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三章
這是整卷書中非常精彩的一章,不僅勸我們要敬虔,還指出敬虔的方向。
I。 要持守自己的責任,因為這是喜樂之道,第 1-4 節。
II。 要過倚靠神的生活,因為這是穩妥之道,第 5-6 節。
III。 要敬畏神,因為這是健康之道,第 7,8
節。
IV。 要以資財事奉神,因為這是致富之道,第 9,10 節。
V。要虛心接受管教,因為這是至善之道,第 11,12 節。
VI。 要努力得到智慧,因為這是得智慧之道,也是藉著智慧得益處之道,第 13-20 節。
VII。 要以智慧的法則管好自己,以正確的理性和敬虔管好自己,因為這是舒坦之道,第 21-26 節。
VIII。 對鄰舍要盡力行善,不傷害,因為待人公正與否,有愛心與否,謙卑與否,照樣神也要這樣待我們,第 27-35 節。這一切都表明,敬虔使人蒙福,也能使人成為他人的福分。
第 1-6 節:智慧之談
1 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法則(或譯:指教);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 2 因為它必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與平安,加給你。
3 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系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 4
這樣,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 5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6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這裡教導我們要過與神相交的生活。毫無疑問,敬虔的奧秘之大,對我們意義之深遠,都有不可言喻的益處,就像這些經文所表明的那樣。
I。要常常記住神的誡命,第
1,2 節。
1. 我們必須,
(1)定睛於神的律法和誡命,作為凡事管理自己的法則且加以服從。
(2)熟讀神的律法和誡命,以致不會因為不知道而無知。
(3)牢記神的律法和誡命,以致要用的時候隨時能用。
(4)在意願和感情上都順服於神的律法和誡命,凡事遵行。不但是思想上如此,心裡也要謹守神的誡命;要像約櫃那樣,把對神對人的律法都裝在心裡。
2. 為了鼓勵我們遵守神律法的條例和命令,這裡要我們確信這是通往長壽昌盛的路。
(1)這是長壽之路。神的誡命要將長久的日子加給我們;在世的日子要有意義要飽足,還要加上天堂的永生,日子長久,直到永遠(詩篇 21:4)。神就是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的長久日子,加上了就有真長壽。但是,在世日子長久可能會成為累贅和麻煩,所以這裡應許,
(2)這也是平安之路,使年老的日子不致成為禍患,而是喜樂的日子:必將平安加給你。恩典增多,平安就增多;基督的政權和平安必加增無窮(以賽亞書 9:7),在人心裡或在世上都是這樣。愛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詩篇
119:165)。
II。要常常記住神的應許,與神的誡命一起領受,一起持守(第 3
節):“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指神應許的慈愛和改變人的誠實。不要丟棄,要活出來,從中得益處。不要忘記,要靠它而活,從中得安慰。要系在你頸項上,如同最美的裝飾。”這世上最大的尊榮就是在神的慈愛和信實中有份。“要刻在你心版上,作為你的至親,你的分,最大的樂趣,且樂意行出來,樂意反復思想。”也可理解為,慈愛和誠實是我們的責任,敬虔誠實,對人有愛心,對神有忠心。讓這些成為主導你的法則。為了鼓勵我們這樣做,這裡要我們確信這是在造物主面前以及其他受造之物面前蒙稱讚的路:這樣,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
1. 義人首先尋求神的喜悅,嚮往蒙神悅納的榮譽,也必能得到神的喜悅,和隨之而來的聰明。神要以他為善,施恩給他的言語和行為。他要被視為智慧之子,要像遵行他命令的聰明人那樣讚美神(詩篇
111:10)。
2. 義人也盼望得著人的喜悅(就像基督那樣,路加福音 2:52),盼望得他眾弟兄的喜悅(以斯帖記 10: 3),也必能得到。他能被理解,與人相處時小心謹慎,表現出聰明和謀略。他有好果效(有人是這樣翻譯的),聰明人通常都有好果效。
III。要常常記住神的主權,在一切的事上憑信心藉著祈禱順服他、倚靠他。
1. 憑著信心。我們必須對神的智慧、能力和良善有完全的信心,時刻提醒自己神擁有絕對主權,能管轄一切受造之物以及他們一切行為。因此我們要專心仰賴耶和華(第 5
節),要相信他有能力隨己意作任何事,相信他有智慧作最好的事,相信他有良善要按照他所應許的行;若是我們愛他事奉他,他就給我們最大益處。我們要帶著完全的順服和滿足倚靠他為我們做成一切事,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不可憑著自己的預見,好像不需要神就能為自己達成什麼事一樣。有自知之明的人都會發現自己的聰明不過是壓傷的蘆葦,一旦靠上去就必要跌倒。我們在一切行為上不能過多依賴自己的判斷,要相信神的智慧、能力和良善,要順服神的主權,不帶任何勉強。這樣做常常證明能有最佳果效,自己也最輕省。2.
