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1, 2025

[箴言] 第二十三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二十三章

 


1-11 節:警惕不要奢侈不要貪婪

1 你若與官長坐席,要留意在你面前的是誰。 2 你若是貪食的,就當拿刀放在喉嚨上。 3 不可貪戀他的美食,因為是哄人的食物。

這裡警告我們不要過奢侈的生活、順從肉體的慾望、放縱於吃喝,這樣的罪最容易困擾我們。

1. 這裡告訴我們何時會進入這樣的試探,何時會陷入這樁罪:你若與官長坐席,面前會有豐盛的食物,各種各樣應有盡有,這酒席真是少見;你會像哈曼那樣,只會想到這就是給你的尊榮(以斯帖記 512),是天賜良機要滿足自己的味覺,卻忘記這是擺在你面前的網羅。可能對不習慣於這種場面的人來說這更是一種試探,更危險。

2. 這裡指示我們在這種時候更要警惕。

1們必須意識到自己在危險之中:要留意在面前的是什麼,是什麼肉什麼酒,使你可以選擇對自己來說最安全的食物,最不容易吃喝過量。留心在面前是什麼人,若他是智慧良善的官長,必會因賓客在桌前不按理吃喝而覺得受侮辱。倘若我們與官長坐席尚且如此,那麼在主的聖餐桌前與官長的官長一起坐席,豈不更要留意在面前的是誰,使自己避免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哥林多前書 1127,免得這桌子成了自己的網羅。

2)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保持矜持:拿刀放在喉嚨上,意思就是要約束自己,如同把利劍懸在頭頂上,不要過量。讓以下這些話都成為放在我們喉嚨上的刀: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路加福音 2134);因為人所做的事,神必都審問傳道書 1214);醉酒的,不能承受神的國哥林多前書 610拉丁文裡的奢侈一詞意思是喉嚨要裝備自己抵擋這樁罪。寧可節食簡餐,一想到暴食就如同喉嚨被割,也不要放縱於驕奢淫逸之中。不要只知餵養自己,無所懼怕猶大書第 12 ),當試探來臨之際,我們要特別畏懼。

3)我們必須說服自己以聖潔的眼光蔑視肉體的滿足:你若是貪食的,就必須立即約束自己,且以此作為懼怕神的表現。你若是快要陷入暴食的危險,就當拿刀放在喉嚨上,這可能當時很管用。但這還不夠:斬草要除根,要徹底治死控制你的慾望;不可貪戀他的美食。注意,我們應當察驗自己的過犯究竟是什麼,若是發現自己貪圖肉體的享受,就不但要提防外來的試探,還要治死內在的敗壞。人的本性渴望食物,聖經也教導如何為食物禱告,但貪戀美食卻是一種慾望,不能憑信心為美食而禱告,因為這些東西常常於身心無益,於人的地位無益。美食是欺人的食物,所以大衛在禱告中不但不求美食,反而抵制(詩篇 1414。美食吃起來津津有味,但吃下去會反胃變酸,會讓人厭惡。美食不如人所想像的那樣令人滿足,因為凡為肚腹之物,即使美味可口,吃多了也會令人厭倦,於是就想往更多別的美食。越是滿足放縱自己的胃口,就越令人想入非非,煩惱不斷,也就越不能滿足;美食只會使人暴食過量,不會滿足人。而美食一旦成了哄人的食物,那就更是如此,順身體之慾卻逆靈魂之需,佔據人心,不能事奉神;不僅如此,哄人的食物奪走人心,使心靈遠離屬靈的美食,敗壞人的口味。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貪戀哄人的東西呢?

