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十八章
第 1-3 節:智慧與愚昧
1 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
這裡的原文很難懂,有不同的解釋。
1. 有人將此理解為責備性情孤僻的人。如果人與眾寡合,不與別人接觸來往,或否定所有別人的觀點,一味強調自己幾近荒唐卻在心裡根深蒂固的新意,且以此為傲,這是要滿足自己的虛榮慾望,要尋求或干涉本不屬於他們的事。他按自己的心願尋求,並干涉一切的事,要論斷每一個人。這樣的人個性陰鬱而傲慢,常常主意大且非常自負,因而也異常滑稽,惹別人的厭。
2. 我們的譯本(譯者注:欽定本此句可直譯為人因著渴慕分別自己,努力追求且涉足一切的智慧)似乎意思是要勉勵我們追求智慧。倘若我們要得到智慧和恩德,就要努力追求,當作自己的需要,當作極大的益處去追求(哥林多前書 12:31)。我們要把自己從一切可能使我們分心或可能影響我們追求的各樣事上分離出來,要遠離這個世界虛榮的塵囂,要追求且涉足一切有關智慧的途徑和教誨,努力以各樣方式提高自己,要思想開放,使自己持守良善。
2 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
愚昧人裝作聰明,裝作要尋求且涉足智慧,但是,
1. 他並不真心喜愛明哲,只是要取悅於朋友,或要得一些名聲;他不愛自己的書,不愛自己的事業,不愛聖經,不愛祈禱,只愛與自己的狐朋狗黨幹愚昧事。對學識和信仰沒有興趣的人不會將學識和信仰當作目標去追求。若是把學識和信仰當成任務或負擔,就不會有進步。
2. 他沒有好的打算,只喜愛顯露心意,意思是他只想表現一下,借此粉飾自己的愚昧,裝作有智慧,因為他喜愛聽自己演講。
3 惡人來,藐視隨來;羞恥到,辱駡同到。
這句可能有兩個意思:
1. 惡人是侮慢之人,他們藐視旁人。當惡人來到人群中,來到智慧的學府或敬拜神的場所,他們就藐視神,藐視神的百姓和傳道人,也藐視別人的一切言行。褻慢人除了嘲笑別人,一無是處。他們只會羞辱別人,辱駡別人;他們蔑視嘲諷一切莊嚴肅穆的事。然而智慧良善的人不必理會,因為古人有句俗語說:惡事出於惡人(撒母耳記上 24:13)。
2. 惡人是蒙羞之人,他們被別人藐視,因為神曾說,藐視我的,他必被藐視(撒母耳記上 2:30)。罪一旦出現,羞恥即到,罪人就被藐視。他們不但被藐視,他們的家人、朋友、傳道人以及所有與他們相關的人也蒙羞,也受責駡。因此,要有好名聲,就必須持守道德。
第 4-8 節:愚昧人的語言
4 人口中的言語如同深水;智慧的泉源好像湧流的河水。
這裡的兩個比喻似乎很優雅地換了位置。
1. 智慧的泉源如同深水。聰明有學識的人心中有寶庫,能使他在各樣場合下都能說恰當有益的話,如同深水,不是鼓噪,從不枯乾。
2. 這樣的人口中的言語好像湧流的河水。他所當說的話從口中自然流出,非常舒適、自由、流暢;他的話乾淨、新穎,使人潔淨,耳目一新;從他的深水流出合宜的水,澆灌周圍的人,好像河水澆灌低窪之地。
5 瞻徇惡人的情面,偏斷義人的案件,都為不善。
這句話公正地譴責從事司法行政工作的人濫用職權,
1. 縱容人的罪,袒護他們的逼迫和暴力,因他們的社會地位財富或一些私人的恩惠而跟他們講情面。不管用什麼藉口,瞻徇惡人的情面必為不善;這是得罪神,冒犯司法,對人犯罪,服侍罪的王國,服侍撒但。我們應當就事論事,不應當就人論事。
2. 因對方貧賤或低微、政黨不一或政見不一、或國籍不同,就違反公義和公平的原則。這是偏斷義人的案件,義人應當得堅立,神必叫他們堅立。
6 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 7 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網羅。