藉著祈禱(第 6 節):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我們不但要在意念中相信神那只大有能力的手在指揮並安排我們一切的事,還要認真地順服於他,聽從他的調遣。我們必須尋求他的允准而不是自以為是地決定任何事。我們必須尋求他的旨意,祈求他的指示,不僅在困難時刻是如此(就是我們不知所措之時,沒有辦法才把眼光投向他),而是在任何時候都如此。我們必須向他求行事的果效,因為知道快跑的未必能贏(傳道書 9:11)。我們必須認識到審判從他而來,要以聖潔超凡為懷,耐心等候他的賞賜。在一切所行的直接、公平和喜樂的路上,我們要感謝神且得到滿足。在一切所行的煩惱、不安、棘手的路上,我們要仰望神。要定睛在神身上,要凡事禱告,像耶弗他那樣在米斯巴將自己的一切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士師記 11:
11)。為鼓勵我們如此行,這裡應許道:“他必指引你的路,使你的道路平安良善,且喜樂到底。”注意,順服在神的引導之下,必能得到大益處。神要賜給他們智慧,引導他們不走向罪的歧途;然後他要奇妙地叫事物稱他們的心意,也就等於為他們得好處。那些憑信心跟隨雲柱火柱的人會發現,儘管他們被引來引去,都是要引他們走上正路,最終進入迦南。
第 7-12 節:奉獻給神
7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8 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 9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 10 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榨有新酒盈溢。11 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或譯:懲治),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
12 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
我們在這裡有三項勉勵,每一項都帶有一個原因:
I。必須謙卑且盡忠職守地過順服神的生活,順服在他的轄管之下(第 7 節):“要敬畏耶和華,他是你全能的主;憑信心在一切事上服從他的轄管,順服神的旨意。”這必須是,
1. 謙卑的順服:不要自以為有智慧。注意,自作聰明是敬虔的天敵,要阻攔我們在心中敬畏神。那些自以為是的人不願意順服在敬虔法則之下,認為受這些法則的束縛簡直是侮辱。
2. 盡忠職守的順服: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凡事留心不要得罪他免得失去他的眷顧。要敬畏耶和華,以致能遠離惡事,這是真智慧真聰明(約伯記 28:28)。這樣的人有真智慧,卻自我否定,不自以為有智慧。為了鼓勵我們過敬畏神的生活,這裡應許(第 8
節)說這樣的生活就像所需的食物那樣有助於我們的身體。它要提供養分:醫治你的肚臍。要提供力量:滋潤你的百骨。信仰所教導我們的謹慎、節制、清醒、沉穩、鎮靜,以及對自己的脾氣和情感的自控能力,不僅帶來靈魂的健康,也養成身體的好習慣,這是非常可取的,否則我們在這世上的其它樂趣都是枯燥乏味的。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言 14:30);世界的苦難使骨頭枯乾;但在主裡的盼望和喜樂卻要滋潤百骨。
II。必須妥善使用自己的資財,這是致富之路,第
9,10 節。這裡有:
