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九章
簡介
基督和罪為了爭奪人的靈魂成了死敵。這裡作者告訴我們,他們都在爭奪,要佔據靈魂的最深處,最高點。這一段旨在把生死善惡擺在我們面前,不需多言就能叫我們判斷何去何從,決心投身何方。兩者都要款待靈魂,都邀請靈魂來接受款待。作者告訴我們真正的問題所在,要我們根據擺在面前的事實好好思想,聽取建議,自己問自己。我們應當看重自己的靈魂,因為兩者都在力爭。
I。基督以智慧的名義,邀請我們接受他的款待,進入與他相交的關係,第 1-6 節。他提到智慧的果效(第 7-9 節),他對我們的要求(第
10 節),以及給我們的預備(第
11 節),然後讓我們自己選擇怎麼做,第
12 節。
II。罪以愚昧婦人的形象出現,第 13-16 節,要我們接受她貌似迷人的樂趣,第 17 節。最後所羅門告訴我們後果如何,第 18 節。現在讓我們選擇吧,今天就選擇要與誰相近。
第 1-12 節:智慧之邀
1 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 2 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 3 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 4
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5 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 6
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 7 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駡;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 8 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 9 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 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11 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
12 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
智慧在這裡被塑造成高貴而慷慨的皇后,豪爽而大方。這智慧就是神之道,神藉著他將自己的良善旨意傳給世人。這智慧就是道,就是神,父神把最終審判權交給他。在前面一章,他展現自己作為造物主的壯觀和榮耀,這裡要表現自己作為救世主的恩典和良善。智慧一詞用複數,因為在基督裡藏著許多智慧之寶,神奧秘的智慧藉著基督所作的工多方面表現出來。現在就讓我們看看,
I。為了款待願意追隨他的人,智慧作了豐富的預備。這裡表現為豐盛的宴席,也許我們的救主借用了這個比喻,將天國比作晚宴,馬太福音 22:2,路加福音 14:16,就像以賽亞書 25:6 所預言的那樣。這如同亞哈隨魯王的宴席,要展現榮耀之國的豐富(以斯帖記 1:4)。福音的恩典藉著主的晚餐擺在我們面前。為的是歡迎他的賓客,
1. 這裡預備了華麗的宮殿,第 1 節。智慧找不到能容納所有賓客的地方,就專門建造一所新房屋;為了堅固且美化這房屋,他鑿成七根柱子,又穩固又美觀。天堂就是智慧建造的房屋,要款待所有蒙召參加羔羊娶親宴席的賓客。這是他父親的家,那裡有許多住處,他要去為我們預備地方。他不留戀地上,這裡沒有常存的城(希伯來書 13:14);而天堂則是有根基有柱子的城。教會是智慧之家,他邀請賓客前來,靠著神的能力和應許支撐,就像七根柱子一樣。也許所羅門在這裡暗指他後來為事奉神而建造的聖殿,他要呼召百姓前來敬拜神,領受智慧的教誨。也有人認為這裡指先知的學校。
2. 這裡預備了豐盛的宴席(第 2 節):他宰殺牲畜,調和旨酒,美酒佳餚,都是上好的。他宰殺祭物(原文如此);這是豐盛且神聖的宴席,是吃祭物的宴席。基督為了我們將自己當作祭物獻上,他的肉真是可吃的,他的血真是可喝的(約翰福音 6:55)。主的晚餐為的是與人和好,給人喜樂,這是贖罪祭的宴席。所調和的酒比酒更濃,不是普通的酒精和香氣。他所設擺的筵席,令想往公義、恩典、和平和喜樂的靈魂得到滿足,帶著神之愛的確據,帶著聖靈的安慰,永生的印記和憑據。要注意,這都是智慧之所作: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表現了基督的愛,他親自預備(不是叫別人預備,而是親手預備),也表現了預備的豐盛。這一切都正合智慧之所需。
