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2, 2025

[箴言] 第二十六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二十六章

 


1-9 節:愚昧人應得的待遇

1 夏天落雪,收割時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榮也是如此。

1. 尊榮給了愚昧人,這實在太普遍了;他們完全不配得尊榮,也不合適。壞人又沒有智慧又沒有道德,有時卻被君王看中,也被大眾追捧。用所羅門的話說,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傳道 106)。

2. 這樣的事非常荒唐且不合宜。就像自然界的一年四季中遇到夏天落雪那樣不合適,照樣這樣的事在一個國家發生就是極大的混亂;不但如此,這還如同收割時下雨那樣有害,在應該收割的時候阻礙工人,損害果實。壞人掌權時常常濫用職權,不重道德,縱容邪惡,缺乏智慧分辨善惡,也缺乏道德觀抵制邪惡。

 

2 麻雀往來,燕子翻飛;這樣,無故的咒詛也必不臨到。

1. 怒氣的愚蒙。它使人隨意發出無故的咒詛,說別人的壞話,推測別人做了壞事,其實他們自己冤枉了別人或誤解了事實,把壞事當成好事,或把好事當成壞事。你若給愚昧人一點面子,他就迫不及待地咒詛所有他厭惡的人,不管好壞。高位之人一旦邪惡,就會以為他們有權咒詛謾駡,以此叫周圍的人懼怕他們,這反而表現出最無能的惡意,表現出他們不但邪惡,而且軟弱。

2. 清白之人的安全。被無故咒詛的人,不管是惡言謾駡還是發毒誓咒詛,都不會有任何害處,就像鳥飛過頭頂那樣,如同哥利亞咒詛大衛(撒母耳記上 1743)。它要像麻雀或野燕子一飛而去,無人知道它的去處,直到它回到該去的地方,因為咒詛最終要回到咒詛之人的頭上。

 

3 鞭子是為打馬,轡頭是為勒驢;刑杖是為打愚昧人的背。

1. 把惡人比作馬和驢,他們是何等野性,何等不講理,何等不服管教,只能用武力或恐嚇來管他們。人在罪中沉淪到如此地步,遠低於應有的地位。誠然,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約伯記 1112),但是有些人藉著神的恩典得到改變,變得有理性,而另一些人因習慣於犯罪而變得剛硬,變得越來越愚蠢,如同騾馬詩篇 329)。

2. 說明應如何對待這樣的人。君王不該把尊榮給愚昧人(1 節),應該羞辱他們,不該給他們權柄,要對他們行使權柄。未馴服的馬要用鞭子,驢需要轡頭方能引導它不走歪路;照樣惡人因不服敬虔和理性的引導和約束,必須用鞭子用轡頭,意思是必須嚴加管束,叫他們為自己的過失付代價,叫他們受到約束不再犯罪。

 

4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5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

看這裡聖經寫作的高明之處,表面上自我矛盾,實際上卻不然。智慧人需要被引導如何對付愚昧人;而對付愚昧人是最需要有智慧的,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該說話,視情形而定。

1. 有些時候智慧人不應把才華浪費在愚昧人身上,不應當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如果他自我吹噓,不要像他一樣自我吹噓。如果他發怒謾駡,不要跟著他發怒謾駡。如果他說謊言,不要回敬一個謊言。如果他誹謗朋友,不要誹謗他。如果他嘲笑別人,不要用他說的話來回應他,恐怕你與他一樣,即使你知識淵博,更有理性,受過很好的教育,也不要回答他。

2. 但又有些時候,智慧人應當用智慧來定愚昧人的罪;注意到愚昧人所說的話,若是覺得有希望為自己或別人得益處,或至少可以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就應當回答。如果你相信你的沉默會顯得你信念的軟弱,或顯得你自己軟弱,那就回答他,正面回答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針鋒相對回答他。若是他說話像是在辯論,就用辯論的方式回答。若是你不回答,會讓他以為自己說的無人能回答,那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洋洋得意。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為是路加福音 735)。

 

6 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斷自己的腳,自受(原文是:喝)損害。7 瘸子的腳空存無用;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8 將尊榮給愚昧人的,好像人把石子包在機弦裡。9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