1. 一條誡命,視以資財事奉神為我們的義務:要以財物尊榮耶和華。我們被造被救贖的目的,就是榮耀神,就是高舉他的名,讚美他;我們唯一能事奉他的就是榮耀他。要彰顯他的榮耀,也為他得榮耀。不但要以我們那屬於他的身體和靈魂榮耀他,也要以我們的資財榮耀他,因為資財也是屬於他的,我們和一切所有的都為了神的榮耀。世上的財富乃匱乏之物,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仍要用以榮耀神,好使之成為豐富。
(1)要以土產尊榮耶和華。我們財富增多之時常常榮耀自己(申明記 8:17),心裡常想著世界(詩篇 62:10);但是神給我們越多,就越應該榮耀他。這裡指地裡土產的增多,因為我們每年都要有收成,要叫我們常常倚靠神。
(2)要以一切土產尊榮耶和華。神使我們在各樣的事上昌盛,我們必須尊榮他。律法中有奉獻的條例,卻沒有豁免奉獻的條例。
(3)要以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像亞伯那樣(創世紀 4:4)。這一點寫在律法書中(出埃及記 23:19),也寫在先知書中(瑪拉基書 3:10)。神是首先的,是最好的,必須享有一切事物的首先和最好。他的權利優先於所有其他,因此必須先事奉他。注意,以世上的資財為信仰所用,藉著資財傳揚信仰使我們得益處,用資財幫助貧困中人,且投身於一切敬虔和愛心的事工,這是我們的責任。慷慨之人卻謀慷慨之事(以賽亞書 32:8)(譯者注:和合本譯為高明人卻謀高明事)。
2. 一個應許,要叫我們因著以資財事奉神而得益處。這是得益處的路,得大益處,是最確定最穩妥的興旺之路: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他沒有說你的口袋,而是說你的倉房,不是填滿你的衣櫃,而是填滿你的酒榨:“神要賜福給你,增添你有用的財富,不是為展示或裝飾,是為奉獻捐出去,不是聚斂疊起來。”用自己的資財行善事的人,要得到更多,能行更多的善事。注意,倘若我們世上的資財用在敬虔的事上,就會發現敬虔的事對我們世上的繁榮也有用途。唯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 4:8),也有今生最大的安慰。若是以為奉獻會叫我們匱乏,那是錯誤的想法。不會的,為榮耀神而奉獻會叫我們富足(哈該書 2:19)。我們奉獻什麼,就會有什麼。
III。必須正確對待苦難,第 11,12 節。使徒引用過這一段(希伯來書 12:5),稱之為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帶著父親般的權柄和愛。我們處在多事之秋。要注意,
1. 在苦難中要關心什麼。不可輕看它,厭煩它。所羅門在前面勸勉富裕昌盛的人,這裡勸勉貧窮潦倒的人。
(1)不可輕看苦難,不管是多輕微多短暫,多麼不值得一提,也不能以為這是偶然出現,不必理會。遇見苦難不可鐵石心腸,無動於衷,心中剛硬,以為自己不需要神就能挺過去。
(2)不可厭煩苦難,不管是多沉重多持久,用使徒的話是不可灰心,不可喪志,不可丟棄自己的靈魂,不可絕望,不可用不正當的方式減輕自己的苦楚。不可埋怨苦難太重太久,不可因為救贖不如我們所願快速來到就認定救贖不會到來。
2. 在苦難中的安慰是什麼。
(1)這是神在管教我們;這是耶和華的管教,因此我們要順服(抗拒神不容置辯的主權和不可抗拒的能力,這是愚蠢的),也要甘心順服,因為我們確信純潔無瑕疵的神不會冤枉我們,無比良善的神不會傷害我們。從神而來的不可輕看,因為藐視使者就是冒犯差他來的那一位。從神而來的不可厭煩,因為他知道我們的光景,知道我們的需要,也知道我們能承受多少。
(2)這是父親般的管教:這不是像掌權者那樣伸張正義,而是像父親那樣的智慧之愛。父親要管教所喜愛的兒子,不僅如此,更因為他愛兒子,渴望他也能有智慧和良善。兒子若是和悅可親,父親就喜樂,因此他要管教他,去除他身上的雜質,使自己更喜悅他。就像神所言: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啟示錄 3:19)。這對苦難中神的兒女是極大的安慰。
