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1, 2025

[箴言] 第二十一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二十一章

 


1-31 節:其他諺語

1 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

1. 不但如所羅門所言,人的腳步在神的手裡(箴言 2024),連人的心也在神的手裡。神能改變人心,藉著強大的、不可思議的功運行在人心裡,能叫最死心塌地的心回轉,也能叫最躊躇不前的心勇往直前,如同農夫藉著運河或水溝,隨意將水引如自己的田裡,不需改變水的本性,不需強迫;神的旨意也是如此,能發揮人的自由意志,同時為了自己的目的也能加以引導。

2. 君王的心也在神的手中,不管他們多麼有能力有特權,都與平常人一樣。君王之心測不透(箴言 253),對人來說更難掌握;他們有國家機密,有冠冕的特權;但是君王不但在神眼裡,也在神手中。君王由神而立。最大的獨裁者也在神的管轄之下;他使諸王同心合意,遵行他的旨意(啟示錄 1717;以斯拉記 727)。

 

2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

1. 我們很容易片面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行為,很容易看自己的品行過於所該看的,好像自己沒什麼毛病。人所行的,包括一切的行為,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驕傲的心很巧妙地給惡道帶上面具,使之看上去像正道,實際上遠非如此,為的是堵住良心的口。

2. 我們確信神要按照事實審判我們。不管我們面臨什麼樣的審判,耶和華衡量人心。神看我們的內心,按著人的內心審判他們,按著人的原則和用意審判他們的行為;神所判斷的人心與我們真實的心完全一致;他用完全無誤的天平衡量人心(箴言 162)。

 

3 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

1. 暗示許多人欺騙自己,以為獻了祭,就能躲避公義,能把自己從不義中買贖回來,能使自己所行的都看為正2 節)。我們禁食以賽亞書 583)。平安祭在我這裡箴言 7 14)。

2. 明確宣告,過義人的生活(就是行公義,愛憐憫)遠比虛浮昂貴的祭物更蒙神的悅納。獻祭是聖舉,若是憑著信心,帶著悔改之心,神必悅納,否則神必不悅納(以賽亞書 111)。即使是這樣,神更喜悅道德義務(撒母耳記上 1522),這表明獻祭並非一成不變,也不應成為永久的義務(彌迦書 66-8)。信仰的重點在於履行在神面前的責任,在於行公義,在於輕看世界,在於愛自己的鄰舍;這些都能討神的喜悅,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得多馬可福音 1233)。

 

4 惡人發達(發達:原文是燈),眼高心傲,這乃是罪。

這可以理解為向我們顯明,

1. 惡人的特徵。眼高心傲,對神對人都侮慢無禮,時刻在耕作計畫(譯者注:欽定本將發達一詞譯為耕作),設計陷害別人,這樣的人實在是惡人。惡人的燈乃是。罪是惡人的驕傲和野心,是他們的榮耀和喜樂,是他們的專長。

2. 惡人的悲哀。他陰謀算計,精心策劃,這些都是他的罪;他陷在罪惡之中,自掘墳墓。惡人的專長和樂趣就是罪,派翠克主教這樣解釋。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完全不顧神的榮耀,所以他們耕作乃是罪,難怪他們獻祭也是罪(箴言 158)。

 

5 殷勤籌畫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

1. 致富之道。若是想在世上安居樂業,就必須殷勤工作,不怕勞苦,不怕困難,兢兢業業,把握各樣的機會,盡心盡力;不能急躁,不能催逼自己或別人,要合理溫柔,細水長流。不但要殷勤,還要創新。殷勤籌畫與殷勤工作同樣重要。計畫與工作同樣是好的。通達殷勤的人不就是這樣的嗎?這樣的人豐衣足食。

2. 致貧之道。行事急躁,在自己的事上魯莽不動腦子,不願花時間思想,貪圖利益,不擇手段,通過不正當的行徑和不明智的謀略叫自己暴富,這樣的人必走向貧窮。他們指望自己的想法和計謀能成全自己,實際上卻是毀了自己。

 

6 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

這裡顯示一些人的愚昧,他們指望以不誠實的手段獲取財富,生意場上欺壓剝削別人,作假見證,偽造契約,只要有利可圖,撒謊不覺得羞恥。也許他們靠這些手段可以發一些財;但是,