為了提倡智慧,鼓勵我們努力用各樣的方式獲得智慧,所羅門在這裡指出愚昧人一事無成;他們是愚蠢之人,從不思想,從不計畫,或者是邪惡之人,從不思想卻頗有心計。

1. 不能依靠他們辦事,也不能依靠他們送信(6 節):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指粗心大意的愚昧人,終日嘻皮笑臉,貪圖享樂,頭腦裡裝不下一點嚴肅的事。這樣的人送信,會誤解信的內容,會忘記一半,另一半勉強送到卻錯誤百出,還不如砍斷自己的腳,意思是說,還不如沒有差他送信。不但如此,差他的人還自受損害;用這樣的人送信危害極大,不但不能辦好事,還會反過來被算計;因為在所羅門的寫作裡,無賴和愚昧人意思相同。用這樣的人會叫主人蒙羞,因為別人常以信使來判斷主人。

2. 不能給他們任何尊榮。所羅門在前面談到愚昧人得尊榮不相宜1 節);這裡說尊榮若給愚昧人就會丟失,被他扔掉,如同一個人把寶石或可用來做法碼的石頭扔進一堆普通石頭,永遠埋沒;這好比一個人給一塊石頭穿紅戴綠那樣荒唐(有人這樣解釋);不僅如此,這還是危險的,如同石頭包在機弦裡,隨時要傷人。將尊榮給愚昧人,就好比把刀劍放在瘋子的手中,不知他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連給他刀劍的人也要受傷害。

3. 不能讓他們傳遞智慧的言語,也不能叫他們處理重要的事,儘管你可以教導他們這樣做,他們也能說上幾句。智慧言語若經愚昧人傳遞或應用(別人一看就知道他並不理解智慧的言語),就失去智慧的卓絕和作用: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就不再是箴言,反而成為笑話。人若是過著邪惡的生活,嘴裡卻大談信仰,把神的約掛在嘴上,

( 1 ) 他只能是羞辱自己,羞辱信仰:就像瘸子的腳高低不平(譯者注:和合本譯為空存無用)不合時宜一樣,照樣愚昧人枉談箴言,胡亂建議,自相矛盾,滿口謊言,同樣不合時宜。他因智慧的言語而升高,但敗壞的生活卻要將他摔下來,因此他的腳高低不平。派翠克主教說,智慧言語對於愚昧人來說好比瘸子跳舞:舞步一踏出去更顯得他腿瘸,照樣裝作有智慧的愚昧人更顯得他愚昧。因此瘸腿的人最好還是坐著別動,照樣愚蒙的人,或壞人,也最好勒住舌頭別說話。

( 2 ) 他只能是損人害己,如同醉漢手裡握著荊棘或別的什麼尖物,刺傷自己也刺傷周圍的人,因為他不知如何使用。說得好聽卻行為邪惡的人,他們的好言語要加重他們的罪,別人也會因他們言行不一而剛硬。有人這樣解釋:最有智慧的話一旦刺到罪人心裡,儘管他們口中也有智慧話,仍對他們不起任何作用,好比荊棘劃破醉漢的手一樣,感覺不到,也不會叫疼(箴言 2335)。

 

10-12 節:愚昧人的行為

10 雇愚昧人的,與雇過路人的,就像射傷眾人的弓箭手。

(譯者注:欽定本將此節譯為創造萬物的偉大的神要報應愚昧人也要報應罪惡過犯之人)我們的翻譯本在字面上與一些注釋之間有些出入。此句可表達如下意思,1. 良善之神的公平。主人,或作神(拉比如此注釋),或按字面解釋,就是起初創造萬物的偉大的神,如今仍以他無窮的智慧管理一切,要按人各自的行為施行審判。愚昧人犯罪是出於無知,他們不知道神的旨意,所以要受的懲罰輕一些;罪惡過犯之人是故意犯罪,他們知道神的旨意卻不遵行,所以要受的懲罰重一些。有人將此理解為神的良善甚至顧及到愚昧人和罪惡過犯之人,他們受陽關普照,也受雨露滋潤。