 

4 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 5 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

一些人被肚腹所困(2 節),另一些人成了貪婪的奴隸,所羅門在這裡針對貪婪的人。人們在貪愛錢財上自欺,如同在貪愛美食上自欺一樣,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注意,

I。他如何勸誡貪心的人不要辛苦折磨自己(4 節)。不要過於勞碌求富,不要過分指望增加產業和財富。人必須努力工作,爭取過舒適的日子,按著自己的地位和條件為子女和家人提供生活所需,但人不應當好高騖遠。不要光想著發財,把致富當作自己首要目標,定為最高的人生目的(提摩太前書 69)。貪婪的人以為自己有智慧,想像自己若是能達到某種富有的程度就能完全幸福。休仗自己的聰明,因為這是錯誤的想法;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 12 15)。

1. 好高騖遠的人手裡的事超過自己所能掌控,因此所過的日子像奴隸且總是疲於奔命。別做那樣的傻瓜;不要勞碌求富。要做你的財富和工作的主人,不要做它們的奴隸,不要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詩篇 1272),一切的勞碌只是為了致富。若適當工作,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以弗所書 428),這是我們的智慧和責任。若不適當工作,只是為了堆積自己的財富,這是我們的罪和愚昧。

2. 這樣的人心裡的盤算超過自己所能明白,因此所過的日子常常充滿焦慮和懼怕。別這樣自尋煩惱:休仗自己的聰明;老老實實工作,不要耍什麼新花樣,挖空心思找竅門。順服神的智慧,不要靠自己的聰明(箴言 356)。

II。他如何勸誡貪心的人不要自欺,不要過度愛慕追求那虛無且令人心煩的財富;因為,

1. 財富不實在,不能滿足人: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豈要像愚昧人那樣使自己的眼睛跟著焦慮和強暴飛來飛去嗎?注意,

1)這世上的東西都是虛無的。它們本質存在,是神所賜的禮物,但在恩典的國度裡卻都是虛無之物。它們不能給靈魂帶來快樂,不是靈魂的分,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樣,也不是我們心中想的那樣。它們只是假像,是影兒,要欺騙迷信它們的靈魂。它們是虛無的,因為再過片時就要歸於無有,就不屬於我們。它們在使用中滅沒,不再時尚。

2)所以,若定睛在世上之物,將之當作最好的東西,當作我們的寶物,當成我們一切行為的目標,像老鷹撲食那樣飛過去,那就是愚昧。你豈能做如此荒唐的事?你這有理性的被造之物,豈能愛慕影兒?眼睛是為追求理性智慧之能力而設,你豈能將之扔給那麼不值得追求的東西?沾手立足在這世界上已然足夠,千萬不要搭上眼睛,心靈的眼睛;那是為思想更好的事所預備的。我兒!你這有信仰之人豈能如此侮辱神(我們的眼睛應該注目在神身上),如此濫用自己的靈魂?

2。財富不牢固,不能持久。財富乃不定之物,確是如此:它們必長翅膀,向天飛去。我們越是定睛看財富,財富就越要飛走。

1)財富會離我們而去。緊抓住財富不放的人不能長久抓住;不是財富離我們而去就是我們離財富而去。聖經說財物要像溪流那樣流去(約伯記 2028),這裡說要像鳥那樣飛去。

2)當我們花大力氣得到財富,且開始因財富而大大自豪快樂的時候,也許財富會突然離開我們。貪婪的人坐在財富上像母雞孵蛋那樣,直到小雞羽翼漸豐,然後就離開了。又好比一個人看見一群野雞飛到自己的地裡就歡喜,把它們視為己有,因為它們在自己的地裡;極至走近,它們立即飛走且飛到別人的地裡去。

3)財富的翅膀是自己的翅膀,有自己的敗壞本能,自己的飛蛾和鐵銹,它們性本消耗,像一把塵土,輕輕一捏就從手指間滑落。雪花落在地上不會瞬間即逝,且悅人眼目,但若是抓起來放在懷中,則立即融化消失。

4)財富的失去會是不可阻擋、無可挽回的,如鷹向天飛去,強有力地飛去(無人可擋),再也看不見,再也呼不回(無人可喚回);人若是心裡貪愛財富,財富就會這樣離去,叫人陷入憂愁與煩惱。

 

