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二十四章
第 1-6 節:智慧的美德
1 你不要嫉妒惡人,也不要起意與他們相處; 2 因為,他們的心圖謀強暴,他們的口談論奸惡。
1. 這段告誡與前面的一樣(23:17):不要嫉妒罪人,不要以為他們很快樂,不要希望自己也能這樣,儘管他們在世上如此興旺,如此享樂,如此穩妥。“你心裡千萬不要有這種念頭:我要掙脫敬虔和良心的約束,自由自在地放縱肉體的情慾,就像某人一樣!不!不要起意與他們相處,不要他們怎麼做你也怎麼做,他們怎麼看你也怎麼看,不要與他們共用一個囊袋(箴言
1: 14)。”
2. 這裡還給出另一個原因:“不要嫉妒惡人,這不但因為他們的下場,也因為他們的惡道(第 2 節)。不要與他們同心,因為他們的心圖謀強暴要害人,最終必害了自己。不要像他們那樣說話,因為他們的口談論奸惡。他們所說的都不懷好意,虧缺神的榮耀,詆毀敬虔的人,冤枉鄰舍;最終必害了自己。不要與他們來往,這是智慧。也沒有必要帶著嫉妒的眼光看他們,要可憐他們,憎惡他們的惡行。”
3 房屋因智慧建造,又因聰明立穩; 4 其中因知識充滿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 5 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 6 你去打仗,要憑智謀;謀士眾多,人便得勝。
我們常常嫉妒那些通過不正當的、愧對良心的途徑加添家產的人。為了把這樣的試探推到一邊,所羅門在這裡告訴我們,智慧人能通過合法誠實的方法加添自己的家產,兼顧良心,兼得好名聲,並且神要祝福他的殷勤。別人說不定能更快發家,但智慧人所得的能存得更久。
1. 這裡強調智慧,聰明和知識,指的是對神的敬虔(這是真智慧),也指管理一切事務的謀略,這些能大大影響我們的事業。我們管理一切的事務,首先要以敬虔的法則,其次是謀略。有些人非常敬虔卻不能立足於世,因為缺乏謀略;也有人謀略有餘卻不能立足,因為他們過於依賴自己的聰明,諸事不依靠神;因此敬虔和謀略缺一不可,方能成為智慧人。
2. 這裡把真智慧的益處擺在我們面前,足能叫人的事業有成。
(1)房屋因智慧建造,又因聰明立穩(第 3 節)。人可以藉著不正當的行為建造房屋,但不能立穩,因為地基腐爛(哈巴谷書 2:9,10);相反,以誠實而得的必能像鋼那樣持久,成為留給子孫的產業。
(2)房屋因智慧而充滿財富(第 4 節)。以智慧和公平管理自己的事,通過合法途徑努力工作加添財富,不揮霍奢侈但慷慨捐輸,這樣的人必能叫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充滿自己的店鋪、倉房和屋子。這是寶貴的財物,因為經誠實勞動而獲得,殷勤的人卻得寶貴的財物(箴言 12:27);這是美好的財物,因為能帶著聖潔的喜樂來享用。有人認為這主要指的是屬靈的財富。靈魂的屋子因知識充滿聖靈的恩惠和安慰,就是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因為聖靈開啟我們的聰明,在我們心裡動工。
(3)房屋因智慧而得堅固,成為堡壘: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傳道書 9:18),可攻可守。智慧人大有能力,如同在堅固堡壘中,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第 5 節),意思是加添力量。我們的知識長進,我們所得的恩典也長進(彼得後書 3:18)。增添智慧的就力上加力(歌羅西書 1:9,11)。智慧人用自己的智慧能做到強壯人用蠻力做不到的事。藉著真智慧,人心為屬靈的工作和屬靈的爭戰得以堅固。