2. 惡王的過犯(有人這樣注釋):大人物雇用愚昧人,也雇用罪惡過犯之人,令人憂愁。當惡人大權在握,他自己連同他所雇用的愚昧人和罪惡過犯之人,給百姓造成許多憂愁和煩惱。所以我們要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提摩太前書 22),使百姓在他們管理下過安寧和平的生活。

 

11 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轉過來吃它所吐的。

1. 罪行是何等令人憎惡,又是何等可恨,有時連罪人自己都覺得可憎。當他良心發現,或為自己的罪所害,他就厭惡罪,嘔吐出來,於是他似乎憎惡它,且立志遠離它。罪行比狗的嘔吐之物更加可憎,對罪人來說從頭到尾都是如此(詩篇 362)。

2. 儘管如此,罪人很容易又再犯罪。狗嘔吐之後稍覺舒適,就回頭舔他自己的嘔吐之物,照樣被定罪卻不悔改的罪人也回來重新犯罪,忘記了罪行曾經令他們作嘔。使徒(彼得後書 222)引用了這句箴言來形容那些曉得義路竟背棄了的人;神必從口中把他們吐出去啟示錄 316)。

 

12 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1. 形容一種靈命上的病症,就是自以為是:你見過這樣的人嗎?是,我們見得太多了,以為有智慧,懂一些東西,卻自以為了不起,以為自己很有才,勝過所有的鄰舍;以為夠多了,不需要再學習;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就變得固執、死板、吹毛求疵。對他來說,知識唯一的用處就是吹噓自己。如果把智慧人理解為敬虔之人,這裡就形容一種人,他們表面上敬虔,以為自己很屬靈,實際上卻很不屬靈,像老底嘉人一樣(啟示錄 317)。

2. 這種病症的危險。這簡直是無藥可救: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愚昧人至少明白且承認自己愚昧。所羅門不但自己是智慧人,也是教導智慧的老師;這是他觀察學生的結果,他發現最難教的就是那些自以為是、不知道自己需要受教的人。因此,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哥林多前書 318)。稅吏比驕傲的法利賽人更有指望(馬太福音 2132)。許多人被這種錯誤無根據的自欺所纏累, 不能成為真正的智慧敬虔的人(約翰福音 94041)。

 

13-16 節:懶惰之人的恥辱

13 懶惰人說:道上有猛獅,街上有壯獅。

一個人若是說話愚蒙,我們會說他說空話,因為人若是空閒懶惰且常常找藉口懶惰,這就是最大的愚蒙。愚蒙使人懶惰,而懶惰也使人愚蒙。注意,

1. 懶惰人最怕什麼:他怕道路,怕街上,那些地方有工要做,有路要走。他恨惡工作,恨惡一切需要動腦子動手的事。

2. 他夢想什麼,且裝作害怕什麼:道上有猛獅。當他不得不努力的時候,無論是世上的事還是信仰的事,這就是他的藉口(實在是荒唐的藉口,簡直就不是藉口)道上有猛獅,或是什麼不可解決的困難或危險。獅子常常出沒在樹林或野地裡;大白天的時候,人都在工作,獅子則是在籠子裡(詩篇 1042223)。然而懶惰之人則夢想,或裝作夢想,街上有壯獅,其實獅子不過在他想像之中,也不像他描述得那樣兇猛。注意,用想像出來的困難來恐嚇自己逃避責任,這是愚昧(傳道書 114

 

14 門在樞紐轉動,懶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

前面我們看到懶惰之人害怕工作,這裡我們發現他喜歡安逸。他側身躺在床上直到躺累了,然而翻個身躺另一邊,卻仍在床上,不顧日已晌午,有工作正等著他去做,好比一扇門在轉卻並未挪移位置;然後他的工作得不到照應,機會丟失。看看懶惰之人的樣子,

1. 他不願意起床,很喜歡賴床,如同門栓在樞紐上。貪圖肉體安逸常常造成許多靈命上的弊病。貪愛睡覺的人到頭來也貪愛死。

2. 他不願意料理自己的工作;他前後稍稍動一動,卻漫無目的,仍在原處。懶惰的信徒也是如此,如同門在樞紐上轉動。世界和屬世的東西是栓住他們的兩道樞紐,雖然他們表面上也事奉,也負責,如同馬在磨坊裡不停地轉圈,但他們卻沒有進步,沒有根基,不能靠近天堂:罪人不悔改,聖民不進步。

