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篇
這首詩可能是所羅門所寫,用在獻殿的時候;他按他父親的吩咐,建好了神的殿;參考歷代志上 28:2 等。所託付的既以完成,他就求神顧念他所行的。
I。榮耀神、事奉神的居所已經建成;當他把象徵神同在的約櫃帶進殿來,就渴望神親自前來居住(第 8-10 節)。這段話,所羅門用來結束他的祈禱(歷代志下 6:41-42)。
II。這殿乃是按照他父親的吩咐所建,所以他求神紀念大衛。
1. 紀念大衛的虔誠(第 1-7 節)。
2. 紀念神給大衛的應許(第 11-18 節)。前者為祈禱的引言,後者為概括,又像是回應。當我們高唱這首詩歌,應當將福音教會視作神的殿,並且仰望基督為我們的大衛王;神的憐憫在他裡面乃是確切的憐憫。
所羅門求神施恩
(上行之詩。)1-10。1 耶和華啊,求你紀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2 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3 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4 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5 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6 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7 我們要進他的居所,在他腳凳前下拜。8 耶和華啊,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9 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願你的聖民歡呼!10 求你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
這幾節經文乃是所羅門求神施恩給他和他的政權,求神悅納他為神的名所建的殿。請注意看:
I。他求神紀念兩件事:
1. 他所行的乃是按照他父親大衛所許的願,要為神建造殿宇。所羅門很有智慧,但他隻字不提自己的義行:「我配不上你施恩典;可是耶和華啊,求你紀念大衛,你曾與他立約(這很像摩西的禱告,出埃及記 32:13:求你紀念亞伯拉罕,聖約的首位受託人);求你紀念他所受的一切苦難,紀念他一生的患難;他受膏為王也導致苦難;」求你紀念他為約櫃擔憂,約櫃還在會幕,他坐臥不安;參考撒母耳記下 7:2。有人理解為:求你紀念他一切的謙卑溫柔,以虔誠的心向神許願。注意:求神紀念信仰的前輩,他們所受的苦、他們的服事和苦難、與神所立的約、所經歷的神良善、以及他們為後代的擔憂和祈禱,這都並無不妥。我們可以將之應用於大衛的子孫基督以及他所受的一切苦難:「耶和華啊,求你紀念與他所立的約,紀念他所成就的公義。紀念他的一切供獻(20:3),就是紀念他的一切苦難。」他特別求神紀念,大衛曾鄭重許願,要為神建造殿宇,那是他剛建立政權、尚未替自己建造居所的時候。請注意看:
(1)大衛向誰許願: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要許願,就當向神許願,他是受願者,也是見證者。耶和華是雅各的大能者,大有能力,他的大能是雅各的保障,也是他的拯救。雅各軟弱,但雅各的神卻是大能者。
(2)大衛因何許願:為耶和華尋得所在,就是為象徵神同在的約櫃尋得居所。他見律法書多次提到神選擇立他名的居所(申命記 12:5),各支派都以此為中心。他登基作了王,卻不見有這樣的所在;示羅被棄,並無別處興起,不能照常守耶和華的節期。大衛說:「那好,讓我來找一個地方,作為各支派聚集的所在,雅各大能者的居所,約櫃的安放處,足以容納祭司和百姓敬拜神。」
(3)他心急火燎,坐臥不安,直到有了頭緒(第 3-4 節)。此事早有商議,只是不見行動,直到一日早晨大衛出外公幹,許願說天黑以前定要作出決定,將具體地點定下來,可能指立帳幕迎接約櫃,那是他作王的初期,更可能是指所羅門建造的聖殿,那是他作王的後期,就是他因數點百姓受罰所致的瘟疫剛過(歷代志上 22:1;那時大衛說:這就是耶和華神的殿);也許他是受了那次刑罰才許願,擔心神發怒的原因之一,是他在這件事上遲遲未動。注意:若為神的緣故有工要做,就當規範自己,限定時間,免得拖延。早上規劃一天的事,並約束自己按時完成,方能入睡,前提當然是順從神的旨意,因為一日要生何事,我們不能知道(箴言 27:1)。在歸向神的大事上尤其要執著,要火熱;若不打好基礎盼望更美的來生,就不可能安享今生;這是顯而易見的。
2. 他所行的乃是按照以色列百姓所期盼的(第 6-7 節)。
(1)百姓詢問約櫃的下落,聽說約櫃淪陷,十分傷心(撒母耳記上
7:2)。他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就是位於以法蓮的示羅),聽說曾在那裡,後來下落不明。最後在樹林的田間尋見,就是基列–耶琳,這個地名的意思是樹林之城。大衛登基不久,以色列民浩浩蕩蕩前去迎回約櫃,所羅門既為約櫃建造殿宇,就當感謝以色列民。他們再也不必到處尋找約櫃的下落,因已知約櫃的下落。
(2)他們決意服事約櫃:「我們應當選一個方便的所在,進他的居所,敬拜他,以臣民百姓的身份,在他腳凳前下拜;過去我們沒有這樣的地方,在掃羅年間,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歷代志上 13:3)。」