II。他滿有恩惠的邀請,不是邀請某些特別的朋友,而是邀請所有的人,大家都能來享受豐盛的預備。
1. 他差僕人走遍鄉村發出邀請:打發使女出去,第
3 節。福音的傳道人領受使命和命令,要向一切願意守約之人宣揚神在永約中為我們預備的宴席。這些人是貞潔的童女,沒有玷污自己,也沒有玷污神的話;他們謹守神的誡命,要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路加福音 14:23),呼召一切所遇見的人,都來參加智慧的宴席,因為樣樣都齊備了(路加福音 14:17)。
2. 他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衷心希望世人得到益處,極不願意看見他們為沉迷虛榮而拒絕憐憫。我們的主耶穌就是福音的傳揚者。他差派門徒的時候要親自肯定他們所傳的;其實這救恩起先是主親自講的(希伯來書 2:3)。他站在那裡喊道,到我這裡來(馬太福音 11:28)。看完了誰在邀請,現在讓我們再看看:
( 1 ) 向誰發出邀請:向愚蒙人和無知的人,第 4 節。人若是擺設筵席,一般不會邀請這樣的人, 更不會特別與他們拉關係。一般受邀的是哲學家或學者,可以討教學問,也有利於宴席上的氣氛。
“我豈缺少瘋子?”(撒母耳記上 21:15)。但是,智慧卻邀請愚蒙人和無知的人,因為這些人最需要智慧的教誨,而且智慧在預備和邀請中所追求的也正是這些人的益處。愚蒙人受邀,可得智慧;需要心的人(原文如此),讓他到這裡來,他就能得著。所預備的宴席有治療作用,對人心是最寶貴最必需的治療。這邀請是普世的,不管是誰都不會被拒之門外。不管他們有多愚蒙,
[1] 人人都歡迎;
[2] 人人都能得幫助,不會被怠慢,也不會失望。我們的救主到世上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 9:13),不是召自以為聰明的人,自以為能看見的人(約翰福音 9:41),而是召愚蒙人,就是那些認識到自己的愚蒙且為之羞愧的人。願意變作愚拙,才能成為有智慧的人(哥林多前書 3:18)。
( 2 ) 什麼樣的邀請。[
1] 我們應邀到智慧之家:轉到這裡來。我說是我們受邀,難道我們不正是具有受邀者的特徵嗎?我們不就是愚蒙人、不就是無知的人嗎?智慧之門向這樣的人打開,智慧希望與這樣的人交談,單單為了他們的益處,不為別的。
[2] 我們應邀入席(第 5 節):你們來,吃我的餅,就是品嘗敬畏神的真喜樂。藉著福音的應許,且從這些應許中得安慰,我們憑信心享受基督為貧乏的靈魂所預備的宴席。我們盡情享用,吸取養分,重新得力,我們的靈魂也藉著神的話重新得力。神的話就是聰明人的食物。
( 3 ) 對應邀得益處之人的要求,第 6 節。
[1] 要與壞人斷絕來往:“要捨棄愚蒙,不要與他們來往,不要戀慕他們的道,不要與惡行有瓜葛,也不要與做惡之人有瓜葛。”跨向美德的第一步就是遠離惡,因此要遠離惡人。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
7:23)!
[2] 要醒來,從死裡復活;要活過來,不是活在宴樂中(這樣的人不過是行屍走肉),而是活在事奉神中,只有這樣才是真活,活得有意義。“不要活得像動物一樣,像野獸那樣,而是要活出人的生命。要存活,要活著(約翰福音 14:19),活出屬靈的生命,活出永生,”以弗所書 5:14。
[3] 要選擇智慧之道,且要持守此道:“要走光明的道;從今以後用信仰的法則和正直的理性管好自己。”不僅要捨棄愚蒙,還要加入行智慧之道的人,與他們同心同步。
III。智慧給奉差遣前去發邀請的使女的教誨,包括傳道人和其他人,他們正努力要成就智慧的目的。他告訴他們,
1. 要做些什麼:不只是告訴別人,為他們的靈魂預備好了,請他們來赴宴,而是特別針對某些人,指出他們的錯誤,指斥、責備他們,第 7,8 節。要教導他們如何改正,要教導,第
9 節。神的話是為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提摩太后書 3:16),傳講神的話也要這樣。
2. 會遇見什麼樣的人,要如何對待他們,會有什麼果效。
( 1 ) 他們會遇到一些褻慢人,遇到一些惡人。這些人會嘲笑主的使者,虐待他們,會辱駡邀請他們參加主的宴席之人,如同以往的褻慢人(歷代志下 30:10),會淩辱他們(馬太福音 22:6)。雖然智慧不禁止他們邀請愚蒙人去智慧之家,卻勸誡他們邀請的時候不要指斥和責備他們。不要責備褻慢人;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馬太福音 7:6)。基督也是這樣對法利賽人說的,任憑他們吧(馬太福音 15:14)。“不要責備他們。”
[1] “這是要審判他們,因為藐視現在的恩惠就會失去將來的恩惠。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啟示錄
