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2, 2025

[箴言] 第二十五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二十五章

 


1 節:智慧的樂趣與好處

1 以下也是所羅門的箴言,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

這節經文是以下這集所羅門箴言的題目;他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並藉此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傳道書 129)。注意,

1. 這些箴言是所羅門寫的,他受聖靈感動傳遞這些滿有智慧的短句,為教會所用。我們已經看了許多,後面還有許多。但是基督比所羅門更大,若是我們把基督所言所行的教誨都記錄下來,那麼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約翰福音 2125)。

2. 表這部分箴言的是希西家的僕人,這裡說是他的僕人,很可能是受他指派為教會服務的,是他履行遵律法守誡命職責的一部分(歷代志下 3121)。我們不清楚他有沒有動用像以賽亞、何西亞或彌迦這樣的先知,他們都是同時代的人,也不清楚他是否動用了先知學府裡受過訓練的人,或是動用了某些祭司和利未人(我們知道他曾把神的事委託他們,歷代志下 294),或是(像猶太人所認為的)動用了他的王子和地方官(他們更該稱為他的僕人)。如果這部分工作是由以利亞敬或約亞或舍伯那(列王紀下 1837)來完成的,這也絕不會降低他們的身份。他們把這些箴言從所羅門作王時的記錄中抄寫出來,然後附在前面那集箴言的後面一起發表。把別人隱藏了很久的作品發表出來,這對教會應該有很大好處。有人認為他們是從所羅門所說的 3000 句箴言列王紀上 432)裡挑選出來的,去除有關自然或哲學的內容,只留下屬靈的或道德的內容;在這一集,有人注意到其內容特別與君王和治國有關。

 

2-10 節:智慧的諺語

2 將事隱秘乃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 3 天之高,地之厚,君王之心也測不透。

1. 神得榮耀的一個例子:將事隱秘乃神的榮耀。神不需要查驗任何事,因為他完全知道,又清楚又確定,沒有任何事能躲過他的眼睛。然而神自己的道在海中,他的路在大水中詩篇 7719)。神的謀略深不可測(羅馬書 1133)。我們知道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密雲和幽暗在他的四圍詩篇 972)。我們看見他的作為,卻不知道其原因。有人把這句理解為指人的罪;赦免人的罪是神的榮耀,赦免就是遮蓋、不紀念、不提及;神的忍耐也是他的榮耀,就是忍耐罪人,他似乎沉默,像沒有看見一樣。

2. 君王得榮耀的兩個例子:

1)神的榮耀在於他不需要察驗任何事,因為他無所不知;但是君王的榮耀在於細心,盡一切方法察驗,察清擺在他面前的事,仔細審問犯人,發現他們的計謀,揭穿隱藏在黑暗裡的勾當,不輕易判決,直到證據確鑿;也不把案件推給別人去審,而是親歷親為。

2)神的榮耀在於他自己深不可測,這榮耀有一部分 也適用于君王,就是將事察清的聰明的君王;他們的心也測不透,如同天之高,地之厚,我們可以猜,卻不能度量。君王有國家機密,有不公開的計謀,有鮮為人知的治國之策,外人不能窺探。智慧的君王能將事察清,有旁人始料不到的手段,就像所羅門那樣,他命令用刀切開活嬰孩,目的卻是要找出誰是真母親(列王紀上第 3 章)

 

4 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做器皿。 5 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

這裡表明君王最有效的治國之道就是盡全力摒除邪惡,改善百姓的品行。注意,

1. 掌權者的責任:除去惡人,用權力震懾惡行和作惡之人,不但把邪惡褻瀆之人從君王面前趕走,不准他們入王室,還要威嚇約束他們,避免他們在臣民中散佈邪惡。這稱之為除去銀子的渣滓,需要借助火力方能做到。惡人是民族的渣滓,國家的敗類,應該被剪除。如果人不剪除他們,神也會剪除他們(詩119119)。若是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如果君王拋棄惡人,憎惡他們的惡道,就能制止他們行惡。改善王室有助於改善王國(詩篇 10138)。

2. 掌權者履行責任的好處。

1)臣民會變得更好;他們要像提煉過的銀子一樣,能用來做貴重的器皿(提摩太后書 221)。

2)君王會安穩。國位就靠公義堅立,因為神要祝福他的政權,百姓要順服,國位就堅固。

 

6 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 7 寧可有人說:請你上來,強如在你覲見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