6 不要吃惡眼人的飯,也不要貪他的美味; 7 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他雖對你說,請吃,請喝,他的心卻與你相背。 8 你所吃的那點食物必吐出來;你所說的甘美言語也必落空。

驕奢宴樂的人喜歡吃喝玩樂的場所,而貪婪吝嗇的人則喜歡吃別人的飯,自己也好節省一些。這裡勸誡這兩種人不要輕易接受任何人的飯局,尤其不要不請自來。注意,

1. 有些人表面上殷勤待客,心裡卻沒有誠意。他們能說會道:他說,請吃,請喝,因為宴席的主人理應這樣款待客人;但他們有惡眼,吝嗇客人所吃的每一口,尤其是吃白食的人。他們表面看起來慷慨大方,名聲也是這樣,但他們愛財如命,只是不愛自己的朋友,以致心中沒有安慰,不能自娛,也不能以朋友為樂。吝嗇人的宴席是他的苦行。人若是如此自私、卑鄙、小氣,以致無心款待自己的賓客,他就不該邀請他們,這樣只會加上偽善之罪。讓這樣的人繼續吝嗇下去吧。愚頑人不再稱為高明,吝嗇人不再稱為大方(以賽亞書 325)。

2. 人若接受這種吝嗇不情願的邀請,就不會得安慰: 不要吃這些人的飯,讓他們自己吃。不要占慷慨大方之人的便宜,也不要叫自己成為別人的累贅;特別不要與那些卑鄙無誠意的人有瓜葛。寧可與誠心相邀之人共進素食,也不要貪圖無誠意之人的美食。因此,

1看人要看他的心。因為他說你的好話,你就覺得要像朋友那樣尊敬他,你也的確這樣待他,但是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他的為人與他口中所說的無關。我們的內心誠然也是這樣,對神對人都是這樣;若是沒有誠心,敬虔和友情都沒有價值。

2看食物要看是否能消化,是否適合你。他請你盡情地吃,但不久就露出自己吝嗇的心態,他心怎樣思量就會表露於色,你就會看出他並不歡迎你,於是你所吃的那點食物必吐出來。一想到這點,你就恨不得把剛剛吃的食物吐出來,把你回應他的恭維、感謝他好客之道的話統統收回來。你所說的甘美言語也必落空,你和他彼此之間的甘美言語都要落空。

 

9 你不要說話給愚昧人聽,因他必藐視你智慧的言語。

這裡指示我們不要把珍珠丟在豬前馬太福音 76),不要給褻慢人任何機會蔑視取笑聖物。要抓住一切合適的機會傳揚神聖的事,這是我們的責任;但是,

1. 有些人聽見什麼都要取笑一番,不管所聽見的話多麼通達恰當。他們不但蔑視智慧人的話,而且還蔑視最能夠造就他們的智慧;他們對智慧特別反感,似乎智慧會陷害他們,需要提防一樣。

2. 這樣的人丟棄了好勸告好教誨的益處,智慧人不但可以拒絕說話給這些愚昧人聽,也應該如此行。愚昧的,叫他仍舊愚昧,不要在他們面前浪費口舌。若是人不願聽智慧人所說的智慧話,那就不說,到智慧可以受到尊敬的地方去說。

 

10 不可挪移古時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兒的田地; 11 因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他必向你為他們辨屈。

1. 無父的孤兒在神的特殊保護之下;神不但憐憫他們(何西亞書 143),也要為他們伸張正義。神是他們的救贖主,是他們至近的親屬路得記 312),要為他們撐腰,傷在他們身上就如同傷在神身上。作為救贖主,他為他們辯屈,抵擋傷害他們的人,不但用各樣方式保護、爭取他們的權利,並且為他們申冤。神大有能力,是全能者;他無所不能,最傲慢最有能力的欺壓者也不是他的對手,而且會發現與神為敵就會滅亡。

