釋這首歌。它一開始就是為猶太教會寫的,似乎在亞蘭文意譯本中以及最早的猶太解經家中也是如此解釋。神視以色列民為自己的新婦,與他們立約,那是一個婚約。他在許多方面證明自己愛他們,也要求他們盡心盡性地愛他。拜偶像常被視為靈意上的姦淫,這首歌就是為杜絕偶像而寫,表達神喜愛以色列民,也表達以色列民應當喜愛神,應當忠實於他。儘管他有時似乎向他們隱藏,也要等候神藉著所應許的彌賽亞重新顯明自己。
2. 這首歌在基督教會更應按靈意解釋,因為神的愛藉著福音降世且與人交通,比在律法之下更加豐盛,更加自由,天與地之間的交通顯得更真實。神有時稱自己為猶太教會的丈夫(以賽亞書 64:5;何西亞書 2:16,19),且喜悅自己的新婦(以賽亞書 62:4,5)。但聖經更多地將基督視為教會的新郎(馬太福音
25: 1;羅馬書
7:4;哥林多後書
11:2;以弗所書
5:32),視教會為新婦,乃羔羊的新婦(啟示錄 19:7;21:2,9)。根據這個比喻,基督與教會之間,尤其是基督與信徒之間那豐富的互敬互愛在此表露無遺。開啟這卷書的最佳鑰匙是詩篇第 45 篇,那首詩在新約裡應用在基督身上,所以這卷書也理應如此。也許我們需要費一些功夫才能明白聖靈在此書中的幾個地方到底是什麼意思;不像大衛的詩歌,許多地方連最平凡的人也能明白;這裡有些是淺水灘,有些則高深得可以使大象游泳。然而,一旦意義被解開,就能激發我們內心的敬虔和真誠。同樣的真理若在聖經其他書卷中顯而易見,而若是來自這卷書則帶有更加可悅的能力。我們研習這卷書的時候,不但要像摩西和約書亞那樣把腳上的鞋脫下來,甚至忘記自己還有身體,因為我們所站之地是聖地(出埃及記 3:5),還要像約翰那樣,上到這裡來(啟示錄 4:1)。要展開我們的翅膀,優雅地飛向天邊,直到我們憑著信心和聖潔的愛進入至聖所(希伯來書
10:19),因為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創世紀 28:17)。
雅歌第一章
在這一章裡,我們看到在本書題目(第 1 節)之後,基督和教會之間,或基督和信徒之間表達互敬之意。
I。新婦,就是教會,對新郎說話(第 2-4 節),對耶路撒冷眾女子說話(第 5,6 節),然後又對新郎說話,第 7 節。
II。基督,就是新郎,回應佳偶的抱怨和請求,第
8-11 節。
III。教會表達對基督的極大尊崇,且樂於與基督相通,第
12-14 節。
IV。 基督稱讚教會之美,第 15
節。
V。教會也稱讚基督,第 16,17 節。心中若有對基督的真愛之火,這一段可令其熊熊燃燒。
第 1 節:本書的題目
1 所羅門的歌,是歌中的雅歌。
這是本書的題目,說明,
1. 本書的性質;這是一首歌,用意是激發愛情並且升溫,用歌的形式寫成很合適,因為詩歌很能激發情感。這裡的主題相當可悅,用歌來表達非常合適,我們在歌聲中口唱心和地讚美主(以弗所書 5:19)。歌能用來佈道,福音時代應當是喜樂的時代,因為福音的恩典讓我們唱新歌(詩篇 98:1)。
2. 本書的尊貴;這是歌中的雅歌,最美的歌,不但超越所有的音樂作品,超越所羅門的所有其他詩歌,也超越聖經中的其他詩歌,因為這裡更多談到基督。
3. 本書的執筆人;這是所羅門的歌。這不是愚昧人的歌,不像那些出自愚昧人之手的愛情歌,而是最有智慧的人所寫的歌;而最能證明自己智慧的,莫過於頌讚神對世人的愛,激發自己對神的愛,也激發別人對神的愛。所羅門作歌一千零五首(列王紀上 4:32);其他的歌寫別的題目,如今都失傳了,但是這首無與倫比的歌卻存留了下來,且要存留到世界的末了。所羅門像他父親一樣非常喜愛詩歌;人若是有才華,就該盡力用自己的才華榮耀神,造就教會。所羅門另外還有個名字叫耶底底亞,意思是神所愛的(撒母耳記下 12:25);他如此熱衷於神的愛,所以比任何人都更適合描寫神的愛。躺在耶穌懷裡的那位主所愛的門徒,他描寫的愛也超過其他任何一位門徒。所羅門作為君王,需要關心料理許多大事,這些占去了他許多精力和時間,但是他仍有心有閒暇關心神的愛和信仰的事。事業有成的人應當同時是敬虔的人,不能以為有了事業就不必理會人人都該做的大事—與神相通。我們不確定所羅門何時寫下這首神聖的歌。有人認為這是他藉著神的恩典從自己的罪惡過犯中回歸以後寫的,要進一步證明他的悔改。過去他寵愛許多外邦女子(列王紀上 11:1),也許寫了不少放蕩、徒然和色情的歌;現在他回到正路上來,似乎要藉著這首歌叫眾人得益處,以此挽回他造成的壞影響。不過他在早年寫這首歌的可能性更大,那時他與神關係親密,與神相通。也許他把這首歌連同他父親的詩篇一起交給主管音樂的伶長,在聖殿裡服事,且為了方便理解而譜上曲調。有人認為這是他迎娶法老女兒的時候寫的,不過這不能確定;書中提到的黎巴嫩塔(7:4)普遍被認為是這場婚姻以後很多年才建造起來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鼎盛的時候愛耶和華(列王紀上 3:3),且歡心樂意地事奉神(申命記 28:47)。