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十七章
第 1-5 節:譴責虛假和欺壓
1 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
這些話提倡家庭成員彼此的愛與和諧,這非常有利於人生的安慰。
1. 人生在世可以居低位,工作艱苦,環境艱苦,每人只有一塊餅,一塊乾餅,但若在和諧安寧中度日,沒有嫉妒,沒有敵意,彼此親熱,彼此照顧,那就是安逸的生活。人可能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滿足於神的主權,且彼此滿足于各自的豁達,就仍有和平與安寧。草屋裡能找到神聖的愛。
2. 活在爭競中的人,整日爭吵不休,互相傾軋,雖有萬貫家財,設筵滿屋,仍沒有安逸的生活。神不會祝福這樣的人,也不祝福他們的財產。他們品味不到任何樂趣,良心也沒有安寧。愛能使乾餅甘甜,而爭競則使滿屋的筵席變酸變苦。一點點惡酵能敗壞所有的樂趣。
2 僕人辦事聰明,必管轄貽羞之子,又在眾子中同分產業。
1. 真品德不能以地位來衡量。大家都知道兒子在家中的地位高於僕人(約翰福音
8:35),但有時候僕人是聰明人,是家中的祝福和信譽,而兒子反倒是愚昧人,是家中的累贅和羞辱。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創世紀 15:2),儘管亞伯蘭不認為他能承受自己的家業,卻是家中的一員,且替以撒物色妻子。相反地,以實瑪利是兒子,卻使家庭蒙羞,且嘲諷以撒。
2. 真地位卻要以品德來衡量。一個僕人若是有智慧,能管好各樣的事,就該倍受信賴,不但應與兒子共同管理,還要管轄貽羞之子,因為神定意要愚昧人作慧心人的僕人(箴言 11:29)。不僅如此,通達的僕人 也許大受主人的賞識,甚至獲贈部分給兒子的產業,在眾子中同分產業。
3 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
1. 世人的心由神的意願而定,更由神的審判而定:如同鼎為煉銀,為試煉也為提煉,神也照樣熬煉人心;他要鑒察人心是否端正,也要提煉端正的心,使之更純潔(耶利米書 17:10)。神用苦難熬煉人心(詩篇 66:10,11),在熔爐中揀選他的百姓(以賽亞書 48:10),叫他們更純潔。
2. 惟有神熬煉人心。世人可以用鼎或爐子提煉金銀,卻無法彼此熬煉人心;唯有神可以這樣做,他鑒察人心,也管轄人心。
4 行惡的,留心聽奸詐之言;說謊的,側耳聽邪惡之語。
1. 設謀作惡的人用虛假和謊言來支持自己:行惡的,留心聽奸詐之言,且得意洋洋地聽,叫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他們聽妄圖造成社會動盪的人,大肆搜集醜聞和謠言,要污蔑政府和法治。
2. 隨意撒謊的人聽起謊言來也是津津樂道:說謊的人很留心聽惡意誹謗之舌,希望能得到些什麼,把自己的謊言嫁接上去,使自己的謊言增添幾分成色。罪人互相聯手;凡是與壞人為友,且需要壞人幫助的人表明自己就是壞人。
5 戲笑窮人的,是辱沒造他的主;幸災樂禍的,必不免受罰。
1. 踐踏窮人,嘲笑他們的貧乏和外表的寒酸,訓斥他們貧窮,欺負他們軟弱,欺壓傷害他們,這些都是大罪,是辱沒造他們的主,是公開輕視辱沒神。窮人的境地是主命定的,他擁有他們,眷顧他們,也能隨已意叫我們落到同樣的境地。這樣辱沒造物主的人應當知道他們要被追究(馬太福音 25:40,41;箴言 14:31)。
2. 喜歡看見或聽見別人受苦的人,自己就有陷進痛苦的危險:幸災樂禍的人借別人的毀滅來抬高自己,當神的審判臨到別人時就拍手稱快;叫這樣的人知道,他必不免受罰,忿怒的杯就要臨到他(以西結書
25:6,7)。
第 6-11 節:普通真理
6 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父親是兒女的榮耀。
確實這樣,應該這樣,若是他們做得好,就會是這樣。
1. 父母年邁的時候,看著子孫成長過程中邁著美德的步伐,維護且提高家庭的聲譽,這是父母的榮耀。人若是能活著看見自己的子孫(詩篇 128:6;創世紀 50:23),看著自己的家由子孫堅立,看著他們按著神的旨意服侍那一代人,這是人的榮耀,就像戴上冠冕,叫人在這世上的安慰得以成全。2.