1. 他們不會滿足,所得的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心中常有失望和煩惱,沒有安寧,沒有信心,反而時時焦躁不安。他們受自己良心的責備,受世人的指責,因此像浮雲吹來吹去,惶惶不可終日。

2. 們沒想到自己要面臨毀滅。表面上用非法手段牟利,實際上卻是取死;因所得的財富,遭人妒忌算計,也因詭詐之舌求財,要受到神的忿怒和咒詛,會沉淪到地獄中去。

 

7 惡人的強暴必將自己掃除,因他們不肯按公平行事。

1. 不義的本質。用謊言求財(6 節)與搶劫沒什麼兩樣。撒謊就是偷竊;在生意場上撒謊如同偷別人的錢包,別人除了不相信沒別的辦法保護自己。有人說,他可以選擇不相信我,但這不是搶劫的藉口,因為誠信是必須的,是我們欠社會的債。

2. 不義的原因。人不肯按公平行;他們不願付所應當付的,只想扣下一部分,能省下就是賺錢,最後就成了搶劫。不肯按公平行事的人定意要犯罪。

3. 不義的後果,罪人要自取滅亡。惡人的強暴要使他們驚恐(有人這樣理解);他們心裡要充滿恐懼和驚訝,良心要刺痛他們,令他們戰驚(也有人這樣理解),今世要掃除他們,直到永遠,所以他前面說(6 節),他們自己取死

 

8 負罪之人的路甚是彎曲;至於清潔的人,他所行的乃是正直。

這裡說的是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道。

1. 惡人走惡道。人若負罪,其道必彎曲;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道,世人敗壞本是如此。他們都偏離正路詩篇 1423);屬肉體的人都偏離正路。但負罪之人,就是詭詐之人,在一切的事上玩弄陰謀詭計的人,他的路是彎曲的,與一切尊榮誠實的法則完全相反。他的道彎曲,因為你不知道他會出現在哪裡,什麼時候出現;他的道遠離一切的良善,叫人遠離神,遠離神的恩惠。神要遠離這樣的人,一切誠實的人也都要遠離他們。

2. 清潔的藉著他們的行為表明出來,因為他們所行的乃是正直,就是公義合宜,蒙神悅納,受人稱讚。世人之道是叛逆,是負罪彎曲的,而清潔之人,藉著神的恩典得以脫離世人之道,他們的行為正直,就像諾亞在古時那樣(創世紀 71)。

 

9 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

1. 人若是有一個爭吵不休的婦人為妻子,那是多麼痛苦的事!這樣的婦人無論遇到什麼事,甚至常常沒什麼事,都大發脾氣,漫駡丈夫或一切周圍的人;對自己刻薄,也向子女和僕人發怒,這些對丈夫來說都是極大的煩惱。若是人住在大屋子裡,又寬敞又豪華,這樣的妻子會奪去其中的舒適:社交之屋(原文如此),意思是此人本可在此從事社交活動,招待朋友;這一來他和屋子都不能招待朋友,無法享受真友情。這會叫人羞於自己的選擇和管理,顏面盡失。

2. 多數人遇到這樣的痛苦會選擇如何做。他不能行使自己的權柄,認為與這蠻不講理之人理論毫無益處,非但於事無補,反而火上澆油;他的智慧和恩德叫他不要以惡報惡,他也不願意使用任何暴力手法,因此他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躲進房頂的角上,獨自危坐,遠離嘮叨聲。若是能這樣,這是最聰明的做法。寧可這樣也不要離家出走,結交壞人,許多人像亞當那樣,把妻子的罪當成自己犯罪的藉口。

 

10 惡人的心樂人受禍;他眼並不憐恤鄰舍。

這裡顯示惡人的特點。

1. 滿心想要作惡。他的心樂人受禍,渴望作惡,且從中得樂趣,不光是看著有樂趣,作了也有樂趣。罪惡之根在於心,就是人心中的惡念,生出情慾來,行出罪來。

2. 點都不想行善:他眼並不憐恤鄰舍,不憐恤他的朋友和近親,不以仁慈待他們,即使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也這樣。若是心裡定意要作惡,就不放過任何一個擋道的人。他對待自己的近鄰就像陌生人,就像敵人。

 

11 褻慢的人受刑罰,愚蒙的人就得智慧;智慧人受訓誨,便得知識。

這句在前面出現過(1925),表明愚蒙的人有兩條路可通向智慧:

1. 藉著屢教不改的惡人所受的懲罰。褻慢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可以叫愚蒙人清醒過來,受到驚嚇,更好地看清罪之惡,受到警示,不要重蹈覆轍。

2. 藉著教導那些有智慧且願意受教的人:智慧人受訓誨的時候,不但是智慧人本身,連站在一旁的愚蒙人也能得知識。我們自己去聽課,卻意在他人,這樣做並非不義。

 

12 義人思想惡人的家,知道惡人傾倒,必致滅亡。

1. 我們讀到這節經文,就知道明白事理的義人為什麼不妒忌惡人興旺。他們看見惡人的家,也許滿載今生的財寶,也許應該妒忌,但當他們明智地想一想,當他們用信心的眼光看一看,當他們看見惡人要傾倒,必致滅亡,看見咒詛要臨到他們所居住之地,不久就必滅亡,就不但不懼怕不妒忌,反而會蔑視他們,同情他們。

2. 有人有另外一種解釋:義人(指法官或掌權者,就是受託執法、維護公眾和平的人)搜查惡人的家,尋找武器或贓物,對惡人的家庭和周圍之人的品性仔細盤問,好利用自己的權力傾倒惡人,不讓他們繼續害人,直搗不潔淨之鳥的巢穴。

 

13 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

這裡形容沒有愛心之人和他們的下場。

1. 形容這種人:他塞耳不聽窮人哀求,不聽他們缺乏的呼聲,不聽他們的哀慟之聲(定意不顧他們),不聽他們需求的呼聲;他定意不聽他們,把他們趕離自己的家門,不准他們靠近;即使不可避免地聽見了,也不管他們,不為他們的哀聲所動,不把他們當一回事。塞住憐恤的心約翰一書 317),就相當於捂著耳朵使徒行傳 757)。

2. 這種人的下場。他自己要淪為貧困,他自己要呼籲,卻要不蒙應允。人們不會聽,要待他如他曾經待人那樣。神不會聽,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雅各書 213),在地上拒不施捨的人,在地獄裡連一滴水也要不到。充耳不聞窮人哀求之聲的,神也不會聽他們的祈求。我們若聽不見窮人的呼聲,這呼聲必是在控訴我們(出埃及記 222223)。

 

14 暗中送的禮物挽回怒氣;懷中搋的賄賂止息暴怒。

1. 送禮的強大作用。怒氣一旦發作就會非常強烈。大怒的威力是何等可怕!然而一件體面的禮物,若是巧妙處理,能止息一些人原本不可遏制的怒氣,消除暴烈的怨恨。貪心常常是罪之主,能統領別的慾望。金錢就是一切。雅各就是這樣止息以掃的怒氣(創世紀第 33 章),亞比該也是這樣平息大衛的怒氣(撒母耳記上第 25 章)。

2. 常見的行賄和受賄之術。行賄要在暗中,受賄要搋在懷中,因為受賄之人不能叫人以為他貪心,不能叫人知道他受賄,更不能叫仇家看見;而若是在暗中受賄,則平安無事。行賄之人不能公開為之,也不能到處吹噓。但若送禮是為了混淆公義,那就是大惡,行賄之人應當感到羞恥。

 

15 秉公行義使義人喜樂,使作孽的人敗壞。

1. 義人若是看見自己所在的政權能行公義,伸張正義,約束邪惡,若是自己也盡力秉公行義,就感到喜樂和滿足。他們不但行公義,且帶著喜樂行公義,不僅知廉恥,且仰慕美德。

2. 人若是看見法律懲處邪惡與褻瀆之人,就感到恐懼。這對他們是毀滅;若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或為了懼怕刑罰而不得不行公義,這對惡人而言也是極大的煩惱。這句若按字面解釋,意思就是,行敬虔之道就是真喜樂,行邪惡之道就必導致毀滅

 

16 迷離通達道路的,必住在陰魂的會中。

1. 罪人之動:他迷離通達的道路,一旦離開了正道就漫無目的地迷離而去。敬虔之道是通達之道;非真敬虔之人就不是真聰明人;迷離通達道路的人打破了神設立的界限,追隨屬世和屬肉體的行為,像迷失的羊那樣迷離而去。