(4)智慧能管理房屋,也能管理國度,能管理其中各樣的事(第 6 節)。智慧能建立一所學府,也能建立國家機構。智慧能用在:
[1] 處理公眾糾紛,不捲入這些糾紛,除非有誠信正當的原因且能得勝,或即使捲入糾紛也能妥善處理,進則可達成和解,退則可成全榮譽:你去打仗,要憑智謀,若無智謀,則後果不堪設想。
[2] 維護公眾和諧:謀士眾多,人便得勝,有些人能預見危險,看見自己的優勢,有些人則看不見。我們在屬靈爭戰中需要智慧,因為敵人是狡猾的。
第 7-10 節:惡人與褻慢人
7 智慧極高,非愚昧人所能及,所以在城門內不敢開口。 8 設計作惡的,必稱為奸人。 9 愚妄人的思念乃是罪惡;褻慢者為人所憎惡。
1. 形容軟弱之人:對他來說,智慧極高,他自己知道這點,所以就放棄,不願意努力追求,就甘心不要智慧。事實也是如此,他不能容納智慧,即使有獲得智慧的機會,也是枉然。得智慧並不容易,一般的人可以得,但人若是愚昧,若是懶惰不願努力,若是嬉笑無常,順從肉體,若是心有惡念,與惡人為伍,那麼智慧就極高,不能得到。因為缺乏智慧,他們就不配為自己的國家效力:所以在城門內不敢開口,意思是他們不能出謀略,不能掌權,即使掌權也只是裝裝樣子,如塑像一般。他們不說話,因為無話可說,他們知道若是說話也無人理會,甚至招來噓聲。年輕人要努力獲得智慧,方能勝任公共職務,且得享美譽。
2. 形容邪惡之人:不但是可蔑視之人,也是可憎惡之人。有兩種惡人是這樣的:
(1)背地裡作惡。雖然他們的談吐彬彬有禮,行為贏得稱讚,背地裡卻設計作惡,竭力要算計他們怨恨妒忌的人。這樣的人必稱為奸人,或稱為作惡的專家,當時這可能是責備人的常用語。他要被稱為捏造惡事的(羅馬書 1:30),或若是惡事已經發生,此人必是重點懷疑對象,至少是幫兇。設計作惡是愚妄人的思念(第 9
節)。不要以為這不過是愚妄,只是付之一笑,但這實在是罪惡,是大惡,是確確實實的罪惡。作惡是惡,設計作惡則是大惡,因為這裡有古蛇的狡猾和毒素。但這點可以從廣義來理解。我們之所以沾染惡,不僅是因為愚昧的行為,也因為意念上的惡,儘管還未行出來。心中剛剛形成的惡念就是惡,是得罪神的,我們必須悔改,不然就完了。邪惡、不潔淨、驕傲的意念都是惡念,連愚妄的意念也是惡念。惡念存在心裡(耶利米書 4:14),就污穢我們的心,因此我們要保守自己的心,勝過保守一切(箴言
4:23),不要讓惡念留在心裡(創世紀 6:5)。
(2)公開作惡:褻慢者,就是口吐狂言的人,他們以侮慢人為樂,以損人為樂,為人所憎惡;有一點榮譽感道德觀的人都不會與他們為伍。褻慢人的座位是瘟疫的座位(七十士譯本這樣稱之,詩篇 1:1),智慧人不會靠近,怕受傳染。想搞臭別人的最終只會搞臭自己。
10 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
1. 我們很容易在患難之日膽怯,很容易枯萎沮喪,想要放棄,沒有指望。我們心情沉重,兩手下垂,兩腳發軟,一事無成。在順境中最陽光的人,往往在逆境中最枯萎最憂鬱。
2. 患難顯明我們的力量微小,也使我們的力量更加微小。“你若是不能承受環境的惡化,這說明你不是堅定不移的人,沒有堅定的意念,沒有堅定的思想,沒有信心(信心是靈魂的力量)。”有些人軟弱之極,什麼都不能承受;若是禍患挨近他們(約伯記 4:5),或只是威脅到他們,這些人就立即昏倒,立即準備放棄。這樣的人不能與困難鬥,不能救自己。因此,你們要壯膽,神必堅固你們的心(詩篇 31:24)。
第 11-14 節:智慧的喜樂和益處
11 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人將被殺,你須攔阻。 12 你若說:這事我未曾知道,那衡量人心的豈不明白嗎?保守你命的豈不知道嗎?他豈不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嗎?