所羅門的歌,是歌中的雅歌,可以理解為關於所羅門的歌。作為大衛的兒子,大衛王的繼承人,王室之約的傳承者,聖殿的建造者,滿有智慧和財富,他預表基督,因為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裡面藏著(歌羅西書 2:3)。但基督遠勝過所羅門,所以這首歌是關於基督的歌。本書編排在傳道書之後非常合適;通過傳道書我們看到被造之物的虛空,相信這不足以滿足我們,不足以給我們喜樂,於是就快快到基督的愛裡尋求喜樂。惟有藉著基督與神相通,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屬天樂趣。在曠野中有聲音要預備基督的道,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以賽亞書 40:6)。
第
2-6 節:教會對基督的愛
2 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 3 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所以眾童女都愛你。 4 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 5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
6 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就輕看我。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
在這首戲劇化的詩歌裡,佳偶在這裡首先出場且對新郎說話,又對耶路撒冷眾女子說話。
I。對新郎說話,不提他的名字或頭銜,開頭有些唐突:願他與我親嘴;有點像抹大拉的馬利亞對她誤以為是看園子的人說的那樣(約翰福音 20:15),若是你把他移了去,指的是基督,卻不提他的名。她的心早已裝滿了對他的思念,先有這些思念,心中就湧出美辭(詩篇 45:1)。心中裝滿基督的人都會以為別人也必然裝滿基督。佳偶渴望兩件事,每想到這些事她都滿心歡喜:
1. 與新郎的友情(第 2 節):「願他用口與我親嘴,意思是,願他與我和好,讓我知道他確是如此,給我憑據證明他的恩惠。」舊約的教會就是這樣渴慕基督在肉身顯現,渴望不再受律法的轄制,好比學生脫離校長的轄制,不再受捆綁受恐嚇,在福音裡領受神的恩典;神藉著這福音與世人和好,叫在律法之下被撕裂被擊打的得蒙縫補蒙癒合,如同母親親吻被她責罰的孩子一樣。 「不要再派人來,要他自己來。不要再藉著天使和先知對我說話,要他親口對我說。他的恩言(路加福音 4:22)就如用口親嘴,是和好的憑據,如同以掃親吻雅各那樣。」一切福音的責任都可歸納為以嘴親子(詩篇 2:12);同樣地,一切福音的恩典也可歸納為他與我們親嘴,如同浪子回頭時他父親與他親嘴一樣。這是和好的吻。親嘴與傷痕相對立(箴言 27:6),恩典的親吻也與律法的傷痕相對立。所有真信徒都是十分渴望基督的愛向他們顯明;他們不僅渴望喜樂,更渴望蒙恩惠的確據,渴望他仰起臉來,光照他們(詩篇 4:6,7),渴慕明白他的愛,勝過渴慕知識;這就是他們渴慕的那件事(詩篇 27:4)。他們隨時準備迎接基督藉著他的靈顯明他的愛,且謙恭地回應他的愛並在他裡面得滿足,這是頭等大事。他嘴唇的果子是平安(以賽亞書 57: 19)。「願他吻我萬次,他的果子令我更加渴慕他。其它的果子越吃越乏味,聖靈的果子越來越甘甜。」這是雷諾主教說的。佳偶說出她如此渴慕的幾個原因。
(1)因為她十分珍惜良人的愛: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酒能悅人心(詩篇 104:15),能叫悲哀無力的靈振作起來。但蒙恩的靈藉著與基督的互愛,藉著基督大愛的果子和恩賜以及這大愛的憑據,能得到更大的喜樂,遠超過任何最精美的食物;這愛能使即將灰心的人重新得力,勝過最貴重的興奮劑。注意,
[1] 基督的愛本身就比世上最好的享受更加寶貴,也更令人渴慕,對眾聖徒來說也是這樣。
[2] 惟有渴慕基督之愛勝過世上一切樂趣的人才能盼望基督用口親嘴。這樣的人寧可放棄世上一切樂趣也不願放棄他的恩惠,他們追求屬靈的喜樂遠勝於肉體的享受。注意這裡的人稱發生了變化:讓他與我;這裡用的語氣似乎說明他不在場,也可能她不敢直接跟他說話。但在下一句,她似乎看見他就在身邊,於是就直接跟他說話:「你的愛情,你的愛」(原意如此)。「我非常渴慕,因為我十分珍惜你的愛。」
