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0, 2025

[傳道書] 第四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傳道書第四章



所羅門在前面指出這個世界的虛空,因為掌權者落在欺壓踐踏百姓的試探中,這裡他又指出,

I被欺壓的人落在不滿和不耐煩的試探中,第 1-3 節。

II。 喜歡作工的人落在試探中,他們不能作工因為怕被人嫉妒,第 4-6 節。

III大肆積攢世上財富的愚昧,第 78 節。

IV。 應對這種愚昧的方法之一是思想社會,思想相互幫助的益處,第 9-12 節。

V王位的多變性,不但因為君王自己的愚昧(1314 節),也因為民眾的多變,因此君王應當異常謹慎,第 1516 節。在這些事上,連君王都不能倖免於虛空和捕風,何況是別人。

 

1-3 節:欺壓的普遍

1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2 因此,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3 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

所羅門有一顆廣大的心(列王紀上 429),其中一方面表現在他特別關心人間疾苦,關注苦難中人所受的苦難。他責備欺壓者(31617),警告他們將來會有審判,抑制他們的傲慢;在這裡他把眼光投向被欺壓者。作為君王,他這麼做無疑是要以公平對待他們,給他們伸冤,因為既懼怕神又尊重世人路加福音 184)。但在這裡他是以傳道者的身份這麼做,要表明,

I。他們的難處(1 節);提起這些他滿有憐憫同情。他心中非常難過,因為,

1. 他看見有權有勢之人欺壓正義之人,看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見僕人、勞苦之人以及可憐的工人受主人的欺壓,看見主人利用他們的貧乏苦待他們,看見借貸人受殘酷放貸人的欺壓,放貸人也受狡猾借貸人的欺壓,佃戶受殘暴地主的欺壓,孤兒受惡劣監護人的欺壓,尤其是百姓受專制君王和不義官員的欺壓。這些都是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而在日光之上公義要存到永遠。智慧之人要思想這些欺壓,要努力做點什麼來幫助受欺壓的人。眷顧貧窮的有福了詩篇 411)。


2. 看見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如何將冤屈深埋在心中。他看見受欺壓的流淚,或許忍不住與他們一同流淚。這個世界是流淚人的地方;不論你將眼光投向何方,都會看見一幅慘澹的景色,就是受欺壓之人的眼淚和隨之而來的麻煩。抱怨毫無用處,於是只好偷偷悲哀(參考約伯記 162030 28);然而哀慟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 54)。

3. 他看見這些人沒有能力救自己: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他們欺壓別人,還強詞奪理,變本加厲,致使窮人屈服于強權之下,沒有出頭的機會。權力落到不法之人手裡,原本授予人行善的,卻被用來作惡,這真是非常不幸。

4. 他看見他們的苦難被周圍的人輕視。他們流淚,需要安慰,卻無人來履行這友善的義務:也無人安慰他們;欺壓者有權有勢且兇狠威嚇,以致無人安慰他們;應當安慰他們的人也不敢,害怕得罪欺壓者,害怕被當作窮人的同夥。世人缺乏人道,這真是非常不幸。

II。他們的難處所帶來的試探。他們既受虐待,就懷恨在心,厭惡生命,且嫉妒那些死去進入墳墓的人,但願自己從未生出(23 節)。所羅門很認同他們,因為這證明了人生不過如此,凡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若是為了神的恩惠和賞賜而鄙視生命(如同保羅那樣,參考使徒行傳 20 24;腓立比書 123),我們就得稱讚,但若是只為人生的痛苦而鄙視生命(就如這裡所言),那就是我們的軟弱,因為我們順從肉體,好像約伯和以利亞那樣。

1. 他在這裡羡慕那些結束了痛苦生命、度過了這輩子而謝幕的人;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被殺的,或匆匆走過場的,或在生命的汪洋裡走捷徑的,或還未開始人生就已死的;我喜歡他們的分,倘若這是他們選擇離世,那我應當稱讚他們的智慧,看一眼這個世界,不喜歡就匆匆離去。我認為這些人勝過活著的活人他們不必拖著又長又重的生命鎖鏈,捱過繁瑣的分分秒秒。這不能與約伯記 3 2021 節相提並論,但可與啟示錄 14 13 節相比較,那裡形容逼迫的時代(所羅門在這裡就是如此描述),人的同情不起作用,但神的靈卻能說,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注意,已死的聖徒在主裡安息,在許多方面比活著的更美好更令人嚮往,因為活著的要繼續作工,繼續爭戰。