孩子們能有聰明敬虔的父母,
能在自己長大且在世上立足之後看著父母仍然健在,這是孩子們的榮耀。認為年邁父母是累贅,嫌他們活得太久,這樣的孩子違背人性。而孩子若是智慧良善,就應盡可能成為父母的榮耀,以致當父母在沒有喜樂可言的老年能成為他們的安慰。
7 愚頑人說美言本不相宜,何況君王說謊話呢?
這裡指出兩件非常荒唐的事:
1. 無名之人成了演講之人。不可理喻、沒有謀略的愚頑人,自以為能做遠不可及、遠不配做的事,這是多麼不相宜!在所羅門的箴言裡,愚頑人就是惡人;這樣的人說美言本不相宜,因為他的美言中有謊言。恨惡教誨的人怎敢傳說神的律例(詩篇 50:16)?基督不准汙鬼說他們知道他是神的兒子(使徒行傳 16:17,18)。
2. 有名望之人成了詭詐之人。可鄙之人像哲學家政治家那樣演講固然不合宜,一派胡言,無人理會,然而若是君王或有尊榮的人,不惜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別人對他的信賴而公然撒謊、掩飾、不守諾言且毫不羞恥,這就更不合宜。謊言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合宜的,對君王尤其不合宜。當今政局如此敗壞,居然認為君王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必遵從自己的諾言,不懂得如何掩飾的人不懂得如何作王。
8 賄賂在饋送的人眼中看為寶玉,隨處運動都得順利。
這句話的本意是要表明,
1. 有錢在手的人以為他們什麼都能做。有錢人把一點錢當作寶玉,且不可一世,以為這寶玉不僅是裝飾,也是權力,人人都要就範,連公義也不例外。這閃亮的寶石所到之處,他們以為能令所有人眼花繚亂,叫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萬能。
2. 眼裡看著錢、心裡想著錢的人會不顧一切想得到錢財:賄賂在受賄的人眼中看為寶玉;錢能大大影響他,他會跟著錢走,向左向右都可以,沒有公義、違背良心都可以。
9 遮掩人過的,尋求人愛;屢次挑錯的,離間密友。
1. 與親戚鄰舍和平相處的方法是凡事爭取最好的結果,若非有礙於他們的安全,決不搬弄不利於他們的言語和行為,也不關心不利於他們的言語和行為,也不關心不利於我們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兩者都不計較,凡事從最好的方面考慮。「這不是故意的,別放在心上。這是健忘所致,忘了吧。這也許對你無損,別跟他計較。」
2. 挑錯能失去愛,而屢次挑錯則最容易離間朋友,彼此為敵;重複話不會令人失去什麼,但事情本身卻越來越糟,人的脾氣也會越來越爆。最好的方法是赦免或遺忘。
10 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
1. 對聰明人來說,一句話就足夠了。一句溫柔的責備不是進入聰明人的腦子,而是進入他的心,給他巨大的影響;只需給他的良心一點暗示,根本不需要爭吵,更不必訴訟。
2. 對愚昧人來說,責打都不管用,不能叫他認識到自己的錯,無法使他悔改,無法使他將來更謹慎。愚蠢任性的人很少能通過責罰得到什麼好處。一句“你就是那人”就已令大衛懺悔(撒母耳記下 12: 7),但法老在埃及諸多災禍之後仍然剛硬。
11 惡人只尋背叛,所以必有嚴厲的使者奉差攻擊他。
這裡提到惡人的罪惡和懲罰。