2. 因此人人都應當謹慎,不要在任何事上傷害孤兒,或侵犯他們的權利,無論是暗地裡挪移古時的地界,或以武力侵入他們的田地。他們無父,無處申訴他們的冤屈;他們是孩童,不甚明白自己的冤屈。人的尊榮感,特別是對神的敬畏,都叫人不要傷害孩童,尤其是無父的孩童。

 

12-16 節:父母的責任

12 你要留心領受訓誨,側耳聽從知識的言語。 13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14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 15 我兒,你心若存智慧,我的心也甚歡喜。16 你的嘴若說正直話,我的心腸也必快樂。

1. 為父的教導子女。所羅門在這裡勸說他要好好留心這本書,尤其是那些經句和教誨,要聽從知識的言語,以此可知自己的責任、危險和利益,不要以為光聽就足夠了,而是要用心思想,要喜愛,且順服在這些言語的權柄之下。教導若是針對人心,人心就會思想這些教導。

2. 父的管教子女。心軟的父母捨不得管教子女,遲遲下不了手。但所羅門認為管教是必須的,是父母的責任,因此該管教的時候他不敢不管教(不管教子女就是寵壞子女);他用人的杖責打他這是輕的管教,用人的鞭責罰他撒母耳記下 714),不是用抽牲畜的鞭。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杖不但不會殺死他,反而很有必要阻止他不走惡道,不在惡道上殺死自己。責打的時候沒有歡喜,只有憂愁,對父母對子女都是憂愁;但管教若有智慧,有善意,伴隨著祈禱,有神的祝福,則不失為快樂的方法,能防止他徹底毀滅,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我們要關心子女的靈魂,看見他們有下地獄的危險就該用盡一切辦法,以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把他們從永世的火湖邊緣搶回來。皮肉受些苦,換來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得救。

3. 為父的勉勵子女,告訴他們,

1他期望什麼,這些都是為子女自己的益處,就是心存智慧,嘴說正直話,就是他能在良善的道德標準約束之下,特別是藉著這些標準管好自己的口舌。年輕的時候學說正直話、不敢說壞話的人,長大了就會做正直事。

2)若是達到他的期望,這對他會是多大的安慰:你心若存智慧,我的心也甚歡喜,要因你而歡喜,也因我而歡喜,因為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關愛和苦痛,因我的心而歡喜,因為它為你痛了無數次,而現在你終於以感恩回報。注意,子女的智慧就是父母和教師的喜樂,看著他們按真理而行約翰三書 14)就是最大的喜樂。孩子啊!你若有智慧良善,若敬虔有良心,神就會喜悅,這就是我們的喜樂。我們會感到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報,無數次為你的祈禱得到令人慰籍的回應,我們不再擔心,不再需要嚴厲地看顧著你,今後你和我們的日子都要好過得多。若是我們得以長壽,就要懷著喜樂,盼望你成為我們的信譽和安慰,盼望你為你那一代人高舉基督的名,盼望你能在今世過安逸的生活,在來世過喜樂的生活。

 

17-28 節:父母的建議

17 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 18 因為至終必有善報,你的指望也不致斷絕。

1. 必要的告誡,不要看好褻慢人的昌盛: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不要對他們任意作惡或成功而心懷不滿,要可憐他們而不是嫉妒他們。這些不過是他們今生的福分詩篇 17 14);不,簡直就是他們的毒藥(箴言 132)。我們不應該對神的旨意心存不滿,似乎埋怨神縱容這一切,也不該希望自己也像罪人那樣。你心中不可效法罪人(有人這樣理解);不要做他們的事,不要走他們的路,不要用他們的方法致富,儘管他們用那些方法就致富。

2. 引導我們常把神放在心上: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每天都要如此。我們必須在行為上敬畏神,獻上聖潔的讚美,順服他的誡命,遵行他的旨意,時刻留心討他喜悅;我們必須在意念上敬畏神,思想他的榮美,依從他的意願,且以此為樂。我們必須專心敬畏神(詩篇 11938),以此作為我們一切言行的首要準則。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要時時在心裡敬畏神,尊重他的權威,懼怕他的忿怒。我們必須永遠心存畏懼。