[1] 苦難不僅帶有聖約之愛,也從聖約之愛而來。
[2] 藉著神的恩典與他們同在,苦難不僅不會造成真正的傷害,反而會帶來極大好處,能帶來滿足。
第 13-20 節:智慧的卓越;尋見智慧的喜樂
13 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 14 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 15 比珍珠(或譯:紅寶石)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16 她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17 她的道是安樂;她的路全是平安。 18 她與持守她的作生命樹;持定她的,俱各有福。 19 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 20 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
所羅門在前面督促我們要努力尋求智慧(2:1),並要我們確信,持之以恆的尋求必有果效。但問題是,尋見智慧以後有什麼益處?放眼益處是勤奮的動力;所以他要說明智慧如何有益處,且將此視為毫無疑問的真理: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這裡指的是真智慧,包括認識神,愛神,完全順服他真理、主權和律法的旨意。這裡要注意,
I。什麼叫做得智慧並成為有福。
1. 我們必須得著智慧。能尋見智慧且掌握智慧,能得智慧之益處且擁有智慧,能汲取聰明(原意如此),這人是有福的;意思是說,
(1)有福之人從神得智慧。不是從自身而得,而是用祈禱的水桶從全是智慧的泉源提取,神必厚賜與眾人(雅各書 1:5)。
(2)有福之人為此付代價,就像採礦之人。智慧得來不易,我們更應加倍努力。
(3)有福之人因此得益處,有了一些聰明,就更多提取,就更聰明,智慧就成倍增長。
(4)有福之人要善用智慧,他取出智慧,就像從酒瓶裡倒出酒來與他人交流,教誨他人新舊的東西(馬太福音 13:52)。得著是為益處,使用也為益處。
2. 我們必須買智慧。這裡我們看到將智慧比作商品,意思是,
(1)追求智慧要成為我們的主業,不是副業,就像商人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花在商品貨物上一樣。
(2)要為得到智慧而甘冒風險,就像做生意一樣,為得到智慧而甘願捨去一切。這是重價的珠子,一旦尋見,就要甘願變賣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馬太福音 13:45,46)。你當買真理(箴言 23:23),他沒有說花什麼價錢,因為不管什麼價都要買,免得錯過。
3. 我們必須抓住智慧,就像緊緊抓住一筆賺錢的交易,好像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奪走一樣。要盡最大努力,以最大的熱忱追求,抓住一切機會從智慧得益處,至少要抓住其中的原則。
4. 我們必須持守智慧。光抓住智慧還不夠,還要持守,緊緊抓住,定意不失去它,在智慧的路上走到底。要堅持智慧(有人這樣理解),盡一切能力擁戴它,要在我們居住的地方盡最大努力堅持日趨衰微的信仰。
II。尋見智慧的人有什麼福分。
1. 這是超越的福分,遠超世上的財富,再多的財富也不能比,第 14,15 節。智慧、基督、恩典和屬靈的祝福,這些比銀子、金子和寶石絕對更加物有所值。若是一個人有許多財寶,甚至擁有世上一切他想擁有的(誰曾有過呢),然而,
(1)財富不能買到屬天的智慧;絕不能,財富必全被藐視(雅歌 8:7),智慧非用黃金可得(約伯記 28:15)。