1. 要求我們盡大責任,就是要幫助受欺壓的無辜人。若是我們看見人的生命或人的財產被非法奪去,就應當挺身向前解救他們,或駁斥虛假的指控,或找出證據,證明他們的清白。雖然我們對無辜人並無特別的義務,但出於公義,仍須幫助他們。若有人遭受強權或暴力,我們要是有能力,就應當救他們。不僅如此,若是我們看見有人不留神陷於危險之中,或身陷苦難,譬如行人在路上,大船在海上等等,我們有責任立即上前援助,儘管這可能會危及到自己;不要拒不相救,視若不見,漠不關心。
2. 回應忽略此項義務的藉口。你會說,“這事我未曾知道;我們不知道這人有危險,不確定他是否無辜,不知道如何證明他的清白,也不知道如何幫助他,不然我們早就幫他了。”看看他如何回應,
(1)我們很容易找些理由來堵住別人的口,因為我們說,我們不知道,或說我們忘了,別人就不好說什麼了。明知別人無法知道真相不能辯駁,就說假話替自己的錯誤找藉口,這是大試探;就好比我們常說,我們以為這樣那樣,心裡卻別有所圖,沒有人會知道。
(2)這樣的理由要逃脫神的審判卻不那麼容易;我們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接受審判。
[1] 神衡量人心,保守你命;他鑒察人心,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最隱而未現的思念和用意在他都是赤露敞開的。神有能力鑒察人心,也要藉此得著榮耀。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的(耶利米書 17: 10)。他保守你命,就是要保守你的生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好好珍惜別人的生命,盡力保全生命,因為人的生命在神眼中看為寶貴,他滿有恩典地保守生命。
[2] 他知道我們的理由是真是假,知道我們是否有意為之,也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否我們不愛自己的鄰舍,是否自私、不關心神也不關心人。真該停止那些毫無意義的理由,我們以為這些理由能堵住良心的口,實際上良心卻在指責我們忽略明顯的責任:那衡量人心的豈不明白嗎?
[3] 他要以此審判我們。神無所不知,他的審判也完全公義,必要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作惡的要得到報應,不行善的也要得到報應。
13 我兒,你要吃蜜,因為是好的;吃蜂房下滴的蜜便覺甘甜。14 你心得了智慧,也必覺得如此。你若找著,至終必有善報;你的指望也不致斷絕。
這裡催促我們學習智慧,因為學習智慧既有樂趣又有益處。
1. 大有樂趣。我們吃蜜因為吃了便覺甘甜,為此我們稱之為好的,尤其是蜂房下滴的蜜。迦南地稱為流奶與蜜之地,在那裡蜂蜜是常用的食物(路加福音 24:41,42),對孩子也是這樣(以賽亞書
7:15)。我們也應該這樣飽食智慧,品味好的教誨。吃過蜂蜜的人都知道蜂蜜是甜的,不需要其它證明,也不會相信其它任何反證;同樣地,經歷過真理和敬虔之能力的人大大滿足於兩者的樂趣。他們嘗過甜頭,世上沒有任何無神論者的詭辯以及褻瀆的嘲諷能改變他們的心思。