這裡我們看見,

1. 敬虔並不表示失體面,卻使我們處世低調,尊敬上級,保持距離,讓座給該得的人。不能在君王面前或在大人物面前粗魯蠻橫;不要和他們比較(有人這樣理解);要與他們比穿著,比擺設,比花園,比管家或隨從;這對他們是侮辱,會毀了你自己的產業。

2. 敬虔教我們學會謙卑無我,這功課遠勝於風度翩翩的儀態:不要爭名奪利,不要急於表現自己,不要求寵,不要躋身上流;若是神命定你處於低位,就要甘心領受。他指出這樣做實際上是晉升之道,我們的救主在比喻中似乎借用了這裡的意境(路加福音 149)。這並不是說我們故作卑微,玩弄花腔,沽名釣譽,而是真正卑微謙虛,因為神要賜榮耀給謙卑的人,人也會如此。為了自己的滿足和名譽,人寧可被推舉上位,也不要從高處被踹下來。被允許出現在王子面前是極大的榮譽,而擅自出現在他面前則是放肆。

 

8 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競,免得至終被他羞辱,你就不知道怎樣行了。 9 你與鄰舍爭訟,要與他一人辯論,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10 恐怕聽見的人罵你,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

I。這裡是有關訴訟的勸言:

1.在你深思熟慮以前,在與朋友商量以前,不要魯莽地與人打官司: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競;不要在氣頭上或以為正義在自己這邊就急於起訴別人;要周密權衡,因為我們很容易片面看問題。要思考所付的代價,思考不確定的結果,會有什麼樣的擔憂和煩惱,最終是否會敗訴;想到這一切,你定不會冒失出去與人爭競

2.“要先嘗試和平解決爭端,然後再考慮訴訟(9 節):你與鄰舍爭訟私下與他辯論,也許可以彼此更好瞭解,看能否不上法庭。國與國爭端中,與其發動持久戰爭,不如達成一紙和約,可避免許多流血和財產損失。私人爭端也是一樣:不要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馬太福音 1817)起訴自己的鄰舍,除非你私底下明確指出他的錯,而他拒絕接受或拒絕妥協。也許你們的爭議牽扯到秘密,不適合透露給別人,更不適合呈現在國家機關的舞臺上。因此,要在私底下解決,不要抖出來。不要洩露別人的秘密,有人這樣理解。不要為了報復而故意叫對手蒙羞,故意洩露該守的且與本案毫無關係的秘密。

II。為什麼要如此慎重訴訟的事,他給我們兩個理由:

1.“因為若不慎重,你就有敗訴的危險;若是被告澄清自己無罪,證明你的控告毫無價值,證明你毫無理由起訴,你就要蒙羞,就要撤訴,要被迫支付訴訟費用,你就不知該怎麼辦;而這一切只要事先有些考慮,都是可以避免的。

2.“因為若是得了好打官司的駡名,許多人就會斥責你。不僅是被告(8 節),其他聽說這案件的也要罵你,要指責你是沒有原則的人,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再也不能恢復名譽。

 

11-14 節:訓誨的比喻

11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12 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

所羅門在這裡談到兩件合宜的事:

1. 說話要得體:合情合理,合時合宜;教訓、勸言或安慰的話說得及時,表達隨和,適用於聽的人,也能表達說話之人的個性,如同形似蘋果的金球,或像真的金蘋果,也許是鍍金的,就像我們有時有金樹葉一樣,且裝在銀網子裡,就是裝在銀做的網兜裡捧上桌面,或是裝在一個精緻的銀盒裡,能看見裡面的金蘋果。這無疑是桌上的飾物,在那時應該很普遍。一句合宜的話入耳,就像金蘋果悅人眼目一樣。

2. 勸誡人的時候要有智慧,這樣才容易被接受。若是智慧人勸誡得當,順從之人也願意接受,這就猶如金耳環,猶如精金的妝飾對雙方都既得體又恰當;勸誡之人要得稱讚,因為他的勸言滿有智慧,被勸誡之人也要得稱讚,因為他耐心聽從且付之以行。別人稱讚他們,而他們自己也得滿足;勸誡之人因看見果效而歡喜,被勸誡之人因對方的仁慈而感恩。俗話說,良善的勸言必能被接受,但被接受的勸言不都良善。但願智慧人的勸誡總能遇見順從的人耳,但事實並非都如此。

 