(2)財富不能取代屬天智慧,也不能救贖因愚昧而失喪的靈魂。
(3)財富帶給人的福分遠不及真智慧之人的福分,世上沒有任何福分可與之比擬,儘管真智慧之人沒有世上的財富。
(4)屬天的智慧買贖給我們且為我們持守的,是銀子、金子和寶石所買贖不到的。
2. 這是真實的福分,包含也等於一切能使人幸福的事,第 16,17 節。智慧在這裡表現得像一個光亮富足的王后,將禮物遞給她忠誠可愛的臣民,賜給一切願意順服她管轄的人。
(1)長壽是福分嗎?是,那是最寶貴的。生命包含一切美好,因此她右手有長壽。敬虔是我們得以長壽的最佳秘訣,給我們長壽的應許,儘管我們在地上的年日不會比別人長,然而敬虔要保證我們在更美好的世界裡得永生。
(2)富貴尊榮是福分嗎?當然是,她左手有富貴。就像她隨時準備用雙臂擁抱順服她的人,她也隨時準備用雙手賜禮物給他們。他們要照著無窮之智慧認為合宜的分得到世上的財富,而他們的真富足,就是神眼裡的富足,也是平安穩妥的。世上的尊榮,不管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都不能與敬虔之人的尊榮相提並論。智慧使義人引導他的鄰舍(箴言書 12:26),使他們歸向神,在有思想的人群中享有尊榮,叫已經被人遺忘的人在另一個世界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馬太福音 13:43)。
(3)喜樂是福分嗎?當然是,真敬虔本身就是最大的真喜樂。她的道是安樂,我們要在智慧指引的道上找到大大的喜樂和滿足。感官的樂趣和享受不能和與神相交的靈魂樂趣和益處相提並論。人唯有走在能通往終點的正道上,不管這條道好走還是不好走,是喜樂還是不喜樂。而敬虔之道不僅是正道,也是喜樂之道。它又平順又清潔,鋪滿玫瑰:她的路全是平安。終點不僅有平安,沿途也有平安;不僅主道是這樣,輔道上也是如此,所有的輔道都是如此,指一切敬虔的行為、事件和責任。這些事從不像世界上的事那樣自相矛盾,而是相互和諧,又甜美又穩妥。聖徒由此進入天國的平安,享受今生的安息。
3. 這是樂園般的喜樂(第 18 節):她是生命樹。對靈魂來說,生命樹是真正的恩典,我們的祖先沒有得著生命樹,因為他們吃了禁果。生命樹是永生的種子,是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
4: 14)。生命樹是新耶路撒冷的印記,城中有生命樹(啟示錄 22:2;2:7)。享用這屬天智慧的人不僅百病皆除,還能長生不死;他們要吃且永遠活著(創世紀 3:22)。
4. 這是參與神自己的喜樂,因為智慧是他永遠的榮耀和祝福(第 19,20 節)。這要使我們愛慕神賜予的智慧和聰明: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不可挪移,能滿足創造過程中一切所需,起到令人讚歎、無可爭議的作用。耶和華以聰明定天,以最佳方式引導群星運行。天體無比浩瀚,卻是天衣無縫,極多卻不淩亂,極快卻無損耗;深淵裂開,流出天下之眾水,天空滴下甘露,流出天上之眾水,這一切都是藉著神的智慧和聰明;所以得智慧這人便為有福,因為他要藉此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后書 3:17)。基督就是智慧,諸世界藉著他而造也藉著他而立。神叫他成為智慧,因為他有能力成就一切長壽、富足和榮耀的應許,因為天上、地上和地底下所有的財富都是他的。
第 21-26 節:智慧的卓越
21 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她離開你的眼目。
22 這樣,她必作你的生命,頸項的美飾。
23 你就坦然行路,不致碰腳。 24 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臥,睡得香甜。 25 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惡人遭毀滅,也不要恐懼。 26 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