1. 他的罪惡。尋隙背叛神以及神的管轄,專門與人做對爭吵,這樣的人無疑是惡人。惡人尋隙吵鬧,有人這樣理解。有些人懷有敵對心態,無緣無故就與人做對,且方式惡劣,難以駕馭,沒有節制。背叛之人尋隙傷害人(有人這樣理解),尋找一切機會破壞公共和諧。
2. 他的懲罰。既然輕微溫和的方法不管用,所以必有嚴厲的使者奉差攻擊他,指某種可怕的審判,諸如奉神差遣的使者。天使是神的使者,他們被用來擔當公義的使者(詩篇 78: 49)。撒但是死亡的天使,他要被釋放且臨到這樣的人,撒但的使者也是這樣。他的王要差遣毒蛇纏繞他,把他剪除。用腳踢刺的(使徒行傳 26:14)必被刀劍等候(約伯記 15:22)。
第 12-16 節:重要的諺語
12 寧可遇見丟崽子的母熊,不可遇見正行愚妄的愚昧人。
1. 怒氣衝衝的人像頭野獸。儘管平時他還有一些智慧,在無法控制怒氣的時候,他就是正行愚妄的愚昧人。怒氣填胸、滿臉怒氣的人是愚昧人。他失了人性,成了熊,憤怒的熊,丟了崽子的母熊;他像母熊對熊崽子那樣放縱自己的慾望和脾性(熊崽子雖醜陋,畢竟是自己所生),像母熊尋找丟失了的熊崽子那樣發瘋似地發洩自己的慾望和脾氣,像母熊那樣氣勢洶洶對待一切阻擋它的人。
2. 這樣的人非常危險,要侵犯一切擋道的人,不管是無辜之人還是他的朋友,都不例外,如同丟了熊崽子的母熊,認定第一個遇見的人必為強盜。怒氣是短暫癲狂。這種異常憤怒的人,比憤怒的熊更難阻止,更難逃離,也更難防備。所以我們要好好檢點自己的脾氣(免得過了頭造成傷害),顧及自己的顏面;要避免與脾氣暴躁的人來往,在他們發怒的時候躲避他們,為的是顧及自己的安全。讓人發怒(羅馬書 12:19)。
13 以惡報善的,禍患必不離他的家。
這裡形容惡意害人之人,
1. 對朋友毫無感恩之心。他荒誕之極,對恩惠毫無感覺,常常以惡報善。大衛就遇到過以敵意回報他愛心的人(詩篇 109:4)。以惡報惡是強暴之舉,而以惡報善則是魔鬼的作為。這樣的人本性邪惡,他定意不以善回報,反以復仇為懷。
2. 對家人無仁慈之心,給家人帶來咒詛。這樣的罪招致的懲罰不但要臨到惡人本身,還要臨到後代,因為他給後代積攢怨恨。大衛因為以惡回報烏利亞的好意,所以刀劍必永不離開他的家(撒母耳記下 12:10)。猶太人用石頭回報基督的善行,所以他的血要歸在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身上。
14 紛爭的起頭如水放開,所以,在爭鬧之先必當止息爭競。
這裡說的是,
1. 紛爭起頭的危險。一句過火的話,一個沖人的回應,一道憤怒的命令,一句輕蔑
的反問,都能生出第二個,然後是第三個,等等,直到像決堤的大壩一樣。一旦水沖出一小條道,它就會衝開缺口,至終將一切衝垮,不可阻擋,不可減退。
2. 善意的告誡,要小心第一點紛爭的火星,一旦出現要立即撲滅。要畏懼冰塊破裂,一旦破裂就會越來越破。所以必當止息爭競,不要等到看見最壞的結果,那時恐怕太晚了;在第一時間就要止息。在爭鬧之先就要止息;若是可能,在爭鬧之前就要止息。
15 定惡人為義的,定義人為惡的,這都為耶和華所憎惡。
這裡顯示何為得罪神,
1. 被委任當司法行政的法官、陪審員、證人、起訴人、律師等,判罪人無罪,或定無辜人有罪,或縱容導致此類事件發生。這違反了政權存在的目的;政權存在的目的是保護好人,懲治惡人(羅馬書 13:3,4)。而定惡人為義的,不管是出於憐憫還是保護生命,同樣會惹怒神,定義人為惡也是一樣。
2. 任何人為罪和罪人辯護,掩飾或姑息罪惡,或挑戰道德和敬虔,以致混亂主的正道(使徒行傳 13:10),混淆善惡之間永恆不變的界限。
16 愚昧人既無聰明,為何手拿價銀買智慧呢?
