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3, 2025

[傳道書] 第十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傳道書第十章



這一章有點像所羅門的箴言,就是一組智慧諺語和觀察,而不像是講道的一部分;但這位傳道者喜歡用格言警句,在講道時也引進許多箴言。這一章所涉及的觀點都是推崇智慧,以及智慧的誡命和法則,用以管理我們的日常交往,遠離愚昧。

I。 他把智慧推薦給普通人,就是社會地位低下的人。

1. 維護名聲,妥善管好自己的事,這是智慧,第 1-3 節。

2. 若是在任何時候得罪了上司,就應當順服他們,第 4 節。

3. 要過安靜平安的生活,不要與那些陰謀結黨、試圖攪亂政府和公眾和諧的人混在一起,他指出這些煽動造反之行徑的愚昧和危險,第 8-11 節。

4. 要管好自己的口舌,12-15 節。

5. 要殷勤工作,照顧家人的需要,第 1819 節。

6. 不要說掌權者的壞話,不要在背地裡說,第 20 節。

II。 他把智慧推薦給掌權者;不要因為百姓在自己的治下要保持和平,掌權的就可以為所欲為;不能這樣,

1. 提拔人當有權可信的官職要非常謹慎,第 5-7 節。

2. 要用智慧管好自己,要豪爽不要小孩子氣,要溫和不要奢華,第 1617 節。若是君王和臣民都按著這些法則盡心盡責,那麼這個國家就蒙福。

1-3 節:智慧的益處

1 死蒼蠅使做香的膏油發出臭氣;這樣,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 2 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 3 並且愚昧人行路顯出無知,對眾人說,他是愚昧人。

在這幾節經文中所羅門表示,


I。智慧人很有必要謹慎不做蠢事;因為一點愚昧智慧和尊榮的人來說都是瑕疵,會傷害他的好名聲,如同死蒼蠅玷污香水一樣,不但發不出香味,還要發出臭氣。注意,

1. 真智慧就是真尊榮,能給人名聲,如同一瓶珍貴的香膏,又可悅又昂貴。

2. 用許多智慧好不容易得來的名聲,可以因一點愚昧就頓然失去,因為名人多受妒忌,被看作有智慧的人犯一點錯就被無限放大,對他們很不利;這點愚昧出現在別人身上也許不足掛齒,但犯在他們身上卻被橫加指責。公開宣告自己屬神的人要非常謹慎行事,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帖撒羅尼迦前書 522),也不要靠近惡事,因為許多隻眼睛正盯著他們看,正等著他們失腳,等著他們品格受污,名聲受損。

II。智慧人比愚昧人在做事方面有許多優勢(2 節):智慧人的心握在右手(譯者注:欽定本將2 節譯為智慧人的心握在右手,愚昧人的心握在左手),能靈巧做事,得心應手,應付自如;他的謀略和勇氣都隨著他,隨時能用得上。但是愚昧人的心握在左手,緊要關頭就沒有頭緒,笨手笨腳,好像左撇子,很快就不知所措。

III。愚昧人凡事都顯出自己的愚昧;沒有智慧沒有德行的人,愚昧或邪惡之人,即使很不顯眼,只要他一行路,就立即顯出自己的愚昧,顯出無知,用極其不得體的方式對眾人說,他是愚昧人3 節),意思是他的愚昧暴露無遺,就像是自己告訴別人一樣。他藏不住自己的愚昧,也不覺得羞恥。罪人不論去哪裡,所犯的罪使自己顏面盡失。

 

4-11 節:君王和臣民的相互責任

4 掌權者的心若向你發怒,不要離開你的本位,因為柔和能免大過。 5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件禍患,似乎出於掌權的錯誤, 6 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 7 我見過僕人騎馬,王子像僕人在地上步行。 8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拆牆垣的,必為蛇所咬。 9 鑿開或譯:石頭的,必受損傷;劈開木頭的,必遭危險。 10 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 11 未行法術以先,蛇若咬人,後行法術也是無益。


這些經文的大致意思是要百姓對政權盡忠盡責。在所羅門統治下,國民非常富有,生活昌盛,這也許使人變得驕傲自大;他們要交很重的稅負,雖然許多人有能力支付,但他們可能對政府不滿,肆機造反。所羅門在這裡對這些人提出必要的警示。