(2)因為他的愛散發香氣且碩果累累(第 3 節):「你的膏油馨香(你的恩典和安慰對一切真正明白的人都是可悅的),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你如同香膏,也向周圍的人顯明你如同香膏。你的名對眾聖徒來說是寶貴的,是賞心的膏油與馨香。」基督的名漸漸顯露,好比打開一瓶貴重的膏油,整個房間都滿有香氣。傳揚基督的福音就是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哥林多後書 2:14)。聖靈是喜樂油,基督是受膏者(希伯來書
1:9),所有的真信徒都有這恩膏(約翰一書 2:27),所以他對聖徒來說十分寶貴,聖徒對他來說也十分寶貴,聖徒彼此之間也十分寶貴。好名聲好比美好的膏油(傳道書 7:1),但基督的名比任何名都更馨香。智慧好比膏油,使人的臉發光(傳道書
8:1),但救贖主的榮美比任何人都更光彩奪目。基督的名不再像過去那樣是封閉的膏油(你何必問我的名,我名是奇妙的,士師記 13:18),而是如同倒出來的香膏,表示他的恩典藉著福音暢通無阻地運行出來。
(3)因為眾聖徒對他的愛情:所以眾童女都愛你。基督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 5:5),使眾聖徒也愛他。愛基督耶穌的童女,就是一切潔身自愛、遠離敗壞的人,就是一切持守靈魂潔淨、忠於自己在神面前誓言的人。他們對基督的愛不但不受屬世和屬肉體的事所攪擾,也不受這些事所影響。羔羊無論往哪裡去,他們都跟隨他(啟示錄 14:4)。基督是所有清心(馬太福音 5:8)之人的至愛,願他也成為我們的至愛,願我們渴慕他,渴慕他用口與我們親嘴。
2. 與新郎相通(第 4 節)。注意這裡,
( 1 ) 她渴慕神的恩典:願你吸引我。這裡暗示她感覺到與他之間有距離,且表示她渴慕與他結合。「願你吸引我到你那裡去,更靠近你,把我領回你的家。」在前面她祈禱要他靠近自己(第
2 節);現在禱告要他吸引自己靠近他。「願你吸引我,不但用那象徵道德說教的膏油的馨香,也不但用象徵名聲的倒出來的香膏,更是用超然的恩惠,用慈繩愛索來吸引我」(何西亞書 11: 4)。基督曾經告訴我們,若非父神吸引人,沒有人能到他那裡去(約翰福音 6:44)。我們不但軟弱,無法靠自己的能力向前走,我們還本性悖逆,不願意向前,因此必須求告聖靈的感動和運行,靠著聖靈的大能我們從不願意變為願意(詩篇 110:3)。「願你吸引我,不然我就動不了,就不能勝過世界,勝過使我遠離你的肉體。」我們不是被驅趕到基督那裡,而是被吸引過去,對有理性的被造物來說,這樣的吸引十分合宜。
( 2 ) 她承諾要叫這恩典顯出功效:願你吸引我,然後我們就快跑跟隨你。看哪!這奇特又有功效的恩典伴隨我們盡責,給我們巨大的影響和激勵,且又因我們裡面的良善,將一切榮耀都歸於神。注意,[
[1] 心靈嚮往基督且願意順服他,這是恩典的功效。若不是他的吸引,我們不會快跑跟隨他(哥林多後書 3:5;腓立比書 4:13)。
[2] 我們必須努力叫神賜給我們的恩典顯出功效。基督藉著他的靈吸引我們,我們就必須以我們的靈跟隨他。如神所言,我必將,使你(以西結書 36: 27),照樣我們要說,“願你,我們就;我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我們心裡運行(腓立比書 2:13),這樣才能做成得救的功夫(腓立比書
2:12)”。我們不光是跟隨,還要快跑跟隨,表示一種強烈的渴慕,心甘情願,全力追求,雷厲風行。你開廣我心的時候,我就往你命令的道上直奔(詩篇 119:32)。我心緊緊地跟隨你;你的右手扶持我(詩篇 63:8)。當神以慈愛吸引我們時(耶利米書 31:3),我們就以慈愛快跑跟隨他(以賽亞書 40:31)。注意這裡有渴求也有承諾:“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基督將他的靈澆灌在教會(就是他的新婦),所有的肢體都因此受到振奮人心的感動,都帶著無比的喜悅快跑跟隨他(以賽亞書 55:5)。這裡也可理解為,“願你吸引我”(信徒之靈說道)“我就不但自己快跑跟隨你,還要把我的人都帶上:我們要快跑跟隨你,包括我和愛你的眾童女(第 3 節),包括我和所有我喜愛且能影響到的人,包括我和我家(約書亞記 24:15),包括我和有過犯的人,我要把你的道指教他們(詩篇 51:13)。”順應神的恩典快跑跟隨的人會發現他們的熱心會激動許多人(哥林多後書 9:2)。既有活力就必然積極;當腓力被吸引到基督那裡時,他也吸引拿但業前去。他們身體力行,要得那些不能用話語得的人。
( 3 ) 這個祈禱立即得到回應:王吸引了我,帶我進了內室。得到這回應不僅是相信基督恩典的話語,更是體驗他的恩典正在動工。仔細看看這回應(真該好好看看),就會發現有時當我們正說話的時候,基督就垂聽(以賽亞書