 

15 懶惰人放手在盤子裡,就是向口撤回也以為勞乏。

懶惰人現在終於要起床了,但仍與躺在床上沒什麼兩樣,因為他工作上無論做什麼都笨手笨腳。注意,

1. 他替自己找的藉口:他把手藏在衣袋裡(譯者注:欽定本將盤子譯為胸前,指衣袋),因為怕冷;離開了溫暖的床,就貪求溫暖的衣袋。也可能他假裝自己受傷了,有些乞討之人就是如此;什麼東西把手弄傷了,要別人以為自己昨天工作太努力,弄傷了手。也可能這裡暗示他就是要躲避工作;他已經盡力了,他的手不習慣工作,於是就抱手在胸,享受安逸,旁若無人。注意,不願意盡責卻裝作自己不會做,這非常普遍。鋤地呢?無力路加福音 163)。

2. 懶惰的惡果。他自己要遭殃,因為他要挨餓:就是向口撤回也以為勞乏,意思是他甚至懶得喂自己,連舉手過頭都好像是天大的勞動。這是一個很生動的比喻,要加重他的罪,說明他不願意做一絲一毫的努力,即使能換來最大的利益也不願意動,表明他的罪就是他的懲罰。在信仰的事上懶惰的人不願努力用神的話餵養自己的靈魂,就是生命的糧,也不願意藉著禱告獲得所應許的福分,儘管這福分早已為他們預備好了。

 

16 懶惰人看自己比七個善於應對的人更有智慧。

1.  懶惰之人如何看高自己,無論自己的懶惰多麼荒唐愚蒙:他認為自己比七個人更有智慧,比七個善於應對的智慧人更有智慧。人的智慧在於能善於應對,人的良善在於心中有盼望的緣由(彼得前書 315)。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善於應對,儘管也許我們不一定有足夠的智慧指出每一個論點的謬誤。敬虔的人能善於應對;他知道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良善的主人,他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 1558。但懶惰之人以為自己比七個這樣的人都聰明;七個這樣的人用善於應對的智慧一起勸他要殷勤,也沒有用;他以為自己的頑固足以應對他們的一切應對。

2. 他的懶惰。這是個懶惰之人,高高在上,就是自欺之人;因為,

1)他懶惰的原因就是看高自己;他不願努力獲得智慧因為他以為自己已經很有智慧。以為自己已經足夠,這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

2)他看高自己的原因就是懶惰。若是他能努力察驗自己,將自己與智慧的法則相比較,就不會這麼看自己。過分懶惰是自以為是的基礎。不僅如此,

3)他沉迷之至,竟以為懶惰就是智慧;他以為智慧就是看高自己,就是儘量安逸,在事奉上盡可能少做事,避免勞動,坐享太平,看別人做事,挑別人的毛病。這樣的懶惰人,視羞辱為驕傲,真是無可救藥(參考第 12 節)。

 

17-28 節:仇恨和爭鬥

17 過路被事激動,管理不幹己的爭競,好像人揪住狗耳。

1. 這裡指責的是管理不幹己的爭競。如果我們連自己的事都不能冒失與人爭競(258),更何況是別人的事,尤其是那些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人,只是無意中擦肩而過而已。如果我們能在爭競的雙方之間起到調和作用,那就應該去做,儘管這可能使我們兩邊都得罪,至少他們在氣頭上可能會如此。然而,若老是管別人的事,干涉別人的爭競,這不僅給自己找麻煩,也會把自己送進誘惑中去。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嗎?雅各書 412)讓他們怎樣開始也怎樣結束,就是自己解決。

2. 這裡勸誡我們不要管別人的爭競,因為這樣做非常危險;這就像是揪住狗耳,它會瘋狂地咬你,你還是別去招惹它的好,否則你脫不了干係,若能全身而退,只受點輕傷和羞辱,就已是大幸。抓住狗耳的人,一旦放手狗就飛撲過來,若不放手又騰不出手來,不知如何是好。讓我們立志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帖撒羅尼迦前書 411),不要作不安靜人,干預別人的事。

