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篇
這首詩涉及屬神的以色列整體。寫作年代不詳,可能是被擄巴比倫或即將回歸的時候。
I。以感恩的心回顧過去,神一次次拯救他們和他們的列祖,脫離許多患難(第 1-4 節)。
II。以信心的禱告展望將來,所有與錫安為敵的都必滅亡(第 5-8 節)。當我們高唱這首詩歌,這兩方面都可應用於福音以色列,她好比舊約的以色列,曾歷經風風雨雨,今天仍受到許多仇敵的驚嚇。
本國的快樂
(上行之詩。)1-4。1 以色列當說: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2 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卻沒有勝了我。3 如同扶犁的在我背上扶犁而耕,耕的犁溝甚長。4 耶和華是公義的;他砍斷了惡人的繩索。
這裡說到各個時代的屬神教會,應該說是各個時代的屬神教會在此說話;他好像一個人,年邁發白,回憶以往的歲月,回想過去的日子。
1. 教會常受大苦,來自地上為敵的:以色列當說,「我所受的苦比任何民族所受的都多,我好比斑點的鷙鳥,群鳥四圍攻擊她(耶利米書 12:9)。」誠然,這是因為他們犯罪,自討苦吃;因著這些罪,神刑罰他們;但鄰國痛恨逼迫,是由於他們聖約的特殊性,以及信仰的獨特性。「為此,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注意:神的百姓一向多有敵人,教會自幼年以來常經憂患。以色列的幼年在埃及,也可理解為士師時代;那時他們就受苦,後來也是苦難不斷。福音教會自形成以來也向來受苦,幼年時多半在負軛,看看初期教會呻吟歎息的十次大逼迫1,就知道了。扶犁的在我背上扶犁而耕(第 3 節)。經上說:惡人的杖落在義人的份上2(125:3),落在產業的應該是犁;這裡又說惡人的犁落在義人的背上,而落在背上的應該是杖。兩處的比喻也許用混了,但兩者的含義相同,也是再清楚不過,就是神百姓的仇敵一向惡待他們,禽獸不如。他們將神的百姓撕裂,好比農夫扶犁而耕,將他們撕開,拼命榨取,折磨至高者的聖民(但以理書 7:25),像久耕不息的土地,毫不顧惜。神允許他們這樣犁地,意在叫他的百姓得益處:休耕的土地鬆開,神就在其上播撒恩典的種子,且得大豐收:但敵人不是這樣的意思,他們心也不這樣打算(以賽亞書
10:7);他們耕的犁溝甚長,無休無止,一心要摧毀神的教會。他們在神的百姓背上扶犁而耕,許多人將之理解為百姓背上的鞭傷:他們打得我皮開肉綻。聖徒常忍受戲弄鞭打(可能被擄的也忍受鞭打)(希伯來書 11:36),這也應驗在基督身上: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以賽亞書 50:6)。這也可理解為仇敵導致以色列的城邑荒涼。經上說:所以因你們的緣故,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彌迦書 3:12)。
1教會建立之後兩百多年內,曾先後遭遇十次重大逼迫。
2詩篇 125:3 中的「份」,在英語中與以色列民分地所得的產業為同一個字。
2. 教會常蒙大恩,得拯救,來自天上為友的。
(1)仇敵的陰謀被挫敗。他們苦待教會,指望毀滅教會,卻不能得手。教會經歷風風雨雨,常受震動,常受衝擊,卻依然存在:卻沒有勝了我。人們驚訝地發現這船在風暴中顛簸,經過驚濤駭浪,居然在海上存活下來。基督把教會建造在磐石上,陰間的門沒能勝過他(馬太福音 16:18),將來也不能勝過他。
(2)仇敵的權勢被打破:神砍斷了惡人的繩索,打碎他們的齒輪和犁底,叫他們犁不成地,剪斷他們的鞭子,叫他們鞭打不成,破壞他們的勾結,砍斷他們捆綁屬神百姓的鎖鏈。神有許多辦法限制惡人,叫他們陷害教會的的惡行不出來,叫他們的計謀落空。耶和華是公義的,這句話可理解為教會受苦,也可理解為教會蒙拯救。
[1.] 耶和華是公義的,他允許以色列受苦。神的百姓向來承認這點,不論仇敵多麼不義,在一切臨到他們的事上,神卻是公義的(尼希米記 9:33)。
[2.] 耶和華是公義的,他不允許以色列被毀滅,他應許要為自己存留餘民,他的話語不改變。逼迫屬神百姓的,公義的神必追討,將患難報應給他們(帖撒羅尼迦後書 1:6)。
神眼中的教會
5-8。5 願恨惡錫安的都蒙羞退後!6 願他們像房頂上的草,未長成而枯乾,7 收割的不夠一把,捆禾的也不滿懷。8 過路的也不說:願耶和華所賜的福歸與你們!我們奉耶和華的名給你們祝福!
詩人在前面誇勝,因為許多埋藏得像地獄那樣深的顛覆教會的企圖被挫敗,這裡用了底波拉詩歌那樣的結尾:耶和華啊,願你的仇敵都這樣滅亡(士師記 5:31)!
I。有許多人恨惡錫安,恨惡錫安的神,恨惡敬拜,也恨惡敬拜神的人;他們對信仰和有信仰的人極其反感,處心積慮搞破壞,竭盡所能阻攔神在世上建立教會。
II。我們應當禱告,求神挫敗一切抵擋教會的企圖,叫這些人蒙羞退後,叫尚未行出陰謀的也蒙羞退後:願他們都蒙羞,這句話等同於:他們必蒙羞。這裡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明;屬神的百姓必興旺,好比挺拔的松柏,又好比結果子的青翠橄欖樹,他們的仇敵則必像房頂上的草,未長成而枯乾。他們乃是人,並不可怕,遲早要變為草(以賽亞書 51:12)。他們又是錫安的敵人,註定滅亡,所以要藐視他們,如房頂上的草一般,又小又短,散發酸味,毫無用處。
1. 很快枯乾:未長成而枯乾,因為沒有根;地位越高(也可能指他們的傲氣),就曬得越熱,枯乾得也就越快。有人理解為:尚未採摘就已枯乾。與神的教會為敵的,都自己枯萎,神的審判尚未將他們剷除,他們自己先行枯乾。
2. 毫無用處;不過是大地的累贅,攻擊錫安的陰謀也成不了氣候,不論他們如何自以為是,都只不過像農夫房頂上的草,在愁苦的日子,所收割的都飛去了(以賽亞書 17: 11)。
III。凡是聰明人,都不會求神賜福給那些割草收割的(第 8 節)。請注意看:
1. 古人有個值得稱讚的習慣,他們不但向陌生人和過路人問安,也特別禱告,求神賜福給收割的工人。波阿斯就是這樣,為收割工人的禱告(路得記 2:4):願耶和華賜福與你!我們也當如此,求神賜福,見證我們對鄰舍的善意,並稱讚他們勤勉;這都是發自虔誠正直之心的虔誠之舉,神必悅納。
2. 求神賜福,這乃是神聖的話語,不可隨意亂用。在房頂上割草,那是戲言,凡敬畏神之名的,都不會向這樣的人隨意使用敬虔的問候語,聖物不可隨意。
3. 向陰謀抵擋教會的人問安,那是很危險的,因為問他安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份(約翰二書第 11 節)。這裡說無人為他們祝福,無人尊敬他們,其實還另有深意,就是凡智慧良善的,都求神叫他們蒙羞,求神挫敗他們。聖徒若求神抵擋某人,那人就有禍了。我咒詛他的住處(約伯記 5: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