2. 罪人之靜,就是他的滅亡:他必住在(他必停息,但不是安息)巨人的會中,巨人就是古時的罪人因罪惡而被滅絕;這裡把罪人的下場比作巨人的滅絕,有時也比作所多瑪的毀滅,說他們要在火和硫磺裡有份。這裡也可譯為必住在受咒詛之人的會中,意思是他們在第二次死的權勢之下。會中有許多受咒詛的罪人,成群地被捆綁經火,被摒除在義人之會之外的人要與這些人同住,直到永遠。拋棄天堂之路的人,若不回頭就必要沉入地獄的深淵。

 

17 愛宴樂的,必致窮乏;好酒,愛膏油的,必不富足。

這句話反對過驕奢淫逸的生活,並以敗壞今世的利益為依據。這裡,

1. 形容沉迷於酒宴之人:宴樂。神允許我們享受感官的樂趣,但必須有節制,不能過度。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詩篇 10415),就是使心中更有活力,就是美化自己的面貌。但若是飲酒作樂,一心追求,貪得無厭,極盡感官的樂趣,不顧一切地享樂,將此當成最好的樂趣來品嘗,不願品嘗屬靈的樂趣,這就是沉迷於酒席(提摩太后書 34)。

2. 這樣的人在今世要面臨的懲罰:他必致窮乏;肉體的情慾耗費巨大,有不少人缺吃少穿,靠救濟度日,但過去卻曾經驕奢淫逸,紙醉金迷。許多紈絝子弟最終淪落街頭。

 

18 惡人作了義人的贖價;奸詐人代替正直人。

這裡表明,

1. 公義之人應當如何行:惡人作為地方上的敗類,應該得到懲罰,為的是避免整個民族受到審判,不然的話,許多時候連義人也要捲進去。亞干被石頭打死,就做了公義的以色列全營的贖價(約書亞記第 7 章);掃羅的七個兒子被處死,也做了公義的大衛國度的贖價(撒母耳記下第 21 章)。

2. 神的旨意常常如何行:義人得脫患難,有惡人來代替他箴言 118),所以似乎惡人成了義人的贖價。神寧可叫許多惡人被剪除,也不願離棄自己的百姓。我使人代替你以賽亞書 4334

 

19 寧可住在曠野,不與爭吵使氣的婦人同住。

1. 脾氣失控大大有損於人際關係。容易發怒的妻子讓丈夫的日子非常難過,而她本應該是他的安慰和幫助。不能以和平仁愛相處的就不能過平安喜樂的日子。即使成為一體,若不成為一心,他們的結合也無喜樂可言。

2. 無偶勝於壞偶。婚約之妻是你的伴侶,但她若易怒,與其和她同住,不如住在曠野,風餐露宿。人在曠野裡可以享受神的同在,比爭論不休的親戚和鄰舍強得多。參考第 9 節。

 

20 智慧人家中積蓄寶物膏油;愚昧人隨得來隨吞下。

1. 智慧人積蓄增多,豐衣足食;智慧引導他們收支得當,為將來儲蓄,積蓄寶物,就是積蓄日常用品,以備不時之需,尤其是膏油,這是迦南地的主要商品(申命記 88)。這是在智慧人家中,或作草屋;寧可住樣樣俱全的舊屋,也不願住家務淩亂的豪宅。神祝福智慧人的努力,裝滿他們的家。

2. 愚昧人為滿足自己的慾望揮霍財富,耗盡資財。他們不好好管理,急於花費,不思進取。愚昧的子女揮霍智慧父母所積攢的財富。一個罪人能敗壞許多善事(傳道書 918),浪子就是這樣。

 

21 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

1. 什麼叫做以敬虔為念:就是追求公義仁慈,不滿足於一點善行,而是盡心盡力做自己分內的事,如同勇往直前、生怕落後的人。我們必須行公義,好憐憫,必須持之以恆;雖然不可能達到完美,卻仍要追求完美,且以此為我們的安慰。

2. 這樣做有什麼益處:追求公義的必尋得公義;神要賜恩典給他們行善,行善的時候也有喜樂和安慰。憑良心以公義待人的人會有喜樂和安慰,別人也會以公義和仁慈待他們。猶太人追求公義,卻沒有尋見,因為他們找錯了地方(羅馬書 931)。若非找錯地方,尋找就尋見馬太福音 77),也會尋見生命和尊榮,就是永遠的生命和永遠的尊榮,就是公義的冠冕提摩太后書 48)。