2. 羡慕那些從未開始悲慘人生的人;這些人簡直就是最幸福的:那未曾生的比這兩等人更強。寧可不出生,也不要生下來看見日光之下的惡事,看見這麼多的惡,這麼多的冤屈,不僅無力改變,還要因行善而受苦。義人不管在這世上處於什麼困難的光景,都沒有理由後悔自己出生,因為即使在烈火中也能榮耀神,將來也必要快樂,直到永遠。活著的人也不應當想死去,因為有生命就有指望;在下地獄之前,人總是還有指望。

 

4-6 節:欺壓的普遍

4 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5 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6 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

這裡所羅門回到先前(211提到的觀察和考慮,就是在這世上作工是虛空和捕風。

I。人若是作工敏捷靈巧又有果效,就招來鄰舍的惡意,第 4 節。儘管他任勞任怨,經受許多勞碌,儘管他的產業得來不易,並非不義之財,而是盡了極大的努力,儘管他並未欺壓詐騙任何人,而是藉著各樣靈巧的工作,精心護理自己的工,按著一切平等公平的法則妥善管理;然而為了這一切,他卻被鄰舍嫉妒,因誠實而得的美名就更遭人嫉妒。這表明,

1. 大多數人真是天良喪盡,居然因為鄰舍比自己能幹勤奮,領受天上的福分比自己多,就心懷惡念,惡語中傷,陰謀陷害。該隱嫉妒亞伯,以掃嫉妒雅各,掃羅嫉妒大衛,都是因後者的善工所致。這簡直就是魔道。

2. 有智慧有益處的人不應指望在這世上得到什麼安慰。要謹慎自己的行為,免得招人嫉妒;惟有嫉妒,誰能敵得住呢箴言 274)?滿有道德的人終究是滿有惡念之人的眼中釘,這不應該妨礙我們行善,反而更叫我們不指望人的稱讚,而是盼望神的稱讚,不對被造之物抱有任何滿足喜樂的幻想;若是靈巧的工作都是虛空捕風,那麼日光之下的一切工必然都是虛空都是捕風。然而人所作靈巧的工作要被神所悅納,因此不必在乎是否招來鄰舍的嫉妒,只會叫人更加不要貪愛這個世界。

II。人若是愚昧遲鈍,不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他就是自作自受(5 節):愚昧人作工的時候抱著手,什麼都做不成;喜歡安逸的懶惰人(就是愚昧人)抱著手取暖,因為他們不想工作,就只好吃自己的肉,要吞吃自己,意思是墜入困境,沒有吃的,只好吃自己,也可理解為陷入絕境,隨時準備吃自己的肉來發洩。他過著像狗一樣的日子,又餓又安逸。他看見積極工作、在世昌盛的人招人嫉妒,就走向另一個極端;為了不招人嫉妒,他所做的都是錯事,不值得同情。注意,懶惰是犯罪,本身就是懲罰。接下來的那句(6 節),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

勞碌捕風,可以理解為,

1. 懶惰之人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他抱著手,故意曲解真理為自己辯護:既然財富少而得享安靜勝過財富多而辛苦勞碌,那麼財富少而悠閒也就勝過財富多而誠實工作。他就是這樣看自己比別人更有智慧(箴言 2616)。不過,

2. 我更覺得這是所羅門的勸言,要在招人嫉妒的勞碌和吃自己肉的懶惰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應當誠實努力獲得一把,不致缺乏,但不應該兩手都抓滿,這只會導致捕風。最好就是適中的努力加上適中的所得。人可以在世上得到一把,能享受且給自己許多安靜,心滿意足,心安理得,也得到鄰舍的關愛和好意,強如許多人滿了兩把,所擁有的超出自己之所願,卻多有勞碌和捕風。少有財富就不能過日子的人,恐怕財富多了也不會稱心如願。

 

7-12 節:人心所願的虛空

7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有一件虛空的事8 有人孤單無二,無子無兄,竟勞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他說:「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這也是虛空,是極重的勞苦。9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10 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11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12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所羅門在這裡舉出又一個世上虛空的例子,就是人常常得到越多就越想多得,且在這一點上非常固執,以致不能享受所擁有的。所羅門在這裡指出,

I。自私是這問題的緣由(78 節):有人孤單,意思是只顧自己,不關心別人,恨不得獨自置身於地心;無二,也不想有二,覺得一家人只要一張嘴,對周圍的事都要抱怨一番。看看這裡如何形容這貪婪的守財奴。