II。他因何事禱告(第 8-10 節)。
1. 求神眷顧,不但佔有他所建的殿,並且常住在其中:耶和華啊,求你興起,進入安息之所;願這殿成為你的安息之所,你有能力的約櫃是你同在的憑據,是全能者的憑據。
2. 求神施恩,叫服事聖所的盡忠職守: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使他們不論是服事還是平時的言行,都顯出公義,都按公義的法則。注意:傳道人最美的妝飾就是公義。聖潔待神,良善待人,這是傳道人不可或缺的習慣。「他們是你的祭司,若不披上公義,就有辱他們和你的關係。」
3. 求神叫百姓藉著合宜的聖禮得安慰:願你的聖民歡呼。約櫃迎回大衛城時,百姓歡呼(撒母耳記下 6:15);祭司披上公義,百姓也必歡呼。忠心傳道是聖徒的喜樂,是喜樂的緣由,是喜樂的良友,叫人喜上加喜;我們乃是幫助你們快樂(哥林多後書 1:14)。
4. 求神悅納自己的獻殿禱告:「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求你不要拒絕我所求的,不要叫我蒙羞轉離。」他祈求的依據是:
(1)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在此他預表至大的受膏者基督,他在代求時也重申自己受膏者的職份。他是神的受膏者,所以父神都聽他的。
(2)他是大衛的兒子:「因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我;」這是基督徒式的祈求:「求你因基督的緣故悅納我;基督是我們的大衛,是你所喜悅的。」他是大衛,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可愛的,我們因愛子的緣故蒙悅納。他是神的僕人,是神所扶持的僕人(以賽亞書 42:1)。我們自己乏善可陳,但求你因他的緣故施恩給我們,在他滿有公義。我們若為教會興旺禱告,便可因基督的緣故大膽祈禱,因他用自己的寶血買贖了教會。願傳道人和屬神的百姓都能盡自己的本份。
神選擇錫安;給錫安的應許
11-18。11 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覆,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12 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13 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14 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15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16 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17 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18 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
這些都是寶貴的應許,乃是起誓為證,叫那承受應許的人大得勉勵(希伯來書 6:17-18)。無論理解為禱告的緣由還是理解為禱告的應允,都是一回事;凡相信的都知道這些應許的意義所在,可用來向神說話,也可用來聆聽耶和華神向我們說話。這些應許關乎堅立會眾和國家,關乎大衛家的寶座和錫安山以色列的法度。關乎錫安山的應許可用於福音教會,關乎大衛後裔的應許則可用於基督,所以兩者都是我們禱告的緣由,也都安慰人心。這裡說的是:
I。神揀選大衛家和錫安山。兩者都是神所命定的。
1. 神揀選大衛家為君王之家,並且起誓為證(第 11-12 節)。大衛既預表基督,乃是起誓立的:耶和華起了誓,必不反覆,必不後悔。大衛豈不是向耶和華起誓(第 2 節)、定要為他找到居所嗎?耶和華也向大衛起誓,定要為他建立王朝;可見神的鍾愛和決心不輸任何人。
(1)神應許大衛,必有一系列君王從他而出: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此事應驗在所羅門身上,大衛活著見到了這一幕,且心滿意足;參考列王紀上 1:48。他的後裔若滿足以下條件,還將傳承他的王冠,直到永遠:你的眾子,就是日後歷代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神親自教訓他們,真是仁至義盡;他們有摩西和眾先知,他只要他們能守他的教訓,能持守下去,他們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君王須有好行為,方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唯有行為端正,才能領受神的使命。後來他們沒有守住神的聖約,導致王朝終結,權杖漸漸離了猶大。
(2)神應許大衛,必有一後繼者永遠為王,有一君王從他而出,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以賽亞書