 

22 智慧人爬上勇士的城牆,傾覆他所倚靠的堅壘。

1. 大有能力的人多以為自己能成大事。勇士的城牆以為自己堅不可摧,能倚靠它的堅壘,如此吹噓也如此相信,卻不知危險在即。

2. 智慧人儘管謙卑低調,卻常常成就大事,能藉著智慧戰勝倚靠堅壘的人。弱旅能戰勝勁敵,若是使用得當,能爬上勇士的城牆傾覆他所倚靠的堅壘。智慧人能得人心,用理性的力量征服大眾,這是崇高的征服,勝過豪取強奪。知道自己利益所在的人都願意聽從智慧良善的人,再堅固的城牆也不能阻擋他。

 

23 謹守口與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災難。

1. 我們要謹慎,不要讓自己陷於窘境,不要被網羅和困惑所纏累,不要被困難所撼動,這樣才能保守自己的喜樂,預備心事奉神。

2. 若要保守自己就必須保守自己的口,要有節制謹守口舌,使禁果不能入,偷來的水不能入,吃喝也不過量;也必須保守自己的口,使禁言不能出,不說敗壞的話。時時鑒察自己的言語,就能避免許多麻煩,而失控的口舌會招致許多麻煩。要保守你的心,你的心就會保守你不以口舌犯罪;要保守你的口舌,你的口舌就會保守你的心不致煩惱。

 

24 心驕氣傲的人名叫褻慢;他行事狂妄,都出於驕傲。

這裡說的是心驕氣傲的害處。

1. 使人容易犯罪;叫人張狂,點燃驕傲的怒火。他們常常行事狂妄,似乎發怒就是他們的本行,除了怒氣衝衝,互噴惡言,別無他用。大多數折磨人心、煎熬世人關系的怒氣是驕傲的怒氣。人不能容忍一絲的蔑視,也不能容忍任何衝撞或反駁,很容易不悅,以致立即怒上心頭。他們在怒氣中褻慢人,言語狠毒,對上級侮慢,對平級專橫。驕傲只啟爭競箴言 1310)。

2. 使人蒙羞。他們得壞名聲,人人都稱他們為心驕氣傲的人,無人願意與之來往。人若是注意一下自己的名聲和信譽,就不會放縱自己的驕傲和怒氣。

 

25 懶惰人的心願將他殺害,因為他手不肯做工。26 有終日貪得無厭的;義人施捨而不吝惜。

這裡說的是,

1. 懶惰之人的悲哀,他們的手不肯做工,不務正業,也就沒有正當的生活。他們有能力工作,不輸他人,也有工作機會,只要動手動腦子就行,但他們不願意,還自以為混得不錯參考 2616)。靈魂哪,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路加福音 1219)。但事實上他們這是與自己為敵,因為懶惰不但要叫他們挨餓,奪去生活所需,他們的心願也要刺殺他們。雖然他們的手不肯做工,心裡卻不斷貪圖富貴、享樂和榮譽,若不工作這些都得不到。他們的心願迅猛且得不到滿足;他們終日貪得無厭,叫道,給呀,給呀箴言 3015),指望別人給他們好處,自己卻不動手,更不會給別人好處。這些心願要將他殺害,成為他終身的負擔,折磨他到死,也許會使他走上危險之道,為了滿足自己無盡的慾望而不得善終。有許多人想要得錢供應自己肉體所需,同時卻又不願意花力氣用正當手法賺錢,最後成了強盜,丟了性命。若有人在屬靈的事上懶惰,心中卻願意自己的靈魂快樂,這些心願要將他殺害,要更加定他們的罪,證明這些人明明知道屬靈福分的好處,卻不願花必要的努力去獲得。

2. 誠實殷勤之人的榮耀。公義殷勤的人能滿足自己的心願,不但如此,還因有益於別人而滿足。懶惰的人總是貪得無厭,但義人則總是富足且施捨施比受更有福使徒行傳 2035)。他們施捨而不吝惜,慷慨地給,從不責難人;他們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傳道書 112),從不擔心自己會缺乏。

 

27 惡人的祭物是可憎的;何況他存惡意來獻呢?