 

18-19 人欺淩鄰舍,卻說:我豈不是戲耍嗎?他就像瘋狂的人拋擲火把、利箭,與殺人的兵器(原文是死亡)

1. 欺淩鄰舍且心安理得之人是何等可惡;他們就像瘋狂的人拋擲火把、利箭與死亡,極盡傷害之能。他們標榜自己是講禮貌的聰明人,實際上是瘋狂之人。故意犯罪是世界上最瘋狂的事。脾氣暴躁的人是瘋狂之人,存心欺淩別人的人也是瘋狂之人;他的所為無異於拋擲火把、利箭和死亡;他的危害遠超過自己想像。偽造和虛假像火把那樣燃燒,像利箭那樣在遠處殺人。

2. 看他的藉口是何等輕率,人們無端作惡以後常用這個藉口:這是開玩笑的,以為這樣說就能堵塞責備他們的人。我豈不是戲耍嗎?但是玩火玩利器都是危險的。這並不是說人應當一本正經,不能開玩笑(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哥林多後書 111920)。但欺辱鄰舍,騙取他們的信任,占他們便宜,欺騙他們,說他們的壞話,辱駡他們,損壞他們的名聲,然後說這不過是開玩笑,就想一了百了,這樣的人必受咒詛。我豈不是戲耍嗎?以正義為幌子的罪必須立即悔改,不然這罪要毀滅犯罪之人。真理是寶貴的,決不允許拿來開玩笑,鄰舍的名聲也是如此。人道聼塗説得來的玩笑般的謊言和讒謗,再傳給別人,就成了真正的謊言和讒謗;虛假之事始於玩笑,能被人惡意傳開;此外,若是謊言能給人帶來樂趣,豈不也能帶來財富嗎?於是人就不說真話,教舌頭學習說謊耶利米書 95)。倘若人想到謊言來自魔鬼,帶來地獄之火,那就不敢拿謊言開玩笑了,因為這是向自己拋擲利箭和死亡

 

20 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無人傳舌,爭競便止息。21 好爭競的人煽惑爭端,就如餘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樣。22 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

爭競如火;它燃燒人的心,燒毀一切良善,把家人和社會都付之一炬。這裡告訴我們這火為什麼能越燒越旺,好叫我們避免爭競,也避免爭競的惡果。倘若我們要維持和諧,

1. 就不該聽傳舌的話,因為他們給爭競火上澆油;不僅如此,他們用易燃物叫火勢蔓延,所傳的話像火球。巧言誹謗,洩露秘密,曲解人的言行,這些都會叫親戚、朋友和鄰舍相互猜忌,相互疏遠,播下不和的種子;要把這些東西從家庭和社會驅趕出去,方能止息爭競,如同火勢無燃料就熄滅一樣。爭競雙方能更好地相互瞭解,彼此消氣;過去的事讓它過去,將來也不要提起過去的事,雙方都意識到自己被共同的敵人利用了。背地裡讒謗私語絕對是易燃物,決不能容忍。為了說明這點,所羅門在第 22 節重複了先前所提到的(188),傳舌人的言語深入人的心腹,又深又危險的傷口,足以致命。這些言語傷害受害者的名聲,也許是不可挽回的傷害,即使聲明闢謠也不起作用(何況闢謠並不多見)。這些言語傷害聽眾對鄰舍的愛和愛心,嚴重損害友情和基督徒的兄弟之愛。因此,不但在任何時候自己不要傳舌,而且也不要容忍傳舌的人。

2. 不要與容易發怒的人來往,這些人是另類,凡事往最壞的方面想,為一點小事都要爭鬥,易怒,火氣大,頭腦熱,容不得一點冒犯。這就是煽惑爭端的好爭競的人21 節)。跟這樣的人來往越少越好,因為要避免與爭競的人爭吵是很難的事。

 

23 火熱的嘴,奸惡的心,好像銀渣包的瓦器。

這可以有兩種解釋,

1. 奸惡的心火熱的嘴表現出來,憤怒、火爆、發洩的言語,帶著惡意燃燒,逼迫聽的人,也逼迫被議論的人;惡言和惡意放在一起,猶如銀渣和瓦器,一旦瓦器打破銀渣脫落,就只能扔到糞坑裡去。