65:24)。新郎是個王,他如此屈尊宴請我們,真是十分奇妙,我們更應該接受他的邀請且快跑跟隨他。神就是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馬太福音 22:2)的王,他邀請那貧窮的、殘廢的(路加福音 14:13),連同最害羞最膽怯的人也勉強他們進來(路加福音 14:23)。被吸引來到基督面前的,不但進入他的院(詩篇 100:4),進入他的王宮(詩篇 45:15),還要進入他的內室,那是他與他們的隱秘處(約翰福音 14:21)。他們在他的亭子裡極其穩妥(詩篇 27:5;以賽亞書 26:20)。等候在智慧門口的要被帶入智慧的內室(原意如此),要被領到真理和安慰之處。
( 4 ) 佳偶極大滿足於王所賜的尊榮。既被帶領進入內室,
[1] 「我們就有了一切。一切的渴望在無法形容的喜樂中得到滿足;所有的憂愁都消失,我們必歡喜快樂。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詩篇 84:10);更何況在內室住片時,豈不勝過在別處住萬日?」藉著恩典被帶領進入神的約與神相通的人,定要像那個太監那樣,就歡歡喜喜地走路(使徒行傳 8:39)。這喜樂使我們心曠神怡,且要成為我們的力量(尼希米記 8:10)。
[2] 我們一切的喜樂就以神為中心: 「我們歡喜,不為膏油,不為內室,而是因你而歡喜。惟有神才是我最喜樂的(詩篇 43:4)。我們惟有在基督裡才喜樂,也惟有因著基督才喜樂。」有句古時的問候語說:在主裡喜樂;永恆的救恩在主裡。
[3] 「我們就紀念你恩慈的香氣,永不忘記。我們要紀念你的愛情,勝似美酒(譯者注:欽定本將稱讚一詞譯為紀念)。不光是你的愛情本身(第 2 節),連對你愛情的記憶都令我們充滿感恩,勝過最強的興奮劑或最可口的美酒。我們不會忘記感謝你的愛情,這要在我們心中長久回蕩,勝過世上的一切。」
( 5 ) 蒙恩的靈與基督相通,也與眾聖徒相通。我們被帶入內室,不但見到他,也見到其他聖徒(約翰一書 1:7)。正直人都愛你(譯者注:欽定本將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一句譯為正直人都愛你),正直的會眾、正直的世代都愛你。不管別人怎麼做,所有忠於神的真以色列人都愛耶穌基督。基督徒的情感心思也許各不相同,但在這點上是相同的:耶穌基督是至寶。這裡的正直人就是第 3 節中的眾童女。一切紀念他的愛情勝似美酒的人都懷著超然的愛去愛他。惟有正直人的誠心的愛(以弗所書 6:24),基督才會悅納。
II。對耶路撒冷眾女子說話,第 5,6 節。普世教會對患難中的個別教會說話,為的是保守他們不被諸般患難搖動(帖撒羅尼迦前書 3:3)。也可理解為這位信徒對教會裡那些口稱信主實際上卻不屬於教會的人說話。這些人也可能是軟弱的基督徒,在基督裡為嬰孩,在無知、軟弱和過錯中掙扎,未受過完整的教誨但卻願意明白神的事。她看到這些旁觀者帶著不屑的眼光看著她,因為她由於罪的緣故和所受的患難顯得黑,就認為她不可能得到她所渴望的親吻(第 2 節),也不必指望他們會分享她的喜樂(第 4
節)。於是她要消除這樣的成見;她承認她確實是黑。罪叫人變黑;教會裡的異端、誹謗和攻擊讓她變得黑;最好的聖人也有過失。憂愁叫人變黑;這裡似乎是這個意思。教會常常處於低谷,又破舊又貧窮,外表受輕視,美貌被玷污,終日以淚洗面。她在哀慟中,披著麻衣,如同錫安的貴胄面貌比煤炭更黑(耶利米哀歌 4:7,8)。為了消除這樣的成見,
1. 她堅持稱自己是秀美的(第 5 節):我雖然黑,卻是秀美,黑如基達的帳棚,這是牧羊人居住的地方,相當粗糙,從未粉刷過,日曬雨淋,經久褪色;但卻美如所羅門的幔子,其中的擺設無疑是又豪華又貴重,配得上那富麗堂皇的外表。教會有時因受逼迫而黑,但在忍耐、恒久和安慰上卻是秀美,在基督眼裡視為寶貴。在人看來是黑,但在神眼中卻是秀美;在誹謗她的人看來是黑,但在誠實且尊重她的人看來卻是秀美。真信徒自身雖然黑,但在基督裡卻是秀美,因為基督給他們穿上秀美。外表黑,因為世界不認識他們(約翰一書 3:1),但其內在卻是極其榮華(詩篇 45:13)。保羅軟弱,卻是剛強(哥林多後書 12:10)。同樣地教會雖然黑,卻是秀美;信徒是罪人也是聖徒;他的自以為義不過是污穢的衣服(以賽亞書 64:6),但他穿上基督的義袍。亞蘭文意譯本將這裡注釋為以色列民因為造金牛犢而黑,因為之後的悔改而秀美。
2. 她解釋她怎麼會變黑的。這黑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來才有的,是由於別人苦待她:不要因為黑就輕看我。我們要謹慎,避免用異樣的眼光看教會,特別是當她黑的時候。你兄弟遭難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著(俄巴底亞書 1:12)。請不要誤會,