2. 大有益處。蜂蜜甘甜但並不完美,而智慧除了眼前的甘甜以外,還關係到將來的賞賜。“你可以吃蜜,宜人的口味讓你想要多吃;但你更應該品嘗智慧的誡命,且要消化,因為你若找著,至終必有善報;你的回報就是樂趣,而罪人的回報就是痛苦。智慧誠然需要努力方能得到,但卻必有善報。智慧誠然也使你有更多的指望,但就像你的努力不是徒然,你的指望也不會是徒然的;你的指望也不致斷絕(箴言 23:18),不僅不致斷絕,還要大大超過你所求所想。”
第 15-20 節:警惕不要妒忌
15 你這惡人,不要埋伏攻擊義人的家;不要毀壞他安居之所。 16 因為,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惡人卻被禍患傾倒。
這裡的口氣並不是勸誡惡人(惡人是不接受教誨的,參考 23:9),而是抵擋惡人,為的是勉勵遭受惡人恐嚇的義人。看這裡,
1. 惡人設計陷害義人,以為必能得逞。這陰謀真是險惡:他們埋伏攻擊義人的家,要作惡或設謀攻擊。他們埋伏在門前,一旦他出現就發動攻擊,就像迫害大衛的人一樣(詩篇 54 篇題目)。他們以為很有希望,相信必能毀壞他的居所,因為他軟弱,無力抵擋,他的環境低微酸楚,幾乎已經倒下。這一切都是蛇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彼此為仇的結果(創世紀 3:15)。好流血的人恨惡完全人(詩篇 29:10)。
2. 這些計謀的愚蒙和挫敗。
(1)人雖以為義人要毀壞,他卻重新站立起來。他七次跌倒,倒在困難中,但是神祝福義人的智慧和正直,叫他興起,透過困難看見將來的好日子。義人跌倒,有時也許跌倒七次,就是在突如其來的試探面前軟弱犯罪;但他要因悔改而興起,要得到神的憐憫,重新與神和好。
(2)惡人以為能看見義人毀壞,也要親手毀壞義人,但卻要落空。惡人被禍患傾倒;他要在自己的罪和禍患中徹底滅亡。
17 你仇敵跌倒,你不要歡喜;他傾倒,你心不要快樂; 18 恐怕耶和華看見就不喜悅,將怒氣從仇敵身上轉過來。
這裡說的是,
1. 要禁止我們因仇敵的困境而歡喜。若有人得罪了我們,或因妨礙了我們而令我們懷恨在心,一旦他們遭遇打擊(可能跌倒了),或遭遇危險(可能絆倒了),我們敗壞的心很容易產生隱晦的歡喜和滿足。啊!你也有今天!無路可逃了吧!或像泰爾向耶路撒冷說的:她既變為荒場,我必豐盛(以西結書
26:2)。“人都盼望自己的仇敵或對手遭到毀滅,以此替自己報仇雪恨。不要那麼缺德;即使最壞的仇敵跌倒,你也不要歡喜。”若是神的仇敵遭毀滅,我們應有聖潔的喜樂,因為這關係到神的榮耀和教會的益處(詩篇 58:10),但若是我們自己的仇敵遭毀滅,就不該歡喜;相反,要與他們一同哀哭,像大衛那樣(詩篇 35:13,14),且要帶著誠意,不能在心裡因他們的患難而偷偷歡喜。
2. 禁止因仇敵的困境而歡喜,其原因是這會惹怒神:儘管人只是在心中偷著樂,神必會看見且不喜悅,如同通達的父親看見一個孩子因另一個孩子受罰而幸災樂禍。一個人受罰,另一個應當戰驚,受警示戒,不知道何時這懲罰會臨到自己,因為自己也時常該受罰。所羅門又說,這是針對個人的:“你若是因仇敵跌倒而幸災樂禍,這反而會幫了你的仇敵;因為神要將怒氣從仇敵身上轉過來,不會讓你得逞。既然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各書 1:20),照樣神的義也不是用來滿足人的怒氣或迎合人的愚蒙。神要停止對你的仇敵發怒,不但如此,當他將怒氣從仇敵身上轉過來,這裡暗示他要將怒氣轉向你,怒氣的杯要落到你的手裡。”