所羅門在前面宣告抓住智慧且持守智慧的人有福了,這裡他勉勵我們要持守智慧,要我們確信持守智慧能帶來安慰。
I。他勉勵我們注目敬虔的法則,牢記在心上,第 21 節。
1. 要注目敬虔的法則:“我兒,不可使她離開你的眼目;不要使眼目離開智慧,去追求虛空的東西。要牢記在心,不能忘記;要時時追想,不斷提起,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看了很久,可以擱置在一邊,而是要一輩子追求牢記,化為己有。”凡學寫字的人都定睛在臨摹的抄本上,不使眼目離開。我們也同樣不能使眼目離開智慧的言語,要全心敬仰,方能謹慎行之。
2. 要牢記在心上,因為我們要把真智慧和謀略謹守在內心深處,謹守智慧的法則,謹守智慧之道。這是值得謹守的財富。
II。持守智慧對我們有不可言喻的益處,所羅門以此強調他給我們的勉勵。
1. 在力量和滿足方面的益處:“她要作你靈魂的生命(第 22 節);你開始懶惰馬虎時,她要催逼你盡責;你在困難面前沮喪失望時,她要復興你。她要成為你的屬靈生命,永恆生命的憑據。”屬靈的生命才是真生命。
2. 在榮耀和名譽方面的益處:她要作你頸項的美飾,像一串金項鍊,或寶石。要作你牙床的美飾(原文如此),提升你的品味(有人這樣理解),美化你的言語(也有人這樣解釋),就是教導你合適的言語,使你有信譽。
3. 在平安和穩妥方面的益處:他用四節經文強調這點,要表明公義的果效(與這裡的智慧相同)是平安和平穩,直到永遠(以賽亞書 32:17)。義人在神的特殊保護之下,因此他們完全滿足。
(1)在白晝行動時平安穩妥,第 23 節。倘若敬虔是伴侶,那它就為我們護航:“你就坦然行路。在世的生命,以及所擁有的一切,都在神的保護之下;屬靈生命,以及一切屬靈益處,都在他的恩典保護之下,使我們不致落入罪惡或困境中。”智慧要引領我們,帶我們走平安之路,遠離試探,走聖潔穩妥之路。盡責之路就是平安之路。“我們有跌倒的危險,但是智慧叫我們不跌倒,許多人都跌倒,我們卻不致碰腳,叫我們知道如何越過去。”
(2)在夜間休息時平安穩妥,第 24 節。我們在休息時完全袒露,最容易受驚嚇。“但是持守與神相交,持守自己的良心,就能躺下必不懼怕,不怕火災、偷盜、鬼怪,或一切黑暗的恐懼,因為我們深知自己和朋友們睡著的時候,那位保護以色列的,以及保護一切真以色列人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詩篇 121:4),他應許要用他的翅膀覆庇我們。你躺臥,不需要坐起來守護自己;一旦躺臥就睡著,不需要驚恐地睜著眼;你要睡得香甜,重新得力,不被外在和內在的驚恐所攪擾”(詩篇 4:8;116:7)。持守好的良心,夜間就能安然入睡;就像白日勞苦之人睡得香甜,照樣有智慧之人和屬神之人也睡得香甜。
(3)在極端困境和危險中平安穩妥。誠實正直的品格要保守我們,所以不需要害怕恐懼,第 25 節。突如其來的、令我們沒有時間思考對策的傷害,常常令我們陷入困惑之中。但是智慧良善之人不要忘記自己,不要懼怕磨難,不管這驚恐有多突然。惡人的毀滅,也不要恐懼(譯者注:和合本譯為惡人遭毀滅),意思是,
[1] 惡人對信仰和信徒所造成的災難; 雖然時有發生,時常就在門前,但是不要怕;神會利用惡人作為管教糾正百姓的器皿,卻絕不會允許惡人掌控災難。也可理解為,
[2] 惡人將要遭受的災難。這一天必將到來,膽怯的聖徒可能擔心自己也會受到災難。但這要成為他們的安慰,就是雖然審判要臨到全人類,所有的人都要面臨審判,但是神知道誰是屬神的,知道如何把寶貴之人和邪惡之人區分開來。所以不要懼怕這大而可畏之事,因為(第 26 節)“耶和華不僅要保守你平安,還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敵人的網羅,也不陷入你自己的懼怕網羅。”神定意要保守聖徒的腳步。