I。百姓不能因個人的不滿而與君王發生爭執(4 節):掌權者的心若向你發怒,若因為受人誤導或因為你的過錯,使君王不喜悅你或威脅到你,不要離開你的本位,不要忘記做臣子的責任,不要失去你的名節,不要一怒之下拋棄你的職位,丟棄你的使命,以為不可能重新得到君王的賞識。不要這樣,要等待,你會發現王並非無可挽回,因為柔和能免大過所羅門在替自己說話,也在替每一個智慧良善的主人或掌權者說話;儘管臣民反叛的時候他發怒,然而當他們順服的時候,他完全可以原諒他們。向發怒的君王妥協遠比同他爭執來得更安全更好。


II。即便國家機構並非凡事處理得當,臣民也不能與君王爭執。他承認日光之下有一件禍患,是君王的禍患,就是唯有君王才能解決的禍患,因為這似乎出於掌權的錯誤5 節);這是掌權者出於個人喜好而不是公共利益所經常犯的錯誤,就是不能任人唯賢,致使愚昧人立在高位,讓頭腦錯亂、家業凋零的人坐上權重之位,而頭腦清醒、家業豐厚的人,儘管其利益能使他們忠實於公眾利益,其豐盛能使他們勝過賄賂和敲詐的試探,卻坐在低位,得不到提拔,也許由於掌權者不懂得賞識他們的才華,或他們不願遷就提拔的標準。惡人晉升,有價值的人反而得不到重用,這是國民的悲哀。這點在第 7 節表明出來。我見過僕人騎馬,這不只是指出身卑微或沒受過教育的人(若僅僅是這樣,那還情有可原,有許多僕人辦事聰明,足以管轄貽羞之子,箴言 172),而是指那些生性卑鄙下賤、唯利是圖的人。我見過這些人騎著馬,像君王那樣威風凜凜,而有能力管理王國的君王或出身高貴且品行兼優的人,卻被迫像僕人在地上步行,又貧窮又被藐視。神就是這樣按自己的旨意懲罰惡民;但是就掌權者的行為來說,這誠然是他的錯誤,是極大的禍患,給臣民帶來極大的憂愁,激起民憤。這是日光之下的錯誤,在日光之上,當日頭不再發光的時候必要扭轉過來,因為在天上惟有智慧和聖潔才居高位。然而,即使君王有錯,臣民也不該離開本位,不該起來反對政權,不該設謀推翻政府;君王也不該太過分,不要讓那些僕人和乞丐坐在馬背上,他們會瘋狂踐踏古老的憲法,威脅顛覆政權。

1. 君王和百姓都不要用暴力促進改革,也不要用武力達成協議,這些都會造成危險的後果。所羅門在這裡用了四個比喻,要警示我們不要胡來,免得傷害自己。君王不可侵犯百姓的權利和自由;百姓也不可叛亂造反;因為,

1)為別人挖陷坑的,十有八九自己必掉在其中,他的暴力行為要落到自己頭上。若是王成了暴君,或臣民成了暴徒,歷史證明他們的下場是非常危險的,還不如各人安心於自己的地位。

2拆牆垣的,指殘舊的牆垣或古老的地標,要小心蛇,就是躲在破舊牆垣裡的毒蛇會出來咬他,有些毒蛇會緊咬住他的手不放(使徒行傳 283)。神按著他自己的旨意,如同牆垣一樣,把君王的特權和權力保護起來,君王在神的特殊保護之下。所以,若是有人陰謀破壞他們的平安、冠冕和地位,那就是自掘墳墓。

3挪移石頭的,就是拆毀城牆或拆毀房屋,會砸到自己,必受損傷,於是就後悔,早知道別去拆就好了。若是有人以救苦改革為名試圖改變一個健全穩定的政權,他很快就會發現挑錯容易,糾正卻難,拆毀好的容易,建立更好的卻難。他更會很快發現自己這麼做無異於玩火自焚。

4劈開木頭的,尤其是如後面的經文所言,用遲鈍的工具來劈木頭(10 節),必遭危險;自己的斧頭會飛出來打到自己的臉。一旦碰上木頭中的結塊,滿以為能用蠻力將其劈開,結果不但太硬劈不開,而且我們的蠻力卻要傷到自己。