19 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嫉妒惡人; 20 因為,惡人終不得善報;惡人的燈也必熄滅。
1. 他重複了前面提過的告誡,不要嫉妒惡人在惡道上的樂趣和成就。這裡引用了他父親大衛的話(詩篇 37:1)。我們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要心懷不平,不要心裡不安;不論神的旨意如何不同於我們的情感、利益和期盼,我們都要順服。即使有時令我們憂愁,也不要心懷不平;也不要因為神善待某人而惡眼相對。難道我們比神更有智慧更公義嗎?因此,即使惡人興旺,我們也不該效法惡人。
2. 他說明這裡的原因,提到惡人走惡道的下場。不要嫉妒他們的興旺,因為
(1)惡人的道上沒有真喜樂:惡人終不得善報;他的興旺只對目前有益;他所期盼的好處僅此而已:在復仇的世界裡他將一無所有。他已經得了他的賞賜(馬太福音 6:2),他要一無所有。不要嫉妒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人(詩篇 17:14)。
(2)惡人不能長久;他們的燈很亮,但很快要熄滅,他們的一切安逸都要止息(約伯記
21:14;詩篇 37:1,2)。
第 21-29 節:給掌權者的諫言
21 我兒,你要敬畏耶和華與君王,不要與反復無常的人結交, 22 因為他們的災難必忽然而起。耶和華與君王所施行的毀滅,誰能知道呢?
1. 敬虔與效忠君王必須相輔相成。我們作為人,有責任尊重造物主,敬拜他,尊敬他,常存敬畏之心。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為了相互的利益,則有責任效忠神所設立的政府(羅馬書 13: 1,2)。真正有信仰的人必是效忠政府的,必是良心向著神。地上的敬虔人必是地上的安靜人(詩篇 35:20);沒有信仰的人就沒有真忠誠,或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忠誠。若是對神虛假,怎麼能對君王誠實呢?但若是兩者相對立,則另當別論,要服從神,不服從人(使徒行傳 5: 29)。
2. 要遠離在這兩方面反復無常的人。所羅門不是說不要與改變的人結交,因為人可以有正當理由作改進;他指的是反復無常的人,意思是為改變而改變、對現實不滿、喜歡搞新花樣的人,或想要渾水摸魚的人:不要與反復無常的人結交,在信仰上或在民事政府部門都一樣;不要與他們同謀(創世紀 49:6),不要參與他們的陰謀,不要介入他們隱藏的罪惡。
3. 那些興風作浪、拉幫結派的人常常不知不覺降禍到自己頭上:他們的災難必忽然而起。儘管他們苦心密謀,終究要敗露,且要在他們意想不到的時候接受審判。神和君王要摧毀他們以及與他們交往的人,誰能知道這毀滅何時會臨到,或如何臨到他們呢?