2. 奸惡的心火熱的嘴相對立,嘴上大談愛心友情,卻用奉承的話來傷害人;這就好像銀渣包的瓦器,可以欺騙軟弱的人,看上去有些價值,但是智慧人一看就知道是欺騙。這個解釋與下面的經文相符合。

 

24 怨恨人的,用嘴粉飾,心裡卻藏著詭詐25 他用甜言蜜語,你不可信他,因為他心中有七樣可憎惡的。26 他雖用詭詐遮掩自己的怨恨,他的邪惡必在會中顯露。

我們有理由指責某些人聲稱友情卻無誠意,不像表面上那麼相愛,也不兌現自己的承諾,但我們更有理由指責另一些人聲稱友情卻別有用心,為了最惡劣的動機而交友。這樣的友情在這裡說成是普通的事(24 節):怨恨鄰舍的人陰謀害人,卻用嘴粉飾,聲稱尊敬他,隨時為他效勞,說話和氣,如同該隱對亞伯,問候說:我兄弟,你好啊!撒母耳記下 209)像約押對亞瑪撒那樣,令對方不懷疑不提防自己的惡意,以便更有把握叫自己的陰謀得逞;這樣的人心裡卻藏著詭詐,就是把害鄰舍的惡念藏在心裡,日後好突然襲擊。這種惡念之狡猾無異于古蛇的毒液。這裡

要我們提防這樣的事,

1. 不要那麼愚昧,竟容忍這種虛假的友情。若有人甜言蜜語,不要相信他;若非十分瞭解對方,不要輕易信他,因為他可能心中有七樣可憎惡的,就是有許多算計你的陰謀,正極力用美言隱藏。撒但是恨惡我們的敵人,可是他在試探我們的時候也說動聽的話,就像對夏娃說的那樣,但若信他,那就是瘋狂,因為他心中有七樣可憎惡的;一個污鬼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馬太福音 1245)。

2. 不要那麼邪惡,竟用這種虛假的友情對待別人。虛假也許能維持一段時間,但遲早會敗露(26 節)。用詭詐遮掩自己怨恨的人遲早要被揭露,他的邪惡必在會中顯露出來,令他羞愧困惑。使一個人聲名狼藉的莫過於此。有人說愛是最好的軍裝,也是最壞的外衣,因為愛成了虛偽者的偽裝。亞哈穿上這件外衣,也在這件外衣裡滅亡。

 

27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滾石頭的,石頭必反滾在他身上。

1. 人如何極力傷害別人。他們怎樣極力隱藏陰謀,聲稱友情,也怎樣極力行使陰謀;這如同挖陷坑,好比滾石頭,都是苦力活。但是人不惜如此行,為的是滿足自己復仇之心。

2. 人如何為害己做準備。他們的殘暴行為要落回到自己頭上;他們要掉在自己挖的陷坑中,所滾的石頭也要滾在自己身上(詩篇 7151691516)。公義的神不但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約伯記 513),還叫他們自食其惡果。這是設謀者的下場。哈曼就吊死在他自己預備的絞架上。陰謀害人者自取滅亡,這是最公義的律法。

 

28 虛謊的舌恨他所壓傷的人;諂媚的口敗壞人的事。

有兩種謊言,都同樣令人憎惡:

1. 讒謗的謊言,公然恨惡被議論的人:虛謊的舌恨他所壓傷的人用誹謗攻擊來壓傷,因為恨惡他們,要趁他們不防備的時候突然發動攻擊;虛謊的舌恨惡他們,因為它壓傷他們,與他們為敵。這樣的傷害是公開的,非常明顯;它壓傷、恨惡、承認,人人都能看見。

2. 奉承的謊言,要偷偷毀壞聽的人。前者的傷害是明顯的,人能盡力防備,但後者卻使人不懷疑,人常常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稱讚聲信以為真,於是就欺騙自己。因此,有智慧之人要提防又親嘴又謀殺的奉承者,勝於提防公開宣戰的誹謗者。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