1. 他把自己變成了工作的奴隸。雖然他沒有負擔,無子無兄,除了自己以外不需要照顧任何人,無人靠他,無人花他的錢,沒有窮親戚;他不敢結婚,怕有了家就得花錢;但他竟勞碌不息,沒日沒夜、起早貪黑地幹,幾乎從不休息,也不讓雇工休息。他不止忙自己的活,其他的事也都要插手。參考詩篇 1272

2. 他從不覺得滿足: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貪婪被稱為眼目的情慾約翰一書 216)因為世人所貪戀的不過是眼看而已傳道書 511)。如同雷諾主教指出的,這樣的人有足夠的財富背在背上,裝滿肚腹,賺得也足,家裡也富足,在世過日子也充裕,就是眼睛看不夠。他能見,能數算,無心使用,心中不安,因為不足以取悅自己的眼睛。

3. 他的財富沒給他帶來安慰:他刻苦自己,不享福樂。我們若是不享福樂,那必是自己所致。別人可以奪去我們外在的東西,卻不能奪去我們的恩典和安慰,也不能奪去我們的屬靈益處。若是我們不能享福,那就是自己的錯。但是許多人卻受制於這個世界,他們拼命追求,今生不享福樂,以後也不享福,信心和良心都擱淺,不能享受神的恩惠和永生的福分,連今生的樂趣也不能享受。屬世的人自以為很聰明,實際上是自己的敵人。

4. 他沒有藉口如此行:他無子無,不需負擔任何人,不需在生前饋贈任何人,也不關心任何人,不需在死後留下什麼給任何人,也無任何窮親戚。

5. 他欠考慮,看不見自己的愚昧。他從不問自己:我勞勞碌碌,到底是為誰呢?勞碌應當是為了榮耀神,為了捐贈有需要的人,可我是這樣的嗎?我有沒有想過這樣勞碌不過是為了肉體,且是將死的肉體?有沒有想過這樣勞碌只是為別人,還不知道是為誰,也許是一個把我積攢的財富統統廢去的愚昧人,也許是毫不領情的仇敵。注意,在這世上勞碌作工的人應當有智慧思想這樣辛勞究竟是為了誰,這樣刻苦自己把勞動所得留給陌生人是否值得。人若是不思想這點,那就是虛空是極重的勞苦,是羞辱自己,是無故自找煩惱。

II。合群能解決這問題。人之所以如此糟糕是因為自私。所羅門在這裡用一系列例子說明,人獨居不好創世紀 218);於是他把婚姻和友情推薦給我們,可憐的守財奴拒絕這兩樣,因為需要付代價;但若是謹慎處理,兩者所帶來的安慰和益處遠比所花費的有價值。亞當在樂園裡若沒有配偶就不快樂,於是被造之後不久就有了配偶。

1. 所羅門將此當作事實來陳述: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合起來要比分開來快樂得多,能彼此取悅,彼此分享,且同心協力更能為他人謀福: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不論為別人做什麼,都會通過其他途徑得到回報。若是只顧自己,就只能自己回報自己,結果常常是不利於自己,甚過不利於朋友;這樣的人勞碌不息,刻苦自己,且果效。但以仁愛待人就會有美好的果效;聖潔之愛的喜樂和益處將要大大回報所作的工和所顯的愛心希伯來書 610)。因此所羅門指出孤獨的害處:孤身的人有禍了。好的伴侶和朋友能幫助人遠離許多試探,孤身一人卻要面對這些試探。這就好比鐵需要用鐵來磨尖一樣,人也需要朋友,而孤身一人則缺乏這樣的好處。修道院式的生活肯定不是通向完美的途徑,沒有彼此相愛之心就不能算為愛神之人。

2. 他列舉許多例子來說明友情和社交的益處。

1)危難之時能得幫助。二人同行為好,若是一人跌倒,沒有一點幫助就會不知所措。若是人陷入罪中,朋友能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拉太書 61);若是人陷入困難中,朋友能安慰他,分擔他的憂愁。

2彼此取暖。同行固然為好(同行之人能取代馬車),同床也有益處:二人同睡就都暖和。同樣地,好的伴侶能激發道德恩惠的愛心,基督徒彼此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希伯來書 1024),且以此彼此溫暖。