( 1 ) 我黑是因為我受苦:日頭把我曬黑了。她靚麗秀美;白才是她的天然膚色。變黑是因為她整天勞苦受熱(馬太福音 20:12),且是被逼的。她被日頭曬黑,在患難和逼迫中受煎熬(馬太福音 13:6,21)。人再美,若是日曬雨淋必然變黑。看看她如何看待苦難;她不像雅各那樣說,我白日受盡乾熱(創世紀 31:40),而是說,日頭把我曬黑;神的百姓在苦難中不誇張。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1] 她家裡的人不喜歡她: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她遇到了假弟兄的危險(哥林多後書 11:26)。她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 10:36),按血緣關係來說是弟兄,按口稱的信仰同屬於神聖的團體,是她母親教會的孩子,卻不屬於父神。他們向她發怒。撒瑪利亞人自稱與猶太人有血緣關係,但卻因耶路撒冷將要興盛而惱怒(尼希米書 2:10)。注意,神的百姓落在同母弟兄的怒氣之下,這並不是新鮮事。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詩篇 55:12,13)。這樣的苦難更添煩惱,更加憂愁;這樣的怒氣十分無情,難以平息。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箴言 18:19)。
[2] 他們苦待她: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意思是,第一,「他們引誘我犯罪,拉我去拜偶像,去事奉諸神,這好比修理葡萄園,看守所多瑪的葡萄樹(申命記 32:32)。他們不讓我看守自己的葡萄園。我的葡萄園就是事奉我自己的神,按著他的囑咐進行聖潔的敬拜。」義人在受逼迫時最大的憂愁就是良心受迫,掌權者厲聲說:你屈身,由我們踐踏過去吧(以賽亞書 51:23)。這也可理解為,第二,「他們陷我於苦難中,逼我做苦工,挑重擔,令我顏面盡失。」看守葡萄園是最低等的苦力活,十分辛苦(以賽亞書 61:5)。她同母的弟兄讓她做苦力活。他們的怒氣暴烈可咒;他們的忿恨殘忍可詛(創世紀 49:7)。基督的新婦遇到極大的苦待。
( 2 ) 「我所受的苦是我該受的,因為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我的弟兄迫害我,這是他們的不義,但神允許他們這樣做卻是公義的。我被迫淪為奴隸看守人的葡萄園,因為我沒有看管好神託付給我的葡萄園。」神的僕人若是懶惰,神就叫他們去服事仇敵,好叫他們知道,服事神與服事外邦人有何分別(歷代志下 12:8;申命記 28:47,48;以西結書 20:23,24),這是公義的。「在苦難中不要埋怨神的作為,我是自作自受。」注意,神的百姓受欺壓受逼迫的時候,應當承認是自己犯罪造成這些苦難,尤其是他們不認真看守自己的葡萄園,使之成為懶惰人的田地。
第 7-11 節:教會對基督的愛
7 我心所愛的啊,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蒙著臉的人呢? 8 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 9 我的佳偶,我將你比法老車上套的駿馬。 10 你的兩腮因髮辮而秀美;你的頸項因珠串而華麗。 11 我們要為你編上金辮,鑲上銀釘。
這裡說的是,
I。 佳偶給良人、牧羊女給牧羊人、教會以及每一位信徒給基督的謙恭請求,盼望更坦誠更親密地與他相通。在前面她向耶路撒冷眾女子傾訴自己的罪和愁苦,現在她抬頭望天,盼望能從罪和愁苦中解脫出來,第
7 節。這裡要注意,
1. 她給基督的稱銜:我心所愛的啊。注意,從心底裡愛耶穌基督,這是一切真信徒都有的無可置疑的特點,表明真誠和愛的力量。他們盡心愛他(申命記 30:6);而盡心愛他的人得以坦然來到他面前,謙恭地求他。
2. 她視他為群羊的好牧人;她毫不懷疑他正在牧羊,晌午正在使羊歇臥。耶穌基督滿有恩典地為自己的群羊提供食物與安息之地。他們不會挨餓,而是得飽足,不會散落在山邊,而是聚在一起,在青草地上吃,炎熱之時就被領到可安歇的水邊(詩篇 23:2),在涼快的樹蔭下躺臥。神的百姓不是常有外在的苦難和內在的痛苦嗎?有基督為他們預備安息。他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以賽亞書 40: 11)。