第 27-35 節:要有公義和恩慈;不要嫉妒
27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28 你那裡若有現成的,不可對鄰舍說:去吧,明天再來,我必給你。
29 你的鄰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設計害他。 30 人未曾加害與你,不可無故與他相爭。 31 不可嫉妒強暴的人,也不可選擇他所行的路。 32 因為,乖僻人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為他所親密。 33 耶和華咒詛惡人的家庭,賜福與義人的居所。34 他譏誚那好譏誚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35 智慧人必承受尊榮;愚昧人高升也成為羞辱。
真智慧要求我們對他人盡責,也以誠實和敬虔對神盡責,所以這裡列出幾條有關與人相處的智慧條例。
I。必須在公義和愛心兩方面都努力盡責,不可耽延(第 27,28 節):“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可能由於缺乏愛人之心而推辭,或由於太愛自己的錢財而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若無力量則罷,但倘若你自己不行公義不施憐憫,那就是你的錯;倘若神令你缺乏,不是缺乏自己的舒適安康,而是缺乏施予他人的資源,那就是你最大的不幸。”不可推辭,這意味著一種呼召,一種期望,不要手伸出來,憐恤的心卻塞住了(約翰一書 3:17)。我們不要阻止別人這樣做,自己也不要退縮。“如果你今天有能力,手中有力量,就不要拒絕你的鄰舍,去吧,下回再來,那時我再看看能做什麼;明天再來我必給你。而你連明天是否還活著都不能確定,也不確定明天你是否有現成的。因此行善時不要吝嗇自己的錢財,不要找藉口推卸責任,不要存心叫鄰舍在痛苦或等待中煎熬,也不要表現出施予者對被施予者的傲慢。要隨時準備且甘心樂意,本著對神的良心,向那應得的人施行,”向所該得之人施行(原文如此),指那些應該得到的人。
這就要求我們,
1. 還債不做假,不欺詐,不耽延。
2. 付工資給該得的人。
3. 為家庭成員提供衣食,就是那些依靠我們的該得之人。
4. 付給教會和國家,掌權者和傳道人。
5. 隨時向鄰舍伸出援手,我們這樣待人,別人也會這樣待我們。
6. 對貧窮有需要之人表示愛心。若有人有生活之需而我們又有能力相助,就要將他們視為應得之人,不可推辭。施捨稱之為公義,因為這是欠窮人的債,是必須立即償還的債。及時施捨有雙倍的果效。
II。不可設計陷害他人(第 29 節):“不可設計害你的鄰舍;不可設計暗地裡傷害他的身體、財產或名聲,因為他在你附近安居,意思是說他未曾得罪你,不嫉妒,不疑心,不提防。”猝不及防傷害一個人有違聲譽也有違友情。暗中殺人的必受咒詛(申命記
27:24)。若是鄰舍對我們有好感,以為我們不會傷害他們,而我們卻趁機欺騙傷害,這是最低劣最不知羞恥的勾當。
III。不可與人爭吵(第 30 節):“不可無故與人相爭;不屬於你的東西不要去爭,不要被偶爾的過失所激怒。在你並無任何傷害的事上,或不值得一提的事上,或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解決的事上,不要對鄰舍橫加責備和指控,更不用說打官司。”訴訟應該是最後的途徑;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馬書 12:18)。當我們考慮周詳時,就會發現爭吵並不解決問題。
IV。不可對惡人心懷嫉妒,第 31 節。這與詩篇 37