(譯者注:欽定本將既無聰明譯為既無心,指無心向學)這裡談到兩件令人驚訝的事:
1. 神對愚昧人的大善,叫他手拿價銀買智慧,使他得知識和恩德,在今世和來世都可為他所用。我們具備有理智的心思,有恩典,有聖靈的作工,藉著禱告能親近神;我們有時間有機會。有好的產業(有人這樣理解)就有機會買教誨而得智慧。良善的父母、親戚、傳道人和朋友都能幫助我們得智慧。這就是價銀,是有價值的價銀,是他連得。手拿價銀,意思是擁有價銀;這話卻離你甚近(申命記 30:14)。這價銀是為了得,是為我們的益處,是為了得智慧,就是我們這些愚昧人最需要的東西。我們有理由相信神考慮到我們的需要,於是就給我們提供這些機會,同時他也預知我們不會好好利用這些機會。
2. 人的大惡,他無視神的恩惠,無視自己的利益,真是荒唐不可理喻:他無心向學,無意學智慧,也對得智慧的價銀不感興趣。他無心,即沒有能力,沒有意願,也沒有勇氣提高自己。他把心思用在別的地方,所以就無心顧及自己的責任,也不顧自己的靈魂。為何價銀要浪費在這種不配得的人身上呢?
第 17-19 節:真友情
17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
這裡表明親密友情所具有的力量,我們應當意識到這一點。
1. 朋友應始終一貫為朋友。若不是如此就不會有真友情;若出於真心且本著良善的原則,就必是真友情。有人交朋友帶著虛假和自私,他們的愛心隨自己的脾性而變,為自己的利益而存,因此他們的友情隨風飄蕩,說變就變。他們是燕子朋友,夏天向你飛來,冬天離你而去,這樣的朋友還是不要的好。但如果友情是通達的,慷慨而誠懇,如果我因他的智慧、道德和良善而愛他,只要他一如既往,即使他遭遇貧困或羞辱,我仍愛他。基督是我們的良友,他愛我們到底(約翰福音 13:1),我們也要這樣愛他(羅馬書 8:35)。
2. 對待苦難中的朋友應該特別小心,特別溫柔:弟兄為幫助弟兄姐妹而生,與他們在本性上密切相連,以致他切身體會到他們的重擔,也本能地強烈盼望幫助他們。我們必須常常思想自己因何而生,不但思想因何做人,也思想因何有這樣的身份,因何有這樣的關係。焉知我們進入這樣的家庭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以斯帖記 4:14)?如果我們不對朋友盡責,就沒有達到交朋友的目的。有人這樣理解:常有愛心的朋友生來就是(意思是:能成為)患難中的兄弟,也應該如此評價。
18 在鄰舍面前擊掌作保乃是無知的人。
雖然所羅門崇尚患難中的朋友(第 17 節),但他並不願意任何人以慷慨待友為名而虐待自己的家人;我們各方面的義務必須相輔相成。注意,
1. 儘量遠離債務,尤其不要作保,這是智慧。有時一個人可以在朋友不在場的情況下為他說句公道話,等他出現就自己擔待;但是當著朋友的面作保,在朋友在場的情況下這麼做,就好像他自己的話不算數,被認定無力償還債務或不誠實,既然這樣,誰還能為他說話呢?