3. 她請求加入他群羊的行列: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願意聽、願意受教的,要來到耶穌基督面前,求他的教誨,求他的話。「告訴我可以在哪裡找到你,在哪裡可以與你交談,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我可以在那裡找到我的夥伴。」這裡順便要提一下,我們愛朋友,希望與他們作伴,但是不可光顧著與他們快樂交往而令他們疏於自己的事;相反若是可行,我們要幫助他們管好自己的事。「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在那裡我可以與你同坐同行,與你一起牧羊,不影響你也不影響我,我會帶著我的工前來。」注意,心愛耶穌基督的人渴望與他相通,藉著他說的話,也藉著我們的祈禱,渴望共用群羊的特權,得以明白他如何愛護自己的教會,效法他為教會提供食物和安息,管好自己的靈魂,這是我們的責任。
4. 她強調自己的請求:「我為何要轉去跟隨你同伴的羊群呢?(譯者注:這是欽定本對第 7 節後半句的譯法;多種譯本與和合本相同)。這些人表面上是你的同伴,實際上是你的對手,是你的情敵。」注意,蒙恩之人特別害怕離開基督轉向別的愛人,也對此特別反感。「你不會叫我轉去,也不會叫我像那轉去的人;那麼求你告訴我,啊!告訴我在哪裡可以親近你,我將永不離開。」
(1)「我為何要被懷疑,好像我屬於別人不屬於你?我為何要被你同伴的羊群認為我拋棄了你,跟了別的牧人?」好的基督徒從不留下任何機會讓人質疑自己在基督裡的信心和對基督的愛,他們的行為不會讓人覺得他們對自己的靈魂漠不關心,或對自己的弟兄缺乏愛心,或對聖潔的條例淡漠無情。我們應當求神引導我們,保守我們走盡責的路,免得我們似乎是趕不上了(希伯來書
4:1)。
(2)「我為何要在試探中轉向?離了你,我就會轉向。」我們應當藉著基督與神相通,切慕與神和好,這樣才不致於漫無目的地行走,不致於被下一個路過的野獸吞吃了。
II。新郎滿有恩典地回應了這請求,第
8 節。看看神是如何隨時回應我們的祈禱,尤其是求問受教的祈禱。她還未說完,他就已經聽見了。注意,
1. 他是何等親密地說話: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注意,在主耶穌眼裡,信徒的靈魂是美麗的,超乎一切。不管我們是不是美麗,基督在聖潔中看我們為美。佳偶稱自己為黑,但基督稱她為美。人若看自己為卑微,在耶穌基督眼裡則要可愛得多。羞於自己的缺陷(杜仁先生說)是美善的重要部分。
2. 他是何等溫和地提醒她的無知,你若不知道,暗示若非自己的過失,她本該知道的。什麼!難道你不知道可以在哪裡找到我和我的羊群嗎?比較一下基督如何回答腓力的一個類似問題(約翰福音 14:9):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
3. 他是何等溫柔地告訴她可以在哪裡找到他。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裡,你們不要信(馬太福音 24:23,26)。
(1)要行善人的道(箴言
2:20),要跟隨羊群,要問路,觀察羊群的腳蹤,跟隨他們向前。不要光是坐著哭喊,「主啊,告訴我怎麼走,」要積極主動問路,看看羊群的腳蹤通往何處,效法敬虔的人(希伯來書
6:12;哥林多前書
11:1),就必能找到。
(2)要在好的傳道人引導下:「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要肩負你的責任」(可能當時的風俗是將小羊和山羊羔都託付給婦女,就是牧羊女); 「把他們都帶來;牧人不會阻攔你,他們如同流珥的女兒們(出埃及記 2:17),都是幫手,所以要靠近他們的帳棚。」注意,盼望認識基督且與基督相通的人必須盡心盡力遵循神聖的條例,加入到他的百姓中去,服事他的使者。有家庭的人必須帶家人參加聚會;讓他們的山羊羔,他們的子女連同家中的僕人都得到牧人帳棚的益處。
III。新郎給佳偶的高度讚賞。在希伯來語言裡,讚賞等同於婚嫁(詩篇 78:63),佳偶在這裡就是這樣;她丈夫稱讚這才德的婦人(箴言
31:28)。他稱讚她的時候用比喻,如同詩歌中常見的那樣。
1. 他稱她為他的佳偶(第 9 節)。這個親密的稱呼在本書用得很多:「我的朋友,我的伴侶,我親愛的。」
2. 他把她比作法老車上套的駿馬,又強壯又威武。埃及以良駒而聞名。所羅門的御用馬就產自埃及;法老車上套的無疑是全埃及最上乘的馬。教會常常意識到自己的軟弱,也意識到自己會淪為仇敵的獵物:「不要怕,”基督說,」我已使你成為像駿馬一樣;我已賜給你力量,如同我賜力量給馬一樣(約伯記 39:19),使你帶著恩典的勇氣嗤笑驚恐(箴言 1:26),不驚恐(申命記 7:21),膽壯像獅子(箴言 28:1)。萬軍之耶和華必使你如駿馬在陣上(撒迦利亞書 10:3)。我將你比作駿馬勝過法老車上套的,將你比作聖潔的天使乘著火馬(列王紀下 2:11)。”哈巴谷書 3:15:你乘馬踐踏紅海;另外參考以賽亞書 63:13。我們本身軟弱,但若是基督叫我們像馬那樣又強壯又勇敢,我們就不懼怕任何黑暗勢力。