23 以下也是智慧人的箴言:審判時看人情面是不好的。 24 對惡人說「你是義人」的,這人萬民必咒詛,列邦必憎惡。
25 責備惡人的,必得喜悅;美好的福也必臨到他。 26 應對正直的,猶如與人親嘴。
這裡是給智慧人上的課,指的是審判官和君王。臣民要盡自己的責任,順服掌權者,照樣掌權者也要盡自己的責任,在臣民中行使公義,不論是請願,還是黨與黨之間的主義紛爭。以下是給他們上的課。
1. 必須權衡事情的利弊,不因所涉及的黨派而左右搖擺:審判時看人情面是不好的,這本身就不好,也不會有好結果;後果必然捨棄公義,在法律和公平的幌子下做壞事。好的審判官要認事實不認人,不能顧及朋友的情面在敗訴的案子上幫他一把,也不能在仇敵的勝訴案子上故意隱瞞什麼。
2. 不能縱容惡人作惡。掌權者和傳道人都一樣,在各自的崗位上要以信實為本對待惡人,即使這惡人是知名人士或某個特殊友人,要定他的惡,告訴他下場如何,要在眾人面前揭露他,使他們能遠離他。但是,若有人本該向世人揭露惡人之罪卻反過來縱容他們,若是替惡人找藉口,甚至偏袒他們,與他們來往(實際上在說,你是義人),這樣的人要被視為公共和諧與公共利益的敵人,他們本該推動公共和諧與利益,卻不這樣做,萬民必咒詛他們,要叫他們羞恥;列邦必憎惡他們,因為他們卑鄙地背叛了受託付的事。
3. 必須不留情面,杜絕一切的偽造、暴力、不義、不道德;這樣做可能會得罪某人,卻能蒙神的喜悅,得人的稱讚。掌權者、傳道人以及其他在位應該這樣做的人,都應責備惡人,好叫他們悔改或叫他們羞恥。這樣做才能心安理得:必得喜悅,他們的良心要見證自己是神的見證人;美好的福也必臨到他們,指神的祝福和人的祝福;他們會被稱為信仰的誠信者,國家的愛國者。參考 28:23。
4. 必須公平判決(第 26
節);必須應對正直,意思是按照法律、按照案件的真偽作出判決;這樣的人,人人都要與他親嘴,意思是人人都愛他,都敬重他,都願意服從他的命令,因為親嘴可表示忠誠,也可表示愛意。能在公眾場合下說話合宜且有誠信的人,就是受歡迎、受人愛戴、受人尊敬的人。
27 你要在外頭預備工料,在田間辦理整齊,然後建造房屋。
這是管理家中諸事的智慧法則;凡是義人都應該是好丈夫,都應該謹慎管理家事,方能避免許多的罪,避免許多困難,也避免給自己的信仰蒙羞。
1. 要講究實在,應該給家人度日的費用,不要用來裝門面。寧可滿足於寒酸的草屋,也不要貪圖美食或借貸。
2. 有能力支付費用方可開始建造房屋:“要先在外頭、在田間工作;先處理好你的地,看護好你的農活,因為你要藉此得收成。等一切安排妥當,只有到那時,才能考慮重建或美化你的房屋,因為那是花錢的地方。”許多人毀了自己的家業或家庭,因為他們把錢花在沒有回報的地方,開了工卻不能完工(路加福音 14: 30)。有人把這句理解為勸告年輕人不要結婚(那好比建造房屋),直到他們在世上立足,有能力撫養妻子兒女。
3. 我們若是在眼前有好的計畫,就要有智慧知道如何行,開工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以致開工以後不會因為沒有工料而停工。所羅門在建造神之家的時候自己遵行了這條法則;開工以前將一切都準備就緒(列王紀上 6:7)。
28 不可無故作見證陷害鄰舍,也不可用嘴欺騙人。 29 不可說:人怎樣待我,我也怎樣待他;我必照他所行的報復他。
這裡禁止我們在任何事上傷害鄰舍,尤其是不能藉著合法的方式傷害他們,譬如:
1. 以證人的身份:“不要無故作見證控告人,除非你所說的千真萬確,且很願意作見證。千萬不要作假見證陷害人。”後面馬上說“也不可用嘴欺騙人,意思是不可欺騙審判官和陪審員,不可欺騙與你說話的人,不可誤導他們對你的鄰舍產生偏見。說起你的鄰舍,你不但要說真話,還要留心,免得你說話的語氣摻雜與事實不符的東西,含沙射影攻擊人。”