3. 要做到以上兩點的原因(18 節):因為至終必有善報,至終必有指望耶利米書 2911)。惡人的昌盛至終必有結局詩篇 7317),所以不要嫉妒他們;你的苦難必有善報,所以不要灰心,你的事奉必有善報,你的工作和爭戰都要成就,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翰一書 418),你的指望不但不致斷絕,不但不致落空,反而要成就,遠遠超出你的想像。思想到將來,就能幫助我們輕看現在的困難和苦楚。

 

19 我兒,你當聽,當存智慧,好在正道上引導你的心。 20 好飲酒的,好吃肉的,不要與他們來往; 21 因為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好睡覺的,必穿破爛衣服。 22 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 23 你當買真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 24 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 25 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 26 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 27 妓女是深坑;外女是窄阱。 28 她埋伏好像強盜;她使人中多有奸詐的。

這些是父母給子女的好勸言,旨在教導父母應該對子女說什麼,使他們可以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箴言 226)。我們看到,

I。迫切呼籲年輕人留心聽敬虔父母的良言,不僅是這裡所說的話,也包括一切有益的教誨:我兒,你當聽,當存智慧19 節)。這要證明你是聰明人,也能叫你更有智慧。通道是從聽道來的羅馬書 1017),智慧也一樣。這裡又說(22 節):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他有權柄管轄你,也深愛你,你大可放心,他對你沒有別的意圖,只希望對你有益處。我們應當敬重生身的父希伯來書 129),他們生了我們,養育我們。我們更應當順服萬靈的父,他造了我們,是我們生存的源頭。母親也一樣,因著對神的責任也因著對孩子的愛,教誨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不可在她年老的時候藐視她,也不可藐視她的善言。母親年老,必然就是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他們不要以為自己已經不需要她的教誨,反而因她許多的年歲和智慧應該更加尊重她。輕蔑侮慢的年輕人也許會嘲諷老邁母親的勸言,以為自己不屑聽取老婦人的話;然而這麼做會得到報應,不但因為他們無視良言,也因為他們輕視良母,令她憂愁(箴言 3017)。

II。強調這個呼籲的依據,就是這會給父母帶來極大安慰(2425 節)。注意,

1. 子女有責任知道如何安慰良善父母的心,且要常常安慰他們,使他們大得快樂,在他們衰敗的日子,在他們說我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臨近的時候傳道書 121),能夠因子女的幸福而快樂,就像巴西萊希望金罕那樣(撒母耳記下第 19 章)。

2. 子女公義且有智慧,這就是父母的喜樂。義就是真智慧;行善也是為自己的益處。子女理當有智慧(就是有知識有學問)而且公義(就是誠實良善),不但以公義管好自己(就是有良心有善意),而且以智慧管好自己(就是通達穩重)。若有子女能做到這些,尤其是所有的子女都這麼做,父母就會非常高興,就不會想太多自己為子女付出的努力;他們會非常慰藉,會感謝神;特別是在苦痛中生育、在苦痛中養育他們的母親,會更是歡欣,會覺得這是最好的回報,會忘記所有的苦痛,因為一個智慧良善的人成了自己勞碌的產物,他來到這個世界,成了世人的祝福。

III。這裡有一些一般的誡命,有關智慧和道德。

1. 要在正道上引導你的心,第 19 節。我們要關心引導自己的心;心靈的衝動和感情必須用在正道上,必須有好的引導。若是心被引導,腳步也就會被引導,言語也就會端正。

2. 要買真理,不要賣真理,第 23 節。引導管理人心的就是真理,沒有真理就沒有良善;沒有正確的準則就沒有好行為。惟有明白真理相信真理,才能遠離罪,才能盡忠職守。而要明白真理就必須有智慧和教誨,所以,