2. 無知的人常常落入這樣的網羅,令家人受損,因此不能太相信這樣的人能處理好自己的事,必須加以引導。
19 喜愛爭競的,是喜愛過犯;高立家門的,乃自取敗壞。
1. 爭吵不休的人染上一身的罪:喜愛爭競的,就是在世界上喜歡打官司,在信仰上喜歡糾纏不清,在平時交往中喜歡吵鬧,不在火堆裡就渾身不自在,這樣的人喜愛過犯;因為許多罪都與它有關,這是一條下坡路。這樣的人表面上是為真理,為爭取自己的榮譽和權利,實際上是喜歡罪惡,是神所恨惡的。
2. 野心勃勃的人常常給自己惹出許多麻煩,常導致毀滅:高立家門的,意思是蓋華貴的屋子,至少高貴的正門,可以傲視鄰舍,這樣的人是自取滅亡,大費周折最後害了自己;他的門太大,以致房子和產業都出門而去。
第 20-28 節:愚昧與邪惡
20 心存邪僻的,尋不著好處;舌弄是非的,陷在禍患中。
1. 搞陰謀詭計對我們沒有好處,什麼都得不到:心存邪僻的,就是撒不和諧的種子,滿有怨氣的人,得不到任何利益足以平衡自己所失去的寧靜和名聲,也得不到任何理性的滿足;他尋不著好處。
2. 背後說人對我們危害極大:舌弄是非的,就是蔑視侮慢,惡言誹謗的人,陷在一個接一個的禍患中,失了朋友,惹怒敵人,自找苦吃。許多人因管不住舌頭而代價慘重。
21 生愚昧子的,必自愁苦;愚頑人的父毫無喜樂。
這句箴言強調一件令許多智慧良善的人深有同感的事:生一個愚昧邪惡的孩子是多麼悲哀愁苦!看這裡,
1. 世上的事是何等不可靠,我們不僅常常對世事失望透頂,還因自己常寄予厚望而煩惱。我們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約翰福音 16:21),但若他成了邪惡之人,父親就寧可這人沒有生出來。押沙龍這個名字意思是父親的平安,但他成了父親最大的麻煩。孩子今後可能成為父母的愁苦,這一點叫人不那麼渴望生孩子,生了孩子也不那麼覺得喜悅。然而痛苦中的父親不該抱怨,因為倘若兒子是愚頑人,畢竟是自己生的愚頑人,因此必須凡事往好處爭取,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因為亞當按自己的形象生子。
2. 我們一旦遭受痛苦(就像得了不良孩子或別的什麼事)就拋棄了所有的憐憫之心,這是多麼不明智:愚頑人的父心中異常愁苦,什麼事都毫無喜樂。他應該感謝自己才是,即便是那樣的愁苦,世上也有足夠的喜樂可以平衡。
22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1. 喜樂是健康的。神要我們身體好,不僅為我們的身體預備食物,也預備良藥,且在這裡告訴我們最好的良藥是喜樂的心,不是沉迷於虛榮、世俗、淫蕩嬉笑的心。所羅門自己談到那樣的嬉笑,那不是良藥,而是狂妄(傳道書 2:2);那不是食物,而是毒藥;有何功效呢?這裡指的是在主裡的喜樂之心,帶著歡愉事奉他,以此為享受而得安慰,尤其是歡愉交往所帶來的安慰。神允許我們歡愉,也給我們歡愉的原因,這是神的憐憫,特別是藉著他的恩典他賜給我們歡愉的心。這對藥有好處(有人這樣理解),意思是能使所服的藥更有效。也可理解為這對身體是良藥,讓身體更舒適更能發揮功用。但若嬉笑是良藥(指消遣娛樂),則要少用,擇機而用,不要當飯吃,只能當藥來用,要謹遵醫囑,要按規矩辦。
2. 心中憂傷常常導致身體多病:憂傷的靈,被痛苦的重擔所壓垮,尤其是被罪惡感或懼怕忿怒所傷害的良心,使骨枯乾,浪費基本的水分,枯竭骨髓,使身體只剩下骨架。因此我們要小心,要祈禱,不要落入憂傷的境地不能自拔,因為這會叫我們落入煩惱,也會落入試探。
23 惡人暗中受賄賂,為要顛倒判斷。