22:11);親近偶像的,任憑他吧(何西阿書 4:17);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使徒行傳 13:47)”。
[2] “這是要保護自己,因為你若是責備他們,”第一,“你白費力氣,自討沒趣。”第二,“你惹怒他們;就算你誠心誠意,又聰明又溫柔,他們還是要恨你,辱駡你,盡一切所能說你的壞話,你就一事無成。所以最好不要去惹他們,因為你的責備很可能起反作用。”
( 2 ) 他們會遇到一些其他人,智慧人,義人,正直人。感謝神,並非所有的人都是褻慢人。我們會遇到一些聰明正直的人,甘心樂意受教之人。如果遇到這樣的人,
[1] 有機會就要責備他們,因為智慧人不是完美的,必有可責之處。不能因為敬重某人的智慧就縱容他的過犯。智慧人也不能以智慧自居,一旦有了愚昧的言行不可免受責備。越是有智慧的人,越希望別人指出他的弱點,因為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傳道書 10:1)。
[2] 責備的同時要給他們教訓,要教導他們,第 9
節。
[3] 他們必會把我們的責備當作是仁慈,詩篇 141:5。智慧人把真心誠實對他們的人視為良友:“要責備這樣的人,他必因你的坦誠而愛你,會感謝你,會希望你以後有機會仍這樣對他。”責備人彰顯智慧,接受責備同樣彰顯智慧。
[4] 誠心接受智慧,智慧就起作用,且達到目的。受責備受教誨的智慧人會更加有智慧,會增長學問,知識更豐富,恩典也更顯多。無人能說自己夠聰明不需要再學,也無人能說自己夠好不需要更好不需要受教。我們必須努力向前,不斷學習,直到成為完全人。要給智慧人(原文如此),給他建議,給他責備,給他安慰,他就越發有智慧;給他機會(七十士譯本如此),給他顯示智慧的機會,他就會顯示。多行智慧能養成智慧習性。
IV。智慧給受邀之人的教誨,也是奉差遣的使女要不斷傳講的。
1. 叫他們知道什麼才是真智慧,在智慧的宴席上有什麼享受,第 10 節。
(1)人心必須敬畏神;這是智慧的開端。敬仰神的永能,畏懼神的忿怒,這就是敬畏神,是開端,是走向真敬虔的第一步,是其他敬虔行為的基礎。這種敬畏一開始可能是折磨,但是愛能漸漸消除折磨。
(2)人的頭腦必須裝滿關乎神的知識。認識至聖之事(此字用複數)便是聰明(譯者注:至聖之事在和合本譯為至聖者),指的是關乎事奉神的事(稱為至聖之事),也關乎我們自身成聖的事;責備人被稱為聖物(馬太福音 7:6)。也可指聖徒的智慧,由聖先知教導,或指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的神的話(彼得後書 1:21),這便是聰明。這是最好也是最有用的聰明,最能堅固我們,也最實用。
2. 叫他們知道智慧的益處(第 11 節):“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智慧能幫助你保持健康,你在地上的年歲也必加添,而人的愚昧和放縱會縮短人的年歲。智慧能帶你去天堂,在那裡你的壽數將要成為無限,直到永遠,你的年歲必無止境加添。”若沒有敬虔就沒有真智慧,若沒有永生就沒有真生命。
3. 叫他們知道選擇智慧或拒絕智慧所面臨的後果,第 12 節。這裡是,
(1)擁抱智慧之人的喜樂: “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自己受益,不是智慧受益。”人不能給神帶來益處。我們追求智慧,完全是為自己的益處。“你不能把智慧的益處留給別人”(不能像我們的財富那樣死後留給別人,因此財富被稱為別人的東西,路加福音 16:12),“你必須自己帶著進入另一個世界。”為自己的靈魂做智慧人是為自己得智慧,因為靈魂就是自己,而唯有真正敬虔的人才能真正為自己謀利益。這要使我們蒙神的悅納,叫我們遠離愚昧和墮落,叫我們有益於這個世界,叫我們更有益於將來的世界。
(2)輕視智慧之人的羞辱和滅亡:“你若褻慢智慧的訓誨,就必獨自擔當。”
[1] “你自己負責。”義人必須感謝神,而惡人則應該埋怨自己,不能埋怨神(神不是惡的創始者)。撒但只能引誘,不能強迫;惡人也只是撒但的工具,所以一切的錯都要怪在罪人自己身上。
[2] “你所褻慢的,必要失去,你這是自取滅亡。你的血要歸到自己的頭上,這也要加重你的咒詛。兒啊,你該回想(路加福音 16:25),智慧曾邀請過你,你自己不接受。你本有機會得生,而你卻選擇了死。”
第 13-18 節:愚昧之邀
13 愚昧的婦人喧嚷;她是愚蒙,一無所知。
14 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15 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 16 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17 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 18 人卻不知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