所羅門經常提到惡人失控的舌頭如何傷害別人;這裡提到他們如何傷害自己。
1. 他們使自己捲入爭吵:愚昧人的嘴無緣無故地捲入爭端,因為說出愚蠢觀點被人駁斥,於是開始爭吵,或因為說出激怒人的話被人質問,或因為無端挑釁別人而兵刃相見。驕傲的人,容易動怒的人,醉酒之人等都是愚昧人,他們張嘴啟爭端。智慧人可能被迫捲入爭端,但愚昧人卻在完全可以避免的情況下自願捲進去,他要追悔莫及。
2. 他們要受管教:愚昧人的嘴招來鞭打;他說出的話配受責打,正在說的話也要通過責打來制止,就像亞拿尼亞不公平地吩咐手下打保羅的嘴(使徒行傳 23: 2)。
3. 他們自取毀滅:愚昧人的嘴或已毀了別人或將要毀了別人,最終卻是毀了自己,也許是別人將他毀滅。示每的嘴就是自取敗壞(撒母耳記下 16 章),亞多尼雅的嘴也是一樣(列王紀下
2章),所說的話沒有經過大腦。愚昧人若是因愚昧話而陷入窘境,又想替自己分辨以指望洗刷一番,這樣的分辨本身就令人厭煩,所說的話仍是他生命的網羅,叫他越陷越深。另外,當人的惡言在神的台前被定罪的時候,他們的嘴就成了他們的敗壞,惡言會加劇他們的毀滅,他們得不到一滴水或一絲安慰來涼涼自己的舌尖(路加福音
16:24),這就是他們的網羅,要永遠折磨他們。
8 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
(譯者注:欽定本將美食一詞譯為傷口或傷害;多種譯本將此譯為食物的碎屑)傳舌人就是往來搬弄是非的人,他們搬弄的也許有幾分是真的,但卻是不宜公開的秘密,或已被惡意歪曲,或早已面目全非,目的是要詆毀人的名聲,破壞人的友情,在親戚鄰舍之間造成傷害與不和諧。這裡形容傳舌人的言語,
1. 好像人被傷害(有人這樣注釋);他們裝作自己非常關心某人或某事的敗壞,為他們傷痛,裝作自己提起這些事就悲痛欲絕。他們似乎自己因這些事而受傷害,實際上卻是喜歡不義(哥林多前書 13:6),講起來心裡津津樂道。他們的言語就是這樣,像毒藥深入人的心腹,卻用糖衣包裹著。
2. 好像傷口(字面意思),很深的傷口,足以致命,深入人心腹的傷口,深入人的中下腹,胸口或肚腹,兩者都致命。傳舌人的言語傷害被議論的人,指他的名聲和利益,也傷害聽到這些議論的人,指他的愛與愛心。這些言語叫聽見的人犯罪,傷害他的良心。也許他表面上不為其所動,卻可能不知不覺地疏遠所應該愛的人。
第 9-13 節:揭露愚昧和驕傲
9 做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
1. 資源管理中最大的問題是浪費。浪費資財,生活奢侈,入不敷支,實際上把自己的資財揮霍殆盡,這樣的人不但應與愚昧人同列,也辜負了神託付給他們的錢財。
2. 懈怠也不好。工作消極,兩手下垂(原意如此),按我們的話說是口含拇指空站著,怠忽職守,這樣的人一事無成,與浪費資財的人像兄弟一樣,意思是他們同是愚昧人,必然都走向貧窮。一個散盡自己的錢財,另一個讓自己的錢財從手指間漏掉。在信仰的事上也是這樣;禱告聽道的時候馬馬虎虎的人與不禱告不聽道的人為弟兄;不盡責與不專心盡責都是致命的,都是犯罪。
10 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義人奔入便得安穩。
1. 神使聖徒得充足:他的名是他們的堅固台,困倦的時候能在其中安息,被追殺的時候能在其中避難,能被高舉,能得堅固抵擋仇敵。神是充足的,他向我們顯明的也是充足的,能使我們常得安息。堆積在這高臺中的財富能充滿他們,不斷成為他們的筵席和寶藏。這高臺的力量足能保護他們。耶和華的名涵蓋一切神向我們顯明的,就是我們的神,不僅僅是他的名號和屬性,也包括他的聖約和聖約的應許。這些構成了高臺,是為一切神的百姓所預備的堅固台,攻不可破,堅不可摧。