2. 君王和百姓要以智慧與溫和彼此相待: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智慧能引導掌權者如何處理騷動的百姓,一方面不消極怠慢,免得他們膽子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不嚴厲制裁,免得惹怒他們物極必反。同樣地,智慧也能引導臣民得益處,知道君王強硬的時候該如何回應,使自己不但不失去君王的鍾愛,還能以謙和的諫言(不像羅波安的臣民那樣提無理的要求)、耐心的順服與和平的方式贏得他的青睞。這條法則在其他人際關係上也用得上,使人人都得安慰。讓智慧引導我們使用溫和的方法,避免暴力。

1)智慧教導我們要打磨所使用的工具,不要讓工具生銹,免得多費氣力,第 10 節。倘若我們先把工具磨快,意思是在每一個難題上事先考慮好什麼該說,什麼該做,就可以省去很多氣力,避免許多危險,處理好這些難題,且作工的時候無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能平穩順手。智慧教我們如何讓自己以及手下的人變得鋒利,不以詭詐行事(詩篇 522),而是乾淨靈巧地工作。割草人磨刀的時候從不吝嗇自己的時間。

2)(譯者注:欽定本將11 節譯為不行法術蛇就咬人,多言也是無益智慧教導我們要用法術馴蛇,不要以為自己能發出嘶嘶的聲音蓋過蛇的聲音(11 節):蛇若不被歌聲或音樂聲所馴服就會咬人,好像塞耳一樣詩篇 5245);多言也是無益,不要以為憑藉許多的話就能勸得住蛇,要懂得如何馴服它。口舌之主(這個短句是這個意思),指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掌權者,這樣的人就像未馴服的蛇一樣危險;但若溫和謙卑地順服,且以此為馴蛇術,你就有安全,就能脫離危險;所以,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指的是溫和的智慧。恒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箴言 2515)。雅各用禮物馴服以掃,亞比該對大衛也是這樣。若一定要說話,不說惹怒人的話就是智慧。

 

12-15 節:愚昧人的卑劣

12 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滅自己。 13 他口中的言語起頭是愚昧;他話的末尾是奸惡的狂妄。 14 愚昧人多有言語,人卻不知將來有甚麼事;他身後的事誰能告訴他呢? 15 凡愚昧人,他的勞碌使自己困乏,因為連進城的路,他也不知道。

所羅門在前面談到智慧的益處,在處理事務的時候有何等大的好處,這裡他指出愚昧的害處,如何令人顏面盡失;他這麼說,也許因為他想起了那些叫愚昧人立在高位的掌權者。

I。愚昧人多有言語卻不得要領,常用許多又不合宜又有害的廢話顯出自己的愚昧來;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說出的話是恩惠,從心裡釋放出恩惠來,叫聽的人得著恩惠,說出的話是良善,與自己的身份相稱,對周圍的人有益處;但愚昧人的嘴不但表明自己該受譴責,顯出荒謬,而且因煽動的言語觸犯政府而受到追討,以致要吞滅自己,毀滅自己。亞多尼雅說愚昧的話,就自己送命列王紀上 223)。有許多人沉淪是因為被自己的舌頭所害詩篇 648)。看看愚昧人是如何說話的。

1. 他的話始於自己的軟弱和邪惡:他口中的言語起頭是愚昧,指的是纏累在心中的愚昧,就是敗壞的泉源,一切污染的溪水都由此流出,就是禍患的府庫,一切邪惡的東西都由此而出。他一開口說話,你就能看出他的愚昧;他說的第一句話就無意義,就失控,如同他自己就是失控的人。

2. 他的話演變為怒氣,容易傷害別人:他話的末尾是奸惡的狂妄,指他的話所造成的結果。他沒說上幾句話,就開始發怒,最後像頭腦錯亂的人那樣不可收拾。他的目的就是傷害;一開始就無節制,最後給別人造成許多傷害;苦毒之根結出苦膽和苦艾。注意,始於愚昧而終於狂妄,這並不奇怪,因為失控的舌頭越放縱就越殘暴。

3. 愚昧人屢試不爽(14 節):愚昧人多有言語,尤其是容易動怒的愚昧人,他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不知道何時停止。他說的話定要蓋過別人,儘管他無非是重複自己的話。言語中沒有重點,沒有說服力,只有徒然的數量;言語不斷重複,因為不然的話更無人理會。注意,許多人無涵養卻多有言語,心中越虛雜訊越大。接下來那句話可以這樣理解:

1)指責愚昧人漫無邊際的吹噓,要做什麼,要有什麼等等,卻不思想人人都知道的一點,就是人生在世不知將來有什麼事箴言 271),更不知道身後的事,就是他死後的事。我們若是想到自己對將來之事一無所知,也極不確定,就會大大減少毫無意義的愚昧話。這句話也可這樣理解:

2)嘲笑愚昧人話語重複。他多有言語,如若不然人卻不知他說的是什麼,因為他愛說話,就重複自己的話,之後要發生什麼事誰能告訴他呢?這好比奧維德的詩句:

在眾山之下是他們,我說他們在眾山之下。這種枉然的重複稱為許多重複話馬太福音 67

I.       II。愚昧人多有勞碌卻漫無目的(15 節)凡愚昧人,為了做成一點事,他的勞碌使自己困乏

1. 他們的勞碌非常愚蒙荒唐。一切的勞碌都是為了這個世界,為了自己的肉體,為了會朽壞的食物。他們在勞碌中費盡力量,耗盡心機,由勞乏而得的歸於虛空哈巴谷書 213;以賽亞書 55 2)。他們選擇做的事全是累贅,沒有自由。

2. 必要的勞碌本該有益且輕省,對他們卻是困乏,因為他們笨拙愚蒙,作工成了勞碌。若是有一點智慧,作工本該是享樂。有許多人抱怨說敬虔的生活是重擔,但若基督徒的敬虔在基督智慧的引導下,就不會有這樣的抱怨。愚昧人在無盡的追求中精疲力盡,毫無果效,因為連進城的路他也不知道,意思是他們連最簡單的事也不能明白,好比進入一座大城,一般人是不可能迷路的。人若是不謹慎管理自己的事,就會失去安慰也得不到益處。但通往天堂之城的路是寬廣的;行路的人雖愚昧,也不致失迷以賽亞書 358)。

 

16-20 節:君王和臣民的相互責任

16 邦國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樂,你就有禍了! 17 邦國啊,你的王若是貴胄之子,你的群臣按時吃喝,為要補力,不為酒醉,你就有福了! 18 因人懶惰,房頂塌下;因人手懶,房屋滴漏。 19 設擺筵席是為喜笑。酒能使人快活;錢能叫萬事應心。 20 你不可咒詛君王,也不可心懷此念;在你臥房也不可咒詛富戶。因為空中的鳥必傳揚這聲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說這事。

所羅門在這裡觀察到,

I。國家興旺與掌權者的品性十分有關;國民有福還是有禍取決於君王是善還是惡。

1. 若是君王像孩童且奢侈度日,百姓不可能快樂(16 節):邦國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就有禍了!即使是迦南地這最榮耀的國家也不例外,這裡不是指年齡像孩童(所羅門年輕的時候國民在他治下很快樂),而是指智慧像孩童。王若是像孩童那樣軟弱愚鈍,變化不定,喜怒無常,輕信讒言,不理朝事,這對國民是災禍。頭腦若不清,身體就不穩。也許所羅門此時預見到自己的兒子羅波安的惡行(歷代志下 137);他一生都像個孩童,無論是王室還是王國都跟著遭殃。群臣若早晨宴,意思是群臣以肚腹為自己的主,以自己為肚腹的奴隸,這對國民同樣是災禍。若是君王像個孩童,但群臣有智慧且信實可靠,兢兢業業,國家還有指望;但如果他們放縱在宴樂中,貪圖肉體的滿足而不顧公眾利益,如果他們非常不合宜地在早晨就吃喝,審判官成了美食家,吃喝不是為了活著,活著反倒為了吃喝,那麼這個國家還有什麼指望!