9:7)。彼得將其應用在基督身上,他甚至告訴我們,大衛自己也是這樣理解的:大衛曉得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使徒行傳 2:30),且在日子滿足的時候果然如此行,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路加福音 1:32)。他誠然滿足了應許的條件,持守了神的約和法度,遵行了他父的旨意,並且在一切事上蒙他喜悅;於是這應許就成就在他和他屬靈的後裔身上。他和神所賜給他的兒女,就是一切信他的,都必坐在寶座上,直到永遠(啟示錄 3:21)。
2. 神揀選錫安山為聖山,並且喜悅錫安,以此證明錫安乃是聖山(第 13-14 節)。他揀選他所喜愛的錫安山(78:68);他揀選錫安為他約櫃的居所,還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不是暫住,與示羅不同。錫安就是大衛城;他選擇此城為王城,因為神揀選此城為聖城。神說:我要住在這裡,於是大衛就說:我要住在這裡,因他持守自己的原則:我親近神是與我有益(73:28)。這裡的錫安應當理解為預表福音教會;教會也稱為錫安山(希伯來書 12:22),由此應驗了這裡關乎錫安的應許。錫安長期以來苦難不斷,但基督教會乃是永生神的家(提摩太前書
3:15),是他永遠安息之所,必蒙福與他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神喜悅他的教會,必常與他的教會同在;這是教會成員的安慰和喜樂。
II。神為大衛家和錫安山預備了上好的福份。神所揀選的,他也必賜福。
1. 神既揀選錫安山,就應許將以下的福份賜給他:
( 1 ) 今生的福份(第 15 節),因為敬虔有今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 4:8)。地已經出了土產;信仰堅立之處,必有收成,神要賜福與我們(詩篇 67:6),必大大賜福。收成雖少,只要神大大賜福,就有益處,就安慰人心,勝過收成大卻沒有神的賜福。屬神的百姓在普通事上也有神的特別賜福,這福份深入人心,格外甘甜。但這裡的應許有更深遠的意義:我要使其中的窮人飽足。錫安有自己的窮人需要幫助,神在此應許要呵護他們。
[1.] 神必按他的旨意,保守他們不缺乏,必吃得飽足。若出現饑荒,最先感覺到的就是窮人;他們若吃得飽足,那就是豐富有餘的憑據。錫安的窮人必不缺乏,因為神要求所有錫安的兒女量力而行,周濟窮人,教會也不可忽略他們(使徒行傳 6:1)。
[2.] 神必按他的恩典,保守他們無怨言;雖只有粗茶淡飯,卻必滿足。錫安的窮人最有理由知足,因為有更美的事為他們預備。這可從靈意上理解為靈魂的供應,就是神的道和聖禮;神必大大賜福,為新造的人提供養份,用生命的糧叫靈裡貧窮的得飽足。神所潔淨的,我們必得飽足,也可得飽足。
( 2 ) 專屬義人的來生福份(第 16 節),乃是回應先前的禱告(第 9 節)。
[1.] 所求的是祭司披上公義,神在此應許他們披上救恩,不只是拯救他們,還要使他們和他們的供職成為百姓得救的器皿,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他們的人(提摩太前書 4:16),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使徒行傳 2:47)。注意:神若叫人披上公義,也必叫他披上救恩;我們求公義,神就不但賜公義,也賜救恩。
[2.] 所求的是聖民歡呼;神在此應許他們必大聲歡呼。神所賜的,超出我們所求;他賜給我們救恩,也賜給我們大喜樂。
2. 神既揀選大衛家,就應許將合宜的福份賜給他的家。
(1)日漸強盛: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第 17 節),在錫安發生。君王的威嚴日益強盛,光環不斷加增。基督是拯救的角(表示他的拯救又豐富又有能力),是神在他僕人大衛家中所興起、所發生的(路加福音 1:69)。大衛承諾要用他的能力來榮耀神,砍斷惡人的角,高舉義人的角(75:10);神為了回報他,就應許叫他的角發生;凡有能力並善用能力的,必得著更大能力。
(2)永遠繁榮: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你必點著我的燈(18:28)。神所預備的燈,必發出光輝。燈代表繼承人,一燈將盡,必另有一燈點著;這是接連不斷的,由此大衛家必不缺人在神面前站立。基督是燈,是世界的光。
( 3 ) 全然得勝:「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凡蓄意害他的,他們的陰謀都必挫敗,都必蒙羞。」願一切與良善官長為敵的,都披上羞恥,尤其是與主耶穌和他的政權為敵的,在審判的日子,要受羞辱,永遠被憎惡(但以理書 12:2)。
(4)普遍興旺: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就是說他的政權必使他的榮耀越來越多。這全然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他尊貴權能的冠冕永不衰殘,冠冕上的花永不凋謝。地上君王的冠冕不能存到萬代(箴言 27:24),但基督的冠冕要存到永遠,為他忠心的百姓所存留的冠冕也永不衰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