3. 他稱讚她臉上的美貌和裝飾(第 10 節):你的兩腮因髮辮而秀美,指頭飾、卷髮或別的飾物或飾帶;你的頸項因珠串而華麗,像最高貴的人穿戴的那樣。基督的法則就是教會的飾物。聖靈的恩典、恩賜和安慰是每一個信徒的飾物,為的是美化信徒;這些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 3:4)。聖徒有許多飾物,但都整齊地編成髮辮和珠串,表示相互連接相互依賴。聖徒的美不是由於自己,不是因為頸項或兩腮,而是由於他們穿戴的飾物。你十分美貌,是因我加在你身上的威榮。這是主耶和華說的(以西結書 16:14);我們生來不但赤身露體,而且已經被污染了。
IV。他滿有恩典地要增添她的飾物;神一旦施恩就恩上加恩。凡有的,還要加給他(馬太福音
13: 12)。教會在抵擋罪的時候不是已經剛強壯膽,如同法老車上套的駿馬嗎?她在彰顯恩典的時候不是已經秀美,好比髮辮和珠串嗎?現在要把她裝扮得更加美麗(第
11 節):我們要為你編上金辮,鑲上銀釘。所缺乏的全都補上,直到教會和每個真信徒都成為完美;參考以西結書 16:14。這一切都是藉著三位一體的神共同作工成就:我們要這麼做,如同創世紀
1:26 所言:「我們要造人。現在我們要重新造人,要成全他的美。」善工的創始者同時也是善工的成終者(希伯來書 12:2),必不會半途而廢。
第 12-17 節:基督和教會之間的對歌
12 王正坐席的時候,我的哪噠香膏發出香味。 13 我以我的良人為一袋沒藥,常在我懷中。 14 我以我的良人為一棵鳳仙花,在隱基底葡萄園中。
15 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你的眼好像鴿子眼。 16 我的良人哪,你甚美麗可愛!我們以青草為床榻,
17 以香柏樹為房屋的棟樑,以松樹為椽子。
這一段是基督和他的佳偶互訴衷腸的對話。
I。眾信徒在基督裡得到極大滿足,也在與基督相通中得滿足。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彼得前書 2:7),超過世間萬物。注意看,
1. 眾信徒謙恭地尊基督為他們的主,第 12 節。他是王,又尊貴又有權柄。他頭戴榮耀的冠冕,手握權杖,這冠冕和權杖都給他百姓帶來不可言喻的滿足。這位王在福音中擺設王室筵席,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以賽亞書 25:6)。智慧設擺筵席(箴言 9:1,2)。他正坐席,觀看賓客(馬太福音 22:11),要確定他們應有盡有。他與他們,他們與他一同坐席(啟示錄 3:20)。他與他們同在,因他們而喜樂。他正坐席的時候向他們致歡迎詞,分食物給他們,如同基督擘開那五個餅(路加福音 9:16)分給門徒,又由門徒分給眾人。他坐在那裡聽眾人的請求,好像亞哈隨魯王在酒席上聽以斯帖的請求一樣(以斯帖記 5:6)。他應許要在他的聖餐桌前永遠與他們同在。隨後信徒將一切榮耀都歸於他,他們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敬意和謝意,如同馬利亞用至貴的真哪噠香膏澆在他頭上(馬可福音 14:3)。這香膏足有一斤重,可以賣三十兩銀子,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約翰福音 12:3,5)。馬利亞的故事似乎暗指這裡的一幕,因為基督正坐席。良善的基督徒履行信仰義務,特別是在王所喜悅的聖餐禮中與他一起坐在桌前,回應他的恩典;他們的心因悔改而破碎,又藉著信心得醫治,心中燃燒著聖潔的愛以及對基督的渴慕,滿懷喜樂地等待榮耀的顯現,那時哪噠香膏就發出香味。基督非常喜悅我們這樣榮耀他,且要接受這樣的尊敬。這榮耀與尊敬如同來自東方的博士,帶著乳香、沒藥前來朝拜新生的猶太王(馬太福音 2: 11)。神的靈在信徒心中的恩典對信徒來說極其寶貴,對基督也是可悅的。他在聖餐禮上與他們相通,要激勵他們努力作工。他若是離去,恩典就枯萎,如同植物失去了陽光;他若是出現,靈魂就重新得力,如同春回大地。讓我們起來吧,不要浪費這大好春光;恩典既動了工,我們的工必蒙悅納(希伯來書 12:28)。
2. 眾信徒深愛自己的良人基督,我的良人,第 13 節。基督不僅深受眾信徒的愛戴,還是他們的良人,他們的至愛,唯一的愛。他在他們心中佔據的地位容不得任何對手,那是最深最重要的地位。注意看,
(1)眾信徒如何形容基督:他是一袋沒藥,是一棵鳳仙花,必有可悅可喜之處;不,是完全的可悅可喜。福音的教誨和聖靈的安慰使他們煥然一新,他們安息在他的愛裡;默想基督,享受基督所帶來的靈裡的喜樂,遠勝過一切肉體的樂趣。在基督裡有一種不可言喻的甘甜,異常豐富的甘甜,有沒藥也有鳳仙花。一切的豐盛在他裡面居住(歌羅西書 1:19),我們從不缺乏。鳳仙花這個字從另外一個字翻譯過來,原來的字有代贖或挽回的意思。基督就是眾信徒的義;他是他們的至愛因為他為他們的罪作了挽回祭(約翰一書 2:2)。看看佳偶是如何強調這一點:我以我的良人,我以我的良人,真是甜美。不管別人怎麼看,他對我就是沒藥,就是鳳仙花。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 2:20)。他是我的主,我的神(約翰福音 20:28)。