13 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裡舒暢,就如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1. 僕人應該關心什麼,低至跑腿辦差,高至君王的代理和大使;他們都應該忠於差他們的人,千萬不能有意或無意辜負受託的使命,在能力範圍內一切都要為主人的利益。被差遣的代理人應當謹慎辦事,像是給自己辦一樣。

2. 這能給主人帶來多大的滿足;能叫他心裡舒暢,如同冰雪的涼氣(在炎熱的國家裡人們整年精心儲存冰雪)令收割中整天勞苦受熱馬太福音 2012的工人為之振奮。差事越重要,越擔心辦不成,一旦僕人辦成了,就越受人愛戴。忠心的傳道人是基督的僕人,就應該這樣受人愛戴(約伯記 3323);而對神來說,這樣的人則是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 215

 

14 空誇贈送禮物的,好像無雨的風雲。

空誇贈送禮物,指的是,

1. 假裝接受卻並未接受,或假裝贈送卻並未贈送,用意不過是替自己的成就或服務鼓噪一番,其實全是假的,事實並非他所假裝的那樣。也可指,

2. 應許要送禮或要做什麼事卻沒有做,叫大家都期望他要為自己的國家或朋友做什麼大事,期望他會青史留名,但他卻沒有能力做或根本沒打算做。這樣的人好像早晨的雲霧瞬間即逝,叫盼望下雨滋潤乾枯之地的人(猶大書第 12 節)大失所望,真是無雨的風雲

 

15-20 節:其它諺語

15 恒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

這裡向我們提倡兩件事,能幫助我們待人處世:

1. 忍耐,忍受別人的怒氣卻不為怒氣所動,等待合適的機會表明自己的觀點,給對方足夠的時間考慮。這樣做,連君王都能被勸動,去做他原本非常抵觸的事;對平常人,那就更是如此。公義和理智在什麼時候都是公義和理智,所以不必非要現在就叫人接受,可以等待更合適的機會。

2. 溫柔,說話不帶脾氣不刺人: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能平息最煩躁的心,能勝過最憂鬱的靈,像閃電一樣,有人說閃電有時能折斷骨頭卻不刺傷肉。基甸用柔和的舌頭平息了以法蓮人的怒氣,亞比該也同樣叫大衛息怒。俗話說,強硬的言辭不能傷到骨頭,所以我們應該忍耐;但似乎柔和的言語卻能傷到骨頭,所以我們應當在任何時候都要說柔和的話。

 

16 你得了蜜嗎?只可吃夠而已,恐怕你過飽就嘔吐出來。

1. 允許我們可以有節制地享受肉體之需:你得了蜜嗎?這不是禁果,約拿單就吃了蜜;只要感恩就可以領受,神造萬物供我們使用,也給我們自由好好使用。但只可吃夠,不要過量。吃夠如同飽餐。

2. 勸誡我們要留心不要過量。一切的享受都如同吃蜜,要有節制,免得吃多了就無益,倒胃口。我們特別容易吃太多甜的東西,所以越是豪華的東西就越要謹慎,免得累住你們的心路加福音 2134)。肉體的享受一旦過量就失去了甜味,且令人作嘔,像吃蜜一樣,在胃裡頭發酸;因此凡事要有節制,這是為我們的益處,也是我們的責任。

 

17 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

這裡他提到另外一種不可過量的樂趣,就是拜訪我們的朋友,吃過量恐怕累住自己,拜訪過量恐怕累住鄰舍。

1. 有時拜訪鄰舍是出於禮節,表示尊敬和關心,能增進彼此交往彼此相愛,且在交往中得到滿足和益處。

2. 拜訪朋友不要過於頻繁,不要待太久,不要在吃飯的時候去,不要干預別人的家事,不能成為他們的累贅,這是智慧,也是禮節,不然我們就顯得低劣、庸俗、累贅。鄰舍若是常被你的拜訪所攪擾,就會厭煩你,恨惡你,原本應該加強的友情反而會受到破壞。三日之後魚和夥伴都會發臭。過分交往滋生蔑視。不要過於親密。攪擾朋友最終失去朋友。這樣看來,神是我們的朋友,遠勝於其他朋友,因為我們不需要在他家門口止步不前,神的家門口就是他的施恩寶座(箴言 834)。我們去得越多就越好,越受歡迎。

 