1. 賄賂是何等之惡:受賄賂作假見證、假裁定或假判決,這樣的人是惡人;做這樣事的人覺得羞愧,因為他受賄,極其隱蔽地受,在暗中取過來,他知道贓物就在那兒等著他;如此巧妙地藏匿,他若是願意的話足可不讓自己的良心發現。惡人暗中賄賂人(有人這樣理解),因為受賄的是惡人,行賄的同樣是惡人。
2. 賄賂是何等管用,居然能顛倒判斷。公義之道不但被阻擋,還被扭轉為不公義;最大的壞事在正義的掩飾下完成。
24 明哲人眼前有智慧;愚昧人眼望地極。
1. 有智慧且隨時學以致用的人被視為明哲人。他將智慧擺在眼前,像行船用的羅盤,他總是定睛在上面,像抄寫人定睛在抄本一樣;不必尋找,隨手捏來。
2. 輕浮輕狂、做白日夢的人永遠不配辦正事。這樣的人是愚昧人,一事無成,眼望地極,東看看西看看,哪兒都看,什麼都看,但該看的卻不看,不能定睛在一件事上,不能追求一個目標,沒有定性。明明應該致力於學識或事業,但腦子裡卻裝著無數件毫不相關的事。
25 愚昧子使父親愁煩,使母親憂苦。
1. 孩子邪惡對父母而言是痛苦。他們令父親生氣(這個詞是這個意思),因為他們藐視他的權柄,也令母親憂愁憂苦,因為他們濫用她的慈祥。父母同是受苦之人,應該互相安慰,互相支持,努力爭取過得好一些,母親要安撫父親的怒氣,父親要減輕母親的愁苦。
2. 所羅門常常重複這樣的話,可能因為他自己深有體會;不過,這樣的事經常發生。
26 刑罰義人為不善;責打君子為不義。
掌權者和百姓之間常有分歧,這樣的分歧經常發生,
1. 掌權者應注意千萬不要刑罰義人,千萬不要叫行善的懼怕(羅馬書
13:3),這麼做是濫用自己的權力,背叛所受託的責任。這是不善,意思是說這是邪惡的行為,會有惡果,不管他們的目的何在。君王若成了暴君,成了逼迫者,他們的寶座就坐不穩。
2. 百姓應注意千萬不要挑政權的毛病,因為責打君子,或詆毀政權,或用秘密手段攻擊政權,就像那十個支派在所羅門加稅的時候造反一樣。這些都是惡事。有人這樣理解:責打無辜人為不義。掌權者必須注意千萬不要使行善的人受累;做父母的也不要用不公正的訓斥惹兒女的氣(以弗所書 6:4)。
27 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28 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
人有兩種方法可顯出自己有智慧:
1. 脾氣好,心裡甜美鎮靜;性情溫良的有聰明,寶貴的性情(原文如此);他善於看顧自己的性情,恰到好處,不偏不倚,自己舒適,別人也樂意。恩德的性情是寶貴的性情,使人受愛戴,能引導他的鄰舍(箴言 12:26)。他有冷靜的性情(有人這樣理解),不發脾氣,也沒有造成騷動或混亂的敗壞脾性的苗頭,而是平穩安定。冷靜的頭腦加上溫暖的心,這是受人愛戴的脾性。
2. 管好自己的舌頭。
(1)聰明人寡少言語,因為怕說錯話:有知識的人,且希望善用知識的人,都是小心翼翼的人,真要說話的時候就說到點子上,少言為的是有時間細想。寡少言語,因為少言強如謬言。
(2)愚昧人若有足夠的才智管住自己的舌頭,多聽,多看,少說,那麼別人就定把他當成有智慧的人。愚昧人若是靜默不言,直率之人就把他當成聰明人,因為他沒有顯出愚昧來,別人會以為他在細心觀察別人的言語,在積累經驗,在思想該說什麼,好說出智慧話。看來要使人有好感,要左右別人的想法並非難事!但愚昧人若靜默不言,神卻知道他的心,也知道心中堆積的愚昧;對神而言,心思就是言語,所以他審判人的時候絕不受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