2. 聖徒在主裡的穩妥。對所有知道如何利用的人,這是堅固台。義人憑信心和禱告,藉著對神的忠心和倚靠,就像奔入逃城那樣奔入台內。他們堅信神之名的好處,且從中得安慰和益處。他們走出自我,遠離世俗,生活在高處,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們裡面。所以他們是穩妥的,他們深信自己是安全的,也會看見自己是安全的。
11 富足人的財物是他的堅城,在他心想,猶如高牆。
所羅門在前面描述了義人又堅固又可靠的高臺(第 10 節),這裡表明富足人又虛假又欺人的盾牌,就是他自己在世上所積攢的財物,且滿心想著這些財物。他相信自己的財富,寄予厚望,如同敬虔人寄厚望與神一樣。看這裡,
1. 他如何維持自己。他把財物當作堅城,在那裡居住,在那裡管理,自我滿足,似乎整座城都在他掌握之中。這是他的堅城,挖壕溝把自己圍起來,抵禦危險,似乎無人能傷著他。他以堅固的鱗甲為可誇(約伯記 41:15);他的財物就是城牆,將自己四面圍定,以為這是堅不可摧的高牆(約伯記 31:24;啟示錄
18:7)。這是何等自欺!這是堅城是高牆,只不過是他自己心想而已;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會像建造在沙土上的房屋一樣,在最需要的時候令建造者大失所望。
12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1. 驕傲是毀滅的前兆,而毀滅最終必成為驕傲的懲罰,因為在敗壞之先,人常常忽視神公義的審判,以致趾高氣揚,且令他們在毀滅中更加痛苦更加出乎意料。人心被驕傲舉起來,不能久居,必要下跌(箴言 16:18)。
2. 謙卑是尊榮的前兆,能預備人得尊榮。而尊榮則最終是謙卑之人的賞賜,就像所羅門前面說的一樣(箴言 15:33)。人不願意相信,所以必須說了再說。
13 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看這裡,世人如何希望能表現自己,結果反而顯出自己的愚昧。
1. 有人以敏捷為傲。未曾聽完先回答,一旦聽完,或者一旦聽見就立即回答。他們以為反應敏捷就是榮譽,剛聽了一半就以為事情簡單不需要聽另一半;他們早已作出判斷,且將一切都弄明白。胸有成竹固然可貴,但真正管用的是務實的判斷和明智的智慧。
2. 以敏捷為傲的人常被指責為莽撞。一個人還沒弄懂就信口雌黃,或還未得到真實完整的消息就胡亂斷言,或缺乏耐心尋根到底,這些都是愚昧。而愚昧就蒙羞,也必會蒙羞。
第 14-24 節:其他諺語
14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1. 人只要心靈安寧,就能忍受外在的苦楚。世上的許多軟弱和苦難,包括身體、名聲和財產方面的苦難,只要一個人還有善行和勇氣,還有理性和決斷,特別是還有良心且能見證自己的良心,那他就能忍受並承擔這些苦難。若是人心能忍耐疾病,那麼基督徒的心就更能這樣,或者說是神的靈在見證我們的靈,且在我們危難的時候與我們同工。
2. 心靈的憂傷比其它憂傷都重,也最難忍;人能承擔其他的苦難,卻要被心靈的苦難所壓傷。如果心靈受傷是因為條理混淆,困苦憂鬱,不管什麼困苦,且無法擺脫,如果心靈受傷是因為神對罪惡的忿怒,因為懼怕審判和烈怒,誰能承當呢?憂傷的心靈不能自助,別人也不知道如何幫助。因此,最好是不要得罪自己的良心,這是智慧。
聰明人的心得知識;智慧人的耳求知識。
1. 聰明人追求知識,用耳用心追求,用耳捕獲知識,用心把所聽見的與信心調和起來,使自己有進步。聰明人從不認為自己已足夠聰明,反而看到自己需要更多;人越聰明就越對知識不恥下問,求問神的知識,求問自己的責任,求問通往天堂之道,那是最好的知識。
2. 聰明人追求知識必能得到,因為神從來不說,尋找卻尋不見,而是說,尋找就尋見(馬太福音 7:7)。如果用耳尋求,心就必尋見,且要持守並使自己豐富起來。我們要得知識,不但頭腦要得知識,心裡也要得知識,要品嘗知識的滋味,把學到的應用在自己身上,並經歷知識的能力和影響。