(2)眾信徒如何接納他:他終夜躺在我兩乳之間(譯者注:欽定本在此較能保持原意,和合本譯為他常在我懷中),靠近我的心。基督所愛的門徒可以躺在他懷裡,為何不能讓可愛的救主躺在他們懷裡呢?為何不能張開雙臂擁抱他,緊緊擁抱他,堅決不鬆手呢?基督要住在我們心裡(以弗所書 3: 17),因此人必須除去胸間的淫態(何西亞 2:2),無人能在靈魂裡占去基督的地位。他要像一袋沒藥,或作香料袋,在我兩乳之間永遠散發出香氣。也可理解為他的肖像作為愛的信物掛在我的胸前,如同情人的習俗。他不只是放在那裡一段時間,而是常在那裡,永遠在那裡。
II。耶穌基督從他的教會以及每一位真信徒得到極大滿足;他們在他眼裡極其可愛(第 15 節):我的佳偶,你甚美麗;又重複道,你甚美麗!他這麼說,不是要叫她驕傲(謙卑是屬靈美的主要成分),而是,
1. 表示聖潔中有真正的美,所有成聖的人都成為美人,他們甚美麗。
2. 表示他大大的喜樂,因為他的恩典在信徒心中動了善工。雖然他們軟弱,但不管他們如何看自己,也不管世界如何看他們,基督看他們是美的。他稱他們為朋友。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 3:4)。
3. 要安慰軟弱的信徒,他們因自己黑而沮喪。這是要一次次告訴他們,其實他們是美的。
4. 要叫一切成聖的人感謝神的恩典,這恩典叫本性畸形的人成為美麗,能改變古實人的膚色(耶利米書 13:23)。這裡提到佳偶美麗的一個特徵,就是她有鴿子眼,第 4 章 1 節也提到了。基督形容這是美麗的眼睛,不像鷹眼那樣刺人,而是純潔天真的鴿子眼;不像鷹那樣,即使展翅高飛也不忘盯著地上的獵物,而是謙卑純樸的眼,表現出單純和敬虔的真誠以及鴿子般的無暇,是蒙聖靈光照和引導的眼(聖靈就是那可稱頌的鴿子),是流淚的眼,如同鴿子哀鳴(以西結書 7:16)。
III。教會表達她對基督的高度尊崇和敬重(第 16 節):我的良人哪,你甚美麗可愛。看看基督和信徒是如何互相讚賞的。以色列提到神的時候說,誰能像你(出埃及記 15:11)?神提到以色列的時候說,誰像你(申命記 33:29)?教會說,“主啊,你看我為美麗嗎?不,若論力量,你真有能力(約伯記 9:19);若論美麗,你甚美麗。我之所以美麗,全是因為你的形象深印在我身上。你才是偉大的原作,我只是一個淺淡且不完美的複製品,不過是你的影子。你本身就美麗,對屬你的人來說更是可愛。有許多人看上去美麗,但乖僻的性情卻使他們不可愛;你是既美麗又可愛。”基督是可愛的,因為他屬於我們,與我們立約,與我們有關係。“你現在就很可愛,就是王正坐席的時候。”基督對信徒來說永遠是寶貴的,但當他們與他相通時,當他們聽見他的聲音、看見他的面、品嘗他愛的時候,基督尤其顯得可愛。我們在這裡真好(馬可福音 9:5)。她在前面表達了對丈夫本人的評價,接下來她像一個欣喜若狂的可愛佳偶,開始欣賞他為她預備的一切,他的床榻,他的房屋,他的椽子或作畫廊(第 16 節),這些都可理解為神聖的禮儀,信徒借此與耶穌基督相通,領受他愛的憑據,以自己的敬虔情感回應他,多多與他交往,且因他得益處。
1. 她稱這些為我們的,基督和信徒有著共同的利益。如同丈夫和妻子一同承受(彼得前書
3: 7),信徒也和基督同作後嗣(羅馬書 8:17)。這是基督的法則,是信徒的特權;基督與信徒在此合一。她沒有稱這些為我的,因為若不是基督有分,信徒什麼都沒有;她也沒有稱這些為你的,因為基督曾說,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加福音 15:31)。我們若是屬基督的,一切都是我們的。若能憑信心相信基督屬於我們,就能相信他一切所有的都屬於我們。
2. 這些都是上乘之物。床榻的顏色以及床上用品豈不更悅人嗎?我們的床榻是綠色的(譯者注:欽定本將我們以青草為床榻譯為我們的床榻是綠色的)。這是田園詩中最常見的顏色,因為它是田野樹林的顏色,那是牧人放牧休閒的所在。這是令人煥然一新的顏色,對眼睛有益,也象徵碩果累累。我就像青橄欖樹(詩篇 52:8)。我們既與基督結合,就該結果子給神(羅馬書 7:4)。以香柏樹為房屋的棟樑(第 17 節),這可能指所羅門不久之前為了神與以色列的交通而建造的聖殿,那是用香柏樹建的。這是一種非常堅硬的木材,又甜又堅固,從來不會腐爛,象徵教會的堅固和持久,教會就是福音的聖殿。長廊是用松樹或杉樹建的,這種木材在視覺和嗅覺上都是悅人的,表示聖徒與基督同行與他交往時的喜樂。恩典是一切條例的基礎,恩典之約下的一切都是又堅固又美好,充滿香氣。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