1)我們要買,意思是要甘心放棄一切來換取真理。所羅門沒有說要花多少錢來買,因為花多少錢都不算貴,要不惜一切代價;不管花多少錢都不會後悔。若要花錢買知識,且定意要在這麼好的事上不缺乏,那就該買真理。財富要為獲得知識所用,而不是知識為獲得財富所用。若我們精心尋求真理,盼望尋見真理且盼望能分辨真偽,就要去買。皇天不負有心人。若我們寧可放棄世俗的利益也不拒絕真理,不忽視真理,就要去買;這是無價的珍珠,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去買,寧可放棄產業、生意、愛好,也不要放棄信心和良心。

2)我們不要賣真理。不要用真理來換取樂趣、榮譽、財富或世上任何東西。不要為了任何世俗的利益而忽略研習真理、否定真理或不服真理的管轄。那純正的話語要常常守著提摩太后書 113),無論如何不能放棄。

3. 要將你的心歸我,第 26 節。神用這段勉勵,像對待兒女那樣對我們說話:兒子啊,女兒啊,要將你的心歸我神向我們每個人要求的是心;無論我們給他什麼,若不獻出我們的心,就不會蒙悅納。我們要愛神。我們要用心與他交談,要思想他,且將此作為最高目標。我們必須堅固心中的意念,以實際行動委身給主,且以此為喜樂。不要在神與世界之間分心;神要的是全部。要盡心愛主你的神申命記 306)。我們要隨時回應這樣的呼召,我的父,請接受我的心,接受它,按你的旨意改變它。擁有它,在它裡面設立你的寶座。

4. 你的眼目要喜悅我的道路,第 26 節。要定睛神話語的法則,定睛神旨意的作為,定睛神百姓的好榜樣。我們的眼目要定睛在這些事上,像抄寫的人定睛看抄本一樣。這樣才能走在正道上,且能持之以恆,一如既往。

IV。以下這些罪最能毀壞智慧的種子和靈魂中的恩德,最能毀壞靈魂。這裡特別告誡不要犯這樣的罪。

1. 好飲酒好吃肉,第 2021 節。這個世界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罪,看到這樣的試探,所有年輕人都要警惕,遠離這罪。不要好飲酒;我們可以喝一點酒提摩太前書 523),但不能多,不能以酒做交易,不能喝過量。不要好吃肉,不要學以色列人,他們過分追求滿足慾望,說,給我們肉吃呢民數記 114)。保羅毫不為吃肉所動,雖然他有吃肉的自由,卻定意永遠不吃肉,免得叫弟兄跌倒哥林多前書 813)。不要吃過量的肉。吃肉要有節制,就像有節制喝酒一樣。不要奢侈吃肉,不要一味追求美食佳餚。有些人用餐不僅圖享樂,還追求虛榮,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要吃好,似乎這成了人的裝飾,實際上卻是基督徒的羞辱,把肚腹當成了神。不要好飲酒,不要好吃肉。所以,不要與好飲酒好吃肉的人來往;不要認同他們,免得你效法他們的道,不知不覺陷入到這罪中,或不再厭惡這些罪。他們很想讓你與他們為伍,因為敗壞的人很想敗壞別人。因此不要讓他們得逞,不要鋌而走險。所羅門指出犯這罪的代價,指出它會使人貧窮:既然人不認為這樣的罪能毀壞他們心中貪愛的屬世利益,那麼當神警告他們這罪會傷害他們屬靈永恆的事,他們就更加不以為然。好飲酒好吃肉的人不喜歡悔改,儘管聽說這樣必致貧窮,甚至聽說這樣會下地獄,也不以為然。好飲酒導致好睡覺,讓人變得愚蠢,不關心自己的事業,且走向毀滅:就這樣本來很有信譽的人,也必穿破爛衣服

2. 嫖妓。這是另一樁罪,能奪去我們本該獻給神的心(何西亞 411。所羅門向我們顯明這罪的危險,第 2728 節。

1)若是陷進去,很少有人能擺脫出來。這就如同是深坑,是窄阱,幾乎不可能抽身而出;因此要遠離它的邊緣,這是智慧。要留心不要靠近它,因為很難從中退出來。良心本該引領人遠離它,但卻被它所敗壞,失去了神的恩惠。