16 人的禮物為他開路,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
所羅門在前面提到禮物(就是賄賂)的威力是何等的大(17:8,23)。這裡他說明禮物的能力,指的是地位低下的人給那些比他們富有、比他們地位高的人送禮。大禮非常管用,
1. 能影響人的自由:若是人在監獄裡,人的禮物能買贖他的自由。有些當官的在無辜受欺壓的人身上施些恩惠,就期望得到一些報酬。一個身份低微的人不知如何親近地位高的人,就買通他的僕人或給他送禮;這就是為他開路。
2. 能抬高人的地位。大禮能讓人與高位的人同坐,就是有權有勢的人。人的賄賂何等神通廣大,能換得原本不配得的東西,這個世界是何等敗壞!難怪在位的受賄之人同時也行賄。花錢買法律的人也能賣法律。
17 先訴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鄰舍來到,就察出實情。
這句話表示單方面的說辭不可信。
1. 先說話的必能說出一番道理來,只說對自己有利的話,盡力粉飾,叫人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不管是否真是如此。
2. 原告說完了證詞,應當輪到被告,應當與證人對質,仔細盤問,顯出所指控的偽證和悖論,也許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原來想像的那樣。因此,要記住我們有兩隻耳朵,必須聽雙方的辯解方能作出判斷。
18 掣簽能止息爭競,也能解散強勝的人。
1. 強勝人之間常有爭競,他們非常看重自己的聲譽和權力,看重外表的面子,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見識,也就往往極不願意作必要的和解;而貧窮人則不得不閉嘴,甘為敗者。
2. 強勝人的爭競若是不能妥協,可以用掣簽的方式來止息,有時這個辦法比無休止的爭吵或心不甘情不願的讓步更管用,因為由掣簽定勝負不影響人的面子。為避免爭吵,迦南地就是通過掣簽來劃分的。若是帶有遊戲性質的掣簽不算褻瀆,那就不失為一種求問神的方法,只要藉著禱告和嚴肅的態度去做,也許可用來解決紛爭。這是為了榮耀神,也為了讓分歧的各方滿意。這句箴言以及其他經文似乎都提到這點,尤其是使徒行傳
1:26。如果法律就是聽天由命(有人這樣說),那麼聽天由命也就是法律。
19 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這樣的爭競如同堅寨的門閂。
1. 要非常小心避免親人之間或有利害關係的人之間的爭吵,不但因為這樣的爭吵最不合人的本性且最不合宜,也因為這些事常常不近人情,其中的怨仇很難化解。若是親戚朋友得罪了我們,智慧和恩德固然要叫我們原諒他們,但是人的敗壞又叫我們很難原諒他們。因此我們要謹慎,不要令弟兄或如同弟兄的人失望;忘恩負義最令人憤怒。
2. 親戚之間出現分歧,必須努力且迅速作出妥協;這是非常難做的事,因而一旦做成就是光榮的。以掃就是結怨的弟兄,似乎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但是藉著神在他心裡動工,藉著神回應雅各的禱告,他與雅各和好了。
20 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飽足。
1. 我們所得的安慰,多半取決於自己良心的見證,無論是好是壞。肚腹在這裡指人的良心,參考箴言 20:27。良心是否得到滿足,用什麼來滿足,對我們來說都至關重要,因為這關乎我們的滿足和內在的平安。