2. 掌權者若是慷慨主動,溫和節制,有責任心,那麼百姓會是何等快樂,第 17 節。若要國家蒙福,

1)主權就必須在尊貴的原則之下,王必須是貴胄之子,受尊貴的精神鼓舞驅使,藐視一切低劣的、與高尚的品性格格不入的、有害於公共利益的事,關心公共利益過於自己的利益。智慧、道德、敬畏神、愛心、隨時準備為人類謀福,這些都使皇家血脈成為尊貴。

2王手下的官員必須盡心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不是滿足自己的肚腹;他們應當按時吃喝(詩篇 14515),我們都要按時吃喝,免得看不見神的恩賜。當官的吃喝應該是為要補力,就是為了叫自己的身體更好地服事靈魂,更好地事奉神,事奉自己的國家,不為酒醉,不叫自己變得不配服事神服事人,尤其是坐在審判席上的,不該因酒謬行審以賽亞書 87),不該喝了就忘記律例箴言 315)。君王若成了謙和的榜樣,最富有的人若知道如何為別人著想,那麼國民就是有福的。

II。懶惰的習性於私於公都是很有害的(18 節):因人懶惰,因人手懶,指荒廢事業,貪圖安逸宴樂,房頂塌下,先是房屋滴漏,漸漸就傾倒而下。若不維護好屋頂,不及時修理滴漏,雨就會滲進來,屋樑腐爛,房屋就不適合居住。家事也是如此;人若不用心盡忠職守,不管好自己的店鋪,不照料自己的事業,很快就會欠債,就會入不敷支,不但不能為子女積攢,反而越來越少。在公眾事業上也是如此;王若是像孩童那樣不問朝政,群臣若早晨宴樂,不努力做事,國事就會受損,國家利益就要受害,尊嚴就要被侵犯,國力就要削弱,疆土就要失喪,公義就要被阻,國庫就要空虛,根基就要動搖,這一切都是由於自私自利之人的懶惰,這些人本該稱為補破口的,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以賽亞書 5812)。

III。君王和臣民一般來說都很努力賺錢,因為錢很有用,第 19 節。他似乎喜歡錢過於喜歡嬉笑:設擺筵席是為喜笑,不僅僅是為了吃,主要是為了朋友之間的樂趣,這裡指的不是愚昧人的嬉笑,那是狂妄,而是智慧人的喜笑,可以使他們更好地工作和學習。屬靈的筵席為了屬靈的喜笑,那是在主裡的聖潔喜樂。酒能使人快活,使生活變得喜樂,但錢能叫萬事應心,能衡量萬事。俗話說:錢能主宰一切。酒能使人快活,卻不能當房屋,不能當床,不能當衣服,也不能成為子女的分;但錢卻可以,若是有足夠多的話。若沒有錢就不能擺設筵席,若沒有錢提供生活所需,即使有酒也不會快活。錢本身不能叫萬事應心;錢不能吃不能穿;但作為貿易的媒介,錢能在今生叫萬事應心。想要得到什麼,都可以用錢換得。不過錢不能叫靈魂應心;它不能買罪得赦免,不能買神的恩惠,不能買良心的平安;靈魂不能憑著能壞的金銀彼得前書 118)得救贖,也不能得保守。有人將此應用在掌權者身上;他們放縱於奢靡癲狂、宴樂嬉笑,不但荒廢正業,而且由於錢能叫萬事應心,於是就用很重的稅負壓榨百姓,若是這樣,百姓就遭殃了。

IV。百姓要格外小心,不要心存不忠的念頭,也不要組織幫派集團陰謀顛覆政權,因為他們多半會敗露且被公諸於世,第 20 節。雖然掌權者會犯錯,但不論在什麼場合下都不要指責蔑視他們的管理,要爭取最好的結果。在這裡,

1. 他用命令的語氣教導我們不可咒詛君王,也不可心懷此念,心裡不要咒詛政府。所有的罪都源於我們的心,所以心中的惡念要及早對付壓制,尤其是叛國煽動的念頭。在你臥房也不可咒詛富戶,富戶指君王和官員,臥房指不滿政府的小集團。不要與這些人來往;不要與他們同謀創世紀 496);不要和他們一起咒駡政府或陰謀顛覆政府。

2. 他這樣命令是為了我們的安全。陰謀再隱蔽,空中的鳥必傳揚這聲音,傳給君王,他有許多密探,超過你的想像,有翅膀的也必述說這事,你就會迷茫,會毀滅。神看見人暗中的行為,聽見人暗中的言語;若是他願意,他會用最料想不到的方法將之公諸於世。你這樣豈不被權力所傷嗎?你豈不應該懼怕掌權的嗎?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你若作惡,卻當懼怕羅馬書 1334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