2)這罪如同在人身上施魔法:妓女埋伏好像強盜,她裝作友情至上,卻暗藏禍心,要搶奪他們的財物,卸下他們的裝備和飾物。即使人受過道德教育且努力要擺脫她,她卻設下埋伏,要在他們不防備的時候發動攻擊,搶佔先機。因此,我們千萬不要放鬆。

3)這罪最能在一個國度中散發邪惡與不道德:她使人中多有奸詐。一個妓女能毀滅許多可貴的靈魂,能敗壞整座城。它叫惡人增多,叫不誠實的人增多;不但使丈夫對妻子不忠,僕人對主人不忠,還會使許多敬虔的人放棄信仰,違背與神所立的約。不潔淨的家因此成了瘟疫之家,在位從事公共利益的人必須嚴加制止。

 

29-35 節:警惕不要放縱

29 誰有禍患?誰有憂愁?誰有爭鬥?誰有哀歎(或譯:怨言)?誰無故受傷?誰眼目紅赤? 30 就是那流連飲酒、常去尋找調和酒的人。 31-32 酒發紅,在杯中閃爍,你不可觀看,雖然下嚥舒暢,終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 33 你眼必看見異怪的事(或譯:淫婦)你心必發出乖謬的話。 34 你必像躺在海中,或像臥在桅杆上。 35 你必說:人打我,我卻未受傷;人鞭打我,我竟不覺得。我幾時清醒,我仍去尋酒。

所羅門在這裡迫切警告我們不要醉酒,要強調前面所說的(20 節)

I。他告誡所有的人要遠離醉酒的試探(31 節):酒發紅,你不可觀看。在迦南地,紅酒被認為是最好的酒,也被稱為葡萄之血。鑒定酒的人常以酒的顏色為其中一項標準;他們說有些酒看上去非常可愛,似乎在說,來吧,喝我呀;在杯中閃爍,下嚥舒暢,也許是其味濃郁而令人陶醉。有人說醉人的酒能使熟睡的人說話(雅歌 79)。但是你不可觀看。

1. 不要順從自己的感覺,要順從理智,順從敬虔的法則。不要貪愛悅人眼目的東西,以為悅人視覺必能悅人味覺。要讓思想糾正自己的錯覺,確信悅人眼目的實際上非常有害,要堅決抵制。不要讓你的心跟著眼目走,眼目是欺人的嚮導。

2. “不要在酒的魅力前顯得很勇敢,或在其他罪面前顯得很勇敢;不可觀看,免得你動心,免得你摘禁果。注意,惟有遠離一切犯罪的機會和一切犯罪的開端,才能遠離罪;要在靠近誘惑的時候產生懼怕感,免得被誘惑所勝。

II。他列出許多醉酒的惡果,為的是強調他的警告。要當心誘餌,畏懼魚鉤:終久會咬你32節)。所有的罪到頭來都是痛苦,醉酒尤其是這樣。它咬你如蛇:醉酒過量使人得病,得水腫或致命的病;人要潦倒乞求,傾家蕩產;尤其當良心蘇醒,人就會在恐懼和憤怒中反省自己;最糟糕的是醉酒的杯最終變成令人顫抖的杯,變成神的忿怒之杯,人要永遠喝渣滓,卻無一滴水涼涼自己的舌尖。若要擺脫這試探的威力,就必須看見將來有審判,看見若不悔改將會有什麼結局。最終它會咬人(原文是這個意思);所以要思想最終的結局。然而這位受聖靈感動的作者重點列出醉酒在今世造成的看得見的惡果。