聽完基督這些話,激起我們愛神愛敬虔的心,也必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會跟從基督。但是在這裡作者卻告訴我們,那引誘者是多麼拼命要誘惑放鬆警惕的靈魂走上犯罪的路,並且大多數人確被她所俘獲,智慧的邀請並不十分奏效。讓我們看看,
I。引誘者是誰:一個愚昧的婦人,就是愚昧本身,智慧的反面。我認為這裡的愚昧婦人(第 13 節)專指屬世屬肉體的享樂,因為這是美德的大敵,是邪惡的入口。情慾最能污穢墮落人的思想,最能蒙蔽人的良心,最能澆滅人的知恥之心。這引誘者在這裡被形容為,
1. 非常無知:她是愚蒙,一無所知,意思是她很不講理,一旦控制人的靈魂,就抹殺一切屬靈的知識,令人墮落被遺忘。姦淫和酒,並新酒,奪去人的心(何西亞書 4:11)。這些東西迷惑人,愚弄人。
2. 糾纏不清:她越是不講理,就越蠻橫糾纏,終日無恥之極。她大聲喧嚷(第 13 節),不斷誘惑年輕人上鉤。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第 14 節),尋找獵物,不像亞伯拉罕那樣坐在帳篷前找機會做好事。她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坐在寶座上,原文有這個意思),似乎有發號施令的權柄,儼然我們都欠肉體的債,都去順從肉體活著(羅馬書 8:12),貌似她有名望,有尊榮,配得坐在城中高處。也許她裝作時尚比裝作奉承人更能俘獲人。“世上各種各樣的人”(她說)“不都喜歡更大的自由而不喜歡嚴格的道德法則嗎?為什麼要降卑自己,被這些法則所捆綁?”就這樣,引誘者顯得又好心又豪邁。
II。被引誘者是誰:受過教育的年輕人,這些人最容易被她征服而毀滅。要注意,
1. 他們的真實特點:他們是直行其道的人(第 15 節),就是在信仰和美德的路上受過良好訓練,本有希望行正路,好像已經決心要行善事的人,不像那個年輕人直往通她家的路去(箴言 7:8)。她要圖謀的就是這些人。她設圈套,使出渾身解數叫他們墮落。若是他們直行其道,不朝她看,她就呼叫他們,這些誘惑真是拙拙逼人。
2. 她如何誘惑他們。她稱他們為愚蒙無知的人,引他們來她的學校,要解除信仰對他們的約束和禮節。這是舞臺上用的方法(這段闡述太像一齣戲),這位頭腦清醒、受過道德教育的年輕人,成了劇中的傻瓜,劇情就是如何將他雕琢洗滌,把他變成才子,成為紈絝子弟,成為七倍於地獄之子(馬太福音 23:15),尤甚於他那些污穢褻瀆的同夥。愚蒙一詞在前面被用來恰如其分地形容不敬虔的罪人(第 4 節),在這裡卻被用來污蔑美德之道;然而審判之日要宣判誰才是真正的愚蒙。
III。怎麼引誘(第 17 節):偷來的水是甜的。這是水是餅,而智慧卻邀請人享用她宰殺的牲畜和調和的美酒。不過,對饑不擇食的人來說,水和餅都是可以接受的。這裡還假裝比平常的水和餅更甜更有趣,因為這是偷來的水,暗吃的餅,有被發現的恐懼。偷來的情慾樂趣被誇大,比正當的夫妻之愛更刺激;好恥辱而捨正直。這樣的言論公然蔑視且粗魯詆毀兩件事:
1. 神的律法;打破神的命令底線而偷來的水更甜。越被禁就越想嘗試,這樣的矛盾心理從我們最早的祖先開始就有了,他們不要別的樹,偏偏以那禁果為可喜愛的(創世紀 3:6)。
2. 神的咒詛;暗吃的餅,害怕被發現被懲罰;罪人的驕傲之心,驅使他們不但不承認自己的罪,還要壯著膽犯罪,自信暗中吃的不會被發現被揭露。以甘甜和樂趣作為誘餌,引誘者表演之低劣,手法之荒唐,竟能影響貌似很有理性的人,真是不可思議。
IV。對付誘惑的有效良方,只有幾個字,第 18 節。如此無知之人,如此被誘惑牽引之人,不知不覺要走向不可避免的毀滅:他卻不知,意思是不相信,沒有料到,引誘者不讓他知道。有陰魂在她那裡,好宴樂的人活著也是死的(提摩太前書 5:6),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以弗所書 2:1)。驚恐要臨到這些宴樂,就像死亡的驚恐一樣。巨人在那裡,就是利乏音人(申命記 2:20)。是他們毀滅了舊世界的罪人,就是那時在地上的偉人(創世紀 6:4)。她用偷來的水招待她的客,這些客不但正走在通往地獄的路上,不但已經到了地獄的邊緣,而且已經在陰間的深處,在罪的權勢之下,被撒但肆意俘獲,時時受到自己良心的鞭責,真是人間地獄。撒但的深處就是陰間的深處;不悔改的罪就是無可救藥的毀滅,是無底坑。所羅門就這樣讓我們看見魚鉤,信他的人就不會去玩弄魚餌。
--------------------------------------------------------------------------------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