獻祭是神聖的事,憑信心、帶著悔改之心所獻的祭,神必得著榮耀,也必悅納。但祭物不但經常不蒙神悅納,反而成了可憎之物,且這是神親自說的,說明為獻祭而獻祭並不可取,並不是最美的,相反有時應該停止祭祀和祭物。以下這些祭物是可憎的,

1. 惡人所獻的祭,他們不按獻祭的真正用意和意義,不認自己的罪,不治死自己的情慾,不改變自己的生命。該隱也獻祭。連惡人都會行外表的信仰禮儀。許多人向神獻上自己的牛羊,獻上嘴唇和膝蓋,卻不願獻上自己的心;法利賽人也捐輸。但人若是可憎(惡人在神眼裡都是可憎的),所行的禮儀也是可憎的;即使他殷勤獻祭也是如此,有人這樣解釋這一節的後半句。儘管他們的燔祭常在神面前(詩篇 508),他們在神看來仍是可憎的。

2. 存著惡意獻祭就更是如此,指他們所獻的祭不僅反映了他們的惡,還為作惡而獻,就像押沙龍的誓言,耶洗別的禁食,以及法利賽人亢長的禱告。人若是顯出一些虔誠,為的是更容易更有效達到貪婪或惡劣的目的,表面聖潔,實際上卻是邪惡,那麼一切的行為都是可憎的(以賽亞 665)。

 

28 作假見證的必滅亡;惟有聽真情而言的,其言長存。

1. 作假見證之人的命運。為了袒護一方或陷害另一方,作偽證或起偽誓,把假的說成真的,或把不知真假的事說成真事,這樣的人若是被察覺,名聲必要毀壞。人也許在情急之下說一句謊言,但作假見證則是故意說謊且在嚴肅情形下說謊,不能不說是大罪,足以毀壞人的信譽。但若是不被察覺,這樣的人也必滅亡;他起假誓時所發的咒詛必會臨到他。

2. 憑良心做事之人的好處:聽神的誡命(就是遵守神的誡命),與鄰舍說實話(以弗所書 425),為真情而言為事實作證,這樣的人其言長存(意思是前後一貫),所說的話前後一致,能說到底;人人都相信他,都聽他的;他說的話要得勝,要戰勝作假見證的人;他的話要存到永遠。真的事永遠都是真的。口吐真言,永遠堅立箴言 1219)。

 

29 惡人臉無羞恥;正直人行事堅定。

1. 惡人的傲慢無禮:他臉無羞恥,就是鐵著臉,不臉紅;就是臉像鐵板,犯大罪的時候不顫抖。他不顧法律的嚴厲,不顧良心的責備,不顧神的譴責和訓斥;他任意妄為,無法無天(以賽亞書 5717)。

2. 義人的謹慎周到:正直人不說,我願意做什麼?我想做什麼?這就是我要的;而是說,我應當做什麼?神要我做什麼?我的責任是什麼?做什麼才是智慧?什麼事造就人?他不勉強自己,而是藉著穩妥確定的法則行事堅定。

 

30 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31 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得勝乃在乎耶和華。

人的一切謀略和行為都應該注目在神身上,要相信,

1. 無人能勝過神,所以千萬不要與神為敵,不要蔑視他的誡命或違抗他的謀略。人自以為有智慧、聰明、謀略,有最好的政治和最好的政治家,但若是抵擋耶和華,就不能長久,最終必然失敗。神端坐在天上,嗤笑抵擋神抵擋受膏者之人的計謀,要成就自己的作為(詩篇 21-6)。與神為敵的,是在為自己預備羞辱,要毀了自己;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啟示錄 1714)。

2. 若沒有神,無人能得勝,因此人必須倚靠神方能行事。不管所做的事多麼正確,做事的人多麼強壯,多麼聰明,多麼有信心,做事的方法多麼有果效,證明此事的方法多麼有力,人仍必須依靠神,與神同行。方法固然重要;必須為打仗之日預備,腳也是如此;必須有裝備有紀律。在所羅門時代,以色列的王在打仗時都騎馬,儘管他們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申命記 1716)。但是得勝和救恩乃在乎耶和華;沒有軍隊,他也能拯救,但是沒有神,則軍隊不能拯救。因此,要尋求神,信靠神,得勝之時要歸榮耀於神。當我們預備打仗之日的時候,要更關心以神為友,得著他的喜悅。

---------------------------------------------------------------------------------

第二十一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