18 作假見證陷害鄰舍的,就是大槌,是利刀,是快箭。

1.  譴責作假見證陷害鄰舍,無論是在訴訟過程中還是平常交往中,這都違反第九條誡命。

2. 這是因為假見證非常有害;不僅有損人的名聲,還要害人性命,損害對人來說非常寶貴的產業,且傷害他的家人。假見證真是非常危險;它是大槌(或作大棒,要敲碎人的頭顱),是鐵錘,無法抵擋;它是利刀能傷周圍的人,是快箭能傷遠處的人。因此我們需要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救我脫離說謊的嘴唇!詩篇 1202

13     

19 患難時倚靠不忠誠的人,好像破壞的牙,錯骨縫的腳。

1. 不忠誠之人所倚靠的好像破壞的牙(有人這樣理解);他在作惡時所倚靠的謀略、能力和利益都要在患難時崩塌(詩篇 527)。

2. 倚靠不忠誠的人(我們是這樣理解),就是我們以為某人可靠於是相信他,後來卻發現此人並不可靠。這時不但辦不成事,而且痛苦煩惱,如同破壞的牙錯骨縫的腳,稍稍受一點力,不但支撐不住,反而疼痛難忍,尤其在患難時,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更是如此;真像一根折斷的蘆葦(以賽亞書 366)。患難時倚靠信實的神絕不會這樣;我們可以在神裡面得安息,安然居住。

 

20 對傷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脫衣服,又如鹼上倒醋。

1. 這裡所抨擊的荒謬行為是對傷心的人唱歌。處在巨大悲痛中的人需要極大的同情和安慰,同哀慟同悲聲。若是這樣,我們就能用嘴消解他們的憂愁約伯記 165)。但若以為用快樂的態度能減輕他們的痛苦,能讓他們也快樂起來,那就大錯了。朋友若不理解自己,只能加深他們的痛苦,會勾起自己痛苦的原因,加深痛苦,更加鐵著心,在痛苦中不願自拔。

2. 所羅門把這種荒謬行為比作冷天脫衣服,使他更冷,又比作鹼上倒醋,如同澆水在石灰上,成了酶。向極度悲哀的人唱快樂的歌實在是非常不恰當不協調。有人將此作相反的理解:對苦難中人唱安慰的歌能令他振作,從悲哀中走出來,如同在冷天穿衣能溫暖身體,好像把醋倒在鹼上能溶化它一樣。

 

21-22 節:饒恕仇敵

21 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飯吃;若渴了,就給他水喝; 22 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耶和華也必賞賜你。

這裡我們看到,無論文士和法利賽人如何歪曲律法,我們仍要愛自己的弟兄,愛自己的仇敵;這些不光是新命令,也是古老的誡命。救主在我們與他為敵的時候就愛我們,他以自己為榜樣,把這條舊約的誡命重新頒佈給我們。注意,

1. 我們應以真正的仁慈,表達對仇敵的愛,即使這意味著我們付上代價,意味著仇敵得益處:他們若是餓了或是渴了,不能拍手稱快且想法切斷他們的供給,反而要幫助他們,就像以利沙對待前來攻擊他的敘利亞軍隊一樣(列王紀下 622

2. 鼓勵我們要這樣做。

1)有可能爭取他們與我們和好;我們要像提煉工在熔爐裡提煉金屬那樣對待他們,不但要放在火裡,還要把炭火堆上去。化敵為友的方法就是待敵如友。即使這不能把他爭取過來,也要加重他的罪和懲罰,把神的忿怒的炭火堆在他頭上。相反,若是我們在仇敵遇難時幸災樂禍,神就可能把對他的怒氣轉離開(箴言 2417)。

2)不過,我們吃一點虧並不說明我們認輸:不管他是否收斂一些,神必賞賜你;你表現出饒恕的心志,神也必饒恕你。在你患難的時候神要提供給你(儘管你曾經又惡又不感恩),就像你對待仇敵那樣。至少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賞賜。你對仇敵表現出來的仁慈,以及對神的朋友表現出來的仁慈,到那時都要被紀念。

 

23-28 節:其它諺語

23 北風生雨,讒謗人的舌頭也生怒容。

1. 我們必須遠離罪,尤其不要讒謗人;要厭惡它,怒對它,堅決將它摒除。若無人聽讒謗之言,讒謗之人自然就不會那麼猖獗;如果他見自己的讒言並非眾人所愛好,就會閉嘴。倘若我們聽見有人惡意議論我們尊貴的朋友,就應當表現出不悅,如同我們聽見任何惡言表現出不悅一樣。即使不能出言責備,至少應該用眼神表現不滿。2. 這樣做也許能有好結果,也許能叫讒謗之人閉嘴,摒除讒謗人的舌頭。罪若是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猖獗;但若及時制止,罪人就會意識到自己的羞愧,就不敢放肆,讒謗之罪尤其是這樣,因為讒謗之人的用意無非是想討好聽讒謗的人。