3)同心協力。若是敵人發現孤身一人就很容易攻勝;勢單力薄相當不利,而若有二人就有利:若有二人便能抵擋他。你幫我退敵,我也幫你退敵;約押和亞比篩就是這樣約定的(撒母耳記下 1011),因此兩人都得勝。相反若是孤身一人,兩人都會被打敗;就像古不列顛人面對古羅馬人的入侵時說的那樣:他們各自為戰,大業必失。我們在屬靈爭戰中也要彼此幫助,屬靈工作也是一樣;與聖徒相交所得的安慰,僅次於與神相交的安慰。所羅門最後以這句諺語收尾: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一捆箭也是如此,而單一的繩子或單一的箭都容易折斷。他把二人在一起比作三股合成的繩子;因為若是二人在聖潔的愛和友情裡緊緊相連,那麼基督就會藉著聖靈臨到他們,作為第三股繩,就好比他在去以馬忤斯的路上與兩個門徒同行一樣,因此三股合成的繩子永不會折斷。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約翰一書 416)。

 

13-16 節:合群的益處

13 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14 這人是從監牢中出來作王,在他國中, 生來原是貧窮的。15 我見日光之下一切行動的活人都隨從那第二位,就是起來代替老王的少年人。 16 他所治理的眾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無數;在他後來的人尚且不喜悅他。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

所羅門自己就是君王,因此他比別人更有資格談論君王統治以及王室尊嚴的虛空,在這裡他都說成是不確定的事;在過去他也是這樣說(箴言 2724冠冕豈能存到萬代),他兒子就證明了這點。沒有了智慧,失去了臣民的愛,最高的榮譽就最靠不住。

I。君王若沒有智慧就不快樂,第 1314 節。年老的君王因年長和尊貴而受尊敬,但若是愚昧,若是不曉得如何管理國事,也不聽其他人的諫言,不肯納諫,意思是不允許任何別人的謀略或諫言(無人敢與他有不同意見)或聽不進別人的謀略和諫言,那就還不如一個真正有智慧、通達且敬虔的年輕人;後者雖然在世上又貧窮又年輕,且因此受人藐視,不為人知,卻比老王更有價值,更值得尊敬,能為自己以及當代人帶來更大的祝福。不聽諫言非但不是王的榮譽,反而是王的最大羞恥。愚昧之人往往也是任意妄為之人,最需要諫言的人往往最不能容忍諫言。然而若是無人把真智慧真道德傳給他們,光靠年紀或頭銜是不能贏得尊敬的;相反,智慧和道德能給人尊榮,即使是年輕人或貧窮人也是如此。為了說明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愚昧王,他說明兩人各自的下場,14 節。

1. 貧窮人因智慧受人擁戴,就像約瑟那樣,雖然年輕,卻從監牢中出來,成為王國中的第二位人物,所羅門在這裡似乎暗指這個故事。神有時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詩篇 11378)。智慧不但給人自由,也給人尊榮,把人從糞堆中提拔出來,坐上王位。

2. 君王因自己的愚昧和一意孤行要成為貧窮。雖然他生在國中,繼承王位,雖然他做一輩子王,有足夠時間填滿自己的寶庫,但若是走歧路,若是不肯納諫,以為自己年老不需要諫言,那他就要成為貧窮。他的寶庫要枯竭,也許他要被迫辭去王位,歸於故里。

II。君王若不得人心就不能持久;這一點在最後兩節經文裡隱約提及。

1. 君王都有後繼者,就是那第二位,就是起來代替老王的少年人,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也可能就是第 13 節中所說的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君王到了晚年都不得不眼睜睜看著別人取代自己。

2. 世人讚美早晨升起的太陽,這是情有可原的:日光之下一切行動的活人都隨從那第二位,都擁戴他,都與他交往,都奉承他勝過奉承他的父親,後者被視為行將下臺,因好日子已過而被輕看。所羅門想到了這點,且視之為自己百姓的光景;他死後的百姓果然如此,他們埋怨所羅門的統治,盼望改革。

3. 世人終不能長久安逸滿足:他的百姓貪得無厭(譯者注:和合本譯為他的百姓多得無數),沒有安逸;他們不斷要求改革,卻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4. 這不是新事,在他們以前的(譯者注:和合本譯為他所治理的眾人)都是如此;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例子,連撒母耳和大衛都不能永久得人心。

5. 過去如此,將來也會是如此:在他後來的人也一樣,不會永遠喜悅他,儘管一開始他們都很喜歡。今天高呼和撒那,明天大叫釘他十字架

6. 君王如此關心仰賴百姓,最終卻被他們如此輕看,這實在是君王的最大痛苦;在人沒有信實,沒有恒心。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