2. 以原告或起訴人的身份。若是必須起訴你的鄰舍,不要因為報復而起訴。“不可說,我一定要報復:他怎樣待我,我也怎樣待他。”若是訴訟帶有惡意,就連正義的訴訟也會成為非正義。不可說,我必照他所行的報復他,必要他加倍償還;只有神才有這樣的權柄,我們不可替代,不可踏入他的寶座,不可把這權柄從神手中奪過來。如果我們要自己操刀在手,自己審判,那就會失去神親自裁決的好處。因此,不要替自己申冤,因為神說,伸冤在我(羅馬書 12:19)。
第 30-34 節:懶惰人的葡萄園
30 我經過懶惰人的田地、無知人的葡萄園, 31 荊棘長滿了地皮,刺草遮蓋了田面,石牆也坍塌了。 32 我看見就留心思想;我看著就領了訓誨。 33 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34 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佛拿兵器的人來到。
1. 所羅門看懶惰人的田地和葡萄園。他並不是特意去看的,而是路過,像過路人常做的那樣要看看地裡的果實,像掌權者常做的那樣要視察臣民的田地管理。他注意到一片田地和一個葡萄園,與其它田地和葡萄園大不相同。雖然土壤很好,上面卻什麼都不長,只有荊棘和刺草,不是一點點,而是長滿了野草;如果有什麼果子的話,也早已被野獸吃了,因為沒有籬笆:石牆也坍塌了。看看地受到咒詛的結果(創世紀 3:18),“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除非你努力耕作,不會長出別的。”蒙召做農夫,這對世界來說是何等的福分!如果沒有農夫,這個世界會是多麼荒涼,連迦南地也不會例外。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傳道書 5:9),而若非神把智慧和勤奮教給農夫,教他們犁地、開耕、撒種、圍欄,君王就不能得供應。看看世人經營自己的事有多大的不同!有些人不顧自己的名聲,不在乎過路人嗤笑他們懶惰,他們就因鄰舍的殷勤而蒙羞。
2. 所羅門看到這一切的聯想。他停頓了一下,留心思想,再看一眼,就領了訓誨。他並沒有向主人發怒,也沒有一句漫駡,而是藉著觀察努力叫自己得益,勉勵自己要殷勤。注意,教導人的,自己也要領受教誨,而教訓未必都來自書本或課堂,也可以來自觀察,不但觀察神的作為,也觀察人的行為,不僅是人的好行為,也包括人的惡行為。普魯塔克曾引用加圖的話說, “智慧人從愚昧人身上學到的,遠多於愚昧人從智慧人身上學到的;因為智慧人知道如何規避愚昧人的錯誤,但是愚昧人卻不知如何效法智慧人的美德。”所羅門說他藉著觀察領了訓誨,儘管這並未給他任何新意或教訓,只是讓他思想,不但觀察到懶惰人的愚蒙(在需要工作的時候躺在床上叫道,再睡片時,打盹片時,再睡片時,直睡到眼睛浮腫,不但不能像智慧人那樣睡完以後精力充沛,反而困倦、愚蠢、一事無成),也觀察到懶惰人的禍患:他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越來越近,向他沖來。貧乏要俘獲他,仿佛拿兵器的人,如同強盜將他擄掠一空。這不僅能應用在屬世的事上,要顯明懶惰是何等丟臉、何等傷害家庭的事,也能應用在屬靈的事上。注意,
(1)我們的靈魂就像是田地和葡萄園,人人都應該去料理、看管、守護。管理得好,靈魂就改進提高,能結出好果子,且算在我們的賬上。我們負責管理自己的靈魂,直到主再來;而要管好就必須盡
很大的努力。
(2)這些田地和葡萄園常常荒蕪不堪,不但不結果子,還長滿荊棘刺草(粗劣,刺人,無節制的情慾和怒氣,驕傲,貪婪,情慾,惡念,這些就是荊棘刺草,是野葡萄,是污穢之心的產物),沒有人防備仇敵的攻擊,石牆也坍塌了,一切都赤露敞開。
(3)這般光景完全是由於罪人的懶惰和愚蒙。他懶惰,喜好睡覺,恨惡工作;他是無知的人,不懂自己的事業,也不明白自己的利益,完全沉迷在睡夢中。
(4)這樣的光景必然要毀了靈魂。永遠的貧乏要像拿兵器的人那樣臨到他。我們知道為惡人和懶惰的僕人所預備的是什麼地方。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