 

24 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

這句諺語與第 21 章第 9 節相同。注意,

1. 有些人受不公平待遇,尤其受欺辱遭謾駡,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兩者都有可能。本該成為幫助,卻大大阻礙生活的安逸,與其和這樣的人同住還不如獨處。

2. 獨處的人有時真叫人羡慕;儘管他們缺乏與人相處的樂趣,卻也能遠離與人相處的煩惱。若我們有時會說,未曾生育的人有福了,照樣我們有時也可以說,未曾結婚的人、像僕人那樣睡在房頂角上的人有福了,

 

25 有好消息從遠方來,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

1. 我們都很盼望聽到來自遠方、與我們有關的好消息,這非常自然。有時等待遠方消息時,我們顯得沒有耐心;心中期盼若渴。但是我們應該控制這種期盼;如果是壞消息,則來之太匆匆;如果是好消息,則隨時來都好。

2. 好消息的到來多麼受人歡迎,如同涼水給口渴的人喝所羅門在國外做許多貿易,也有許多駐外使節的書信來往。他深知能聽見國外談判的成功是多麼喜樂的事。天堂好比遠方的國家;能聽見來自天堂的好消息是多麼令人振奮。那永遠的福音就是大好消息,而聖靈在我們心中明證我們是神的兒女,也是大好消息。

 

26 義人在惡人面前退縮,好像涉渾之泉,弄濁之井。

這裡形容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是公眾的悲哀,許多人的惡果,好像涉渾之泉,如同弄濁之井,這就是義人在惡人面前退縮,意思是,

1. 義人在惡人面前陷到罪裡去,他們做了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在迦特報告,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使非利士的女子歡樂撒母耳記下 120)。享有智慧尊榮的人(傳道書 101)跌倒,這就像涉渾之泉,令許多人憂愁,就像弄濁之井,會傳染別人,叫他們也效法。

2. 義人被惡人的強暴和狡猾所欺壓、擊垮且被踹在腳下,被取代甚至被趕盡殺絕,這是涉渾公義之泉,弄濁政權之井(箴言 2812292)。

3. 義人在惡人面前膽怯,屈從,不敢抵擋他的惡,卑鄙地向他妥協。這會危及到信仰,令義人沮喪,令罪人倡狂,好像涉渾之泉,弄濁之井

27 吃蜜過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榮耀也是可厭的。

I。有兩件事我們必須堅決抵制:

1. 貪圖肉體享樂。吃蜜過多是不好的,雖然適當地吃味覺甘甜,但若是過量,則會反胃,胃酸過多,造成許多的病。世人的許多愛好都是如此,過量追求卻得不到滿足,對無節制的人來說危害極大。

2. 讚賞自己。我們不能貪圖肉體享受,同樣也不能過於讚賞自己,因為考究自己的榮耀,就是嘩眾取寵,這種做法不是榮耀,而是羞辱。人人都要嘲笑他們;這樣的榮耀即使得到也不是榮耀,因為這並不真正榮耀人。

II。有人對這節經文有另一種理解:吃蜜過多是不好的,但是考究榮耀卓絕的事卻是值得提倡的,是真榮耀,多多益善。也有人這樣理解:蜂蜜雖然味覺甘甜,但吃多了對胃有害,同樣地,過分好奇地考究崇高榮耀的事,雖然很有樂趣,若是太過深入會令人難以自禁。還有人這樣理解: 過量吃蜜固然不好,但最終的榮耀,就是蒙福之人的榮耀,還是榮耀;這是永遠的榮耀,永不會反胃。

 

28 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

1.  暗含智慧道德之人的好品德。他能制伏自己的心,能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情慾和脾氣,從不抵擋理性和良心。他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意念、衝動和怒氣,能將這些都處理得井井有序。

2. 惡人的特點:他不能制伏自己的心;若是大吃大喝的誘惑擺在面前,他就情不自禁;若是被別人惹怒,他立即大發雷霆。這樣的人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一切的義都不見了,都離他而去; 一切的惡都聚在他身上。他面臨撒但的一切誘惑,成為仇敵的獵物;他還會遇到許多困難和煩惱,備受恥辱,就像一座城毀了城牆那樣(尼希米書 13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