篇中的告誡相同,“不可嫉妒強暴的人;儘管他富有且強大,生活舒適且有樂趣,周圍的人對他畢恭畢敬,但不要以為他很幸福,也不要想往過那樣的日子。不可選擇他所行的路;不要仿效他,不要用他致富的方法叫自己富起來。儘管你很有把握可以像他那樣擁有一切,仍不要效法他做的事,因為這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為了說明義人為何不該嫉妒罪人,所羅門在這裡,就是本章的最後四節經文中,把罪人和義人的光景做對比(就像他父親大衛在詩篇 37 篇中做的對比一樣),逐一對比,叫我們看見義人雖然受壓迫卻是多麼快樂,惡人雖然壓迫人卻是多麼悲慘。世人要照神的公義接受審判,不是照世界的標準受審。具備神的思想就是義人;倘若我們具備神的思想,就能看見不管罪人有什麼藉口嫉妒別人,義人本身非常快樂,沒有絲毫理由嫉妒罪人,儘管罪人表面上富有。因為,
1. 神恨惡罪人,卻喜愛義人,第 32 節。剛愎的罪人漸漸遠離神,所過的生活與神的旨意背道而馳,為耶和華所憎惡。神從不恨惡他所造的,但對自我糟蹋之人卻是深惡痛絕;他們在神眼裡不僅可憎,簡直就是可憎之物。義人不該嫉妒他們,因為義人得神的奧秘,蒙神的喜悅,與神相交,這對世界來說是奧秘,其中的喜樂是旁人無法想像的。神與義人相交,賜給他們愛的印記;他與他們立約,他們明白他的意念,明白他的旨意和用意,勝於其他人。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創世紀 18:17)?
2. 神咒詛罪人和他們的全家,卻祝福義人和他們的居所,第 33 節。惡人有家,也許又堅固又高貴,但卻在神的咒詛之下,在神的咒詛之中,儘管家中各事興盛,但是福分要成為咒詛(瑪拉基書 2: 2)。肉體飽足,心靈卻軟弱了(詩篇 106:15)。這咒詛可能不知不覺,卻像可怕的痲瘋病一樣,連房屋帶木石都毀滅了(撒迦利亞書 5:4;哈巴谷書 2:11)。義人有居所,是貧窮之所在(原文是羊圈),彈丸之地,但神卻祝福它,不斷祝福它,從歲首到年終。對一個居所是咒詛還是祝福,取決於居住之人是惡還是義。貧窮的蒙福之家絕不應該嫉妒富有的被咒詛之家。
3. 神藐視罪人,卻看重義人,第 34 節。
(1)自高之人必降為卑:他譏誚那好譏誚的人。好譏誚之人不願順服敬虔的法則,不願順服神的旨意,不願領受神的恩典,藐視敬虔,藐視敬虔的人,在嬉笑袒露中取樂,神要譏誚他們,且要他們袒露在世界面前受譏誚。神蔑視他們無能的惡行,他坐在天上發笑(詩篇 2:4)。他要報復他們(詩篇 18:26),要阻擋驕傲的人(雅各書 4:6)。
(2)自卑之人必升為高,因為神賜恩給謙卑的人;他在他們裡面動工,將榮耀賜給他們,使他們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羅馬書 14:18)。忍耐譏誚之人的藐視,得到神的看重和義人的尊敬,所以他們絕不會嫉妒譏誚之人,不會走他們的路。
4. 罪人的結局是永遠的恥辱,義人的結局卻是無盡的榮耀,第 35
節。
(1)義人是智慧人,為自己行智慧之路;儘管他們在今生因信仰而身份低微,受人指責,但最終必要承受尊榮,那是超越一切的、永恆的尊榮。他們要得到,要承受,那最甜美最有確據的福分。神賜恩給他們(第 34 節),所以他們要承受尊榮,因為恩典就是尊榮(哥林多後書 3:18)。這尊榮已經開始,尊榮的憑據已經開始,詩篇 84:11。
(2)罪人是愚昧人,因為他們不僅為自己預備羞恥,還自以為能得著榮耀,以為這是康莊大道。他們的結局要顯明他們的愚昧:愚昧人高升也成為羞辱。將要臨到他們的是懲罰而不是高升;這就是他們能指望的高升,神要在他們永遠的困惑中得著榮耀。
--------------------------------------------------------------------------------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