1. 醉酒使人捲入紛爭,叫人與別人爭吵,所言所行給別人機會與自己爭吵(29 節)。他說,有禍患?誰有憂愁?在這世上誰沒有禍患和憂愁?許多人不得已才有禍患和憂愁;但醉酒之人卻故意為自己造成禍患和憂愁。有爭鬥就有禍患和憂愁,而醉酒之人是張嘴啟爭競的愚昧人(箴言 186)。酒一入,理智就出,火氣就上,接踵而來的就是在醉酒中的吵鬧、扭打和爭吵;許多煩人的官司就是這樣開始的。此外還有怨言,就是用言語爭吵,互噴惡言;這還不夠,你會無故受傷,因為醉酒之人已經不能分析原因了,所以他們不分青紅皂白胡亂揮拳,別人對他也是這樣。人若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而受傷,為了保護合法權益而受傷,這是人的光榮;但若是為了滿足情慾而無故受傷,這是人的恥辱。不僅如此,醉酒之人傷在敏感處,他們眼目紅赤,是內傷的症狀;他們眼目昏花,面目全非。這是因為,

1)喝太久,流連飲酒30 節),原本應該花時間料理有益的事或去睡覺,好讓自己第二天好好工作,卻在酒友身上浪費時間。啊!成千上萬的人就這樣浪費寶貴的光陰,每一寸浪費的光陰到那日都要追討!

2)喝太烈的酒。他們常去尋找調和的酒;到處詢問:哪裡有好酒?他們尋找調和的酒,就是最香的酒,也是最使人頭暈的酒。這些人如此甘心犧牲自己的理智去追求口味!

2. 醉酒使人不潔,使人張狂(33 節)。

1眼光失控,在淫婦身上流連,心中與她們犯姦淫。酒是油慾望是火。眼必看見怪異的事(有人這樣理解);人一旦喝醉,連屋子都圍著他們轉,看什麼都覺得奇怪,連自己的眼睛都不相信。

2)口舌失控,胡言亂語;心必發出乖謬的話,就是違背理智、抵擋敬虔、不顧禮節的話;若不是喝醉,這些話連他們自己都感到羞恥。平時說起話來又可愛又明確,一旦喝醉人是何等言語荒謬,語無倫次!

3. 醉酒使人爛醉如泥(34 節)。醉酒之人不知身在何處,也不知所言,不知所為。

1)他們頭暈目眩,躺下睡覺時像在海上顛沛,或像臥在桅杆上;他們的頭像是在游泳,睡不安穩,睡不醒,惡夢連連。

2)他們失去判斷力,像臥在桅杆上那樣顛沛不定:他們喝了就忘記律例(箴言 305),錯解默示以賽亞書 287),言語和意念都是天馬行空。

3)他們不留心危險,不懼怕危險,在神和人的斥責面前無動於衷。他們已到了死亡的邊緣,到了咒詛的邊緣,像臥在桅杆上那樣敞露在危險面前,卻仍照睡不誤。神的震怒擺在面前,他們不感到畏懼;神的審判臨到,他們不感到疼痛;把他們捆綁起來,他們不叫喚。把醉酒之人扔到樹林裡去,他感覺不到這是懲罰。人打我,我卻未受傷;我竟不覺得;我渾然不知。醉酒之人成了樹幹,成了石頭;他們連動物都不如,簡直是行屍走肉。

4. 最糟糕的是醉酒令人心剛硬,明擺著有這麼多傷害,仍一意孤行,死不悔改:我幾時清醒?掙脫爛醉的鎖鏈簡直是枉費心機;酒意剛剛過去,他又一頭栽進去,一大早就口渴,又喝酒去了。他的道德感和榮譽感盡失,天良喪盡,竟然還大言不慚地說,我仍去尋酒。這是枉然,我喜愛飲酒,我必隨從他們耶利米書 225)。這是口渴反求酒,是追求濃酒,這樣的人必要面對可怕的下場(申命記 291920)和禍患(以賽亞書 511);既然有這結局,我們就該在一開始就以理智制止醉酒:酒發紅,你不可觀看。

---------------------------------------------------------------------------------------------------------第二十三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