2. 我們良心的見證是稱讚自己還是責備自己,取決於我們有沒有管好自己的舌頭。人口中所結的果子是好是壞,是罪是義,決定人的品德,也反映了良心的見證。派翠克主教這樣解釋:“要非常當心自己所說的話,就像我們當心樹上的果子和地裡的出產一樣,這些我們都是要吃的。是完美還是不完美,決定了我們是充滿喜樂還是充滿痛苦。”
21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
1. 一個人可以為自己為他人做許多好事,也可以為自己為他人做許多壞事,取決於如何使用自己的舌頭。許多人因惡言害了自己,或因謊言害了別人;反之,也有許多人藉著通達溫柔的言語救了自己,換得安慰,或藉著合時的見證和求情救了別人。我們若是按著自己的言語被稱義或被定罪,那麼毫無疑問,生死就在舌頭的權下。舌頭是伊索的最好菜肴,也是最壞的菜肴。
2. 人的言語要按著說話時心中的感情受審判;若能說正確的話(惡人為了保住名聲或為了討好某人有時也能這樣),且喜愛說這樣的話,甘心說這樣的話,並帶著喜樂,對這樣的人而言,這就是生命;而若說不恰當的話(好人有時不小心也會這樣),且喜愛說這樣的話(詩篇 52:4),對這樣的人而言,這就是死。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
22 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
(譯者注:欽定本賢妻一詞譯為妻子)注意,
1. 賢妻是人生一大祝福。得著妻子的(意思就是妻子;壞妻子不配如此尊榮的稱呼),得著能幫助自己的(妻子一詞原來的意思就是如此),帶著謹慎和祈禱去尋找且最終尋見的,這樣的人是得著好處,如同價值連城的珍珠,罕有的珍珠。他得著的不但在今生給他各樣的安慰,也要助他走向通往天堂的路。
2. 這一點真要感謝神;賢妻是他恩惠的象徵,是更多恩惠的憑據,表明神喜悅一個人,要給他好處,且為他預備大憐憫;因此我們必須向神求。
23 貧窮人說哀求的話;富足人用威嚇的話回答。
1. 貧窮固然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卻常常對心靈有益處,因為貧窮能使人謙卑順服,能治服人的驕傲。貧窮教我們說哀求的話。人若是被逼無奈而乞討,必然不會大聲命令,而是領受施捨且心懷感激。在神的施恩座前我們都是貧窮的,都應該說哀求的話,不是威嚇而是求告,像窮人一樣。
2. 富裕固然有許多好處,卻也常有這樣的害處,就是令人驕傲、自大、專橫:富足人用威嚇的話回答窮人的哀求,就像拿八用漫駡來回應大衛的使者一樣(撒母耳記上 25 章)。有些富足人本性愚昧,特別是一些暴發戶,他們以為仗著財富就能說強硬的話,儘管他們並非惡意,卻仍用威嚇的話;溫柔的人應當說溫柔話(雅各書
3:17)。
24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
(譯者注:欽定本將上半句譯為交友的人必須自己表現友情)所羅門在這裡推崇友情,他說明,
1. 我們應該如何建立且維護友情:必須自己表現友情。若是想要交朋友且維護這樣的關係,我們不僅不能侮慢他們,不能與他們爭吵,而且還要愛他們,要表現得親密無間,無拘無束,喜悅與他們來往,尤其要盡自己一切能力在各樣的事上幫助他們;這就是自己表現友情。要想得到愛,必須先付出愛(奧維德)。
2. 友情非常重要,因為真朋友能給我們極大的安慰。正如所羅門所言,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 17:17)。我們遇到麻煩的時候指望親戚的安慰和解救,但有時,一個毫無親戚關係的朋友,對我們的尊敬和友愛遠超過親戚,在關鍵時刻比弟兄還有用。基督是所有信徒的朋友,比弟兄更親密;因此信徒都必須自己表現友情。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